#新中國的第一 第一個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從構想到落實,東中綫一期工程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爲北京、天津等受水區提供了優質可靠的水資源保障,顯著改善了沿綫群衆飲水質量,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今天,“新中國的第一”將帶您瞭解中國第一個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我們的70年 #了不起的中國
觀看更多《新聞聯播》精彩節目請點擊:https://goo.gl/mZVw8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黔中各郡邑,獨美於銅仁!”萬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隸屬於銅仁市,黔湘渝三省市結合部,武陵山區腹地,是連接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枕著武陵山脈,依著木杉河水,山川秀麗,集山、林、水、洞于一體,自然風光獨特;境內以“丹砂文化”為主,多種文化相得益彰,處處是美景,步步是景觀。 萬山是新中國歷史上曾經的特...
新中國的第一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中國的第一 國産大飛機崛起之路
民用航空製造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回顧歷史,中國的大型民用飛機研製之路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的歷程。而中國國産大飛機C919的出現鼓舞了中國民航業的士氣,它的成功研製標志著中國真正具備了研製現代幹線飛機的核心能力。戳視頻!我們將帶您瞭解國産大飛機翱翔藍天背後的故事。#我們的70年
觀看更多《新聞聯播》精彩節目請點擊:https://goo.gl/mZVw82
新中國的第一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中國的第一 湖州長興縣:率先實施“河長制”
2003年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率先給幾條重點河流設立了河長,這個新制度的推廣,讓中國的江河湖泊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推動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護的老難題。#我們的70年
觀看更多《新聞聯播》精彩節目請點擊:https://goo.gl/mZVw82
新中國的第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黔中各郡邑,獨美於銅仁!”萬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隸屬於銅仁市,黔湘渝三省市結合部,武陵山區腹地,是連接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枕著武陵山脈,依著木杉河水,山川秀麗,集山、林、水、洞于一體,自然風光獨特;境內以“丹砂文化”為主,多種文化相得益彰,處處是美景,步步是景觀。 萬山是新中國歷史上曾經的特區,盛產朱砂,因朱砂儲量豐富被譽為“丹砂王國”。地處萬山區的朱砂古鎮,曾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萬山有上千年的朱砂採冶史,鑄就了萬山旅遊的獨特靈魂。朱砂古鎮(萬山礦山公園)前身為萬山汞礦遺址,上世紀60年代,這裡為償還蘇聯外債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山是一個因朱砂而崛起、也因朱砂而走向衰落的地方。經過多年的粗放型開採,萬山的朱砂礦資源逐漸消耗殆盡,曾經的“丹砂王國”、新中國的第一個特區礦區資源枯竭、被迫實行政策性關閉。不甘落後、不敢落後的萬山人民用創新與擔當,在“一無所有”的困境中變廢為寶,以萬山汞礦遺跡為核心區,打造出一座休閒懷舊小鎮—“朱砂古鎮”。“千年丹都”的名片正逐漸被打響!說起旅遊古鎮,去多了就會發現大都大同小異,不外乎是幾條街上立著明清時期的建築,有的還是新建故意做舊,居民們沿街賣一些工藝品或小吃。朱砂古鎮卻與大家平時去過的古鎮都不一樣:以工業文化為“根”,丹砂文化為“魂”,按照“修舊如舊,留住鄉愁”的原則,對古鎮汞礦遺址和文物進行修葺性開發利用,成為中國第一個礦山休閒懷舊小鎮,吸引遊客前來打卡,瞭解丹砂文化,追憶上世紀50至70年代崢嶸歲月。自朱砂古鎮開園建設以來,相繼打造出了諸多精彩紛呈的景點。朱砂大觀園、那個年代、放下山莊等景點現已投入運營。“那個年代”,是萬山原汞礦職工家屬住宅區,完好保存了上世紀礦工住宅及蘇式建築。景點內保溫杯、水壺、馬燈、縫紉機、自行車等老物件,“勾起了兒時的回憶!” 放下山莊,何為放下?或許走進這裡,你能找到答案。“忘憂、裸心、放下、回歸”!回歸簡單自然,靜享山水世界,淡忘城市喧囂,體驗徐徐清涼、坐看雲卷雲舒。獨一無二的懸崖別墅,虛懷若谷、寧靜致遠,放下執念、淺笑安然,一覽古鎮旖旎風光,收穫近在咫尺。
新中國的第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瑞金是“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瑞金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馳名中外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之一。“紅都”這個稱謂起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瑞金進行偉大革命實踐和紅色政權建設探索的歷史。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醞釀了近兩年時間,並經過時任瑞金縣委書記的鄧小平同志精心籌備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的葉坪隆重召開,大會向世界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召開,由於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經從上海遷到了瑞金,因此,“二蘇大會”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臨時”兩個字就去掉了,正式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因此,瑞金作為赤色首都,也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八一”建軍節的誕生地。
新中國的第一、二代領導人,共和國十位開國元帥中的九位,十位大將中的七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中的35位上將、114位中將和440位少將,當年都在瑞金戰鬥、工作、生活過。同時,在蘇區人民以巨大的蘇維埃政權建設奉獻了一切。以瑞金為例,當年僅24萬人的瑞金,一共有11萬人參軍參戰,5萬多人為革命捐軀,其中1.08萬人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為支持蘇區建設和支援紅軍北上抗日戰略轉移,從1932年至1934年,瑞金人民認購了68萬元的公債,借出25萬擔穀子,其中41.5萬元公債和捐集的所有糧食無私奉獻給了蘇維埃政府,長征時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2600萬銀元的存款一併用於支援革命。光榮的蘇區歷史為瑞金留下了眾多獨特的革命舊居舊址和精神遺產。到2013年,瑞金境內共和革命舊居舊址180多處,擁有紅軍廣場、“一蘇大”會址、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紅井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這些都是發展紅色旅遊的寶貴資源;同時,自1995年新華社在瑞金修建革命舊址、續寫“紅色家譜”以來,到2013年已有40多個部委來瑞金尋根問祖,按照修舊如舊、修舊復舊的原則,修建革命舊址,在葉坪、沙洲壩已經成規模較大的國家部委舊群,成為瑞金紅色旅遊的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