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僅存的大面積水稻田|#食農教育 #都市孩子的田園時光
在步調飛快的台北市,傳統農業式微、以都市生活為尊,然而在關渡平原的 八仙六代園,第六代的夫妻鄭亦真、王宣智,試著在都市中走出一條農業新路。
一開始,他們選擇採用無毒農法作為市場區隔,後來決定將目光拉回土地本身,在務農之餘開辦食農教育,客人可以協助稻米的插秧與收割、採收蔬菜與玉米收成等等,讓都市孩子也能擁有一段快樂的田間童年時光。一起來瞧瞧→
作者:陳證合、鄭筠潔, 生命力新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12)金山隱藏版毛蟹餐 饕客聞香來 同樣位在偏遠地區,老闆的好手藝也讓顧客不嫌路途遙遠專程前來品嘗美味。為了端出最新鮮的菜餚,老闆一大早就到溪裡抓毛蟹,還到水田採筊白筍,整片山林幾乎都是他的廚房。這個老闆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看到母親在市場賣菜賣不完,他就建議媽媽乾脆把這些菜熱炒了來賣,...
教育客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業之死》
專業已死嗎?
#反知識
當鄙視專業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態度,人人都能發表高見,成為意見領袖,我們將因此面對怎樣的危機?
專業就不會犯錯嗎?我們該如何看待專業會錯這件事。
裡面雖然是以美國社會政治為背景,但把它縮小到你我學習的環境跟經驗,其實也很貼切實用。
我將以一些比較實際的例子來闡述。
#專家與素人
世界越來越複雜,要做的事越來越多,所以相對人就會感覺越來越笨,因為你無法精通全部的事情,所以專業分工是重要的,擁有專業的人叫作專家。
所以理論上你要上瑜伽課要去找瑜伽老師,要上重訓課要去找重訓教練。
但隨著資訊發達,資訊的取得變得容易了,似乎看個幾本書,隨便上個課或是網路看一下,都可以對任何專業領域講上幾句,素人專家化的現象也不是新鮮事了。
但麻煩的就是這種拉低專業信任度的行為,最後大部分人們也無法真正分辨到底誰是真正專業。
專業當然會犯錯,只是理論上真正專業犯錯的機率比較低,或比較不會犯致命的錯誤,但一般人就難講。
而要如何判斷真正的專家呢?
學習,天分,經驗,同儕確認。
這同理也可以用在選老師或選課,特別是同儕確認很重要,但往往大家都沒做好這個功課。
#為甚麼溝通那麼難
Dunning-Kruger Effect
越笨的人自信越爆棚。
而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自我感覺良好(說自己完全沒有的,應該也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先認知到這件事,後面才好繼續討論。
認知偏誤
當你手上只有鐵槌,眼中看到都是釘子。經驗會幫助你,但有時候也會矇騙你。
就像評估的時候,我們因為總會根據經驗而整理出一些規則,但隨著經驗越多,也應該只能保證你猜對的機率越來越高,有時候當你卡關的時候,不妨從頭開始,看看是否自己一開始的假設就已經不合適了。
你好我也好
在溝通時,有時不想得罪別人,所以即使對方錯也不敢講出真正想法,或即使自己是對的,也不會為自己的專業辯護,但這對整體社會知識水平的進步沒有幫助。
就像如果討論到的內容真的是屬於你的專業,當有人講的是錯的,你是否有勇氣出來指正,同樣的當你講的是錯的,同樣也要有勇氣被指正以及改進。
#高等教育客人永遠是對的
大學無用化,證照無用化,大概就是在講這件事。
本來應該是個窄門跟有門檻的學習認證機制,漸漸越來越商業導向之後,所有的學生都變成了珍貴的客戶,而以客為尊的前提下,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嚴格的把關機制。
大概看看目前大部分的教練認證跟瑜伽師資認證,就可以略知一二。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啊,幹嘛那麼嚴肅。」
那同理也可以說,「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啊,幹嘛那麼嚴肅。」
不能說一定對或錯,只是無形中就變成了一種新的標準。
但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種通常價錢不會下修,但平均水準一定會一直下修的情況下,如果你只是要拿一張證書,的確是很輕鬆,不過反過來如果你是要認真想學點東西的,可能到你真的需要用的時候,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
#Google一下啊
比起圖書館,至少是分門別類,每本書的出版至少都經過一系列的審核才會到你的眼前。
Google就像是一個大水庫,每個人都能往裡面丟資訊。
在廣大的資訊海中,找到資訊不難,但分辨哪些是正確有用的資訊甚至知識,而哪些是無用的垃圾資訊甚至還有誤導效果的,對一般素人其實很困難。
不斷出現的新聞,農場文也是一樣轟炸了我們的知識世界。
如何能夠比較正確的分辨呢?
首先,慎選資料的來源很重要。
例如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什麼背景,有足夠的經驗講述這個議題嗎?
第二,也許可以參考一下其他的專家怎麼看。
第三,可以相信但不要把它當作永遠的真理,因為也很有可能被推翻。
所以自己做功課還是重要的,並不是把關鍵字輸入google,第一頁跳出來的就是正確答案。
#專家錯了的那一天
如同一開始講的,專家也會錯。
專家之所以是專家,只是因為他在該領域有一定的經驗,知道如何用科學有系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也許出錯的機率比一般人低,就是這樣而已。
而問題越複雜,出錯的機率當然會越大。
波耳:「誰能夠把在該領域能犯的錯都集滿了,他就是那領域的專家。」
這是屬於合理的錯。
那什麼是不合理的錯。
例如因為自己在某領域是個專家,就自然而然覺得自己在另一個領域也會是專家,這個就是一個危險的錯誤認知。
例如你可以相信你的重訓教練能夠帶你做好重訓動作,但如果今天他沒有相關經驗卻跟你說他營養學也略懂,反正增肌減脂他也在做,然後就要幫你開吃的菜單,這時候你就要小心。
另外一種可能比較少的?就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出賣自己的專業的情況。
#該怎麼辦
最後,回到自己身上,如何把DKE的影響盡量降低?
書中講到「元認知 mrtacognition」很重要。
簡單說就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時候「知道自己不會什麼比知道自己會什麼還重要」,而不要害怕自己錯,反而是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甚至推翻舊的自己才是能一直成長的關鍵。
講到最後,原來「我就廢」是一句那麼有哲理的話,看完書我終於懂了。
希望這些反思對大家有幫助
📌如果覺得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
📌歡迎按讚 留言 分享跟tag我
📌你的回饋是我持續寫文章的動力
#專業之死 #我就廢
#阿肯師閒聊
#kensyogalife
教育客人 在 空姐報報Emily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朋友前幾天她去一家義式餐廳吃飯,但是最後搞得大家非常不開心
朋友她說:「我非常反感一直要教育客人的廚師!
用餐結束之後,因為我有幾道菜都有剩下,我告訴主廚餐點可能不合我的胃口,單純只是想要真實的反應一下我的感受。
但卻被當作是不懂吃,沒有品味的人,還被主廚在其他客人面前教育!
被說沙拉上菜之後應該要馬上先吃,烤牛排就應該要吃這樣的熟度,醬汁就是這樣重的風味才夠道地。
但我原本只是想要和老公,好好的放鬆一下吃個飯而已啊...」
#你們認為廚師這樣的作法對嗎?
我想這位主廚犯了個小錯誤,也是很多專業人士常常會犯的一個毛病
就是太想要去說服「客人」要照他的方式去做才是「正確的」
或許從他的專業認知裡,這樣的調味和用餐順序,有很多細節、層次,能帶給追求道地口味的老饕一趟豐富的饗宴。
但他的說話方式,卻將客人拒於美味的門外,那即使道餐點再好吃,也沒辦法將人給打動。
如果當下主廚的反應不是去教育客人,而是先問出客人的喜好、習慣、品嚐方式,再給他專業的建議
我相信客人給的回饋將完全不同。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喜歡被強硬的說服
因為裡面隱含了一種「你是對的,他是錯的」的意涵。
可是人性是這樣的,我們不喜歡覺得自己錯了
就算我們真的錯了,也不想要別人提醒,而是有一個漂亮的台階可以下。
當我們想要說服他人的時候,首先要能夠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一下。
並且思考如果我是對方,我現在的感覺是如何?我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
之前在當空服員時,有時候座艙經理也會提醒我們,不要去教育客人
以為他們不會,這樣反而容易引起客人不滿,有些人其實說不定飛得不比空服員少。
如果想要讓客人知道你的難處,或是解決問題時,就要記得先同理客人了解客人感受,再提出方法。
當我們想要說服別人,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別人才會買單?
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狀況,我們會需要用到說服的技巧呢?
這集來跟各位聽眾分享「要怎麼樣說服別人」
【#48 「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的說服】
🎧 Apple Podcast 這裡聽:https://lihi1.com/FO16E
🎧 Spotify 這裡聽:https://lihi1.com/7WqHA
本集精華:
📍沒有人喜歡被強硬指正
📍為什麼一畢業就要出國工作
📍生活中處處皆是說服
📍算命老師的無敵說服術
📍取得信任的三步驟
✈️這集節目的航空小知識單元:French twist 法式包頭
對了對了
另外如果想看更多有趣的故事
或是幕後花絮
我會第一手更新在IG的限時動態上
可以追蹤我的IG喔
🎬Emily IG: Instagram.com/emily_cpy
教育客人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00:12)金山隱藏版毛蟹餐 饕客聞香來
同樣位在偏遠地區,老闆的好手藝也讓顧客不嫌路途遙遠專程前來品嘗美味。為了端出最新鮮的菜餚,老闆一大早就到溪裡抓毛蟹,還到水田採筊白筍,整片山林幾乎都是他的廚房。這個老闆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看到母親在市場賣菜賣不完,他就建議媽媽乾脆把這些菜熱炒了來賣,結果一炒就炒出好業績,現在又加入更多在地食材,餐廳就像市集一樣熱鬧。
店家資訊:
阿月野菜養生館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南勢湖38號
電話:(02)2498-7622 //0916-433-868
(00:09:22)爸爸味道牛肉麵 金山第二代用心傳承
金山有一家牛肉麵店,老闆夫婦曾經忙到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兒子還沒上小學就得在店裡幫忙端菜端盤子,那個時候,還有熱心的外國客人透過翻譯告訴老闆娘,願意收養孩子,給小孩關愛和教育。客人的這番話,讓老闆娘難過的當場掉眼淚,但是這段辛酸往事,卻沒有阻止第二代接班的意願,因為做兒子的已經把童年的磨練經歷,化成傳承父母手藝的正面能量。
店家資訊:
金山小林牛肉麵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民生路75號
電話:(02)2498-9207
(00:17:26)金山紅心地瓜酥 漫漫返鄉創業路
在外地打拼的遊子,應該都有這樣的一個夢想,等到錢存夠了就要回鄉開一間店,過著半退休的生活。這一個金山的小孩,也有相同的夢,所以他拿了百萬積蓄回老家創業,因為家裡務農,媽媽愛吃地瓜,他就興起了賣地瓜酥的念頭,沒想到這個起心動念,卻讓他吃盡苦頭,錢燒光了,女朋友跑了,該怎麼辦,我們來看看這個六年級男生的漫漫回家路。
店家資訊:
阿嬤ㄟ等路
電話:(02)2498-7474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74號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金山#懶人包#美食懶人包#溫泉懶人包#旅遊懶人包#小編精選#紅心地瓜酥#創業#牛肉麵#毛蟹#野菜

教育客人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金山有一家牛肉麵店,老闆夫婦曾經忙到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兒子還沒上小學就得在店裡幫忙端菜端盤子,那個時候,還有熱心的外國客人透過翻譯告訴老闆娘,願意收養孩子,給小孩關愛和教育。客人的這番話,讓老闆娘難過的當場掉眼淚,但是這段辛酸往事,卻沒有阻止第二代接班的意願,因為做兒子的已經把童年的磨練經歷,化成傳承父母手藝的正面能量。
店家資訊:
金山小林牛肉麵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民生路75號
電話:(02)2498-9207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