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指南:怪獸肌力及體能教練俱樂部】
問:教練俱樂部的宗旨是什麼?
答:放眼全球業界,健身的項目五花八門,但是許多人都忽略最簡單的事實,就是人體可以經過後天的大重量訓練而變得強壯,這裡所謂的強壯不是追求時尚流行的紙片線條或是饑荒式的六塊腹肌,這裡指的強壯是人體的肌肉力量變強,進而提升各種運動能力。力量是所有人體動作的基礎,也是現代人求生活品質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抗老化、避免失能和退化的重要技術。但是,花招百出的健身產業裡,不乏以詆毀大重量訓練為熱門話題的流派,處處抹黑重量訓練的特性,否認甚至污名化重量訓練的效益,這樣的現象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許多業界的從業人員自己本身也缺乏大重量訓練的經驗,有些人或許是曾經淺嘗輒止,有些人是根本練錯,所以弄得一身勞損卻沒有什麼進步,這樣糟糕的經驗助長了「反大重量」的勢力。有鑑於此,怪獸肌力及體能運練中心特地設計了教練俱樂部的課程,讓從事健身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可以多一個機會長期進行正確的大重量訓練,從提升自己的實力開始,透過訓練的歷程切身體驗肌力及體能訓練的各種細節和技巧,從學習「心法」開始,然後理解如何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幫助自己的客戶。從開辦以來已有數百人次參與,其中也不乏對健身狂熱或是著迷的健身玩家,不以職業為目的參加訓練,也得到相當豐碩的成果。
問:什麼人可以報名教練俱樂部?
答:1. 想要進修的體能教練、健身教練、運動教練或是運動相關的從業人員。2. 未來想要從事體能教練工作的人。3. 有重量訓練經驗且想要學習肌力及體能訓練專業技術和知識的人。4. 想要接受專業訓練的健身玩家。5. 想要讓肌力體能更精進的運動員。
問:教練俱樂部何時上課?
答:每期有兩個班,早班上課時間為每週三、五上午10:30-12:30,晚班上課時間為每週一、四晚上19:30-21:30。遇國定假日或因天候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宣布停班或停課日,則依規定停課不補。
問:教練俱樂部教什麼?
答:基本肌力訓練動作,槓鈴技術、特殊槓技術、最大肌力訓練、爆發力訓練、肌肉生長/肌耐力訓練,能量系統訓練,基本課程設計觀念。
問:教練俱樂部會真的訓練嗎?還是只有示範教學?
答:會真的訓練,大多數學員在訓練期間會都會經歷顯著的進步。
問:教練俱樂部有學科嗎。
答:有學科,但是以技術訓練相關的學科為主,較深入的運動科學及訓練法的部分留待教練研究班階段進行教學。
問:教練俱樂部多久可以畢業?
答:教練俱樂部沒有畢業這件事,每期三個月進行實際的訓練,在過程中學員可以熟練所有的技術和相關知識,三個月過後可以自行決定繼續參加下一期的訓練,或是報名申請教練研究班。
問:什麼是教練研究班?
答:教練研究班是讓教練長期進修的訓練班,每週提供專題探討和實際訓練,需要至少參加過一期教練俱樂部的學員才可以提出申請。
問:教練俱樂部會不會很操?
答:教練俱樂部會進行實際的訓練,在動作學習和強度爬升的過程一定會有某個程度的辛苦,但是訓練課表是循序漸進的,而且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可以做個別化的調整,所以會有辛苦的時候,但不會製造無謂的疲勞。
問:教練俱樂部只有上課時間可以去訓練嗎?
答:是的,教練俱樂部只有上課時間可以到場訓練,其餘時間無法進場自由訓練。不過,有以下幾點要知道,第一:每週兩次的訓練其實內容相當豐富,也會直接提供安全的高強度訓練機會,因此即使課外時間不增加練習,也會有穩定而顯著的進步。第二:如果是知識或觀念相關的問題,每一期班隊都會有專屬的臉書社團,用來提供上課資訊,也可以用來發問或進行討論。
問:教練俱樂部如何報名?
答:填妥網路申請書並送出,我們會花幾天的時間審核申請書,審核的目的一者是選出具有潛力的學員,二者是了解我們的課程是否符合學員的需求。如果沒有甄選上也不要太難過,不要認為是您的錯,只是我們覺得目前的課程不能符合您現階段的需求。
問:報名時有什麼額外的注意事項?
答:有,『非誠勿擾』,沒有真心想要參加訓練的人不要填寫申請書,我們會很認真的看,也會很認真的回覆,但如果你只是想要試試看會不會上,實際上根本不打算參加,那你是在浪費你我的時間,請不要這樣。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申請上了,卻沒有來上課,也請不要以為申請上是對你能力的一種肯定,我們不會去肯定沒有誠意的人。
問:學完之後對我的求職有什麼幫助?
答:求職是另一條修煉之路,我們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術,但不是畫大餅給你,高速膨脹的健身市場有其詭譎的特性,我們當然可以分享各種對你有幫助的經驗,但是請將注意力擺在精進自身的肌力和技術上。換個角度想,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即使健身產業有大量的機會,也是有實力的人才能把握。
報名資訊: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十八期(9-11月)
日期:2021/9/1~2021/11/30(期中10/7,8停課)
*週三、五早班:每週三早上10:30-12:30,每週五早上10:30- 12:3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週一、四晚班:每週一晚上7:30-9:30,每週四晚上7:30-9:3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http://www.roadcastle.com.tw/20132368903603935338.html)
報名由此進:https://reurl.cc/83aMMy
(審核時間約7-10天,結果會email通知)
「教甄數學準備」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心得] 105桃園國小一般師-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107應屆考上正式國小普師準備心得(筆試篇)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教甄上榜數學這樣教IG: rolex516888 YouTube 🔍教甄五分鐘 ...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教甄上榜數學這樣教IG: rolex516888 YouTube 🔍教甄五分鐘 ...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等量公理/教甄數學試教/#教甄複試一本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書籍導讀】國小教甄,這樣準備就對了!31位教甄必上團達人 ...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國中] 數學教甄- study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教甄數學準備 在 [心得] 106教檢107教甄(讀書心得、複試心得)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教甄數學準備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普通班要7%或是老師推薦)。
數理科目進度高二就上完,要在高三去台大修課(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四選一)。高二下須通過資格考試方能第三年取得台大修課資格,沒考過者你會拿不到科學班認證證明文件,但是不會強制將你轉班。
📍 科學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老師比較少管必選修,以主題式教學為主。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只要你有努力老師一定看得出來分數給的算高。文科被當在科學班會更常發生,因為我們甄選就是數理跟一階不太難的語文考試。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注意,那是會考前),要怎麼準備考試?
🔆 初試:
語文:不用太擔心,英文國文都在會考範圍,然後T分數差距也不大。
考古題以及其相似題型有公開,建議練完,才有考過初試的機會。
同樣地,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最後T分數大概會落在60上下,在總體人數上大約是60/350。
科學班數學考試絕大多數題都可以國中解法,但多半想不太到。不會寫不要太沮喪,其他人大部分也不會寫。如果有餘力可以學習一些高中好用的單元如三角函數,能在你想不出那些超難解法時提供一個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方法。
自然科會參雜一些高中觀念,但是不太會影響到解題,計算方面則多半是國中公式在高中的延伸。可以針對考古題去對對應的高中章節進行延伸閱讀在考試時比較不會那麼慌。
🔆 複試(實驗&證明):
數學佔複試4成,數學會是好幾大題每題帶六七小題的形式,其中每題的前段基本上通過初試的人都做得出來,建議每題都先做完前幾小題,卡在一大題很久會造成大量的分數損失。建中沒有公布複試題目,但外縣市學校好像有,可以去找找,但難度低於建中。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較難的高二高三題型最難到達物理奧林匹亞初複試水平,運動學和力學佔大宗,物奧初選該部份可以在高中範圍念完後練習一下。光學和熱學出現了國中為提供的公式請先自行預習,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且量也很多(四十幾頁),有英文文章的閱測,比起其他題這類題目只要英文能力強一點就能做了。其他題目需要高中大量觀念,而且有些觀念是常常連高中生都忽視的(像溶解)。
🔆 實驗的部分:
兩科都是以高中實驗改編而來,會有線索提供你研究步驟以及計算,在討論的部分最好能去閱讀一些高中的實驗手冊,了解格式以及重點句的寫法,不要玩器材,會被扣分,打破也會(手殘者在此)。數據做出來差強人意也要放然後再想辦法解釋,你如果捏造數據老師一定會發現,你的成績就不會太高。有些討論不會需要作完實驗,實驗做不出來趕緊寫那裡搶分!!
複試的實驗技巧很多難以以國中的能力去填補,如果有這個規劃,可以在初試後詢問你的國中理化老師是否有機會讓你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高中實驗。(我的國中老師蠻支持的)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生物高機率動植物器官、滲透壓、細胞觀察。做好這三類的實驗考過機率較大。地科由於內容不多,推薦讀完高中內容,才能節省做題組前要看大量資料才能解決的窘境。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考上者你們跟數資班對比的優勢就在四月到七月了,趕緊選一科專心拼競賽。在開學後你們可以跟數資班拉開一段距離(但在一、兩年後就沒了QQ)
✅專題研究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資訊六科可以選,與你的競賽能力無關,建議去台大或中研院找個指導教授,他能帶給你大量的收穫。
專題研究高一下開始分組,高二上10月有國際科展初審,進度快者可以直接拼這個
高二下三月會有校內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台北市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全國科展,最後還是會回到台灣國際科展,台灣國際科展的目的就是篩選出一批國手前往美國比ISEF選上國手至少可以推薦本科系,得幾等獎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以及各科奧林匹亞,能力競賽物理、化學、生物、地科限四選二初試,到了校隊培訓時資訊以外科目限選一科成為校隊。
然後有時候比競賽還是會吃天賦的,吃天賦的大小由左至右遞減大概是
數學>資訊>物理>化學>生物
但同樣也有人全部都行然後被迫上述能競四選二
最終能力競賽與奧林匹亞都會匯流到選訓營,然後決選營,而選訓營前半會推薦個本科系,成為國手後得金銀銅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科學班保送推薦人數僅佔三分之一,其餘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流到學測指考。如果當初文科很爛考進來,沒拼到保送或推薦及特殊選才者很吃虧。可能會因此落入一些較差的志願。申請時如果有一個某科選訓營,加分會很賺。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這可以推廣到專題研究的部分,如果你對計畫裡的指導教授的研究主題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毛遂自薦,指導教授get!
✅科學班的同儕實力很強大,有數物化生地免修的人、各科的奧林匹亞決選者與國手,跟他們一同考試時不要壓力太大。也因為這樣你永遠有奮鬥的目標,以及能幫你在課業跟競賽都走得更遠的人。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他們認真拚數理科學
#但也沒偏廢英文的學習喔
#台大明明高手輩出
教甄數學準備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7月9日,虹安偕同時代力量 立法委員 陳椒華 委員、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林碩杰理事長以及第一線的高中教師代表,邀請到教育部與招聯會代表,針對111年大學考招重大變革帶來的疑慮召開線上座談會,希望教育部能審慎評估考招制度的變革,廣納第一線教育者的意見。目前大學考招制度的變革有以下,首先大學學測從5科變成7科,將數學分成AB兩科再加上國文寫作,而指考要變成分科測驗,並且從百分制變成45級分制,且刪除國文、英文與數乙,面對這樣的變革有以下的疑慮。
不穩定的考招制度,護國神山受衝擊。
第一、刪除國英與數乙考科,採計學測分數,會讓學生必須在一月份的學測就發揮正常,更加強了一試定終身的問題。第二、級分制會造成考試分發很難排序,因為可能出現相同級分者多,超額錄取的問題。第三,級分制容易失去鑑別度,以學測為例過去就有數學難易程度差異過大,造成某年數學滿級分人數達一萬四千多人,造成許多頂大電資類科篩選困難,最後是以國文或英文篩選,明顯跟科系所需能力不符,長久發生這樣的情形,容易使台灣高科技產業競爭力下降。
與會的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也提到許多科技業老闆向他表示憂心,擔憂未來#護國神山優勢不再,不穩定的考招制度衝擊到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招聯會資料與台大模擬結果不同
張耀文院長指出台大在招聯會會議上有報告,他們針對幾個校系做指考分數轉換級分制的模擬,結果發現有超額錄取的問題,以及分數倒置的問題,會造成本來總分較高的學生但其級分換算不一定較高,反而沒錄取,跟招聯會在媒體上所說有做模擬資料,沒有超額錄取的情況明顯不符合。虹安建議應該將所有資訊公開,並且提供重大會議的會議紀錄,讓雙方一同被社會大眾檢視。
考招制度應講求公平性
與會的高中老師都有提到目前108課綱產生的考招制度,偏向推甄申請的模式,實際上非常不利於經濟弱勢生,因為講求學習歷程的準備,代表的是學生要有充足的資源支援,基隆安樂高中人稱小丸子老師的李玉如,則表示現在要求的新型課程開設,根本沒有考量城鄉之間的資源差距,偏鄉學校很難開出讓學生能選擇的微課程教育,此舉更是加大了彼此之間的資源差異。因此她呼籲未來的考招制度,應該保留一定的名額,不應全部導向申請制,讓弱勢學生也能透過苦讀準備博取翻身的機會。虹安認為考試制度能夠革新,但也必須提供所有族群平等的競爭機會。
教育制度變革,應審慎評估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林碩杰理事長則提到,他們全敎產跟第一線老師的接觸,絕大部分都相當反對將指考改成分科測驗,以45級分制,他們都憂心這樣的變革,有違指考跟大學學測立意不同的精神,可能造成的同級分分發亂象,未來會是一個大災難。
虹安認為面對這個重大的教育制度變革,教育部與招聯會應該廣納更多意見,弭平爭議,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制度是會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政策,不應該貿然躁進實施,針對第一線教師端的反應,教育部高教司周弘偉專委教育部已在六月底邀請相關教師團體、家長團體及高中端代表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將會在7月12日再討論,不會只聽取一方意見,專斷獨行,未來必要時會召開公聽會廣納意見。虹安呼籲,更加透明、公開討論的政策才能昭信於民,希望政府不要忘記疫苗政策的不透明性,造成民眾疑慮的教訓,更好的教育制度,才會讓台灣有更璀璨的未來。
教甄數學準備 在 107應屆考上正式國小普師準備心得(筆試篇)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107應屆考上正式國小普師準備心得(筆試篇) ... 東吳大學數學系 ... 我當下看到太多人在抱怨教甄制度了,所以真的忍不住,就斗膽發了那篇文章,希望 ... ... <看更多>
教甄數學準備 在 教甄上榜數學這樣教IG: rolex516888 YouTube 🔍教甄五分鐘 ... 的推薦與評價
那你可以先把你的筆記本 準備 好, 然後, 跟著我們一起來討論,看看 數學 課配怎麼上也歡迎大家可以幫我們的影片直播把它轉傳給需要的 ... ... <看更多>
教甄數學準備 在 [心得] 105桃園國小一般師- 看板study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各位先進的分享,每當我唸書唸到恍神時都要來實習教師版充電,
今年幸運上岸,希望能夠鼓勵和我一樣已經30好幾仍想要為孩子付出的
老師們以及媽媽考生。
桃園分數
筆試70.2
(教綜76國文62英文64;最低錄取分數62.8)
國語試教74.7
數學試教74.9
口試74.0
總分72.8(錄取分數68.35)
背景
94級教育系畢業
95-96實習及代理
97-104/8地方特考合格於基層單位服務
(100年進新北複試,試教分數慘不忍睹)
104/8育嬰留職停薪
105桃園上榜
考試的動力
當老師是我從小到大的志願,94級畢業的都知道,那幾年是教甄的黑暗期,
競爭非常激烈(我96年考台中時教綜考87 國文考92 數學考80 連複試都進不了),
面對教甄的挫敗,我決定同時準備教甄及五等地方特考,沒想到一次就考上,
分發到基層單位擔任櫃檯服務人員的工作,但我知道,老師仍然是我的夢想,
但我選擇逃避考教甄可能面臨的失敗,去過安穩但上班沒什麼樂趣的公務員生活。
過了幾年,缺額慢慢放出來,堅持下去的大學同學也陸續傳來好消息,每當同學聚會,
總開始欣羨同學們在討論學校的事,課程設計、親師溝通、又從學生那得到哪些回饋…….我心想,要是我能堅持下去現在是不是不一樣…….
104年初偶然在朋友的臉書看到幾行字,"再不改變、我就老了" ,
身旁也有許多在業界工作的大學同學,為了追夢勇敢辭掉薪水不錯的工作;
3月,我的女兒出生,我覺得我應該做出一點改變,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
我也希望能夠做女兒的榜樣,讓她知道:
人, 只要有夢想 ,不管幾歲 都要勇敢去追。
突破再突破
1、 心態調整
堅信自己一定會進複試,不要有先進複試再說的心態。
2、 複試及早準備
因為八年沒教書,再加上之前進新北複試教具做不完又找不到人幫忙的慘痛經驗,
我決定組複試讀書會,並從去年10月開始每兩週進行一次試教及口試練習。
3、 向考上的老師請益
之前總是拉不下臉,覺得不認識不敢向考上的老師詢問準備方法,去年透過先生的介紹,
厚臉皮請兩位老師教給我看,才知道原來要考上的試教水準是這麼高:教學目標清楚、
問題層次分明、問句精準、與學生的互動要非常多……才知道自己落榜是理所當然的事。
4、 勤做阿摩
我是個非常討厭做考古題的人,覺得當場判斷就好,所以考古題頂多做完兩年,
這一次我就逼自己一定至少要做完近五年的題目(國、高中的考題都做) 。
筆試準備---真積力久則入
我每天唸各科的時間大概是教綜3小時、國文2小時、數學2小時、英文30分鐘。
(考科佔分比例越高唸越久)
1、教綜書單:
這10年來陸陸續續都有在唸教甄的書97-99年間也有準備教育行政高考因此打了一些底,
今年看的書籍如下:
(1)志光超級函授104年度課程(只看測統、教哲、教社、教心)
(2)陳嘉陽(只看課程與教學)
(3)高明教育綜合專業科目~高才訣學
(4)阿摩
完全走考用書路線,大概在今年3月底看完2遍,唸第3遍時將科目的大架構圖寫出來
(一科目一張A4紙)四月開始狂做阿摩,錯的題目寫在高明的口訣書上,
只做了近三年考題,教檢有做完。到考前三天又將近2年的考古錯題再寫一遍
及把一些不懂的名詞再釐清(像是正向領導、正向心理學)到考場時只帶高明口訣書
及自己的大架構圖。
2、國文書單
(1)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
(2)論語
(3)古文觀止(把高中40篇古文看過)
(4)唐詩300首(把絕句律詩看過)
(5)阿摩
(6)錯題筆記
3、英文
(1)國中文法講義
(2)每日一篇大家說英語
考前兩個月才開始準備,個人覺得投資報酬率蠻高
4、數學
志光呂興講義
5、雜書(對後來的試教口試很有幫助)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相關書籍、溫美玉老師-神奇三秒教、
蘇明進老師-交心、鄭圓鈴老師-有效閱讀
這麼多年下來真心覺得每個考上老師的讀書總時間量是ㄧ樣的,
只是看你把它分幾年唸完 (一年唸六遍跟兩年共唸六遍我相信效果有差)。
考公職時的行政學老師總是跟我們說:只要在考試前把書唸完5次就一定考得上,
多讀補多忘,給各位老師參考喔!
試教準備---
1、 及早開始
試教是我的罩門,因此我決定組複試讀書會和同伴一起練習,我們每兩週練習一次,
數學和國語交互試教,數學選定一版本把五上至六下單元run完,國語則是三個版本都教
,每次就把一冊run過(每冊共4大單元每人自選大單元中的一課試教)
如此一來便累積了一些教案,也對各版本每一課內容有大致印象,進複試後便沒那麼慌。
我一開始便鎖定考台中,所以都設計15分鐘的教案只寫板書不做教具,
練久了大概能找出一套流程以及提問互動的方式。
另外也建議考生在寒暑假時就先把下學期的教學指引蒐集完畢,
確定進複試時就不怕借不到課本了!
2、 培養分析文本、設計教案的能力
上半年我常瀏覽溫老師備課趴、學思達等網站,練習分析文本及設計提問,
模仿那些神人老師並將一些元素放進我的試教
(像是情緒卡及性格卡都讓試教評審抬起頭來看我) 。
此外,我上網買了黑板壁貼(大概長300公分寬120分)貼在家裡的牆壁上練習,
我覺很方便。
3、進複試後一定要找別人看!一定要找別人看!一定要找別人看!
進複試後我早上想教案,每天下午一點從中壢通車到永和教給我的同學及學妹看,
每天回到家大概晚上九點多混一混十一點就不支倒地。這也是我試教大躍升的關鍵時期,
我的提問被修得更精準,音量、儀態及和學生的互動也都進步很多,
而我也將每份教案至少練過3遍並打成逐字稿。(桃園的準備期很長)
試教當天便從容地將逐字稿及板書筆記帶進準備室中慢慢準備,
而不像之前手忙腳亂的準備試教。
這18天很崩潰、很焦躁但真得很感謝身旁的家人、同學和幫忙的校長
一直跟我說沒問題,讓我覺得自己是超棒的老師,抬頭挺胸進入考場
(筆試衝高真的能為複試帶來很大的自信) 。
口試準備
1、 及早練習
和試教相同,我和讀書會夥伴每兩週練習一題,到了考試前也累積相當多的題目,
因為我的實務經驗不多,所以都是多題短答,但一定會仔細聽評委問什麼,
而不是把我有的相關經驗全部扯進答案裡。
我的答題架構為:前言、主文(列點回答,面向為親、師、生、行政、社會資源) 、
個人經驗、結語。回答的核心也盡量從學生出發,顯現出你真的很愛學生。
2、 請校長指導
一定要主動虛心地向校長請教,找出自己盲點,像我回答時頭會不自覺歪一邊
顯得很沒自信,就是校長幫我修正的。
3、 桃園口試題目
(1) 自我介紹(必準備)
(2) 假如你新接一個後母班你會做什麼準備工作
(3) 你對生活教育組長的認識(我真的不清楚,就跟評委說我的認識不多,
請評委多指教,結果評委就很和藹可親的跟我解釋)
(4) 假如你班上有三個過動兒,剛好兩個在打架,一個拿美工刀亂揮,你會怎麼處理
(5) 桃園的教育政策有哪些(這題我很賊地限縮問題,我的回答是:桃園的教育政策有
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原因如下……這樣回答就不用背
一堆政策)
(6) 你以後會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嗎
(7) 為何回來考老師(自我介紹時就要鋪哽)
堅定信心莫忘初衷
教甄之路真得很辛苦,也感謝老天讓我迂迴了11年終於上榜。在唸書時看到女兒一直黏在
我的大腿旁要我跟她玩真得很想哭,既不想錯過她的童年又想專心唸書好掙扎。到了今年
四月壓力大到失眠一禮拜,覺得胸悶吸不到氣。
後來我老公建議我將一些考教甄的"外在趨力"(例如考上了就不用再考試、女兒有奶粉錢
、我有多一點的薪水…….)放入括弧,只要想想自己為何想當老師就好。
說也神奇當我只想著當老師是為了幫助更多孩子時,我的心漸漸定下來,
能專心衝刺眼前的考試。
最後祝福準老師們,堅持到底就能成功!
明年就換你們上榜,加油!
排版不整齊請多見諒!
※ 編輯: qgily (123.0.236.19), 08/12/2016 20:03: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