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遠道而來的躍演VMTheatre Company 🥳
第一次踏入嘉義國.居然_____?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的金牌陣容 📯
《釧兒》《搭錯車》實力派導演|#曾慧誠
人美心美歌聲美.實力女聲演員|張芳瑜 Carol Chang
「越在地,越國際!」
他們是如何從生活中汲取養分?
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音樂劇?🎵🎶
在學習音樂的路上.又有什麼有趣故事?
📣 抽票活動持續中!
緊來交關咱麗晶卡拉OK ►► https://bit.ly/3g8VmfG
唱出人生百態,歡鬧中帶出基隆港歷經時代浪淘與榮敗興衰,印照這一代台灣女人及藍領階級碼頭工人的心酸故事,黃金陣容同台尬戲、場場不同結局,錯過可惜!✨✨
———
🎧《這聲好啊!》線上聽
── 每週日下午2點 #首播 ──
■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j79vqZ
■ Spotify|https://reurl.cc/rx3q8b
■ KKBOX|https://reurl.cc/N6aeDp
■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13Lzy
■ SoundOn|https://reurl.cc/d0135k
■ Firstory|https://reurl.cc/oLVMd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憶述電影奇蹟搭錯車!(大家真風騷) 《搭錯車》是一部臺灣電影,以音樂演藝為題材的劇情片,於1983年上映。台灣MV風氣可謂濫觴於本片。由虞戡平導演,黃百鳴、吳念真編劇,鐵孟秋製片,林麗珍編舞,演員包括孫越、江霞、吳少剛、劉瑞琪、李立群(一人分飾兩角,即啞叔的同袍阿滿,以及與女主角阿美一起長...
「搭錯車結局」的推薦目錄:
搭錯車結局 在 蔡潔 Jacky C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索的故事
很感恩昨晚的首映禮可以順利舉行,更感恩到場支持我們的每一位朋友,多謝你們喜歡這個作品❤️多謝你們每一句鼓勵嘉許的說話🥰可以的話請多多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這份正能量得以傳揚。
昨晚也是我第一次觀看,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電影的主旨「如果你發現自己搭錯車,只要即刻落車,搭返啱嘅車,最後一定會去到目的地」😊
也將這句話,送給大家。
祝福大家,健健康康❤️
#人生有彎轉
#最好的結局可能會姍姍來遲但一定會到來
搭錯車結局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在Netflix補好多金酸莓獎得獎片哈哈哈哈
.
《週末夜狂熱》續集《龍飛鳳舞》,敘述東尼前往曼哈頓發展,盼能靠著精湛舞技在百老匯闖出一片天...
.
電影當年上映評價爆慘( 導演居然是席維斯史特龍,他有在片中出現一個鏡頭喔 ),爛番茄 0 分,IMDB 僅有 4.7 分,《龍飛鳳舞》的票房收入比第一集短少一半,然而,電影成本不過2千萬美元,全美收入超過6千萬美元(有排入年度賣座十大),全球票房突破過1億2千萬美元,以結果論,仍是相當亮眼的表現。
.
《龍飛鳳舞》講三角戀情。東尼戀上舞團首席女舞者蘿拉,猛烈追求對方,同一時間也對好友賈姬有著好感。影片前半場就看東尼一邊追蘿拉,一邊憤恨蘿拉不把他放在眼裡。一邊又跟賈姬搞曖昧,甚至阻止賈姬跟別的男性交往。看著東尼兩個女性都要、看著賈姬不斷退讓又不斷包容、看著蘿拉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卻不斷遭受東尼責備,我內心只想飆罵髒話。
.
然而,東尼不顧前不想後,很用力地活在當下,常常是憑著一股衝動行事,事後才會自省或感到後悔。電影裡,東尼媽對兒子說:「你就是這樣的性格才會成功。」想想倒有幾分道理,東尼夠貪心、有企圖心,才能成為百老匯的首席舞者吧。說他幼稚、不成熟、不負責任都對,但這樣的人,卻也可以是少一根筋的直性子。當朋友或許不差,當情人才會比較辛苦。
.
整體來說,我不算喜歡《龍飛鳳舞》,一,《週末夜狂熱》的原聲帶好聽許多。二,舞蹈的編排,不同於第一集的迪斯可風,《龍飛鳳舞》走百老匯編制,儘管場面盛大、舞者身段柔軟、舞台搞得很花俏繁複,但片末的高潮大秀還是讓我看得很出戲(#其實會想到搭錯車這兩部作品剛好都是1983年上映)。三,結局扣回《週末夜狂熱》開場,算是有巧思,但...就沒怎麼感動啊。
.
最後,《龍飛鳳舞》片中飾演暗戀賈姬的吉他手 Frank Stallone ,他是席維斯史特龍的弟弟喔,除了在片中客串一角外,還演唱電影插曲「Far from Over」,這首歌最高有進入到 Billboard 單曲榜第十名位置!
.
來聽歌看MV,這首MV剪得比電影緊湊許多,哈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uL_noJLoo
.
#儘管我沒有很喜歡龍飛鳳舞但也不覺得它特別糟糕
#就是一個對自己性格感到徬徨茫然的男孩想要變成成熟大人的過程
搭錯車結局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思浩憶述電影奇蹟搭錯車!(大家真風騷)
《搭錯車》是一部臺灣電影,以音樂演藝為題材的劇情片,於1983年上映。台灣MV風氣可謂濫觴於本片。由虞戡平導演,黃百鳴、吳念真編劇,鐵孟秋製片,林麗珍編舞,演員包括孫越、江霞、吳少剛、劉瑞琪、李立群(一人分飾兩角,即啞叔的同袍阿滿,以及與女主角阿美一起長大、阿滿的兒子阿明),幕後配唱則由蘇芮擔任,當時仍是學生的何篤霖在結局時擔任全身塗滿金漆近乎半裸的舞者。
相關香港新聞:

搭錯車結局 在 【未删减版】搭错车38 大结局| 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 ... 的推薦與評價

【未删减版】搭错车38 大结局| 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 End 38 (马少骅,关晓彤超越血亲的爱,止于唇齿,显于岁月). ... <看更多>
搭錯車結局 在 陸劇討論社| #搭錯車(啞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搭錯車 (啞父) 父愛,滿滿的父愛喜歡看生活劇可以看一下! 推推推! ... 花琉璃轶闻 追剧日历 (官博提示版) (女主孟子义提示版) 4/1结局. 張鈺婧and 8 others. ... <看更多>
搭錯車結局 在 [影評] 聞天祥評/ 搭錯車-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搭錯車,唱對調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10001055-260115
--
兩度出現的〈一樣的月光〉不僅旋律激昂,把華語流行歌曲帶到搖滾新境,
歌詞的批判與質疑也不同凡響… 從一部通俗劇電影跨足到幾乎成為標準的歌舞片,
虞戡平的野心應該不是碰巧那麼簡單。
《搭錯車》是 1983 年問世的電影,當時不僅入圍 11 項金馬獎
(最終獲得男主角、音樂、插曲、錄音等 4 項),並連番上映創下可觀票房。
今年,不僅 4 月金馬奇幻影展要重映本片(而且是超嗨的 K 歌場),
7 月還被搬上舞台以音樂劇呈現。
先以反派、後以諧星聞名的孫越,當年在《搭錯車》成功塑造了內斂的「啞叔」一角,
加上後來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徹底反轉了銀幕形象。
啞叔因在戰場上遭刺刀割喉而成了啞巴,跟國民黨軍隊來到台灣,
退役後靠撿拾玻璃瓶為生,住在台北的違建區。
片中外省與本省混住的鄰里,圍看露天黑白電影,殺狗吃蛇的食補,米酒更勝珍釀,
點滴構成某個年代的常民生活樣貌,甚至有些坦承得大膽,
例如他和女人沒有名份的同居關係。
在這個基礎上,啞叔撿到被遺棄的女嬰「阿美」,不惜引發情人出走也要把她養大的恩慈;
以及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長大被捧為紅歌星,卻被迫假裝不識老父的殘酷;
甚至在演唱會上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以及最後為他而唱的大結局,
則讓《搭錯車》成為煽情淋漓的通俗劇。
但也讓它身處「台灣新電影」風起雲湧的時代,顯得有些尷尬。
《搭錯車》部分的寫實與更多花枝招展的拼貼,讓嚴肅的評論家質疑它的誠意。
傲人的票房甚至成為流俗與剝削的原罪。但是從虞戡平在《搭錯車》後陸續導演的
《台北神話》(1985)、《孽子》(1986)、《海峽兩岸》(1988)、
《兩個油漆匠》(1990),面向之廣,言志企圖之強,我不認為他的社會關懷是虛假的。
但就像《孽子》從關心同志到把同性戀者全數化為缺愛家庭下的產物,
或是《海峽兩岸》無意把大陸女兒粗俗化的稍嫌刻板,
都洩漏了過度類型化所帶來的缺失。
但換個角度看,「類型」也可以是一大亮點,甚至是某種潛能。
例如,成為一部歌舞片(Musical)的可能性。
華語通俗劇電影傳統向來不缺歌女(星)故事。
楚楚可憐的周璇、煙視媚行的白光、熱情奔放的葛蘭,皆是唱作俱佳的代表;
晚近的梅艷芳、葉童,也曾在《何日君再來》(1991)、《和平飯店》(1995)
反芻過這種再熟悉不過的角色。但在歌曲的質與量上能夠與《搭錯車》媲美的,
應該只有葛蘭主演、王天林導演的《野玫瑰之戀》(1960)吧!
祕訣即在其曲目之豐富,以及和角色、情節貼合之緊密。
《搭錯車》的前半小時也不是沒有音樂元素,黑白電影裡的林黛對嘴演唱〈癡癡的等〉,
點出故事前段的時空背景,也暗喻了即將登場的女主角的未來;
而啞叔被拱上台以小喇叭吹奏〈家在山那邊〉,除了帶出記憶中的戰亂與流徙,
更成功宣洩了這群人難以言道的苦悶。但重頭戲還是在阿美長大、女主角劉瑞琪登場,
愛唱歌的她遇見伯樂及愛人(吳少剛),之後又被大牌經紀人簽下:
一首清新委婉的〈請跟我來〉道出夢幻的愛情與憧憬;
漸強漸烈、以致高亢入雲的〈一樣的月光〉更合理了她的大紅大紫;
接下來的〈變〉訴說情逝的遺憾;而旋律盤旋全片,到最後才有歌詞,
道盡感恩與悔恨的〈酒矸倘賣無〉;雖說在劇情上是因為主角的歌手身分而存在,
但它們與角色心境的貼合程度,又成了某種說不出的內心語言,
甚至具備歌舞片所要求的「整合作用」。
更有甚者,如兩度出現的〈一樣的月光〉不僅旋律激昂,把華語流行歌曲帶到搖滾新境,
歌詞的批判與質疑也不同凡響;虞戡平的場面調度、林麗珍的編舞,華麗炫目,
但從忠孝橋頭跳到中正紀念堂的大膽突兀,也在楊力州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
被抬高到挑戰權威的意義。遑論片中對拆遷衝突與死亡意外的描述,
映照三十年後的苗栗大埔事件,益發顯得諷刺亦宛若先知。
從一部通俗劇電影跨足到幾乎成為標準的歌舞片,虞戡平的野心應該不是碰巧那麼簡單,
否則他日後不會在《台北神話》和《孽子》都刻意擺進歌舞或演唱。
但也僅能如此過過癮,一部貨真價實的歌舞片,也隨著浪起潮落,影消音稀。
時空來到新世紀。先有電影後有舞台劇,在西方早已屢見不鮮。從迪士尼的《獅子王》、
《美女與野獸》到翻新程度更劇烈的《舞動人生》、《沙漠妖姬》、《髮膠明星夢》、
《日落大道》,無不是膾炙人口的例子,而且音樂劇儼然成為改編後的大宗。
因此音樂劇版《搭錯車》此時出現,即使姍姍來遲,但再合理不過。
屹立不搖的經典曲目自然不能或缺,但電影版要到半小時以後才緩緩進入歌單的結構,
顯然不適用於舞台;再者電影的歌曲幾乎全數集中在女主角身上,
改造為音樂劇,也有調整及增加的必要。
高難度原曲一首都不能少,新歌得面臨珠玉在前的挑戰,《搭錯車》音樂劇的成敗,
將會考驗流行文化及娛樂藝術繼續跨界改造的潛力。
--
原文結束。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7.159.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3488037.A.F7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