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日劇《戀愛的母親們》(恋する母たち),當中熱衷工作、在職場找到成就感的優子,拜訪客戶的時候被刁難:「妳一個女人能做什麼?連重物都搬不動吧?」於是她穿著跟鞋,捲起袖子把重物往廠房裏面扛,留下來兩個中年男子面面相覷:「她真不可愛。」
可愛體貼,是多數日本女生想擁有的形象,也是我剛到日本的時候接受到第一個文化衝擊,當時聚會的時候男生基本上只需要動手吃飯,舉凡分菜、倒酒、清理空盤,都會由同桌的女性主動做好,問她們幹嘛這樣,她們說表現出體貼、願意服務的一面,才會招男生喜歡,常常整個聚會下來,我是唯一坐在桌上認真吃東西的女生,但聚會一結束,那些日本女生會拉拉我:「我們去便利商店好不好?」然後到了便利商店她們會買個飯糰或是炸雞塊充飢,我又問妳們這樣何苦?大家平分飯錢耶?得到的答案是「吃太多就不可愛了嘛!」
住在東京的時候,常常自豪地跟朋友們分享,在台灣的女生根本就不需要過這種生活,吃烤肉吃到飽?要吃什麼自己烤,飲料自己倒,自己就是自己的大爺!但看到最近討論度很高的那本年曆,什麼「做了人妻也要跟桶柑一樣水水的。」、「猴頭菇和女人都追求終極的白皙。」、「毛豆需要水滋潤 女人需要愛情滋潤。」就覺得女性身上似乎還有著許多撕了很久卻還是留下黏糊糊殘渣的標籤。
當女生活在這種框架的時候,或多或少還是會被影響,就像我住東京的那兩年,就算口頭說台灣女生可以做自己,但還是會刻意傳自己煮飯、插花、學茶道課的照片,想跟周邊的人證明我也可以當可愛溫順的女生,但女生,真的像那本年曆說的一樣,沒有愛情滋潤就會乾癟嗎?黑肉底就失去當漂亮女生的資格了嗎?我希望大家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無論這個社會上對女性還有多少不合理的框架跟期待,我們都應該要相信,我們有權利當自己人生的主人,要黑要白、要工作要玩樂、要學琴還是寫程式、要優雅氣質還是要說話犀利,都沒人應該對妳比手畫腳,因為女生有好多種,要當哪種女生,只有自己能決定。
--
⏰小提醒
大人小孩男生女生都要吃的健康聖品
#神農薑麻 團購1/31結團喔😉
https://gbf.tw/xti5e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詳細完整文章來自 https://physicaltherapyclass.com/bonespur/ 骨刺真的可怕嗎? 常常腰酸背痛...
搬不動 重物 在 Midnight You and Me,豆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
沒辦法救你❗️
.
男性朋友們,
如果像是今日這篇報導中的男性一樣的話,
閣下變成了女同事公敵,
我真的也是...沒辦法救你了...🤷♂️🤷♂️🤷♂️
————————————————————
有一名女子月經來時上班工作,
表情猙獰地搬重物時,
卻遭身旁男同事嗆說
「啊妳不會等下再痛喔?」
甚至不准她去廁所換衛生棉,
超沒同理心的發言,
讓這位女性理智線瞬間斷掉,
也曝光男同事的下場。
.
這名女性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表示,
上述所言還不是最過分的,
她隨後表示要去廁所換衛生棉,
請男同事幫忙顧位子,
男同事竟然說「啊妳是不會憋一下喔?」
超沒同理心的發言,
讓這位女性瞬間暴怒,
直呼「你是以為在憋尿?
真的很想拿經血ㄍㄡˊ在你臉上!」
最後她也補充表示,
該名男同事也因此被邊緣,
瞬間變成全公司女性的公敵。
.
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回應
「下次他想尿尿就回他,
你不會先橡皮筋束一下喔」、
「一定是單身狗⋯不然早就被打死了」、
「只能說這男的真的活該邊緣,
很自私阿!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他憑實力單身吧」、
「真的很討厭那種自以為幽默的男生」;
也有女網友回覆
「女人生理期真的會那段時間瞬間沒力,
平常我可以搬30公斤,
一來直接剩10公斤的能力,
還好我算是有個好隊友,
搬不動時他會體諒幫忙」。
.
【DJ本人認為...】
有同理心真的很重要!
.
(新聞節錄出處:TVBS NEWS)
.
【今日節目單元】
1、名人堂:真的「影視歌三棲」-嚴正嵐
2、中文流行歌曲俾你聽聽
.
大家可以在這裡討論今天的節目,
來.一.起.聽.節.目.和.蓋.大.樓.吧.!!!!!!!!!!!!!!!!!!!
搬不動 重物 在 我是艾姬-情癒撩慾系作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初二回娘家。就因為結了婚,才更需要回家。
對於幾乎每個月南北奔波回一趟娘家的我而言,其實也不過是像日常的回家一樣。
記得以前離開台南到台北求學時,我大概兩三個月甚至一學期才回家一次。但結婚之後,我回家的頻率變多了。
每次回家,好像出公差一樣。載著媽媽去她想去的地方、吃她想吃的東西,請我老公幫忙修理家裡壞掉的東西、換掉不亮的燈炮、幫媽媽搬平常搬不動的重物。
因為平時都是南部的姊姊在照顧媽媽,帶她吃飯、看診,所以我對於回家能夠幫忙這些特殊任務,甘之如飴。
就因為結了婚,才更需要回家。讓媽媽感覺到她沒有失去女兒,而是多了個兒子。
會帶女人回娘家的男人,是個好男人。因為他一定懂得感恩,知道有原生家庭的生育教養,才有今天的老婆。
壞男人讓女人哭著逃回娘家,
好男人帶女人笑著常回娘家。
#謝謝你總是帶我回家
搬不動 重物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詳細完整文章來自 https://physicaltherapyclass.com/bonespur/
骨刺真的可怕嗎?
常常腰酸背痛的人去醫院求診,醫師請病患拍X光檢查脊椎,總是會聽到:脊椎有骨刺喔~或是再嚴重一點的講法:骨刺壓迫到神經了喔~
這個時候病患腦中都會浮現骨刺的畫面,骨刺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長這個東西?那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嗎?會有千百個疑惑,但醫師一下子沒辦法跟你解釋那麼多,只好先請你去拉脖子或拉腰,把脊椎拉開看看使否能讓症狀舒緩,於是很多人心中就有脊椎真的被牽引肌拉開的畫面,好像骨刺真的能夠因此消失…….
骨刺到底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骨刺好像是一個尖尖的東西,容易刺破我們的組織,但骨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因為他在X光上面的形貌,很像骨頭多出來的尖銳面,所以才會有骨刺這個名稱。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骨刺應該是長這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沿著脊椎圓形的形狀在邊邊角角多長出來的小骨頭,因為形狀不平整,讓人看起來好像刺刺的,所以骨刺並不是想像中真的尖尖的好像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關於骨刺最重要的資訊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長骨刺!只是慢或快而已,骨頭的生長是因為壓電效應,如果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給予壓力,人體體內會感受到局部需要更多的支撐,自然而然會生長更多的骨頭,所以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者,都會比其他族群較早有骨刺的生成。
骨刺真的會壓迫神經嗎?
骨刺在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有些人可能骨頭已經佈滿骨刺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因骨刺而產生的疼痛,所以骨刺可以說是正常老化現象。
那什麼樣的情況會壓迫到神經呢?
其實是因為骨刺的生長,椎間盤退化,造成上下兩個脊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椎間孔又是神經的通道,通道變小了,自然神經就被壓迫到了。
骨刺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已經生長出來的骨頭,就無法再讓它變小,更別說消滅它了,但是其實並不用害怕骨刺的生長,因為它並不是導致腰痠背痛的元兇。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延緩骨刺繼續生長?那就是要多活動!靜止不動的坐姿或是重覆彎腰提重物等姿勢皆是大量施力在腰椎的動作,腰椎壓力大自然就會促使骨頭生長,所以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不斷搬重物;另外,藉由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強化脊椎附近的肌肉,才能真正減緩脊椎的壓力!
如何與骨刺共生?
避免久坐:坐姿在腰產生的壓力是站姿的2-3倍,現代人長時間坐著看螢幕,當然更容易生長出骨頭,所以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是不二法門。
培養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促使全身血液活化,同時活化脊椎血流量,更重要的是,能夠輕易地激發核心肌群用力,只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基本上核心就不會太差。
(圖片來自網路)
核心肌群的訓練:肌力訓練須循序漸進,建議核心訓練初期以簡單的肌力訓練為主,或是有專業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在旁協助,才能真正有效增強肌力。

搬不動 重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運動對身體好」已是老生常談,想必每個人都能列出2、3個原因,但根據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只有3成,其中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的上班族運動不足,埋下健康隱憂。
本次邀請到林志豪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養成運動習慣讓他的身體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忙碌的醫師生活又該如何安排運動時間呢?
打網球:練心肺又能防失智
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比較常做的有兩個運動,分別為網球及重訓。提及選擇網球的原因,他表示,是因為受到曾是網球國手的舅公啟蒙,從小就開啟了打網球的生涯。他也進一步表示,打網球是一個很好有氧運動,能夠促進心肺功能;同時由於打網球需要快速移動,可以訓練平衡感、敏捷度、肌肉爆發力,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再加上打網球常常需要動腦,」林志豪醫師說,對打過程中需要思考策略,在快速移動中又要做決定,此外,也需要與人互動社交,所以對腦部的訓練也有幫助。他提及,打網球除了本身帶來的好處外,也有更多的附加價值,「所以我滿喜歡網球這個運動的。」
練重訓:提升肌肉力
後來因為太太邀請的關係,也開始接觸重量訓練,林志豪醫師指出,打網球對於肌肉力量的訓練相對有所不足,所以很多人網球打了非常多年,可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夠,還是常常會受傷。
「年紀愈來愈大,我開始發現肌肉力量不夠,真的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林志豪醫師說,重量訓練能夠使肌肉更強健,同時也能提升身體的敏捷度及穩定度。
不動才是顯老、腰痛的原因
醫師生活如此忙碌,平時又是怎麼堅持運動,並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在當住院醫師時,常常忙到沒有時間,也沒有力氣運動,整個在當住院醫師的過程中,幾乎都沒有在運動。
直到升上主治醫師的一、兩年後,林志豪醫師透露,自己腰椎開始出現狀況,常常在門診結束後都痛到站不起來,甚至連開完長途車後,想下車都沒辦法做到;明明沒搬重物、也沒受傷,卻常常挺不起腰,「痛到受不了。」
經過核磁共振的檢查後,發現腰椎的第4、5節退化得很厲害,當時只有30多歲的林志豪醫師,腰椎狀態卻像50、60歲的人。腰痛的狀況沒有好轉,連早上起床都很困難,他分享,有一次早上彎腰駝背、勉強走到浴室梳洗,就被鏡中自己的狀態嚇了一跳,「我彎著腰,又挺著一個肚子,整個看起來老態龍鍾。」
發現自己有初老現象,林志豪醫師驚覺自己的身體狀態不行,尤其是身為醫師,常與患者提醒要如何保持健康,更得以身作則。
提及如何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表示,自己週末有空時就會打1~2個小時的網球;而週間則是會安排兩天請健身教練指導重量訓練。其他時間則會在沐浴前,自主重訓10分鐘左右,至今維持了兩年的運動習慣。
持續運動:除痠痛更消鮪魚肚
兩年持續的運動習慣,林志豪醫師說很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不再彎腰駝背,肚子也消下去,「甚至有時候隱隱約約還有六塊肌。」他表示,維持訓練習慣至今,身體的確變得更扎實也更健康。
保護血管:有氧與重訓搭配更有效
該如何預防中風、失智是許多人十分關心的議題,身為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醫師推薦大家能有氧及無氧搭配進行。
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
除了能促進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對於預防中風、失智,以及偏頭痛等疾病,也都很有幫助。
重量訓練
林志豪醫師指出,有時候單靠有氧是不夠的,許多中老年人會腰痠背痛、走路無力、失去平衡等,就是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單純只靠有氧運動,無法刺激肌肉生長,建議可以加入適當的肌肉鍛鍊,有助改善上述問題,甚至得到根本的解決。
愈年輕開始運動愈好
「健康的培養沒有速效,」林志豪醫師認為,我們應該進早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就能預防很多疾病。許多腰痠背痛的患者,尋求許多能立即見效的治療,但大部分都沒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運動可以從無到有,先有就好!」雖然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沒辦法抽出太多時間運動,但林志豪醫師建議,可以先從一周兩天、一次20~30分鐘就好;內容就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種類,慢慢養成習慣後,再增加內容的多樣性。
此外,林志豪醫師也說,可以多加善用零碎的時間,好比中午休息的時候,一次10分鐘、一天做個2~3次的鍛鍊,累積起來有30分鐘,也能達到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先重訓再有氧效率高!醫師傳授訓練訣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kUZlLdoDu6o
神經內科醫師推薦,這樣飲食就能預防失智!︱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OsrXruXxb0I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相關文章】
比地中海飲食更防失智!神經內科醫:這樣吃效果才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1
重訓新手必看!健身狂魔幫你整理新手重訓菜單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72
醫:唯一可治十大死因的處方—重量訓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29
#林志豪 #重訓 #有氧運動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搬不動 重物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物理治療 :https://reurl.cc/ekZEb
物理治療 :https://reurl.cc/1Op2W
常常腰酸背痛的人去醫院求診,醫師請病患拍X光檢查脊椎,總是會聽到:脊椎有骨刺喔~或是再嚴重一點的講法:骨刺壓迫到神經了喔~
這個時候病患腦中都會浮現骨刺的畫面,骨刺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長這個東西?那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嗎?會有千百個疑惑,但醫師一下子沒辦法跟你解釋那麼多,只好先請你去拉脖子或拉腰,把脊椎拉開看看使否能讓症狀舒緩,於是很多人心中就有脊椎真的被牽引肌拉開的畫面,好像骨刺真的能夠因此消失…….
骨刺到底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骨刺好像是一個尖尖的東西,容易刺破我們的組織,但骨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因為他在X光上面的形貌,很像骨頭多出來的尖銳面,所以才會有骨刺這個名稱。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骨刺應該是長這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沿著脊椎圓形的形狀在邊邊角角多長出來的小骨頭,因為形狀不平整,讓人看起來好像刺刺的,所以骨刺並不是想像中真的尖尖的好像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關於骨刺最重要的資訊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長骨刺!只是慢或快而已,骨頭的生長是因為壓電效應,如果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給予壓力,人體體內會感受到局部需要更多的支撐,自然而然會生長更多的骨頭,所以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者,都會比其他族群較早有骨刺的生成。
骨刺真的會壓迫神經嗎?
骨刺在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有些人可能骨頭已經佈滿骨刺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因骨刺而產生的疼痛,所以骨刺可以說是正常老化現象。
那什麼樣的情況會壓迫到神經呢?
其實是因為骨刺的生長,椎間盤退化,造成上下兩個脊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椎間孔又是神經的通道,通道變小了,自然神經就被壓迫到了。
骨刺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已經生長出來的骨頭,就無法再讓它變小,更別說消滅它了,但是其實並不用害怕骨刺的生長,因為它並不是導致腰痠背痛的元兇。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延緩骨刺繼續生長?那就是要多活動!靜止不動的坐姿或是重覆彎腰提重物等姿勢皆是大量施力在腰椎的動作,腰椎壓力大自然就會促使骨頭生長,所以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不斷搬重物;另外,藉由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強化脊椎附近的肌肉,才能真正減緩脊椎的壓力!
如何與骨刺共生?
避免久坐:坐姿在腰產生的壓力是站姿的2-3倍,現代人長時間坐著看螢幕,當然更容易生長出骨頭,所以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是不二法門。
培養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促使全身血液活化,同時活化脊椎血流量,更重要的是,能夠輕易地激發核心肌群用力,只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基本上核心就不會太差。
核心肌群的訓練:肌力訓練須循序漸進,建議核心訓練初期以簡單的肌力訓練為主,或是有專業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在旁協助,才能真正有效增強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