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7/13 ~ 07/19
在這系列單元中,我將會分享每天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並且配合一部電影或影集,來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1953-JUL. 13 #金城戰役 / 《#金剛川》The Scrifice
二戰隨即引爆的韓戰,在1950年6月25日北韓南下入侵開始,南北勢力一來一往,僵持不下;直到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計24萬兵力在金城一帶,與南韓國軍交戰;直到7月27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後,金城戰役則成為了韓戰中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eARrM2-U-aA
.
▶ 1789-JUL. 14 #攻陷巴士底監獄 / 《#鵝毛筆》Quills
巴士底監獄是一座建於14世紀,位於巴黎市中心的監獄,原本是一座軍事堡壘,18世紀成為了駐軍堡壘以及關押政治犯的地方,也被視為法國王權專制獨裁的象徵。法國大革命在《網球場宣言》後展開,巴士底監獄也在25天後被暴動市民所攻陷。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EBF20x3b-Fk
.
▶ 1996-JUL. 15 #世紀離婚 / 《#黛安娜》Diana
1981年7月29日,英國王室的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於聖保羅座堂結婚,被視為宛如童話故事般的「世紀婚禮」;婚後的黛安娜王妃因皇室內部壓力、狗仔八卦追逐,以及查爾斯王子藕斷絲連的前任感情而身心俱疲,最終在1996年7月15日以離婚收場。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8Jm3EUzoVYY
.
▶ 1945-JUL. 16 #三位一體核試驗 / 《#直接武力》Fat Man and Little Boy
1945年,美國曼哈頓計畫在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領導下,終於成功研製原子彈;他們將人類首次的核試爆選定於新墨西哥州的索科羅白沙飛彈靶場,並於1945年7月16日,以「三位一體」為代號進行核試爆。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epEUkF0DFNs
.
▶ 1762-JUL. 17 #凱薩琳大帝弒夫 / 《#凱薩琳大帝》The Great
開創俄羅斯帝國開明專制盛世的凱薩琳大帝,在1762年6月28日,透過政變罷黜丈夫 彼得三世而取得實質政權;奪權後不久,彼得三世在7月17日因不明原因過世。縱使凱薩琳大帝聲稱是彼得三世消化不良,但不少證據指出彼得三世為凱薩琳大帝所殺。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orlkqg2iCwI
.
▶ 1898-JUL. 18 #居禮夫婦發現釙 /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e
瑪莉居禮,以及皮耶居禮,即居禮夫婦兩人,在1898年7月18日發現「釙」;「釙」是居禮夫婦為了紀念當時被領土瓜分的故鄉「波蘭」而命名之;該研究論文中首創「放射性」Radioactive 一詞,確立了接下來人類對放射性物質研究的基礎。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2vv0N2QQrRY
.
▶ 1870-JUL. 19 #普法戰爭 / 《#愛波的異想世界》April and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隨著神聖羅馬帝國式微,普魯士在鐵血宰相 俾斯麥的領導下崛起;他輔佐威廉一世先後發動了普丹及普奧戰爭,並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上挑撥離間,製造普法雙方人民的緊張關係;最終,法皇拿破崙三世,在1870年7月19日對德宣戰,普法戰爭爆發。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d0o1PJBbJvc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關於民族主義,我還一些東西想補充。民族主義是一種在十七世紀興起的東西,去到二十世紀。這東西和以前的國家主義或者愛國是沒有大分別。不過民族通常基於一同一種族,其實同一族種是很難介定的東西,它們很多都是來自同一語言。世界上第一個民族國家是葡萄牙,第二個是西班牙,然後到荷蘭,再輸入英國等。它們很多時都...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的推薦目錄: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遊歐洲:漢堡篇1]
先說,本篇真的有點長、但蠻好看的😆😆適合大家睡前慢慢欣賞~
好的,終於在宣告三級延長的這一天,我開始了我們的神遊歐洲旅程了!!
好興奮啊~~巫呼!!(有點哀傷.....)
.
在抵達漢堡之前,我要恭喜各位
因為此時正是漢堡最美的季節。在經歷漫長的冬天後,
春天的薄霧終於緩緩降臨歐洲,樹林與教堂的尖塔的輪廓顯得模糊,連人行道上的人影都變得不太真實。
.
然而,在經歷過幾個霧濛濛的日子之後,
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久違的陽光開始照耀在古老紅磚上,緊接著
就是花團錦簇的季節惹~
.
好的,先來介紹一下這座城市吧~
漢堡位於德國西北方,全稱叫「漢堡與漢薩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
這個頭銜,正是來自於中世紀北德最有名的海洋商業同盟:漢薩同盟(Hanse)
德航漢莎航空(Lufthansa),其實就是「天空漢薩」的意思。
.
在中世紀,大約有三百個沿岸城市加入了同盟之中,裡面的商人有錢到能購買自治權、贊助君主、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海軍!
時至今日,你仍然能在漢堡感受到一種港口城市獨有的氣息----開放、包容、放眼世界......
.
而且,該死的有錢.....
當我們沿途看了不曉得多少輛法拉利、保時捷、藍寶堅尼呼嘯而過,一座巨大的綠色尖塔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漢堡市政廳。
.
漢堡市政廳是整個城市的中心。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座建築物的時候,真的是被震撼了。
這座市政廳真的是非常巨大!你很難相信一個市政廳規模竟然可以超過白金漢宮,任何照片都無法精確描述見到它的震撼
一些解說會告訴你,這棟建築落成於1898年、是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但很少有人有辦法告訴你其中的細節,那些華麗大理石雕飾與銅綠色屋頂間的人像們到底是誰
.
嗯,我也不行(被踢飛)
那些國王什麼的實在是太多了啦~但,我卻可以告訴你位於正門、最重要的兩個人是誰
就是這兩個人奠定了漢堡這座城市。其中一個人留著一把大鬍子、拿著一把巨大的寶劍
而他下面的名字,則寫著Karl der Grosse(卡爾大帝)。
也許他的德文名字不是太有名,但他的法文名字就有名多了:charlemagne。
.
是的,
漢堡的建城史,自查理曼始。
.
西元799年,當時的教宗利奧三世遭受羅馬民眾攻擊,
當時民眾認為教宗已經死了,就隨便把教宗給拋在路邊。
但卻萬萬沒想到,教宗其實只是因為失血過多、昏過去了!
差點被殺掉的教宗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但是放眼整個歐洲,到底誰才能夠保護他?
最後他終於找到一個最好的保護者,那就是加洛林的查理。
.
為了感謝查理,西元800年的聖誕節,當他在聖彼得大教堂參加彌撒時,
教宗突然拿出了一頂皇冠、戴在他的頭上!
眾人見狀,紛紛大喊:「奧古斯都查理,承上帝之命、致和平的羅馬皇帝萬歲!」
.
這是中古世紀最重要的一次加冕,在經過西羅馬滅亡這麼多年後
西歐如今終於有了皇帝。而查理曼(那個「曼」(-magne)就是大帝的意思)也成為基督教的保護者,從此肩負起向異民族宣教的任務。
在加冕之後10年,法蘭克帝國的疆界就來到了遙遠的易北河畔
.
在那個時代,易北河是歐洲的極北之地,充斥著野蠻的薩克森人與異教徒
但也許真的是信仰驅使著查理曼的手下跨越這條河流
在河的北岸建立一個簡單的防禦工事,名字:哈瑪堡(Hammaburg)
.
另外一個雕像,則是12世紀的偉大君主:紅鬍子腓特烈
他賜給這座城市港口特許權,從此讓這座城市變為經濟重鎮。
而兩座雕像的上方,則刻著金色的城市銘言:
「Libertatem quam peperere maiores digne studeat servare posteritas.」
意思是「後人謹以尊嚴,守護先人爭取之自由」
.
這句話是要提醒後人,自由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必須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爭取、而要更努力才能勉力維持。
也許這段格言,正象徵著漢堡曾經有過的那段被佔領的屈辱歷史
沒錯,在歷史上,漢堡曾經被法國佔領過
而佔領的那個人一樣,是鼎鼎大名的法國皇帝:
.
拿.破.崙.
到底之後的情況是怎樣呢?漢堡市民在拿破崙手下究竟經歷多少抗戰?
為什麼這個城市豎立著巨大的俾斯麥雕像?而巨大的港口城怎樣塑造了末代德皇
威廉二世的野望?
喝點大西洋飯店(Atlantic Hotel)的招牌龍蝦湯,我們明天再見吧~
#在漢薩城當然就是要吃海鮮
#而且據說這是按照1909年的食譜做出來的啊
PS:上個禮拜,這個在家旅行的系列引起廣大迴響,
竟然真的有漢堡的朋友打算來場直播導覽!!!
目前預計是在本週日晚上,想跟團的人請注意日後幾天的訊息喔~~感恩XDD
再PS:抱歉抱歉!剛剛有幾張照片可能有版權問題,以防萬一先將它移除、改成其他公版照片。這是我的失誤,不好意思!!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底了,來總結一下今天最大的事件,關於那個不能說的病毒。照例,信不信由你,有認識我朋友的,或許還有私下對話紀錄可以翻。
總之,我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對情報與資訊作戰中,非理性因素的認識,也更能明瞭近代幾次大戰,為何有更強大的武裝,卻敗給意志力更強的對手,其背後的原因絕不簡單,非是用物質與精神兩因素帶過,而涉及到深層的意識。
這篇有點長,其實不大適合放臉書,不過管他的。XD
這個病毒最早應該可以追蹤到去年9月,香港反送中事件,耳聞到一些有醫衛專業的情報人員進入香港,當時大家在猜是大量使用催淚彈,會降低免疫系統。10月底開始覺得不對,因為這些人消失了,跑到中國內地去,知道的人都一頭霧水。11月才傳出,美國CDC有人懷疑SARS ver2好像出現了。12月底就是各位都知道,台灣有人意識到中國武漢出大事,迅速提升應對層級。
不過,我們是運氣很好,一連串的時運,真的不要大意。
第一,就是SARS造成台灣重大傷害,讓之後的醫衛體系戒慎恐懼。
第二,南部每年應付腸病毒、登革熱,追蹤的經驗很多。
第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民進黨執政。
正確的說,是組織核心成員,掌權者與權力者身邊,醫衛體系出身者占比全球最高。前現副總統陳建仁、賴清德,時任副院長的陳其邁,全部都經歷SARS,非常了解外行領導內行會如何。馬英九造成的台北市悲劇,對當時內情稍有了解者都知道,是政治高層強押執行的結果。
沒有這些親身經歷,經驗豐富的人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台灣早就淪陷。戰略上的不變道理,所有的失敗都來自於「too late」,防疫就是一場戰爭,尤其對手是中國。
為何我前面說,對資訊與情報有點更深的體驗,因為美國CDC早就知道中國出事,為何政治層面沒有動?去看看川普在12月底到1月的團隊,只有一個算是醫衛人,還是偏民主黨的,事實上還真的很挺民主黨,換作是你會信任他?川黑那邊也別鬼叫自己正確,到今天還在相信CHO,足證根本不在乎疫情,只在乎反川。
我有這個體認是,1月知道大事不妙,卻沒有聽到後勤體系做出應對,私下提了一個memo給認識的,希望讓指揮中心知道,萬一中國台商大批回台,怎樣因應。事後證明我太過擔心,他們早就有準備,不是他們沒想到,實情是醫生們還真不知道,萬一台灣疫情炸掉,怎樣動員國家整體後備去撐住社會,這算是軍事戰略的領域。
所以陳時中他們怎麼做?用醫衛專業去做,直接把病毒阻絕在國外。有點概念的人應該都知道,要做到讓台商不回國,檢視電子足跡,使用手機定位自主隔離對象,這牴觸到多少法規。若不是政治面得到支持,可能嗎?
各位想像一下,假設蔡總統1月開防疫會議時,除了衛福部長以外,全部都是經濟、貿易專業,以及DPP最多的社運跟人權專家,會發生何事?手上資訊100條,只有1條支持先封鎖再說,其他99條都在說封鎖對經濟不利,隔離法條太多違法,不讓台商回國傷害人權,最後會怎樣?
膝蓋想也知道現在早就炸的亂七八糟。
簡單說,我想的是最糟的結果,因為我認為DPP會屈服在人權之下,讓大批台商還是回來。而當時的指揮中心早就決定防疫視同作戰,先擋住病毒其他再說。
換軍事說法就是,我想的是共匪已經登陸台灣,需要打城鎮巷戰。指揮中心是決定讓解放軍連登陸艦都上不去,用飛彈跟戰機炸到一片木筏都過不了海。後來知道我們1月份就採取戰爭思維,並用了現代軍事作戰的管理模式,我就放心不管了。
真的不用擔心打開啥米潘朵拉盒子,誰誰誰誰在蓋牌。
因為,就我們手中看到的資訊戰狀況,會相信這些資訊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只看深藍資訊群組的,另一種就是被左統訊息影響太深的那一批左派。
統稱被中國資訊戰滲透的那一些人。
但各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想太多了。用軍事狀態來比喻,台灣的確做的很好,但在資訊戰跟中國滲透的部分,我們現在比較接近一次大戰的馬恩河之役,動員所有後勤與義勇軍,終於擋下德軍進攻巴黎,然後挖了連到大西洋的壕溝陣地。敵軍依然想著怎樣破壞壕溝,打破陣地戰的困境,不管是使用毒氣還是飛機。
中國正面作戰打不下來,就採取敵後作戰,利用俾斯麥當年就在警戒的社會主義者,這些人1戰後慢慢被共產主義者取代。各位看戰史,只會知道硬實力的比較,以及很淺的文化影響,若涉獵夠多就會發現,當時的社會氛圍並沒有那麼單純。
法國擋下德軍攻進巴黎後,巴黎與後方城市不到一年就又恢復歌舞笙歌,知識分子亟欲收回交給軍方的權力,報紙媒體與反政府的社會主義者、共產份子合作,攻擊政府消極不作為。更有甚者,主張是推翻政府,換人做做看,為何?
跟現在深藍的神經病一樣,覺得政府蓋牌無能,換他們去做早就打贏。怎麼做?不要打壕溝戰,組織大軍殺進德國中心,三天抵達萊茵河、七天直指柏林,每一個都自比拿破崙。宣傳手法通通一樣,壕溝戰是政府蓋牌的表現,戰時體制是為了要擴權摧毀民主,你看看比利時邊境那場戰役,「德軍突破了1公里欸」,有夠無能的。
各位看看像不像?
你們以為結束了?這些人才不會停,1戰勝利後這些扯後腿的就開始竄改記憶,告訴大家將軍很無能,若當初給他管早就打贏,跟某個市長一模一樣。洗了20年,等到2戰爆發前,還在那邊說國際社會主義者應該大合作,共同團結反戰,我們左派要消滅邪惡資本家,共創美好與沒有戰爭的世界。
結果是2戰開打,法國軍備武裝都不齊備,德軍一殺進來,聽信左派和平論,認為不值得為法國流血的年輕士兵,被突破防線後就迅速潰散,一點都看不出父祖輩於1戰時,自動自發重組陣地,抵禦侵略到底的樣子。
誰害的?戰後沒有一個左翼共產知識份子承認,又回頭去寫要對抗資本家,繼續洗腦下一代年輕人,「這個社會主義不是真社會主義,那個共產主義是假的,我們才是真的」。
誰管你真不真,讓國家整代人放鬆懈怠,最後投共讓國家覆滅才是真的。
咦?我為何又彎過頭來罵人?
各位啊,你們以為2021會更好?2018原班人馬現在就在摩拳擦掌要複製2022了。
怎麼這麼敢?
因為戰敗沒有被踢出去,而天塌下來有更高的人扛著,那為何不再搞一次?現在已經確定台灣防疫戰士武藝高強,反正選輸了有人會負責,壓力增加的只是那些防疫的人嘛。
我的意見沒那麼複雜,防疫是戰爭,戰時體制不分左右,蠢左才會跟你說管制就是左派所以右派錯誤,大家要聽我們的。
中國對台灣的戰爭沒有停過,記得教父的台詞,誰叫你去談判的那個人就是叛徒。
注意看,誰跟你說要綏靖,對國內那些散布謠言的紅統左統,應該要放寬心胸,相信台灣人有辨別的能力。
那個就是鬼。
#我們現在還是走在鋼索上
#有人要你跳下去就不會心驚膽跳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於民族主義,我還一些東西想補充。民族主義是一種在十七世紀興起的東西,去到二十世紀。這東西和以前的國家主義或者愛國是沒有大分別。不過民族通常基於一同一種族,其實同一族種是很難介定的東西,它們很多都是來自同一語言。世界上第一個民族國家是葡萄牙,第二個是西班牙,然後到荷蘭,再輸入英國等。它們很多時都是同一宗教或者文化背景。這其實是減低了交易成本。
而歐美以外的民族主義是怎樣興起?它是從歐美輸入,因為受到歐美國家影響,所有國家都發展民族主義,和歐美的民族主義對抗。而每次民族主義是怎樣興起呢?每次都是靠製造出來的被欺負理論來刺激。像中國一直都講給列強欺負了百多年,那是怎麼慘的時間。其實坦白來講,中國經歷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到第二次中英戰爭,被火燒圓明園,第三次是自找的,因為義和團先圍攻領事館,結果造成北京被佔領。第四次有一個較大的仇恨,是因為日本侵華,這次給侵佔了三分一個中國。如果用這些仇恨,即是話這一百年間,因為發生了這些事,因此有權成為很惡的民族去報復別人。這是很可笑的,因為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要數的話,法國不慘,巴黎給納粹攻陷過。巴黎在百年給攻陷過兩次,給德國攻陷過兩次,一次是給拿破崙三世時給俾斯麥攻進去。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更嚴重。每個民族都可以編這些仇恨故事出來,把自己放在迫害者的角度,然後合理化自己仇恨別人。
世界上是沒有事微不足道過所謂香港所受的欺負,任你講都只是很多遊客來買東西,有些新移民來拿福利。講來講去都是這些,這算是甚麼?如果我是鄙視用仇恨建立的排外民族主義,那我鄙視一百倍這些本土主義。這是侏儒民族主義,是複製民族主義的方法,然後用一個很低層次來做,而論述是差很多倍。如果你要講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他們更加大仇恨,幾次排華,殺了很多人,馬來西亞是不可以由華人持有,要在馬拉人的名下,然後所有官是要由馬拉人做,排斥華人。但有些低等的人,永遠不會聽人的理論,他們扮有文化,但在重要關頭,他們仍是用刀叉食人肉。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xzjlSzw1xg/hqdefault.jpg)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 在 題目 的推薦與評價
(A)梅特涅(B)俾斯麥(C)拿破崙三世(D)加富爾. (10)恩格斯有一段話說到:「當『□□怪物』最後被牢牢地禁閉起來以後,大大小小的帝王立刻在維也納開了一次大會,以便分配 ... ... <看更多>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 在 普法戰爭: 1870-1871年德國對法國的征服作者 的推薦與評價
俾斯麥 、毛奇籌謀已久,拿破崙三世、巴贊各懷心事,法國一路潰敗,從格拉沃羅特、色當的血腥戰役,再到盧瓦爾河和巴黎的殘暴收官,這場戰爭始于政治 ... ... <看更多>
拿破崙三世俾斯麥 在 [心得] 外線作戰普法戰爭(1)大戰前夕-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讀到普法戰爭是毛奇(Moltke)外線作戰的例子
所以這次就閱讀搜尋一些資料來做介紹
自製地圖:
參考資料
Howard, M. (2013). The Franco-Prussian War: The German
Invasion of France 1870–1871. Routledge.
Lorimer, J. G. (2005). IX. Why Would Modern Military
Commanders Study the Franco‐Prussian War?. Defence
Studies, 5(1), 108-123.
維基百科- Franco-Prussian War
1860年代,法皇拿破崙三世健康逐漸下降
而普魯士正在崛起,此時普魯士有人口約1900萬
法國的人口約3500萬,奧地利的人口約3300萬
而德意志邦聯各邦國,共擁有2000萬人口
若普魯士能夠統一德意志,將會變成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1865年10月,拿破崙三世與俾斯麥會面
俾斯麥含糊地暗示,如果奧地利和普魯士發生戰爭
法國的中立將獲得某種領土作為補償
1866年普奧戰爭,普魯士獲勝
俾斯麥為了防止法國或俄國的過度干預
促使普王威廉一世迅速與奧國和解
奧國接受了拿破崙三世的調解,將威尼斯交給法國
隨後拿破崙三世將其交給了義大利
以換取義大利早先對法國吞併南法某些地區的默許
而普魯士不要奧國領土,讓雙方在未來有結盟可能
同時普魯士合併了一些德意志邦國,建立北德意志邦聯
取得德意志的主導權
法國在普奧戰爭中沒有撈到好處,反而看著普魯士壯大
此時拿破崙三世提議法國吞併盧森堡時,普魯士中立
甚至提到將萊茵河沿岸的南德領土割讓給法國的可能
法國將同意普魯士建立北德邦聯
俾斯麥拒絕而且將這些討論洩露給南德意志諸邦
使得南德諸邦對法國心生警戒
1867年5月各大國簽訂倫敦條約,確保盧森堡的中立
法國無法併吞,至此法國真的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因為法國在普奧戰爭後未獲得任何領土
拿破崙三世受到輿論壓力,而且他相信法普戰爭會贏
這場勝戰可以解決國內政治問題
也可以讓法國仍是歐洲的主導力量
1867年,法國戰爭部長尼埃爾(Adolphe Niel)
提出類似於普魯士的普遍兵役制
希望在必要時將法軍增加到100萬人
這提議遭到了許多法國軍官和巴黎政界的反對
雖然徵兵失敗,但是他幫法軍槍枝改裝成Chassepot步槍
此時其他大國的態度
1868年,俾斯麥與俄國協議同意其在黑海地區的自由
換取法國和普魯士發生戰爭時保持中立
19世紀的英國維持光榮孤立外交,避免和大國永久結盟
而南德諸邦和普魯士因為有之前普奧戰爭的間隙
俾斯麥需要使法國先開戰,讓他們認知到法國是侵略者
1870年7月14日埃姆斯電報(Ems Dispatch)
俾斯麥利用此電報激起普魯士與法國民族仇恨
法國陷入狂熱之中,人們在巴黎街頭高呼戰爭
7月15日法國動員
7月16日法國議會通過了戰爭,北德邦聯也開始動員
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南德諸邦加入普魯士
奧國也因南德諸邦加入普魯士,所以保持中立
法軍的計畫佈置
法軍需要在普魯士完全動員起來之前,解決戰鬥
儘管法軍運輸混亂,但法軍認為兩週後可在前線展開
而普魯士需要七週才能動員起來
法軍的來源是有限徵兵(抽籤,可付錢替換)
多是有戰爭經驗的老兵
開戰時動員大約20多萬名法軍
集中在梅斯(Metz)和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但是物資和裝備不足
麥克馬洪(MacMahon)率領3萬5千人在史特拉斯堡
其他在梅斯12萬8千人編成萊茵軍團
由巴贊(Bazaine)指揮
而在沙隆(Châlons)有3萬5千人的預備隊
雙方都預期法軍會先進攻,從邊界入侵德意志
快攻會給法國最好的機會,利用法軍集結快先發制人
奪取法蘭克福(Frankfurt),切斷南北德,逼使普魯士屈服
法軍的Chassepot步槍射程是普軍的兩倍
還有些mitrailleuse[早期的機槍]
法軍的野戰砲是前膛線膛砲,射程約2-3km
普軍的計畫配置
普魯士平時保持一支常備軍,戰時則迅速動員預備役
預備役的有效動員和部署有賴事先的規劃、鐵路和電報
毛奇從美國內戰認識了鐵路的重要性
並了解機動性和人流物流可以利用鐵路達成
1864年在總參謀部設置了鐵路部門,訂定動員計畫
戰前有超過40萬補給充足的普魯士軍隊集結在邊境
後來還有更多預備隊進入法國,開戰三週已經有64萬人
普軍預定三個軍團沿萊茵河集結,等待法國先出手
第1軍團由斯坦梅茨(Steinmetz)將軍率領
約5萬人集結在薩爾布呂肯(Saarbrücken)以北
第2軍團由卡爾親王(Karl)統領
約13萬4千人集結在正對薩爾布呂肯幾十公里處
第3軍團有12萬5千人由普魯士皇太子率領
會合南德諸軍,正對史特拉斯堡的法軍
普軍有Krupp野戰砲(後膛線膛砲)
射程比法軍的更遠(約3.8km),射速更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6.10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37722618.A.88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