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ie負責任瑜伽小提示 讓我們的瑜珈練習更有效率:)
|Warrior II (Virabhadrasana II ) 英雄二|
帥氣的瑜珈基礎站姿,可幫助強化和伸展大腿、小腿和腳踝,加強肩膀和手臂以及背部的肌肉。相較於英雄一式,在課堂上英雄二式更為討喜一些,由於骨盆及脊椎的扭轉動作較小,可以更輕鬆的帶入呼吸加深動作穩定停留。
面對墊子的長邊,將手臂向兩側伸出,手掌朝下,感覺指尖延伸。腿的距離是不是常常令你很猶豫呢?試著將腳踩到大約自己的兩個手腕之間的距離,感覺一下步伐近一些或遠一些時,停留在動作裡的穩定度,以找到當下最合適你的步伐,後腳的外邊緣與墊子短邊平行。吸氣時抬起胸,吐氣時感覺彎曲的前腿充滿力量,並保持前腿膝蓋與腳踝在同一條線上。嘗試向雙腳均勻分配重量時,推入後腳的外側邊緣以找到穩定性。
常見問題與改善提示:
1.屁股往後推出去身體向前傾。挺起胸,感受開闊的胸背與肩膀,將尾骨捲,嘗試將屁股坐低。
2.不知去向的雙手,以及不知去向的眼神。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腿部,而忘記在整體姿勢裡雙手也必須工作,讓肩膀轉開,手臂延伸,感覺手指尖都在出力,視線看往手指的方向。
3.重量都在前腿。調整雙腿距離,把全身協調的概念帶入,保持前腿膝蓋與腳踝在同一條線上,推入後腳的外側邊緣,將身體帶回到中間。
⚡️你知道嗎?舒緩的開髖練習將有助於穩定你的英雄二站姿!4/5(日) 14:30-16:30 Katie 與 10/10 HOPE 首次合作的香氛療癒開髖修復瑜珈,將以溫和有效果的練習提升髖關節靈活度,同時搭配有機芳療品牌 Neal's Yard Remedies 的舒眠精油,讓大家製作屬於自己的放鬆魔法。適合所有程度的練習者。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便在同一個姿勢裡我們看起來永遠不一樣,如果感到任何不舒服,請緩慢離開動作,總是傾聽你自己身體的聲音並尊重它:) 完全摸不著練習頭緒嗎?進教室跟 Katie 一起 Flow 吧:D
🙏🏼我的瑜珈技巧有給你一些練習靈感嗎?留言讓我知道,並 Tag 有需要的朋友讓他也受用
請訂閱我 YouTube 搜尋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請追蹤我 IG 搜尋 ►flowwithkatie
#小班制常態課程請參考置頂文
🔴一對一 / 私人或企業包班 / 活動邀約 歡迎私訊討論
抬腿髖關節有聲音 在 Flow With Kati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Katie負責任瑜伽小提示 讓我們的瑜珈練習更有效率:)
|Bridge Pose (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 ) 橋式|
橋式非常適合初學者,能為良好的後彎做好準備!它能張開你的肩膀和胸部、增強背部、臀部和腿,同時伸展髖屈肌,增加脊椎彈性。紮根與上升的過程使心靈平靜、身體變得充滿活力!
每次呼吸時,嘗試去感覺到肋骨周圍的皮膚在輕輕伸展,每次呼吸時,嘗試去感覺臀部和肩膀在微調搖擺,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點點,邀請自己的肉變軟,讓器官放鬆、關節放鬆,以便呼吸可以更自由地在身上波動。
常見問題與改善提示:
1.如果膝蓋張太開或屁股夾太緊,都可能壓縮到腰部。嘗試在大腿內側之間夾一塊磚。保持雙腳平行且與臀部距離約一個手掌(請微調最適合自己的寬度),進入橋式時,將磚輕輕擠壓,這樣可以保持膝蓋成一直線,並使臀部更柔軟,你可能會注意到,腰部也感覺更好!
2.如果肩膀緊繃,嘗試在雙手之間握一條瑜珈繩。將臀部抬離地板後,首先將繩子的兩端保持與肩同寬的位置,然後逐漸將你的手往中間靠近移動。
3.如果脖子感到不舒服,可使用捲起的手巾放在脖子下面,毛巾捲的厚度要足以支撐脖子,這將使你的下巴從胸骨抬離,確保脖子和脊椎安全。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便在同一個姿勢裡我們看起來永遠不一樣,如果感到任何不舒服,請緩慢離開動作,總是傾聽你自己身體的聲音並尊重它:) 完全摸不著練習頭緒嗎?進教室跟 Katie 一起 Flow 吧:D
🙏🏼我的瑜伽技巧有給你一些練習靈感嗎?留言讓我知道,並 Tag 有需要的朋友讓他也受用
請訂閱我 YouTube 搜尋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請追蹤我 IG 搜尋 ►flowwithkatie
#小班制常態課程請參考置頂文
🔴一對一 / 私人或企業包班 / 活動邀約 歡迎私訊討論
抬腿髖關節有聲音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骨科實錄 - 《匠師的工房》
(部分內容涉及血腥場面,敬請讀者留意。)
工具箱內放滿排列整齊的螺絲、釘子與鋼片,鎚子與扳手被擱在檯上的一角,電鑽與電鋸斷斷續續地發出低頻噪音,不說還以為自己正身處某個裝修工地!
骨科手術經常需要運用各式各樣的金屬配件,所以手術室的刷手護士都主要由男士擔任,免得女生分不清那堆工具吧,怪不得選讀此科的男女比例懸殊,當然還有別的原因,稍後會再說。
骨科見習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蜜月期,因為考試要求不高,上課時間不多,當中更有一星期會待在富豪醫院上課,讓我們愜意地揭揭雜誌呷呷咖啡,這兩個月總算是個可以稍作歇息的中途站。
我對肌肉骨骼系統一向沒什麼感覺,骨格又不是精奇得可以輕而易舉地抬起成年男士的腿做檢查,但身邊也不乏立志要攻讀骨科的女同學。
在新設立的Assistant Internship週,我們要兩人一組跟隨指定醫生,走遍不同病房、門診部與手術室,雖然我沒有因此而愛上骨科,但也過了愉快又充實的一週。
而我最喜歡的一部分,當然還是看手術。
最常出現在手術列表的名字都是骨折傷者,手腕、腳踝的骨頭折斷後移了位,就要靠復位與固定術把它們重新裝嵌好,幾枚螺絲與一小塊鋼板是絕佳的配搭。
這類手術需時不長,但每隔一會便要利用X光機對準位置,所以我們每次都要預先穿上重甸甸的鉛製防護衣,又要配戴頸箍來保護甲狀腺。就算已經穿上了全副盔甲,我們兩個貪生怕死的女孩仍然設法左閃右避,將來還要生小孩,吃太多輻射總不太好吧,有一次我們還躲到了麻醉科醫生身後,因為放在他面前的鉛製屏障上,還披上另一件防護衣,這樣我們就有三重保護了!
要是骨折處牽涉到骨頭中段的位置,就可能要出動一枝長長的骨髓內釘,兩截斷開了的骨頭才能鞏固地併合回來。
先在骨頭上端插入一個類似開瓶器的工具,慢慢的鑽入深處,空出一條小徑,骨科醫生再拿起鎚子鑿呀鑿,把那枝活像長笛的帶孔管子敲進去,血中帶油的骨髓液隨即傾瀉下來,流淌到手術檯上的消毒布巾。這台手術,絕對是力的表現。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隸屬專門的分科,手術室門外早已標明了「閒人免進」,於是我等閒人也無謂闖進去碰運氣,唯有乖乖地留在電視房看場外轉播。幸好當時有醫生在旁,利用膝、髖關節的迷你模型為我們作指導,靜默的畫面配上聲音導航,總好過叫我們呆在手術室裡看得一頭霧水。
接下來要記低的兩個手術都比較「重口味」,行外男友總愛取笑我連鮮血呀屍體呀都不怕,為什麼又會對活生生的動物和昆蟲如此恐懼,我就說,兩樣東西根本就不可以比較嘛。
不過,或許打從中六的生物課,我就知道,自己原來有一點點的血腥傾向。當時我們要為剛死去的白老鼠進行解剖,把牠的內臟一一辨認出來,我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就緒,當其他同學還在忙著用棉花按壓止血,我已把幾條血管紮好,也沒有染紅手術範圍,就這樣成為最早完成的一位。
手術檯上正躺著一個患上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即是我們在新聞報導裡常聽見的食肉菌感染,這次已經是他的第四回清創手術。他半屈曲著右膝,小腿的半邊是完好無缺的皮膚,半邊卻是曝露於空氣中的肌肉,紋理清晰可見,就是一幅解剖學教科書裡的完美示範圖。
醫學生時時刻刻希望增廣見聞,我雖然慶幸自己有機會目睹如此震撼的畫面,但想到面前殘缺不全的皮肉不是一頁插畫,而是屬於一個像你像我一樣有生命的人,就不禁有點慚愧了。
另一位病人是個九旬老翁,糖尿病併發右腳壞疽,五個趾頭皆呈黑褐色,整隻腳掌都乾癟癟的,肢端因為缺血而壞死,就像枯木一樣必須被砍掉。
我們看的是截肢手術,骨科醫生從膝部上方開刀,一層一層地剝開,直至紅裡透白,露出一小截大腿股骨來。徒手來回拉動了一會,醫生最終決定放棄手動拉鋸,改以電鋸加速進程。
我們站上了幾級踏板,半掩著耳,半瞇起眼,電鋸與股骨摩擦時發出刺耳的撞擊聲,四散的骨灰就如焊接過程迸出的火花,定睛看著就似隨時會濺中你的眼球......手術完成了,護士們如常替那截斷肢用繃帶包紮,繞了一圈又一圈,該是為免在運送途中露出馬腳,把途人嚇壞吧。
看見骨科手術室裡的一整列「架生」,我有時會想起家裡的皮革工具。用木鎚、圓沖與菱斬在裁好的皮料上鑿孔打洞,加上一排匙圈與幾顆四合扣,稍作打磨再縫上邊線,已是製作皮革匙包的基本工序。把器材更換一下,上螺絲、裝鋼板、鑿釘子、穿針引線等等的手術步驟,其實也是一門別具匠心的工藝,醫生要不斷從經驗中學習,鍛練手的技藝,也要琢磨心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