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與開始 2 ]
#圖為防蚊棒跟腋下棒
成功辭職的我,開始了六週的交接期(一般來說是四週,但我的合約是六週)。
原本以為要裝死四週後公司才會告知其他同事,沒想到隔天上司就告訴團隊,不到一天全公司就知道了。
有些人很驚訝,把我找出去吃午餐,問我為什麼離開,也告訴我他們蠢蠢欲動的心。
有些已經在離職接交期的人也把我找出去,恭喜我的決定,也順便抱怨一下公司的種種。
我一開始相當有罪惡感,只要有人把我找出去,我就是道歉再道歉,然後幫大家買咖啡,
我以為我很重要,我的離開應該會給大家天很多麻煩。
兩天後老闆在公司的會議上也正式跟大家宣布我的離去。
三天後軟體部的上司問我之後要去怎樣的公司,我形容一下之後他點點頭離開,
半小時後他回來跟我說,公司願意提供我新公司一模一樣的職位,然後維持一樣的加薪幅度。
三~十~五~趴~趴~趴
這個神秘的數字又在我腦中飛快的轉起來。
回家後我跟林爸討論,這下連他都覺得這個可行。
「畢竟這個方案提供你解決你現有的煩惱,換部門換老闆。」
(我離職的主因是我覺得我跟我新上司應該是無法有職場上專業的人與人交流)
過了一個週末,我決定維持一樣的決定。
你問我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因為這個狀況我不管做哪個決定都不太能合理的解釋。
然後我離職這個熱潮退去,大家開始回復正常,
修補沒有我的正常。
我好像存在也不存在,雖然我辭職後工時變得更長,但我好像不做那些工作也沒人會在意
一週又過去了公司火速遞補的一位跟我同職位的員工,三天後另一個跟我同職位的員工也在八月要出現。
一次補了兩個,增加戰力也預防其他員工離職產生缺口。
原來我也是相當容易被取代的,雖然我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但實際發生後還是有點震撼。
不管我再怎麼優秀,我也只是一個員工,我學習到的技巧,別人也能學的到,只是時間的問題。
齒輪一樣會繼續運作,公司依然會繼續壯大,
所以我覺得有點寂寞,
這到不是我希望公司爛掉還是怎樣,我仍然打從內心希望現在的公司成功,
只是現在要下車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時重心
會有點不穩。
#賤人就是矯情
----------------------------------------
#想問問大家
一年前本粉絲頁最成功的團購品 #RawNature 防蚊棒 / 腋下除臭棒 / 乳液棒 / 護唇膏 / 毛小孩乳液棒 大家還會有需要嗎?
感覺台灣快解封了,大家到戶外時,蚊子等了三個月感覺會很飢渴。
給我一點建議吧?
打蚊子技巧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白玫瑰的花語
天氣一暖,咻一下就上昇到21度C,我最愛的溫度!不自覺庭園裡的花苞魔術般就一個個開了~😊,現在農宅是佈滿白玫瑰的世界(白色玫瑰我們有二十幾株不同品種)。
忠厚老實鄰居的黑貓小KiKi一早也跟來向天后敏醬問安, 小Kiki的小主人8歲法國小妹妹一兩個月前Covid確診,連帶著小Kiki也禁閉消失一陣子順帶療養肚子上的傷。
鄰居中鏢,理論上以台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病毒案件編號追蹤調查法則來看,小鎮也該漫天遍地噴灑消毒水,版主會被羅列篩檢,但是都沒有,然後小妹妹如果被案例編號,不知道會是案五百多萬號了?!😓
Anyway ,因為沒聽過動物傳染給人類Covid的案例,加上版主也在上星期打疫苗第一劑了,就讓他們貓族倆在庭園裡自由自在打打鬧鬧玩得開心,鄰居小妹妹慶幸是輕症,現已痊癒。
拍攝貓與花的同時,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敏醬心頭愛的還是另一隻雄性浪貓大Kiki ,一開始對小Kiki態度好兇~還「赫!」的一聲,不耐煩地像是表示「別煩老娘!」,但卻又讓他乖乖地陪在旁ㄧ起曬暖暖朝陽,一種無魚蝦也好的概念~?!🤭
此情此景又應證張愛玲的名言:「也許每一位女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男伴,至少兩個。嫁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嫁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得不到的最美,是一針見血的感情浮世繪lol。
PS:做什麼都慢半拍的法國從半年前疫苗開打,到昨天總算有34%的人口接種,在歐盟中算中段班,這剛好約是台灣的總人口數,法國國民願意Covid疫苗接種的比例也從年初的不到半數提升到65%。
PS:個性獨立率直又倔強的敏醬近來有被感化的趨勢❤️,技巧性溫柔地翻她身可以讓人摸肚。養了她一年,現在還是機歪的不給人抱,強迫她會發大小姐脾氣,也不會主動來腳邊磨踭、更不可能躺在你身上踩乳,但會跟著在園裡散步、也會看著你眨眼、叫「敏敏!」會裝模作樣慢條斯理地走過來。
打蚊子技巧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喻:寫作中的降維打擊】
這次分享的,是中國知名作家葉偉民的文章。主要談的是,寫作時該怎麼用好「比喻」這樣的大招。
他從一般人會用的比喻講起,再舉村上春樹、錢鍾書、張愛玲等文學大家的作品為例,詳細剖析了「比喻」的真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厲害的比喻教學吧!
-
如果寫作裡也有降維打擊,那一定是比喻 / 葉偉民
人這輩子,如果不專事寫作,最好聽的話大概都留在了少年時代。在熾熱的情書中,在海誓山盟裡,在悠長的思念間……諸多修辭,以比喻最盛,卻也最不得要領,大多是「臉紅得像蘋果、雙眸彎成月牙、瀑布般的黑髮」之類,規矩得讓人捉急。
還見過更絕的,大學一個哥們兒喜歡吃柿子餅,又甜又糯,覺得世間美味不過於此。後來遇到心儀的姑娘,誇人家笑得像柿子餅,白白糟蹋了一段姻緣。
古人有訓:修辭立其誠。反過來說,言辭修飾不精當,是會翻車的。這一點,南朝劉勰和清代紀曉嵐有過跨時空切磋。前者在《文心雕龍》裡說:「(比喻)以切至為貴。」即準確切合才好。後者覺得太拘泥,評價「亦有太切,轉成滯相者。」意思是過度精確也不好,丟了靈氣。
都有道理。它們正是比喻的兩面——既要準確,也要出奇。個中平衡,極為微妙,比喻之難,也盡在此間。
一、戒掉「大路貨」
有種商品叫「大路貨」,不是指劣質貨,而是品質平均而銷路廣的東西,如平價服飾、速食麵、大眾飲料等,好用不貴需求大,就是不精美。
如果你還保留著小時候的作文簿,以下句子一定不陌生——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大鏡子。
牡丹花像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她的心靈如水晶般純淨。
這就是比喻中的「大路貨」,提筆就來,但問題也跟著來——不一定爛,但一定不會好。
這是為啥?因為喻體和本體太像、太接近、太陳舊了,喻得司空見慣、直來直去,最終失去想像空間和美感。比喻的關鍵在喻體,其與本體的奇妙組合是比喻的命門。
比喻的目的,朱光潛說得很清楚:「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如果說寫作也有降維打擊的話,那比喻絕對是一個,它甚至是某種語義的演算。好的比喻,就是找到喻體和本體間的「超級公式」,在不新之處「喻」出新意來。
二、給好落差
雷蒙德·錢德勒一生窮困潦倒,卻收割了大批迷弟迷妹,且咖位都相當高。村上春樹就是其一,他第一次看《漫長的告別》就被驚豔到了,此後四十多年,他讀了至少12遍。
「事關比喻,我大體是從雷蒙德·錢德勒那裡學得的。」時至今日,村上仍盛讚其文學偶像,「比喻這東西,是讓含義顯現出來的落差……只要嗵一聲在這裡給好落差,讀者勢必如夢初醒。」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手筆吧——
那上面蕩漾著這樣一種悲哀——就好像一頭驢因左右兩邊放有同樣多的草料,不知先吃哪邊好而餓得奄奄一息。——《尋羊冒險記》
你就是那淡色調的波斯地毯,所謂孤獨,就是永不滴落的波爾多葡萄酒酒漬。如果孤獨是這樣從法國運來的,傷痛則是從中東帶來的。對於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來說,世界是廣闊而痛切的混合,一如月亮的背面。——《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以「驢」喻「悲」,以「酒漬」喻「孤獨」,僅在本體和喻體上,落差就拉開了。而驢的餓不因匱乏而因顧盼,法國的孤獨和中東的傷痛,都很巧妙地利用思辨、雙關等技巧,從表層之「喻」觸達深層之「喻」。
三、形異而神似
不過,私以為村上再高手,仍不及中國兩大比喻大神——錢鐘書和張愛玲。那是什麼感覺呢?前者好比朗姆酒,細膩芬芳,後兩者像威士卡,辛辣回甘。
先來錢氏的,最著名莫過於《圍城》,堪稱「金句教科書」和「人間指南」——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 「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鴻漸)只覺胃裡的東西給這幾口酒激得要冒上來,好比已塞的抽水馬桶又經人抽一下水的景象。
以「飯中砂魚中刺」喻人之壞,看著就覺牙崩咽痛。以真理諷刺皮肉,以抽水喻反胃,可謂亦正亦諧。最後一句尤顯腦洞清奇,即使讀過多遍,消化道依然有反應。
再來看幾句張愛玲的,也是妙得很——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一枝桃花。——《紅玫瑰與白玫瑰》
他陰惻惻的, 忽然一笑, 像只剛吞下個金絲雀的貓。——《談吃與畫餅充饑》
第一句不用多說了,至今仍雄霸愛情語錄榜。第二句把人生的金玉敗絮比作桃花濺血。最後一句簡直為陰險之喜做了場3D展示。讀來著實形象、趣致、秒懂,還能會心一笑。
兩位大咖的筆下之「喻」雖各有風格,底層邏輯卻是通的——形異而神似。喻體和本體乍一看風馬牛,但正是差得遠,一旦找出特定語境下的神韻一點通,便能喻出意外,喻出新奇,讓人有幡然醒悟的淋漓之感,終達「似和不似都奇絕」的境界。
四、童話裡的魔棒
道理不難,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寫好比喻是經驗、邏輯、想像力的多重挑戰。亞里斯多德老師早就凡爾賽過:「比喻是天才的標誌。」我等凡人也無須氣餒,仍有些建議可遵循。
1、 做減法
2、
閉上眼想一想,你要比喻什麼,把不相關的特質剝離。例如上述的酒後反胃,要喻腹內翻江倒海,那酒辣不辣,入胃燒不燒,臉紅不紅都無關緊要了,統統去掉,就琢磨一個點:人將吐未吐是什麼感覺?
2、欲似先遠
就像揍人,拳頭拉遠些,捶下去才疼。先拉大喻體和本體的距離,表面上越不相關越好。
承接上例,什麼東西能形象刻畫人將吐未吐呢?如果不假思索,諸如「快灌滿的水桶」「快撐爆的氣球」等大路貨比喻又來了。
先生高明,想到抽水馬桶,其最尷尬莫過於外泄裡堵,快經不住最後一沖。反胃至極不是如此麼?汙物上湧,喉嚨緊鎖,就差最後一戳了。
當然,兩者都要在日常經驗範圍內,不能過猶不及。例如「她七竅生煙,快要氣成一顆土衛六了。(土星的衛星,大氣層比地球還濃厚)」除非在特定的科普語境中,否則多少有些尬。
3、終於神似
喻體和本體拉遠後,終要落地。飯中砂和壞人相通在哪呢?壞之大者,綿裡藏針、笑裡藏刀,和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卻崩你一口血何其相似。
過期的愛情,與牆上的蚊子血又相通在哪呢?一個厭煩難斷,一個噁心難洗,這話裡話外,想必也無須多言了。
若能想到並做到這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喻體和本體從特徵到意境都流動起來,交匯閃光,終於神似。
最後,寫好比喻雖是門技術活兒,但往往不及保持一份童真有效。無數打動我的比喻裡,有一個出自一位10歲小朋友,被人翻拍放到網上——
我站在人群中,孤獨得就像P上去的。
老師在字母P上畫了一個圈,旁書一個大大的「妙」。孩子出眾,老師開明,此情此景,甚是觸動。這也應了作家秦牧的那句話:「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話裡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裡,哪裡就忽然清晰明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