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腰痛是拉腰無法好的👨⚕️
[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通常下背痛的原因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是腰椎滑脫,但若是拉腰還是不舒服那怎麼辦?🤷♀️
👉這時候就可能會是「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那薦髂關節在哪呢?
✔️薦椎與髂骨形成的關節,可以利用手叉腰的方式去找出相對薦髂關節的位置(若是此處疼痛很有可能會是薦髂關節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再拉腰就會使的恢復變慢)
🔆薦髂關節為什麼會受傷呢?
✔️首先,薦髂關節是一個「被動」的關節,而且活動度不大,所以常常因為周邊關節的影響導致韌帶發炎😩
通常會造成發炎的幾個原因有:
1️⃣姿勢不良
2️⃣運動傷害/外傷
3️⃣類風濕性關節炎
4️⃣僵直性脊椎炎
🔆我該如何治療薦髂關節呢?
✔️過去:藥物治療配合傳統復健的熱敷電療拉腰😅
✔️現在:再生療法、震波治療、物理治療、運動訓練
🔆所謂再生療法:
透過超音波導引的方式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直接去修復薦髂關節附近的組織💉
🔆再來是震波治療:
利用高能量音波去促使慢性發炎的組織重新啟動修復的機制(因為慢性發炎的組織通常已經不具有主動修復的功能😭)
🔆那物理治療可以做什麼?
✔️評估:
評估關節動作上功能性受限,同時推測功能性問題的源頭(有可能來自於腰椎或髖關節..等)
✔️徒手:
針對「需要調整」的關節、軟組織、神經去進行徒手處理
✔️動作治療:
教導如何在「好的關節位置」去做出「最有效率的動作」
✔️衛教:
讓這些運動與日常生活結合,並教導如何自我保養👨🔧
🔆最後是運動訓練的部分:
當疼痛解除後,要來維持治療的效果就會需要搭配臀肌的訓練,可以做雙邊也可以做單邊👌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一條龍的治療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增生療法
#再生醫療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薦髂關節疼痛
#精準治療精準醫學🔍
#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 @ 台北大安-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手韌帶發炎怎麼辦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了這個咬合板,關節就能不痛嗎?」一位在不動產代銷當高管的女病患問我。
⠀⠀
老實說,我無法保證。
更正確地說,在顳顎關節症候群面前,#我想沒有一位醫師敢保證治好。
⠀⠀
⠀⠀
——
⠀⠀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發現顳顎關節不舒服的呢?」我問。
⠀⠀
她微微傾頭,若有所思:「從公司接下這個建案...不對...更久之前也有一次...」
⠀⠀
「...應該是 #從我成為大人的時候吧。」最後她開玩笑地說,但這個答案卻令我印象深刻。
⠀⠀
⠀⠀
細聊之後,我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從上大學開始,熬夜趕報告、期末考、弄營隊的那些夜晚,關節的不適就偶爾會出現,但通常一段時間會稍微緩解,她就不以為意。
⠀⠀
畢業進入職場後,接踵而來的會議馬拉松、老闆的善意關心、聳入天際的銷售目標,也偶爾會讓她有短暫的身體不適:偏頭痛、肩頸痠痛、暈眩、耳鳴、想吐之類,各式各樣。前後看了很多醫生,但這些症狀仍然反反覆覆出現。
⠀⠀
⠀⠀
直到去年,惡魔終於現形。
⠀⠀
⠀⠀
那天,當她打算匆匆吃下漢堡,開始一早的銷售會議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嘴巴卡住了,無法張到最大,平常幾口就能解決的漢堡,要分好幾層才能勉強吃完。
⠀⠀
之後的半年,耳朵前方痛、咀嚼疼痛、張閉口有怪聲、無法隨心打哈欠的狀況越來越常發生。在一連串的看診、轉診、看診、轉診循環之後,終於到我這裡,這才確診她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
⠀⠀
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下百次。
⠀⠀
⠀⠀
〖#顳顎關節是什麼?〗
⠀⠀
它是位於耳朵前面的一個關節,現在你可以試著把雙手食指跟中指按在耳朵前方(約鬢角的位子),當嘴巴張合的時候,會感覺有塊骨頭上下跑動,那就是顳顎關節。
⠀⠀
顳顎關節連接著頭顱骨跟下顎骨,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旋轉,主要負責咀嚼、說話等需要開閉口的運動。
⠀⠀
⠀⠀
〖#顳顎關節出問題會有什麼不適?〗
⠀⠀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非常多樣化,但隨著嚴重度不同,蠻常見一個發生順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所有症狀)
⠀⠀
1. 兩側或單側下巴轉角附近痠痛
這是咀嚼肌用力過度的疲勞。有人早上比較明顯,也有人是晚上,兩者成因不同。(關於晚上痠痛可以參考之前我寫的那篇日間磨牙,有很大關聯。)
⠀⠀
2. 顏面肌肉、肩頸肌肉痠痛、偏頭痛
當我們的咀嚼肌無力或疼痛的時候,其他的肌肉會好心加入幫忙,協助我們做到想做的動作,但幫久了,它們也會累。
⠀⠀
3. 張閉口或咬東西時會出現喀喀聲
顳顎關節內部有一塊緩衝用的關節盤,時不時發生脫臼,離開它該在的位置,但這時候還有機會自己跑回去,滑回去的時候就會『喀』一聲。
⠀⠀
4. 耳內疼痛或耳鳴
緩衝用的關節盤跑掉之後,下顎骨直接壓到頭顱骨,這中間夾著一塊富含血管、韌帶跟神經的組織,造成疼痛。
⠀⠀
5. 張口時下巴偏斜、張口只能開 1~3 個手指寬
到了這個階段,這塊關節盤脫臼後已經不回家了,不只離家出走,還擋在關節開口時要經過的路上,導致張口幅度變小。如果只發生在單側就會導致張口程度不對稱,下巴偏一邊。
⠀⠀
⠀⠀
可以明顯的看出,顳顎關節症候群可以大致分為【#肌肉問題】跟【#關節問題】兩種,其中【#肌肉問題】是比較常見且早期的。
⠀⠀
⠀⠀
〖#顳顎關節症候群發生時怎麼辦?〗
⠀⠀
通常急著想來看我的患者分為【痛】跟【喀喀聲】兩種:
⠀⠀
如果是【痛】的狀況:
你可以冰敷疼痛處 (每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會得到快速的疼痛緩解;但如果已經是長期都會痛,則改為每天定期的熱敷(可以洗澡時順便用熱毛巾敷),搭配疼痛區周圍肌肉的按摩。
⠀⠀
如果是【喀喀聲】的狀況:
請辨認出會讓你發出那個聲音的動作(例如打哈欠、張大嘴、單邊咀嚼),然後在你看到牙醫師之前,都盡可能都不要再做那個動作。因為每發生一次關節盤脫臼,都會讓這個問題更難被治好,時間拖得太久更是。
⠀⠀
⠀⠀
至於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牙醫師有各種方法,包含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咬合板、針灸、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手術...等等。
⠀⠀
然而,就像開頭所說,上述治療都無法保證讓顳顎關節百分之百康復,只是盡可能降低不適感。
⠀⠀
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牽扯到太多的因素,不單純只是生理因素,還有 #心理因素。
⠀⠀
⠀⠀⠀⠀
〖#為什麼顳顎關節會發炎?〗
⠀⠀
顳顎關節需要許多結構合作來發揮功能,如果任何一個部分破壞了平衡,就有可能導致症狀,包含:肌肉過勞、關節異常負載、咬合不正、磨牙、韌帶過鬆、離子失衡、腦神經放電異常、高敏感族群、自律神經失調...... (還有很多打不完)
⠀⠀
有些,是牙醫師能處理的;有些,是內科醫師能處理的...
但有些,只有你能處理。
⠀⠀
以開頭的女高管來說,最後導致她顳顎關節發炎的方程式,就包含了:
—【肌肉過勞】+【咬合問題】+【完美主義者】+【工作壓力】
⠀⠀
如果各自都還在能負荷的範圍內,就相安無事;但當若 #當工作壓力急遽增高 時,或 #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時,平衡就可能會被打破了。
⠀⠀
從這個案例來看,我身為一個牙醫師,能做的只有將【咬合問題】處理好。剩下的幾項,我最多只能陪她談談心,或教她一些冥想技巧了。
⠀⠀
⠀⠀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 -《紅樓夢》
⠀⠀
⠀⠀
——
研究發現: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中,有三成與精神狀況有關,五成會伴隨睡眠問題。
⠀⠀
其實,「顳顎關節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 #壓力警報器。當症狀突然出現時,就試著問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太累了?這些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
還記得這位患者說,症狀是從她『成為大人』的時候開始的嗎?
⠀⠀
⠀⠀
『成為大人』的時候,其實就是『肩上開始要扛責任』的時候;
而當『顳顎關節痛起來』的時候,可能就是你該『#稍微放下』的時候了。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手韌帶發炎怎麼辦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膝蓋痛 長骨刺 軟骨磨損 有救嗎?
為何🚫絕對不能直接鍛鍊肌肉?
診治的醫師常因看到患者X光片中的膝關節縫隙太窄(表示半月軟骨磨損),就建議打玻尿酸潤滑關節或其他藥物,並回家鍛鍊肌肉,不然就得開刀。
這些方法雖能舒緩膝蓋痛,卻不易根治,因為疼痛的源頭──腿前側肌筋膜發炎沒有治療好,仍處於緊繃狀態,很容易復發,如果這時又鍛鍊肌 肉,會使筋膜更緊繃、軟骨磨損症狀更嚴重;
👉反之,若筋膜鬆開了,軟骨就有空間重生。
手術則容易造成術後沾黏,可能引發筋膜炎,嚴重者會不良於行(我到原住民部落義診時,見到開刀後導致坐輪椅、拿拐杖的案例不少)。
所以,是否開刀,醫師及患者都要審慎評估。
✅膝蓋積水怎麼處理?
另外,有些人膝蓋積水,會去醫院將積水抽出,之後卻反覆復發,這是身 體自主想要分泌多一點水液去潤滑關節,卻因筋膜變緊,使得空間變窄,關 節液無法留在關節內,而流到關節腔外讓組織腫脹,抽出只會讓身體想分泌 更多關節液,是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髕骨外翻、十字韌帶發炎,該怎麼辦?
有些人被檢查出十字韌帶受損,就以為要開刀,其實韌帶也是筋膜的一 種,皆能透過治療筋膜而復原。
而股外側肌或髂脛束較緊繃時,易導致髕骨外翻(又稱軟化),但別擔 心,放鬆後就能回到正常囉
✅正確預防治療法
正確的治療方式,應先放鬆筋膜(乾針➕醫學瑜伽伸展),使之不發炎後,關節腔自然會鬆開、軟骨也容易重生,之後再鍛鍊大腿肌力,讓大腿有足夠力量支撐身體,才能長久改善、根除膝痛的病因。
💌此外,除了醫學瑜伽,建議大家平時要避免及注意下列事項:
🚫避免久跪、久蹲、久坐、久站。
🚫採坐姿時,膝蓋盡量減少彎曲,讓小腿能向前延伸,可減少膝關節的壓力。
🚫走路避免內外八:
走路時啟動大腿力量,第2根腳趾約朝正前方,能讓骨盆、膝蓋延伸到足底
的受力平均,可減少下肢的傷害。
🚫膝蓋不鎖死:
站立時,因全身重量壓在膝蓋上,若是膝蓋老是硬梆梆、沒彈性,呈現鎖死狀態,易使關節磨損,應保持微彎、有微幅移動的空間。
➖➖➖➖➖➖➖➖➖➖➖➖
📖本文摘自📖
《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
乾針名醫Dr.Victor精準對症,打造36式神奇醫學瑜伽療法,無解的常年痠疼痛都能自癒》/
👨⚕️謝明儒(維克多診所院長、台灣醫學瑜伽創始人)/
三采文化出版社
😇歡迎分享😇
🏠亞洲各大網路/實體書店均有售,歐美...等國 請選擇電子書
🏆誠品 https://pse.is/J9SX8
🏆博客來 https://pse.is/K3EKL
手韌帶發炎怎麼辦 在 【大愛醫生館】20180419 - 媽媽的手~韌帶發炎的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韌帶 增厚,壓迫到下方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神經通道的狹窄、腫脹,嚴重時肌腱的滑動會受到限制,或是造成粘黏。媽媽手發作時,必須讓手休息,或是物理治療 ... ... <看更多>
手韌帶發炎怎麼辦 在 [新聞] 龍象王牌閃退讓恰總失望了- 看板Baseba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606181
龍象王牌閃退 讓恰總失望了
2023/09/22 05:30
https://img.ltn.com.tw/Upload/sports/page/800/2023/09/22/200.jpg
兄弟鄭浩均手部緊繃,先發0.1局就退場休息。(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吳清正/台北報導〕備受矚目的中信兄弟鄭浩均和味全龍徐若熙昨先發對決,鄭浩
均因手部緊繃第1局就退場,徐若熙也因同樣的問題在第3局退場,兩人合計只投2.2局,
也讓中信總教練彭政閔的期待落空。
鄭浩均手緊繃
先發0.1局退場
昨天是鄭浩均向台灣隊報到前最後一戰,挑戰成為本季第1個10勝的本土投手,賽前防禦
率2.91也一度高居聯盟第1;去年動了手肘韌帶置換手術的徐若熙,8月底復出以來投2場
、5.2局無失分,上一場對桃猿先發4局,連續解決12名打者。
昨賽前彭政閔指出,鄭浩均和徐若熙都可輕鬆飆出150公里以上速球,打者會比較辛苦,
職棒早期黃平洋和陳義信的龍象王牌投手對決,許多球迷至今仍津津樂道,期待兩人能有
出色的表現,增加球迷看球的話題性,重現龍象王牌對決的盛況。
不過,鄭浩均一上場被李凱威和吉力吉撈連續安打攻佔二、三壘,郭天信擊出高飛犧牲打
,鄭浩均再投出觸身球,只投0.1局就退場。
中信球團表示,鄭浩均經MRI檢查,狀況僅為右手肘肌肉輕微發炎,預計休息3至5天即可
開始傳接球,仍會按預定行程向亞運台灣隊報到,球團也會將狀況通報防護團隊。
徐若熙一開賽連續解決4名打者,包括3次三振,第2局1出局後投出四壞球,跨場連續19名
打者出局中斷,第3局被王威晨擊出二壘打,張志豪再擊出安打攻下追平分,本季首度失
分,連續7.2局無失分中斷,共投2.1局被擊出2支安打失1分,投出5次三振、2次四壞球。
味全總教練葉君璋表示,第3局徐若熙手有點緊繃,是否會影響下一次先發還要觀察。
--
佛沒說小乘、大乘。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具戒經講記》拆穿假佛教大乘經典的騙局。
上座部佛教明昆《南傳菩薩道》是真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 大乘是假菩薩成佛之道
妙法蓮華經 華嚴經 心經 金剛經 楞伽經 梵網經菩薩戒 圓覺經 楞嚴經 是 大乘假佛經
阿彌陀佛 藥師佛 是 大乘假佛 觀世音 文殊 普賢 維摩詰 龍樹 地藏王 是 大乘假菩薩
https://www.ptt.cc/bbs/soul/M.1523979060.A.68C.html
上座部佛教目犍連子帝須和那先破偽經大乘十方諸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51.1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95332579.A.A1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