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月亮杯好幾年,在歐美才剛開始傳布Zero Waste理念的當口,而台灣還沒什麼人聽過Zero Waste與相關物件時,我就已將此物納入心頭好了。
在停經前,未來還有(希望有)十來年的每月生理保健期,真心覺得,不能想像只有衛生棉及棉條的悲催日子,也無法沒有月亮杯這個美妙的物件!
分享數年前的舊文:
今天來介紹一樣女人的私密好物。(用餐時或無法接受直接生理描述的話,不要看喔。😉)
熟悉我的朋友們知道,我生了四個孩子,十幾年來卻沒有一次能好好地坐月子。生第四胎時,除了先生外,沒有其他幫手,公婆必要時可以幫忙接送孩子,但是家事廚事他們是愛莫能助的。
我只能自己給自己坐月子,照顧新生兒。加上我的他正值學期末最忙碌時刻,我還得做飯,承擔家事,並照料另外三個孩子。
因為沒能把月子做好,所以這二年我特別在意生理期,每次生理期我都把她當成月子期來調養。
掌握好週期,事先洗頭,不在生理期間洗。那段時間,頭部也特別注意保暖,雙手盡可能不接觸冷水。
雖然我平常就幾乎不喝低於體溫的飲品,但生理期間更是避開屬性偏涼的藥草茶,並多喝紅糖薑湯與溫補茶飲。
不管在家或出外,體表都適當地保護起來,比方在家也會穿襪子,穿有帽子的衣服,脖子盡量用絲巾溫暖地包裹住,也不露出手臂或腿。
飲食方面,更是以坐月子的規格來考量,吃的根本就是月子餐了。
作息方面,可以躺著就不會坐著,可以賴在家就不會出門。那幾天我常抱著熱水袋看小說追劇和玩Candy Crush。😂
但是因為夜奶、照料嬰孩,十幾年來沒有一覺到天亮,還有生活中其他事項,長期睡眠不足,加上11年的全母奶親餵,身體還是有虧損到。
產後的生理調養,仍然不夠。我依舊有生理期的不適症狀,每次來的時候,都像病了一場,大耗氣力。
但仍慶幸自己有持續調養,不然,還會更糟。
拿到瑜伽導師證照後,我也多了不少照護自己和調整身體姿勢的技巧,相信身體會越來越好的。💪
因為想盡力貫徹Zero Waste生活理念,加上對於健康及舒適的顧慮,我捨棄了使用衛生棉條將近二十年的習慣。
我使用月亮杯。
置入正確的話,幾乎感覺不到她的存在。
因為她的矽膠質材會配合身體內部弧度而擴張,而置入的部分,是神經分佈較不密集的地帶,因此幾乎無感。
她在體內擴張後,形成近乎真空的狀態來盛接經血,所以幾乎不會外漏,如果有滲漏的情況,就是滿了,或是沒有放置好。
在經血流量正常的狀態,可以撐上三到四個小時以上再取出,若出門八到十小時,只要拿出來一次即可。流量較多的那二天,就要提高清洗的頻率。
有些人在放置或取出時候會有阻礙,其實,讓身體盡量放鬆,就會容易很多。放置時,因為本來就有經血的關係,有一定潤滑度,阻礙不大,只要注意將月亮杯捏成恰當的形狀就好。
取出時,下腹微微用力推,輕捏杯緣,擠出一點空氣,解除杯內真空狀態,就可以輕鬆地拿出來。
只要注意一下手勢和角度,避免傾覆。但是絕對不難。
在家裡當然很方便清潔,拿出來用肥皂洗乾淨,抹乾後再放入體內。
每天在睡前,我會用熱水燙個8-10分鐘再放置。每次經期開始與結束時,也會用熱水燙了才開始使用或收妥。
要出門時,在離家前先清理,重新放置,可以持續好幾個小時再拿出來處理。
在外面的話,我會把手洗乾淨,帶著一張沾濕的面紙進去,取出月亮杯後,倒掉內容物,裏外用濕面紙與乾廁紙交相擦拭乾淨後,出來在洗手槽用洗手液洗乾淨擦乾,再回到廁間放置進去。
害羞的人,可以觀察,等到外面沒有人時再出來清洗。
如果不好意思在洗手槽洗,就用紙巾擦乾淨,直接放置進體內,回家再取出徹底清潔。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準備另一個備用的月亮杯替換。(有網友提醒也可帶水瓶進去沖洗👍)
使用月亮杯,可以直接觀察經血流量與狀態,隨時警醒自己。我之前只知道自己流量很多,但不知多到那麼嚇人,就更注意休息和飲食。
而血的質地和顏色也是健康準則之一,親眼看到了就會更留心要怎麼好好調養自己。
經血沒有接觸到太多空氣與細菌的話,是沒有味道的,也不髒。我想,她甚至比接觸到公共場合的雙手還乾淨,就是一般血液。所以,對於在洗手槽洗月亮杯這件事,我是沒有心理障礙的。
那就跟我們流了鼻血或切了道傷口而清洗,是差不多的狀態。
也因為幾乎不會滲漏,所以睡覺時可維持任何讓身體舒服的姿勢。不用像以前,因為要避免滲漏,只能側睡,讓經期時已痠痛的背部更雪上加霜。
而且終於不用半夜驚醒或清早起床,急急換下弄髒的衣褲與床單。😰
廁所裡也沒有讓人羞惱頭痛並散發異味的經期垃圾。
也不用擔心衛生棉與棉條上或多或少都有的漂白劑與其他物質對身體的影響。
因為我的體質特殊,流量非常大,所以我還有加一層衛生棉,提醒我何時該取出月亮杯。
但是衛生棉的用量是以往的五分之一。
因為用量少,以前買的衛生棉用得很慢。我一邊使用布衛生棉,一邊慢慢地用完市售衛生棉。
等全數用畢後,就可以正式進入只用月亮杯與布衛生棉,不製造經期垃圾的階段。
生理期已然難受不堪,所以更該讓自己清爽舒服,身心愉悅地度過這一個禮拜,這也是珍愛自己的方式。
(照片中是月亮杯實品,當初買來,全新未使用時,我就先拍下照片了。所以看到的人請放鬆心情。😂)
手臂神經分佈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傳說中的美食(?)減肥法》
IG story提起瘦身,放了一個月前的對比照我inbox就爆炸了。覆了廿幾個還有好幾百,乾脆開一篇討論。
老實說叫我談瘦身還真是慚愧汗顏 😅,因我沒有很瘦很FIT也並非過著健康人生 ( 詳情請參考幾乎天天亂貼美食充斥著甜品Bagel的 IG:ahyoahyo ),為免分享後被毆打,先說明一下。
A) 如你是健身教練 / 瘦身達人,不用看下去。BYE。
B) 如你只得廿歲頭,BYE,阿姨這裡沒你想要的資訊 (青春可人的你食少兩餐已即瘦)
C) 如你意志力強大可天天水煮雞胸烚菜直至永遠 or 不用上班沒小孩每天可在GYM數小時,BYE (我們這裡普通市民啊)
D) 如你食極唔肥/未肥過,BYE前先給我們打一巴 (摑)
🎂🍮🍰
我用的辦法叫「生活融入法」,是長期抗爭。想當年(遠目),我們要做姊妹、結婚、_____ (自己填),一定試過短暫減肥法,什麼震驚14億人十日蔬菜湯、排毒清腸果汁斷食法。
如你減到咁上下出現平台期,用這些辦法一次半次可以,但並非一開始 (註:平台期是兩個月以上,並非三日)。
「生活融入法」是開始後可輕鬆堅持用到永遠(或最少五至十年)的辦法。你可天天只吃雞胸烚菜直至永遠嗎? 你可一日三餐只吃香蕉嗎?
如答案是不能,請不要開始 (日本的「香蕉減肥法」,一天半天還可以,七天嗎? 你又不住花果山啊這是幹嗎)
短暫極端法的問題是我們會:先堅持一陣 > 太難了想放棄 > 告訴自己不可以 > 再堅持一陣 > 放棄 > 看不起自己、自信心下降、為何別人都能做到我是枚廢人 > 開始自暴自棄 > 乾脆暴飲暴食 > 一吃東西又內疚 > 肥番 > 再開始尋找新的極端減肥法或産品
+ + +
入正題。給你個心理準備,以下讀完可能會「妖~」我,皆因只是你我一定聽過的老生常談。
1️⃣ 請過正常生活
大家看我ig很震驚會吃蛋糕、麻辣鴨血米、bagel、afternoon tea、Scone (好啦不要再數),以為減肥只能每天吃烚菜。喂呀,長期抗爭呀,人要正常生活,正常人有社交。
有些女仔吃件小蛋糕都邊食邊叫好內疚呀、死啦好肥呀、前功盡棄啦,從第一啖叫到食完(或嚷嚷叫一整日什至講到第二日)。鳩叫原因是安慰自己「拿,其實我知唔應該食㗎,我真係知㗎」,承認自己是仆街令心理上好過一點。
但,現在食件蛋糕而已,不是殺人滅口。一係唔好食,要食就開心享受,別搞壞生活氣氛、增加壓力。
當然情況有例外,如醫生說你已糖尿病,擺了進口也麻煩嘔番晒出來。這不是正常生活,因你身體已不正常。
2️⃣ 選對的時間吃胖物
蛋糕,無人叫你凌晨兩點食。中午/下午吃,讓身體有時間消耗。吃後多走動不要坐坐攤攤。
再,平衡分佈飲食。例如今天吃多了,明天就清淡一點 (不是絕食);中午吃多了,晚上就減量。
3️⃣ 循序漸進戒除壞習慣
這兩天和大家私信聊減肥,某某說晚晚十二點食宵夜、某某每天最少喝掉750ml酒🍷
大家也問是不是需即刻戒宵夜戒酒。宵夜好肥、酒好肥,沒錯是要多注意。但上癮的東西你完全不碰,過一陣呢? 抑壓太勁 > 開始爆炸 > 計劃失敗 > END GAME
一開始戒除壞習慣,宵夜從一星期七天減到兩三天;酒呢? 咪飲半支囉。
我的壞習慣是熱愛港式奶茶,每日一杯 (沒加糖,但淡奶好肥)。後來改成一星期三杯,或在家裡自沖減少淡奶份量。上癮的東西減量一排後會慢慢適應。
4️⃣ 調節飲食
- 有人問我吃東西有無計卡路里?當然無 (攤手)
一塊豬扒,一條煙肉,一條香腸,大家都是豬,就算把份量加減變成一樣卡路里,身體如何處理原形食物(wholefood)和加工食物過程已大有不同。
- 除了開心餐(蛋糕/精緻澱粉),其他餐點,我盡量吃原形食物。
- 減醣。我有吃小蛋糕或港式飲茶,可能很難相信我有減醣,但真心有。例如晚餐,不吃白米。又或是早上吃了醣 ( 如:茶餐廳早餐),中午就不碰澱粉。我是以一天的量來結算,自行加加減減。
- 有朋友不吃澱粉質或生酮飲食減很快,但我是不吃澱粉會立即燥底的人,瘦了但整天黑面/打死小丫是無意思的。因此我有吃澱粉 (減量),很流行的生酮我沒試過。
- 澱粉質,因已用了Quota給精緻澱粉類,其他時間小心選擇好的澱粉。例如蕃薯、麥包。避免肚餓是但買個美心包充飢的情況,你以為吃很少但其實塞了堆垃圾糖呀澱粉質呀入胃仲要轉頭又餓,關鍵:仲要唔好食🔥
- 補充足夠蛋白質。這個很重要,超重要。減肥不是吃一堆烚菜。吃足夠蛋白質,身體夠營養才不易肚餓。
- 菜 (纖維)要吃夠是常識吧。
- 不能天天「只吃」沙律菜或蘿蔔條,因你不是白兔。要注意補充足夠的好油,特別是我已這年歲 ( 還有一年半40歲)。用極端減肥法沒錯會瘦,但同時又乾又殘又鬆,已好慢的身陳代謝再拖慢幾拍,到時更易老易胖得不償失。
- 每天吃一點點的堅果 (無糖無鹽,一點點,不是吃光一桶)
- 喝很多水。水呀,不是咖啡茶。我有喝咖啡茶,但也有喝足夠的水。剛過去的一個月每天基本上喝2L ,我本身是喝很多水的人。如你感到太誇張不用喝2L,但最少要有1L。
- 有沒有量度每餐吃多少g蛋白質/菜? 當然沒有 (嘿),又不是活在實驗室,量了一星期後你就放棄不如不要開始。
- 不量度不代表任性。份量用眼看。蛋白質一份約手掌大小,菜兩隻手掌,Carbs一個小拳頭。如你想認真計算,減醣原理是每餐控制在20g以內。
- 吃的次序是菜 >豆>蛋>肉>澱粉。總之原理是先吃低GI類,減低胰島素一下子跳高高。
- 如不知什麼是低GI、胰島素作用、什麼是醣類 (不是糖),請自行google
5️⃣ 傳說中的間歇性斷食
- 談起胰島素,近年很多人嘗試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種類有 16/8、20/4、36/12、5/2 等,基本上都是根據斷食時間長度進行命名。如 16/8 便是 16 小時的斷食 + 8 小時可進食。 5/2 則是一週中 5 天正常進食,2 天進行斷食、只攝取低於 500 大卡的熱量。詳情自行Google。這種飲食法原理是令胰島素分泌不要這麼頻繁。
- 我有沒有斷食呢? 可以叫有,又可叫沒有。我是沒可能玩到最入門的16/8,簡單來說晚上八時吃完飯後到第二天12PM才可再吃第一餐。要照顧丫的關係我八九點已需起床,作為不吃早餐會燥底的人 (對,這位阿姨很易燥底),沒可能拖延到中午才吃。例如一星期有幾天丫早上有興趣班,擺下她後只是0930am,除了去茶餐廳吃早餐以外,請問如何在街餓著浮游一小時?
有人提早吃完晚餐,例如1800吃完,第二天10am吃早餐。1800男人根本未回到家中,一家三口分兩轉吃晚飯,沒開始兩星期已肯定想放棄,試都廢事。
我用的方式是14/10,即8pm吃完晚飯,第二天10am吃早餐;有時早一點吃完晚飯就變成15/9。一定會有人說「你這不是斷食,最少有16小時間距 blah blah blah」。我鬼唔知咩? 但又是那個原理,你要把飲食計劃輕易融入生活持之以恆。斷食的原理是減少無間斷分泌胰島素,如出現胰島素阻抗的話,用同樣的減重方式你會更難減磅。因此14/10不叫完全無效的,它至少令你減少半夜偷吃莫名其妙的東西。
- app上有很多不同大大小小的斷食計時,可自行搜尋。有朋友本身不慣吃早餐,可輕鬆達成目標。總之任何飲食計劃都看自己體質、習慣,再配合生活可行度。
-間中朋友聚餐吃到很晚,或喝酒至凌晨,那斷食計劃如何呢?
咪聽日先囉,不然呢? 🤷🏻♀️ 世界末日嗎? 人是生的,計劃是死的。
5️⃣ 吃飯慢慢咀嚼
都說是老生常談,這明明是幼稚園教的。
如你有胃腩,注意一下自己吃東西是否很快。
6️⃣ 運動
- 過去一個月我天天做運動。對,天天。
- 三十多天我斷了三日。月事到我廢攤我驕傲;和朋友聊八卦聊到夜深 (哈);另一天忘了原因。
- 過去一個月因疫情舒緩終於可出街跑步。而且要完成線上馬拉松拿到我的Tiffany獎牌因此跑量大增,約近100km ( 跑友來說這真的不多)
- 看到這裡有人會立即沮喪,例如我不愛跑步呀點算,我沒可能天天跑呀。
- 我也沒有天天跑,其他時間做家居運動。YouTube有海量。
- 訂下了連續100天運動的目標,再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母親節到父親節,第二三階段隨意斬半。為何要這樣分呢? 嗯,節日較易記 (摑)。總之第一個階段要超過21日,人培養一個新習慣需要21日。
- 說要天天運動,一定有人立即卻步,我絕對明白「可以hea的話不會郁~~~」。不用玩很大的什麼「我要天天跑10KM」、「瑜伽一小時」,要照顧丫我也忙到仆街,拉筋10分鐘都算運動。真的太忙太忙,Plank一分鐘,分開做幾次都計 #有郁就當贏
- 總之原理是「打卡」一樣,你要培養一個「郁」的習慣。
- 在廚房煮食等水滾? 來20個Squat。有時還可加重量。廚房加weight? 鑄鐵鍋呀,抱著一隻你知不知有多累。拿個蓋,已可做手臂運動 ( 注意安全)
- 有些女生只做cardio,要有一點點肌肉線條,不能只狂跑三個鐘。但基本上你做很多家居運動已用到自身重量,用自身重量已可累死你。
- 和網友聊起肩的線條,我說肩和背連在一起 (其實整個身體都連在一起,我們不是LEGO),所以除了減少圓肩的情況,女仔要練背。她說怕會練到「好大隻」,咪傻了你知不知「想練到好大隻的女仔」要花多少功夫再配合飲食?
- 減少圓肩呢,每天做簡單拉伸就可以 (LINK在留言)。超市排隊做、等車做、發呆做、坐著在公司也可做。
- 企直,坐直。
- 關於什麼時間做運動,研究指出最好是早上。但,我是晚上做的哈哈哈。因要配合家庭生活等等,每晚無十一二點都無時間做。因此配合你自己生活就好,有郁就當贏 (但第二階段想嘗試調節早一點點,因想早一點睡)
7️⃣ 充足睡眠
這又是幼稚園教的。
去年年頭(2019),我因搬家停了運動+節日開心吃,也增磅狂肥過一次。用了六星期調節飲食瘦回去 。然後六月開始,我嚴重睡眠不足、無三四點都無得瞓、壓力驚人(唉不解釋),就算有調節飲食都一直胖下去,生活一片混亂又打回原形。
有人是不睡覺會瘦的體質,我是不睡+壓力大就控制不到飲食+唔想郁.......惡性循環。如你也一樣,試著早點睡 (對啊,很難)
8️⃣ 不要貪快
有人說我一個月可減這麼多,因為那些是新增的「疫情肉」。新肉要甩掉較快,所以看似我沒做什麼 (其實有做很多呀好不好)但「好快」,因為是新肉是新肉是新肉。脂肪和體重呢,如跟了你一段時間,就是你的了嘿嘿。
現在剷了第一階段的「疫情肉」,那些已伴隨最少兩三年的「舊肉」,就比較難。但和育兒一樣,慢慢來才是最快。會分階段,因要總結成敗再調整計劃,不是無方向亂減。下一階段我要再認真一點減醣和做多一點修線條的運動,keep得住才是重點。
我平均七到八日才上磅一次。不用神經質天天磅。水份、荷爾蒙、月事也影響女仔的體重和體脂。例如今天的我已比這照片又圓番小小,好正常的,不用沮喪。慢慢來。
9️⃣ 面對現實
人人基因和先天的體型不一樣。我是圓潤型的女生,沒可能瘦成紙片人。這把年歲也很難再紙片,所以目標是緊實 (或無咁鬆)、有點線條就夠,別作莫名其妙的無謂幻想。
有人可由肉鬆變成健身達人,但也要看看別人投入多少時間心力。自己生活計劃內,能做到夠好就夠了。
又例如,我天生下身胖、腿不長,根本是人型版的哥基狗狗 (Corgi)。一天運動18小時也沒可能練成筷子腳+逆天長腿,因此已半放棄 (YEAH),總之有運動修一點線條、練一點肌肉不要太棉花、有腰再練回一點腹肌線就算,試著欣賞自己的優點,加強鍛鍊。
另,關於胸部的溫馨小提示。減肥呢,胸部的肉是一定會減少的,因為那些也是脂肪呀朋友。想保著胸部,不要減太急進,補充足夠蛋白質和鉀 ( 香蕉 / 海帶)、喝點豆漿。
🔟 記住目標
人人減肥有不同的原因,有人為溝仔,有人為健康。
我的原因是只要我一發胖就飲食混亂再更發胖再更混亂,連帶影響心理質素,做什麼都提不起勁,郁都唔想,然後更胖更腫,整天很累沒動力。
要有體力照顧家人和應付一片混亂的社會,更要有健康身體。我的目標是健康、緊實點,因此不用極端手法,也不用謝絕社交活動 (飲酒食Tea呵呵呵明晚吃海鮮嘿嘿)。
有網友仔說,在我IG完全看不出在減肥。
今天IG開心吃、爆醣指數驚人 ( 焙茶芝麻蛋糕、綠林甜品、Grandma’s Scone)。所以晚上呢,我只吃了一盤蝦、西蘭花和蕃薯,還要是六點前吃完;現在12:30am,要準備去運動了。
有時啊,就是你必須要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啊..........(姐是典型的山羊寶寶)
和育兒一樣: 給點耐性和恆心,開心無壓力,慢慢撒種,靜待開花。
以上是不專業分享,分享完也感到滴汗。
手臂神經分佈 在 Mesia-幸福人生煉金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fairobserver.com/…/sound-baths-healing-relaxa…/…
(google翻譯)
聲音“修復”的物理和生物物理學
William Softky • 2019年8月9日
連貫的聲音環境(如“聲音浴”)可以重新調整校準情緒和神經系統。
“紐約時報”的時尚情報宣稱聲音浴場無處不在,這是真的。像我一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現在經常花幾十美元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聽幾個小時,聽著敲響的鑼鼓,搖搖欲墜的碗和搖晃的搖鈴。
那些特殊用途的聲音環境在技術上被稱為“聲音浴”,但是渴望和體驗都喜歡口語“聲音治療”。事實上,聲音浴使人感覺“痊癒”就像一個很好的按摩一樣。
我對聲音浴著迷,不僅僅是因為純淨的音調給任何呼吸的人類帶來的安靜,微妙的驚險刺激。作為一名神經科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我的職業生涯一直在理解流體大腦如何與振動體相互作用的數學理論,最相關的發現發表在三篇研究論文中。事實證明,連貫的聲音模式可以幫助神經系統“調整”自己,以同樣的方式調音叉幫助專家調整鋼琴或豎琴。幾個月前,我與Aurelio親自驗證了這一解釋,Aurelio創立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聲音浴室研討會,名為Svaram在印度的Auroville。Aurelio和我同意聲波如何治愈人體。
這種洞察力很重要,因為健全的浴室 - 就像使用活人類的許多“替代”療法一樣 - 具有驚人的成本/效益比,快速而廉價地提供快樂。然而,這種療法在貨幣化媒體中受到了短暫的貶低,正是因為它們的利潤和集中信息很少。例如,紐約時報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例子和引用,但沒有區分實踐或解釋它們的工作原因。
幸運的是,那篇文章的一篇科學引語說明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諾丁漢大學聽力科學教授大衛·巴古利說:“我們知道聲音會對大腦的組織方式產生巨大影響。”當然!從耳朵到腳趾的整個身體只是一個振動的集合,所以它實際上是由聲音組成的。理解聲音,了解我們。
科學
想想人體可以擁有的所有動作,從大而慢到小而快。最大,最慢的動作是運動的步幅和手臂擺動,其次是手指,腳趾和臉部更快更細膩的動作。繼續進入身體的肌肉震顫(持續約0.03秒)和眼球(0.01秒),通過可聽見的聲波(低至0.0001秒),進入聲音定位和本體感受的超聲領域(在0.00001秒內)。
這些振動跨越了數百萬的時間因素,在微縮時端具有最高帶寬,最信息密集的信號。這些超聲回波使大腦能夠將時間轉換為空間,微秒到毫米,包括身體內外。那些神經機械振動使您成為自己和世界的形象。
這些身體動作的最後一個,從秒到微秒,是一種振動,因此是一種聲音。你可以說大腦的主要任務,即振動眼球的“視覺”任務,就是預測和重新創造太空中的振動。我們聰明的大腦是果凍經理。
嵌入Getty Images
這意味著整個大腦/身體系統在物理學家的“第一近似”意義上減少了一種自我演奏的樂器。說一個“聰明”的豎琴,有一百萬個琴弦,每根肌纖維一根琴弦。
在這個比喻中,豎琴師大腦發出脈衝(動作電位)以在精確的預定時間“拔出”肌肉纖維。在此之後,採集的微觀混響會引發一連串的感覺神經元脈衝回到大腦。通過學習安排輸出和輸入重疊,大腦精細地刻畫身體的肌肉和肌筋膜振動,使它們盡可能可預測和揮之不去。但你不可能意識到那些微小的振動,因為它們太多,快速而微妙,無法通過笨重的“意識”進行追踪。它們盡可能無意識。
回到古代,我們的神經系統在幾百萬年後就已經過很好的校準,因為我們進化的室外聲波環境簡單,自然而且立體:風聲,雨聲,樹枝,人。每一個聲音都是真實的,每微秒完美到位。
不幸的是,現代世界以微秒為單位迷失:屏幕和燈光閃爍的速度驅使無意識的瘋狂,數字電話爭奪微妙的聲音細微差別,揚聲器製造非物理聲音模式,耳機創造競爭聲音風景,無線中斷造成不可預測的衝擊。我們精密的振動管理神經系統不僅被我們稱之為“噪音污染”的聲音解除校準,而且還被我們稱之為“娛樂”和“連接”的人造聲音解除校準。
通過去校準聲波環境產生的精神痛苦的解決方案是返回到校準的聲音,例如聲音浴。最自然的聲音環境顯然是大自然本身,事實上,在樹木間靜靜遊蕩的做法,被稱為“森林沐浴”,提供了充分記錄的好處。
在神經機械視圖中,樹木提供了自然複雜的聲反射表面,它們的沙沙葉提供了連貫的聲波點源,通過空間分佈。全頻正宗3D聲音。坐在Auroville的Bodhi樹下,我能聽到沙沙作響的移動風的形狀。也許同樣的聲音模式啟發了佛陀。
另一方面,人造聲音浴使用兩種相反類型的聲音以兩種相反的方式重新校準仰臥接收者。重新校準一個人的空間定位感 - 準確地聽到聲音的來源 - 有搖鈴,雨鞋,鐘聲和其他物體,這些物體可以從太空中的特定點發出尖銳的,突然的咔噠聲或叮噹聲。這些構成了物理學家所謂的“點源”,一種源自空間和時間精確點的測試模式。(亞馬遜的ayahuasca儀式,一種藥物增強的聲音治愈,以參與者搖晃的搖鈴結束)。
為了重新校準全身振動,聲音浴還包括在邊緣上摩擦不斷響起的東西,就像一個酒杯的響鈴方式。黃銅西藏“唱歌”碗和巨大的圓柱形石英碗都創造了持久的單頻音符,通常在房間裡形成駐波。駐波在空間和時間上具有最簡單的可能模式,因此它們為整個身體提供同時,一致,連貫的刺激。因此,皮膚上和皮膚下的感覺神經元都以微秒同步發射。
此外,駐波的性質,如微波爐中的那些,具有“熱”和“冷”點。這意味著你可以感覺到聲音的中心來自你的頭部並感覺它在裡面移動。
不同的聲音
其他聲音體驗,例如傳統的宗教儀式,包括吹奏的樂器,其聲音較不純淨,但也嵌入了表演者腹部的振動。例如,藏號角,didgeridoo或猶太羊角號。
一些經驗涉及空間本身的聲音特性,例如大教堂中的混響模式(例如Caveau Phonocamptique)或Auroville的Matrimandir中增強迴聲的冥想空間。這些都表明了聲音浴的最終好處:它們是社交的。一群人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自動沐浴在湯中,這些湯不易察覺到人為振動,參考信號與碗和撥浪鼓的聲音一樣有用。我們可以通過呼吸互相“治愈”。
因此,了解作為振動管理器的大腦很容易被現代生活所破壞,這向我們展示了應該避免和應該做什麼。任何自學處理器都需要避免人工和人工有趣的信號,因此,技術製造的聲音和破裂的音景本身會使神經系統失調。幸運的是,同一處理器可以用來自固體物體的簡單聲音重新校準自身,這是使神經系統再次唱歌的最便宜,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 [大技術在向我們介紹自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本專欄名為Tech Turncoat Truths或3T,不僅僅涉及炒作,還探討了數字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的身心。圖片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們不需要漂亮的圖片。我們需要了解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