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10的網紅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簽署連署,為每一位已逝的黑人靈魂伸張正義✊🏻 -Please sign- https://blacklivesmatters.carrd.co/#petitions ▬▬▬▬▬▬▬▬▬▬▬▬▬▬▬▬▬▬▬▬▬▬▬▬▬▬▬▬▬▬▬▬▬▬▬▬▬ 任意門🚪 00:00 一起畫抗議牌子 My Placar...
我和我們在一起維基百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池塘怪談》8/12起,每週四一次更新二集
到以下影音平台,免付費加入會員即可觀看唷!
💚晚上8點 | myVideo:https://pse.is/3krlcy
💚晚上9點 | 公視+:https://pse.is/3mgn6a
-----
疫情來臨時發專輯做宣傳不容易。
當時環球和我們的異想天開,卻開展出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創意。
🌱為了專輯宣傳👉拍了一部戲劇
2005年蘇打綠第一張專輯發行前,在實體CD還盛行時,有了試聽專輯的想法:魚丁糸首次露面。
2021年魚丁糸第一張專輯發行前,這次我們玩得更大、更徹底,這個試聽計畫變成: 池塘怪談 試聽劇集。
🌱邀請 程導-偉豪-學長哥 🤝
公益&反毒大使團的緣分,只能說那段時間真的給了我很多養分,並且認識到才華豐沛的一群人。
程導非常費心地與我們聊得很深、超級Deep。他想徹底了解我們每個人,我們遇到的事情,是那種連維基百科都查不到的一切。
於是,就在我們看到劇本時,立馬感受到,他大概用了100%的熱情和生命對待這件事。
🌱10首音樂作品與劇集:池堂怪談與池塘怪談、魚丁糸遇見程偉豪
這幾年,不僅我自己、團員每個也都經歷了充滿戲劇化的人生。將這股能量化成創作養分,我們整理了超過三張專輯量的Demo。
這十首歌曲,當然是最適合第一張作品該表達的作品。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態度看著平行時空的彼此,荒誕奇怪卻樸實無華、B級劇情卻又細緻雕磨著每一個想呈現的音符。
「將任何事情都玩到極致、就算很鬧也要鬧到徹底」的基因,或許這六個人不管分散何處或聚在一起,會產生的量子力學。
於是,
在看完程導剪出來的[池塘怪談]。我懂了,導演包括整個團隊,用了超過200%的力道,完成他人生中第一部影集。
這樣有機的互文發展,永遠是最有趣的。已經到了這個年紀,在發行專輯的當下、看似反覆的宣傳活動裡,心中還能如此興奮和期待,真的很感恩。
說了這麼多,重點是:
今天要開心,知道嗎?
明天要鎖定劇集,好嗎?
#池塘怪談 #池堂怪談 #魚丁糸
我和我們在一起維基百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海苔熊心理話
你曾經愛過一個人,愛到最後發現,你喜歡上的只是自己的投射嗎?他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可是在你心裡,他永遠是那麼好,別人都說你眼睛瞎掉,但你總是安慰自己,那是他們不明白你的愛。
直到這段感情過了幾年之後,你重新再回首,或者是發生一些事情之後,你才赫然驚覺,原來當初的自己是多麼愚昧,應該早一點聽朋友姐妹們的話。為什麼會這樣?
今天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納西瑟斯 的故事。(Echo的故事上次分析過了,所以這裡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姊妹淘上面翻翻看)
「
根據奧維德的《變形記》,納西瑟斯是河神凱非瑟斯(Cephissus)和水仙女利里俄珀(Liriope)的小孩。利里俄珀在小孩出生後,向預言家詢問自己兒子的命運。不問還好,一問心都涼了。預言家告訴她,只要納西瑟斯不要看見自己的容貌,方可長命百歲,但要是他看見自己的臉,就會喪命。也因此,納西瑟斯就算長大後成為全希臘最俊美的男人,他始終不知道自己有多帥。
因為納西瑟斯長得太帥了,全城的女生都被他迷得神魂顛倒,告白的告白、暗戀的暗戀,但他卻不斷拒絕這些愛慕他的女子,因為他性格相當高傲。有一天,山嶽女神厄科(Echo),看見了納西瑟斯,對他是一見鍾情,愛到無法自拔。可是她曾經被天后希拉(Hera)下咒,永世不能表達自己的愛意,所以她只能默默跟在納西瑟斯的後面。有一天,納西瑟斯發現有人在跟蹤他,最後厄科向他表明她的身分,想要上前抱住他時,納西瑟斯往後退了幾步,叫她不要靠近他,之後就跑走了。厄科就因為這樣,傷透了心,在山裡放聲大哭,最後她哭到耗盡形體,只剩她的聲音在山谷裡徘徊,這也是英文字Echo回聲的由來。
由於被納西瑟斯拒絕的女子太多,她們紛紛要求復仇女神涅墨西斯(Nemesis)懲罰他,而復仇女神也同意她們的請求。有一次,納西瑟斯在打獵完,在一個小池塘中看見自己的倒影,這一看不得了,他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帥的人,於是他就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他知道水中的自己永遠不可能報答他的愛,漸漸地,他被他心中狂熱的情感給融化殆盡,最後在自己的灰燼中,在池塘旁變成一朵水仙花,永遠可以看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這個故事有許多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在這一次的節目當中我想要談一件事情:如果在一段關係當中你只看見自己,那麼表面上你雖然是和對方在一起,但實際上你會是一種永恆的孤獨。
最明顯的狀況就是「嘗試在關係裡面改變對方」。因為你希望對方能夠按照你的方式來生活、按照你的想法來思考、所以你會不斷地「溝通」,希望他能夠跟著你習慣去做協調——說穿了,你只是希望對方活成另外一個你的複製,可是長久下來,你會發現不論你怎麼努力,對方都一樣固執。(愛情不是交易,被威脅的人就算愛了,也只是個傀儡,不會心服口服)。
有夥伴寫信到海苔熊信箱來詢問感情問題,通常都會鉅細彌遺描述兩個人之間有很多相處上面的困難,但每次我看完除了心疼之外,也會有另外一種感覺是:既然這個人這麼糟糕,為什麼你還要跟他在一起?難道你一開始是眼睛瞎了嗎?
古時候的研究就會說,那是因為愛情本來就是盲目的,愛上一個人就會戴上玫瑰色的眼鏡(Rose glasses),這種狀況本來就很正常。但隨著我也唸了榮格一段時間,我發現其實有另外一個理論解釋起來也有一番味道:你愛上的始終是自己的陰影,那個你很討厭、不喜歡、排斥成為,又渴望成為的東西。
等等,你是書讀太多腦袋燒壞了嗎,怎麼會有一種東西是「既排斥成為又渴望成為」的呢?這不是很矛盾嗎?其實一點也不會。
以這個故事來說,納西瑟斯是相對來說比較有自信,也被眾人擁戴的人;厄科則是相對比較沒有自信,把目光都放在別人身上的人,這兩個人剛好形成一對互補。對厄科來說,她好喜歡這位發光發熱,光是蹲在湖邊,就可以看到旁邊很多閃耀光芒的納西瑟斯;對納西瑟斯來說,如果可能的話,他也「渴望擁有愛人的能力」,可是因為詛咒所以他沒有辦法愛人,沒有辦法把目光放到別人身上,而這個優點反而是厄科擁有的。
鏡頭轉換到現實生活。過度獨立的人通常會愛上過度依賴的人,因為他們內心會覺得:「天啊,你怎麼可以那麼信任對方?我都不敢了,你卻可以!」,過度依賴的人也會喜歡上過度獨立的人,他們心裡可能會想:「天哪,你怎麼可以什麼事情都靠自己,你好勇敢,我都沒有辦法,我只要一個人就會覺得寂寞。」
講雖然是這樣講,但如果你請獨立的人變得依賴一些,他會非常抗拒,因為他不習慣也不敢;同樣的當你請依賴的人獨立一些,他也會覺得很不安,因為這跟他過往的行為不太一樣。
換句話說,我們是活在「習慣的自己」,並且追求「渴望成為的自己」的路上。而後面這個自己,雖然蘊含著某一種渴望,但往往也是有點害怕、有點不習慣,有點排斥的。
我們會愛上自己的陰影,這件事情本身沒什麼問題。可是我們要很小心不被那個陰影給吞噬,否則就會像故事裡面的這兩個主角,一個變成山谷裡面的回音,另外一個變成湖畔的水仙花。那麼,當你發現自己喜歡上的是自己的投射,而不是對方真實的樣子,那該怎麼辦呢?
老實說,光是你有這個「發現」本身,就已經有50分了。至少你可以去區分,哪一個部分是你的投射,那一部分是他真正的樣子,這個區分就會讓你回到地球表面,而不是一直活在幻想之中。
接著,如果用佛教的用語來說,就是要「破除我執」(用凡人的話來說就是不執著)。比方說:
-不再執著一定要用某一種方式來溝通
-不再執著一定要讓對方改變
-不再執著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斷努力付出換愛
-不再執著緊緊抓住對方以避免孤獨
-不再執著在關係裡面一定要當「贏」的那一個
-不再執著一定要修煉成為更好的自己
可能還有很多很多,族繁不及備載,但總之就是在彼此的關係當中,加入多一點放手,於此同時,你也給了自己多一份溫柔。
看到這裡,如果你心中有:「可是他會⋯⋯我該怎麼辦?」的想法,那麼表示你又掉入了另外一種執著當中(有沒有誰願意自首舉手🙋♂️)。試著把眼光拉遠,不要只看見湖裡面的自己的投射,也不要只看見那個一直閃閃發亮的對方,當你用比較廣闊的觀點去看待你的那個「怎麼辦」,會發現有許多疑問,開始變得清晰透明起來。
有些時候,我們對於感情裡面猶豫和無法決定,是因為距離現象太近。後退個幾步,會讓彼此都舒服。
#echo #narcissistic #神話心理學 #童話心理學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https://ppt.cc/fu66Cx
*故事取自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062453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我和我們在一起維基百科 在 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簽署連署,為每一位已逝的黑人靈魂伸張正義✊🏻
-Please sign-
https://blacklivesmatters.carrd.co/#petitions
▬▬▬▬▬▬▬▬▬▬▬▬▬▬▬▬▬▬▬▬▬▬▬▬▬▬▬▬▬▬▬▬▬▬▬▬▬
任意門🚪
00:00 一起畫抗議牌子 My Placard of BLM
01:38 歷史的傷痛 the Year of Return
02:41 為什麼不和平理性的抗爭? Why do protests turn violent?
07:07 社經地位優勢者相對於弱勢族群的優越感 Socio-economic privileged group & Underprivileged group
11:40 「多元交織性」的歧視問題 “All”#BlackLivesMatter-Intersectional discriminaitons
12:19 亞裔與非裔人種在美國的處境 Discrimination among Black and Asian American
13:30 我是Vegan,當然黑人的命也是命 Vegan stands with #BlackLivesMatter
▬▬▬▬▬▬▬▬▬▬▬▬▬▬▬▬▬▬▬▬▬▬▬▬▬▬▬▬▬▬▬▬▬▬▬▬▬
示威運動期間的配樂〈Remember her〉,是我想藉此思念Breonna Taylor,以及所有被惡意結束生命的黑人女性,我們需要永遠記住這些。
Artist: Esther Abrami
Background music: No. 2〈Remember her〉
in menmory of Breonna Taylor
▬▬▬▬▬▬▬▬▬▬▬▬▬▬▬▬▬▬▬▬▬▬▬▬▬▬▬▬▬▬▬▬▬▬▬▬▬
Notes
[1] 1:38 the Year of Return https://www.yearofreturn.com/about/
[2] 1:58 1876-1965年,美國部分州有針對黑人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Jim Crow laws
https://www.ferris.edu/jimcrow/what.htm
[3] 2:19 馬丁路德金恩〈我有一個夢想〉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eace/1964/king/biographical/
[4] 2:5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乔治·弗洛伊德之死
在2020/5/25,白人警察德里克·蕭文(英語:Derek Michael Chauvin)單膝跪在佛洛伊德脖頸處超過8分鐘,佛洛伊德被跪壓期間失去知覺並在急救室被宣告死亡。
(佛洛伊德被跪壓的時長,已有外媒已闢謠為7分46秒,而非維基百科寫的時間)
[5] 3:30 對於黑人的警察暴力數據統計 Police killings and their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black Americans: a population-based,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J. Bor*, A. S Venkataramani*, D. R Williams, A. C Tsai, Lancet 2018; 392: 302–10
https://osf.io/hw9d2/
[6] 7:20 種族歧視的經濟分析 蘇偉文
在歷史上,白人掠奪了黑人的勞動力,導致現今資本較黑人多。再加上社會對黑人的勞動力歧視,限制黑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在供需法則下白人的勞動力價值上升。
[7] 7:32 Frantz Fanon《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8] 11:41 https://www.thequint.com/neon/gender/feminism-black-lives-matter-movements-and-intersectionality
「多元交織性」 (intersectionality) 指的是一個人必定會有多重的身份,例如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年齡、社經地位、國籍、種族、障別等,當種種條件交疊在一起,導致特權與歧視的出現。尤其是多元交織性的歧視,所受到歧視嚴重性更是加劇。
進一步了解:https://reurl.cc/4R2rQ2
[9] 12:59 Leung, Angel, "The Model Minority Myth: (Benevolent) Racism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2016). 2016 Undergraduate Awards. 14.
冷戰期間美國為了拉攏亞洲國家,亞裔「模範少數族群」成為了美國的活廣告,證明自己是能夠領導多元族群的世界之最。除了在外交上備受利用,在二十世紀黑人爭取民權(Civil Rights Movement)時,白人出現這樣的應對:「黃種人都可以是模範少數族群了,那代表白人的歧視不嚴重、是黑人自身的問題。」
▬▬▬▬▬▬▬▬▬▬▬▬▬▬▬▬▬▬▬▬▬▬▬▬▬▬▬▬▬▬▬▬▬▬▬▬▬
📷Instagram: @slow_vashion
🔗https://www.instagram.com/slow_vashion/
👩🏻Facebook: 蔓時尚 Slow Vashion
🔗https://www.facebook.com/slow.vashi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07Oqrbakig/hqdefault.jpg)
我和我們在一起維基百科 在 沛莉 Peri Sto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收到網友的信,覺得好心疼~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幫助些什麼。所以簡單分享我的人生小故事。
我一出生就開了三次刀,從小到大,我媽都說我的命是撿回來的(不是 其實是爸媽到處借錢救活我的)因為珍惜生命,我想這就是我個性樂觀的原因,開心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不如想辦法讓自己開心度過。因為我知道 愛我的人會希望我好好的、是開心的。所以我從小就喜歡笑、喜歡表現得很開心的樣子,我相信情緒是會傳染的~當別人感受到我的開心,也會心情好一些。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散播歡樂。
那當然~我知道不是事事都能如意順心,遇到挫折、難過的時候,我通常都會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吃好吃的、看好笑的電影、在浴室大哭一場(我常這樣)或出去海邊走走(不要一個人去啊)...總之就是想辦法讓自己開心些,先不要去想那些壞事~~~時間有時候真的可以帶走一切,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只有我們想法改變,才能看見壞事的另一面。
換個想法的故事~就像我家之前發生火災(這部分影片中沒有說到)房子燒燬,但感謝家人都沒事,但左右鄰居都說:前世沒修,倒霉 要去拜拜之類的話!我媽咪覺得火災夠難過了還要被閒言閒語!我說:你看~火災只燒掉我們兩個車庫、一棟房子,還留下一棟房子可以住,我覺得是上帝希望我們家人更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們長大後都更疏離,趁機可以住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嗎~媽媽聽了覺得很窩心,就幫哥哥們都準備房間,那陣子~是父親過世後我們家人最親密的時刻。
那我的爸爸是在我20歲生日的時候車禍離開,當時我真的覺得超級難過~也很恨造成意外的對方!那陣子還常常詛咒他~(但,我竟然已經忘了他是誰,所以時間真的可以療癒一切)當時,只覺得每一天醒來都希望是一場夢,我甚至也不想繼續讀大學,想好好陪媽媽。原來失去很愛的家人的痛,比失戀難過幾百倍...。所以,希望大家想不開時能想想家人~因為他們一定會很難過很難過...可能超乎你想像的難過。
我知道不是每個人家庭都和樂或是都有家人,但~我想一定都有在乎的人或是好朋友吧~所以,不開心也可以和好朋友分享,自己會覺得舒服多唷!
還有,其實日本311地震的時候,我人在東京~深刻感受到命是撿回來的感覺,所以我更珍惜每一天,還有好多事想完成呀~~~人生充滿意外,能活多久真的不知道,生命就這麼脆弱,趁能活著的時候,我們好好對待自己、好好愛身邊在乎的人,好嗎~
一起加油,一起快樂。
祝大家~平安 喜樂
影片中有提到的 查理影片在這: 心情不好怎麼辦?10個方法!
https://youtu.be/IZnRQBQbXao
🎀 歡迎訂閱 沛莉YouTube頻道► http://bit.ly/periyoutube
🎀 更多沛莉彩妝、保養、穿搭、生活分享...
►Blog/百變沛莉影音網站 http://5happy.c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ri.com.tw/
►IG http://www.instagram.com/peri168
►weibo http://weibo.com/peiperi
►工作邀約請聯絡
peritaiwan@gmail.com
peri168@qq.com
🎀 大家好!我是沛莉
台灣的作家/部落客/博主/造型師/YouTuber/廣告名模
這裡會有美妝、明星仿妝、保養、穿搭、親子、寵物、旅遊的影片內容
歡迎訂閱 沛莉YouTube頻道► http://bit.ly/periyoutube
快速認識沛莉,請看官網介紹 http://5happy.cc/peri
沛莉維基百科 http://bit.ly/periwiki
受邀的節目播放清單 http://ppt.cc/TXrhf
演出的廣告播放清單 http://ppt.cc/8gFci
🎀 點選播放清單可以看到更多同類型影片
仿妝教學 Imitation Makeup Playlist
► http://ppt.cc/Kypo2
初學者彩妝保養教室 Basic Makeup Skincare Routine Playlist
► http://ppt.cc/Az1So
彩妝教學、保養教程、愛用品分享 Advanced Makeup Skincare and Favorites Haul playlist
► http://ppt.cc/XcpGe
親子育兒 Nursery and Parenting Video Tutorials Playlist
► http://ppt.cc/QRnyH
寵物訓練、狗狗日常 Pet Dog Training Tutorials Playlist
► http://ppt.cc/chvo4
Fav. YouTuber 愛看的頻道:
GINA HELLO! Mii 黃小米 夢露 Monroe Hello Catie Selina Beauty
I'm Charlie Tati Zoella KathleenLights Jaclyn Hill Laura Lee
Splus Sabrina sichenmakeupholic
🎀 如果你希望幫這支影片加上字幕
請先寄信到 peritaiwan@gmail.com
告訴我你的youtube名稱及這支影片名稱,我會幫您開放字幕功能。
成功加入字幕~我會送精美小禮物給你唷!
如何上字幕教學► http://goo.gl/iURCeD
https://goo.gl/e86FiI
非商業合作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cwMoWDxUP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