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感受到很深的失望,不只是對身邊的人、對老公,對那些沒伸出援手,卻意見很多的人;還包含對你自己的失望。」
⠀⠀⠀⠀
「回頭來看,生了孩子之後,真的失去了很多東西。最可怕的是,你突然不認得在鏡子裡的那個人是誰,那個看起來兩眼無神、蓬頭垢面的可憐鬼是誰;然後,你才發現那是你。」
⠀⠀⠀⠀
「那時候,我時常覺得寂寞孤單;最孤單的感受,是你發現:你再也回不去以前的樣子,你自己不見了。」
⠀⠀⠀⠀
⠀⠀⠀⠀
不過,不習慣讓別人失望的雅文,仍然拚了命地做好每一件事:照顧小孩、夜奶、整理家務、做飯……雅文讓自己機械式地做好每一件別人期待她「應該」做的事情,直到她撐不下去,失去動力為止。
⠀⠀⠀⠀
「後來醫生跟我說,我罹患憂鬱症。老實說,我很驚訝,我一直以為,像我抗壓性這麼高的人,不可能會憂鬱。原來,我還是過度高估自己的抗壓性。」
⠀⠀⠀⠀
或許憂鬱的出現,與其說是雅文自認的「抗壓性太低」,還不如說,是在這樣忙亂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援助的狀況下,面對「被迫犧牲掉的自己」,所帶來的失落與難受。
⠀⠀⠀⠀
天天覺得自己「不好」。那個「好的自己」,不知道跑哪去了?還能不能找回來?
⠀⠀⠀⠀
這個「憂鬱」,雖然一點都不討喜,但最大的功能,可能是提醒了忙到沒有時間難過的雅文,讓她有機會好好難受,知道自己丟失了什麼寶貴的東西......
⠀⠀⠀⠀
全文:https://reurl.cc/GdqzAx
⠀⠀⠀⠀
🌺本文摘自《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一書。
文中案例均經本人同意且大量改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過度努力 :https://tinyurl.com/y9nf26zb
同時也有23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全部人都在關注寶寶的情緒,那媽媽怎麼辦?」 - 最近我在追一部劇《我是真的愛你》,是在討論關於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以及如果懷孕以後,是不是就應該要退出職場,那又要如何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 劇中探討了很多關於「女性主義」的議題,我每一集也看了超級生氣,有時候也很同情卻有很無奈,當我們...
「意見很多的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icyball 冰球樂團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V.K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寶寶] 自己意見很多的爸媽怎麼教導孩子??? -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LA Vlog 留美大學生放Spring Break了!意見很多的四人自由行 的評價
- 關於意見很多的人 在 [心情] 總是意見很多的人-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意見很多的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完美媽媽:我要先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才有機會做自己】 #過度努力 #文摘
.
🌺本文摘自《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一書。
.
.
「『沒有自己』是正常的,當媽媽之後,全世界都不希望你有自己。」我面前是一個打扮入時的超級美女,動作也極為優雅,坐在諮商室的沙發上,敝所立即蓬蓽生輝,閃閃發亮,彷彿搖身一變成為時尚雜誌的攝影棚。
.
.
我忍不住想到一句話:「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攝影棚。」
.
超級吻合。
.
這樣的她,完全看不出來是兩個孩子的媽,她是雅文。
.
.
一年前,因為憂鬱症與朋友介紹,雅文輾轉找上了我。那時候的雅文是家庭主婦,生了一對雙胞胎的她,在婆婆、先生的「期待」下,放棄了原本高薪的工作,專心在家裡帶小孩。
.
.
身為新手媽媽,沒有幫手,也沒人可訴說。帶孩子的過大壓力與失控感,和她以前在工作中的狀況很不一樣。在工作的她,呼風喚雨,工作與解決問題能力極強,幾乎沒有能難倒她的事情。雅文討厭失控感,所以她喜歡、也習慣控制每一件事情,希望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計畫走。能力很好、做什麼事都學得很快的她,也成功地讓她的生活一直都井然有序,各方面都非常完美。
.
.
直到她生了小孩,成為「家庭主婦」,一次還來一對雙胞胎。嬰兒完全沒得商量,也無法控制、難以理解,加上沒有人幫她,讓雅文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失序,與自己能力的極限:
.
「原來,我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到」。
.
那是極為無力的感覺。
.
.
「你會感受到很深的失望,不只是對身邊的人、對老公、對那些沒伸出援手卻意見很多的人;還包含對你自己的失望。」雅文喝了一口水,順手優雅地擦掉水杯上的口紅漬。
.
.
「回頭來看,生了孩子之後,真的失去了很多東西。最可怕的是,你突然不認得在鏡子裡的那個人是誰,那個看起來兩眼無神、蓬頭垢面的可憐鬼是誰;然後,你才發現那是你。」她一邊的嘴角上揚了下。「那時候,我時常覺得寂寞孤單;最孤單的感受,是你發現:你再也回不去以前的樣子,你自己不見了。」
.
.
不過,不習慣讓別人失望的雅文,仍然拼了命地做好每一件事:照顧小孩、夜奶、整理家務、做飯…….雅文讓自己機械式地做好每一件別人期待她「應該」做的事情,直到她撐不下去、失去動力為止。
.
.
「後來醫生跟我說,我罹患憂鬱症。老實說我很驚訝,我一直以為,像我抗壓性這麼高的人,不可能會憂鬱。原來,我還是過度高估自己的抗壓性。」雅文自嘲地笑了笑。
.
.
或許憂鬱的出現,與其說是雅文自認的「抗壓性太低」,還不如說,是在這樣忙亂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援助的狀況下,面對「被迫犧牲掉的自己」,所帶來的失落與難受。
.
.
天天覺得自己「不好」,那個「好的自己」,不知道跑哪去了?還能不能找回來?
.
.
這個「憂鬱」,雖然一點都不討喜,但最大的功能,可能是提醒了忙到沒有時間難過的雅文,讓她有機會好好難受,知道自己丟失了什麼寶貴的東西。
.
.
「過了快一年,我終於決定要回歸職場,幸好之前的老闆很幫忙,他願意讓我有幾天在家工作、幾天去公司,我也找了到府服務的保母,讓我在家工作時,一樣能專心。這些安排下來,我覺得以前的自己似乎又回來了,好像變得越來越有力氣、越來越積極,也越來越快樂。
.
我不但把工作處理得很好,我也要求自己,一定也要把小孩、把家裡打理好,我絕對不要讓人有機會說,我出去工作,都不管家、不管老公小孩。我就是要做到完美,堵住你們所有人的嘴。」
.
.
雅文笑得像個女王。
.
.
「雖然我每天都很忙,但我很滿意,因為至少我的工作效率回來了,我的成就感回來了,原本的自己也回來了,一切都很好,只是……」雅文頓了頓。
.
.
「只是,我開始有購物的習慣,一陣一陣的。突然會有一股衝動,很想買東西,而且花很多錢買,買回來就放著,甚至曾經一口氣買好幾個幾萬元的包包……我以前不會這樣。
.
.
發生了一陣子之後,我先生逼我去回去看醫生,我雖然百般不願意,但還是去看了。結果,醫生說我有輕微的躁鬱症,我會瘋狂買東西的時候,就是躁症發作。」
.
.
說到這,雅文笑著嘆了一口氣。
.
.
「聽到醫生這麼說的時候,覺得怎麼樣?」
.
.
我想像,如雅文這麼自我要求高、又極為自我控制的人,對於自己的「脆弱」或「失控」,不管是心理上或行為上的,可能都很難接受吧!特別是,原本以為已經控制好「憂鬱」症狀的她,居然又被診斷成躁鬱症。我在想,對她而言,醫生所做的診斷,或許是一個很晴天霹靂的打擊。
.
.
「當然是覺得……很驚訝吧。怎麼狀況不好的時候是有病,狀況好的時候也是有病?」雅文苦笑,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
.
.
對於很多人來說,出現了心理症狀、甚至被診斷成疾病,是一件很難接受、也很難不標籤化自己或他人的事情。可能會忍不住想:「是不是我抗壓性太低?」「我是真的有病?」等更傷害自己的想法。
.
.
不過,身為一個心理師,加上我自己的學派,讓我對於心理疾病的看法,多半不太用「疾病」的觀點去看這個人、或這個症狀,比較會用「適應」的觀點來看這個症狀。
.
.
例如,關於一些心理症狀,除了體質影響,也或許是目前生活適應上,在面臨極大的壓力與自我要求,身心無法負荷,卻又希望達到意識的期待與要求,於是藉由發展出一些心理症狀,來平衡身心,紓解無法說出口的壓力。
.
.
如果不靠這些方式紓解,也許就有其它內爆的可能。這樣的症狀或行為,的確會造成生活上的其他問題,卻可能是我們身體與心理,唯一能夠和過度努力到沒辦法注意自己的我們對話的方式,提醒我們:「該好好檢視目前的生活,是否有事情不對勁?」
.
.
只是,對於事事要求完美的雅文來說,出現的這些症狀,就像失控的雲霄飛車,一頭撞進她的生活,把她所有井井有條的安排,撞得東倒西歪、七葷八素。
.
.
也撞出她對「失控」的恐懼與焦慮。
.
.
「不能靠意志力、按照自己的標準做到一切的我,還是我嗎?」雅文喃喃自語。
.
.
一路追求完美的雅文,或許想要的,就是「夠好」:感覺自己夠好、夠有用,就可以讓自己感覺到「安全」。
.
.
如果我不夠「完美」、不夠「有用」,做不到別人的期待,我還是我嗎?
.
🌺本文摘自《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一書。
.
(書籍介紹與簽書會訊息可參考留言)#周慕姿 #情緒勒索
意見很多的人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被同事影響心情嗎 #徹底改變我辦公室人際關事件
辦公室的人際關係是「100個最困擾你的職涯問題」的常客,佔據了15%-20%,身邊的朋友也有這樣的困擾。
我呢?我會不會被辦公室的同事影響?
我在27歲的時候,是一個被整天都在政治鬥爭的人裡面,何止被辦公室同事影響,簡直就是浸泡。
27歲是我第一次當經理的年紀,下面有20個下屬,分別在台灣與美國,利用時差,因此可以有24小時不間斷的客服服務,這其中包含了客服、技術、行政都是提供24小時的服務。
我是整個品牌裡面,年紀最小的經理,同階級的經理都比我資深。
加上年少輕狂不懂什麼是待人處事,我很常仗著自己聽得懂外國老闆的英文,而且我又是一個意見很多的人,因此,能見度高,大家可想而知,我一定被討厭。
不是被所有的人,但一定有人很討論我。
有的,那個人是我的平行部門的經理,大我20歲。我印象很深刻,有一個跨部門的合作出了問題,他走到我的位置,用一個整個開放空間都聽得到的聲音罵我。我脾氣很硬,我沒有說太多話,我只是很冷。
有這樣傳說中「不給面子的行為」,平常類似的互動不會少。
他也曾在我休假的時候,把我的下屬叫進去小房間當著他自己的下屬大罵,然後下屬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我從電話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幾乎要哭了。
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認真想我在幹嘛?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有一天台灣的半夜,我在公司加班(是的,我幾乎一天在公司18小時),美國的秘書打給,跟我說,集團政策改變,今天是美國員工最後一天上班,也就是說我回家睡一覺起來,這群美國人就會被資遣了。
我晴天霹靂,我來回在辦公室踱步,辦公室只有我一個人,我思考著:我怎麼在一覺醒來解決我隔天瞬間沒有半夜人力的問題。
隔天一早,我打給同個集團的姐妹品牌的另外一個24小時團隊的經理,我求他(對,我幾乎是要哭了),我跟他說,他能不能借我7天半夜班的人力,我7天後絕對會補到人(天殺的,我最好是知道我如何在7天內找到人)。
他很為難,因為半夜人力不足向來是我們這種24小時團隊的第一大問題,我也覺得很抱歉,我知道他這兩天請病假在家,我沒辦法,我只能拜託他,最後,他答應了。
我那天一路從半夜待到早上,我等早班的同事來,然後跟他們宣布美國團隊被裁員以及我找到了援兵的消息,之後,我就離開了。
我去了哪裡?
那天,我早上的高鐵,我回家奔喪,因為那是我爺爺的出殯。
我沒什麼感覺,我覺得好累,我在高鐵上昏睡。
然後我直接到了殯儀館。
我看到了好多的親戚,可是我的心還在台北,我覺得心好累,我不知道我到底在幹嘛,但我好需要解決人力問題。
我隨著大家叫我幹嘛就幹嘛,放空的時候,我爸從後面大叫我的名字。
他把我拉進去一個房間。
中間是棺材。
我不是長孫,禮俗上我無法親眼送爺爺最後一程。
可是,我爸記得我在去殯儀館的路上說:
「若說有什麼遺憾,就是我沒見到爺爺最後一面。」
我爸說:「沒事,爺爺對誰都公平,因為沒有人見到他最後一面。」
爺爺是在一大早被療養院的護士發現過世的。
我爸記得我與爺爺的感情,我們從小住在一起,他接送我與弟弟上下課整整9年,三年幼稚園+六年國小。
我的遺憾,爸爸幫我補足。
原來,這就是蓋棺論定的流程啊,原來成語是真的啊!我站在棺材的最前面產生的第一個想法。
蓋棺之後,真的什麼都無法改變呢。
然後,我突然大哭。
我知道,聽說如果家屬哭,爺爺會捨不得走,可是,可是,可是,今天過後,我就是一個沒有爺爺愛的人了。
他們都知道嗎?
他們都知道我有多需要爺爺的愛嗎?
他們都知道我是被爺爺的愛灌溉長大的孩子嗎?
他們都知道爺爺是那個會在桌子底下把我找出來的人嗎?
他們都不知道吧。
因為,爺爺最愛我,我很肯定,我是爺爺最愛的孫女。
我想起,當他在療養院記憶逐漸倒退混亂時,當他忘記所有人的時候,他記得我是高中生,他會要我好好唸書,因為高中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候,他記得要給我鼓勵。
我一瞬間,我真的不知道我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我看著他,他看起來好安寧,這讓我又好放心。
去四海遊玩吧!爺爺。
蓋棺前,我一邊大哭一邊在內心這麼說。
回到靈堂,我很訝異,整個家族的人都回來了。
所謂的整個家族就是:被寫在族譜上的每一個人都回來了。
靈堂滿滿的人。
為什麼?
爺爺不是一個特別的人,可是,全部的人從全台灣回來了,為什麼?
他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
我站在靈堂的最後面,我看著這一切,我突然覺得:
這輩子教了我那麼多道理的爺爺,這是他想要教我的最後一堂課。
如果人這輩子真的會蓋棺論定,那麼,我到底想要什麼?
我在台北的政治鬥爭有意義嗎?
我在台北加班到半夜有意義嗎?
然後,我就決定我要離職了。
我沒有馬上走,離職的日期是半年後。
因為我知道,我不是真的討厭這裡要走,我是因為真的知道這些政治鬥爭都無所謂了。
因為無所謂,所以我的心情起伏變小,我唯一想要的事情是:讓我手上的24小時庶務可以順利交接。
畢竟,三年的時間,從10個人到100個人,一切不容易。
交接,很需要時間。
從此,每當我被同事影響心情,我就想到這個故事。
直到現在,我越來越少被影響心情了。
我總會想著,蓋棺論定前,我真的想要什麼。
我覺得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急不得,例如:放寬心看待人際關係。
轉換心境聽起來是這裡的最大轉變。但是,如果想要轉換的不是一時的心境,而是一世的心境,那麼,在我看來,其實是需要機緣巧合的。
27歲的時候領悟了這件事情,不算晚。
只是,方法很讓人難過。
到現在,每當我想到,我曾經獲得了那麼豐沛的愛時,我都會覺得幸福與滿足。
我衷心謝謝爺爺,謝謝他給我愛,謝謝他教會我人生很多的道理,謝謝他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意見很多的人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全部人都在關注寶寶的情緒,那媽媽怎麼辦?」
-
最近我在追一部劇《我是真的愛你》,是在討論關於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以及如果懷孕以後,是不是就應該要退出職場,那又要如何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
劇中探討了很多關於「女性主義」的議題,我每一集也看了超級生氣,有時候也很同情卻有很無奈,當我們面臨到社會上不同的眼光,要如何找到「過去的自己」這也很重要。
-
今天邀請俏麗媽咪陳彥婷,跟我們一起聊聊關於「產後憂鬱」,不論家中有沒有神隊友,相信媽媽們一定會經歷過一段「我和以前不一樣」的日子,我們聽聽彥婷如何走出來和找到力量吧!
-
如果有什麼關於節目的意見,也歡迎留言和按下五顆星,和我們分享哦!
Podcast全系列 ‣https://linktr.ee/kuan_choo
-
【負能量週記】金曲獎內幕!記者有多忙「崩潰實錄」滿滿成就感!
https://youtu.be/pEIn2vRpmaM
【負能量週記】超噁!爆笑家事一籮筐!男人們幫幫我們好嗎?
https://youtu.be/dc3jDxLs61E
【負能量週記】認養寵物有多辛苦?一隻少了眼睛、一隻害怕人群!
https://youtu.be/Jr804r0jzZw
【負能量週記】這瞬間感覺老了?最不懂年輕的人是髮捲?!feat.丘曄
https://youtu.be/K3hBtodoGzA
【負能量週記】網紅的商業模式!聯名跟業配誰好賺?feat.到處都是瘋女人APPLE
https://youtu.be/fn7nbVw85Ow
【負能量週記】愛聊天就能經營社群?有什麼好處?關韶文尋覓到「頻道神隊友」丘曄!
https://youtu.be/hkbh7FxFBl4
【負能量週記】參加過最「荒謬」的比賽?從健康寶寶到查字典!feat.賴珮如、丘曄
https://youtu.be/V5SFDjUXRqw
【負能量週記】聊到爆哭!幻想跟偶像性行為?現場失控feat.丘曄
https://youtu.be/zprHn9gRvJc
【負能量週記】花錢三觀公開!買精品很奢侈嗎?對自己好錯了嗎?
https://youtu.be/s2ZHPqRNCc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意見很多的人 在 icyball 冰球樂團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三杯 》EP 全數位平台收聽:
https://icyballband.lnk.to/SayWhen
粉色的念頭在心中不停盤旋,身邊有個誰讓你隔日宿醉也甘願,一杯一杯再一杯,今晚已經不打算節制也不在乎後果了。火箭會如期升空嗎?天邊稀疏的雲朵會帶來滋潤嗎?高高舉起的期待,是否又要重重地受傷害?講出來不好意思的無奈,最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冰球宇宙三部曲 ︴︴︴第三杯 ︴︴︴#結局揭曉
►第三杯下去明天肯定會炸裂,但有沒有six就看這一杯!
►三部曲收官之作,男子的失落日常,飄出淡淡的哀愁
第三首歌,第三杯酒。Friday night的酒吧,復古浪漫的音樂流瀉,微醺的氛圍和陌生的她,第一杯是這樣開始的。接著第二杯是試探,透過彼此的酒精濃度推測今晚續集的內容。我們都知道的,第一杯、第二杯都不算數,點到第三杯才是劇情發展的關鍵。兩人間物理與非物理的距離都越來越近,於是內心開始拉扯搖擺… 想著兩個人都喝三杯,不就是six嗎?醒來後再度迎來熟悉的失落感,那曾炙熱的期待已癱軟,而好事沒有發生的夜晚,沒關係,我早就習慣。
與冰球宇宙三部曲《三杯》EP同步釋出的收官之作-第三波單曲《No Six》,是無奈的諧音,也是男子的失落日常。icyball 再次以歌詞中滿滿的禮貌暗喻生動描寫男性們都明白的共同心聲,也完整了冰球宇宙三部曲跌宕起伏、帶有淡淡哀傷的故事線。歌曲開頭將火箭發射的倒數反轉,並刻意拿掉6這個數字,暗示火箭並沒有成功發射。《No Six》音樂風格延續了首波單曲《醉後喜歡我》的復古氛圍,讓EP首尾呼應,並請到擅長復古風格的The Weeknd 御用母帶處理工程師為歌曲進行最後潤飾。節奏組以合成器貝斯的跳動旋律、簡單有力拳拳到肉的鼓節奏,創造出復古的電子舞曲律動,加上前奏與間奏重複洗腦的合成器旋律,引領聽者進入腦洞大開的宅男宇宙。編曲使用濾波器自動化(filter automation),讓歌曲行進畫面豐富地轉換。尾段大量和聲及各種樂器的樂句互相交織、堆疊出千軍萬馬氣勢澎湃的交響舞曲,最後結尾嘎然而止,只留下故事中失意男子的孤獨。
►The Weeknd 御用母帶處理工程師加持 復古律動再升級
►《No Six》、《搖啊搖》MV 同一夜晚、雙重詮釋
《No Six》MV再度由掀起熱烈討論的第二波單曲《搖啊搖》MV導演賴禹諾執導,兩支影像作品有著同樣的場景、人物,卻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風格。影像籌備初始,icyball、影像團隊、企劃團隊花了許多時間思考,並嘗試站在不同角度激烈辯論這較為敏感的內容,甚至找來周遭親友一同加入討論與提供意見。經過數月討論後,最終決定以兩支MV、兩種不同敘事來呈現男女視角的互相吸引、攻防拉鋸,以詼諧浪漫的方式描述這搭配三杯好酒,健康中帶點小性感的夜晚。
►三杯酒堆砌而成的故事,結局不是你想的那樣
►icyball 式的色澀小幽默,《三杯》EP現正純釀中♡
創作大多自酒精中淬鍊,熱愛微醺氛圍的icyball ,歷經兩年休團再出發,作品即以酒作為核心開展。冰球宇宙三部曲《三杯》EP以三首歌曲串聯成一個跌宕起伏的one night小短篇,微醺的第一杯是《醉後喜歡我》,復古浪漫的單曲在網路平台造成一波嚴重暈船潮,也讓聽眾更加期待icyball的回歸;開始搖擺的第二杯來到男女對唱的《搖啊搖 feat. Limi》,充滿衝突感的歌詞搭配洗腦的旋律,加上「母湯」的影像助攻,讓更多人陷入icyball的宇宙中,而關鍵的第三杯-今晚沒打算要節制才會點上的第三杯,歌名《No Six》的諧音暗示了最後的結局。高高舉起的炙熱,輕輕放下的哀愁,情色中帶著苦澀的故事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共鳴,笑著笑著就哭了。icyball 的歌曲中總是始終如一地帶著些許不正經,恰恰體現了「男人不管到幾歲,只要聚在一起就會變回男孩」這個跨越時空不變的真理,也正是icyball 式的風格。
《No Six》
戴上面具蜷曲著身體 就是不想出門
有個問題佔據著思緒 來自每個他們
Why
每段故事 美麗的開始 眼神在加溫
交換的信任慢慢衝動
梭哈的黑桃二 攤牌了跟不跟
妳說 今天也沒有六
1 2 3 4 5 7 8 9 10 No Six Oh No
1 2 3 4 5 7 8 9 10 沒有六 Wow
各種天氣同樣的結局 一點都不陌生
望著天邊稀疏的浮雲 奢求一點可能
生在晴天的雨衣 不能就這麽輕易放棄
就算全新的包裝裡 沒有六
Dancing with you nanana
Just dancing with you nanana
沒有六
[ 音樂製作名單 ]
詞 Lyricist|王昭權 Chuan Wang
曲 Composer|謝達孝 Siao.H、王昭權 Chuan Wang
製作人 Producer|謝達孝 Siao.H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icyball 冰球樂團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王昭權 Chuan Wang、謝達孝 Siao.H
主唱 Vocal|王昭權 Chuan Wang
吉他 Guitar|謝達孝 Siao.H
貝斯 Bass|吳冠男 Nelson Wu
鼓 Drum|林士捷 J. Lin
鍵盤 Keyboard|蒙捷文 J.Meng
合成器 Synthesizer|蒙捷文 J.Meng、謝達孝 Siao.H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李雅微 Shivia Lee、王昭權 Chuan Wang
和聲 Backing Vocal|李雅微 Shivia Lee、王昭權 Chuan Wang
人聲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謝達孝 Siao.H
人聲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 Platinum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賴世凱 NiceGuy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硬搞錄音室 INGO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Dave Kutch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The Mastering Palace
[ 影像製作名單 ]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鳥兒映像 Birdy Prod.
導演 Director|賴禹諾 Yukno @鳥兒映像
副導 A.D.|周昀佑 Lgthree
製片 Producer|藍皓倫 Yooooalan
製片助理 P.A.|吳苡瑄 Yi Hsuan Wu
攝影 D.O.P.|左治 Jorch Ma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馬崇智 Chris Ma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鏡頭銀行 LensBank
燈光師 Gaffer|粘峻嘉 Chun Chia Nien
燈光助理 Best Boy|林晏均 Yan Chun Lin
酒吧燈光師 Gaffer|蘇志博(安東)So chi pok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妄想機影音 Mirager Prod.
主演 Starring|吳敬恆 Jing Wu、林千煦 Qianxu,Lin、小飛 Fly Liao、潘信叡 Repan、某某某 and more…
造型 Stylist|張佳媛 Beryl Chang @我沒空有限公司、 鄭婷 Ting、 林毓秀 Ashley Lin
妝髮 Hair & Make-up|林瑀萱 yuma lin、張允 Yun Chang
美術 Art Director|張芳綾 funny、周昀佑 Lgthree
剪接 Editor / 調光 Colorist / 特效 VFX|賴禹諾 Yukno
標準字及歌詞設計 Graphic Designer|張芳綾 funny
平面側拍 BTS Photo.|吳宗哲 WuWuZZ
動態側拍 Video D.|王柏林 Berlin Wang
企劃 Marketing|顏靜萱 Ka Ka Yen @VH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Jumi Tavern - Gyoza & Champagne Bar、洗衣店
出品 Presented by 何樂音樂 Pourquoi Pas Music
關於 ⓘⓒⓨⓑⓐⓛⓛ
騷到內心的勾人音色、氣味挑逗的字字句句、恰到好處的搖擺groovin‘ ,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邀約:來我家…聽音樂嗎?數位的皮裝著類比的心,icyball的歌曲就像現代化的愛情,演化得精美但本質仍然單純直覺。想說的還有很多,我們輕輕帶過,別有壓力,音樂裡飄飄醉著就行。
icyball 將自身熱愛的七零、八零年代具有 Groovy 精神的Funk / Disco / Acid-jazz / R&B /Regga /Swing 等經典風格,融合新時代電子元素與表現方式,詮釋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模樣—— 屬於當代的、屬於icyball 的華語流行歌曲。
主唱昭權,善於詮釋歌曲情感故事,嗓音精緻、充滿渲染力
吉他手達孝,擅長彈奏放克、R&B等曲風,主導編曲製作
鍵盤手蒙,精於音色使用,技巧穩健,亦主導編曲製作
貝斯手Nelson,貝斯音色質樸細膩,不可或缺的溫暖存在
鼓手士捷,涉獵曲風多元,轉化成獨特的個人表現風格
除了持續共同創作,五名團員也各自在音樂圈耕耘,累積能量。2020年底,他們將團名由舊有的「Icy Ball」更改為更加俐落的獨有單字「icyball」,睽違數年再度推出新作的他們,不論是音樂、視覺、內容,都以更精緻成熟的面貌和聽眾見面!
Find icybal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cyballBan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cyballband/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IcyBall
・StreetVoice: https://streetvoice.com/Icyballband/

意見很多的人 在 V.K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前陣子正在幫一齣戲的歌尋找合適的歌手,聽了很多作品,然後無意見聽見一個旋律。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旋律怎麼寫得這麼好聽,然後大約上周左右在IG上聽見了驅魔麵館的哈娜(就是美美的김세정@OFFICIAL KIMSEJEONG )cover了這首歌!馬上勾起了我驅魔麵館的追劇回憶,好啦,所以你們知道我說的這個超好聽旋律是什麼歌嗎?知道的人請告訴我(憑印象演奏的所以應該很不一樣)
#김세정 #KimSeJeong #驅魔麵館 #明知故問 #猜歌時間

意見很多的人 在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人意見很多,卻不參與其中。 #嘴砲#意見#指點----------------------------------------- 創業故事︰ 【不求回報只求快樂18歲學生哥靠「巴士凳」創業】... ... <看更多>
意見很多的人 在 LA Vlog 留美大學生放Spring Break了!意見很多的四人自由行 的推薦與評價

Finally not doing our homework! UPenn students are off to LA for Spring Break. Disneyland, Universals, Little Tokyo...Follow us around! ... <看更多>
意見很多的人 在 [寶寶] 自己意見很多的爸媽怎麼教導孩子???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爸媽兩個人都是各自單位內意見比較多的人,覺得制度哪邊看不順眼就會去衝撞體制,希望
能改進體制,最痛恨脫褲子放屁浪費力氣的要求與會危害他人的單位常規做法
特別是爸爸我本人特別嚴重,不管是單位主管還是最上頭的大老闆都直接頂撞沒在客氣的。
仗著在單位內業務包山包海,各種疑難雜症都是集中在我身上處理,如果把我砍了,會造成
單位短時間很大的問題,所以主管通常也就摸摸鼻子忍耐著,從一開始工作一直到現在都是
這樣任性地活著
只是有了小孩之後,開始煩惱怎麼教育孩子?! 如果照爸媽這樣任性的活著,其實很容易滿
身傷,畢竟衝撞體制都需要付出不少代價。而且孩子有的資源比我跟太太小時候多的非常多
,又有我跟太太這種我稱之為"反叛軍"個性的爸媽,很怕長大比爸媽還叛逆,覺得什麼事情
該做就衝了,搞得滿身傷,真的會滿頭痛的
不知道有沒有爸媽們有一樣的煩惱?? 你們怎麼做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92.2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68187410.A.05D.html
我怕的剛好相反,怕給他太多自由與衝撞的勇氣,等到進入學校或是社會,不見得能夠這麼
自由,怕孩子反而痛苦或是適應不良
衝撞爸媽挺好,因為爸媽不會打趴孩子,但殘酷的社會有可能會讓孩子很挫折
跟小朋友進行辯論大賽挺好的,我是蠻能接受孩子挑戰我,只是在家裡如果養成這種習慣,
到社會活的會比較辛苦
主要是怕孩子跟爸爸一樣得理不饒人,站在政治正確的點上面,似乎怎麼衝撞都不為過,只
是很容易滿身傷
制度裡有很多陰暗的角落,沒人去改變就是很多人受害,有些事一言難盡,不覺得默默跟著
制度規定走就是好事
身教要改我看很難,只能靠媽媽來平衡一下了
尊重小孩子的自主權很重要,不能用上對下強逼的方式來逼迫孩子改變,對人格發展很不好
。希望孩子能成為比爸媽更好更快樂的人
但希望媽媽能平衡一下常常隨意亂衝撞的爸爸欸
今天正在跟太太討論這件事。我家附近就有一家美國學校,只是要多花錢幫孩子弄個外國國
籍。如果唸美國學校唸到高中,沒出國留在台灣念大學,而其他同學都去國外了,感覺怪孤
單的。如果孩子一路念美國學校,然後再出國唸書,爸媽的經濟支出實在有點重,有沒有必
要還在思考中
因為會有人犧牲,以你難以想像的方式。會影響到他人的事,一秒都難忍
有時候你不在別人的位置上,不能理解別人是為了什麼戰鬥著,心安理得就好
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像我這樣
有時也想過在孩子面前或是跟孩子討論事情的時候,都往一切慢慢來慢慢溝通,不要覺得急
迫就要去衝撞體制,不太確定怎麼做對孩子比較好
另外像是也跟太太討論過,如果孩子喜歡極限運動,父母到底該怎麼應對,是欣然接受,尊
重孩子喜好與想法,還是要積極禁止避免發生危險(媽媽無法接受孩子受重傷或是死亡,但
也不想限制孩子,有點自我衝突的想法。我自己則是還想不清楚)
很多事情都還想不清楚什麼是好的答案
哎呀,做父母的專長就是擔心啊 XD
我爸媽是比較傳統的爸媽,他們也很頭痛我怎麼這樣常頂撞上級 XD
我站在一個奇怪的位置上,衝撞上級非常政治正確,要不是在特殊體系裡,早就被制度打趴
在地上了。 雖說尊重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硬要他往哪個方向走,只是作為爸媽的,還有很
多手段可以利用
我的位置主要是做教育多,執行自己業務少,一直都能理解設計一個讓別人往某個方向走的
教育方式,只是特地為孩子選定方向之後,讓他誤以為自己有全然的自由,誘騙他傻傻往自
己想要的方向去,這樣真的好嗎
滿好奇他們的爸媽怎麼看待這件事,因為孩子如果走入社運這一塊,很容易滿身傷啊
爸媽難為,辛苦了
速度上的差別,你重量夠重的時候,撞下去改變速度很快,只是自己跟體制內被撞的人都很
痛,沒有爽。如果要順勢,什麼都得等待機會慢慢來,過程的損失與悲慘太令人難以忍受了
希望孩子別跟我一樣亂衝亂撞,撞的自己滿頭包
比較困難的在於體制內的規定即使不合理也運轉十幾年了,你要求其他人要這樣或是不要這
樣,用說理的很難有結果,都是得先硬著來,等過個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結果變好,問題變
少,其他人才會覺得當初被衝撞的痛苦是值得
像媽媽會好很多,比較折衷一點,像爸爸這樣亂衝亂撞不太優
那身為爸媽的你我,怎麼知道為孩子指引的方向是對的??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指錯路??
這議題很值得煩惱啊,因為台灣很多孩子在高中畢業之後就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該
往哪裡去
革命家大多都是在半途就陣亡了,成功了就飛黃騰達,只是做父母的,很難擺脫希望孩子平
平順順,不要有危險就好的想法
孩子有的資源多,沒有後顧之憂的人出手比較容易更激進一點。
怕被爸爸我帶壞
當然不會用直接阻止的方式,但可以誘騙呀,一個假的自由民主的概念
我的想法跟你一樣,但我不太確定真的遇上的時候,我想的與我做的,能夠一致嗎?
基底一樣,都很害怕麻煩別人,但是我衝撞體制這一塊跟他們完全不一樣的路線
際遇呀,一個好不可控的名詞
是需要改變沒錯,不是閒著沒事幹亂撞一通啦。只是要改變十幾年的習慣,沒有衝撞根本不
可能改變。當然現在資歷越來越深,開始不需要衝撞而是變成命令,但被改變的人一樣痛苦
就是了
最常聽到就是"我們這樣做很多年了欸"
說的也是,感謝你
但你這樣有點衝突,因為你的方式很容易訓練出下一代的反叛軍,但是又希望他不要跟體制
對抗的太厲害??? 你可以選擇少說或是不說,不然孩子看清體制運作的樣貌,自然容易走上
反叛軍一途
像媽媽一樣,比較圓融一點比較好,希望孩子像媽媽多一點,像爸爸少一點
提出建言的問題在於,還沒有出事之前,不會有人覺得改變多年來的習慣是必要的,但是等
到出事,就又多了很多可憐無辜的人
暫時想不出怎麼讓其他人快速改變,避免悲劇,同時又很圓融,好難。希望孩子的智慧可以
比我多,能夠妥善處理這些事情
話說我常常鼓吹太太頂撞上級不合理之事,反正工作是做興趣的,又不是被錢逼得什麼都要
妥協。既然是做個身體健康的,何必忍受這些不合理之事。很怕到時候自己忍不住,也鼓吹
孩子頂撞老師或是學校不合理之事,孩子從小就被植入反叛軍的種子,唉唉(希望媽媽能檔
住爸爸胡來的教導,靠媽媽carry了)
活這麼多年,想法與習慣都定型了,要改好難啊
希望孩子可以充滿智慧地活著,成為比爸媽更好的人,不要被爸爸傳染到無腦亂亂撞的壞習
慣
現在年紀大了好像還是一樣照撞不誤,可能無腦太久了,整組壞壞去改不了。還好資歷深了
,開始可以自由操控一些事情,其他人就會照做,需要衝撞的事情越來越少。
孩子長大的時候,可能也看不到爸爸亂衝亂撞這一面了,我只要忍住不要鼓吹孩子去跟老師
或學校爭執不合理之事就好,聽了大家的意見,想一想,好像也沒這麼頭痛了
我猶豫的點是"要不要乾脆不要跟孩子討論",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制度不見得是對的"這種
想法,後續不管個性是溫和還是衝動,都不容易成為一個在體制內橫衝直撞的人
哈哈,可以理解這心情,但是我想問,你要女兒怎麼同理數學老師,恕小弟愚昧不知該如何
教導?
請問你怎麼做呢?
在特定的環境制度下,順從體制的錯誤是很可怕的,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橫衝直撞變得比較
容易被其他人忍耐。但孩子長大不見得是在這樣的環境,如果還是橫衝直撞,可能會被制度
否定一切然後打趴
我不是來討論我自己,我也不理解問孩子的事情指教爸媽個性是為了??
關美國什麼關係???
一樣在特定受保護的環境,可以忍受有人橫衝直撞,那孩子長大之後,會過得很辛苦,這是
我最擔心的事
或是像現在香港的孩子一樣,好多人衝上街頭第一線去抗爭,也承受很大的壓力與傷害,我
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接受孩子在最前線衝鋒陷陣,因而重傷或是入獄
希望孩子一生充實,快樂,不凡但卻平安,好像是個很互相違背的願望
我完全可以接受孩子有自己的樣子,但身為家長,還是有些空間可以操作,誘騙(強逼是沒
用的)孩子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
家長要怎麼告訴孩子世界的樣子,是可以有意識地扭曲自己的想法,傳達另外一種樣貌與看
法給孩子,設計一套制度讓孩子偏離自己發展的正常軌跡往家長期望的方向去(當然可能被
孩子破解,或是根本沒效)
不太確定這樣做是不是一件好事
應該把問題簡化成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太任性了,是不是該用誘導誘騙的方式,避免孩子像
自己
好悲慘的故事,大概是小時候被家長的意志壓迫著,什麼空間都不給小孩自由發展才會這樣
不要分析,或是分析的時候摻點料,或許可以慢慢讓孩子偏離某個方向,往自己要的方向去
第一次拿到這麼大的影響力與義務,有點迷惘自己該怎麼做
覺得華人社會很難欸
爸媽自己叛逆又要壓迫小孩聽自己的,雙重標準這樣不太好
從的人??
就我自己的既定印象,日本對於制度與階級的重視,程度上比台灣強非常多(個人聽聞,有
錯請指正)
如果你孩子是個會去衝撞制度的人,在日本豈不是會過得超級辛苦?? 你不會想要避免他成
為那樣的人嗎? 你能接受他被制度打趴甚至抹滅他的存在價值嗎?
你好豁達啊,我是走煩惱很多路線的家長,希望也可以豁達一點,不過好難啊
一直誤以為這樣個性的人在日本會被打趴耶,好奇他是哪個領域的人??
一方面也因為都是衝撞政治正確的事,例如老闆對其他人太壞,同事就會拜託我去衝撞老闆
,一個攻城車的概念 XD
我不贊同孩子去衝撞,然後父母庇護,這樣對孩子的人格不好,沒有自己負責的觀念
像媽媽不錯,像我可能不太好
如果是正確的事情可以,接觸過同領域的美國學者們,不管位置多高,資歷多深,都很歡迎
大家挑戰舊有的常規,不會認為運行已久的常規就是正確無誤
不覺得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見得跟父母成為一樣的人。難道犯罪父
母的家庭,孩子都會是罪犯嗎?
我無法確定孩子會不會跟我一樣幸運,只要站在政治正確的點上,橫衝直撞也不會被打趴
我只是希望孩子不要跟我一樣,因為孩子成長運氣不夠好的話,這樣的個性,一輩子都可能
過得很壓抑不開心
聊聊天兼心理治療吧 XD
朋友長輩圈都是走好寶寶路線,比較想知道橫衝直撞的人怎麼教育下一代,有沒有遇到什麼
困難(女兒現在才一歲,天性煩惱很多的爸爸想提早思考這問題)
抱歉誤會你想表達的意思
想請問你怎麼看待孩子要順從還是勇於反抗體制?? 你自己怎麼教導自己的孩子呢?
有沒有遇到什麼讓你頭痛或是困惑的事??
別的領域我不敢說,我所在的學科整個歷史就是不停的衝撞,只是進入中華世界後,這件事
情變得困難而尖銳
你在這整篇文章裡的哪邊看到衝撞就是好的??唯一方法只有衝撞?衝撞絕對好??
標題就明明白白寫著意見多的父母呀
既定想法是關於我自己的部分,我不是來請教大家我的個性與為人處事該怎麼改進,這也不
是本版業務。
只是想知道有沒有類似狀況的父母,想要知道這種狀況下怎麼教育孩子,有沒有遇到什麼困
難可以參考??
如果這樣很棒棒就繼續複製到孩子身上就好,應該來討論如何讓孩子更像父母,而不是來討
論如何避免孩子像自己
我的推文看起來不少反駁的內容,是因為討論孩子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聚焦在指教父母的
個性或是做事方法,這不是本版業務,我也沒有想要討論這件事
你再回頭看看,關於孩子的事情,我有反駁了什麼?? 我很好奇也很想知道,這樣個性的人
,怎麼做對孩子比較好??
我覺得這邊有個問號,我父母是傳統爸媽,基本上就是放任孩子長大,很少與孩子討論事情
,每天的心願就是孩子不要做錯事,乖乖吃飯,乖乖唸書,書有念就好,成績差也沒關係。
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就是自己去摸索與試誤。遇到事情,爸媽也很少能給什麼明確的指引。
隨著成長的際遇走到現在這裡了,跟我父母的個性自然相關性很小
可是我跟太太是意見比較多的人,也很願意花時間跟小朋友討論事情,只是會有疑問,如果
孩子找我討論事情,我就照著自己的想法回答,到底對他是好還是壞??。我也有能力可以設
計制度,誘騙或是誘導孩子偏向某一邊我們希望他去的方向。
站在不希望孩子受傷的角度上,當然希望他越順從體制越好。但也不太確定,我們這樣教導
他,如果發生類似香港的事情,他躲在最後線求自保,甚至反過頭來成為去打擊第一線抗議
的人,那我跟太太能接受嗎?
孩子的教育我希望自己不要隨意照著自己的想法做,等到孩子大了,發現事情不對才去挽救
,那就為時已晚了
所以想知道其他人的經驗,怎麼做比較好?? 如果多跟孩子討論自己的想法是壞,那該怎麼
避免壞的部分?? 如果是好,那該怎麼維持好的部分???
所以罪犯的孩子就會是罪犯,火爆性格的孩子就會是火爆性格,家暴的孩子就會是下一個家
暴的犯人,爸媽自己不改,做甚麼都沒用,孩子註定成為一個一樣糟糕的人,你是指這樣嗎
?
關於孩子的部分哪裡聽不進去,願聞其詳??
如果你對於孩子發展的認知是這樣,糟糕的上一輩等於糟糕的下一輩,這種帶有歧視的偏見
眼光,說真的我還不知道要跟你討論什麼
機率比較高與很高的機率是不一樣的。用上"通常差不多","一個樣","都",這是偏見不是
描述狀況
ps.有1/3~2/3(不同研究的比率落差很大)的孩子,長大後並沒有複製家暴家庭的樣貌
為什麼呢? 不太能抓到重點,可以多解釋一點嗎?
順著孩子的天性教導是一定要的,也會努力做到,但想先思考與請教他人經驗與意見,有沒
有什麼我能做到,幫孩子多做或是多準備的?!
除了指教我本人之外的意見哪裡沒聽??? 你的論點我收到了,爸媽自己不是孔聖先賢,就非
常容易養出糟糕孩子,但我個人不認同這樣的想法。非常不喜歡,你不oo,就會xx這種標準
台灣式教育的說法
有很高比例的孩子跟父母可以走不一樣的路,那是教育使然,還是孩子本身際遇促成??
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可行不同的做法,單一路線的標準答案教育方式,對孩子也不會是什麼好
事
我可能改不了孩子會走的方向,但希望可以協助孩子調整程度,有理想又能圓融處事,適度
保護自己,但也別成為只顧自己的小人,再好不過了
欸,是直腸子大王沒錯
※ 編輯: deltaz (218.166.139.55 臺灣), 09/14/2019 11:24:56
※ 編輯: deltaz (218.166.139.55 臺灣), 09/14/2019 11:30:43
※ 編輯: deltaz (218.166.139.55 臺灣), 09/14/2019 11:31: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