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在天秤座與凱龍牡羊座對分相。
對分相是什麼樣的概念?是一種「衝突」相位,所謂的台灣慣用說法「衝剋」。卻是我最避免的用詞。
金星在風元素這個強調人際關係的位置 「直接面對」落在火元素的凱龍。 大多數的人在形容“凱龍”都會 用關鍵字的「療癒」還有「受傷」,於是就變成需要療癒的金星或是金星受到傷害。這樣的解釋真的懂嗎?有多少人知道,凱龍為什麼受傷?為什麼最後是療癒?
凱隆的傷害是屬於心理狀態,很多人會將他的傷痛使用在肉體方面,因為他被自己的學生海克力士的毒箭無意的射中,造成的生不如死。這是相當「刻板的概念運用」。
金凱的衝突相位,我們往往放大了「衝突」意象用中文概念去形容這組相位關係。一般人「只聽到」衝突。強化了衝突的衝擊,而不去正視金星、凱龍深層的意義,他們如何形成衝突?
還有衝突難道不是一種正視、面對問題、直球對決的一種態度嗎?
金星必須 正面對決 的凱龍是凸顯什麼樣的問題?
凱龍本身承載的「天生缺陷」,因這個天生缺陷、不完美所經歷的被拋棄的心理狀態,是如何解決修復的?
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美會去「整形」。整形不僅僅是為了美,還有一種現象,整形上癮的結果愈整愈醜,問題是他們覺得這樣很美。是對美的一種扭曲,還是一種內傷的展現?
我們從出生就會聽到這樣的批評「 誰家的孩子長得好漂亮」 一旦有人稱讚我們,父母的反應往往是一種非常含蓄,過度謙虛到不好意思的態度,「哪有你家孩子好看」諸如此類。。舉一反三的各種不同的比較與父母對於自我稱讚的壓抑。
問題是,每個人對批評的承受度不一樣, 有人是在過度的貶抑下成長,有的是過度在乎父母的看法、評價。最終都是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凱龍,也是在父母(天神)的審美標準下被拋棄。祂是在得到「貴人」的領養後變成眾神的「Mentor」。
所以金凱的「衝突」相位,是我們必須與內在的曾經被奚落的、甚至是被批評的殘缺「正面對決」。重新審視定義完美的標準。如果這是一個提升的金星,將會是重整價值、自信的時期。
或是,再次面對缺乏自信的自我價值。即使是後者,無論你是金星或是凱龍,對方都在傳達你不願意面對的訊息,幫助你看到自己的可能。
金星與凱龍這組相位。。。
你真的認識了公平嗎?你所知道、學習的公平真的出現在你存在的世界嗎?你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當你不斷的追求公平,最後可能得到的只有一次次的傷害。
無論是天秤座、金星強調的不是「公平」,強調的是「平衡」,Give and Take 不是「公平的概念」,我所失去的必須從另一方「取得平衡」。
國際政治更是如此。
金凱讓我們體會,從人與人之間到國與國只有「相對等的利益平衡關係」沒有所謂的「公平性」。
我們往往在失衡的利害關係中「被拋棄」,因為不夠強大到可以與之抗衡,於是變成這組相位的凱龍。
凱龍的對手是問題也是答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蔡英文現在被綠營擁戴,想盡辦法也要做到她勝利。很多人進而解讀,現在獨派光明在望,統派已經沒有希望。 但是,真正看得懂的人,就會知道獨派才充滿焦慮,因為他們心其實很虛,所謂的光明希望,只是建立在各種「自欺欺人」的海市蜃樓: 就像極獨的基進黨發言人陳柏惟坦言,兩岸一中、終極統一才是憲法架構,但民進黨...
愈是要直球對決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男人戀愛時》一路從首映、口碑場、正式上映到衝破四億,終於在這兩天上了 Netflix,推成這樣應該也算是功德圓滿,此部電影幾乎可以說是臺灣疫情空檔時創下的一波 2021 院線奇蹟了。雖然還是覺得,電影院的環繞音響聽茄子蛋跟黃奇斌的嗓音、配上大銀幕的視覺效果,才能展現應有的魅力,但是串流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播無數遍保齡球場一段〈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剛又看了一次仍意猶未盡,就一起來回顧當時寫下的文章。
⠀⠀⠀⠀⠀
在昏暗室內,保齡球跑道化作舞台,隨音樂一秒亮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孩大步向前,上刀山下油鍋也沒有絲毫遲疑,反倒笨拙地不知該如何表達內心滿腔的傾慕之情,因此選擇尤其老派,尤其浮誇,卻最為直接,也最為可愛的示愛方式。「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你予我這世人最後的期待」,一手抄起麥克風,一腳忘我打著節拍,扭腰擺臀、熱力四射地誇張示愛,同時展現了奔放而壓抑的真情流露,霸道而卑微的不知所措,這個剎那成於邱澤,又不只因為邱澤,表演、美術、剪接、音樂、攝影創造出了屬於戀人的視角,不用任何山盟海誓,無須擔憂前方有浪。
⠀⠀⠀⠀⠀
回過頭來思考,不少人言殷振豪與茄子蛋互為彼此的御用導演以及御用樂團,確實是因為彼此創作光譜皆擁有相似的溫度和波長,不過於尖銳,同時有意無意地批判著風風雨雨的社會,少年家該如何落地、當一個善良的歹囝,邱澤飾演的成哥就像是從那些歌曲中誕生的人物,漫畫看到四十歲、成天遊手好閒、四處替人討債的地痞流氓,討債討到後來像做慈善事業,街坊鄰居都知曉他的面惡心善,比較晚才成熟,比較慢轉大人,比較晚收起銳氣,直到遇見了浩婷,才逐步踏上了不懂愛卻拚命愛的浪子回頭之路。
⠀⠀⠀⠀⠀
就因不懂愛,才能拚命愛。
⠀⠀⠀⠀⠀
剛開始那個大男孩,一股腦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帶著一點霸道、一點蠻橫,問題來了先解決再說,不吝付出也不願計較,大剌剌以幫忙還債的機會,希望能接近這個令他一見鍾情的女孩。偏偏,許瑋甯的浩婷個性有些心高氣傲,心高氣傲一詞在這裡不帶任何褒貶,為的是形容她難以拋棄自尊、卸下心防、主動示弱,難以輕易被追求者心術不正的手段取悅或打動,寧可辛苦付出勞力,也不肯傷及一根羽毛;直到臥病在床的父親撒手人寰,她似乎也發覺,一個人勇敢太久,堅強太久,走得是疲倦亦艱難。那一刻,應該是活至此時生命中最觸動她的一幕吧,舉目無親、求助無門葬禮上,有一百個藉口可以鬧事的討債流氓,竟然帶著唯一一個理由,捲起衣袖,抱緊遺照,打開雨傘,二話不說讓她的父親不失體面地離開人世,似乎,愛成形的關鍵也就在那麼三兩刻之間。
⠀⠀⠀⠀⠀
浩婷如此脾氣一旦認定了,更不會容許一段深受緣分牽引感情化為曇花一現,從此只羨鴛鴦不羨仙,想踏實經營往後的感情生活,想擁有安穩平凡的微小幸福,遠離紛擾,租間店面,一起做個小本生意,為買到超市的便宜即期品而開心,為所心愛之人煮一道粉蒸肉而滿足,這樣就好,別無所求。
⠀⠀⠀⠀⠀
好不容易懂了愛,卻親手將彼此愈推愈遠。
⠀⠀⠀⠀⠀
邱澤那雙眼睛社會化卻不世故,身上散發江湖味卻始終選擇直球對決,以更精湛、更突破、更深情的演技回應觀眾,從《誰先愛上他的》、《江湖無難事》到《當男人戀愛時》,只見他展現一次比一次還高的自我要求,一次比一次細膩的情感詮釋,在台味、俗氣、可愛、真摯、霸道、不羈、溫柔、純情的各種形容詞底下,每一個眼神隱藏著千迴百轉,每一個微笑透露著千絲萬縷,前前後後只看見一無所有的男孩,站在喜歡的女孩面前,請求她愛他,從熱情到失意,從赤子之心到滄桑絕望,詮釋了所謂江山易改但本性難移,演繹了一個浪子的過去時、現在時與未來時。
⠀⠀⠀⠀⠀
「嘿,我只想再看妳一眼。」
⠀⠀⠀⠀⠀
那一眼可以只在市場關門後的黑暗角落,可以只在燈火通明的餐廳窗外,可以只在隔絕喧囂的落寞與寂靜,不打擾成為比海還深的祝福,不知該從何啟齒的訣別沉重橫亙在家鄉與異鄉之間。過去敢傻敢衝的阿成,如今只能沉默以對,他卻忘了,有一種愛無法一廂情願,有一種負擔會成為接住彼此的力量,無論親情或愛情,而這也是他對浩婷一見傾心的原因,那份心高氣傲裡還有執著,逞強,以及不肯服輸。
⠀⠀⠀⠀⠀
導演表示,客運站重逢那場戲,是浩婷將阿成找了回來。正因過去還值得眷戀,我們藕斷絲連,相互虧欠,即使死亡如影隨形,仍寧可一起面對;要知道,那一首歌說,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牽著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無論命運指向哪一條路,容我笑著燒出一鍋粉蒸肉,容我笑著補給妳一個父親,容我滿臉泡沫好好看妳最後一眼,這份幸福雲淡風輕,散落四周。
⠀⠀⠀⠀⠀
《當男人戀愛時》偏偏不僅止於愛情,更是其背後的親情,蔡振南與邱澤的壓軸對手戲,這條故事線寫的好,真的很好。愛情從世界邊緣將他找了回來,浪子再「飄撇」、再灑脫,其實都有放心不下的人,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呵護著你,你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關心著他,如此無法斬斷的羈絆讓我們理解到,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人生也不見得就是終點,會有更多的溫柔,覆蓋在遺忘的模樣、日常的笑容裡,愛情,親情走到最後其實都是同一個輪廓。此刻花正盛開,且看此時陽光。
愈是要直球對決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涂醫師觀點:郭台銘的疫苗政經秀】
非常感謝郭台銘捐贈500萬劑COVID-19疫苗。
自從郭台銘提議捐贈疫苗以來,在疫情恐慌中,大多數的人予以肯定。社會焦點也順勢轉成疫苗恐慌,好像沒有疫苗,這波疫情將不可收拾,警戒降級只能靠疫苗接種。
這當然是假象,因為想靠疫苗來減少流行緩不濟急,個人若剛接種疫苗,抗體量還不足以產生保護力,平均不到10%的接種率,也不足以產生有效的群體免疫。近來流行趨緩,完全靠全民動員配合三級警戒所致。
但是因為恐慌,郭台銘的疫苗捐贈增,造成以下流言紛傳:
◾️ 政府無能購買,要靠民間出手?
◾️ 政府阻撓民間幫忙,不顧蒼生?
◾️ 政府不要疫苗進口,以圖利國產疫苗?
◾️ 高端疫苗股價暴漲,就是蔡英文總統及民進黨炒作?
◾️ 高端疫苗不做三期臨床試驗,就給國人施打,把台灣人當成白老鼠?
◾️ 國產疫苗保護力不佳,政府逼台灣人施打?
以上只是平鋪直敘一些媒體報導,如果聽某些名嘴政客及看網路匿名批判,其毒辣、誇張、影射、造假,更是不勝枚舉。
因此,郭台銘在6月18日一早的八點聲明,當然成為媒體焦點,媒體看到郭台銘針對蔡英文的直球對決,視為「政治」好戲。我在6月18日下午參加電視台節目錄影,大家自然討論到郭台銘的逐項聲明,以及當日下午蔡英文總統接見郭台銘及劉德音的安排。以下是我的一些綜合看法:
1️⃣ 對郭台銘想要捐贈疫苗,同島一命,表示肯定感謝,蔡英文總統的態度一定也是如此。
2️⃣ 郭台銘聲明中最後一點,「我本人聲明在此事上絕無任何政治和商業企圖,未來可受外界檢驗」。這是畫蛇添足,欲蓋彌彰。
3️⃣ 郭台銘光是投資50億台康生技公司成為大股東,這段期間疫苗議題的討論,及台灣是否替外國代工疫苗的炒作,台康股價從$90已經漲到$178,短短幾個月,他已經賺到將近50億台幣,郭台銘何等精明,這當然是經濟。
4️⃣ 郭台銘聲明第五點:「同意我方提出的捐贈合約,進入實質細節的討論,也同意我方對於採購德國BNT(上海復星製藥代理),由德國製造出貨的疫苗,所提出的合約架構圖,並給予相應於合約的進口許可相關法律文件。」表明他只想經由上海復星製藥來拿到疫苗,這當然是政治。
5️⃣ 姑且不論郭台銘和上海復星有什麼特別的淵源、交情或特別價格,以郭董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他還在總統選舉時,特別警告韓國瑜不要去晉見國台辦,他應該很淸楚中國一定會做大外宣,一定會大肆宣傳「中國在照顧台灣人的健康」,而且未來會造成台灣購買任何重要的藥物疫苗,都要經過中國的總代理商,把台灣等同香港澳門處理。
如果不從恐將買不到,如同指揮官陳時中所説:本來已經買到500萬劑BNT疫苗,結果因為合約新聞稿中有「我國」兩字,就被中共阻撓而破功,這當然也是政治。
6️⃣ 郭台銘聲明第二點:「可惜的是在端午連假結束後,又有消息傳來民進黨不同派系間有不同的意見,巧合的是又有媒體出現無法查證訊息來源的不實報導,各種看不見的力量開始對本案產生技術性的拖延。」直搗黃龍,指控捐贈疫苗案乃民進黨拖延,再指責拖延來自於「看不見的力量」,再歸之於民進黨的不同派系意見不同,這當然是政治。
尤其用「消息傳來」這種不夠精準的政治手法,降低了可信度,是否不實指控,民進黨從政黨員及行政院自然會處理。
7️⃣ 要見總統,可以透過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適當管道,不一定要寫臉書及由永齡基金會透過媒體放話,這對總統是不禮貌的行為,也不是想要真正讓事情成功的聰明作法。突顯郭董的幕僚群政治智慧的不成熟!
8️⃣ 郭董的霸氣十足,台積電沉穩內斂,兩者相比,格局高下立判。
9️⃣ 蔡英文總統展現大器,上午看到聲明稿,馬上決定下午4點接見郭董和台積電劉德音董事長。幕僚群的即時智慧因應,成熟度百分百。
🔟 果不其然,蔡總統表達感謝,樂觀其成,要求行政院全力協助促成。一方面解決採購疫苗不足的防疫危機,一方面化解圖利國產疫苗的政治危機。蔡英文總統的立場非常清楚,就是「多管齊下,多多益善」。結論當然是「愈快愈好,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直送台灣。」
1️⃣1️⃣ 這項結論在劉德音董事長也在場的情況下,郭台銘欣然接受,台灣人民對「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直送台灣」放心不少。國人怕的是若由中國上海復星出口到台灣,中間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五瓶真貨摻五瓶假貨的問題,畢竟中國製造山塞版能力高超,大家怕怕。
1️⃣2️⃣ 果然國台辦馬上出手,馬曉光說買BNT疫苗需透過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因該集團擁有BNT疫苗在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的獨家商業權益,該公司早就明確表示願意將疫苗服務於台灣同胞,並且一直在積極推進向台灣地區提供這款疫苗。
怪不得台灣有不少人接受到復星集團提供的促銷管道,奇怪的是,中國為什麼反而不同意BNT疫苗進口?郭台銘要買BNT疫苗給台灣人施打,可能也間接幫忙復星集團解決庫存壓力,摸蛤仔兼洗褲!
1️⃣3️⃣ 我認為台積電也可以直接跟美國Pfizer買BNT,畢竟美國需要台積電,這是另一種型式的「晶片換疫苗」。
1️⃣4️⃣ 我的建議是台積電及郭台銘只要捐錢就好,不要指定品牌,更不要指定復興的BNT,畢竟哪種疫苗不重要,好疫苗快進來才重要。AZ、Moderna、Novavax、嬌生都好,由政府團隊(郭、劉可加入)負責採購,給緊急授權,分配施打,也負責接種後的問題處理。但在疫苗抵達台灣時,先正式感謝郭董及台積電的善心。
當初德國BNT不願跟郭台銘談?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曾力勸:就退了吧!郭台銘不願只捐錢了事,一定要指定中國上海復星的BNT,可能是背後高人指示或幕僚意見,這次和總統見面雖然相談愉快,但格局又被台積電比了下去。
我勸郭董還是捐錢就好,畢竟台康股票已經賺進約50億,這次又能累積名聲。否則「任重道遠、盡力而為」到時兩面不是人,善事做不成還要被國台辦怪罪,得不償失!
愈是要直球對決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蔡英文現在被綠營擁戴,想盡辦法也要做到她勝利。很多人進而解讀,現在獨派光明在望,統派已經沒有希望。
但是,真正看得懂的人,就會知道獨派才充滿焦慮,因為他們心其實很虛,所謂的光明希望,只是建立在各種「自欺欺人」的海市蜃樓:
就像極獨的基進黨發言人陳柏惟坦言,兩岸一中、終極統一才是憲法架構,但民進黨又不敢推動修憲,連當年阿扁高喊「一邊一國」的勇氣也沒有,只有繼續混下去,偷渡「中華民國台灣」取代正式國號,結果簡稱「中國台灣」,還是擺脫不了中國。
又有所謂「務實台獨」論者,主張不碰憲法不改國號,只要繼續推動去中國化,靠「嗆中」勝選永遠執政。但全世界無任何國家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愈「嗆中」在兩岸和國際中的談判空間只是愈小,最後不論上談判桌,或者不幸到戰場之上,都只是為大陸加速統一的進程,清除大陸本來還要顧慮的障礙。
台灣獨立遙遙無期,兩岸統一只爭朝夕。從嘴砲台獨到聯美反中,台獨工作者一步步走入對岸「欲擒故縱」的局,又幫助大陸消滅國民黨及傳統中華民國的堡壘。 最後,台獨工作者與大陸進行直球對決,台獨的盡頭就是挺一,只是這樣的統一,必然很難溫和漸進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I6Nsabd1B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