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論是親人或是自己,
如果你正在經歷,
或是曾經歷過生病這件事,
推薦這本書。
為了對讀者負一點責任,
我幾乎不推薦沒看完的書,
但這本書拿到原稿時,
我只看了三分之一,
就跟編輯說,好,我要推薦。
直到今天,
半夜三點多在床上滾來滾去睡不著,
我才把這本書原原本本地看完,
看得我眼淚嘩啦嘩啦通通流到領口上。
2.
孩子生病很不容易,
這個誰都知道,
但這本書說得更詳細--
包含癌症治療究竟要花多少錢,
化療要打的背針與人工血管如何安置,
MRI檢查居然要兒童動也不動躺好幾個小時,
還有把孩子送進手術房的詳細過程,
第一次,第二次,每一次。
羅比也開過需要麻醉的刀,
幾個月前我才經歷過相似的事,
這個非常難,
因為孩子被套上手術服時,
會滿臉都是淚地對你說:
拜託媽媽我不要開刀,
我拜託拜託你,
我以後會很乖,
會吃少一點甜,
我拜託拜託你......
他伸出手像拜天神那樣求你,
媽媽卻只能說你要加油喔要勇敢喔,
一面步步往後退,
手術房特別冷,
戴著浴帽的孩子,
兩手揮來揮去,
抓的都是空氣。
唉呦這個不能再多講,
講了我又要傷心。
3.
不知道為什麼,
讀到書裡面寫著台大總院跟新院連接的"景福通道",
我就突然哭了出來。
後來想想可能是勾起了很多悲傷的回憶,
在台北就醫的人好像或多或少都走過景福通道,
我也曾經為了不同的親人,
在那個通道裡匆忙地走來走去,
有時候為了去作檢查,
有時候是要轉病房,
(這時邊推病床手上還有一堆單據)
更多時候走景福通道是想要去買點吃的,
看看有沒有不一樣的選擇。
我也跟書裡的小安一樣,
很喜歡貪心亂買甜甜圈,
而且要買一堆,各種口味。
4.
我也是從這本書裡才知道,
癌症是不談"治癒"的,
只談"復發率"與"存活率"。
文中說到:
"惡性腫瘤的英文Cancer,
字源於古希臘文的螃蟹,
橫行,無法治癒。"
"一個晚期的淋巴瘤,
腫瘤會回來,
不知道時間,不知道形式,
不知道它會躲在哪裡......"
前陣子我看了一個紀錄片,
五個抗癌小鬥士的故事,
再搭上這本書,
就忽然體會到,
其實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樣的,
漸漸老去,弱下,散去,倒下,
最終如當初降臨人世一般,
在一個時間點,
做完最後一個吸吐後離開人世。
人能這樣活著,
不過是生命的一種過程,
留在手裡能控制的部分很少,
只是進程的快或慢,
花開花落,
如何能求一個從此幸福快樂的結局,
誰又能真的倖免呢?
5.
這是一本陪伴的書。
每本書被買下,
背後總有個需要被滿足的讀者期待,
好的陪伴書會談論真實情況,
好的陪伴書不會一直要你變強,
而是讓人明白在作戰時,
那些你身體與心裡的小兵與將軍,
軟弱與振作的來回循環。
這本書是一個媽媽寫的,
這個媽媽或許是第一次當作家,
但她絲毫沒有辜負被賦予的期待。
#當他生病的那一天
ps.
編輯在個人臉書放上這個罹癌小鬥士,
小安的照片,
現在的他頭好壯壯,
聽說也是個金牛座,
跟羅比一樣,
在鏡頭前習慣露出淡定的笑容。
實在太好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