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老師之前在年代向錢看的網路獨播節目中,提及有哪些疫苗是成人才補打的,其中包括了日本腦炎疫苗。這次很高興可以應老師擔任理事長的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之邀請來整理一個日本腦炎的懶人包,把這個大家可能有點忽視但嚴重的疾病介紹清楚一些!
雖然現在時值新冠疫情期間,但其他的病還是可以發生的,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先來個重點整理:
1.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造成的疾病,此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是黃病毒屬(Flavivirus),不會直接人傳人,需要藉由蚊子叮咬傳染。
2.日本腦炎是在亞洲許多國家病毒造成腦炎的主因,每年全世界大約有六萬八千個案例。在東南亞還有西太平洋地區的24個國家有流行日本腦炎,高達30億人口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
3.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一旦產生腦炎,死亡率可以高達30%。就算倖存,也有高達30~50%的人可能有神經性或精神性的後遺症, 重度失能如運動缺陷、痙攣、認知、語言障礙、頭痛,輕度失能如學習困難、行為困難等。
4.目前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此疾,故施打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之有效方法。
5.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
6.台灣從1968年實施全面幼兒日本腦炎預防接種以來,病例逐年減少。近10年(2010至2019年)通報病例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04至2.14,確定病例發生率則為0.07至0.16。
7.雖然小時候大家都打過日本腦炎疫苗,但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降低。自1998年以來,臺灣的日本腦炎病例轉以成人為主,九成以上的確定病例年齡在20歲以上。2000~2014年日本腦炎通報案例中,88%的患者曾接種過日本腦炎疫苗。最近幾年,台灣的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更是提高到40歲~59歲這個年齡層為主。提醒民眾若有疑慮或可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比方說計畫至疫區旅遊者(中國大陸、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可至各大醫院旅遊門診或是感染科門診諮詢醫師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的必要性。
8.除了40歲~59歲這個區間的民眾感染風險最高,隨著體內抗體下降,長者也有可能是日本腦炎的高風險族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
急性腦炎 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有家長私訊問我,孩子已經確定有熱痙攣體質,這次發燒又短暫痙攣發作但很快停止,現在睡得很熟、呼吸平穩,需要馬上帶孩子到小兒急診室看診嗎?
我建議只要有疑似熱痙攣發作,馬上帶孩子到兒童急診給醫師檢查和留觀,原因是無法確定這次的痙攣發作是單純的熱痙攣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痙攣發作。
熱痙攣是排除診斷,基本上沒有檢驗可以確定診斷熱痙攣,必須先排除其他所有可能造成痙攣發作的原因,再配合病人年齡 (小於 6歲)和臨床症狀,才能診斷這次痙攣發作是單純的熱痙攣發作。除了熱痙攣體質外,其他可能造成痙攣發作的原因有:頭部外傷、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一氧化碳中毒、腦炎腦膜炎、腦瘤、或癲癇等。
我曾經遇過,原本以為是熱痙攣,檢查後才發現有低血糖,詳細詢問病史才知道病人偷吃家中長輩的糖尿病藥物;也遇過孩子發燒痙攣後,看似熟睡,但怎麼叫都叫不醒,接著生命跡象急劇惡化,檢查後才知道根本不是熱痙攣,而是快速進展的急性腦炎;更遇過不到一歲的嬰兒腸胃炎發燒,突然痙攣發作,抽血後發現鈉離子極低,追問家長才知道因為腸胃炎不敢給寶寶吃正常的配方奶和副食品,只餵寶寶白開水,嘔吐和腹瀉本來就會流失鈉離子,加上大量白開水稀釋,造成血液中鈉離子濃度極低,導致水中毒。
因此,即使已經確定有熱痙攣體質,每次發燒痙攣還是需要當作新發生的事件,馬上帶孩子到小兒急診室給醫師檢查,確定痙攣發作的原因,因為除了屬於良性疾病的單純熱痙攣外,其他造成痙攣發作的原因若沒有馬上立即處理、治療,可能留下神經學後遺症,甚至死亡。
急性腦炎 在 小魚醫師育兒秘笈-Dr鄭芳渝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腦炎 是否又捲土重來?
#3個月大男嬰 破最年幼記錄!
◖ 有何症狀 ?
◖ 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
症狀解 ㊙ ⇣
絕大多數日本腦炎 #無症狀
只有 1% 的人會出現臨床症狀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 #急性腦炎
一開始的症狀可能是發燒、頭痛、嘔吐
輕微者可能只有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發炎
#嚴重 甚至會 #持續高燒 、神經障礙
甚至造成 #意識昏迷 or #死亡
死亡率約 20% - 30%
痊癒者,近 30% - 50% 會留下後遺症
預防解 ㊙ ⇣
#做好環境清潔 #預防病媒蚊
#施打疫苗 皆是預防的關鍵❗
日本腦炎
是一種由 #病媒蚊 傳播的疾病
臺灣以 #三斑家蚊 #環紋家蚊
及 #白頭家蚊 為主要傳播媒介
所幸台灣施打疫苗普及性高
且2017已全面更換為
#活性日本腦炎疫苗 2劑型
✅ #15個月以上寶寶 就能施打
⇓ 如何不被病媒蚊叮咬 ⇓
❶ 流行期間作好自我保護措施,建議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❷ 建議安裝紗門及紗窗,及使用蚊帳
❸ 避免於黎明和黃昏等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
———— ✦ 預約諮詢 ✦ ————
小魚醫師 🕘 https://pse.is/QN3ZV
預約掛號📲 https://pse.is/SNMLZ
聯絡電話☎ 02- 23110353
診所地址📭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99號
禾馨懷寧眼科及小兒專科聯合診所
———— ✦ 預約諮詢 ✦ ————
#小魚醫師鄭芳渝 #育兒秘笈 #育兒 #台北小兒科醫師 #兒科醫師推薦 #小兒科推薦 #pediatrician
#台北兒科推薦 #小魚醫師 #鄭芳渝醫師
#育兒日記 #蚊子
急性腦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五合一疫苗」一針打下去,就可以同時得到五種傳染病的保護力!不過台北市有一名兩個月大的小女嬰,出生後還來不及接種疫苗,就感染了百日咳,成為今年全台第14例、也是北市第一個百日咳確定病例。
北市疾管處表示,百日咳是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飛沫傳染。今年初、中部就有一名才出生10天的女嬰因為感染百日咳而死亡。所以有醫師提醒,為了保護小寶寶,密切接觸幼兒的大人最好先打疫苗,尤其婦女在懷孕前就打,否則在產後回家前一定要接種。
此外,為了避免家中小寶寶被三斑家蚊叮咬引發日本腦炎,醫師也呼籲家長,從即日起到5月,記得帶孩子打疫苗。
醫師說,國內每年日本腦炎流行季節,從5月到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7月,因此及早接種疫苗,身體才會有足夠保護力,但也特別提醒家長,為減少不良反應,日本腦炎和五合一疫苗、至少要間隔一個月接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