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高層、內部民調總是恰好對自己有利的朱立倫前主席,如果再不大徹大悟,持續在這次黨主席選舉放話,傷害其他黨員同志, #基層民眾 真的挺不下去。國民黨都已經快滅黨了,大家還搶著當山大王,基層只會越來越失望,當最終連寫投書批評的力氣都懶了,那你們就準備成為 #歷史的灰燼吧!>
國民黨大老總是以為等自己奪權後,有能力重振這個已經墜落的黨,所以每次黨主席選舉都在喊改革,永遠都以為自己最行,等自己上位後國民黨會馬上好。這種自以為救世主的心態,就是國民黨永遠站不起來的主因。
關注黨主席選舉的朋友們都有發現,去(2020)年12月底鏡週刊突然刊出一篇內幕報導,內文引用 #不具名的「#內部民調」稱江啟臣尋求連任黨主席的支持度僅有18%,大輸前主席 #朱立倫 三倍,並在文內稱 #江啟臣 的核心幹部紛紛 #跳船求去。
今年黨主席選舉時程重啟後,又跑出一份「內部民調」稱江啟臣和前主席朱立倫民調是3:7,且稱 #顏寬恒 辭去黨職也是 #跳船。奇怪了,這個政黨怎麼這麼多不公開的內部民調,什麼具體的題目、訪問對象、訪問時間都沒有,連具體的民調數字也沒有,這不是放話什麼是放話?而這些民調也剛好有利於朱立倫前主席,這麼拙劣的 #放話文化,還因為疫情延後選舉演繹了兩次,這不擺明把黨員當傻子嗎?
#國民黨高層、#派系大老 每天為了自己的利益,檯面上喊團結,背地裡到處放話,最終為的都是自己。依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每月公布的民調顯示,國民黨政黨支持度在2020年2月總統大選慘敗時是近年民調最低谷,江啟程接任黨主席之後緩步上升;直到2020年12月 #黨主席選舉 開始熱身時,民調又開始往下走,難道民調反應還不夠真實嗎?
黨員和基層已經受夠高層為了權力、為了主席大位每天搞 #黨內鬥爭,一堆「#黨內高層」、「#內部民調」透過媒體放話唱衰,就是導致國民黨持續 #內鬥,沒辦法站起來的主因。
【Yahoo論壇】放話內鬥是國民黨永遠站不起來的原因
https://ppt.cc/fPD2ax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臀部訓練 #翹臀 #微笑線 XiUPER彈力帶開賣摟👉🏻https://bit.ly/3naOnIS 現在購買 XiUPER彈力帶 你可以得到: ✅ 4條不同磅數的彈力帶 ✅ 1條專用熱身帶 ✅ 專屬電子書(超過30個動作教學) ✅ 一週訓練菜單 ✅ 蜜桃絨收納袋 ✅ 3堂線上教練指導課(早買...
「快跑前熱身」的推薦目錄:
快跑前熱身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啟動訓練系列 - 下肢推 】✨
在訓練 #深蹲 #分腿蹲 #增強爆式訓練 之前,加入強度更高 #啟動訓練,可以更有效率的熱身,好的訓練動作是讓你銜接之後主訓練的重要推手喔,相信對你會很有幫助的。
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操作時還是有細節需要的修正,一開始不求做到完美或者滿分,只是如果覺得操作時有困難或者感覺得身體太勉強,就不要硬撐囉!這樣我也能安心地分享一些不同的觀點給大家,也可以詢問你的物理治療師、教練、動作控制的專業人士等等。
試試看,也歡迎留言 或者 tag 我,說說你的感受。
✅動作1
LFE split squats 螺旋分腿下肢推啟動
🌀LFE = Limit Force Elastic
首先將重心放在前腳,以右腳為例,保持頭部對準右邊足部(正面),軀幹平行於脛骨(側面),右腳重心放在第四五根腳指頭,髖關節稍微往外轉,對側腳則向內轉,身體以第九肋為中心,往右邊側彎以及胸椎旋轉,螺旋側肩胛內收下壓後傾,對側肩胛外展上提前傾 ; 螺旋側骨盆前傾、向上向前移,對側骨盆後傾、向下向後移。
如果是第一次嘗試這個動作,建議不用太在意秒數,能夠維持在那個姿勢下的時間慢慢拉長,感覺體體提高、身體張力慢慢提高即可。
►建議劑量 每下x 10-30s seconds x 2sets
✅ 動作2
Wedge squat 推牆下肢深蹲
將身體向前傾斜,慢慢地往下蹲下,保持重心在第4.5腳趾,腳掌微往外轉,保持膝蓋對準第2.3腳趾,蹲到底的時候保持身體平行小腿,之後快速推地板站直,想像身體往前把牆推倒。
►建議劑量 4-8下 x 2-4 sets
✅動作3
Wedge sissy squats 靠牆娘娘腔深蹲
身體靠著牆壁往後傾斜,雙腳自然站姿,腳掌也可以微朝外,重心一樣落在四五腳指或者前足,慢慢的將膝蓋往前往下推,可以想著膝蓋要去找地板,過程背部、臀部以及腿後肌保持自然用力,當你覺得大腿或者身體很緊繃的時候就可以停住,慢慢在回到開始位置。
►建議劑量 4-8下 x 2-4 sets
✅動作4
CCT RFESS 單側螺旋後腳抬高蹲
後面主訓練的下肢課表之一,融入螺旋肌力的概念下操做,難度又更高一點 ,也期待之後跑動的感覺更輕鬆。
🌀CCT = Coiling Core Training
每個人的運動目標跟追尋的方向都不同,也可能會因為經歷而有所改變,但只要能找到自己想進步的目標,就足夠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拉,訓練的方式很多種,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無痛中堅持,在汗水和淚水中成長,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越強壯,體態棒棒的🤙🏽
=============================
❇️如果你喜歡這次分享的內容❇️
👣可以留下你的感想
👣按愛心❤️並且收藏
👣文章歡迎分享
.
.
#Matt教練訓練科學 #重量訓練 #肌力體能 #動作優化 #矯正訓練 #傷後復健 #功能性肌力
#麥特教練x訓練文章
#訓練與生活
快跑前熱身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歲的時候,「神」在幹嘛?
在任何領域,能夠被視為指標性人物超過十年,
而且生涯二十八年不論狀態好壞都毫不鬆懈,
並能持續得到所有人極高的尊敬,
這樣的生涯與成就,
用「只有天才能達到的超凡境界」、
「神一般的存在」來形容完全不為過。
我不是棒球迷但一樣知道,鈴木一朗,
是棒球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看完「天才的人日力 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後,
身為運動員的我,對「天才」這個字,有了更深的體認與想法。
鈴木一朗的生涯成就到底是什麼境界?
為不是棒球迷的朋友們,
「簡單」列出幾個他創下的驚人紀錄:
(從大聯盟官網列出他最不可思議的二十項數據中,節取幾項)
1. 美日通算4367支安打,在2016年成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職棒安打王」
2. 大聯盟生涯3089支安打
3. 2001年拿下美聯打擊王、新人王、MVP三項大獎,至今仍是史上唯一。
4. 在大聯盟兩度刷新單季最多安打紀錄
(2001年242支,2004年262支)
5. 生涯前十年都拿下金手套獎,名人堂補手Johnny Bench之後大聯盟第一
6. 美日生涯連續十七座外野金手套獎
(日本1994~2000,大聯盟2000~2010)。
能創下這些被形容為「不可思議」的紀錄,
是單單「天份」兩個字可以完成的嗎?
看完書你會得到很清楚的解答。
了解整個人生歷程後,對他的敬意有增無減,
而且就像我們上次聊到的:
天才不可怕,偏執狂才恐怖。
看完書後有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我從三歲就開始打棒球,而且我一直非常努力。」
三歲的時候我們在幹嘛?
對自已三歲的時候做過什麼事我連記憶都沒有,
但從三歲開始,一朗的人生已經跟棒球已經產生深刻的交集了。
三歲那年,父親宣之送給他人生第一個棒球手套:亮紅色的真皮手套。
這個手套花了父親半個月的薪水,
是當時他們所能買到最貴、最好的手套。
父親宣之說:「這不是玩具,而是教導他何謂事物價值的工具。」
從那時開始,一朗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手套,
在家裡也會跟父親傳接球、模仿揮棒的動作,
把它當成最珍貴的寶物。
「我被教導要重視工作的用具」
「善待球具,你才能成為更好的球員。」
進了小學之後,一朗對棒球所付出的心力,
已經到達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
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所寫的那篇著名畢業作文〈我的夢想〉中提到:
「從三年級到現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當中我有三百六十天都在激
烈地練習。」
一個十歲大的孩子,
每天下午三點放學開始練習到晚上十一點
(這是他由父親陪著一起確實進行訓練的時間,
不是「玩耍」或是「打球」,
而是內容非常明確的訓練,
包括練投、練打、守備練習、打擊場練習…等)
(六年級的時候,發球機球速120公里的球一朗已
經能打得輕鬆愉快,練習場還特別改裝發球
機,將極速調整成130公里,而一朗依然可以駕
輕就熟的打擊。
到了十五歲,練習場經理和父親宣之乾脆將本
壘板往前推移兩公尺,就為了模擬時速150公里
的速球,這已經跟當時日本職棒投手的球速相
去不遠了。)
而〈我的夢想〉這篇畢業作文之所以有名,
除了能看到一朗從小學就開始認真投入志向,
也顯露出他早熟而沉穩的一面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
我必須在中學及高校階段打進全國大賽,
並表現活躍。
為了能活躍於球場,練習是必要的。」
文中清晰的描述他對未來的規劃,
什麼年齡要達到什麼任務,
每個環節都鉅細靡遺,
口吻之堅定與老練,目標之具體與明確,
完全不像一個小學畢業生會寫的文章。
當然,小時候我們都有自已的夢想,
(我小學時的夢想是當軍人跟生物學家)
每個人都會想像出自已想要的不同未來,
但是在那個年紀,有多少人能像一朗,
具體規劃出達成夢想的步驟跟目標
並願意犧牲小朋友最寶貴的玩樂時間,
紮紮實實的一步步朝著夢想前進?
從一般人還懞懞懂懂的年紀開始,
他就在默默進行超乎想像的訓練,
「天才」,無法述說他的偉大,
也無法定義這些名留青史的人們留下的軌跡。
二、「持之以恆的規律」
對一朗來說,「努力」、「規律」、「挑戰」這些詞語,比「天才」、「成功」更有意義。
關於「天才」,一朗說過:
「如果大家認為不努力也有成就的人是天才,那
我不是天才;
如果努力之後完成一些事的人被稱為天才,我
想我是天才。」
「我從不覺得自已是天才,
只要回顧自已每天做了多少折磨人的練習,
就不會這樣想了。」
天賦的條件,一朗絕對有,
對「天才」這個形容詞的否定,
不是他無謂或虛偽的自謙,
而是自已一路走來,他很清楚自已付出多少,
用這麼單薄的字眼來形容,
是膚淺,是外行人才會有的變相傲慢。
在職業運動的世界裡,
競爭激烈的程度是一般人連想像都達不到,
光是能跨進「世界」這個領域,
就已經是萬中選一的精英們都難以企及的目標,
而在世界級的殿堂能稱雄的強者們,
為了完成挑戰達成目標所投入的心力,
與過程中刻苦磨鍊出來的超凡精神力,
讓他們可以日復一日的重複艱苦的訓練,
可以承擔足以令人崩潰的精神壓力。
他們對成功的執著與想法,
跟凡人想像中「天才」的輕鬆寫意或瀟灑,
是截然不同的。
關於「成功」,一朗說過:
「『成功』是非常模糊的事,沒有必要去追求他
人所認為的『成功』。」
「其實我很討厭『成功』這個字眼,
……如果用『成功』當判斷基準,覺得會成功才
去嘗試,覺得不可能成功,就連試都不試,
這樣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對於自已想做的事,就放手去挑戰吧!
不是因為覺得能成功才去做,
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嘗試看看,
這樣不管結果如何,自已都不會後悔。」
我相信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頂尖人物們,他們的求勝慾望跟他們的實力絕對成正比,
但是心中帶著追求成功的強烈渴望的同時,
能夠冷靜否定世俗價值觀下的成功,
而以內心的聲音與自我期許作為衡量標準,
這才是讓他們可以持續超越巔峰的動力。
取得勝利、拿到冠軍榮耀,對他們來說,
都只是一個通過點,
不是他們生涯唯一的目標。
關於「夢想」,一朗說過:
「達成夢想與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
不足道的小事。」
一朗的夫人弓子,曾經說過一個生活小故事,
關於她看到一朗為了努力所培養的驚人習慣:
「躺著睡覺的時候,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身朝反方向睡,
然後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因為老是將身體的重量壓在同一邊的
手腕和肩膀上睡,會破壞身體的均衡,所以即
使是睡覺也要小心。』」
就連睡覺的時候,他都惦記著自已的身體狀況,
以隨時維持最佳狀態為最高原則,
羨慕他的成就的同時,靜下心想想,
為了完成目標,我們願意付出多少?
對於努力,一朗說過:
「將有限的時間資源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沒有資格談論自已的
目標。」
「每天練到精疲力竭是我的目標,
而我也做到了」
「我不敢說自已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
但我內心有一把尺衡量自已的極限,
每次一點一點去超越極限,然後不斷重複。
因為這樣,我才能成為現在的我。」
「所謂的『準備』,
就是排除任何可能成為藉口的因素,
並且竭盡所能去做到所有你想得到的事。」
「我每天都傾盡全力,毫無保留。
如果還有餘力,那就是我的問題。」
「世人對我評價不一,這是他們的自由,
但我不會因此而感到困惑。」
把外在影響降到最低,
用毫不懈怠的精神,透過無止境的自我提升,
把可控制的因素全部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上
這是所有領域的頂尖人士,共同具有的心態。
至於天才不天才,在他們的心裡,
根本容納不下這麼淺薄的念頭。
三、「天才的人間力」
作者在書中所講述了另一段精采的故事(也是書名):
「小久保裕紀,另一位日本職棒的明星球員,
曾在1995年,
從一朗手下搶走「全壘打王」的寶座
(當年所有跟打擊有關的獎項,
除了「全壘打王」之外,都是一朗得到)
但他在1996年開季陷入低潮,
心態也開始焦慮起來。
與一朗在明星賽前一起跑步熱身時,
小久保忍不住問一朗:
「你打球的動力從來沒有減少過嗎?」
一朗反問:
「小久保桑難道只是為了數據在打球嗎?」
小久保回答:
「可能吧,因為我如果沒有打出應有的數據,
先發地位就不保了。」
就在這時候,一朗凝視著小久保的眼睛,
緩緩道出自已打球的動機:
「我的內心有一顆亟待琢磨的石頭,
透過棒球,我要讓它閃閃發光。」
聽完一朗這句話,小久保為自已問了這樣的問
題而感到羞愧滿臉漲紅。
一朗打球不是單為了追求成功與數據,
而是希望透過棒球,透過他的投入與熱情,
打磨他的『人間力』,
指的是作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著重在為人處事的修養與智慧。」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
一個追求偉大的人,
他的眼界與心態跟同儕相比,
是在完全不同的次元,
如果空有天份,沒有自覺,
沒有歷經刻苦的訓練與人生經驗,
不可能達到一朗跟其他英雄人物們的高度。
即使是眾人口中的「天才」,
他們仍然把自已當成「人」,
然後即使天賦爆棚,
卻依然比所有人都付出更多。
雖然鈴木一朗與他所代表的這些英雄們,
與我們的距離如此遙遠,
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可以在遠望他們,
看著他們高高在上的同時,
用心塑造我們自己的人生,
培養自已的「人間力」,
透過熱情與付出,淬鍊自已的修養與智慧;
也不要忘了一朗說的,
不要在意何謂「成功」,放手去挑戰,
也不要忘記把他對「努力」的看法與堅持,
當作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已的動力,
連「神」都努力不懈,我們身為凡人,
又怎能坐看自已的人生就此一無所成呢?
就算咬緊牙關咬到牙都裂了,
我們也值得在生命中,留下屬於自已的印記。
快跑前熱身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臀部訓練 #翹臀 #微笑線
XiUPER彈力帶開賣摟👉🏻https://bit.ly/3naOnIS
現在購買 XiUPER彈力帶 你可以得到:
✅ 4條不同磅數的彈力帶
✅ 1條專用熱身帶
✅ 專屬電子書(超過30個動作教學)
✅ 一週訓練菜單
✅ 蜜桃絨收納袋
✅ 3堂線上教練指導課(早買早卡位)
很多女生花了很多時間在練臀,不知道為什麼臀型好像離完美總是還差一點點!但...妳真的了解妳的屁股嗎?其實臀部有3塊肌肉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而且每一塊都會影響到妳的臀型,練錯可就糟糕啦😭
所以今天我就要來分享練臀前必學的知識,到底臀肌要怎麼練才可以打造出完美的立體蜜桃臀,還有臀神Bret Contreras分享的高效練臀小秘訣!
【重點】
0:00 本集預告+快樂Q&A時間
0:36 開場
1:39 臀大肌介紹-微笑線的關鍵
2:51 臀中肌介紹-3D翹臀的關鍵
3:18 臀小肌介紹-完美蜜桃臀的最後拼圖
3:43 測看看妳的臀中肌夠不夠
4:15 為什麼要漸進性超負荷+彈力帶翹臀圈
5:09 訓練下臀推薦動作
5:54 訓練上臀推薦動作
7:24 訓練全臀推薦動作
8:07 臀神Bret Contreras分享的高效練臀小秘訣
9:18 隱藏版的超好禮物資訊在這裡
想買 Inbody家用版體脂機
H20B,折扣碼【Ashleeinbody】👉🏻
https://pulling.page.link/ashlee_regular
#新手必學 #健身 #重訓 #彈力帶 #改善臀型 #蜜桃臀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
📍 待在家防疫的時候,也要記得運動長肌肌
👉🏻https://bit.ly/3hzb6eb
📍不能讓尚氣專美於前!我們要當神力女超人
👉🏻https://bit.ly/3nhvQuf
📍想看更多Ashlee的課程、產品、文章
👉🏻https://bit.ly/3hi5wwy
-
更多影片 :
✨新手一定要避免的4大錯誤觀念!https://youtu.be/9zvef4qHCn4
✨一條彈力帶搞定女生最怕的6大問題 https://youtu.be/_RWWiwVAIxI
✨科學練美臀🍑 |新手必看|臀推動作分析 https://youtu.be/a3gWKJVsU4s
✨如何正確深蹲|一次到位 https://youtu.be/hlf7pmT-KMc
✨居家翹臀運動|在家也能做蜜桃臀訓練 https://youtu.be/Zthr3YkbzpQ
-
快來追蹤我:
✨官網 👉🏻 https://ashleexiu.com
✨ IG_Ashlee 👉🏻 https://goo.gl/m5Ro8b
✨ FB_Ashlee 👉🏻 http://bit.ly/39BZobY
✨ Weibo 👉🏻 http://weibo.com/ashleexi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oInnuksZqA/hqdefault.jpg)
快跑前熱身 在 Omitsai Mama's Exercise Lif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有一則粉絲留言,讓我很有感覺。
她說她是椎間盤患者,自從罹患上這種病症後,
被醫生警告不能跑跳也不能做重量訓練,
於是身型日漸發胖,心裡很著急。
某天發現黑媽的站立運動後,
連續做了三個星期,
很意外的胃口變好了些,消化也好了些,體力也好了些…
其實菜爸在十年多前也被診斷出椎間盤突出,
當時我不會運動也不愛運動,
所以幫不了他,
菜爸到處看醫生、推拿、復健,
但後來讓他獲得改善的方式是運動,
而且是重量訓練!
菜爸在復健科醫師以及專業健身教練的合作下,
改善了核心肌群與背、臀的肌力,
日常生活才逐漸走上軌道,
大家試想一下,一個大男人只能躺在床上,
連下床去廁所都很困難,
下背部和腿又麻又痛,舉步維艱,
復健的日子漫長且心理不好受,
因為外人看到他就是「好好一個人啊!」
椎間盤突出的痛,真的很痛,
我在旁邊用看的都能感覺到。
這位粉絲許願希望有長版的站立運動,
但上周黑媽天天準備直播,
抓不出時間拍新的影片,
所以我用「最快的」方式,
將二支熱門的站立運動整合起來,
從熱身到主要訓練再到伸展,
變成20分鐘的長版影片,先擋著用,
新教學請再等我一下下!
●黑媽居家運動執行方式:
☛熱身:提高肌肉溫度簡單召喚訓練肌群。
☛訓練:多組菜單輪流讓訓練更多元提高運動成效。
例如:一三五做下肢運動、二四六做上肢運動、日休息。
☛收操:肌肉伸展放鬆。
☛飲食:運動後30~6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
#黑面蔡媽媽 #和妳一起運動的好朋友 #超級媽咪SuperMami
#腰圍 #減腰圍 #瘦腰 #川字腹肌 #馬甲線 #間歇 #站立運動
#跟我一起 #宅在家 #StayHome #With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8OhiWrX3os/hqdefault.jpg)
快跑前熱身 在 耶嫩 Yenom cho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動態操內容順序:
1.直膝抬腿
2.直膝抬腿(內側到外側)
3.直膝抬腿(外側到內側)
4.側抬抓腳踝
5.高壓腿+弓箭步+低壓腿
6.馬克A+馬克B
7.墊步馬克A+墊步馬克B
8.馬力歐跳+20公尺衝刺
9.前踢+20公尺衝刺
10.抬腿跑
11.大車輪
每個動作都差不多做20-30公尺的距離
還是要強調
建議大家可以蒐集網路上各種動態操的做法
再去針對自己做操完後的運動類型
去客製化自己的動態操喔!
有想看甚麼跑步的影片歡迎留言跟我說!
如果針對這次動態熱身的內容有任何批評指教也都歡迎留言
我們可以一起理性討論 幫助大家跑步變更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enom06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yenom0612
聯絡我:money40168@gmail.com
#動態操
#短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Duj_HII_94/hqdefault.jpg)
快跑前熱身 在 [新聞] 運動前熱身,只做「伸展」還不如不要做! - 看板FITNESS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0477
原文連結
https://www.vu.edu.au/news-events/news/athletes-warming-up-wrong
雖然也是2011年的國外舊聞,但最近跑步風氣還滿盛行的
也因此挖舊文翻譯的新聞似乎越來越多,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就是
參考即可
以下全文
為了避免運動傷害,開始運動前我們都會做暖身運動,常見的方法不外乎靜態伸展、跑步
、動態操等,其中又以靜態伸展最常見。但事實是,利用伸展來熱身是最糟糕的選擇!
根據澳洲維多利亞大學體育學院的研究,運動前以伸展腿部肌肉來熱身,運動員的跳躍能
力會降低8%,這些動作包含伸展小腿、大腿及髖關節。
但如果選擇動態操來進行熱身,像是高抬腿、腳懸盪、衝刺及折返跑,運動員的跳躍能力
可提升3%,比起靜態伸展,一來一回差了11%。
研究人員James Zois表示:「暖身之所以稱為暖身,就是要讓你在運動前提高身體的代謝
速度、心跳、體溫、及氧氣的運送量,如果你做靜態的伸展,實際上並沒有提高這些東西
,反而和暖身目的相衝,還倒不如不要做。」
不過James也強調,靜態伸展還是有其重要的地方,例如對長期傷痛的患者來說,伸展是
個比較緩和的運動,對於肌肉太緊繃的人來說,也有一定的幫助。可是對一般運動員來講
,靜態伸展不會是暖身時的最佳選擇。
所以暖身活動的第一選擇應為動態操或跑步,等待身體體溫升高後再進行伸展。
司博特在這邊提供一項簡單的暖身運動流程給大家參考:
1.進行慢跑,約5分鐘。輕鬆跑即可,目的是提高體溫與心跳。
2.進行動態操(馬克操),約10分鐘。徵招身體各部位肌肉進行較緩和的活動。
3.短距離衝刺,約5趟。身體已經活動開了,透過衝刺讓力量爆發出來,以利接下來的運
動或訓練。
4.靜態伸展,由頸至腳(上至下),伸展、放鬆肌肉。
如果時間或場地不允許的話,可直接進行動態活動(或慢跑後跳過動態操),至少要接近
中度流汗的程度。
參考資料:Victoria Universit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66.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TNESS/M.1398605750.A.97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