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上電視購物台,提醒大家寒流來襲,千萬要注意保暖與心血管的健康,先不談今天在電視上介紹什麼保健產品...日常飲食還有許多關鍵可以超前部署喔~
冬天是心血管的好發季節,時而溫暖到可以穿短袖,時而氣溫驟降到10 度C以下,所以衣物的保暖與室內外溫差適應,對於已經有三高危機的朋友是很重要的。所以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一早起床接觸到冷空氣時請務必保暖,不然容易造成血管急速的收縮引發血栓堵塞。
飲食上可以多多補充以下食物,有助於清除血栓與預防血管發炎喔:
1. #納豆:納豆是由黃豆發酵而成,發酵過程產生的納豆激脢有助於溶解血栓、讓血液更為流暢,進而預防中風,
2. 燕麥片與白木耳: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都可以吸附膽酸膽鹼,減少膽固醇的被吸收,因此,對於降低膽固醇也有明顯的效果。
3. #魚油:魚油中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像是EPA&DHA,其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抑制血液凝集的成分,因此,對於清除血中膽固醇也很有幫助。同時,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更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可以保護血管不受自由基的傷害。
4. #苦茶油與橄欖油:苦茶油與橄欖油富含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壞的膽固醇。同時也富含角鯊烯,具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亦是保護心血管的好幫手。
5. #彩虹蔬果579: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不同的抗氧化力,紅色食物有茄紅素;橘色食物有胡蘿蔔素;黃色食物有葉黃素;綠色食物有維生素C;白色食物由硫化物;紫色/黑色食物有花青素。都是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幫助清除自由基,預防血管發炎。因此,每天5~9分的蔬菜水果是很重要的。
生活上,則需要注意:
1. #避免抽菸與二手菸:香煙中有上百種致癌物質,不但會產生自由基傷害血管,更加速血管硬化的程度。
2. #適量飲酒:少量的酒精雖然有助於放鬆血管,但是過量的酒精則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機。每天最多一份的酒精當量,約150cc的紅酒;或350cc啤酒;或40cc烈酒(威士忌、白蘭地)。
3. #適度運動:冬天運動要非常注意運動前後的保暖,並且一定要充分暖身與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避免在過冷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心血管 堵塞 程度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龍姑娘話健康】中風的家庭急救與預防
我想大家聽到中風都會非常害怕,會聯想到腦部受損導致半身不遂,昏迷不醒等,但中風又是一個差異性很大的疾病,有人病愈後回復的很好,幾乎看不出來,有人卻終身留有後遺症,或者死亡。
冬季又是一個中風易發的季節,中風主要是因腦部血管阻塞(腦血栓)或破裂(腦溢血)以致腦細胞受損的一種急性病症,如果大家對中風的發生有基本的了解,那麼中風是可以預防或於中風發生後最佳時間內獲得救治。中風先兆可以綜合為FAST原則,如果見到以下情況,就代表需要立即送院了。
Face dropping面部不對稱(或嘴角下垂、流出涎沫);Arm weakness上肢無力;Speech difficulty無法言語;Time to call光速送院。如果病人是腦溢血,隨著腦壓升高,還有可能會出現無原因突發嚴重頭痛,噴射式嘔吐,清醒水平下降,甚至昏迷。陪伴者需要記得患者的清醒程度,即時向救護員報告病人的清醒程度改變。例如:完全清醒、對聲音有反應、對痛楚有反應、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等。如遇患者倒地時,在現場環境安全的大前題下,需將清醒的病人側臥,以便唾液流出,給予衣物為其保暖,不要給病人飲食,靜侍救護車到來;其間每3到5分鐘需要檢查生命體徵(呼吸心跳血壓)一次,以紀錄病情變化,給醫生做參考。如果患者沒有了呼吸脈搏,需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等急救措施。由於腦細胞在缺氧三分鐘後就會造成神智紊亂,五分鐘開始會造成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傷,其後每一分鐘,大腦細胞都會大量死亡,其急迫程度是以每分鐘計算,所以也建議大家可以抽空去學習心肺復甦術,同時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及工作場所旁,最近的醫療場所位置,以防不時之需。
中風的預防小常識:
小中風是真正中風之前的前兆,小中風是指暫時性腦缺血的發作,症狀與上述提及的一樣,只是表狀輕微及很有可能在24小時之內得到緩解,所以發現以上狀況時,要特別小心。中風的原因是腦細胞缺少了血液和養分,血液從心臟打出後會經過血管,所以血管的暢通非常重要,血管如果沒有保養好,出現動脈硬化,或者動脈堵塞(例如粥狀動脈硬化的斑塊)就會容易出現腦血栓或腦溢血。在科學實證中,血壓、血脂、血糖三個數值的合理正常範圍是保護腦血管及維護腦循環的基礎,而飲食對於這三個數值影響很大,所以飲食一定要注意低鹽、低糖、低油。罐裝食物、甜品或者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要少吃,未加工、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天然食品,如糙米、穀物、豆類、芋頭、地瓜等應該多吃,也要多吃深綠色蔬菜水果,這些飲食對穩定我們的血脂、血壓、血糖有正面積極的作用。而煙和酒會傷害我們的血管,加速動脈硬化,所以要盡量限制自己的酒精量在男士每天20克 (約二罐啤酒、或一杯220毫升葡萄酒),女士10克之內(約一罐啤酒、或一杯110毫升葡萄酒),如果過量,造成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疾病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大家注意嘍!
#關注家人健康
#預防中風
心血管 堵塞 程度 在 煲湯媽咪 幸福講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血管堵塞時你沒有感覺,到了晚期你才知道。即早觀察檢測養血才能預防勝於治療~
方法/步驟
1.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
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癥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癥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癥狀
2. 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用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再加上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專家提倡: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
3. 人體每6.5平方厘米的皮膚上就分佈著長約6.1米的血管。好的血管讓人看著特別舒服:動脈血管富有活力,血管口徑大,管壁光滑、柔軟,彈性好,輸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強。可有些人的血管不免讓人捏一把汗,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鏽,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彈力下降,血液流動受阻,最終因缺血而引起心、腦血管病。
自測:你的血管幾歲了?
1.
①在情緒壓抑,過於較真;
②嗜吃速食麵及餅乾、點心,偏食肉類食品;
③不願運動;
④每天吸煙支數乘以年齡超過400;
⑤爬樓梯時胸痛;
⑥手腳發涼;
⑦有麻木感;
⑧忘性大,經常丟三落四;
⑨血壓升高;
⑩膽固醇或血糖升高;
⑪直系親屬中有人死於冠心病或中風等。
2. 11項中,如果你:
符合其中1—4項,說明你的血管年齡尚屬年輕;
符合5—7項,提示血管年齡超過生理年齡10歲以上;
符合8—11項,說明你的血管年齡將比生理年齡大20歲以上。
后兩種情況的出現,提示你患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的可能性較大,到了該調整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血管「天敵」
1. 餐餐大魚大肉,血管容易堵:
三四十歲的人常在外面應酬,餐館里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製出來,導致血管里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2. 晝夜顛倒,打亂血管生物鐘:
三十歲以上的人大多是單位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為「熬夜族」。從養生角度來說,晚上11時到凌晨四五點鐘,是保證肝臟代謝血流的時間。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3. 一天兩包煙,血管易「中毒」:
「吸煙是導致血管發生故障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張紀蔚說,美國科學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煙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還有研究發現,熬夜時吸煙,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
4. 運動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視。如果腦血管有問題,出現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問題,這幾率就會變成4倍。
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並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5. 高血壓、糖尿病拖累心腦血管:
沒有癥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
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血糖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壞心情傷血管。專家最近證實,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日常護血管的小竅門
1.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每天晚上少吃乾飯,用小米加黃米熬點稀飯,再加幾顆枸杞子和大棗,最護血管。
2. 四多食品少不了:
①含魚油多的食品:魚肉富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泄的作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還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的功能。
②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可補腎填精,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損傷,例如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葵花子等;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③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發病率有重要作用:專家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應多攝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紅莧菜、菠菜、龍鬚菜、蘆筍、豆類、酵母及蘋果、柑橘等。
④多攝入天然抗凝與降脂食物:攝食此類食物有助減少心肌梗死與缺血性中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類物質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菇、龍鬚菜及草莓、菠蘿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少量類似阿司匹林的水楊酸抗凝物質。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蘿蔔、山楂、紫菜、海帶、核桃及橄欖油、芝麻油等。
3. 飯前運動,幫血管駐齡:
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游泳、射門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或登山,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4. 每周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鬆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5. 喝綠茶品紅酒:
建議,在家或外應酬時不妨喝點綠茶,因為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或者每晚用玻璃杯喝上大半杯(約100—150毫升)紅酒,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周喝上四五次,能很好地軟化血管。
6. 血管體操每天做:
馬寅初活到百歲,就與他每天做「血管體操」有關。
方法是:
每晚睡前用冷熱水交替淋浴,熱水溫度為40℃—44℃,冷水溫度為12℃—16℃。做「操」時先冷后熱,交替5—10次,每次持續2—3分鐘,最後以熱水浴結束。這種血管體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時「沖走」血管內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節不錯的心腦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並增強血管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