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分手卻始終分不開,究竟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會在具有傷害性或看不見未來的關係裡來來回回,總是思考很多情緒,也非常反覆,但始終沒辦法幫自己理出頭緒,究竟其中的心理歷程發生了什麼事?
當你沒有辦法在關係裡自由自在地做你自己,並夠有自主的堅持你的原則,包括在關係中的忠誠度,好比對方一直在跟其他人搞曖昧或出軌,或是對方時常用言語羞辱或霸凌你,儘管如此,你還是難以拒絕這些傷害持續在你的關係中發生;就因為這樣,使你很難在關係裡頭自由。
一個難以自由的人通常具備兩個狀態,一個是太過依賴,一個是太過自卑。
也許是依賴這段關係各方面的資源或名份、擔心失去這段關係會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或認為再也找不到這樣水平的人。在依賴的程度裡,通常會有四個面向:
第一個「情感或情緒的依賴」
也就是當我現在心情不好,很沮喪、很不安的時候我很需要對方在,來安撫我跟支持我,若對方不在,我會陷入更大的恐慌。
第二個「生活上的依賴」
如果對方不在,我常常三餐沒辦法正常吃飯、家務事一團亂,甚至外出也像斷了手腳,非他接送不可。
第三個「態度的依賴」
包含我需要對方的思考、智力跟觀點來幫助我做重大的選擇,小至我的穿戴風格,大至是否要轉職、是否要學習英文等生涯決定,各種選擇我都很需要對方來協助,不然自己都沒辦法有明確的態度。
第四個則是很多人不一定願意承認的「財務上的依賴」
包含我很需要對方的這份收入,讓我保有這個層次的生活品質,或者因為他的這份收入,你不時的可以在這個月多買幾個包、幾雙鞋;又或是你賺的錢都可以存起來,生活的花用都是靠對方的薪水。
親愛的,如果你因為以上的依賴性而導致你無法離開關係,並持續受到傷害,你可以為自己做的,其實就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承認自己的依賴」、第二件事情是「承受你在關係中的選擇」;第三件事是「承諾你會往自主獨立的方向前進」。
當你的自我過於脆弱時,是沒有能力做出選擇的,因為你渴望資源與被支持、被幫忙,而很多時候,需要透過被支持到某個程度,自我相對有力量時你才有能力離開,因此,離開向來需要夠大的心理強度才辦得到。
破除依賴,其實就是為自己賺取安全感,在你覺得需要依賴的層面裡,給出那部份的支持與照顧,成為自己的供給者,為自己的生命成長出成熟個體要有的心理肌群,當你得以支持自己,就能更自在為人生做出選擇。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
「心理歷程」的推薦目錄:
心理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大家都知道,卻沒有人在意
「生個孩子又不會改變什麼。」
~《82年生的金智英》
大部分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自我認同便有巨幅的改變。
時間的安排,會大量投注在家庭生活,也可能難以繼續工作,這些生活上可見的變化,就不特別說了。但在心理上,某些女性所面臨的自我被吞噬的處境,這常不被理解,也很難言說。
那種我不再是我自己,而被各種角色分食的感覺,您有沒有過?
當然,這種心理歷程不會只出現在女性身上,也不會只出現在生了孩子的媽媽身上。當我們陷在某些角色裡,要以他人的情緒為情緒,要以他人的觀感為優先,連自己都加入物化自己的行列,就有可能經歷到這種失去。
這種模糊的失落,他人不懂,連當事人自己也不一定覺察。但隨著夕陽落下,不明所以地,胸口的鬱悶就會升起。
「當一個女人沒有自己、沒有夢想,就算老公再有錢,小孩再聽話,妳也不會容光煥發。」
~《82年生的金智英》
之前談過夢想,夢想可以連結到內心強烈的渴望。當媽媽也可以有夢想,夢想可以是找回自己的方向。所以有些媽媽可以藉著追求夢想,把自己重新拼湊起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夢想在遠方,不斷重複的瑣碎卻日日夜夜地消磨著做自己的力量。眼看著好像他人都找到了出口,自己卻碰上一堵堵的牆,就禁不住懷疑著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我認同版面上朋友的說法,金智英能走到治療室,這便是最難的一段。不是說從此前景光明一路坦途,這比較像在牆上開了一扇窗,而這扇窗可以看向自己,眼裡所看的世界今後又有新的景象。
電影的最後,金智英用自己的身分,在咖啡廳裡對著不友善的評論者,勇敢發出自己的心聲。逐漸找回自己之後,自己有足夠力量,應對壓力恐懼,就不用解離出他者,這便是療癒的開始。
然後,寫出了自己的小說,不但發了聲,而且響聲震天。
這部電影在韓國遭到相當大的抵制,即便票房亮眼,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參與演出的演員,也都承受了四面八方的網路霸凌。光是這部影片產生的本身,就要反抗極大的惡意。
祝願您,能從這部影片中獲得勇氣,試著張口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
ps. 今天(9/5)晚上9點半歡迎參與討論這部電影的直播,還可以參加桃園市衛生局的線上活動,填寫回饋有機會抽獎喔~
心理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的老婆不是你的老婆
過大的壓力,能夠觸發解離性的症狀,多數人都曾經體會過類似的狀態。
像是失去自我的感覺,好像我們不是自己,是在自己軀體裡面操控自己這個機器人的駕駛者。又可能是在受到劇烈的精神刺激之後,周遭好像一切都變得很不真實,恍恍惚惚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跟現實連結。
解離症狀的表現,還有包括失憶、無目的的漫遊、人格的轉換……等等。譬如被附身的現象,有時候可能是一種解離症狀的表現。
從解離(dissociation)的字義,可以看得出是某種失連。我們可以聯想到,是跟原本的自我失連,或者跟現實失連。
這也是之前有朋友談到《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時,提到是不是金智英的壓抑,導致跟自己失連的處境時,我特別在直播的時候提出來討論的原因之一。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想金智英的狀況,就是「當我是自己的時候,社會叫我閉上嘴;只有當我是別人,我才能為自己發聲。」
我相信上一段話,有點到某些朋友內在的心理歷程。不敢為自己勇敢,只好藉著很多類似的事情,投射自己的情緒。
我自己有遇過疑似類似解離症狀的孩子,她受了不小的創傷。當她正在解離症狀中的時候,久久走不出受創的情緒。我跟她相處了一陣,跟她一起從解離的狀態走了出來。
「人都是這樣各退一步生活的,但女人退的從來不只有一步。」
~《82年生的金智英》
不管個人如何表現自己的病徵,最終可以追溯回系統或社會上某種程度的病態。個人的困境,只是更大架構下的代罪羔羊而已,但痛苦則由個人承受。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能受到讚譽,是它裡面蘊含的議題發人深省。社會的不友善,對性別的歧視,這像是擺脫不了的空氣,甚至受害者還會轉頭捍衛這種社會價值,扭曲自己的心智以求生存。
儘管荒謬,但積非成是之後,便成了理所當然。所以某種失連,就成了正當防衛。
而失連,可能是為了保持清醒,不讓自己淹沒在世俗的荒誕脫序之中。
很多傷痕,被視而不見、隱而未宣。我們的內在世界幽微又複雜,巧妙地透過能量轉換,變成了類似疾病的狀態,爭取著要被人看見。
今天(9/5)晚上9點半,歡迎參與直播,一起看見這依然存在的委屈與不平。下午可以參加桃園市衛生局所辦的線上公播,看完電影之後,除了可以在直播留下您的心得,還可以給予回饋參加抽獎。
心理歷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癮、黑吃黑、酒駕、神棍……
是衝動、僥倖心態、精神失常,還是理性預謀?
走進時間收集器──監獄,一窺被禁錮的慾望和眼睛
本書深入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刑案,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本書不是以刀光劍影、血腥殺戮的犯罪情節,來滿足我們對違法者的變態圖像,而是作者富有獨特而細膩的社會心理對話,以及逼近圍牆內受刑人生命的日常流淌。
✦你想知道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犯罪動機嗎?
✦所謂的正常人和犯罪者之間,距離沒你想的遠,而且存在更多共通點?
✦惡魔真的存在?道德感低落的人就會犯罪?犯罪也會有功能嗎?
✦入監也是要花錢的?被關也算是一種「孝順」?監所的會客室都能看到什麼樣的故事?
✦身為另一種狀態存在的人,死囚會想家嗎?死囚症候群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案,從北捷案、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小燈泡事件、臺大宅王情殺案、多起家暴弒親案與殺妻兒案、分屍案,以及因債務糾紛潛入女友家中勒斃母女二人案等震驚社會案件,這類犯案者一反過往,多為單純、沒前科者,有些還是一路表現優秀的年輕人所為。
作者簡介:陳建安
大三開始便出入監所至今二十年以上,本身生命經驗就是非典型。接觸過少年、成年到死刑犯,一直覺得跟監獄受刑人談話,比起跟學生聊還容易的大學老師。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心理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學碩士
現任職於: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毒品防制計畫督導
經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戒毒班團體輔導授課教師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極刑犯個輔老師
專長與研究興趣:
犯罪心理學
矯正心理學
犯罪學
社會心理學
作者粉絲頁: 看啥 犯罪心理解剖室 Chen's crimpsych chamber
出版社: 和平國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LhMOf_k0zU/hqdefault.jpg)
心理歷程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為的科學,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就島上而言,一般的科系都是會被歸類,譬如說建築是自然組、歷史是社會組。⠀
但是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心理系卻有分種兩種譬如說台大心理系是自然組,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是社會組。⠀
⠀
今天邀請到的是在哥倫比雅大學攻讀臨床心理的:張雅雯YAMA⠀
曾經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松德醫院有過實務經驗⠀
但其實YAMA不是心理系出身的,是經濟系!!⠀
⠀
這是離島人第一次錄心理相關的,希望能跟YAMA請教臨床和學術上的差異⠀
以及YAMA是因為什麼契機從經濟轉到的心理的⠀
最重要的還有他在美國的經驗分享
Ep026-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碩士:張雅雯⠀
#Columbia #LGBTQ #Psychology
-台大經濟系畢業⠀
-德州 精神科遠距醫療 公司財務⠀
-松德醫院 一般精神科研究助理⠀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義工⠀
-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攻讀Clinical Psychology(臨床心理)碩士⠀
-Columbia Psychiatry LGBTQ mental health臨床研究⠀
-未來規劃繼續攻讀心理相關PhD⠀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omSTLc4V8/hqdefault.jpg)
心理歷程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右上下拉看更多
舞者們分享加入舞團後的心理歷程,
除了多了一起表演的夥伴,在心靈上的成長也是不能被忽視的,
舞倒讓她們更愛自己、更有自信。
【 其他熱門主題】
▷ 到明星家翻箱倒櫃 ► http://smarturl.it/2juv00
▷ 唐綺陽星座系列 ► http://smarturl.it/4xm6l0
▷ 美容編輯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ki94gy
▷ 73個快問快答 ► http://smarturl.it/cf6wyf
▷ 打開名人豪宅 ► http://smarturl.it/8cdd1a
▷ 大明星化妝間 ► http://smarturl.it/75ar6s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p2VNhbFp7A/hqdefault.jpg)
心理歷程 在 一平助人心理-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導讀-內在聚焦之其一"對於 ... 的推薦與評價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導讀-內在聚焦之其一"對於內在聚焦的為難" 我認為內在聚焦是所有助人工作者邁向專業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是一平經常在課堂中講到大家耳朵長繭的詞彙XD ... ... <看更多>
心理歷程 在 而不是最後百米衝刺。」臺大心理系賴文崧教授來分享 什麼 ... 的推薦與評價
想知道賴文崧教授,還分享了哪些製作學習 歷程 的心法嗎?點開右邊連結一探究竟! ☞ https://bit.ly/3ThtvfP更多關於學習 歷程 、學習探索的文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