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x2本
你想改善自己的職涯發展嗎?你想掌握高績效的職場能力嗎?你想找到翻轉人生的關鍵因素嗎?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就是一個能夠用來「整合思維」的好用工具,不僅能夠加深你對事情的理解、釐清腦中紛亂的想法,還能幫助你制定更有條理的策略。這個工具就是「#心智圖」。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mindmap-book/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我第一次認真動手畫出「心智圖」,是在讀了「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的著作《讀懂一本書》之後。在這本書中,樊登說明了他之所以那麼會「說書」,有很大的功勞來自於他善用心智圖來整理讀書心得。所以跟著他的腳步,我也試著畫了很多張讀後心得的心智圖。
畫心智圖這件事情,我採取的是「先行動、後思考」的策略,在累積了一些實作經驗之後,我才接著問自己:「你真的知道心智圖是什麼東西嗎?」為了解答自己的這個問題,我決定求助最熟悉的朋友:「書」。很幸運地,我讀到了一本實用性非常高的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心智圖天后」的台灣學習力訓練師胡雅茹(Monica Hu),她寫過許多本心智圖相關的著作,包含如何做深度筆記、增進閱讀吸收、加強考試記憶力,甚至能用來解決職場難題。
我曾經以為,心智圖只是一種寫筆記的方式,但是在這本書裡我卻學到了:「心智圖不是單純的塗鴉或筆記法,而是一種『思考工具』,也是正確使用大腦的方法。」這個工具只要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能激發大腦的思考,幫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上任何問題。
在這本書裡,雅茹用了精簡的篇幅介紹了心智圖的好處、功能、畫法、注意事項,然後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展示了心智圖的用法。書中共有43種常見的應用題,包含探索人生方向、打造競爭優勢、激發創意靈感、維護人際關係、掌握管理要領、減輕心理壓力、規劃下班之後的生活。
.
【心智圖是什麼?】
.
心智圖(Mindmap)是被譽為「大腦先生」的英國心理學家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於1970年代提出,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圖像式輔助思考」的工具。這個方法是在一個平面上,針對一個特定主題出發,用「放射狀」、「分類法」和「條列式」的綜合方法畫出所有相關聯的對象。
由於這種表現的方式,比起單純的文字更加接近人類思考時的「空間性想像」,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於創造性思維過程中。雅茹對心智圖的中文有另一種詮釋:「心」代表情緒與感性;「智」代表邏輯與理性。畫心智圖的過程就是一種融合了感性與理性的思考方式。當我們把思考的內容畫下來之後,更容易讓我們聚焦目標、瞭解困難、激發靈感,這就是所謂的「思考的可視化」。
.
【心智圖的功能有哪些?】
.
如何讓自己腦中飄渺不定的思考內容,可以紮紮實實地被記錄下來,甚至加以應用?使用心智圖畫下腦中的想法,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當我們看到自己「思考的內容」被呈現在平面的紙張上面,會產生異想不到的六種奇特功能:
1. 整理大腦:快速將雜亂的思緒分類與歸納。
2. 延伸想法:幫助腦中剛萌芽的想法延伸和落實。
3. 聚焦思考:能讓我們看遠、看近,從宏觀聚焦到細節。
4. 找出盲點:檢查思考的過程之中是否有疏漏。
5. 優化想法:把粗糙的原始想法打磨成精美的鑽石。
6. 洞悉慣性:打破無意識的自動駕駛,打破舊的慣性。
.
【畫心智圖的六個步驟?】
.
雅茹給心智圖的定義是:「利用線條與色彩,把關鍵字詞的邏輯關係呈現出來的圖像」,畫一張心智圖具體的六個步驟是:
1. 拿一張白紙,準備三種顏色以上的筆。
2. 把紙張橫放在眼前,在正中央寫下你想探討的「主題」。
3. 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從右上角寫下第一個「主要關鍵字」,然後從主題處畫出一條線連接到主關鍵字的下方。
4. 用同樣顏色的筆,在主要關鍵字後方,逐一寫下相關的「次要關鍵字」。同一種主要關鍵字的脈絡下,使用同一種顏色。
5. 用順時鐘的方式,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寫下第二個主要關鍵字,再接著寫次要關鍵字。
6. 鄰近的兩條關鍵字脈絡,避免用同一種顏色的筆。順著這個邏輯,把主題周圍逐漸畫滿。
這個畫法跟我之前常用的「單色」心智圖不同,雅茹建議把「色彩」也考慮進去,可以讓思考更有層次。我練習畫了許多張心智圖之後,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單色筆。一來是我總是崇尚極簡風格,二來是我的空間概念還不錯,不至於搞混淆不同脈絡的內容,三來是樊登也是用單色的(喂)。
.
【畫心智圖的注意事項】
.
我之前自己在畫心智圖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關鍵字都「圈起來」,然後才開始連線。但是雅茹卻強烈地建議「千萬不要把關鍵字圈起來,因為會限制了你的想像」。我回頭檢視了自己畫過的圖,再拿出樊登在《讀懂一本書》展示的讀書筆記心智圖,才恍然大悟原來連樊登也沒有把關鍵字圈起來。這或許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我後來試著不畫圈之後,的確對靈感的發想有起到正面的幫助。
另外,一般而言心智圖是畫給自己看的,是用來跟自己腦袋「對話」的工具,重點不在於精美的畫圖,而是要達到實質的功效。我最近剛好在讀萬維鋼老師的新書《高手學習》,在書中他專門為了心智圖寫了一個段落來探討,他認為:「心智圖,本質上就是思維的草稿圖。更高端的用法則是用心智圖做決策和判斷。」
他進一步說明,大腦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而心智圖就像是大腦的「延伸記憶體」。平常你只能想著四個東西,但是思考某個主題卻要同時考慮八個東西。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八個東西都寫下來,擺在眼前輔助思考。
萬維鋼還認為,有時候你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條列」和「分類」的規則,你可以偶爾跳脫規矩,把不同區域的關鍵字連結起來,更有助於刺激思考。他總結道:「花俏的裝飾和美觀的外型未必實用,真正的武器身上應該有創傷,有錯誤,有煙硝的味道。」實際畫過就會知道,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心智圖必然是潦草亂的,不求花俏,要求功效。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
我除了平常會以心智圖紀錄讀完一本書的收穫之外,反而很少用在其他生活的領域。但是雅茹這本書給了我許多靈感,讓我認識到原來心智圖還可以用在那麼多不同的地方。
像是這本書主打的「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雅茹就用了各種實際的應用案例,讓不同職場階段的讀者都會有所收穫:(1) 小職員,可以用心智圖定位自己的職場技能、盤點競爭優勢、優化工作流程。(2) 管理者,可以用心智圖加強對上級和下屬的溝通、如何避免流程疏漏、如何培育不同特質員工。
另外,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心智圖還可以用來「解決心情上的難題」。例如在工作上遭遇委屈,你可以用「受害者心態」先大肆抒發、宣洩情緒性的字眼寫在紙上,然後再以「旁觀者心態」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把你遭遇的事情重新寫一遍。使用「前後兩張心智圖」的方式,有助於釐清自己的思緒,分清楚哪些是情緒性字眼、哪些是理性的判斷。書中給出的43種案例,相信能幫到身處不同境遇的讀者們。
.
【後記:值得推廣的思考工具】
.
讀完了《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之後,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畫心智圖的方法,也對這個工具有了更多元的認識。如同雅茹引用日本企業講師高橋政史的一句話:「一個人一生之中只要有一到兩種思考框架,將它運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足以處理所有工作上的事物。」
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是我實際畫過了許多心智圖之後,也漸漸地產生認同,心智圖就是一個這樣的「萬用工具」。無論是基本的筆記和回想功能,或者是中階的思考內容整理,到最進階的輔助決策和判斷,心智圖都能夠釋放腦中原本的束縛,讓思緒飛躍於紙上。
最後,分享給你一句我從書裡讀到的話,引述自美國神經學家詹姆斯.奧斯汀的「凱特琳法則」:「運氣偏好那些採取行動的人,當你廣泛涉獵、積極行動,就會出現各種事件,形成『快樂的意外』。」我想,開始學畫心智圖這件事,就是我這幾個月來,遇到最快樂的意外。
.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心智圖天后 胡雅茹
1、抽出「2本」《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心智圖有用嗎?你為什麼會想學心智圖?例如:「我認為有用,我想瞭解心智圖可以用在哪些情境」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3(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4(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心智圖 有用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媽媽好忙。媽媽好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Re: [問題] 真的有人在用心智圖學習嗎- 看板study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認真問非黑非酸] 心智圖的優缺與實用性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心智圖有用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心智圖有用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問卦] 心智圖真的有用嗎?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討論] 醫學系的各位會用心智圖來背東西嗎- 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王聖凱心智圖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問題] 有人在做心智圖嗎??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閒聊] 有人用過心智圖嗎? - 看板Examinatio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心智圖 有用嗎 在 Re: [新聞] 學霸「大學聯考筆記」曝光!萬人朝聖跪了 的評價
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媽媽好忙。媽媽好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如何保護孩子的學習熱忱、提升內在動機?
Update: 新版影片在這裡喔!
🎥 在 YouTube 看影片:(我又重錄了一遍~)
https://youtu.be/rhBclXKLmRc
——————————
引導孩子探索、學習,最終必定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動自發,為自己的學習和人生負責。
(譯:放生)
都說要引起孩子的內在動機,但是「內在」又碰不到,到底應該要怎麼做呢?
獎勵、處罰,有用嗎?
聽聞許多家庭和教學現場的例子:
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為了得到獎勵而謊報成績或聯合作弊……
困惑了很久,前一陣子找到一篇比較詳盡的文章。一直到今天才整理出來,是因為讀完了《看懂孩子的學習卡在哪》這本書,見證文章裡說的「整合調節」Integrated Regulation 真的在作者大女兒身上實現了,還是小學生呢!
為了確保自己讀懂,拿整理好的心智圖從頭到尾講一遍,錄影分享給大家。
期待聽聽你們的想法!
📝 “動機——看懂行為背後的驅動力” 心智圖
PDF 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VEUWbOcG8jzYw3iupdEt6bDvZ7EAlqr/view?usp=drivesdk
👉 內容整理自: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 What’s The Difference (And How To Get Motivated)
https://www.parentingforbrain.com/difference-between-intrinsic-and-extrinsic-motivation/
——————————
這次用的APP:
🔸心智圖 APP:思維導圖——第一次試用,如果有你們用得順手的心智圖 APP 也請分享給我!
🔸螢幕側錄 APP:AZ Screen Recorder
心智圖 有用嗎 在 [認真問非黑非酸] 心智圖的優缺與實用性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個人認為心智圖要有用的一個前提是你必須對該章節已經有一個很基礎的了解或是概念,如果完全不理解,那還是先好好把課文看完再說。 可惜很多學生現在 ... ... <看更多>
心智圖 有用嗎 在 心智圖有用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沒有圖只有文字的心智圖,一定要用很多種顏色嗎?#考試必勝的讀書方法#預習學習複習答題時最好用的思考工具# 心智圖#思維導圖#mind map書名:心智 ... ... <看更多>
心智圖 有用嗎 在 Re: [問題] 真的有人在用心智圖學習嗎- 看板stud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irslas2006 ( White)》之銘言:
: ※ 引述《VanDeLord (HelloWorld)》之銘言:
: : 心智圖法的理論基礎建立於大腦認知與記憶的角度,
: : 也就是說這種方法是根據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傳導與記憶的模式,
: : 經過研究所確立的方法。
: : 以正確的心智圖法,建立出正確的心智繪圖後,
: : 基本上不可能有所謂乏味的情況出現,如果有這種情況出現,
: 我說的乏味是指如果心智圖就單純只是方便大腦閱讀
: 那未免也太乏味了
如果心智圖法是乏味的方法,
那麼真的建議你不要學習這一個方法,
因為你的見解違反了這個方法的理論基礎。
os:我懷疑你對這套方法所瞭解程度並不夠正確。
: 意思就是,還有其他含意在。
建議你翻一下我前面介紹過的書,可以給你解答,
回在板上會落落長。
os: 這邊看出你似乎並沒有很正確的瞭解心智圖法的技巧與使用方法
: : 可能要審視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心智圖法。
: : 還有,電腦軟體非常不建議給初學心智圖法的人使用!
: : 因為心智圖法本身就是強化刺激大腦對於資訊取得的方法,
: : 透過手眼運作模式給予高強度的刺激。
: : 目前軟體並沒有強調這一塊的運作,單純的將資訊模式建構出類心智繪圖的樣子!
: 你說的心智圖是加入一些較誇張的元素對吧
: 來刺激右腦...以達到發揮大腦的潛能
看來你並不是很瞭解心智圖法的理論基礎。
誇張的元素? 我想你應該是指視覺效果。
圖像式的記憶與右腦有關,
但手寫刺激與左腦有關。
: 這我懂阿,但也要適合自己的
你可能被軟體誤導了。
: 所以每個人的筆記不同
: 看一段文章畫出來的心智圖也一定不同
: 所以以下我一直在強調要找適合自己閱讀和吸收
你這段有矛盾!
所你是說你自己寫出來的心智圖法是不適合自己的方法?
既然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筆記,怎麼會不適合自己呢?
如果你上面的說法成立,那麼心智圖法在理論與實務上的功效並不存在,
是這樣子的嗎?
這樣子的說法也再次說明你可能誤解心智圖法。
: 不~!
: 但如果就只是閱讀和吸收也太乏味了
: 心智圖畫出來,就好像一個地圖一樣,很多同類的,不同類的
: 你都會知道在哪邊,是什麼樣的型態
: 可以比較的,不可以比較的,都一目了然
: 心智圖不僅僅是刺激右腦,也是運用到左腦歸納,邏輯的功能
這點你說對了。
: 所以會變成立體網狀結構。
: 什麼叫立體網狀?
: 譬如今天有一個主要主題是a
: a衍伸出a1 a2 a3 a4 a5
: 而改天你讀到b的主題
: b衍伸出b1 b2 b3 b4 b5
: 在心智圖結構下,你知道各個不同的位子在哪裡
: 什麼框框,什麼顏色
: 如果a3 和 b3相似,在大腦中就會串連起來
: 而且心智圖上,或許顏色和框框,甚至位子也差不多。
: 這就是立體網狀結構。
我真的不建議初學者使用電腦軟體。
心智圖法的終極是將記憶資訊轉化成漫畫或是電影的模式。
你能記幾個網狀結構呢?你的連結關係要如何不受到認知資訊上的混淆呢?
你的這個說法挺有創意。
: 也是每個人大腦運作的結構
: 但問題來了,書本又不是心智圖,怎麼會變成腦中心智圖?
: 等等會說明,筆記和大腦的差別。
: 當讀的多,就像之前有一個老師發表物理的那篇一樣
: 其實物理讀到最後,每個章節都是一樣的。 (我指考物理90)
: 所以可以一直串起來
: 但是~! 紙是平面的 所以只能以2D延伸,比較。
: 但大腦是3D的...所以就像剛剛舉例的
: 主題A和主題B會變成兩層東西,但串起來
: 如果高中三年的物理讀完之後
: 會變很多層東西,層層互相牽制
: 構成立體網狀結構~~~
看起來你在為你自己所提出的創意解釋。
還不賴,簡單易懂。
: 什麼? 你說這不是心智圖? 你要說不是也行,我要說是也行
只要你的方法符合心智圖法的原理與方法,
基本上都算是心智圖法。
: 立體網狀結構,有他的位子,他的路徑,他的主題形式,甚至他的顏色,他的味道。
: 所以我說大腦吸收各種東西的方式,在大腦裡其實都是心智圖的型態
: 但有時候每個人從眼睛吸收進來的時候,每個人所適合的筆記結構可能不一樣。
: 只要是最容易吸收進大腦,最容易大腦規劃路徑,整理,互相比較的,就是好的筆記
: 每個人適合的筆記不一定是心智圖。
還是建議你真正的去讀過心智圖法的理論基礎後,再看看你的說法。
還是你認為大腦神經元的的記憶模式並非如心智圖法所使用的方法?
os:你句話涵義,是說每個人可能存在一種最適合他自己的筆記方式,
如果存在一種最適合他自己的方法,重點是自己本身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方法,
心智圖法不見得是每個人最適合的筆記方法,
但是心智圖法是目前已知最適合每個人大腦的記憶方法,
這也就是我前面所強調的普遍性。
但是這樣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式是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是不是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應用在不同的知識領域?
這都是自己要去探索的部分。
: 不~或許我該說,不是那麼的心智圖
: 就像剛剛舉例的=>愛因斯坦,就不是心智圖的筆記了。
: 但書中有著名,他確切有運用到左右腦。
並非所有人都瞭解愛因斯坦的筆記。
心智圖法在當時並沒發明出來。自然不是心智圖筆記啦!
但心智圖法的理論基礎在於大腦神經元的記憶模式,
心智圖法有用到左腦跟右腦。
: 為什麼不是心智圖的筆記,卻可以運用到右腦?
答:因為心智圖法當時並沒發明出來。
: 啥? 你說舉例沒完沒了? 對阿,這就是答案了。
不會,世界名人筆記流傳下來就那麼多。
像是其他有名的筆記如:達文西
: 因為每個人要把資訊拉進大腦的筆記形式,適合的都不一樣。
: 但大抵來說,能刺激右腦的是聲音,和顏色還有一些圖形,能刺激右腦
: 所以才有有聲書阿,電影阿,等等的東西來刺激語言學習。
: 好~! 問題來了,有人適合電影,有人適合有聲書
: 就好像有人的心智圖,色彩超級豐富,而且顏色不會亂掉,圖形超級多,而且不易混淆
: 但你要想想,就算是心智圖,每個人做出來的筆記都不一樣~
: 不然怎麼有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
: 因為就算即使是右腦,每個適合的也都不一樣。
嗯,這就是問題所在。
心智圖法的終極技巧是將記憶資訊轉化成如電影、圖畫般的資訊長期儲存起來。
: 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內容之後,勤做題目~
: 為什麼?
: 因為做題目會聯想,有邏輯,左右腦並重。
: 而且會釐清很多盲點,進而補足心智圖的不足
: 如果考研所來說,光做心智圖是不夠的
: 對我來說,心智圖是方便閱讀,比較,找資料
: 而主要且完整的心智圖架構都在我的大腦裡,考試的時候才有用
: 如果以地圖來說,你要熟了,才不會迷路
: 熟了之後,考場就不會想不到
: 就好像就算你有能力畫出了一張地圖,但你沒走過,第一次走還是會迷路。
: 所以我認為筆記的心智圖,和大腦的心智圖,是比較不同性質的。
: 一個是方便你吸收進大腦裡
: 另一個才是最重要的,對這個章節有"感覺"。
: : 嗯?怪怪
: : 可以請問一下你有學過心智圖法嗎?
: : 心智圖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出完整而有效且利於大腦接收資訊的模式。
: : 別人看來會眼花瞭亂,對建立者自己來說就算是眼花瞭亂,也不會影響!
: : 根據我的經驗,絕對不可能!
: 但如果今天做了不適合自己的心智圖,就可能混淆了
: 譬如說顏色阿,框框阿,不是大腦中的東西,在筆記上就有可能用錯
^^^^^^^^^^^^^^^^^
可以說明一下嗎?
: 如果單就說刺激大腦的話,而使用豐富顏色
: 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
怎麼不對法?
心智圖法的是透過視覺上的差異性,刺激大腦產生訊息。
豐富的顏色的使用方法在於你自己對顏色的敏感性,
對顏色越敏感的人自然使用豐富的色彩比較好,在繪圖上也比較沒有問題,
在使用顏色的技巧上,重點是近似顏色盡量不要放在一起。
可以瞭解嗎?
要產生資訊上的差異性。
: 對,你是刺激到了,但東西一多,就混淆了。
: 所以我認為要用心智圖來刺激右腦,要慢慢來。
當然,心智圖法的技巧很多,想學好東西自然要循序漸進。
: 你不一定要單用筆記來刺激....
: 生活上很多東西是可以運用右腦的。
: : 如果建立者自己無法有效的利用心智圖法,就要重新檢查自己所使用的方法
: : 是否依據真正心智繪圖的方法所繪製。
: : 建議可以仔細觀察 《心智圖聖經》這本書中的案例,
: : 因為我看網路上有些人的心智繪圖並沒有依照真正的心智繪圖原則進行繪製。
: 真正的心智圖? 也要對照自己的大腦吧
是啊。
: 最簡單的例子,你說世界上很多很會背的達人
: 有幾個人,就有幾種背法,但都差不多,都靈活運用左右腦。
: 就好像我剛剛說的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要找自己最適合的筆記,
: 最適合自己大腦往後聯想,比較等等。
當然,這是建立在心智圖法之後,再這樣說會比較好吧。
你自己已經是心智圖法的使用者,這種說法不太適合初學者。
: 不然筆記做了,卻不適合自己的大腦有什麼用?
: 不過我要強調的是,我並沒有否認靈活運用左右腦。
: : 請問您有用過心智圖法嗎?
: : 靠您自己手繪出心智繪圖?
: : 因為這一段文字完全背離心智圖法的理論基礎啊。
: 我從會做筆記開始,就是運用心智圖。
: 心智圖不僅僅是路徑,顏色等
: 更需要運用到邏輯的按二元素。
: : 相當完善,是不是完美的方法,不清楚。
: : 但可說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記憶方法!
: : 目前熱門的記憶術就是依此而立的啊!
: : 陳俊生的師父,Dr.J,和我從學於同位老師 (張耀宗先生)。
: 我意思是,大腦有七十億個,不能只用一個心智圖來涵蓋所有的大腦運作
: 我又要舉個例了,愛因斯坦。
: 而且如果大腦只適合心智圖,也只有運用到心智圖才最有效
: 那世界上那麼多本書怎麼處理?
: 當然你可以說寫書的方式比較適合用條例式,但你要記得,那也是人腦弄出來的
: 有些人東西一生出來,就像心智圖,或條例式
: 或者更精確的說,不是每一個時候,都適合心智圖的。
: 但那只是一種說法而已。
: 就我認為,很多種筆記其實骨子裡都是同一種東西,有運用到左右腦
: 路徑阿,聯想阿,比較阿,邏輯阿。
: 只是有些人會適合看心智圖 (還是要強調,每個人的心智圖或適合的都不一樣)
: 有些人就比較偏重二元樹
: 但我認為都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包裝不一樣,因為每個人不一樣。
你講到的是邏輯推理的方法。
邏輯推理也是理性思考的方法,這是偏向左腦的思考方法。
: 你有聽說過一句話嗎?
: 看完一本書不算什麼
: 你要講得出來,才真正算你的東西
: 為什麼?
: 因為作者的大腦存放或吸收架構,一定和你不同
: 所以要你自己說得出來,有吸收到自己的腦子裡才是真的~
嗯,這也是我最後一句的意思。
: : 拿特例來說,沒完沒了。
: : 特例的說服力在於普遍性的基礎下。
: : 而且愛因斯坦的大腦神經元成長模式跟一般人一樣啊,
: : 只不過他光是單單一根神經元的突觸就有一百多個。
: : 當然不一定要心智圖法,
: : 但是心智圖法的建立模式是經過研究人類大腦對資訊的吸收模式所建立。
: 對阿,我一直說大腦存放資訊的方式是偏向心智圖
: 不,不僅僅是心智圖
: 應該是心智圖+多元樹
: 但筆記呢? 就不是這樣說了阿,愛因斯坦是左右腦並重
: 但筆記就可能比較偏向多元樹之類的。
: : 人家考上東大跟哈佛,
: : 他的方法對所有人都有用嗎?
: 我最喜歡你這句了,這是我這兩篇文章一直想表達的話
: : 特例是特例,特例的普遍性需要經過驗證。
: : 心智圖的普遍性功效已經經過研究學理與實際上的驗證。
: 這我認同阿,因為大腦吸收的方式,我覺得大概就是心智圖+多元樹
: 但也不要說他是特例啦,我比較想知道你所謂的特例是什麼意思
: 他的大腦不一樣囉?
: 好,我換個方法說好了,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 這是你自己說的喔
: 也不要說得那麼死,不一樣的意思是,篇重的,適合的,可能不太一樣
: 事實上都不一樣阿,光就拿適合看心智圖的筆記的人來說
: 他們畫的心智圖也不一樣。
: : 的確如此,這也是心智圖法有效的原因。
: 對阿,這就是我一直想表達的意思。
: 但你說得好像每個人都適合心智圖一樣?
: 不是吧,心智圖也是結合各種筆記方式阿,譬如說多元樹。
: 而且多多少少,每個人都不一樣。
: 剛剛舉了好多例子
: 我認為有效的原因先決條件是適合自己。
: : 我也不是。
: : 但我認為所有書上找得到的資訊你必須強破自己當成基礎知識,而不是特殊知識。
: 我不懂這句話耶....
書上的資訊除了要能用自己的方法說出來以外,
更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出可有效對應實際生活中,
成為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應用技能,
這樣的應用技能才是你自己的知識技能,才能有效打造出知識技能的價值。
--
Imagination & Knowledge both are important!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 Albert Einstein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9.235
※ 編輯: VanDeLord 來自: 123.240.19.235 (03/06 19:32)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