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運動的人遇到什麼問題呢? 🤔
我習慣做大量運動 一個禮拜;
在家訓練兩次 至少三小時 🏋️♀️
外騎三次 至少八個小時 🚴
今年4月我左大腿的關節開始疼痛
左膝蓋上太突然得沒感覺了
我怎麼了 !? 😟
去看復健科 醫生說 :
👨⚕️ 肌肉很健康 ~ 問題應該是神經!
去看神經內科 醫生說 :
👨⚕️ 大腿關節的軟骨有發炎,
膝蓋上的神經已經壓迫了~
至少要半月不要騎車, 多復健, 做簡單的動作
OH~ 讓我好難過 😢
4月到6月我盡量少騎車
用熱水按摩關節, 做簡單的神經動作
也有去醫院的復健科 ~
可是 感覺沒什麼改變了
發炎還在 ! 壓迫還在 ! 無感還有 !
那時候我知道天母有一家治療所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馬上跟他們預約幾次的療程 !!
恩賜治療師 先確認我哪邊不舒服
發炎的痛度跟發炎不讓我做哪些動作的檢查
他講話 講所有的細節, 讓我完全了解 !!
第一次的療程
一場約45分的徒手物理治療與動作評估
療程結束後 恩賜治療師提供我回家功課
做一個禮拜的鍛鍊後我再來
第二次的療程 整體感覺順利很多 🙂🙂
關節的發炎感覺越來越小, 只有微微的痛
我回家再做一個禮拜的鍛鍊 感覺膝蓋越來越有感覺
第三次的療程 恩賜治療師讓我使用
SMARC AI醫療級運動復健器材 ~
原來SMARC是安全有效的訓練儀器,
適合全身協調, 心肺耐力, 肌力訓練 💪
也會提供虛弱, 退化, 受傷, 疾病功能動作訓練
我好像最喜歡 CS 106 (骨盆底強化機)
跟 CS 104 (骨盆活化機) 😛
這些器材很像健身房器材 ~
差別就是這些比較專業, 安全 !!
因為會感應到你的活動度, 功能肌力,
肌耐力, 協調性, 動作精準度
也會幫你整理動作角度, 動作速度,
正確次數, 協調性, 精確度
我興奮地挑戰高難度的訓練, 喘死我了 🤣
😎 SMARC提供的科學化報告說 :
我腹肌是最厲害, 腿肌力很正常, 手臂肌需要多練
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
真是熱愛做運動的人會喜歡的好地方
除了專業徒手治療, 還可以體驗SMARC器材,
拿到科學化評估報告與個人運動處方 ~
預約看這邊: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48-4號
☎ 02-2872-8889
❤️ 歡迎來追蹤我 IG : susu.cyclingday
https://www.instagram.com/susu.cyclingday/
❤️ 你還沒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嗎?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NzaJG1wYBdq51DMJVxcg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
#徒手治療 #健身 #運動治療 #疼痛治療
#健康賦能管理專家
復健科物理治療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學瑜伽要學解剖學?》補充增訂篇
我覺得它提供了我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體位法的練習,進而引發出自省的對話,讓我能夠更有覺知的選擇我的練習。
瑜伽從來就不是競爭,不是與別人的競爭,更不是與自己的競爭。
很多人都是因為受傷而選擇瑜伽練習,但有趣的是在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端,往往又接到很多因為練習瑜伽而受傷的人,這不就是一個滿諷刺的現象嗎!
而假設教導的媒介是以動作為主的體位法,那當然需要一定程度的解剖學基礎。
如果要教比較高難度有風險的動作,或反過來想要教導透過練習可以療癒身體或恢復正常功能的內容,那對解剖學或說對身體的了解當然需要更多。
所以,夠用就好沒錯,但你要想清楚你要運用到哪個層級,才知道要學到哪個層級。
瑜伽很多的練習內容其實很好,但有點可惜的是因為不同派系強調的重點不同,有時候你想找或你需要的答案,並不在你正在練習的系統中,此時向外取經或看看解剖學的東西,也許能夠幫助你更知道自己在幹嘛。
以下簡單寫一些學習過的系統給我在瑜伽練習的反思。
✅ DNS
在DNS的課程中,我們學習矢狀面穩定,產生飽滿的腹內壓,讓身體整體達到穩定,然後產生好的動作。
開剪刀,就是指前方肋骨外翻,骨盆前傾,腰椎壓迫,更重要的是影響到身體整體的穩定,如果平常都習慣在這狀態做動作,身體慢慢會累積很多代償,甚至到受傷的風險。
所以當每次後彎練習的時候,我都會想一下這件事,到底我是在有控制的後彎,還是千方百計的破壞核心穩定。
✅ FRC
FRC的slogan是Control yourself。在上課的時候強調的重點總是這是內在的練習,你必須去感受關節的動作,而同時做好穩定中軸的工作,這些跟DNS部分的觀念又是重疊的。
另外,它又特別強調mobility跟flexibility的差別,活動度mobility是有控制的flexibility,放在瑜伽容易過度開髖伸展而失去控制的情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
✅ Anatomy Trains
在解剖列車中,深層的深前線等同於核心的筋膜線,其中大腿內收肌群一路往上也跟骨盆底肌跟橫隔膜相連,另外在步態穩定中,內收肌群的重要不下於傳統認為的髖外展肌群。
所以當我練習橫劈時,我也會想一下我到底是有控制的練習,還是一樣已經到破壞它的程度了,韌帶拉鬆了,是不太容易練回來的,等老了肌肉流失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候。
這些並不是散播恐懼,因為當然很有可能你練一輩子都不會怎樣,但你願意付出這個風險的代價是為什麼?
「風險控管,一切都是等價交換啊。」
有幾個常見的錯誤認知,例如:
練越深越厲害
老師可以我也可以
現在沒事以後也沒事
所以要真正看清楚自己的狀況,以及在練習的時候,當你要突破或被突破身體的極限時,不妨暫停一下,好好的往內看,思考一下當下腦中的想法是什麼。
Find your why
☑ 是Ego嗎?想追求什麼目標?
多多少少,例如我在練習的時候也有ego跟執著,我練單手倒立就是希望能夠趕快突破5秒可以拍照,大方承認是真正面對問題的第一步。
如果都沒有,那找到自己的專注跟練進階體位法本來就不是等號,那就都拜日式跟靜坐就好了不是。
☑ 為了這個,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如果是倒立,就是比較多的肩膀穩定練習,大概推自己重量,這個水準在常做重訓的也許就普通。
☑ 當狀況不好,我能夠勇敢的踩煞車嗎?
例如今天手就是不穩,覺得狀況不好,那就減量或是乾脆休息,不練不會怎樣。
☑ 這些瑜伽練習,整體下來讓我精神越來越好,體態越來越均衡飽滿?
這個也必須很有覺知的去感受身體的狀況,特別是在離開練習後,你是一切都很好,還是甚至每個禮拜都要去針灸治療。
而最後想完一輪,也許你就能夠真正的了解:
「瑜伽體位法是工具,解剖學也是工具。瑜伽練習本來就不在體位法本身,而是透過它達到的自省,當你真正內在跟外在達到和諧,不需要用極端的方式用體位法證明自己,尊重身體,懂得適當踩煞車,這時候你美好舒適的瑜伽練習才真正開始。」
——
📌如果覺得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
📌歡迎按讚 留言 分享跟tag我
📌你的回饋是我持續寫文章的動力
#瑜伽 #瑜伽解剖學
#阿肯師閒聊系列
#自瑜瑜人的瑜伽老師
#kensyogalife
復健科物理治療差別 在 物理治療師Aron x Spor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知教育Enlighten Institute 袖舒腦師
蒞臨樞適物理治療,
在談健康單元和Aron老師來段「物理治療與訓練的交匯」專訪
-
相信各位對於物理治療已時有所聞,
而「物理治療師」與「教練」之間的合作也日漸密切。
這次的訪問,除了帶你開箱樞適物理治療的空間
也讓你了解找物理治療師的時機,以及知道訓練與物理治療可以如何配合,幫助客戶搭起橋梁,擁有更舒適的身體!
快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
影片大綱:
1:47 什麼情況可以尋求物理治療的協助
2:42 樞適物理治療診所與復健科的差別
3:12 診所的看診流程
5:14 物理治療與健身教練的關係
7:03 何時可以離開物理治療
復健科物理治療差別 在 物理治療與復健科診所差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骨科、復健科到底要看哪一科?運動受傷要找誰?除了漫長的復健之路與手術,你還有其他的選擇!一起智慧就診吧|何琨棟醫師|生昇診所- 增生療法與疼痛 ... ... <看更多>
復健科物理治療差別 在 Re: [問卦] 物理治療跟復健差在哪 的推薦與評價
還有我朋友說物理治療師很常被復健科打壓是真的嗎? ... 二、物理治療在做什麼 三、物理治療在健保的困境與自費or not 一、物理治療跟復健科的差別 這 ... ... <看更多>
復健科物理治療差別 在 Re: [討論] 復健科醫師跟治療師的關係? -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先講一下對於美國PT的誤解
美國PT只要有執照的都可以開業 管你學歷是什麼
是為了要跟chiro以及MD在頭銜上相抗衡
才把PT拉到學士後的教育 現在美國本土畢業都是DPT
但是專業有比較厲害嗎 根本沒有
只是把大學的課程拉出去變成學士後等級
臨床上面根本沒有差別 哪來碩士就比較會治療的奇怪想法
復健科醫師跟治療師互相衝突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基本上就是整個制度結構下來產生的結果
樹大有枯枝 人多有白癡 不管醫師還是治療師 都有這個問題
這一串釣出很多不尊重人的醫師或治療師我就不提了
雖然我了解得不是很深入
但在美國 治療師跟PM&R的衝突其實很低
反而是跟Chiro呈現一個強烈的對抗
美國的PM&R養成時間非常的長 難度也很高
在復健領域內 PM&R要能夠擔當協調者的角色
只有在醫院比較容易看到這個專科 患者也很多都是病情複雜
重點在將各領域包含PT OT NP 社工等等作一個大方向的整理
大方向確立 細項由各專科負責
而不是開開單子就完事
而在台灣因為長久的社會氛圍下 有一部分的醫師確實沒有尊重其他專業
放射師在走廊上因為給了建議被病歷砸臉羞辱的
物治師給了治療建議被電說你是哪跟蔥不懂的
這類型的案例時有所聞
再加上所得的相對剝奪感 一定會造成職業間的對立
其他領域或其他人我無法代表
但是我個人認為 你只要尊重其他專業 表達自己的專業 就會有好的工作氣氛
上面也其實也有很多合作愉快的例子
還有兩篇M文都是非常理想的概念 希望這能成為多數主流
如果能夠朝這個方向走 而不是互相公會在背後互捅 也許下個世代就會改變
但是大家還是喜歡你幹我我幹你讓後自己互咬那也是共業了
最後一段是抱怨治療師裡跟復健科醫師裡我所見到的爛人
如果你覺得與現實不符 可以盡量酸我
或者不想要被酸請左轉出去
治療師裡面的爛人 多到數不清
每天就看單子 on電療 連基本的病人評估都沒作 反正有事你去找醫生
連基本的運動處方跟徒手治療都做不出來 只會開機器以後坐著聊天滑手機
不思長進 畢業後連個書都沒翻過
被人家說復健沒用 領那個薪水 還要被羞辱根本只是剛好而已
只會擺出前輩的姿勢靠北靠母的 就是你們才會搞的PT很低級
復健科醫師裡面 這種人也不會少多少
我自己講的 我願意負責 天龍國郊區某大型醫學中心
在治療師報告的時候貶低對方的教授
只會標準復健科病患菜單
A餐 熱敷電療拉腰 B餐熱敷電療拉脖子 C餐熱敷電療超聲波
猴子都會開 反正不會出人命就好
連最基本的鑑別診斷都不寫 功能性診斷也沒有
超過100張單子裡 出不了一張運動治療
病人有Cx你還要開熱敷電療給他 牽引產生疼痛也不檢查
回報病人情況還要被批浪費他時間
這種等級的復健科醫師被瞧不起也只是剛好而已
其他我就不說了 反正爛人到處有 只是遇到多跟少的差別
"他媽的這些人根本不尊重患者 不尊重自己的專業 學生時會唸書有個屁用"
健保上面都批過我就不說了 反正就是個讓下面互鬥的天才想法
白副這個才該得諾貝爾經濟獎
雙方都該提升自己的想法與概念 但是上面大老抓得很死
身為新生代的醫師跟治療師能不能超脫這個概念 就值得努力了
最後順便徵求 優秀的復健科醫生 想要私信討論討論
--
物理治療 就是動作專科 這樣有簡單易懂嗎
什麼 你說他都只給你熱敷電療不會好
那是健保跟醫療法造成的 沒有加上運動處方當然不會好
<一段健保與不會好的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6.65.142.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29725875.A.D3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