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武俠小說的方式講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應該會比較容易看懂吧?
#今日上映 #中邪美毒
(提醒:以下內容除了對話是真實的,其他純屬我加油添醋)
一架飛機緩緩抵達阿拉斯加,走下飛機的是東方來的使者。梳著灰色油頭的,是人稱戰狼的外交部長王毅。走在後頭髮量稍少的,是被美國外交圈譽有儒家風範的中共外事辦主任楊潔篪(音同遲)。楊潔篪是美國熟悉的人物,他在老布希時期就是中國和美國對話的橋樑。王毅則是近年崛起的頭號戰狼。
兩位使者緩緩走進會議廳,身後跟著若干官員,以及一位翻譯。在會議廳裡等著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以及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美國剛改朝換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布林肯早在中國使者抵達前,就在日本、韓國和香港把火給放了。他知道王毅是出了名的拗脾氣,若是不在早些時間給中國一些下馬威,這談判還怎麼成?布林肯和蘇利文直挺挺的坐在中國使者對面,面容被黑色口罩遮住了,仍可看見口罩底下那胸有成足的淺笑。
作為東道主,布林肯率先發言。
「謹代表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我本人,歡迎楊先生和王先生來阿拉斯加,並非常感謝您與我們一起展開這趟會談之旅。」
「我本人剛從日本和韓國回來,他們兩是美國非常親密的同盟,也相當關注我們中美接下來要討論的事。我們國家是這樣的,我們習慣透過外交制定國際秩序和規則。希望我們接下來這兩天的對話,可以好好討論中國如何融入這套國際秩序裡,以便中國能夠更理解我美國的意圖和方針。」
「噢,我們也會在這個會議上討論貴國的一些『行徑』。包含在新疆、香港、台灣的行為,以及攻擊我們美國的網路,和對我國盟友的經濟脅迫。我們認為這些行徑都威脅了全球穩定,並不是停在『中國內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有義務提出這些問題。」
蘇利文笑笑的點了頭,像是讚許布林肯做了多好的開場。他也說了幾句,大抵是為美國感到自豪,並認同布林肯提到的幾項重點。但他的角色絕對不只是一個應聲蟲,在他冷面書生的外表下,暗藏著外人看不清的深思熟慮,一字一句都有盤算。
「我們不尋求衝突,但我們歡迎激烈的競爭,我們將始終堅持我們的原則,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朋友。」
蘇利文以這句話做結,美方結束開場,換中方出招了。
#爆衝的楊,#收尾的王
我們必須先說明,這場會談是有規則的。首先是雙方開場白,每人兩分鐘,每方至多五分鐘,講完就換另一方。開場白結束後,現場媒體就必須離場,展開這次會談的閉門正式會議。布林肯和蘇利文的開場,若不加翻譯時間,大約是五分鐘,算是有在規則內。但當麥克風交給楊潔篪時,會議廳彷彿進入時間黑洞。楊潔篪想必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非常熟稔,以致兩分鐘到他手中,成了十八分鐘這麼久。
「中國剛結束兩會,通過第十四個五年計畫。中國正在處於歷史性的一年,我們將從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轉變為第二個百年目標,到2035年,中國必將實現基本的現代化。中國在抗擊COVID-19方面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和重要的戰略成果,我們在消除中國的絕對貧困方面取得了全面勝利。」
不知道為何要在國際場合上講中國的成就,但楊潔篪還是花了不少篇幅讚揚自己的國家。
忽然間,楊潔篪眼神劃過一道光芒。對於布林肯開場的挑釁,他是時候回擊了。
「我們中國當然遵守國際規則,但我們遵守的,是以聯合國為中心,以及國際法為基礎的規則。不是『少數國家』自己提倡的那一套。」
「美國有美國的民主,中國則有中國風格的民主。」
這句話似乎特別用力。
「這個世界上的戰爭是由其他一些國家發動的,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但是,對於中國而言,我們對其他國家的要求是走和平發展之路,這是我們外交政策的目的。」
「我們認為,美國應該先改變自身的形象吧。實際上,美國國內許多人對自家的民主沒有信心。反觀中國,根據民調顯示,中國領導人可是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支持呢!」
「春節的時候,你們總統拜登打電話給我們的席主席。他們兩個談的很開心,這場會議也是他們親手促成的。所以我說啊,我們應該要產生實質的對話成果。那些關於新疆、西藏和台灣,他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
「倒是美國自己,你們的人權應該要做的更好才是。你看看你們Black Lives Matter,它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所以我建議啊,我們兩國應該自己管自己的事兒,不要轉移矛頭。把國內的問題沒解決好,轉移到國際上去。」
「對抗的年代是有過的,對抗的結果對美國並沒有好處啊?美國拿到了什麼好處?我看什麼好處都沒有,只是對美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害。我們中國,是挺的過來的。」
我想我們在這過程中學到了一個新的成語:「#楊楊灑灑」意即無視時間限制的存在,果敢勇猛的把自己想講的話一口氣講完。
就在楊潔篪不講武德,衝出去就是一陣爆打後,原本才是戰狼的王毅,不疾不徐的摘下口罩,客客氣氣的對著美方代表說:
「我們是應美國的邀請到這裡來,但是就在我們出發的前一天,美國發起了新的制裁(香港)。我認為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如果美方試圖以此舉來增強你們對話的優勢的話,我想恐怕也是打錯了算盤。只能證明你們內心的虛弱和無力,絲毫不會影響中國的正當的立場。我最後要說的是,習近平主席和拜登春節的通話非常重要。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我們在這裡的對話。如果美方願意的話,我們願意共同把世界和平的責任承擔起來。我就說這些。謝謝」
這是怎麼回事兒?怎麼平時溫文儒雅的楊潔篪,突然成了楊潔虎,露出兇狠利牙。而過往說話不饒人的王毅,怎麼又成了客客氣氣的白臉,邀請美方共同合作呢?這個氛圍太詭異了。
原來,在布林肯放了日韓港三把火後,中國早已有所準備。中國心想,既然你不給我面子,那我又何必溫良恭儉讓,在你家裡說你好話?楊潔篪整整十八分鐘都沒看稿,他是怒火中燒了,但同時也是頂著上頭壓力的腎上腺素激發。我們何以見得他有著上頭壓力呢?這裡有個蹊蹺。
就在楊潔篪楊楊灑灑講完十八分鐘後,他轉頭要王毅發言。但坐在一旁的翻譯趕緊插話,說她得先翻譯。楊潔篪愣了一秒,脫口而出:「蛤?還要翻嗎?」語畢,彷彿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又趕緊補上「翻吧你!It’s a test.」(意及講話內容很多,挑戰口譯官的能力)而這時作為東道主的布林肯也打趣的說:「得幫翻譯官加薪了。」
為什麼楊潔篪的反應是不用翻譯?又為什麼他開頭要對著美國說自己的祖國有多偉大?或許,他這十八分鐘的演說不是講給美國聽的,而是講給中國十四萬萬人民聽的。
#各位記者們
#留下來吧,#見證這一刻
我們剛剛有說,依照規則,在開場白結束後,媒體應該就要離場了。但是布林肯立刻出聲制止,蘇利文也伸手示意要媒體繼續坐著。兩人的時間是同步的,其實在楊潔篪講話過程中,美方代表就一直在傳小紙條,想必是在研擬回擊內容,其中應該就提到要請媒體留步。這是招險棋。面對楊潔篪和王毅突如其來的奪命鴛鴦劍,布林肯毫無防備。他原先以為,先前在日韓佈的局能夠讓中國心生畏懼,來到我大美國領地上就能當個聽話的小老弟,肯定穩妥。壓根沒想到中國來的使者不講武德,說好的外交辭令,說好的每人兩分鐘,通通都給拋棄掉了。布林肯詫異,但沉著應戰。
他摘下口罩,若無其事的對著王毅和楊潔篪說:
「既然兩位講了這麼久,那我也來回應一下。」
布林肯的額外發言也不在規定範圍內。但既然對方視規則於無物,那他又何必當個守規矩的書生呢?劍已出鞘。
「我必須告訴你,在我擔任國務卿的短時間內,我已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近一百位同行進行了交談,正如我指出的,我剛剛進行了日本和韓國的首次訪問。我必須告訴您,我聽到的與您描述的完全不同。我們的盟國們聽到美國要回來了,都感到非常滿意。」
講完第一段,布林肯臉上的緊繃慢慢舒緩下來。他知道他要回什麼了。
「美國有個特質,正如我們所說的那樣,就是我們不斷尋求建立一個更完美的聯邦。我們承認我們並不完美,我們曾經犯過錯誤,也有倒退的時候。但是,綜觀整個美國的歷史,我們都是以公開,透明地方式應對這些挑戰,而不是試圖忽略它們,假裝它們不存在。也不是將它們掃在地毯下。有時候這很痛苦,有時又很醜陋,但是每一次,我們克服了這個困難,美國就會變得更加強大,更好,更加團結。」
他想起幾年前,他的主子拜登還在當美國副總統時,曾經和中國副主席習近平說過的話。用那句話來歸劍入鞘,再適合不過了。
「和美國對賭從來都不是一個好選擇,這個道理放到今天依舊如此。」
最後這句話,布林肯是笑著說的。這個笑容是在向中國表示,美國對付你們游刃有餘。你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大聲咆哮。但沒有用的。美國是個堅強的國家,有著民主的自癒能力,不是你們用獅吼功就可以擊潰的。這個笑容也是布林肯給自己的肯定。這場會談比想像中堅困許多,他需要給自己一點正面的力量。他認為自己完成任務了。
換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出手了。蘇利文是奪命書生型,平時都在一旁寫筆記,和別人傳紙條,不到重要時刻不出手。既然布林肯示意要他出招,那當然是義不容辭。他先肯定布林肯的發言,接著提到美國前陣子降落在火星的火星車。他說:
「火星車是美國和歐洲的合作成果。而這就是美國的價值所在。我們和他人合作,不斷產生有益於全人類的目標,實現人的尊嚴和人權概念。」
「我們今天的對話不是講座,或是冗長而曲折的陳述。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好好討論彼此底線和原則,這是我們希望在對話中見到的,也是我們處理問題的精神。我希望接下來可以聽到這些。謝謝。」
比武招親應該是到這裏就結束了,但是中國使者不情願。楊潔篪是嚥不下這口氣的,今天是他來教訓美國,豈能讓美國在媒體面前多一次發言機會呢?無論如何,他這天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再強硬的話他都要說出來:
「在中方面前,美國沒有資格說要從實力上與中國對話。不管是20年前,還是30年前,美國都沒有這個資格。這不是和中國人民打交道的方式!」
這場對話就到這裡,剩下的就是雙方關起門來的正式會談。到底會談的怎麼樣,我們也不曉得。只知道雙方說因為疫情關係,此次會面就沒有那些晚宴或餘興節目了。哪還需要呢,這場60分鐘的唇槍舌戰,就足夠娛樂了。
#戲是演給誰看的
#又是誰贏了
這場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劇本超乎所有人預期。
我們一直都說外交場合就是演戲,但沒看過這麼real、劍拔弩張的畫面。
我看完整整一個小時的影片,看著每個人講話的神情,以及側拍的小動作(例如蘇利文一直跟別人傳紙條),就覺得,用武俠小說的寫法再適合不過了。
從昨天文章開始,就有很多的小細節可以觀察。
第一,楊潔篪從白面書生變成暴怒猛虎,這個轉變是為什麼?
第二,王毅收起過往的頤指氣使,退居楊潔篪身後,轉為輔助,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楊潔篪的那句「還需要翻嗎」,什麼用意?
綜合上面來看,中國這次的脫稿演出,很大程度是演給中國人看的。
楊潔篪要演給習近平看,讓習近平知道,他盡力了,他是個忠心耿耿的奴僕。王毅配合演出,則是延續中國外交部一貫戲碼,就是在自家記者會上那一套說詞:「中方嚴正譴責」。
在這場會議後,中國央視新聞立刻作了兩張斗大標題的圖,上頭寫著
「美國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覺不會接受美國的無端指責」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這都是王毅和楊潔篪在會場上說過的話。
另外又一個細節。
會議過後,美國國務院將雙方的公開對談逐字稿鉅細靡遺的打出來,我這次的對話就是來自美國國務院。
但是中國這邊公布的,通通只有中方的發言,美國的發言一個字都沒出來。
你看懂中國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局嗎?
只要這場戲作的夠足,足以讓中國人信心膨脹,燃起義和團式的憤慨,國內的意見將會更一致,所有人同仇敵愾,便不會有人敢表達異議。如果有,你就是美國的打手。
#美國這邊當然也是演戲。
但他們不需要演給美國國民看,美國人根本不在意這些。
他們是演給同盟看的。
你有沒有發現,布林肯第一段開場白有一大段內容跟他在日本韓國講的是一樣的,都是同一套公式:新疆、香港和台灣。
他要在短時間內向全世界輸出一個新的「對中外交政策」,所以他不斷重複,到哪都講。
選擇在開場白上對中國講這三大敏感詞,就是要讓日韓知道,你看我連在中國面前都敢講,我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大尾的。
只是他沒意料中國會爆走反擊
對於楊潔篪的一陣爆打,布林肯疏於準備,最後只能以一種自我反省的姿態和中國打太極。
這次對戰,#沒有人在談判桌上勝利。
但是如果把「#演戲目的」拿進來看,中國小贏。
中國成功激起國內仇美的心態,甚至也讓其他美國的敵人看見一種新的對話榜樣。
以後北韓、俄羅斯、伊朗是不是有可能也這樣和美國對話?
那你美國還要繼續溫良恭儉讓嗎?
美國雖然第一時間有演戲給同盟看,但後續被楊潔篪說教,同盟們作何感想?
現在的中共是個善於煽動民粹的政權,美國如果要繼續在擂台上站挺腰桿和中國換拳,就不能再繼續直拳來往。
美國要想的是,如何打破現在中國國內的「愛國心鐵網」。
資訊戰和心理戰,是新時代的戰場。
圖:王家衛東邪西毒,敏迪改
王家衛導演抱歉了,我這樣亂弄你的圖,希望你不會生氣
想要第一時間收到我插科打渾的國際新聞
請下載敏迪選讀App
iOS:https://apple.co/2tgFKCu
Android:http://bit.ly/2RXh6RS
我會每天早上8:13用怪奇文體轟炸你(一點吸引力都沒有吧等等)
從錯誤中學習成語 在 台北 . 故事說占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火金牛相位的感想 「性騷擾」
如果,年紀夠大就知道上個世紀有一種現象相當風行,也讓很多演藝人員荷包滿滿。
餐廳夜總會,又稱餐廳秀。
藝人在舞台上載歌載舞,台下是熱騰騰的牛排,邊吃邊看秀,舞台高於餐桌,坐在舞台前面抬頭有可能可以見春光。女藝人在這方面極盡的做安全措施,難免會有失誤,一旦發生春光外洩,前排一覽無遺。而且靠近舞台的餐桌價格都比較高。
這樣所謂的「夜總會」秀的方式本來就葷素不忌,而且女藝人更是全力「演出」,男主持人所有的訪談都是「雙關語」,高級一點可以意會。當年的豬哥亮餐廳秀則「非常直白」。這樣的直白橫掃中南部外加遊覽車。甚至因為「口味太重」非常受歡迎。電視為了收視率,連綜藝節目主持人都漸漸受影響走向秀場風。
但是,如果可以分得清楚台上、台下的界線也就罷了。往往男性會把台上的吃豆腐、舞台效果延伸至台下,最後變成潛規則變成發不發通告的準則。
當年只要經歷過這個輝煌時期的夜總會餐廳秀,連最小咖的藝人都是荷包滿滿。那時候有想法的藝人買房子跟買菜一樣容易,台上、台下的委屈也就忍了!錢永遠比自尊重要。畢竟當時的藝人很多都是背負著家裏的財務問題討生活的。
性暗示的雙關語一直都存在,重要的是,電視台為了錢、收視率,將這樣的次影視文化,取代了「闔家共賞」的電視節目。不該出現的性別歧視的笑話,取笑性徵,在過去都一直盛行。女性藝人為了賺錢,只能上場被口頭上吃豆腐。問題是這些師徒一脈相傳,在秀場沒落後,主持已經變成生活習慣。隨口都是性暗示。
問題是,日常生活並非是舞台,主持人的「職業習慣」在日常可能造成別人的困擾。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節目一直都在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次文化、次語言都變成檯面上的官方語言時,積非成是,連觀眾的日常語言都變成秀場風,失去分寸的語言界限,這時候開始探討「性騷擾議題」該從何處著手?
在過去,從一個人的說話方式,我們可以知道此人的涵養與文化程度。現在還是有人堅守說話的文化水準,這的確令人佩服,我在某種程度都已經退讓,但是比起很多媒體上的諸公我仍有「進步的空間」。現任的某議員曾經是我的國中同學,中文造詣相當優秀,連她都破格出界使用了次文化語言。
我們為了強調親民,連官方都陷入次文化語言。我並不是認為次文化要被壓抑,而是正確的語言表達應該被重視,同時並存。
人類社會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層次文化,但是主要的禮節文化、正確的禮節語言(在日韓稱為敬語,專門是對不熟悉的人際關係使用的表達方式,西方也有這樣的分別系統),應該要被重視。
而台灣現在普遍的現象是生冷不忌,婚喪喜慶不分,說話也變得缺乏分寸,任何事都可以開葷,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只管效果(笑果)。最後演變成語言強勢者欺凌語言弱勢者。
想一想,社會上出現的衝突有多少是因為不當的語言表達所造成的?家庭中的紛爭有多少是因為語言使用錯誤的溝通不良?
什麼是溝通不良?
大家說的都是「中文」可是每一個人的定義解讀不一樣,每一個人對語言的重量感受不一樣,這樣豈不是很糟糕?
某個人家庭將「白痴」當成口頭禪,另外一個家庭視為羞辱,這兩個人碰在一起的時候該會有怎樣的誤解與衝突?
前者將白癡視為打招呼,後者聽到則有強烈的被羞辱感。
反之,後者對前者指責「白痴」,前者視為「打招呼」完全無感,這兩方能溝通嗎?
最近的韓劇「哲仁王后」,是一部穿越劇,男主角「哲宗」為了理解來自未來王后的「現代用語」,編寫了一部王后辭典加以註釋。我相當共感,心有戚戚焉。
結婚初期是我跟先生摩擦最多的時候,吵架時我常說,我的中文需要重新學習,學的是理解對方的中文解釋。因為發現他對中文的理解與我完全不同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衝突。原本以為這是一個特別的偶發的案例。在現在社會看起來已經是一種常態。
尤其現在的年輕世代在語言上幾乎沒有禮貌體。以為說「謝謝」、「請」、「對不起」、就是非常禮貌的表現。
中文系統中用語有分遠近親疏,這也是一種互相尊重的表達方式。現在幾乎消失。反而尊重只有在自己需要或是被侵犯的時候才開始意識,平常對別人的「直接表達」可能的侵犯、不尊重,卻相當無感、無意識。
我們從小學到中學的中文課程不能教一些生活上真正實用需要且必要的禮儀表現用語嗎?
我一直相信,做人說話要有分寸。但是分寸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我們允許次文化的存在卻不重視 正確的語言禮儀表達,各種不同議題的衝突只會層出不窮。甚至我已經感受到說話直接、粗糙、無禮、當成個人特色變成風格。
說話無法謹守分寸,這是自己涵養的問題絕對不是值得推崇的。如果會被推崇,這就是個人心理的火星議題投射。
火星金牛座,在最近紛紛擾擾的性議題中探討的不只是行為,更是為了防衛自己的安全界線,維護個人的自尊與價值。
在火星四分水星逆行時期,不只是性議題,最近的交通、意外事故頻傳。有些人會對水逆現象過度的引伸或是嘲諷,但是身為人文占星師,是分得清楚這其中的現象差別。
在此時期,我也想表達自己長久以來的感想。
來自一個摩羯上升,水雙子的分享。
從錯誤中學習成語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一齣很有名的荒謬劇,叫《等待果陀》。
劇情不複雜,就是兩個人在等待一個叫果陀的人,等呀等的,果陀一直沒來,等待的過程無聊而痛苦,兩個人既想走、又走不了,既想死、又沒有勇氣。
後人解讀這齣劇,有人說果陀意指上帝,有人說果陀是救世主,但總之,整齣戲演示的,是一種等待的未知和痛苦。
等著沒把握,不等又怕錯過,等待成功也一樣。
張愛玲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出名要趁早」,因為少年得志就是爽。就像古時科舉,二十歲高中進士,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是繁花似錦的痛快,可若是六十歲才中進士,痛哭流涕之時更多的是悲愴。
那種悲愴與其說是得償宿願,更像是一種沉冤得雪,人在等待的煎熬中是會忘記自己的初心的,其實一開始,出人頭地可能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僅僅是想對得起自己而已,可是你看著那些不如你的人飛黃騰達了、看著那些落後你的人趕超上來了,就像是走在路上人人都在跑,你也不由自主的跟著跑了起來,然後氣喘吁吁、終將上氣不接下氣,到了這種程度時,「贏」成為最顯著的目的,如若輸了,豈不是白白流汗?
可是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而已。
這本書的每一則故事,就像是在提醒奮力奔跑的人也不忘欣賞沿途風景一樣。等待可以是痛苦的,但也可以是個砥礪心志的過程,彷彿揉麵似的,一顆心被敲打揉捏,然後時窮節乃見,比如說,看見身邊的人一波一波的成功了,是忌妒還是從中學習?比如說,看見早早就出名的人沒落了,是幸災樂禍還是從中汲取教訓?同樣是等待,有的人度秒如年,也有些人懂得排遣。
等待的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看見別人的遭遇,最終都會回想到自身狀況,而我們,便能從中得到一點什麼,撫慰焦急的心。
-
話說贈書活動又來惹,繼續不為難大家,想要抽書的請回答+1就可以惹~
忘了說,時間到下星期一結束,僅限台澎金馬噢~
《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王宇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212
從錯誤中學習成語 在 【 成語大全】EP002《癡人說夢》有夢想是好事但要付諸執行 ... 的推薦與評價

從前有一個自以為很聰明的人名叫大武大武最大的愛好就是睡覺他每次睡覺都會做一些美夢所以每次他從夢中醒來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跟別人訴說他的 ... ... <看更多>
從錯誤中學習成語 在 報章英文成語教室- 從別人的錯誤學習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推薦與評價
從別人的錯誤學習,避免自己的錯誤翻譯診斷She can't keep her nose out of other people's business. 她總是喜歡多管閒事。 問題在哪裡? 1無中生有:總是/喜歡/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