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彥的《霧中》入圍了威尼斯的影展VR非競賽單元「特別選映」。
某種程度,這個短片等於是EROS《野狼亂交館》,或G@me Virtual Date的再升級,等於把電腦D槽裡面的那些淫猥妄想藉由立體8K VR技術效果把一整座三溫暖發展場搬到你面前來。
某個手機的廣告詞是「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或者也可以改成「科技始終來自性」,我們追求更高的頻寬、更高階的電腦、更巨大的硬碟容量,是為了實踐那些關起門來一個人在房間裡對荒淫的色情念頭。
周東彥所有創作似乎都在回應這個問題。
無論是這一次的《霧中》,之前與澳洲藝術家跨界合作的《虛擬親密》,或者在更早更早之前紀錄片《你找什麼》,他彷彿某種趨光的昆蟲在寂寞的暗夜中飛向手機、電腦等科技的光源。
也知道不能耽溺於社群網路交友軟體了,兩年前擔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推出的行動藝術《國家級徵婚》,在1天之內連續約了35個男人,給彼此10分鐘,相互詢問:「你是我找的那個人嗎?」
其實人到中年,其實不大會被性欲擺布,但寂寞還是時不時地冒出來,逛街看見喜歡的酒杯,都是成雙成對地買,幻想有一天會遇見喜歡的人可以對飲,但總是平白無故打破杯子。
他與人最親密的關係大概是某連鎖按摩店的某號按摩師,「他時間很好配合,漸漸有點固定的感覺。我們不大說話,但他很貼心,我長得高,棉被蓋不到的地方,手腳容易冷,他會主動幫我蓋2條被子。」覺得寂寞不好,應該要改變,但人生充滿太多「可是」,「我也想學網路的人約抱睡,可是我每天都睡不好,睡覺大腦還處於開機80%的狀態,約抱睡怎麼會睡得好呢?」
以下是兩年前的訪問。
《因為寂寞的緣故/周東彥》
時間是某個星期三下午,地點是誠品信義咖啡館,青年藝術家周東彥坐我對面,聲音沉穩而低沉,很低很低,簡直低到桌子裡了。週間上班日的午後,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殷殷切切地迴盪在空中,鄰桌婦人窸窸窣窣地議論著誰整形失敗,誰老公有外遇,置身如此懶散的氣氛中,也讓訪談有一點八卦和窺探的意味。
「所以那天來了35個男人,只有一、二個是你的菜?」「會再碰面吧,才過一個禮拜而已啊,我們有在LINE繼續聊天,但我不斷在會議跟下一個會議之間穿梭,太忙了。」「你到底喜歡哪一型?」「對工作有熱情,喜歡他正在做的事情。可以一起去看表演,但他要打瞌睡也是可以的。下雨天穿著白色運動鞋,會加分。」
周東彥與我的談話與鄰桌碎嘴八卦的婦人並無不同,然而他講話字字斟酌,彷彿文化部長發表演說那樣慎重。周東彥是台灣當代備受矚目的劇場工作者和紀錄片導演,以劇場結合多媒體投放建立風格。我們談話內容論及婚嫁,乃他現為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辦了一個「國家級約會計畫」。今年5月24日,台灣同婚法案通過這一天,他穿上西裝,拿著玫瑰,拍徵友照片,張貼在國家戲劇院外頭燈箱,昭告天下他正在尋找男朋友,一百多個人來信,他遴選其中35人,於7月7日當天給彼此十分鐘,相互詢問:「你是我找的那個人嗎?」
他說同志相關議題公投後,他一直思索該如何活得更同志,如何突破同溫層,「在兩廳院徵友,除了可以跟進出兩廳院的中高產階級家庭、家長進行對話,我也在想是否能給還不敢認同自己的同志,多一點點信心。」前年,他入圍金馬獎的紀錄片《你找什麼?》談論的男同志網路交友文化,明年即將推出的舞台劇《虛擬親密》亦聚焦網路世代對親密關係探索,社群媒體上的寂寞已然成為他近年創作核心,問這一切與他單身5年有直接關係?他說:「是。」
周東彥今年38歲了,至今談過4場戀愛,開頭二段是念北藝大時認識的學弟和學長,2008年在巴黎駐村,網路上認識一個住布魯塞爾的義大利人,後來他回台灣了,用SKYPE維繫情感,但濃烈的情感不敵遠距離,二人2010年分手。2年後,他又在同志交友軟體JACK'D認識一個住北京的青島人,一年後還是走不下去,「我後來二段感情都是遠距離,可是我真的很認真,我受夠這一切了,我不想再和手機談戀愛了。我並不是說交友軟體不好,科技帶來很多美妙的事情,創造了許多不可能,但它也帶來許多可怕的事情,人跟人認識的速度來得快,但感情消逝也去得快。我做約會計畫單純只想回到真實的生活,人跟人的互動有呼吸,有體溫,我可以看見人,也想被人看見。」
交友軟體確實可怕,三貞九烈的地方媽媽在網路上需要火辣的性愛;道貌岸然的異性戀護家盟在午夜色情聊天室比誰都淫蕩,誰在網路上都是人格分裂,誰都是一人分飾二角,故而我不懷好意地問:「周東彥,身為當代備受矚目的劇場工作者,你在交友網站怎麼介紹你自己?」「就放自己的照片啊,跟人聊天,入圍金馬獎那次,有人認出我來了,就祝我得獎。」談話如同文化部長一樣慎重的人會沒有偶像包袱,我不信,遂命令他打開他的交友軟體,在眾多袒胸露背,肉香四溢的交友照片之中,果然他的徵友照片與放在表演節目冊上的宣傳照沒有什麼差別。
假裝我是手機那一端的陌生人,他會這樣對我介紹他自己:「我是周東彥,劇場工作者,紀錄片導演,我喜歡男孩子,而且從小就是。小時候去游泳,木柵的游泳池很原始,沒有隔間,我發現我一直盯著我不該看的,彷彿一切感官都放大了,快快穿上衣服離去。我高中念明倫高中,大概1997、1998年的時候,我會去看屏風表演班,看耕莘小劇場,有一次在劇場外頭看到一個人拿著攝影機拍攝,那個人是陳俊志,覺得拍片這件事很酷,我媽幫我買了一台小攝影機,開始透過小視窗認識這個世界。差不多是同一時間,我讀到一本雜誌叫做《同言無忌》,我確定我是同志,我在大一新生訓練就宣告出櫃。」
年輕藝術家人生沒有櫃子,但不知為何,講話有一種架子,一個字一個字拖得慢慢的,內容明明應該是輕鬆詼諧的,但他口氣始終是事不關己的,淡漠的。問他講話就是這樣子嗎?「應該是吧,我小學一、二年級上課都趴在桌子上,我們老師都叫我懶骨頭。我講話很慢嗎?我講話速度很快欸,我今天有告訴我自己講話一定要放鬆。大概昨天晚上沒睡好,吃了一顆安眠藥,藥效還沒退吧。」「我覺得你講話有一種架子,優雅的,像女明星一樣的派頭,有架子並不是壞事,你身處藝文圈,你得要撐一個專業的形象,去公部門開會,這個架子可以讓你跟舒淇當閨密,但不可能讓你收穫一個理想男朋友啊。」
「或許吧,我自己有想過我這樣的狀態在男同志界都是不優的,不好的,」對我的觀察,他不以為忤,淡淡地說:「大概小時候看了太多時尚雜誌的關係吧,我在高中會去誠品買《VOGUE》之類的外國雜誌,然後聞它的味道。時尚雜誌教了我認識很多名牌、名模,不只是牌子怎麼拼、怎麼唸,還有每個品牌、人物、甚至配件的故事。好東西是非常努力地打造出來的,不論是一個手工包包,還是一個讓人仰望的明星。」從時尚雜誌學會講話要得體,做人要優雅,所以當我問他誰是他做人處事的典範?他說張艾嘉,一點也不讓人意外,「我沒有真的很認識她,但她是那個會照顧人,會關懷別人的人,大器又得體,她沒有滿足於當一個女明星,當所有的女明星都停下來了,她還是不斷地往前走,金蟬脫殼好幾次。我的Role Modle都是這樣獨立的,堅強的。」「你跟林懷民合作過,也跟林奕華共事,不把他們當標竿,將自己投射在張艾嘉莫非是性向使然?」「我也沒有不把林懷民和林奕華當偶像,但張艾嘉比較美啊。」
因為喜歡張艾嘉的獨立自主,故而從懶散的創作者變成經營者也解釋得通了:他2010年自立門戶,創立狠主流影像公司,從3個人的工作室演變至今10個人的公司,在同輩的創作者並不尋常,他解釋有些大型的案子,就需要比較大的建置才能負荷,然而與他因《關於島嶼》有過合作的林懷民對此卻是憂心忡忡,「到底他是用團隊養創作,還是用創作去養團隊呢?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他的創作都是手工的,勞力密集的,但市場太小,他隨時都把自己搞得很累,永遠都像一隻生病的貓咪。」
生活忙與盲 孤單想找伴
我向他轉述林懷民的說法,「還好誒,比我辛苦的人大有人在,每個人都有不容易的地方,不是我不跟你講,是我自己都沒去看到。」他不訴苦,回應依舊像女明星一樣雲淡風輕的,舉止氣質像是優渥家庭出身的孩子,但母親的說法又是另外一種版本:「我們家也不是很有錢的家庭,他爸爸身體不好,現在中風,我以前早上要送報紙,然後去幼稚園煮點心。他去英國念碩士是自己貸款,跟二家銀行一共貸款150萬元。他念博士班,我跟他爸爸覺得不行,幫他籌錢,念了一個學期,沒錢念下去,我們很自責,他反過來安慰我說:『媽媽,我念藝術是要美化人心,如果要讓爸爸媽媽辛苦那就不美了。』東彥從小就貼心,斯斯文文,乖乖的,小時候被同學叫周妹妹,我知道後很生氣,但他跟我說:『媽媽,我們不要理他,我們努力就好了。』他說自己是同志,所以更要努力,不要讓別人瞧不起。」
拿張艾嘉當標竿,希望當個獨立堅強的人,不被別人看輕,也把自己活成一首張艾嘉的〈忙與盲〉:「盲盲盲,忙忙忙,盲得已經沒有主張,盲得已經失去方向,忙忙忙,盲盲盲,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手機上行事曆,五顏六色的色塊,各式各樣的工作排到明年秋天,問他最近一次痛哭是什麼時候呢?「二年前,世界劇場展在台灣辦頒獎典禮,我下午跟學弟聊天,彷彿上演《大象席地而坐》,覺得一切都很無力,晚上金曲獎工作人員找我吃飯,他們很能喝,我沒吃什麼,就一個止痛藥,然後傳來消息說學弟得獎了,我哭是為了他高興,但也為自己其他的事哭一哭。我很容易哭,但後來壓抑到哭不出來了。」
原來他講話低沉不是學習女明星的慵懶,就只是疲累。人至中年,其實不大會被性欲擺布,但寂寞偶爾還是會跑出來,逛街看見喜歡的酒杯,都是成雙成對地買,幻想有一天會遇見喜歡的人可以對飲,但總是平白無故打破杯子,只能一個人孤孤單單在週末夜喝酒。每個跨年會許願改變自己嗎?「會啊,不論跨年或生日,都會跟自己說真的不要再鬧了,真的要找一個伴了。我沒有歸咎是工作耽誤了姻緣,我還有自己的問題,我太挑,不符合市場上肌肉、蓄鬍的需求。我應該在網路上勇敢表現自己,但因為我在很多工作場合已經過度表現自我了,所以覺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忙碌的青年藝術家最親密的關係大概是某連鎖按摩店的某號按摩師,「他時間很好配合,漸漸有點固定的感覺。我們不大說話,但他很貼心,我長得高,棉被蓋不到的地方,手腳容易冷,他會主動幫我蓋二條被子,這種細節他都注意到了。」於是,孤單的人到頭來只能仰賴陌生人的慈悲。他也覺得這樣不好,應該要改變,但人生充滿太多「可是」,「我也想學網路的人約抱睡,可是我每天都睡不好,睡覺大腦還處於開機80%的狀態,約抱睡怎麼會睡得好呢?」
他是矛盾的,那像喜歡男人穿白球鞋,採訪拍照的這一天,也穿著一雙刷得乾乾淨淨的白色球鞋,偏偏這天下雨,在積水的窟窿都踩髒了。
想太多的人活著就是自找麻煩,問他近日為追求愛情做出勇敢的事,他得意地說他有一天遇到了《美麗少年》的羅國宇,「他就是那種環境很好的台北小孩,前三志願 ,完全是我的型。我很積極地打招呼,並且加了LINE,但我丟訊息說:『嘿,有一天我們可以一起出外Hang Out(鬼混)。』卻打成了Gang Out。」 為愛踏出了第一步,明明是值得歡呼的事,他卻為了無傷大雅的錯誤,擔心對方以為自己邀約「群交」,自責了好幾天。
「彥寬老師幾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白雁時尚氣功- 35歲開始,眼皮鬆垮擋不住? 彥寬老師私房保養 ...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網路上關於彥寬老師年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網路上關於彥寬老師年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網路上關於彥寬老師年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3分鐘真氣保養抗衰老!彥寬老師「浴面美容」排除肩頸濁氣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0617聚焦2.0》彥寬老師白雁老師Part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彥寬老師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彥寬老師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彥寬老師幾歲 在 彥寬老師太太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彥寬老師幾歲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78例本土案例、6人死亡;三級警戒延長或解除?明將決定朝「全國方向一致」;7月起開放至第8類疫苗施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立陶宛贈2萬劑AZ疫苗9月抵台,指揮中心表達萬分感謝】
台灣今(22)日新增7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6例死亡、1例境外移入。近日疫情較穩定,三級警戒原預計到6月28日,是否會持續或逐步步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會朝向「全國方向一致,不個別降級」來考量,詳細內容將在明天(23日)報告。
指揮中心今也新增疫苗施打對象,7月起將疫苗接種順序開放到第八順位,包括65歲到74歲長者;處理遺體的殯葬人員列入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矯正機關工作人員則新增為第五類;第七類施打對象新增最多,包括第一線郵務人員、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托育機構等人員。另外在疫情熱區的北北基桃,計程車司機、貨運司機、超商店員、市場攤商、雙北保母也將列入施打名單之中。
今天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Ausrine Armonaite在推特上宣布,為了報答台灣在去年初提供10萬枚口罩,將會提供台灣2萬劑AZ疫苗,預計9月抵達。指揮中心回覆:「萬分感謝與感動。謝謝這位距離台灣那麼遠的朋友,在自己仍有疫情之下,仍願意提供疫苗與台灣一起共同抗疫,指揮中心代表全台人民,對立陶宛說聲謝謝!」
■指揮中心明日將公布6月28日是否會如期解封
今日新增78名案例中,以新北市4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5例,南投縣3例,基隆市2例,苗栗縣、彰化縣、桃園市、台中市及新竹縣各1例。此外,今日新增的78例個案中,有2例是北農攤商,士林護理之家則沒有新增案例。
陳時中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有持續針對每個縣市進行疫情監測,並分成低、中、高風險等級,雙北仍是高風險,中高風險為基隆、桃園、苗栗、彰化,而台中本週已降到中風險。他表示,會綜合各縣市與專家意見,了解哪些限制可以放寬,如何維持口罩、社交距離,以及人流的管理,目前已有幾個方向,各部會評估中,明天會一起公告。
為了防範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的來襲,指揮中心今日宣布,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國外入境者,都須在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期滿的前1天進行公費PCR採檢,每日約需增加採檢1,000人左右。
■確診後死亡6人略降,但疫苗接種後死亡35人仍高
今日的確診後死亡個案也是首度下降到個位數。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天6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9日至6月19日、確診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21日,死亡日則介於6月17至21日,都有慢性病史。羅一鈞說,死亡個案中有2人是士林某護理之家的住民,是昨日已公布該護理之家47人確診、3人死亡中的2人。
在今日之前,每日確診死亡個案數都多達雙位數,更不時傳出發病後快速死亡的個案。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表示,這些是非典型的個案,應該要進行病理解剖才能了解,但他也坦言,現階段難以進行。
事實上,2003年SARS流行期間,台大曾為了解疾病的病程,就針對首名確診的勤姓台商進行活體肺部切片,如今我們對COVID-19雖已知較多,但對於死因仍有不了解之處,是否會再進行病理解剖?對此,張上淳回應,病患死亡之後,由病理解剖來判斷是否有感染以外的原因,確實很有幫助,但這需要家屬同意解剖,「初期個案很突然,也分散在不同醫院,沒辦法事前取得家屬同意。現在許多(個案)也都已經火化,所以確實看到的都是不完整的資料,很難判斷死因,因此會嘗試蒐集死者過去幾個月的就醫紀錄,尋找相關原因,」
此外,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人數還是居高不下,昨日再新增35人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接種後死亡個案分別為16名女性、19名男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其中25人為75歲以上,50歲以下共3人,個案皆在接種當天到7天內死亡。
莊人祥說,現階段已經解剖16例,其中15例與心血管慢性病相關,1例為吸入食物窒息,另外有3例死亡個案為50歲以下:
●一名40多歲男性,患有思覺失調症、缺鐵性貧血,6月16日接種疫苗,2天後發燒,次日清晨無法叫醒,送院急救無效,到院前死亡,PCR陰性,家屬已同意解剖。
●一名40多歲男性,患小腦性麻痺疾病,為護理之家住民長期臥床,6月16日接種,19日清晨發現無呼吸心跳,到院前死亡,也會進行相驗。
●一名50多歲女性,6月16日接種疫苗,晚班工作結束回家後,洗澡時暈厥,送院急救開刀仍不治,死因爲顱內動脈破裂出血。
近期接種後死亡個案頻傳,指揮中心對於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追蹤通報是否有詳細數據?莊人祥表示,只要有不良事件通報,衛生單位就會跟家屬取得聯繫並做後續追蹤,若有住院,衛生單位也會追蹤到出院;若家屬申請救助,就會索取後續相關資料以供委員會審查,因此個案追蹤時間依個案狀況而有所不同,但至少都會追蹤到病情告一段落為止。
■7月起,疫苗接種順序開放到第八順位,新增處理遺體殯葬人員、郵差、市場攤商等對象
目前全台疫苗接種率約7%,陳時中表示,自7月1日起,國內的疫苗接種對象,不限廠牌將擴增到第八類族群。除了八類優先對象外,已完成第一劑疫苗者也可以依照建議第二劑的接種時間,以同廠牌的疫苗完成接種。八類優先對象包括:
●第一類:醫事人員、醫事機構非醫事人員
●第二類:中央、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第三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第四類: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第五類: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照護者;居家式、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其他機構(含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洗腎患者
●第六類:75歲以上長者及孕婦
●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
●第八類:65至74歲長者
新竹市今日在市立體育館內對孕婦施打疫苗,孕婦可當場選擇AZ或莫德納廠牌疫苗。市府昨先通知了340名孕婦,今日則有242人前來接種,許多陪伴的伴侶則在看台上關心。指揮中心表示目前莫德納只開放到一到三類,但孕婦可考量胎兒健康與多重狀況,選擇疫苗廠牌,不在類別所限,建議孕婦可在接種前與醫師討論。
《報導者》日前於「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一文(https://bit.ly/3gAWjOK)中提及遺體處理人員的染疫風險,今日指揮中心也將第一線處理大體的殯葬人員列入第二類對象優先施打;矯正機關工作人員則在第五類;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接種對象包含考試工作人員、幼兒園、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軍人、國安文職人員、高鐵、台鐵、油氣水電、通訊基礎設備人員、第一線採訪媒體、全國第一線郵務人員、科學園區運作防疫人員、托育人員、機構、早療托育機構人員、戶政系統機房人員。
在疫情熱區的北北基桃,計程車司機、外送員、國道客運司機、貨運司機、批發市場攤商、屠宰場工作人員、傳統市場攤商、賣場收銀人員、雙北地區的保母,也列在第七類對象。
莊人祥表示,這些職業別並非所有的民眾都可以接種,而是真的在第一線有接觸風險,經過主管單位造冊後的對象才能接種。陳時中補充,幼兒園等老師列入優先對象,是因為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還不能接種疫苗,因此老師要保護好自己,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兒童;至於高中職以下教師,因為目前暑假期間不會有接觸,因此沒有在第一波施打對象中。
陳時中表示,這些是中央控管、造冊人數的部分,預計下週會將首批美國捐贈的110萬劑莫德納疫苗完成檢驗封緘,並依三項原則分配給地方政府:
●各縣市第五類族群尚未接種的人數
●各縣市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人數
●各縣市65歲至74歲的長者以30%的人數分配
■台北市對上萬名各類批發市場人員施打疫苗、街友也首列入接種對象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後稱北農)自5月14日爆發首例個案,至今已有47人確診,今日也新增了2名確診者。雙北的果菜市場今日擴大篩檢,台北市快篩造冊人數達1,028人,新北市截至下午2點也快篩了3,076人。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從今天開始,預計每天都能做千人篩檢,並透過採檢陰性後接種疫苗的「暴力性處理法」,嘗試用疫苗圍堵疫情。
柯文哲今日在記者會中表示,北農屬於複雜案例,因為過去疫調都採戶籍方式進行,但北農有來自各縣市的人半夜在市場聚集,此波確診者實際設籍在台北市的不到一半。昨日已先針對北農員工367人進行快篩,結果都是陰性,接下來會再進行PCR檢測,若陰性則將接種疫苗。
柯文哲也表示,目前AZ疫苗還有剩餘,台北市除了北農以外,其他大型批發市場,包括花卉、漁產、農產、畜產等公司共1,0540人,也應在最短時間內接種疫苗。
《報導者》曾在「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要提出證據取信於民」一文(https://bit.ly/3wNe6J7)中提及疫苗應優先施打街友,台北市則首見將700名街友列為新增施打對象,可於23日預約,並於24日在信義國中,由北醫人員協助接種。
■AZ與莫德納疫苗目前仍不建議混打
明天(23日)起,5月9日以前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民眾,可以預約下一劑疫苗。但第一劑接種AZ或莫德納疫苗者,第二劑能否選擇其他廠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名譽理事長黃立民今日上午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國際研究認為,第一針接種腺病毒疫苗(即AZ疫苗),第二針若接種mRNA疫苗,效果會比原來接種兩劑同廠牌疫苗來得好,更可以激起體內的抗體,但第一劑必須要接種AZ疫苗,第二劑再接種其他廠牌才行;mRNA疫苗第一劑接種後效果不算太好,必須要接種同廠牌的第二劑才能把免疫效果拉上來,如果換成其他疫苗,效果就不夠強。
不過指揮中心目前仍不建議混打,張上淳表示,因為國際上第一劑接種AZ疫苗後,第二劑都是改打輝瑞疫苗,雖然輝瑞疫苗跟莫德納屬於同一個平台(mRNA),也確實看到效果不錯,但畢竟是兩支不同的疫苗,專家小組決議認為,希望有其他佐證的資料,再來核准通過。
(文/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陳曉威、許𦱀倩、林彥廷)
【評論: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要提出證據取信於民】https://bit.ly/3wNe6J7
【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https://bit.ly/3gAWjOK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三級警戒 #立陶宛 #殯葬人員 #孕婦 #街友 #北農
彥寬老師幾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 5/10 下午一點,就是本屆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影展開放售票的時間,也非常高興上周六能參與這場盛大的選片指南,和大家介紹自己心儀的作品,與多位優秀的影評前輩和聞天祥老師展開深度討論,更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與鼓勵,裡裡外外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之一。而前幾天來不及分享的,是自己全數觀賞這六十六部入圍作品後特別喜愛的片單,無論是學生作品,今年的入圍影片平均水準之高,題材廣泛,且部部精彩好看。
⠀⠀⠀⠀⠀
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88海水浴場》是我尤其欣賞的,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經營麵店的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不堪的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還有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 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最喜愛的應該可以說是《88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想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1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
⠀⠀⠀⠀⠀
實驗片想提呂柏勳《#聽說他這個人》,這是一部令人越看越奇妙的短片,像是實境秀般實驗觀眾也實驗此項計畫的參與者,藉由對一個人的描述拼湊出不同長相,再讓他其他人來猜測這些長像的性格、職業、人際關係云云,不但挑戰了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也呈現出人性荒唐的一面。
⠀⠀⠀⠀⠀
學生劇情片,欣賞的作品有不少部。首先,范文翰《#啊朋友再見》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講述「兩個生無可戀的男人,與一場終究徒勞的冒險」,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郭玄奇《#迷藏》也頗為精彩,以青春期的同志情慾觸動為主軸,捕捉十三歲的彆扭男孩,在欲望萌發之際漸漸封閉自我,又渴望他人傾聽,於是選而透過交友軟體獨自摸索未知的世界,導致現實生活處處碰壁,透過微妙的情愫與青春的迷惘,細膩呈現多數人成過程必然會面臨到的孤立、無助與脆弱。以外籍配偶、新住民等議題為主題的劉純佑《#紅色》、吳郁芬《#入世》也值得細細品味,在文化差異與外來身分下,這些異鄉人所遭逢到的各種問題,每個環節的深思熟慮、設身處地的切入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
⠀⠀⠀⠀⠀
另一方面,戴薇《#無家女孩》相當動人,一位失去母親的小女孩與一位白髮蒼蒼的拾荒老人於城市一隅相遇,兩人沒有過多對話,台詞卻耐人尋味,一老一小的可愛互動十足呈現出家庭的雛形,在生命的關鍵時刻位對方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勾勒出疏離都市中一抹真摯動人的風景。嚴京威《#季候風》也不容忽視,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
⠀⠀⠀⠀⠀
學生紀錄片特別推薦其中兩部,江孟謙《#火中跳舞的蝴蝶》將街頭藝人勇於追夢的成長經歷說得光彩奪目,那是發生於我們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一對年輕情侶不受框架侷限,創立了火舞團,受過傷、碰過瓶頸,依然咬牙堅持下去,宣告著自己的人生必須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蔡佳璇《#游移之身》是講述同時具有跨性別者與同性戀者身分的 Erica,游走在男女之間、日本與台灣之間,選擇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承受父母的難以諒解,努力透過自身故事,去教育這個社會如何變得更友善、更寬厚。
⠀⠀⠀⠀⠀
⠀⠀⠀⠀⠀
▍5.28 - 6.6,光點華山電影館
▍2021 金穗影展售票資訊:https://bit.ly/3beZf1H
彥寬老師幾歲 在 網路上關於彥寬老師年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前往彥寬老師幾歲- 工·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彥寬老師幾歲- 工商筆記本·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 【白雁老師年齡】77歲,用30歲的體力環遊世界... +1 | 彥寬老師... ... <看更多>
彥寬老師幾歲 在 網路上關於彥寬老師年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前往彥寬老師幾歲- 工· 您即將離開本站,並前往彥寬老師幾歲- 工商筆記本·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 【白雁老師年齡】77歲,用30歲的體力環遊世界... +1 | 彥寬老師... ... <看更多>
彥寬老師幾歲 在 白雁時尚氣功- 35歲開始,眼皮鬆垮擋不住? 彥寬老師私房保養 ... 的推薦與評價
35歲開始,眼皮鬆垮擋不住? 彥寬老師私房保養秘招學起來, 每天早上「貴妃提顏術」七次, 回復眼周飽滿、緊緻、有彈性, 重現雙眼明亮、年輕、有精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