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幾個單親媽媽在我成立的群組裡討論前夫不付扶養費的問題,有人說:「沒關係~我要靠自己,就當孩子的爸爸已經不在了!」
我跟她們說,你們可以賭氣、逞強、怕麻煩不要沒關係,但記得一定要在子女成年後讓他們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免得以後還要養不負責任的老爸~
大家來看看我之前寫的案例吧!
小惠的父親在她小時候就因為經常涉犯刑事案件,遭警察追緝,所以躲在南部鄉下。小惠和母親長年以來都是彼此相依為命,即使父親偶爾上台北也只會跟小惠的母親討錢用。
小惠高職都還沒畢業,就因為家中經濟拮据而必須在課後打工貼補家用,甚至記憶中,父親還曾經數度在酒醉後返家對母親暴力相向,連小惠結婚當天父親都沒有出席。
在小惠心中幾乎已經沒有父親這個角色存在時,老天突然開了小惠一個玩笑,在小惠三十歲前夕,接獲一位社工來電聯繫表示小惠的父親因為精神障礙被安置在安養中心,要求小惠必須開始支付往後小惠父親的安置費用。
怎麼會這樣呢?難道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既然小惠的父親的確和小惠是血緣之親,小惠就得負擔父親的餘生支出嗎?小時候已經享受不到父愛的小惠,此時卻要面臨扶養父親的重擔,這樣公平嗎?
我們先來看看安養中心是憑什麼提出這樣的請求。
依老人福利法第41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老人因直系血親卑親屬或依契約對其有扶養義務之人有疏忽、虐待、遺棄等情事,致有生命、身體、健康或自由之危難,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老人申請或職權予以適當短期保護及安置。」
同條第三項規定:「第一項老人保護及安置所需之費用,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先行支付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檢具費用單據影本及計算書,通知老人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或依契約有扶養義務者於三十日內償還;逾期未償還者,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也就是說,當社福單位將有生命危難的老人送至安養中心安置後,其所生的相關費用,的確可以依法向有扶養義務人請求償還。
那麼誰是扶養義務人呢?
依民法第1114條規定:
「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
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二、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
三、兄弟姊妹相互間。
四、家長家屬相互間。」
你一定沒想到有扶養義務之人範圍還蠻廣的吧!但是每個扶養義務人間的負擔比例都一樣嗎?
依民法第1115條規定:「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應依左列順序定其履行義務之人: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
二、直系血親尊親屬。
三、家長。
四、兄弟姊妹。
五、家屬。
六、子婦、女婿。
七、夫妻之父母。
同係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
也就是說,扶養義務是有優先順位的,親等近的為先,親等同一則依經濟能力來訂分擔義務的比例。
這麼說,小惠難道非得扶養這個不盡責任的父親終老嗎?
其實,法律當然也應該合乎人性。
在民法第1118條規定:「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
這在實務上叫做『窮困抗辯』。也就是你自己都養不活自己了,還要付錢扶養他人,實在有違情理,那麼法院可以在受扶養權利人對扶養義務人提出扶養請求時,酌情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另外甚至在民法第1118條之一有進一步規定:「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
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
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
為了調整家庭中先未盡扶養義務的一方,有一天需要扶養時卻反過來要求他方扶養,這種有違倫常的價值觀念,民法特別增訂了本條,讓未被扶養或是曾遭受虐待、暴力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侵害的一方,可以請法院免除或減輕其扶養義務。
跟前一種狀況(窮困抗辯)比起來,這種狀況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窮困抗辯必須在受扶養權利人提出扶養請求時,扶養義務人才能夠提出免除或減輕的抗辯,而後一種狀況是,可以預先主動向法院請求裁判免除扶養義務,在法律上這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形成權」,必須在法院裁判確定之後,才能夠開始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在確定之前所積欠的扶養費用還是要給。
所以儘早向法院提出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的請求,是有很大的實益的,而不是等被提告的時候才請求法院免除。
當然,這種扶養權利並不是無限上綱的,否則大家都不要工作,讓扶養義務人來扶養就好。
所以在民法第1117條也規定了:「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除了侍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之外,扶養權利是在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時才會產生,而在有扶養權利時,法院也會顧及到窮困抗辯或是曾有未盡扶養義務或虐待侮辱的事實,而予以調整。
但是這樣人性化的規定,還是要義務人懂得提前去主張,否則依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判字562號判決裡就有特別明示,老人福利法第41條規定的安置費用償還屬於公法上的義務,須經法院裁判免除扶養義務(不包括減輕),否則仍需償還。
也就是,如果扶養義務人被請求償還政府機關代墊的安養費,須自法院裁判免除扶養義務判決確定開始,才能免除償還的義務,之前積欠的還是要付。
這種狀況特別是在單親家庭未任親權的一方未盡到扶養義務時,一定要記得「提前」去主張喔!
相關資訊都可以詢問我們律師的免費法律諮詢喔!
https://lin.ee/uVH1vuZ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2"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
張綱維母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iho週末電影院#195
電影:野薔薇理髮院
導演:吉田大八
演員:菅野美穗、江口洋介
劇情大綱:
離婚後的直子(菅野美穗飾)帶著女兒回到母親在海邊開設的家庭理髮院。女人們聚在這裡分享彼此受挫的戀情,她們爛醉哭嚎,都是因為男人,她們強顏歡笑,只因為彼此心中都有一段沒被埋葬的過去。
關於直子,每個人都在問她,是不是有了新對象?什麼時候會有新戀情?她總是搖搖頭。但朋友們都看得出她眼神裡淡淡的甜蜜,以及那帶有神祕感的害羞否認,那是戀愛中的人才有的表情。於是直子在這群不幸的女人中,顯得特別的幸福,但她不願意讓這段戀情曝光,直到有一天,她發現……。
Miho感想:
這部片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其實是導演在拍攝《聽說桐島退社了》之前的作品。沒有太多配樂,看似平淡的小品,其實也穿插了許多令人爆笑噴飯與誇張火爆的場面。
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到寂寞的時候,只是若因這份寂寞而去勉強自己維持一段挽救不了的感情,或是淪陷在自己心裡明白不會有結果的戀愛,那麼最後寂寞只會越來越侵蝕自己的內心。
無法給自己正面能量的對象很多,如果不小心愛上了,也聽不進別人的勸說,那麼只能先經歷一段難過與失敗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要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要懂得珍惜自己。
#週末電影院 #野薔薇理髮院
張綱維母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育:宅在一起的超前部屬】
昨天雙北市長同時發佈高中職以下學校含公私立學校安親幼兒園等,全面停止上課。
我聽見所有母親一面倒的哀嚎,不為別的,只因為連著兩天的假日和孩子一同關在家裡的慘烈狀態,已經讓所有母親都頭大,現在又要打延長賽,而且一打就要連打11天,連續264小時不間斷,不是媽媽被孩子打趴,就是孩子被母親打到鼻青臉腫的下場。
其實在雙北宣布停課的前一天,我已先幫孩子請假在家,先生原本不同意,直到雙北停課新聞一出,先生還不好意思的讚嘆我的決定真是「超前部屬」。
孩子宅在家,真的考驗親子的關係,不說別的,就連已經成年的大人,與母親同住一個屋簷下在家遠距上班的朋友們告訴我:我已經是大人了,但在家上班,我媽和我都精神緊繃耶!
因為母親以每三分鐘提醒(該休息一下),每五分鐘嘮叨(衣服洗了沒),每十分鐘憂心(疫情怎麼這麼嚴重),每十五分鐘關心照顧(中午吃炒飯好嗎)的節奏,照料著在家上班的孩子,搞的親子關係異常緊張,因為不管你幾歲,在媽媽面前,永遠是孩子。
最後朋友想出了一個絕妙辦法,推薦了幾部戲劇,讓媽媽去追劇。
從此朋友可輕鬆了,媽媽也獲得愉快的日常時光。
然而面對一群還在上學的孩子,媽媽總不能也追劇吧?
一旦媽媽追劇,所有孩子都一頭栽入3C世界,那還得了。
事實上,我在決定請假的前一天晚上,就做了幾道觀念的導正,並且協進做了討論措施:
1. 停課不等於放假,學習不能中斷
當時由於還沒有宣布停課,我就先詢問孩子,因為疫情嚴重,她們想請假嗎?
三三川川兩姊妹很樂於請假。
但我很快詢問規範:停課,要怎麼繼續學習?
兩個孩子便依照課表,規劃學習進度。
2. 自學進度之外,可以安插自己想看的書本
三三在學習課表上,安插了許多課外讀物的時間,甚至比學習學校課業的時間還長,她詢問我這樣規劃可以嗎?
我:可以的,但為了不讓閱讀只成為娛樂,所以每一天你讀多少課外讀物,你都得寫一篇讀書心得和故事大綱,將你看到的內容,分享給我,讓我看看你閱讀時究竟看到什麼。
三三點頭,這點對她來說不算難。
3. 學習休息時,可以看電視嗎?
三三問:所有功課和學習進度都做完之後,可以看電視嗎?
我:你在學校有看電視嗎?
三三搖頭。
我:那就是了,所以你覺得可以看電視嗎?
三三:那就不要看好了。
我:若是看了呢?
三三:處罰囉。
我:覺得罰什麼好呢?
三三:我是不會看的啦,所以可以罰錢。
我:也可以,罰多少?
三三:我覺得要重罰,600好了。
我:真的頗重。
最後母女兩協議,降低罰款,而開放電視時間,是下午五點過後,才能啟動看電視的權益,因為五點過後,正是孩子從學校放學的時間。
4. 停課期間,手足吵架也是學習
全部孩子一起宅在家的結果,經常是手足大戰、親子爭執的場面。
所以在討論萬一姊妹兩在家吵架該怎麼辦時,我提出:吵架很正常,所以只要吵架,你們兩就得把過程鉅細靡遺寫下來,如果寫得好,我會給你們稿費,因為這也是一種學習。(如果哪一天我刊出姊妹兩的吵架自白書,不要懷疑,就是在家自學時激發出來的潛能XD)
其實於我而言,在家自學的目標,不應該是:進度多少,該讀什麼,該做什麼。而應該是:不管進度多少,也無論做了什麼,或發生了什麼,都要導向「學習的系統思維」,以「一切都是學習」的概念來帶領孩子在家學習,創造學習環境。因此,即便煮飯、做家事、折疊衣服,都可以是學習的一部分,而不僅在線上上課才算是學習。
而父母的責任在何處?
其實父母無須去負擔過多的責任,只要陪伴即可,更多的時光應該放手讓孩子去規劃課表,讓孩子們自己去實踐,若有意外,則寫下過程,親子討論這個過程哪裡可以改善,哪裡是做得很好的地方,將所有事情都當作是學習的一部分,如此一來,不管爭執也好,打架也罷,都會列入學習的行列之中。
昨天一天孩子們在家自主學習,我只在晚間幫孩子看學習的進度,詢問幾道她們自己讀書進度中的內容,如小四社會──海上運輸最早是帆船,後來有更大的運輸工具取代了帆船,那是什麼運輸工具?如小四國語:在西遊記鐵扇公主這一課文中,每一個角色的性格分別是什麼?例如小四自然:請分別詳細敘述底下昆蟲的食物分別是什麼「蝴蝶」、「竹節蟲」、「獨角仙」等等問題,藉此確定孩子的學習都在狀態裡,宅在家裡的學習日,父母也能輕鬆面對。
上述提問,都是昨天我真實問三三的問題。
而三三在閱讀課外書目上,也寫了一篇心得,她的閱讀書目是《第59街的畫家》,心得與故事大綱,她寫道:
主角的哥哥到國外打仗。
主角自己某天看到了自己幻想出來的超人,因為想幫忙,所以幫忙送東西,主角每星期二就要送一箱柳橙到59街的公寓。公寓的外表跟所有人的房子沒兩樣,但裡面就很特別了,所有的色塊都會飛起來跳舞,這太神奇了!
難道這些飛起來的色塊,都是想像出來的?
想像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也許我們也可以運用我們的想像力,就能成為世界無敵的人了。
上面這些是三三寫的閱讀心得。
三三一天實施自學後的心得是:比在學校學習還忙!
大家在今天開始會展開停課陪孩子宅在家裡學習的第一天,不妨先請孩子按照課表,從自己訂定學習進度、自己規劃課程內容開始!
自學,不該是父母的惡夢,而是父母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我們不是老是希望孩子要學習獨立,不要老是依賴父母?讓我們趁這個機會,將這個夢想實現!
父母們,讓我們好好放手,讓孩子學習吧!
♥疫情時代來臨,你們為孩子布置的課程又是什麼呢?可以分享自己教學的方法喔。
♥文章看完記得留言,我喜歡看大家的想法與回應。
♥「故事表達營」第二梯次只剩一個名額,但目前暫緩招生,請見諒。
張綱維母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2"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人格心理學」的研究裡面,有一個很經典的研究,你一定聽過叫做「棉花糖實驗」。
它的研究呢,就是找一群孩子,在他們面前放了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你能夠等我回來的時候,你都忍著不吃;你呢,除了眼前的棉花糖之外,我還另外再多給你。」
然而這個實驗呢,的結論告訴我們哦,就是那些能夠延遲滿足,就是忍住自己的衝動,不去吃眼前的棉花糖,而再過一會能夠得到更多棉花糖的那些孩子,在日後的成就會更好。
所以呢,這個研究對一般人的認知來說,就會覺得噢!原來「延宕滿足」的能力,是一個成功的關鍵!
然而這個研究真的說到這裡嗎?或者是原本的解釋,會不會有問題呢?
多數時候我們看待很多事情,會從它表面上或者最直覺的結論,當成是我們自己的認知。
可是啊!在今天,我要把這個研究稍微再延伸一下,讓你去思考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
我們回顧一下這個實驗哦,那些能夠延宕滿足的孩子,你有沒有去問,為什麼他們能夠延宕滿足呢?還是你只能很蒼白的說,啊他們的個性就是比較成功特質啊!
其實如果我們看那些忍不住衝動的孩子,直接把棉花糖塞進嘴巴,我們說他們自我控制力太低?但是他們為什麼會自我控制力那麼低呢?
有沒有可能這些孩子,他們的關鍵不在於「自我控制」的問題?而是他們不相信研究人員在離開之後,過了一會回來會拿第二個棉花糖呢?
這樣的假設其實不會不合理哦!因為我們回頭想想這些孩子,可能在他成長的過程、成長的環境,或者是他的原生家庭裡面。
他的父母親,或者是他的養育者,對於承諾他的事情,是沒有做到的、有不良記錄的。
所以他自然就會覺得你要我等一下,也不保證你待會回來,會給我其他的棉花糖;而且呢,搞不好等了太久之後,連眼前的這塊棉花糖都吃不到啊!
所以我們延伸來看喔,這些所謂的「自我控制力」比較低的孩子,如果還原到他們的原生家庭。他們的原生家庭,就是讓他活在一種不確定性、沒有確定感的狀態裡的時候。
那你想想看,姑且不論他們的特質,只光一個有穩定回饋的環境,跟另外一個沒有穩定回饋的環境。
你說這兩個環境長大的孩子,哪一個環境有更好的條件跟背景、有更好的養分,讓一個孩子在未來能夠更成功呢?
所以你看喔,如果你要很直覺得,那些沒有延宕滿足能力的孩子,就是沒有成功特質;這時候當我跟你還原了這些可能性的背景之後,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批評,對他們其實蠻不公平的?
而且在那些有確定感的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這意味著他的家庭,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家庭;所以他們在日後長大之後的成就會比較高,這也是一個很自然的嘛!
就像是有些研究告訴我們,有喝紅酒習慣的人,他的平均壽命比較高;於是你就認為噢!如果我要長壽我就喝紅酒,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子的!
是那些有錢、有能力、有條件固定喝紅酒習慣的人,他本來就能夠因為他的財富、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得到比較好的醫療照顧;所以他們自然平均壽命就比較高,而不是因為喝紅酒的關係啊!
其實針對我剛剛說的這些論述,已經被羅徹斯特大學,所做的一項實驗所證實哦!這一次呢,研究人員在進行棉花糖實驗之前,先改變了幼兒對於研究人員的信任度,他們是這樣做的哦!
他們請一群3~5歲的幼兒來到美術教室,並且給他們一包自己創作杯子的材料組;孩子們呢,可以利用這些材料來裝飾一張白紙。
然後呢,把紙張折成一個特別的杯子,他們還拿到一盒很難打開的舊蠟筆,而且告訴他們說:「只要再等一下,研究人員就會拿更好的新蠟筆給他們。」
過了幾分鐘之後研究人員回來,對其中一組的幼兒道歉,跟他們說:「我搞錯了,並沒有其他蠟筆。」
而這一組經歷的就是一種「不可靠的環境」,因為你大人前面告訴我會有新蠟筆,而後來沒有給我。
而另外一組幼兒呢,則是拿到了全新的蠟筆。這一組經歷的就是「可靠的環境」。在這個實驗操弄底下,他們接下來每個人都接受了棉花糖測驗。
原先的預測就是喔,那些沒有依約拿到新蠟筆的孩子,可想而知,對於實驗人員的信任跟期望都比較低,因此呢,他們不會浪費時間等第二顆棉花糖。
然而實驗的結果,跟這個預期完全吻合。那些在前面有不可靠的經驗的孩子,平均他們等了三分又兩秒,就把棉花糖吃了!
但是呢,那些有可靠經驗的孩子,平均他們可以撐撐撐…撐到12分兩秒,才吃眼前的棉花糖。
所以換句話說喔,當他們察覺到那個未來的承諾,其實是不可靠的;他們就越不可能會有延宕滿足的能力啊!
所以今天的分享,從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到後面的論證,這會讓你想到什麼呢?
如果你是一個老闆、你是一個主管,你常常覺得怎麼底下的人素質不是很夠,這時候喔,我希望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讓你感受一下!
究竟是他們的素養不好,還是你沒有給予他們安心、可以信任,你的承諾是不是都能夠做到呢?
如果你對於員工跟部屬的承諾,永遠在他們的心中認為是空頭支票,叫做那所謂的「總有一天」,而那一天不知道會不會來?
那你說他們要能夠多有遠見、多能夠延宕滿足?你可以想想哦!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呢,由嘉玲老師擔綱,嘉玲老師會通過【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讓你重新建立起自己跟文字之間的關係。
我知道很多人喔,在他人生的過程裡,常常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我要寫點什麼,無論是於公、無論是於私,我相信文字都是你最好的朋友;而這一門課,正是你跟這一位朋友,好好建立關係的最棒入口!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4月18號的課程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那麼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張綱維母親 在 羈押近一年重獲自由張綱維交保掛念老母親-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遠東航空董事長張綱維,終於重獲自由,去年十月裁定一億元交保,歷經五個多月,親友終於籌出來了,從去年四月初羈押至今,已經將近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