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領導人問其智囊機構:
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之前我的回答還不夠好,今天我可以回答的比較好。
直到今天,中國的全球競爭力仍排在世界20名以後,中國最好的大學排不進世界前40名。 中國幾乎沒有世界級的實驗室、學派和學術大師。 中國還非常缺乏世界性的超級跨國公司,我們對中國創新氛圍很差缺乏足夠的認識。
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這是個中央領導人向我提出過的問題,但是我的回答還不夠好,今天我可以回答的比較好。
美國的人口只占全世界5%,但是美國人消耗了全世界25%的資源;美國掌控了全世界60%的金融。 還有一個資料,我相信大家從來不會在中國任何一張報紙領導人講話書本檔上看到過,那是我計算出來的——我認為美國掌控了全世界70%的高端人才。 當然我們這些人要把國家政府社會研究,美國怎麼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美國的大學機構研究機構怎麼鼓勵創新創業、白手起家、包容。
我有一個講演非常受歡迎,講了十年,叫諾貝爾獎是怎樣煉成的。 我收集了1901年到2017年全世界一共出了六百十八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總結了諾貝爾獎的五大規律。
第一個規律,美國德國英國三個國家占了全世界諾貝爾獎的90%以上,美國就占了二戰以後全世界諾貝爾獎的70%以上。 也就是說今天世界上得諾貝爾獎70%是在美國上班的,在美國的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實驗室工作的。 中國只有一個,而且已經是一個84歲的老太太。 中國今天不是很有錢嗎? 不是有的時候也挺騷包嗎?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3萬億的外匯儲備中間,拿出個300億來請一百個諾貝爾獎得主到中國來工作,這件事情可行不可行? 每個人三個億,那些搞理論工作的也不要三個億幾千萬就可以。 來幹什麼? 來當大學的校長。 他們至少比現在中國的大學校長更有權威一點吧。 來當研究所的所長,至少我們中國科學院近一百個研究所沒有得諾貝爾獎當所長,來創辦新的大學,新的研究所,有沒有可能呢!
當然問題來了,他們如果到我們的大學當了校長,那我們的黨委書記該怎麼辦? 誰說了算呢? 會不會就沒有党的領導了? 這就是對我們改革深化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二個規律,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學占世界諾貝爾獎的90%以上。 第一名哈佛大學先後出了151個諾貝爾獎,第二名哥倫比亞大學先後出了101個諾貝爾獎。 第三名英國古老的劍橋大學出了91個諾貝爾獎。 第四名,芝加哥大學89個,第五名,麻省理工87個等等。 那中國的大學在哪裡?
第三個規律,這些大學有一些著名的實驗室,現劍橋大學有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出了29個諾貝爾獎。 我們華為算很牛了,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錢。 任正非是非常重視研發人才的,但是這樣的距離,恐怕還有遙遠的路程要走。 德國的古老格林科大學出了45個諾貝爾獎。 丹麥算個小國吧,但是出了一個偉大的原子物理學家,帶領的哥本哈根學派,出了12個諾貝爾獎。
第四個規律,諾貝爾獎30%是是師徒相傳的,他有階梯效應,他有傳承,最長的傳承五代人。 我們國家建國以來的各項政治運動,反右、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把大學研究所搞了個天翻地覆,很多著名的教授甚至自殺身亡。 我們還能有這樣的五代傳承嗎? 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進行更加深刻的反省。
第五個規律,猶太人占諾貝爾獎35%。 有人統計了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一百項發明,從1900年到1928年中國一項也沒有,大家想想1900年到28年我們中國在做什麼?1928年到1957年出了一項,60年代前半部分好一點,出了三項,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生創造了世界首創的斷手再植。 1964年,農技校教師出身的袁隆平發現了雜交水稻。 196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髮明人工合成胰島素,開創了人工合成生命的進程。 但是大家注意,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直爆發到現在,中國就再也沒出過一項被稱得上偉大發明的科學發現。
又有人統計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家,請注意,不是科學家,而是發明家。 從西元前287年阿基米德開始算,2000多年中國居然只能排進去一個人,那就是一千多年前東漢的太監蔡倫發明的造紙。 近500年,近200年,近100年,近70年,近40年,中國沒有一個人可以排到這張表上去。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偉大的發明家談什麼創新? 我們眼睛裡看到的所有現代物質文明都是西方發現。 所以說老實話,這幾張表該不該貼到我們的科技部長的家門口? 該不該貼到教育部部長的走廊裡? 貼到每一個大中小學的畫廊裡面? 希望在什麼地方? 希望呢已經不是我們這代人了,希望只能在下一代。 所以我們要推動教育創新,教育改革得真正的用意就在這裡。
我們看看最新的世界最好的20名大學,美國占了16所,英國占了三所。 那麼中國的大學在哪裡? 最新的排行榜,清華大學排49名,北大排72名,浙大125名,上海交大137名,也就是說,我們的一流名校排不到全世界的前位。
我是個蠻喜歡看電影的人,我發現美國人拍了很多科幻片,而國內電視上最喜歡放的是帝王片,這就是中美文化的不同,美國人喜歡科幻創新,美國的科技大佬都是科幻迷,那中國人喜歡研究的就是權力鬥爭,怎麼勾心鬥角,怎麼拉幫結派怎麼整人, 這就是我們值得應該反思的問題。
建 中 校排 500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bout myself。林家岑Amanda]
🍒請把我的粉絲頁加入搶先看,頭香是沒有獎品啦!但是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嘛!
(原:Amanda的膳生活In A Style,正式改名為Amanda饗生活 In A Style)
有一個即將邁向高中的女兒,是一個永遠離不開教育的大人。接觸幼教20幾年,讀的是兒童發展,因為喜歡廚房,愛做菜,於是廚房變成我另一個教育場所,一個我利用來了解孩子天生亮點的地方,甚至經過煎一顆荷包蛋,我都能知道孩子的優勢在哪裡!
聽起來就像詐騙集團吧!不過人就是有一個天生你擅長的領域。煮飯帶小孩,就是我擅長的領域。對,就家庭主婦啊!只是我是4.0版⋯
我教做菜、有大人跟小孩。最小的學生是二歲。這一行,也十年以上的經驗。從小就喜歡做菜,不是因為媽媽厲害,而是因為媽媽不會,所以自己想辦法所得到的樂趣及能力。很多人問我:所以老師妳的廚房經驗多少年?我說超過35年了⋯⋯是真的😊
從小的剪貼簿裡,收錄的都是食譜、流行時尚、建築、花藝、手做⋯生活相關的資料,我都喜歡。或許因為自己喜歡研究人的心理,所以對於很多心靈的力量,有很大的興趣。
也因為自己走過荊棘的過去,那些養份造就了我的現在。
我愛集會結社,我愛大家開心,於是去年有了一個純女性社團「Super Style Sisters」簡稱SSS。社團是私密性質,現在約750人左右,我每月安排聚會,希望女人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放鬆心情,好好愛自己一點。
我寫書、寫專欄、就是很少寫有關做菜或食譜。因為從小就不愛跟別人一樣,很多人做的事,我都有一種避之唯恐不及的反應。反骨的我,也一直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例如教孩子做菜,我不要那種來來去去的學生,我要長期帶著這些孩子,讓他們從做菜中,找到自己的天賦。是,我也這麼堅持下去了,同一批孩子,從他們小學直到現在要有第一個大學生,我們這幾年,就像家人一般,定期聚會做菜。
出了幾本書:
@跟孩子一起做菜~Amanda的膳生活(麥浩斯)
@料理台上的生活練習(麥浩斯)
@合著:哇!原來制冰盒可以這樣用(麥浩斯)
也常接受採訪,電視、廣播、報章雜誌,從做菜談到教育,談到兩性,談到女性自我的提升。所以很多人問我:Amanda妳到底在做什麼的啊?我說,只要妳說出來我可以的,我就做。
或許水瓶的外星人因子作祟,我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也愛學習,然後在去年選了一個我愛的學校(UNA美國州立北阿拉巴馬大學。美國州立北阿拉巴馬大學為美國六大聯盟名校。2008年 US NEWS & WORLD REPORT 中名列四大區域南方院校排名前30。商學院由ACBSP、AACSB所認可。http://www.iuc-edu.org/Pages_EMBA.aspx),40歲才開始我的EMBA之旅。工作十幾年,一直覺得有一個坎過不去,不上不下的。也不是真的為了那個學歷,而是覺得自己要更往前,這樣就應該添柴加油吧!投資自己是最會水漲船高的回饋。後來很多人訊息我學校資訊,請自行打電話到學校給專門的學務喔!上面👆的網站連結有(蠻開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還是努力往前的。😊)
很幸運接觸廚師這行,沒有餐飲背景的我,真的要比別人用功。也遇到很多很好的前輩,讓我可以向他們學習,所以現在擔任台灣國際年輕廚師協會副理事長,法國國際美食協會年輕廚師比賽評審,親子烹飪教養家。
這麼愛熱鬧的我,怎麼可以錯過party。於是有了自己的小團隊,負責替別人做活動企劃、外燴設計還有主持,當然因為工作的關係,廚師經紀也是之一。
我還是愛文學、愛哲學、愛心理學。愛孩子、愛流行時尚、愛電影、愛音樂、愛閱讀。每天花在這些東西上至少五六個小時。尤其睡前一定要閱讀,還有至少翻閱500張的攝影照片。食物也好,人物建築也罷,這樣的習慣已經不間斷地要超過十年。
所以來這裡的人,會走進我的世界,就一種我生活的style。我的個人頁會碎念生活點滴,這裡我就乖乖地分享我的日常喜愛。
雖看起來像大雜燴,久了,你會知道~哦~原來這就是Amanda的style。
非常感恩來這裡的朋友,大家互相交流,一起成長。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E%97%E5%AE%B6%E5%B2%91
http://www.sheaspire.com.tw/p2-weekly_column-detail.php?PKey=0ad8kW-pLhP0iNYaUr6M73nsiLUUecEJTWtNeJciKhk
(She Aspire她渴望 專訪)
「飨」 字既是宴請,也有分享藝術的意思。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請人受用:饗會。饗宴。饗客。 祭祀。 同「享」。
享,「分享」、「享受」、「享用」、「享福」、「享樂」⋯⋯
覺得我的確用我的生活跟別人「同飨(享)」我的style。
Amanda的饗、享、想生活的style
跟「Amanda的膳生in A style」說再見
迎接「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Style is a way to say who you are without having a speak.
(你的風格讓你無需開口就說明了你是誰) ---- Rachel Zoe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 弗蘭西斯·培根 《培根隨筆》
建 中 校排 500 在 "建中日常" 建中校排二會考前的準備方法(上) 還有更多電神! 的推薦與評價

建中 日常#會考倒數# 建中 生#讀書方法. ... 建中 日常" 建中校排 二會考前的準備方法(上) 還有更多電神! 伊古Yigu. 伊古Yigu. 3.68K subscribers. ... <看更多>
建 中 校排 500 在 壹柒學院- 【狂賀! 屏榮高中陳守心錄取慈濟醫科& 2020繁星 ... 的推薦與評價
守心同學從高一到高三跟著柏岡老師及建中老師學習物化,儘管剛上高中時充滿著緊張,但藉著開朗的性格與自身努力,維持住了校排、參加全國語文競賽、持續進行自己喜愛的圍棋與 ... ... <看更多>
建 中 校排 500 在 建中生繁星「撕榜」超殘酷! 校排前1%學霸齊聚搶台大醫 的推薦與評價
建中 #繁星#台大醫影音授權:何電廠IG:https://reurl.cc/xOm9EN擠出零碎小時間,看看世界大新奇。讓你的生活永遠充滿新鮮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