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 #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士
社團法人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理事長 #李世澤 先生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 先生
繪出臺灣色彩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探索臺灣早期畫作所描述的時代故事
1920~30年代是狂飆的時代,思想上的啟蒙,帶來文明開化的智識;日治時期臺灣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生活,物質上的改變,讓休閒娛樂、消費文化漸漸成為都市人的日常。
北投文物館將於2020年8月15日(六)至2021年1月31日(日)舉辦「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本次展覽透過畫作與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闡述臺灣1920~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與時代變化。
「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透過幾個視角,為觀眾揭示: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灣生日本人對臺灣的情感和文化的眷念;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後的臺灣新女性如何勇於追逐夢想;郭雪湖「南街殷賑」所繪集娛樂、信仰與及商業貿易於一身的大稻埕,如何演繹出繁榮的商城故事,並發展出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和臺灣第一代西畫家的養成。此外,我們可以從潘麗水入選第五屆臺展的珍貴作品「畫具」中,感受當時畫家的心境與抱負。
本次展覽結合數位互動和AR遊戲等新科技,透過展示繪稿、西川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臺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穿著的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作品,期待能與觀眾一同回到近百年前,那個郭雪湖與鄧雨賢作品中的繽紛時代。
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歷經許多政權的變遷,每次改變臺灣人都得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日治時期藝術家們選擇拿起畫筆記錄下社會變遷的瞬間,表述對鄉土之情感,為臺灣歷史留下劃時代的光芒。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出時間:2020-08-15~2021-01-31
展出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廟會主持稿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大家來參加作天「在新聞工作中的人類學」講座,希望兩位講者精彩的分享都有讓大家收穫滿滿。
這邊分享詹博凱先生的筆記,幫助大家回顧一下昨天的活動,沒到場的朋友也能從中知道昨天的精彩。
再次感謝詹博凱先生的分享。
20181216
很久沒有參加演講活動,這次算是腦波弱就買了下去
出發前還有點懊惱,但說實在聽完也有種refresh的感覺
這次主講的兩位講者都相當有經驗與內涵。
第一位是Taipei Times專題組組長巴諾亞,歷史哲學背景出身,也已經在台灣待超過十年的時間,特別對於台灣原住民、廟宇以及傳統儀式的主題有興趣,也因此開啟他和主持人宋世祥先生(人類學家,百工的創辦人)的緣分,兩人在各式各樣的田野地,從觀落陰到廟會走闖。
巴諾亞覺得,人類學提供了一些工具來幫助記者工作,其一是文化相對論,而他的解釋則是每個人/文化都是不一樣的,也因此我們都必須對這些與自己不同的異文化展示尊重;其二,他認為人類學家的民族誌提供了觀察與訪問的能力。他舉了一些例子,包含他曾參與過的大甲鎮瀾宮繞境、蜂炮儀式、廟會文化、乩童除病和電子花車這些主題,來說明在這些經歷,他如何從Researching, interviewing, writing and editing 做出他所需要的報導,而這個過程的諸多元素正和人類學的田調不謀而合。
雲章老師則是將自己媒體經驗,與報導人建立關係、學習語言或生活文化,了解文化差異並與用對方能聽懂與接受的方式打入人群。而在新聞寫作,雲章老師說到她曾在台灣立報工作,當時的他們秉持的信念便是「誰得利?誰受害?誰支持?誰反對?」,唯有把這些過程都思考過與釐清,那篇報導才能更接近真實。
除了演講內容,令我自己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問答討論的片段。
「#人類學往往把文化擺在人前面」
新聞與媒體有時效性,一個故事往往沒有辦法等一年兩年的深度觀察才產出,而相對的人類學家的民族誌重視的反而是時間所淬煉出來的真實樣貌。巴諾亞認為,這樣的認知差異其實可以用兩者的「受眾」不同來解釋。新聞報導是給所有人看,因此這個族群最在乎的,尤其在當代資訊爆炸且快速,內容是不是精煉有趣有具有內涵,成為閱聽者快速篩選的條件之一;相對而言,民族誌的撰寫具有強烈的學術色彩,它溝通的對象主要是其他的研究人員,自然撰寫方式就會需要學術共通的語言,沒有相關背景的大眾自然就不容易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類學家在完成自己的研究著作後,會再把內容整理成書冊出版讓大眾可以親近這些作品。「人類學往往把文化擺在人前面」巴諾亞用英文這樣說著,他認為學者強調文化、儀式與脈絡的成分,有時往往讓人類學看不到「人」,但報導的故事卻常常圍繞在報導人上,大家彷彿可以透過這個人經歷那些自己可能沒有機會經歷的生命,也因此有其價值。
「#他們能獲得什麼?」
有一位觀眾問到:「新聞報導有時強調時間性,那對於一些比較難進入的族群,講師有什麼樣的建議可以快速進入呢」。巴諾亞說,有時接觸報導人的方式,可以先找到一個他也熟悉我們也熟悉的共同朋友,也許後續便能藉著關係而建立關係。可是,這樣的靠關係,真的合適嗎?
每個想要進入田野的記者或研究者,他們或多或少都抱著一個「目的」,而作為被進入的族群,他們其實沒有必要接受,至於中間介紹的共同朋友,事實上也承擔了很大的壓力與責任。雲章老師分享到,當她開始建立起與移工和新住民的網絡與連結後,這幾年開始有很多人,不論是媒體或是學生想要做報告的,都會聯繫雲章老師希望可以獲得介紹,而這些有時不免造成困擾。華人文化有種習慣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我們很擅長藉著朋友的介紹而連結其他人,但是不是每個族群都適用?又或者這樣的理所當然真的沒有問題嗎?曾聽過一些說法,研究者或服務隊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來到田野地/服務地,每一個都說想要了解或幫助他們,而他們也一次又一次給與信任與娓娓道來,可是,憑什麼?他們沒有理由要替這些人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消費?雲章老師說,她有時便會反問:「他們能獲得什麼?」若她沒辦法在這個時候去把關或是確認對方的來意,會不會這一次介紹就變成關係的結束?
我想起今年十月在台東參加的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裡的某個Session,一位位研究生分享著他們與田野的故事與研究結果,還記得當時台下問到:他們是在什麼時間點告訴報導者他們的「目的」?有些人擔心在一開始講清楚說明白會讓他們難以與對方建立關係,所以選擇熟悉了以後再慢慢地講出自己的目的;也有些人認為在一開始就明講,因為這樣才符合倫理,而若是被拒絕了,也好讓自己可以盡快重新找願意接納的田野地做研究。而在這個session裡另一件有趣的發現是,大家似乎都發現各自在田野地做研究,竟湊巧的都發展出「第二事業」,也就是他們都用了某些方式協助報導人,有些是連結了資源,有些是寫了新聞稿聯絡記者,有的是成為了固定的志工,也有的幫忙策劃了活動,他們的這些第二事業,與自己當初進入田野做研究的目的截然不同,但發生的時候卻那麼自然而然。想起來,「#第二事業」何嘗不是種研究者的「#儀式」?研究者永遠對當地來說是他者,而在被當地包容下做田野工作,這樣「第二事業」的付出或交換,某種程度上消彌了研究者的佔便宜。就如同雲章老師說道,曾一位學生想進入某個組織做田野,從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是來做研究,而組織也是抱持懷疑的態度,學生一做就是做了兩年的志工和勞動,藉以換得信任與研究的機會。我們功利一點來描述或許是「他們能獲得什麼」,但我認為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就會知道他們其實沒有必要接受。
新聞與人類學,各有各自的專業與訴求,但不得不說很多暢銷著作有著人類學的色彩,作者很恰巧的都有著記者的經歷。而其實不只是新聞媒體,各行各業都有各自可以擁有的人類學色彩,正如同今天早上醫病和諧推廣協會的表揚大會,在臨床長時間工作與觀察的這些人們,正是臨床裡的人類學家,而那些得獎作品便是這些人們把對不同群體的觀察轉譯與轉化。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正是希望讓社會大眾知道其實人類學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存在各行各業以及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每個人都可以帶著人類學的Toolbox,更了解他人也更了解自己一些。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雲章老師講的故事還是那麼令人陶醉
#想到Ula之前寫在獨評的文章來當作延伸閱讀好了
【投書】為什麼不能跟國際志工們說:「走,我們這趟是去交朋友的」?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928
廟會主持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士
社團法人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理事長 李世澤 先生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 先生
繪出臺灣色彩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探索臺灣早期畫作所描述的時代故事
1920~30年代是狂飆的時代,思想上的啟蒙,帶來文明開化的智識;日治時期臺灣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生活,物質上的改變,讓休閒娛樂、消費文化漸漸成為都市人的日常。
北投文物館將於2020年8月15日(六)至2021年1月31日(日)舉辦「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本次展覽透過畫作與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闡述臺灣1920~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與時代變化。
「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透過幾個視角,為觀眾揭示: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灣生日本人對臺灣的情感和文化的眷念;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後的臺灣新女性如何勇於追逐夢想;郭雪湖「南街殷賑」所繪集娛樂、信仰與及商業貿易於一身的大稻埕,如何演繹出繁榮的商城故事,並發展出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和臺灣第一代西畫家的養成。此外,我們可以從潘麗水入選第五屆臺展的珍貴作品「畫具」中,感受當時畫家的心境與抱負。
本次展覽結合數位互動和AR遊戲等新科技,透過展示繪稿、西川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臺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穿著的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作品,期待能與觀眾一同回到近百年前,那個郭雪湖與鄧雨賢作品中的繽紛時代。
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歷經許多政權的變遷,每次改變臺灣人都得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日治時期藝術家們選擇拿起畫筆記錄下社會變遷的瞬間,表述對鄉土之情感,為臺灣歷史留下劃時代的光芒。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出時間:2020-08-15~2021-01-31
展出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廟會主持稿 在 廟會TRUSS結構行台牌樓設計圖稿... - 甜心創意活動企劃社 的推薦與評價
廣告設計藝陣團隊演藝群星主持歌唱藝能表演婚宴規劃.廟會喜慶.尾牙週年慶.各式晚會.各式演唱會接洽甜心活動會社執行長吳銘修(阿修)連絡電話0989609680. ... <看更多>
廟會主持稿 在 [分享] 被中部主唱兼主持毀掉的新人- 看板GetMarry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要神一位美麗又有個人想法的主持人
四處打聽都沒有藝名或團名
可能是跑秀場或廟會的主持?!
若有幸找到她主持喜宴的務必睜大眼睛
往下閱讀她營造的荒腔走板之彰化鹿港喜宴:
懶人包:看圖即可
《事情始末》
我是2020.12月被主持人毀掉婚禮的新人
樂團來源:
詢問餐廳是否有薩克斯風樂團
餐廳極力推薦很厲害的老師
四人包主持$32000
跟老闆已經有點熟識的爸媽
(因家中哥哥弟弟都是找同個宴會館)
也用心推薦這位老師,
網路上我找不到樂團演出的資訊
但我心想既然老闆都這麼推薦了
就信任一次吧
(不然我會自己找網路評價跟溝通流程後才會決定)
婚禮前一週我跟餐廳要老師line要討論服裝
餐廳沒直接給我,是幫忙轉達。
詢問最重要的流程什麼時候re稿?
餐廳說主持人"當天"會到新娘休息室re稿,
我其實覺得有點奇怪也懷疑這樣來得及嗎
通常不是都會開line群組討論?!
(我只能告訴自己可能主持也很有經驗
大部分喜宴流程差異不大,或許到當天對也ok,
只要我流程排的夠清楚應該不成問題)
於是我很用心的把流程像上班在負責專案一樣,
詳盡的列下火車時刻表:
每個時間點做什麼事 順序都盡心列清楚
到了訂婚宴這天
主持人進來我休息室re稿,新秘在用我妝髮
我邊拿著手機從頭唸流程給她聽,
也詢問是否先加個line 好傳流程給她看,
她一副愛理不理只叫我找人印流程表給她就好
(現場有新郎跟兩位新秘可以作證)
我還有問抽捧花/花椰菜的活動
共六位朋友會同時上台
需要我先稍微描述之間的關係讓她好主持嗎?
她秒回:不用,有名字就好!
立馬離開休息室...全程re稿不到5分鐘!
精彩的來了!
第一階段:一進流程是新人進場-》倒香檳
-〉恭請主婚人上台-〉新娘致詞-》舉杯敬酒。
這邊流程清清楚楚列了條:新娘致詞,
但上舞台後只聽到主持人要工作人員盛杯跟大家敬酒,
敬完酒就說請新人入主桌
天啊 我瞬間傻眼!連忙轉頭一直向她喊還有致詞
她竟然還一臉問號的過三秒才恍然大悟
(那流程表她還拿在手上!)
於是乎她硬是轉話回來說
新娘說還有話要跟父母還有賓客說
但為時已晚,男方媽媽已經走下樓梯沒得及拉回來,
最後就只剩我奇怪的插入致詞還有我爸媽在台上。
少走流程還不是最糟糕的,
這位大姐竟然還擅自加話
說我還有話要跟爸媽說...
自導自演又說但看爸爸眼淚掉下來了 還是別說了
回家再好好跟父母說好不好,
我真的差點飆三字經!妳擅自加話還差點把麥克風再遞給我,
我根本沒有準備這段好嗎...就這樣拖戲到一點才開桌!
接下來的二進也是讓人吐血,流程清清楚楚列:
抽捧花+花椰菜活動
男女共六人一起上台抽獎,要邊播音樂
螢幕並自動輪播男生與女生各一頁的介紹。
結果主持人不知道有音樂,
我在台上一直對著另邊控制電腦的工作人員大喊音樂...
這位超有想法的主持人也沒一次請六位上台,
自己分兩段 先請三位抽捧花的上台,
抽獎拍照才叫第二組抽花椰菜的男生。
我投影片是男生放五秒女生放五秒的輪播,
因為她擅自改流程還在那說投影片怎又跳了,
因為她邊唸女生介紹到一半就跳男生,
拿著麥克風像對工作人員指責般的
說了兩次這影片怎麼一直跳!
(天啊 到底是誰沒照規矩
我在台上到角落蹲下來幫妳拿籤筒跟禮物,
深怕妳連男女分別要抽的東西都拿錯,
妳根本沒趁空檔把該用好的東西搞清楚)
搞得簡單的抽獎活動比我估計的冗長
朋友事後真的也反應你們在台上的活動搞好久。
我用盡心思策劃的婚禮就這樣被一顆老鼠屎毀掉
送客結束我阻止媽媽付全額
這樣的品質要我笑容滿面的表達感謝
再附上紅包$32000
真的無法接受!
但媽媽一直勸說圓滿就好,拜託我乖乖上車回家。
當天2:00睡 5:30就開始用妝髮的我毫無睡意
跟餐廳詢問主持人的事情
回應是餐廳只對窗口薩克斯風老師,
主持跟樂手皆老師找的,
這時就直接提供老師聯絡方式了。
與老師電話交談時他也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錯誤認知1:
從主持人那的訊息得到的是我台上想跟爸媽說話,
主持人看再講下去爸媽會一直流眼淚
才會像平常一樣打圓場=》這段根本都是主持人自己亂加的!
錯誤認知2:
老師以為當天主持離開很長時間是到休息室跟我對流程
=》主持進休息室停留不到五分鐘,
只吩咐印個流程給她,就再也沒出現!
幫印流程的表弟說 他多印很多份流程表,
有詢問主持人說是否需要給其他工作人員流程表,
主持回:都不用!(等於流程隨她跑...)
錯誤認知3:
老師覺得是因為沒婚企的關係,才會讓流程出差錯
我直接回老師 我就是婚企啊,流程表都帶著她講一次也印給她了,
也不是多複雜的流程,是要怎樣才能阻止她恣意妄為...
沒有一個流程是對的,毀掉我的婚禮我還要跟她說謝謝嗎?
《總結影響》
1.長輩頗有微詞,因為主持來不及拉回新郎媽媽,
導致台上只有女方主婚人跟新人合照,
連一些賓客都私下詢問覺得氣氛詭異,
對男方親友的抱歉不知如何彌補
2.流程混亂,搞得新人笑容盡失。
新娘致詞整個被消失
跟主持人反應我的致詞呢?
她三秒後才會意==
3.朋友反映二進後的活動冗長
菜都快上完了,台上還在抽捧花很怪又很卡
4.朋友覺得被亂介紹很不悅
主持亂介紹朋友與新人關係,
休息室時新娘問主持是否要介紹關係,
主持漠然回:不用,有名字就好 完全不想用心
5.花童差點沒預演不知怎麼走
花童爸媽即時發現反應才沒出狀況
第一次看到沒在re流程的
《處理結果》
1.老師:退主持費,據說他一個人吸收
因為樂團成員是湊來湊去的,當下拿到錢就各分東西
P.S.以為$32000四人所以應退1/4
結果主持僅$5000
(這時開始加入音響等人力費用)
2.餐廳:表示沒看過這位主持,但之後會封殺
事後我想想,如果照他們與樂團的合作模式
根本不可能封殺,他們哪管樂團成員是哪些人
3.餐廳跟老師我答應不公布地方社團
(退主持費後的協議)
但主持人我無法答應 很怕造成下一場新人的遺憾
現在我仍檢討著究竟怎麼做可以避免流程被搞的如此
或許多做點就可以少一場遺憾
包含:
1.事先與樂團溝通好,
確認是願意用心給新人一個好表演的團隊
(當天才對的建議千萬別找了)
2.不要太信任廠商,至少有合約
3.找位可以幫每個流程前十分鐘確認的執秘
最重要的還是想神到這位用心
並完全脫稿當自己演唱會的美麗主持人
給主持人的話:
對妳來說,這就是上百場主持的其中一場工作,
但對我來說,一輩子就這麼一次
妳的隨便跟不用心已經造成我一輩子的遺憾!
以上獻給我那慘不忍睹的文定
以及樂團還不知發生什麼事的成員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01.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tMarry/M.1607959300.A.9C8.html
※ 編輯: dyblin (111.255.101.205 臺灣), 12/15/2020 00:00:21
※ 編輯: dyblin (111.255.101.205 臺灣), 12/15/2020 00:01:32
※ dyblin:轉錄至看板 TaichungBun 12/15 23: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