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準備來回顧的,是書籍,至於為什麼先選擇回顧這本?因為它今年獲獎無數,因為它落筆與故事皆扣人心弦,最大的原因,是礙於邀稿方的類型分配考量,所以無法將其列入這裡的 2020 十大好書,於是先獨立一篇回顧,希望有更多的讀者能接觸到今年此部優美易讀且不容錯過的華文佳作 ── 郭強生《#尋琴者》。
⠀⠀⠀⠀⠀
⠀⠀⠀⠀⠀
讀《瓦力唱片行》的時候,他寫道,那些碎心美麗的音樂故事都像恐怖故事,裡面有死亡,卻不一定有救贖。這句話一直以來揮之不去,那時這樣想,Luca Guadagnino 說 Sufjan Stevens 的歌曲就像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電影旁白,Edward Norton 表示 Thom Yorke 的配樂不停將他拉回《布魯克林孤兒》的悲傷畫面,〈當愛以成往事〉響起時只見程蝶衣與張國榮重疊的回眸望穿秋水,後來反覆聆聽的過程才領悟到,其實故事裡往往沒有救贖,因為救贖就在音樂之中,我們於音樂之中直視痛楚,端詳傷口,以柔軟、多情而熟悉的姿態,潛入更深一層的境界追尋,尋覓屬於自己的現實救贖,《尋琴者》也再度優美喚醒這樣脆弱卻飽滿的共鳴,在萬物皆有的裂縫的地方看見光芒。
⠀⠀⠀⠀⠀
這部小說,滿是歲月洗鍊與時間錯落的痕跡,一場雪,一架鋼琴,一個人,構成了定格畫面,作者沒說的是景框外的種種失望以及種種沉默。《尋琴者》尋琴,也尋情,琴與情裡皆有愛有恨,有過的去的,也有過不去的。像石黑一雄的《夜曲》輕輕觸碰不停與現實妥協的哀傷靈魂,如此一個不起眼的中年調音師,曾是老師寄予厚望的音樂神童,曾經深深仰慕戴著金絲框眼鏡的年輕鋼琴家,卻眼睜睜與屬於自己的時機擦身而過,無法以理想的演奏家身份面對鋼琴,成為一個調音師也很好,靜靜於陰影處守護靈魂的依歸。始料未及的是,在命運的牽引下,他最終依然踏上了當年鋼琴家長久居住的紐約,忐忑帶著未能完成的純粹情感踏上這趟旅程,不只在於琴,更在於情,緣起緣滅和所有的一切都能於此處找到結局。
⠀⠀⠀⠀⠀
「有人在樂器中尋找,有人在歌聲中尋找,也有人更幸運地,能夠就在茫茫塵世間,找到了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震動。可能是一種叫愛的東西。也可能是一種叫信任的東西。與其說我們在聆聽演奏鋼琴,不如說,我們在聆聽的,是逝去。每一個音鍵吐出來的,都只有那個當下,永遠不可能重來。即使是最孤獨的人、最窮困潦倒的人、甚至瀕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從一首德布西或巴哈中得到相同的感動,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來處與去處,他說。」
⠀⠀⠀⠀⠀
這個故事輕輕柔柔,一字一句串起無可撫慰的哀傷旋律,猶如一個人走在大雪紛飛裡的感覺,隱隱約約在身邊飄落了一些什麼,他也解釋不清那底是什麼,於是鋼琴家告訴他,那是時間,我們可以在音樂裡聽見時間,聽見自己的影子。手掌放在黑白琴鍵上時,思緒望向記憶中的樂譜時,靈魂方能脫離肉身,脫離厭惡的自己,脫離被時代錯置的愛與我,脫離老去這件無比孤獨的事情。在那二手鋼琴的集散地和轉運站裡,駭人景象好似鋼琴墳場,排排緊鄰被棄置的殘缺鋼琴,像他一樣,他看見無數被時代淘汰的同伴,相見恨晚那一刻彷彿終於找到容身之處,如此的故事裡依然沒有救贖,但救贖藏在記憶裡李赫特、舒伯特與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之中。
⠀⠀⠀⠀⠀
「要感謝的是歲月,畢竟二十年前的我是無法如此勇敢誠實的。」
⠀⠀⠀⠀⠀
在時間和歲月的流轉下,作者終於有足夠的勇氣端詳傷痕累累的、千瘡百孔的軀體,他接受了傷口上的疤痕永留,也接受人生走到現在的愛恨、悲喜、苦難與遺忘,《尋琴者》是一部關於年歲歷練與現實人生的小說,淒惻動人,洗滌人心,在紛亂時刻如優雅琴音般緩緩迴盪於讀者心底,持續綿延無盡。
⠀⠀⠀⠀⠀
⠀⠀⠀⠀⠀
⠀⠀⠀⠀⠀
▍《尋琴者》:https://pse.is/3akc3q
「布魯克林孤兒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有雷)布魯克林孤兒的劇情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Let Me Sing You A Waltz - 身為諾頓影迷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布魯克林孤兒看不懂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布魯克林孤兒看不懂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布魯克林孤兒】官方預告,11月29日(週五) 上映-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出走布魯克林第二季的彩蛋和評價,DCARD、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出走布魯克林第二季的彩蛋和評價,DCARD、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出走布魯克林第二季的彩蛋和評價,DCARD、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離經叛道電影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前讀《瓦力唱片行》的時候,他寫道,那些碎心美麗的音樂故事都像恐怖故事,裡面有死亡,卻不一定有救贖。這句話一直以來揮之不去,那時這樣想,Luca Guadagnino 說 Sufjan Stevens 的歌曲就像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電影旁白,Edward Norton 表示 Thom Yorke 的配樂不停將他拉回《布魯克林孤兒》的悲傷畫面,〈當愛以成往事〉響起時只見程蝶衣與張國榮重疊的回眸望穿秋水,後來反覆聆聽的過程才領悟到,其實故事裡往往沒有救贖,因為救贖就在音樂之中,我們於音樂之中直視痛楚,端詳傷口,以柔軟、多情而熟悉的姿態,潛入更深一層的境界追尋,尋覓屬於自己的現實救贖,《尋琴者》也再度優美喚醒這樣脆弱卻飽滿的共鳴,在萬物皆有的裂縫的地方看見光芒。
這部小說,滿是歲月洗鍊與時間錯落的痕跡,一場雪,一架鋼琴,一個人,構成了定格畫面,作者沒說的是景框外的種種失望以及種種沉默。《尋琴者》尋琴,也尋情,琴與情裡皆有愛有恨,有過的去的,也有過不去的。像石黑一雄的《夜曲》輕輕觸碰不停與現實妥協的哀傷靈魂,如此一個不起眼的中年調音師,曾是老師寄予厚望的音樂神童,曾經深深仰慕戴著金絲框眼鏡的年輕鋼琴家,卻眼睜睜與屬於自己的時機擦身而過,無法以理想的演奏家身份面對鋼琴,成為一個調音師也很好,靜靜於陰影處守護靈魂的依歸。始料未及的是,在命運的牽引下,他最終依然踏上了當年鋼琴家長久居住的紐約,忐忑帶著未能完成的純粹情感踏上這趟旅程,不只在於琴,更在於情,緣起緣滅和所有的一切都能於此處找到結局。
「有人在樂器中尋找,有人在歌聲中尋找,也有人更幸運地,能夠就在茫茫塵世間,找到了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現在、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震動。可能是一種叫愛的東西。也可能是一種叫信任的東西。與其說我們在聆聽演奏鋼琴,不如說,我們在聆聽的,是逝去。每一個音鍵吐出來的,都只有那個當下,永遠不可能重來。即使是最孤獨的人、最窮困潦倒的人、甚至瀕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從一首德布西或巴哈中得到相同的感動,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來處與去處,他說。」
這個故事輕輕柔柔,一字一句串起無可撫慰的哀傷旋律,猶如一個人走在大雪紛飛裡的感覺,隱隱約約在身邊飄落了一些什麼,他也解釋不清那底是什麼,於是鋼琴家告訴他,那是時間,我們可以在音樂裡聽見時間,聽見自己的影子。手掌放在黑白琴鍵上時,思緒望向記憶中的樂譜時,靈魂方能脫離肉身,脫離厭惡的自己,脫離被時代錯置的愛與我,脫離老去這件無比孤獨的事情。在那二手鋼琴的集散地和轉運站裡,駭人景象好似鋼琴墳場,排排緊鄰被棄置的殘缺鋼琴,像他一樣,他看見無數被時代淘汰的同伴,相見恨晚那一刻彷彿終於找到容身之處,如此的故事裡依然沒有救贖,但救贖藏在記憶裡李赫特、舒伯特與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之中。
「要感謝的是歲月,畢竟二十年前的我是無法如此勇敢誠實的。」
在時間和歲月的流轉下,作者終於有足夠的勇氣端詳傷痕累累的、千瘡百孔的軀體,他接受了傷口上的疤痕永留,也接受人生走到現在的愛恨、悲喜、苦難與遺忘,《尋琴者》是一部關於年歲歷練與現實人生的小說,淒惻動人,洗滌人心,在紛亂時刻如優雅琴音般緩緩迴盪於讀者心底,綿延無盡。
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如《羅馬》之於 Alfonso Cuarón,《從前,有個好萊塢》之於昆汀塔倫提諾,Edward Norton《布魯克林孤兒 Motherless Brooklyn》這一封獻給紐約的情書看得如癡如醉心馳神往,那是街頭瀰漫著爵士樂以及復古汽車,霧氣蒸騰下大橋光影迷濛閃爍的 1950 年代,有偵探的身影,也有黑幫份子與政治角力的動盪,在一個生活封閉的孤獨偵探故事裡看到巨大世界的偏移。
人生的基礎是運氣,活著的每一刻也是運氣,無論好壞。導演始終溫柔呵護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萊諾不會真正深入險境,也未曾遭遇更無情的摧殘,帶著孤獨天才的傻勁一股腦只想挖掘出潛藏於這座城市背後的完整真相。諾頓深沉之演技從深邃之眼神傾瀉而出,有遲疑也有真誠,有執念也有紛亂,有孤寂也有溫柔,有世故也有稚嫩,有茫然也有酸楚,拖著一個滿是缺陷的軀殼,縱身浸入巨大虛無包圍的夜色如水裡。
日復一日於窒息沈悶的混亂中睜開雙眼,孑然一身與平庸對抗,形單影隻與沉淪對峙,眼前永遠是望不見盡頭的掙扎,這是他的日常掙扎。掙扎於連自身無法理解的疾病,掙扎於復歸虛無的人生意義,在口香糖、大麻與酒精之間,穿著他人的衣帽身處遊行行列中,望不見隊伍另一方的臉孔,也摸不清早已麻痺的心碎得多麼徹底,詩意畫面與 Thom Yorke 配樂交互滲透成踽踽獨行的靈魂輪廓,無以名狀卻又極其強烈,時而隨劇情浮沉,時而溫柔包覆情緒,曲終人散後悵惘向著夜空清灑出美國夢的幻滅。
身為毫不起眼的街角孤兒,以小搏大或以卵擊石是天方夜譚,可以說最終的結局力道不夠驚人,但小蝦米永遠難以扳倒大鯨魚,帶著尊嚴全身而退也許就已是平凡性命的最大勝利。
那年在奇異光芒下無聲看著一棟棟的大樓逐一炸毀崩塌,終於牽起彼此的手順其一切自然到來,而今 20 年後,我們還是望進了學會接納兩種自我的同一對迷人藍色雙眸,夢裡橋上夜色依舊壟罩,陰鬱燈火依舊搖曳,像是燃燒長達無數年的餘燼,無奈輕輕拍了幾下肩膀,只見遲暮中相偎的身影,雙雙遠離了塵囂,洗淨了鉛華。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 #布魯克林孤兒 │ #艾德華諾頓
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Let Me Sing You A Waltz - 身為諾頓影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身為諾頓影迷,《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這一封獻給紐約的情書看 ... 身為毫不起眼的孤兒,以小搏大或以卵擊石是天方夜譚,或許最終的結局 ... ... <看更多>
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布魯克林孤兒看不懂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身為毫不起眼的孤兒,以小搏大或以卵擊石是天方夜譚,或許最終的結局力道不夠驚人,但小蝦米永遠難以扳倒大鯨魚,帶著尊嚴全身而退也許就已是平凡性命的 ... ... <看更多>
布魯克林孤兒結局 在 (有雷)布魯克林孤兒的劇情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喝起來還滿文青的哈哈哈口感算是很厚重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有一種威士忌的味道邊喝咖啡邊回去看電影,發現總片長兩個半小時真的快暈倒結果!!!結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