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人不能不知道、不可忘卻的歷史。#千萬不要忘記二二八尚未過去
【回顧】
一「用日語喊出「台灣人萬歲」後被槍斃,他是 228 守護台南的民主英雄:湯德章 | BuzzOrange」
【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97758907030849&id=584986081641475
【歷史上的今天】
1947年3月11日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 人間蒸發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75156449332467&id=815099112004874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83648838422456&id=319875468133144
【二二八消失的哲學博士:林茂生】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43166692508202&id=240170506141170
【究竟二二八:林茂生之死與戰後臺灣反日力量的覆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761957497392290&id=1518379078416811
陳銘:好書推介:林茂生之死與戰後台灣反日力量的覆滅
『究竟228』--作者張若彤先生。
期待一本這麼敢說真話的書,在現在的台灣變的好難。
這本書不同於目前全面取得台灣政治話語權的台地史觀所宣告的悲情228。
少年,醒醒吧,228不是一張版畫,一部沒頭沒尾的想像電影或是電玩。
作者拿出數量多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官方檔案與文獻記錄,讓你開始懷疑,真正的228,怎麼跟他們說的其實不一樣。
228是曾經發生在台灣的真實大事件,對台灣造成的影嚮非常深遠。
但是228的受害者與加害者,如何認定又由誰認定?
“戰後台灣反日力量的覆滅”,這句話點穿了在228之後,整個台灣存在50年的本土反日勢力幾乎消亡。
作者說過,忠實還原二二八事件中,那長期被忽略的「台灣人內鬥」、「栽贓嫁禍」的諸多風貌。
從228之後的影響到現今台灣,完全由親日派佔據上風,那麼在當時對立方又僅僅只是台地史觀宣稱的外省與本省這麼單純?
話語權完全被掌握在一方的當下,對台灣那麼深愛的你,請告訴我:
「你選擇的是立場,還是真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900547080001327&id=100001382210737
講台文化: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0415187762235&id=110351974435223
李筱峰:【說說這本書的故事】之4
《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
在二二八事件中遇難的台灣社會菁英中,林茂生與陳炘是當時享譽全島的人。他們在事件中都無任何激越言行,但都因「懷璧其罪」,最後同時蒙難。
林茂生與陳炘,都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林茂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老師就是知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林茂生拿台灣總督府的獎學金出去留學,其博士論文 竟然批判起總督府在台灣的教育。他獲哲學博士後,返台從事教育工作。
陳炘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返台後,糾集台灣本土資金,創辦「大東信託」,是讓日本當局相當眼紅的台灣本土金融業的先驅。
綜觀他們兩人之一生,身為教育家的林茂生,與身為金融家的陳炘,雖然社會角色不同,但是在歷史的大時代裏,他們做為台灣的知識份子,卻又有著極相似的處境與際遇。
林茂生出生於日本領台的前8年,陳炘出生於日本領台的前2年。但他們卻在其心目中的祖國來臨的一年四個月後,同遭不測。所以,終其生命史,他們有著相當長的殖民地經驗。
弔詭的是,在異族統治的殖民地經驗中,儘管他們內心煎熬而隱忍,卻也確立了他們在社會上的菁英地位;詎料,心目中的祖國來臨之後,他們卻死在他們所迎接的「祖國」的槍下!
我在本書的最後,寫下這樣的結語:
「異族統治者的日本,非他們心中的鍾愛,卻反而成就了他們做為社會菁英的角色;同文同種的中國,是他們期許迎接的祖國,卻反而奪走了他們的生命。或許,他們所不喜愛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而他們所期待與寄望的,卻是他們所陌生的。林茂生和陳炘的一生,是台灣知識份子在橫跨兩個時代之間的悲劇的縮影。這種悲劇的縮影,是否還會再在台灣重現?從歷史回到現實,我們是否能得到什麼啟示?」
我這本書雖然順利通過升等教授的審查,但是有「統」派學者卻很不以為然,非硬把林茂生和陳炘扣上「日本皇民」的帽子不可。林、陳二人果真是效忠日本的皇民乎?我在書中已有論列。倒是由心向大中國、敵視台灣立場的人,來對我們台灣前輩多所置喙,其心態也就可想而知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7497710789422&id=1675883190
【哲人的身後:二二八事件中的林宗義與林茂生】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085601308180141&id=796994720374176
台灣哲學館倡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1560078846274&id=106236021378680
林嘎嘎:中華民國來ㄉ時候,林茂生還是去公開演講歡迎祖國ㄉ人欸,真是太諷刺了。
#幹你國民黨又騙一個台灣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61290890674719&id=100003814830551
陳豐惠:311,林茂生教授受難日。佇「台灣白話字文獻館」拍「林茂生」揣,就thang看著:新台灣話的陳列館/宗教心理學/基督教文明史觀佮散文小說劇本等等台語文作品。做伙讀伊的作品來siàu念台灣頭一个哲學博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26614407358980&id=100000313814197
蔣為文:論設立林茂生教授紀念圖書館的必要
/蔣為文
台南市政府斥資近二十億元完成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於今年一月初開館後普遍受到民眾好評。該館之規畫始於賴清德市長任內,完成於現任黃偉哲市長手中。儘管台南市立圖書總館規劃相當完善,卻仍有一件遺憾之事,就是民眾容易將新、舊總館混淆。筆者建議不如將現有新總館更名為「台南市立林茂生教授紀念圖書館」,理由如下:
第一,避免新、舊總館混淆。目前新總館位於永康區的康橋大道,舊總館位於公園北路。若僅以總館稱呼,民眾經常搞混。若改名為「台南市立林茂生教授紀念圖書館」,簡稱林茂生圖書館,將可明確區分新舊兩館。
第二,林茂生教授為成大首位台籍教授且曾擔任圖書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前身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林茂生於一九三一年起即在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德文與英文並擔任當時學校圖書課之課長(相當於現在的主任或館長)。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改制為大專學院後,林茂生為當時第一位台籍的教授。
第三,林茂生教授之學問遠超過胡適,為當時台灣第一人。林茂生分別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文學士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林茂生以〈王陽明的良知觀〉為畢業論文取得當時東京帝國大學的文學士,為台灣人第一位取得文學士之殊榮。林茂生後來又去知名的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其博士論文標題為《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成為台灣第一位關心教育議題而取得博士學位的台灣人。林茂生與同時期中國的胡適同樣為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但,林茂生不僅熟悉美國教育制度,也熟悉日本的教育,遠勝於胡適。胡適在台北有胡適紀念館及胡適紀念公園。然而,對台灣教育貢獻遠大於胡適的林茂生卻沒有任何紀念館。不是很遺憾嗎?
第四,林茂生教授一生熱心奉獻於台灣民眾的教育。林茂生終其一生都在做教育的工作,分別在長榮中學、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商業專門學校、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成功大學和台灣大學等任教,受其教誨的學子無數。林茂生堪稱為台灣的首席教育家,稱他為台灣現代的孔子也不為過!若將林茂生的生日十月三十日訂為教師節,才能凸顯台灣教育的獨特性。
第五,林茂生教授建構以台灣語文為基礎的「台灣學」教育。林茂生不僅精通日文、英文、德文等外文,林茂生本身也精通台語白話字(羅馬字),且支持與實踐台灣語文的現代化與標準化。譬如,他曾於台灣第一份台語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開闢台灣話的專欄「新台灣話陳列館」,用白話字書寫並探討台灣話的未來及書寫標準。台灣人用白話字做文化啟蒙運動及創作新文學均源自十九世紀末,遠比二十世紀初中國的五四運動還早三十多年。
第六,設立紀念圖書館算是還林茂生教授一個公道與名譽。林茂生在台灣大學文學院擔任代理院長時,因替台灣人發言而得罪中國國民黨政權,最後於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一日遭特務非法逮捕並殺害。時至今日,中國國民黨仍未公布究竟林茂生在何時、何地、如何遭殺害。(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員、成大台灣文學系教授)
原載台灣時報專論2021/3/3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27761573922418&id=100000658454093
張庭瑋:#福爾摩沙解殖
林艾德:
什麼叫文化刨根?
當你看到台語家庭的母親帶著小孩去上游泳課,聽到旁邊的小朋友問媽媽說:「他們是外國人嗎?」這才叫文化刨根。
當你想送鐘給朋友時,很自然地覺得這樣不吉利,卻不知道過去台語社會送鐘錶是大禮,「送鐘」的諧音只有中國話才有。這才叫文化刨根。
當你聽到白色恐怖受難者說,當年哥哥來探監時,他只用台語問了一句:「阿母身體安怎?」電話馬上被切斷,中國人對他吆喝:「說國語!」但他們兄弟不會說,只能一邊哭一邊點頭。這才叫文化刨根。
我們台灣人最好的畫家陳澄波被你們殺了,第一個哲學博士林茂生被你們殺了,創辦台灣人第一家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博士陳炘被你們殺了,我們一整代最好的醫師跟律師幾乎都被你們殺了,我們台灣最好的外交官陳智雄,在死前高呼「台灣獨立萬歲」,結果你們連他的腳鐐都懶得拆,直接把他腳踝砍斷拖到行刑場,至今台灣還沒什麼人知道他名字。
這才叫文化刨根。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337720019706392&id=100004052491543
魔魔嘎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05067586394434&id=1551089615125578
工業日文第五版 在 八千代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居所】
最近先生在amazon上買了一本有趣的書,不只每次上廁所都抱著它,就連睡前還是得翻個幾頁才肯進房睡覺,好奇心驅使得我也來翻一翻一探究竟,結果不得了,連日文爛到爆的我似乎也中毒了!因為太有趣了,有種不分享對不起自己的感覺。
這本《首都圈すみたくない街》是日本某個針對首都圈居住環境品質研究的大型網站部落格所出版的書,而此書顧名思義就是在討論東京都圈的地雷住宅區,另外也分析了東京都圈23區以及近郊城市的居住環境品質及利弊,有趣的還有研究都圈各個鐵道路線的特質。但是老實說,與其說是分析,我覺得此書根本就是帶著嘲諷的字句來討論,甚至有歧視的意味,總之,有些資訊很有幫助,有些則是看看笑笑就好,看完之後真的不知道該住哪裡,乾脆搬離日本算了。
先不說JR中央線被評為最多人選擇跳軌自殺的路線、埼京線不意外地被評為痴漢最多的路線、地下鉄東西線也是眾所皆知是個通勤時間最糟糕最擠的路線,有趣的是我們家這裡的京成線則被評為首都圈裡最貧民居酒屋又最多、通勤尖峰時間卻只看見少數穿西裝打領帶上班族的路線,我們家這一站的居民還被評為通勤難民哈哈哈。
抱歉廢話了,來公開此書所謂的居住地雷區,而地雷區的評分標準則是參考以下:
DQN度:幫派聚集程度和密度。
NIMBY度:Not in my backyard, 也就是說住宅區裡有風俗店、墓地、自衛隊、機場、拘留所或是葬儀社。
アウトロー度:許多團體和組織常在此區發生抗議。
貧民度:恩,顧名思義,不過我覺得講低收入好像比較好一點。
變態度:就是很多變態住在這。
勘違い度:這個有趣!意思就是指 大家都嚮往著在這個地方,但是發現住了一陣子後不是那麼一回事,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好。
治安最悪度:恩,也是顧名思義。
生活不便度:離都心很遠,或是通勤時間長。
--------------------------------------------------------
第一名
埼玉的八潮:幫派聚集地,風俗店和工廠很多,許多組織抗議活動,治安最差,低收入指數高,離都心遠,通勤時間長。
第二名
川崎:幫派聚集地,風俗店和工廠很多,組織抗議活動,很多變態,治安差。
第三名
埼玉西川口:幫派聚集地,風俗店很多,組織抗議活動,很多變態,治安差。
第四名
池袋:組織抗議活動,很多變態,很多外國人居住在此(靠杯外國人是礙到你膩)。
第五名
埼玉的蕨:幫派聚集地,組織抗議活動,治安差。
第六名
竹ノ塚:幫派聚集地,組織抗議活動,低收入指數高。
第七名
埼玉的戶田和東京新小岩:幫派聚集地,抗議組織活動,風俗店很多,低收入指數高
第八名
町田:治安差,許多抗議組織活動
第九名
千葉松戶:治安差,許多抗議組織活動,不過最恐怖的是常常發生恐怖又奇妙的殺人事件,我跟先生覺得這裡是個 讓人想不透的地區。
第十名
横浜鶴見:許多抗議組織活動,治安差,工業區,低收入指數高。
第十一名
金町:低收入指數高。
第十二名
蒲田:許多幫派聚集地,變態很多,治安差,低收入指數高。
第十三名
豊洲:許多抗議組織活動,填海區,外界的印象和居住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勘違い度滿分。
第十四名
葛西:幫派聚集地,治安差。
第十五名
武藏小杉:新開發的高級住宅區,不過勘違い度滿分。
第十六名
清澄白河:生活不便。
第十七名
吉祥寺:外界的美好印象和居住起來是兩回事,勘違い度滿分,這點先生之前就提過,而且先生一直說 真不懂為什麼大家覺得吉祥寺是個好地方。
第十八名
二子玉川:高級住宅區和高級百貨,許多富二代遛小孩的聚集地,但居住起來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勘違い度滿分。
第十九名
千葉新浦安:治安差,填海區有土壤液化的問題但是房價超爆高,唯一居住好處是離東京很近。
第二十名
下北澤:許多小混混聚集地,但是先生則是說離大學很近所以很吵。
第二十一名
自由之丘:年輕富二代的住宅區,但是居住起來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勘違い度滿分。
------------------------------------------------------------
如果你們家也上榜了,別砲我,上述的排名標準是按照該部落格網站所定的,或許是有做過市調研究,又或許作者也有帶點偏頗的意味,我個人是討厭「貧民區」這個字眼,簡直就是歧視了!但總之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些人追求通勤方便離都心近所以寧願和家人擠在40平米、治安差的小房子裡,有些人需要大空間和自然環境所以選擇住在通勤時間長的近郊,有些人則是看重小孩子的教育環境所以傾家當產都要住在文京區或千代田區,許多世田谷區的擁戴者是死都要住在世田谷區,而小田急線居民和京王線居民總是互相較勁的感覺。
先生同事大多都住在自由之丘、代官山或世田谷區一帶,所以常常都被同事調侃怎麼住千葉那麼遠,沒辦法啊家裡的老婆沒有90平米以上的房子住不下去啊,又要綠地公園又要離海邊跟costco近,超囉唆滴。不過如果真的要講,我其實最羨慕的是住在湘南海岸的那種慢活lifest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