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的山西過油肉,除了突出的蔥香、蒜香,靈魂的蔥薑花椒大料水外,點兩次的山西老陳醋的醋香讓這道菜特別下飯,勾的是琉璃芡,盤底不留汁。我相信這道菜是從魯菜木樨肉演化而來,但目前還找不到任何文獻就是了。
〔過油肉〕
太原十大名吃之一的過油肉,看起來像是一般的蒜薹木耳炒肉片,但融入了山西菜特有的用醋方式,加上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這樣的成菜要求,而使得這道菜在1950年代末在山西出現後,很快地就在不斷地改良和擴散下,成了現在山西菜的首席代表。
以太原為首的晉中菜,是由包括了以曹家大院與孔祥熙宅院為代表的晉中市太谷縣;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亦為晉商發源地的平遙縣;以及以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喬家大院聞名的祁縣等地的大字號錢莊與票號等舊式金融組織的私家菜,在吸納了其它菜系的烹調方法後所逐步形成的。
過油肉是以前流傳到民間的官府菜,但是要到1957年2月,太原市的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所做的過油肉被評為太原十大名吃之後,這道源自山西省東部平定陽泉市平定縣的菜,才逐漸出現在太原與其它山西城市的各大餐館。而在隨之而來的60與70年代,動亂之後的改革開放的80年代時,由於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山西名廚積極地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並獲得了金獎後,才讓過油肉這道菜的名字走出了山西。自此之後,只要是打著山西菜招牌的餐館,也都非得有過油這道菜不可。
一般而言,過油肉所選用的部位是豬的里脊肉,不過其實最好是特別選「元寶肉」這個位於豬的後腿的內側,在腱子肉更上面的豬臀部的內部,肉質細膩而軟嫩的純瘦肉部位,一隻豬只能取得長約20公分,重約0.6公斤的2小塊。而這個部位由於為半球型,形似餃子,所以取名為元寶肉,而台灣則因為這個部位的外形類似老鼠而稱之為「老鼠肉」。
過油肉衍生到現在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雖然說配菜的選擇繁多,,有加白菜的、有加洋蔥和黃豆芽和辣椒的,但最正宗地道的還是以冬筍和新鮮野生黑木耳為基本配料,不過現在大多以蒜薹取代了冬筍片。
我們都知道山西菜善用醋,而做山西菜在用醋時又可分為「暗醋」、「響醋」和「點醋」。所謂的暗醋,指的是在烹調前或是烹調初期烹入醋,目的是取其酸味,並且增加食材的酥爛度。而所謂的響醋之所以響,是因為是在烹調過程中加入熱鍋時所發生的響聲,而其目的是取其香,並消除食材的腥味。而如果是在起鍋前烹入醋的話,則稱之為點醋,這時烹入醋則是增加了菜品的風味。
在東接河北,南鄰河南的山西省東南部城市晉城市則以充滿湯水的「大米過油肉」獨樹一幟。這道充滿地方風味的大米過油肉與一般的過油肉不同之處,除了多湯水外,還另外添加了蕃茄。此外,分兩次下蒜末,分別取其焦香味與其蒜香味也是一大特色。在烹飪的工序上,前面都與一般的過油肉的方法一樣,只是在烹入過油過的肉片後,要加入水煮開勾芡過,再下二次蒜末後再點醋。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這幾道基本上都是以豬里脊肉為主食材的料理,成菜後外型類似,但是卻不管在口感或是味道上,都各有各的特色、各具各的滋味。
這幾種里脊料理又分為里脊肉片料理和里脊肉段料理,而且有的要先滑油,有的則是要先複炸過,而有的肉要上漿,有的則是掛糊。
「掛糊」(糊的音要唸「戶」而不唸「胡」)和「上漿」所用的原料基本上是一樣的,其功用也同樣是給食材「著衣」,如果是從糊與漿的稀稠程度、調製方法、用途及特點來說的話,掛糊可說是給食材穿上一件厚外套,而上漿則是為食材披上了件薄衣裳。這是因為掛糊所用的麵粉或澱粉較多,所以糊稠而厚;而上漿所用的澱粉較少,因此漿較之相對稀而薄。而在調製的方式上,掛糊是先將麵粉、澱粉、水、蛋液等各種制糊的原料,加入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成糊狀,然後再將主食材放入糊中掛勻;上漿則是把食材與各種製漿的原料直接加在一起拌勻。而調製的方法之所以不同,怎是因為掛糊主要適於用炸、熘、烹、煎、貼、拔絲、掛霜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成菜具有鬆軟、酥脆的特點;上漿所製作的菜餚則是適那些適合以滑炒、滑熘、爆炒等方法烹調,而成菜具有滑嫩、柔軟的特點的。
這裡所述的幾種里脊菜品中,又以抓炒里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抓炒腰花這幾道被慈禧太后稱為「抓炒王」的清宮御廚王玉山所做的這清宮四大抓炒之一的抓炒里脊最為大名鼎鼎。之所以被稱做抓炒,有一說是因為需要急火速炒,因此最後抓幾下就出來,另外也有一說有是因為食材要在澱粉裡反覆地抓而得名,是類似於焦熘的技法,咬下去焦脆,而內部軟嫩。此外,為了使得里脊肉嫩中求嫩,在掛糊之前,還必須要在蔥薑水裡反覆地抓,不斷地往肉中入水份,這也是抓炒之名的由來。(關於蔥薑水,中國魯菜烹飪大師紀曉峰強調,要抓50下才是蔥薑水:「將帶皮薑(刮皮會去掉大半薑辣味)拍碎,大蔥拍破,放入盆中,加入清水,用手不停抓至少50下,把水抓成淡黃色、濃稠的液體,才能夠起到提鮮去腥的作用」(《味道春秋》,80))。
先將切好的里脊肉片加鹽、酒、蔥薑水、醬油後不斷地抓。抓炒里脊抓好之後要掛糊而非上漿,而且使用綠豆粉為佳,可使其成菜後的口感更為酥脆,水分多次少量地加,加到用手抓起流瀉下來的程度後,要加一點點油進這個糊中,更增加其成菜後的酥脆。在肉片掛糊後,燒寬油至六成油溫時,將掛好糊的肉片一片一片地下鍋,並同時把火改為小火,慢慢先將肉炸熟,待肉炸挺住浮起,顏色變得微黃即可撈出,等油溫再升高到七成肉的時候,再下鍋複炸到脆爽後撈出。烹汁切好的蔥薑米、料酒、蔥薑水、一勺半的醋、一勺醬油和約兩勺的糖,最後再加入太白粉水調勻後即成抓炒汁。正式操作時,直接將調好的抓炒汁烹入鍋中,直接炒製,等汁炒到色澤變亮的時候,便可將炸好的里脊下鍋,淋上少許明油後,翻裹均勻,即可出勺。
而與糖醋里脊相比,抓炒里脊的口味屬於小甜酸口,要以鹹為主味,其次才是酸甜,酸甜口不能蓋過鹹鮮味,而糖醋里脊則是大甜酸口。另外從芡汁上來說,糖醋里脊是汁大芡大,而抓炒里脊講究的是緊汁包芡(「抱汁兒」),芡汁裹住里脊即可,在吃完之後盤子中也不會留下太多的汁。
而熘肉段和鍋包肉則是東北菜,在《東北菜之兵法》一文有討論過。其中的熘肉段是山東人闖關東所演變成的東北菜,自於魯菜的焦熘肉段。熘這種烹飪方式類似於炒,是將切好的食材原料用醃入味後以過油等方式先初步熟成後,再調好的汁澆淋在其上翻拌成菜的烹調技法。而焦熘這種技法又稱為炸熘和脆熘,是將醃好的肉先掛糊拍粉後要先油炸至酥脆,然後再將調好的芡汁入鍋,加入炸好的主料翻拌均匀或直接將芡汁澆淋在原料上熘製成菜。
熘肉段與糖醋里脊不同之處,在於它為鹹甜而非酸甜口味,而與與焦熘里脊不同之處則在於焦熘里脊是掛糊,熘肉段則是上漿炸製,穿的衣服厚薄不同,肉片也是厚薄有別。焦熘里脊肉片較薄而掛糊也薄,熘肉段是稍厚的肉段,上漿也上得更厚,因此在炸完之後保持水份的情況下,吃起來的口感更嫩。不單如此,熘肉段上的漿還得是硬糊,也就是調得濃稠而不稀,抓起來特別得乾,從而形成較硬的麵衣。
鍋包肉則由熘肉段衍生而出,原來叫作鍋爆肉,出自清光緒年間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瀛的廚師鄭興文之手。鄭興文是旗人,父親是茶商,在他六歲時隨著父親來到北京之後,隨著父親吃了許多的美味佳餚,遂生習廚之心。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餚,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出師的鄭興文於清光緒七年(1881)在北京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十四位技藝高超的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台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台杜學瀛料理膳食。
當時正是中東鐵路興建後的商業繁榮期,道台府官員經常要與外國人打交道,為了招待好來訪的外國使節,鄭興文必須經常變換迎賓菜的口味。為此,他專門到東清鐵路賓館學習俄式西餐的烹飪之法,把原來中國北方鹹鮮口味的焦熘里脊改成了外國人所喜愛的酸甜口味的菜餚,而食客則是大加讚賞,這一改使哈爾濱成為鍋包肉的起源地,鄭興文稱它為「鍋爆肉」,但是因為外國人發音不標準而講成了「鍋包肉」。而創作出鍋包肉的鄭興文,憑藉這道菜名譽世界,成為大名鼎鼎的「濱江膳祖」,就連他的徒弟也被請進皇宮,成為御廚。而濱江,指的就是哈爾濱。
鍋包肉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一般的菜講究的是色、香、味、型。而鍋包肉還要加個「聲」,也就是在咀嚼時,會發出類似吃爆米花時的那種聲音,此乃鍋包肉這是酥脆的證明。
寫到這不禁想到宜蘭三星的特色小吃,原名爆肉,而因為覺得爆這個字筆劃太多而改稱為台語同音字卜的卜肉。雖然官方說法是第一代參考日本天麩羅的方法所創製,但是以切條的豬里脊肉加醬油、糖、香料粉和雞蛋後,再裹上太白粉和麵粉油炸的方式卻反而更像是沒有加芡汁的鍋包肉,畢竟日本的天麩羅不會像中式炸肉一樣先醃肉再上糊。
#山西過油肉
《晉菜之兵法》: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4971426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山東 大蔥 料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Basil ‧ 食旅手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家樂福Carrefour - 大蔥?小蔥? 管他哪根蔥!! 只要能做出 ... 的評價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問題] 好市多大蔥生吃??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中國到底哪裡的蔥最好吃?章丘:呵呵- PTT看板baichuan 的評價
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Basil ‧ 食旅手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用雞腿絞肉來煮一鍋清爽的湯。
說實話,我跟雞絞肉其實不太熟,比較熟的是豬絞肉。
畢竟傳統市場上,任何一家豬肉攤都能輕易買到可以指定粗絞或細絞的豬絞肉,入手容易;而雞肉則幾乎都是大部位販售,不曾見過絞肉形式。多年前為了做雞肉丸子,還是買整塊肉回來自己用菜刀慢剁而成。
那麽,我該拿年前舒康雞寄來的雞絞肉怎麼辦好呢?
原本想說再次做成雞肉丸子,與大蔥一起煮成湯,後來因為工作忙碌,每天的時間都被切得有點細碎,沒空搞這麼麻煩的,於是作罷。但是天冷冷的,還是很想來一鍋湯,一鍋清清爽爽喝起來舒服的湯。突然想到,冷凍櫃內還有一包清高湯,不如就以它為底,山東大白菜、鴻禧菇和雞腿絞肉做湯料,應該會很不錯。
於是速速起鍋,用少許的油炒香雞腿絞肉(我只用了半包,另外半包做了別的料理,改天介紹),放入約1/8顆切細段的山東大白菜、一把鴻禧菇和一整包清高湯,開中小火煮至白菜轉成透明,以適量的鹽調味。喝之前再磨些白胡椒增添香氣。
喔~實在是超級無敵鮮甜,我想主要是雞清湯的功勞(絕對是我喝過最清甜的雞高湯),炒過的雞腿絞肉則是增添口感。真的超好喝。
✼ 非常感謝舒康雞於農曆年前寄了一整箱雞給我,裡頭有生鮮肉品、生醃系列和熟食產品,還很貼心的跟我說沒有分享的壓力,要我慢慢享用。然後我果真也很沒有壓力地慢慢試(臉皮真的很厚),其中生醃系列真的深得我心,真的是忙碌生活的好幫手。因為今年開始成為受薪階級,雖然仍是在家工作,但是比起以往忙碌許多,時間也相對破碎;因此無需解凍就能直接烹調的品項,往往就成了救急幫手,讓我在忙碌的日子裡,還是能享用美味的雞肉。萬分感謝。
之後會再陸續分享食用心得,不過也因為忙碌,就沒特別認真擺盤,有些還被我拍醜了,真是抱歉啊。
#舒康雞
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的蔥燒海參,要特別謝謝亞都麗緻酒店天香樓的前經理侯媽媽送我的她從大陸帶回來的刺參,而且還先幫我發好。我很愛吃海參,所以之前寫過這一篇專門談海參的文章;而我又特別愛吃魯菜中的蔥燒海參,所以我的大頭貼一直都是我覺得我吃過最好吃的一道菜,北京豐澤圓的蔥燒海參。但是要能被成稱為刺參,只有三年以上,有著粗壯肉刺的。刺參越大則價格越高,一級的刺參一斤為20到40條、二級為41到55條、三級為55到100條。世界上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海參主要產地有中國的渤海灣及黃海北部,也就是山東沿海、遼寧海域等地的灰刺參;日本北海道產的紅參,也就是關東參,以及俄羅斯的海參威一帶海域產的刺參。其中品質最好的,是主產於日本北海道、青森縣與宮城縣等寒冷水域的關東刺參(又名日本紅參),其中北海道所產的日幸刺參刺密且長而堅挺,價格最為昂貴。不過日本雖然出產著品質最好的刺參(真海鼠/マナマコ),但是在日本除了切片拌ポン酢一起食用,或是將其內臟做成塩辛外,就沒有其它的料理方式了。所以海參從日本的江戶時代開始,就以外銷到中國為主。
從清袁枚所著之《隨園食單》的〈海鮮單〉中的〈海參三法〉中,我們更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海參料理方式已經非常成熟了:「海參,無味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須檢小刺參,先泡去沙泥,用肉湯滾泡三次,然後以雞、肉兩汁紅煨極爛。輔佐則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大抵明日請客,則先一日要煨,海參才爛。嘗見錢觀察家,夏日用芥未、雞汁拌冷海參絲甚佳。或切小碎丁,用筍丁、香蕈丁入雞湯煨作羹。蔣侍郎家用豆腐皮、雞腿、蘑菇煨海參亦佳。」
可惜在台灣懂得吃刺參的人不多,更是沒有一間合格的魯菜餐廳。雖然魯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首,又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也就是說魯菜影響了其它七大菜系的菜品),但是由於做工繁複,成品卻不如其做工般的華麗,因此近年漸漸地式微了。也因為這樣,為了復興魯菜文化,現年81歲的魯菜大師顏景祥,才會在2005年的時候,以66歲之齡參加第十五屆「中國廚師節」,並兩次展示蔥燒海參的作法,最後這道菜的現場拍賣價更是高達人民幣6400元。
其實基本上北京傳統的好餐廳都是山東人開的魯菜餐廳,像是老北京的「八大樓」、「八大居」、「八大坊」等。其中的八大樓分別為東興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鴻慶樓、正陽樓、新豐樓、安福樓,而現存的則只剩下東興樓、泰豐樓,與致美樓。而我愛的豐澤園最初則是由北京八大樓之一的「新豐樓」的欒學堂、陳煥章等20多位師傅,在同德銀號經理姚澤生、西單商場經理雍勝遠出資下,在民國29年開的。而前陣子剛出爐的米其林評鑑北京版中,這幾間北京最具歷史意義與經典菜色傳承的餐廳,卻只有民國39年由東興樓獨立出來的翠華樓得到一星。
我的蔥燒海參則是1933年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福山縣,1971年開始掌管了「豐澤園」的王義均大師,以及其首席弟子屈浩的作法。以薑 – 蔥+蒜 – 香菜根與梗的順續入油鍋炸,炸到變色即立刻瀝出。然後接下來再炸蔥段,同樣也是炸到變色後撈起的方式來煉蔥油。然後把薑汁、料酒、蠔油、老抽、白糖、鹽調成一碗汁。然後先把高湯加入剛剛炸好的蔥段的碗中,再加入一些調好的料汁,再加少許糖壓壓蔥的苦味,然後上鍋蒸成燒海參的汁。蔥燒過成中,「三下蔥油」則是王義均大師的獨門秘方之一。第一次先下蔥油加糖在鍋中炒出糖色,然後下海參上色,然後分別下之前調好的汁與蒸好的大蔥段,但不加蒸汁。這時改小火後,下第二次的蔥油。燒至入味後,勾芡,並於勾芡之後下第三次蔥油。如此一來,一份由內到外都蔥香四溢的蔥燒海參便完成了。
《海參之兵法》:
https://naihaolee.pixnet.net/…/347620634-%E8%B1%90%E6%BE%A4…
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問題] 好市多大蔥生吃??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9 F 推SeanBoog: 大蔥怎麼料理都很好吃中菜西菜都歡迎 09/27 23:11 ... 17 F →moviefan: 山東及部分高麗族、日本人)的吃法,包括蒜頭,生的沾 09/28 08:10. ... <看更多>
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中國到底哪裡的蔥最好吃?章丘:呵呵- PTT看板baichuan 的推薦與評價
《舌尖》捧紅了山東的煎餅卷大蔥。 ... 比起山東發達的經濟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人們更熟悉接地氣的大蔥 ... 講講有啥好吃的/黑暗的“蔥料理”吧! ... <看更多>
山東 大蔥 料理 在 家樂福Carrefour - 大蔥?小蔥? 管他哪根蔥!! 只要能做出 ... 的推薦與評價
用錯蔥是不可能做出美味料理滴! 【家樂福懂事會】讓你變懂事常見的蔥有大小之分,北方以大蔥為主, 多用於煎炒烹炸,如山東、日本大蔥南方多產小蔥,又叫香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