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痕山林
相距5年,用照片比對之下,就很明顯看到這幾年間,在行山熱潮及打卡文化下對山徑的影響。
#大東山 其實屬於 #鳳凰徑 第二段,是漁護署的正式山徑,鋪設有良好易走的石階,估計這種石階的做法是用來應付大量人潮以免表土過度水土流失而造的。走在路上其實也算易走,只是部份梯級幅度較大,走起來要跨較大步。但其實要全程走在石階上絕對是易走的,當然要費點體力啦。
但前幾天在大東山見到卻是另一番景象。由於遊人眾多,一些走的較慢的人走在石階上,後來較年輕的遊人則走到旁邊的斜道上,好讓自己趕在更多遊人到達前快人一步到達賞芒草的位置。也有正在下山的人,因為石階狹窄,為了避開上山的對頭人,而被迫走到旁邊的斜道上。還有跑山者為了保持速度,快步從斜道上跑過,揚起一片塵土,絕塵而去。少不了一些年紀較大的遊人,因為懶得抬腿走石階,而走在斜道上,一小步一小步的慢慢登山。
以前自己也沒有留意這些行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正大家互相保持禮貌有序登山不就好了?
但是今年確是香港山徑受難的一年。到郊外行山的遊人與日俱增,隨着天氣轉涼,秋高氣爽,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適逢賞芒草的季節,大批遊人同時間湧到同一條山徑上,令山徑急速短時間內損耗。一旦損耗,則難以回復,因為泥土需要休養生息以及養份等等,才能重新長出草苗;有了草苗的根莖,才能再次打開泥土,讓水份養份流進去,從而抓緊表土,減低水土流失。根據 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 分享,麥理浩徑第四段則花了三年,才令擴闊了的山徑收窄了一點點,重新長出植物。
你可能覺得,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人多路便要闊一點,有什麼問題?
山林在大家印象中應該都是翠綠如茵,而非一片黃沙的吧。假如路一直擴闊,山頭剩下一片黃沙的禿頭山,你還會喜歡到這片郊野去嗎?
此外,水土流失後的山徑,亦會增加遊人登山的難度(假如你還是要走在這條已損耗的山徑上)。惡性循環下,山徑繼續日益損耗,久而久之山徑變得不適合大家登山,這是大家希望見到的嗎?
那麼我可以做什麼?
對於山徑保育,最基本的就是堅持 #走正路!意思是走在鋪設好的石階上,而非走到旁邊的泥路上。即使人多,其實大家可以選擇耐心等候,而非一股勁兒衝到並非原本為遊人鋪設的路上。
到了沒有石階的路段,也選擇走在泥路上,而非刻意踩在草頭上,把僅餘還沒瓜掉的植物也給踩死。假如對自己登山能力有懷疑,例如不踩草頭根本登不了山,那我建議你先買一雙防滑的行山鞋,而非穿一雙不合適的波鞋去讓大自然承受你的能力不足。(摘自 #綠惜地球 網站:扯著小型植物上落、或一屁股下滑拖行表土,也加速山徑退化)
長遠來說,可以大家都多出一分力就更好了!例如見到別人走在小路上時,可以善意提醒大家走正路。此外,更可以參加 #山徑維修 的工作坊,在疫情過後一起幫忙修復損耗嚴重的山徑,讓山野保持大家都想看到的面貌。
跟做人一樣,我們都走正路,不走捷徑,好不好?
這個概念對香港人來說應該比較新,認同請分享給朋友把訊息宣揚開去!守護山徑,一生平安 🙏🏻💚
有關 #綠惜地球 最近做的 #鳥瞰山徑 調查: https://bit.ly/鳥瞰山徑變化
~~~
郊野行樂,也請謹記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包括充滿細菌的口罩垃圾;#勿留火種;最好 #源頭減廢,#自己垃圾自己負責!每次行山多帶一個鉗個袋就可以一起 #一人一袋和你執 啦~ 切記勿破壞環境及生態,支持 #山野無痕!做個負責任嘅山友!
#當你享受大自然
#保育就成了責任
#源頭減廢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
#無痕山野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香港山女
#mountaingirlhk
FB/IG: mountaingirlh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專題籽:胚芽故事】 近年假日山上人來人往,2015年郊野公園使用人次逾一千三百萬,令山徑傷痕纍纍。石級旁看似天然的捷徑,其實是水土流失引致沖蝕形成的水溝。郊野公園山徑維修工作由漁護署技工負責,但他們工作繁多,身為小市民,終於有機會參與,成為義工,今個秋季在技工及專家指導下,體驗就地取材修山徑,級級...
山徑維修 在 Joyee Walk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山路就行得多
有份參與維修就真係第一次💪🏼
(雖然只係搬下石仔)
夜晚仲可以開住zoom聽網上講座
研究行山如何不留「痕」!
豐富的一天🤗
多謝 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主辦
及其他支持單位🙏🏽🙏🏽🙏🏽
綠洲 Oasistrek
Trailwatch徑‧香港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
香港山女 Mountain Girl HK
THE PEAK HUNTER
hikeexit
風火山林
隨我行FolloMe
鞍山探索館
#可以有機會回饋山野真係好開心
#以後希望有機會多啲參加山徑維修
#香港山徑日
#亦係麥理浩徑41歲生日🎂
山徑維修 在 香港山女 Mountain Girl H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前參與 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自己山徑自己修」活動分享會,聽台灣 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徐銘謙 老師分享,讓人深思。 劉克襄老師之言也讓大家感到鼓舞(稍後上傳影片)。
其中讓我深刻反思的是徐老師關於 #消費者 與 #專業者、#路人 與 #公民 之論。相信我們山友當中,大部份人如你我他都是由路人開始,作為消費者的角色去享受山野。在此我故意不用 #消費 這字眼,因為有負面感覺之餘,我並不認為每個人超初只行一次山是很消費山野的行為。
但當大家都由新手變成行山的常客,情況就不同了。
大概兩年前開始,亦即我開始寫路綫專欄之時,正值是行山熱潮最興旺之時,大家爭相到傳媒熱報的山徑打卡,自然令山徑有所損耗。路越走越闊、甚至越開越多小路、沖溝越來越深和闊等等,都是我們山友一人一步消費山徑的結果。加上近年越來越多跑山比賽,令比賽熱徑如麥徑等的情況也每況愈下。
因此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山徑維修、維護的重要性。漁農自然護理署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職員固然有定期維護,但佢哋前綫人員維修速度點都追不上山友們使用山徑嘅速度。「既然我們都有份使用山徑,何不也抽點時間來動手幫忙?每月一、兩天也不過份啊!」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維修山徑活動前的想法。
勞動過後,並沒有被嚇怕,反而更想知道多點關於 #手作步道 的資訊。以天然的方式來修築山徑,當然是最好的了,但也需要用上不少石頭、木頭等,搬運到需要維修的地方也需要不少人力,這也是微小的我們可以幫忙的地方。雖然手藝不及資深的漁護署人員好,但大家互補不足下還是能加快維修步伐。 Concern Group on Concretization of Hong Kong Natural Trails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近月有見熱潮已漸減退,還是我錯覺呢?有時候秋高氣爽去行山也沒有碰到太多遊人。除此可延緩山徑損耗外,當然也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山友加入保護山野的行列,由路人慢慢變成山野的公民,由消費者慢慢成為專業的修山徑者!
冬季山徑維修活動的黃金期剛完結了,只好期待下個冬天。在此之前,種樹也不錯啊!
4月植樹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819895311434574/posts/2096003150490444
關於 #手作步道: https://www.oasistrek.com/blog_handcrafted_trail.php
(為何fb只有個人帳戶才可一次過上載相片和影片...愚蠢的專頁 🤦🏻♀️)
山徑維修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專題籽:胚芽故事】
近年假日山上人來人往,2015年郊野公園使用人次逾一千三百萬,令山徑傷痕纍纍。石級旁看似天然的捷徑,其實是水土流失引致沖蝕形成的水溝。郊野公園山徑維修工作由漁護署技工負責,但他們工作繁多,身為小市民,終於有機會參與,成為義工,今個秋季在技工及專家指導下,體驗就地取材修山徑,級級皆辛苦的滋味。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山徑維修 在 外廠維修好像比原廠便宜不到那去.....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前幾天去換外廠換個剎車油, toyota 的原廠油, 換到好1200 元, 原廠油一罐380 , 工資好像600 多, 結果在外面反而貴.. , 而且原廠還有咖啡喝. ... <看更多>
山徑維修 在 #自己山徑自己修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咁大件事唔會無人講:維修山徑義工培訓返﹗嚟﹗啦﹗ 綠惜地球今年初開展「行大嶼,惜大嶼」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