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才機關:屏東縣政府衛生局
人員區分:聘用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社會工作
名額:5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09/12/31~110/01/05
資格條件:
(一) 符合考試規則第五條應考資格規定,且擔任保護性業務社會工作人員滿1年以上者,以6等3階進用(312薪點)。
(二) 符合考試規則第五條應考資格規定,具精神病房社會工作實務經驗滿3年以上,且具社會工作師證照,以7等1階進用(328薪點)。
(三) 符合考試規則第五條應考資格規定,具社會工作系碩士以上畢業、領有社會工作師證照、5年以上精神科病房實務經驗或家暴加害人、性侵害加害人之個案處遇實務社會工作經歷,且具心理衛生專科社會工作師證書者,以7等2階進用(344薪點)。
工作項目:
(一) 執行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之相關業務內容。
(二) 提供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與自殺防治之個案管理服務及相關業務。
(三) 其他交辦事項。
工作地址:
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或派駐所屬之各鄉鎮市衛生所。
電子地圖
聯絡E-Mail:bld640724@gmail.com
聯絡方式:
1.報名日期: 109年12月31日–110年1月5 日。
2.一律通訊報名,以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3.逕寄【900屏東市自由路272號屏東縣政府衛生局醫政科心理衛生中心收】,註明應徵約聘人員心衛社工。
4.應檢附資料:
(1)請檢附公務人員簡式履歷表(含自傳)。
(2)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影本。
(3)社工師應考資格相關證明文件(如修課證明、社會工作實習或實地工作證明書)。
(4)社會工作師或心理衛生專科社工師證照影本。
(5)社會福利直接服務工作經驗相關證明文件。
(6)擔任保護性業務社會工作人員相關證明文件。
(7)須檢附機車及汽車(若有)駕照影本。
5.書面審查符合資格者,另通知面試時間,不符合資格者,檢附資料亦不退還。
6.聯絡人及電話:心衛社工督導謝小姐、08-7370002轉135或136。
職缺類別:
不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職缺
* 請注意:本職缺啟用應徵人員調閱履歷功能,應徵者需同意開放履歷給徵才機關調閱 公務人員應徵作業說明
專科社工師心理衛生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神鑑定」鑑定的是什麼?
-- 精神鑑定,並不是「鑑定精神病」這麼單純,更不是給精神疾病犯罪的減責工具
社會矚目的重大刑案,像「北捷鄭捷」事件以及「小燈泡案-王景玉事件,都進行了精神鑑定,報章媒體與社會大眾常以為,這是犯罪人藉精神疾病之名來減刑或脫罪,導致原本客觀的精神鑑定,因為社會大眾的喜好或情緒,被隨意解讀。
當鄭捷的精神鑑定結果認定他「有反社會性格、但沒有精神疾病,應該為罪行負責」時,社會大眾一片叫好;但王景玉有思覺失調症的鑑定報告一公布,精神鑑定的公正性與正當性卻被質疑。
殺了孩童的兇嫌,在法院宣判無期徒刑後狂喊著要死刑、要解脫,殺人似乎是兇嫌通往死亡的門票;而網路上,鄉民對「精神鑑定」不能區辨裝病的批評與懷疑,如雪片般飛躍了起來。這是一段《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情節,事實上,也反覆在社會中上演。
■精神鑑定的目標:釐清犯罪當下的隱藏因素
對戴上手銬腳鐐的犯罪嫌疑人進行精神鑑定,不僅考驗判斷能力,也挑戰價值觀;有時還要壓抑看到犯罪行為的憤怒情緒,不要讓價值觀與情緒左右了精神鑑定中立的立場。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徐淑婷主任說:「雖然我們從住院醫師時代就會跟著資深醫師,接受精神鑑定的訓練,但當了精神科專科醫師,才能獨當一面,和心理師、社工師等共組團隊進行鑑定程序。」
通常卷宗影本幾個星期前就到醫院了,其中包含警方的偵訊筆錄與犯罪現場鑑識(有時還附光碟)、檢察官開庭的紀錄與起訴書、法院的各次開庭紀錄以及法官的判決,有時還有醫院和診所的全部病歷紀錄。
在會談之前,醫師、心理師、社工師都得先閱讀過卷宗,交換讀後的專業意見,並了解彼此所想要澄清的內容。團隊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判斷犯罪行為的當下,背後有什麼因素影響。是不是生理的原因呢?例如當癲癇發作時撞到別人造成交通事故;是精神疾病的影響、還是其他心理因素?當時的意識狀態,與責任能力究竟如何?有時還要判斷是不是有能力進行審判的過程,相當複雜。
■過程:會談、測驗、檢查,追溯犯罪脈絡
精神鑑定的過程,包括不同專業交相詰問的會談、心理測驗,有時候還要做腦波或其他相關檢查,法警至少要帶犯罪嫌疑人來兩次以上,這還不包括另外向家屬了解詢問的時間。這些嚴謹的程序,都是為了試著找出事件下可能隱藏的原因。
社會矚目的重大刑案,像「小燈泡案」王景玉事件,王景玉有思覺失調症的鑑定報告一公布,精神鑑定的公正性與正當性卻被質疑。
社會矚目的重大刑案,像「小燈泡案」王景玉事件,王景玉有思覺失調症的鑑定報告一公布,精神鑑定的公正性與正當性卻被質疑。尤其,精神鑑定是由精神科來進行,而不是司法體系或獨立單位,更有犯罪「醫療化」之嫌。
實務上,的確偶有律師申請法院進行犯罪嫌疑人的精神鑑定,但法官有裁量的權力,不是申請就一定會進行。再者,精神鑑定並非只是找找看有沒有精神疾病這麼簡單,還要抽絲剝繭去追溯犯罪行為發生的脈絡。
精神鑑定已經是精神醫療的日常。一個人犯了罪,精神病人都不一定能用疾病作為理由脫罪了,一般人更難以佯稱精神疾病而逃過法律制裁!精神醫療中,醫師和病人要有夥伴關係;而在精神鑑定中,又要像福爾摩斯一樣追索犯罪行為當下的細節,身為精神科醫師,無可避免要面對正常人/病人、犯人/病人的模糊地帶。
隨著社會日趨複雜,這樣的專業挑戰愈來愈多,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註1】在2018年底成立,無疑也是這項趨勢的註腳。(資料來源:【註2】)
■刑法第19條寫什麼?──精神狀態與責任能力
2005年刑法部分條文修正前,刑法第19條原為「心神喪失人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但由於「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不是精神醫學的專有名詞,精神鑑定報告在實務上難以對應抽象法律概念,因此參考德國以「生理學」及「心理學」的混合立法。
生理原因部分,由醫學專家鑑定有無「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心理結果部分,由法官判斷行為人於行為時有無責任能力,心理學標準更進一步分為「辨識能力」(辨識其行為違法)與「控制能力」(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法條如下:
1.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欠缺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
2.行為時因前項之原因,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其刑。
3.前二項規定,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資料來源:【註3】)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台灣司法精神醫學的發展,可以追朔到1950年台大醫院精神部所進行的第一例司法精神鑑定開始,之後接受鑑定的個案逐漸增加,司法精神醫學的專業也受到法界與精神醫學界的重視與認同。在1990年台灣精神衛生法公布後,使得司法精神醫學在對於病人權益及社會安全的角色更顯得重要。(完整介紹,詳:https://bit.ly/3erxrX6)
∎【註2】:報導者 The Reporter【徐淑婷/可憐之人或可惡之人?「精神鑑定」鑑定的是什麼?】
(作者:徐淑婷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
https://bit.ly/2Y5Kerh
∎【註3】:報導者「免死金牌或修復之路?──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
https://bit.ly/3dg2nrW
➤➤照片
∎ 【註4】:公視有話好說 「殺警為何判無罪?思覺失調怎鑑定?」:
https://bit.ly/2BjyGZ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精神鑑定 #犯罪 #減責 #北捷 #鄭捷 #小燈泡 #王景玉 #減刑 #脫罪 #思覺失調 #我們與惡的距離 #刑法第19條
台灣司法臨床心理學會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 - TAPR /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 / 中華民國法務部 / 中華民國法務部 - Ministry of Justice / 法務部調查局 / 立法院 / 中華民國立法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專科社工師心理衛生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兒虐議題成果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支持兒少保護議題,前後為期長達4年【註1】,這個議題成功搭建了一個公開對話的討論平台,集結國內外社政、法政、警政、醫政、公衛、教育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貢獻了智慧與專業意見,大眾對於兒少保護的認知,已明顯提升。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國內兒少受虐通報案件較2017年增加了20%,但開案人數卻逐年減少,從2014年的1萬5千多人,下降為2018年的9千1百多人。衛福部研判,這是因為責任通報逐漸落實,民眾相關資訊與觀念認知增加,以及社會輿論的咎責壓力等,讓民眾的通報行為變得更廣泛。
「議題第一年(2016)」對國內兒虐現況做一探討了解問題所在
■「縱向流程」:包含兒虐風險評估、通報、轉介、治療與綿密追蹤網的建立等
■「橫向流程」:則為相關單位間的溝通合作,這包含了醫政、警政、法政、社政人員的警覺與訓練,再加上團隊共識,還有學校老師與社區群眾的覺察與互助。由此可以了解到兒虐是需要跨領域專業合作之兒童難症。
「議題第二年(2017)」開始進行北、中、南、東各地研討會,看到令人驚豔的高醫團隊,高醫於2014年建置全國首創的「高雄市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由病理科主任也是法醫的尹莘玲及35位各領域醫療專業人員組成「兒少保護小組」,加上與「高雄市社會局」長期合作累積之實務經驗,結合「醫政」(一站式驗傷治療\跨專科整合)、「法政」(重傷啟動機制由法醫驗傷鑑定)和「社政」(家防中心網路)資源,增加對兒少保護醫療整合模式的認識與了解,提供兒童身心最全面的照護。【註2、註3】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亦施行「推動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計畫」於全台設立7家醫院:臺大醫院、亞東醫院、林口長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成大醫院、高醫和慈濟醫院,承擔區域兒少保護任務,協助兒虐個案驗傷診療及後續追蹤。
「2018年本議題」得到內政部警政署全力支持,研究小組在全台灣北、中、南、東部,一共辨理6場全國警察人員外展教育,全國共623位婦幼警察/家防官參與培訓,不僅首開先例,奠定醫/警聯手合作保護兒少的基礎,也因而簡化警政通報流程,增強第一線婦幼員警處理兒少保護案件的效率。
另外編製完成「警政人員兒少保護手冊」及一片9分39秒的實境醫警合作的【兒少保護處理流程衛教影片】,是雙方團隊無數專業人員的無私貢獻。「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也投資千萬推動兒少保護計畫,建構長庚醫療體系兒少保護、防治及追蹤系統,並設立全國性兒少保護訓練中心。【註4、註5】
「2019年本議題」探討兒少保護前端的風險管理和後端心理復原,在高雄、花蓮、台北、新北辦理5場專家會議,共有500餘名從事兒少保護第一線相關的工作人員與會,受虐兒少的創傷復原,有其絕對的必要性,根據成功大學馮瑞鶯教授研究,曾反覆遭受性侵的兒童自殺率高,因此,長期追蹤並適時介入輔導,更顯迫切,包括有心理諮商、舞蹈、動物輔助、遊戲治療、運動培力等方式,以及受創兒少安置。
最後一場壓軸的國際兒少保護論壇(張榮發基金會),特別邀請遠道從日本、美國的學者專家蒞會,藉由先進國家的他山之石經驗,找出更有效積極的作法。比較鄰近的國家地區,香港的社工人員著重「與個案關係培養」,平均花1~2年陪伴每名個案,並以多元的方法鼓勵個案獨立自主,及早展開新生活。日本則設立「兒童相談所」,整合相關社福、心理、法律人員,提供個案全方位服務。
兒少保護工作除了需要靠政策法規制訂與推動,以建立完善的保護網,同時更需做各層級的教育推廣,協助第一線的兒少保護工作者增強專業認知與提升效能,及早建立SOP處理流程並達成共識;另外在建構安置環境支持性服務、增強寄養家庭的照顧輔導能力,加強心理輔導員配置等都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值得令人鼓舞的是立法院在2019年3月通過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明定托嬰中心應裝設監視錄影設備;建立6歲以下兒少死因回溯分析;兒少機構不適任人員要建檔;對兒少不當行為提高罰鍰上限,希望建置更綿密的兒少保護網。其中「兒童死因複審」追蹤檢討兒少死亡原因,在許多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甚至規定必需解剖相驗,來釐清真正原因,包括改善醫護流程,發現潛藏的或社會原因,及早發現脆弱家庭,藉由系統性機制的檢討改善,來預防下一次憾事的發生。
【Reference】
「註1」:
議題召集人黃璟隆教授、共同召集人吳漢屏醫師(2017)、葉國偉醫師(2018-2019)
(本文取材自兒虐議題建言書內容:兒童虐待之現今困境與解決之道、兒虐議題之資訊整合與政策建言、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註2」:
醫療團隊獎 高雄醫學大學「兒少保護團隊」:https://bit.ly/3aBsQyT
「註3」: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市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 https://bit.ly/2x88hfR
「註4」:
每 9 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童被通報,每 72分鐘就有一位兒童被受虐。經過四次拜會警政署溝通協調,展開一年環台5場次623婦幼員警的教育訓練。
一本48頁的「警政人員兒少保護手冊」,一片9分39秒的實境醫警合作的兒少保護處理流程衛教影片,是雙方團隊無數專業人員的無私貢獻,匯集成全國首次長庚醫療體系與警政署跨領域「醫警合作,守護兒少」記者會。
公益的精神在改變制度,結合民間與政府發揮加乘的改變力量,讓社會更良善美好。長庚體系全力支持長庚兒少保護公益計畫,集合兒童各次專科醫師,社工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臨床心理師,行政中心各部門人員,管理部,經管組,公關室..等持續發揚為社會盡一份心力的公益精神:https://bit.ly/2yGlaOT
「註5」: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FB粉絲專頁):https://bit.ly/2VCXfsr
1. 來源
➤➤照片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08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暨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國際研討會
∎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
∎ 衛生福利部 https://bit.ly/3d1J5qX 、 https://bit.ly/2VDw0hA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少保護 #兒虐 #兒虐議題成果報導 #警政人員兒少保護手冊 #兒少保護處理流程衛教影片 #兒少保護訓練中心 #馮瑞鶯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黃璟隆 #吳漢屏 #葉國偉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 #人本教育基金會
李麗芬 / 護理立委 陳靜敏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 兒童福利聯盟 / 立法院 / 內政部 / 警政署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 長庚醫院 / 國立成功大學 / 高雄醫學院 /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 /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 / 高雄市社會局 / 臺大醫院 /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亞東醫院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 成大醫院 /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 台北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志業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