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會員大會暨「特殊情況,特殊看見」延續會》
今天真是新奇又豐富的一天!
因為疫情,第一次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會員大會,從早上開始就一直克服各種技術問題,謝謝各位會員的支持與配合,更感謝現場理監事們超級迅速解決各式各樣的狀況,讓會員們不論在現場與在線上都能參與今天的會議與課程。
淑芳老師的課程一如往常的令人感動,不禁想起剛開始上淑芳老師的課程時,就是被這份堅持而感動,就此一頭栽入支持泌乳家庭的路上。
台北榮總張凱惟醫師分享「子病母治」「釀奶」的概念與實際應用在治療新冠肺炎孩子的例子,真的很難得! 控制濕疹的部分其實與西醫的母親飲食控制是一樣的道理呢!
林口長庚徐任甫醫師與我們分享益生菌的實證與應用,深入淺出的介紹讓大家對益生菌都更理解了!
接著是在協會粉專上直播的內容,希望分享這些節目給所有泌乳家庭與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母乳哺育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更帶給我們無限的感動!
聲樂家簡崇元老師的母乳讚嘆,雖然聽不懂歌詞也感受到歌曲中,想跟媽媽在一起、不想跟媽媽分開的心情,就像肌膚接觸時媽媽寶寶互相安慰的感受!
接著是協會成員們F6的出道舞台! 感謝鍾秀靈、張文姝、蔡明郁、周采霖、周立婷與范薰方六位夥伴一起帶來的揹巾之舞,疫情之下她們揹著假娃娃在台上跳舞,在家她們可是揹著寶寶跳舞的!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夥伴和協會寶寶一起加入! 歡迎各位家長欣賞我們的直播影片,也可以揹著寶寶一起在家跳舞,帶小孩也一邊可以運動喔!
下午的座談會主題在台灣可能都是較少提及的,特殊狀況下的持續哺乳: 由長庚郭靖怡醫師為我們說明緊急情況下的哺乳、呂筱涵醫師討論雙胞胎哺乳的相關考量以及同家會黎璿萍秘書長與我們分享同志家庭的母乳哺育,我覺得學習很多,很希望未來還可以針對這些特殊議題再開設課程或工作坊,能有更深入更細緻的討論與分享!
接著是「孕產哺育是生活或醫療? 健檢當前泌乳專業養成與法規」跨學科討論會,超級感謝花蓮縣朱家祥局長特別來台北分享花蓮的經驗,花蓮的孕產婦有兩次衛生局補助的哺乳諮詢,真的超級幸福,重點是孕產友善措施明顯改善了新生兒死亡率! 真心希望未來全台各縣市的孕產婦都能享有這種福利! 兒福聯盟宋玉慧主任分享他們利用正向家庭訪視輔導的經驗,滋養式照護的概念其實與哺乳的原則不謀而合! 鍾秀靈顧問分享了自身不同的孕產哺育經驗以及平時利用家訪與課程增能家長的心得。更感謝許淳森理事長與許美月理事長蒞臨指導,提供我們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未來合作發展的方向!
最後感謝各位會員的支持,我順利連任理事,也承蒙各位理事推選為下任理事長,從淑芳老師手上接下這個重責大任,真的很感謝各位的信賴! 未來我會盡力做好對內溝通協調,對外合作聯盟,持續建立泌乳顧問的專業與倫理,讓各個學科對支持泌乳有興趣的人員,都能經過專業的課程、臨床的實習與嚴謹的認證獲得良好訓練與證照,也讓需要泌乳照護的機構、家庭與社區都能找到合作愉快適任的泌乳專業人員,讓台灣與各地華人的泌乳生活更受到支持,更能享受哺乳育兒生活!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
#泌乳顧問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泌乳支持是一種專業
#孕產哺育需要全方位跨領域的支持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談重點: 一、提離職之前,要先準備什麼? 二、跟老闆「離職面談」時,要注意什麼? 三、確定離職後,如何華麗轉身? 【7/9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2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
「專業倫理心得」的推薦目錄:
專業倫理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我生性拖延,但現實治療大師Wubbolding 表示:「如果你沒有辦法做出計劃,就是計劃好了要讓自己失敗!」
於是過年前一天就嘗試計劃要念的範圍,把一天的範圍唸完之後就允許自己休息(一個正增強的概念)總算是在開工之前把這兩本書「大致翻完」了。比我想像當中花的時間更久!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我一邊讀的時候一邊發現,原來一個心理師要考到執照至少要念這本書三遍,第一遍是在考研究所的時候,第二遍是在課堂修業的時候,第三遍是在諮商心理師考試的時候。
我以前常常在想,同樣的東西念這麼多遍有什麼意思?直到今天突然有一點點明白,隨著專業的訓練增加、實習的經驗、還有年齡的成熟,這些生活經驗會慢慢的回扣到閱讀的內容。或許在唸第三次的時候,會發現書裡面講的一些東西並不一定是真的,各種治療的方法也有書上說沒有談到的優點跟缺陷。尤其是如果讀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深入對其中一個學派了解之後,會發現這本書根本就只是目錄而已(難怪作者會在每一個章節後面加上這麼多的延伸閱讀)。
#諮商研究法
至於左邊這本書,我很慶幸當年碩士考的是心理學研究所,裡面談到的大多是量化的研究設計技術,一邊讀的時候一邊有一種回到大學在念心理實驗法的感覺。但同時也發現2個很重要的差別:
1.諮商的研究更重視「參與者的狀態」,畢竟參與實驗的人相對於一般的受試者,有一些需要協助的地方,我們總不能夠把一個憂鬱或者是焦慮的人丟在一個非常不利的實驗情境,這是不合倫理的。
2.相較於藥物或者是心理學實驗,諮商相關的研究要操弄的變項可能要更為小心,如果治療師本身是研究材料,就不得不考慮到治療師本身特質的影響。
有慶幸的地方就有喪氣的地方。比較悲慘的是我對於質性研究的了解有限,這本書又只有一個章節簡單地提到,唸起來模模糊糊;高等的統計部分也只是簡單帶過,看了跟沒看一樣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後面提到一些方案評鑑,沒有實際操作過的人讀起來覺得好像在打高空炮;最後提到論文寫作,感覺有是邀要要寫過的人才知道箇中的滋味⋯⋯。
總之,我在想左邊這本書可能當作「研究生使用手冊」作為參考書(做研究做到一半就翻一下)比起教科書來得更適合。
然後有一個小小的murmur ,或許可以echo 這幾天有關於 #愛莉莎莎 新聞的討論:這整本書都在寫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會面臨到的各種效度威脅(翻譯蒟蒻: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研究,每個研究都限制),所以不論是相對嚴謹的醫學研究,或者是所謂的「個人體驗」,都只反映了浩瀚無垠的世界裡面的一部分,我們只能夠盡量完備研究方法,減少誤差。科學並不是什麼至尊無上的東西,但至少提供了一種相對嚴謹的方法來檢查「如果我發現的東西是錯的,那麼是哪裡錯了?」
或者,有一個更科學哲學性的探問是:以我們的能力,真的有機會可以完全了解客觀的事實嗎?還是,你相信我們只是活在「相對主觀」的世界裡面,各種現象透過每一個人的濾鏡,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結論
雖然短短1000多個字就簡單講完了這五天來唸書的心得,但這五天其實真的是痛不欲生啊~好幾次都想要中間放棄,因為啃起來實在是太累了⋯⋯我也想要打電動、出去玩、放鞭炮(?),可是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要面對的任務,年紀大了唸了這麼多也不曉得吸收了多少,就只能期待記得住的都會考,記不住的都變成氣質。
對了看完之後我對於「要成為心理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又有一個新的頓悟:你要可以忍受無聊,忍受花很多時間在念書、解論文、做研究,甚至研究的結果不如預期等等⋯⋯。
雖然就我所知,許多人是因為自己曾經受到心理治療而療癒,因為生命受到啟迪,想要踏入這一行,了解自己也幫助別人。我覺得這個動機很好,但可能要同時考慮比較現實的事情是——要通過相關的訓練與考試,真的是不容易啊~
總之明天雖然就要開工了,但實際上我已經開工了好幾天了。放假的好處是不會受到其他「俗事」的影響(例如工作),明天開始又要左手工作、右手讀書、如果可能的話,還要用下巴敲鍵盤來寫論文⋯⋯。
雖然百廢待舉,但我想到我老闆跟我講的一句話:「關關難過關關過。」雖然關關不說,但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道阻且長,有走就有希望。
僅以此文章分享給在準備研究所、公務員或其他考試的戰友。
#讀書筆記
專業倫理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界線、架構、關係】
.
●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
目前網路上以社會大眾為閱聽受眾,教導大家如何判斷心理師是否踰矩或是如何挑選適合的心理師的文章已經很多人寫。「心理師,日常」的閱聽受眾設定在心理治療的初學者或是對於心理治療領域有興趣的人。因此我會想要討論的是「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從界線、架構、關係來看。」。當然,這類文章絕對不可能多「精簡扼要」,應該標註「文長慎入」,不過依照以往經驗,我對大家的耐性有信心(?)。
.
心理師一定會學過倫理與法規,會發現,心理治療真的很囉唆,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可以,學習者或是一般社會大眾往往只看到「不行」,但卻不見得清楚「為什麼不行」。那我現在要講的就是「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楚背後的原理原則與脈絡,很多時候可能只會感覺到這些規範,對於心理治療的從業工作者來說只不過是種又臭又長的「教條」。衍伸出的感覺有可能是好不通人情、好冰冷、好僵化、真古板。為什麼不可以?哎呀,這樣也沒關係吧?這樣比較有「人味」吧?而忽視了這些規範的重要性。
.
● 我稍微整理一下,近日網路上爭議事件,並改以疑問句的方式列出:
A. 心理師可以創立網路社團,讓(前)案主們可以在裡面討論嗎?
B. 心理師可以向案主透露其他案主的個人資訊嗎?
C. 心理師可以邀請(前)案主去喝咖啡?或是約私下見面嗎?
D. 心理師可以邀請案主去吃飯,心理師的家眷陪同,就沒有關係嗎?
E. 當心理師遭受社會輿論壓力,可以把(前)案主的(表達感謝的)治療心得公佈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業上嗎?
.
我不會每一題都直接給答案,但我邀請閱讀這篇文章的(準)心理師或有興趣的讀者思考,上述幾件事情中,你的想法是什麼?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作為心理師,我們當然需要依循《心理師專業倫理守則》與《心理師法》的規範,但除此之外,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而這些想法背後的核心信念又是為何?
.
不能免俗的,我要來分享自己的觀點。
.
一、心理治療關係:真實的,但又同時需要「被限制」的人際關係。
.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學的是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因此會以成人心理動力取向治療的立場看事情。我會說心理治療關係是一種真實但卻是需要「被限制」的關係。通常我們會這樣說「治療室內的,就留在治療室。」意味著心理師不應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來到他的日常生活中,除非案主做了或說了保密原則的特例。例如:有自殺、傷人、家暴、性侵等事情。又或是實習心理師有接受督導的必要性。基本上,心理師不會也不應當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治療室外,就算是已經結束治療關係,都不建議如此。
.
(一)「清楚的心理治療關係界線」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清楚的界線:保護案主不受傷害
維持清楚的界線與避免雙重關係是為了保護案主不受傷害。心理師、身心科醫師也是人,所以需要完善的制度來協助我們保護關係與維持良好的界線。治療關係應當是很單純的,不允許衍伸出其他諸如商業合作、情侶、師生、上司下屬等雙重關係。治療關係也應避免原本就有的人際關係。因為治療關係本質上無法迴避權力議題,通常心理師相對於案主擁有較多的專業知識,且會尋求心理治療協助的人,有時是在情緒低落或身心狀態較為脆弱的期間。
.
2. 單純的關係:避免關係上的混亂
從治療關係衍伸出的雙重關係剛開始會給人感覺心理師對我好特別、我好重要,但隨後而來的很有可能是感覺自己被利用。而若將原有的人際關係延伸為治療關係,治療雙方原本就認識甚至熟悉,也可能會造成界線的混亂不清,訊息的混亂,治療室中所獲得的訊息與原有人際關係接觸所得到的訊息攪和在一起,而使心理師無法有足夠清楚的思考與個案概念化。而相同的是,雙重關係都容易造成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和案主雙方搞不清楚對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以哪種身分、哪種立場、哪種社會位置來表達,又或者是在治療過程中顧慮到對方治療關係以外的身分而造成治療上的阻礙。例如:同時是心理師和課程老師的身份,案主就可能會擔心,如果我的治療效果不好,會不會影響我的課程成績?那我是不是應當要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得很好,看起來很有療效,甚至討好身為課程老師的心理師。
.
3. 清楚的身分與位置,才能好好治療,好好地被治療
當治療關係是單純的,心理師就是心理師,案主就是案主。各自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的治療或接受治療,無論是案主還是心理師,都不受對方另一個身分的干擾,這讓除了讓治療可以更順利進行,也更有效能。也因此,心理師應當避免與案主有治療室外的接觸,迴避衍伸出其他人際關係的可能性。吃飯、喝咖啡這些看似平常的人際互動也應當避免。至於結束治療後,是否就可以約出去喝咖啡,我認為就算結束治療,對案主而言,心理師還是心理師,不太可能一刀兩斷,立刻轉變成另一種身分。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樣的舉動,是有可能讓案主感到混亂、不安,甚至是困惑的。另外主動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件事,是滿足誰的需求呢?(前)案主是沒有義務要滿足(前)心理師的個人內在需求的。
.
個別心理治療關係會是一對一的關係,就算是同一位心理師,不同的案主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治療經驗,因此對於每個人個別的心理治療經驗,都需要被尊重。同一位心理師,一位案主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不代表其他案主也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相反的一位案主在心理治療中感到受傷或不舒服,也不代表這位心理師的其他案主也在心理治療中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並不認同,把案主拉進和其他案主或其他人的紛爭中。簡單說,在個別治療經驗中,誰都沒有資格替誰證明什麼。
.
(二) 「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好的治療空間,包含物理上和心理上
如果說「清楚的治療界線」是消極的保護案主和治療關係,「穩定的治療架構」就相對是積極的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心理治療架構一般來說是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準時開始準時結束的心理治療,除非特殊原因,否則不會輕易更動架構,就算要更動,也會經過心理師與個案雙方充分的討論。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心理師在了解案主 (也就是個案概念化) 的過程中降低外在環境因素的干擾。這可以讓治療師和案主有機會在穩定的環境中思考與感受。
.
2. 穩定的架構,讓治療更清晰
長期每週固定的時間與固定的晤談室接受心理治療,在動力的觀點就有如母嬰關係,嬰兒的主要照顧者在固定時間給予固定量的奶水。因為都固定,所以孩子的變化,今天喝的多,明天喝得少,都可以以較客觀的方式觀察出來。孩子在長大、在改變,照顧者也可以有明顯的感覺。但若照顧者是用隨意的方式決定給予孩子奶水量與時間,很可能就無法清楚地觀察到孩子的變化。
.
回到心理治療上,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外在環境的變動降低,心理師和案主都知道每週的某一個時間在某一個地點有治療,彼此都會有所準備。例如,案主會知道,啊,我每週三下午六點要心理治療,那我會把工作或雜事盡可能排開,而心理師也會留那段時間和空間給我。治療架構是一個雙方都為彼此準備。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於小王子的等待,不過不同的是,對於案主和心理師而言,這個感受很多時候不是像狐狸等待小王子那樣,是幸福的,有可能是複雜的、矛盾的感受,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儘管如此,案主對於這些過程的想法與感受都可以和心理師討論,這些感受也都是治療中重要的訊息。
.
3. 心理治療不同於看感冒去診所拿藥
心理治療並不是感冒看醫生,有症狀、有不舒服再來,治療目的只是讓症狀和不舒服的感受消失,相反的,心理治療是深層的了解自己,在治療過程中一起思考與感受。因此並不是一蹴可幾,或把案主的狀態訂一個病名或標籤,說你就是如何、如何,或是怎樣做一定會好。而是需要治療關係的雙方長期的時間與投入,有時花兩三年以上也不為過。
.
二、心理治療關係就是移情關係:當然移情,哪次不移情?
.
在心理動力的觀點下,治療關係就是一種移情關係。我有時會在網路論壇看到有人在談論「我好像喜歡上我的心理師了,我該怎麼辦?」、「你那個是移情啦,不是真的喜歡。」那麼,移情不是真的感情嗎?移情到底是什麼?
.
1. 移情是什麼?
移情是當事人把他早年對於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至治療關係之中。且移情也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喜歡或愛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負向的感受,是討厭、憤怒、恐懼等感受。通常會需要被詮釋的會是負向移情,因為在治療關係中負面的感覺過大的話,治療關係張力會很大,案主會因為太難受,乾脆就中斷治療了,所以心理師會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點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不一定需要標註或點名這是負向移情,但當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有機會被說出來,被理解,被看到,案主通常會因為自己被理解而緩解了不舒服的感覺。然後,治療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
2. 治療過程中的一切都是移情嗎?
雖然說是移情關係,事實上治療關係中雙方的互動與感受有三種成因:(1) 案主的移情 (2)心理師的反移情 (3)相對外在現實環境。因此心理師在理解與思考案主的過程中,三者均須兼顧。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可以降低外在現實環境的干擾因素。那麼,案主對於治療的感受和狀態就可以比較歸因於移情。所以治療架構很重要。如果心理架構很混亂,這週週三治療,下週週二治療,我們就比較困難把案主在治療中的感受歸因於移情。
.
3. 面對移情,心理師該怎麼做?
在治療關係中,案主在穩定與安全的環境下,把自己對於小時候重要他人的情感、情緒、感覺轉移到心理師身上,那心理師要做什麼?當然不是在那裡沉浸在被正向移情的感受中,覺得自己真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師,自己的言語真的好有療效而沾沾自喜。心理師需要去思考的是,案主感覺到的是什麼。無論是正向移情、負向移情,還是那些難以言明的複雜感受。當然有可能是真的心理師的言語帶來的幫助,但也同時可能是案主把自己對於幼年時期的情感關係,帶進治療關係中。
.
而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為何,是坐立難安、如坐針氈,還是治療前一天會做惡夢,或是很開心看到案主來治療?這些心理師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與情緒就是反移情,心理師要敏感於自己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去理解、去消化,而非將之化為行動 ( 即,行動化)。並在治療有需要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反饋給當事人。以此來協助案主思考與了解自己。
三、 維持界線與架構的挑戰,以及心理師可以做什麼?
.
心理治療真的超囉嗦,對於心理師和案主而言都是,心理師能做的,是帶著案主去思考這些想要破壞界線的背後是什麼怎樣的感受、想法,這對於治療關係的意義是什麼?但如果今天破壞界線與架構的是心理師呢?已經取得證照的心理師,每六年都需要換照,換照的前提是要參與一定量的研習時數(六年120),其中也有倫理時數的要求。這都是法規在制度上對於心理師本身專業與倫理的要求,遺憾地,這並無法保證每位心理師在面對案主的時候,都能遵守界線,避免雙重關係,不在治療室外和案主有非必要的接觸。
.
心理師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當有想要破壞界線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你想要破壞界線,這背後有什麼自己的需要在。讓自己停下來,用思考取代行動化,為什麼想要約(前)案主喝咖啡,為什麼想要邀案主吃飯。這真的為案主著想嗎?這樣的行動背後的欲求是什麼?因為事實上,作為一位心理師,破壞了治療界線,破壞了治療架構,這樣的治療關係,還剩下什麼呢?
.
專業倫理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對談重點:
一、提離職之前,要先準備什麼?
二、跟老闆「離職面談」時,要注意什麼?
三、確定離職後,如何華麗轉身?
【7/9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2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8/17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73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02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99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13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77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64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25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新平台露出】受夠YouTube廣告?!
這裡讓你專心學習:https://odysee.com/@%E5%95%9F%E9%BB%9E%E6%96%87%E5%8C%96:c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專業倫理心得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所有助人工作者,通常都很清楚會談內容是需要保密的,但比較困難的會是例外部份,因為它通常涉及通報、倫理及治療關係,這會讓助人者比較頭痛。
這則短片我想針對這個主題,跟大家分享我的實務經驗與考量,希望能夠減低你在處理這類事件的壓力。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並開啟小鈴鐺即時收到影片消息!

專業倫理心得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小主任評市政被罰寫 林于凱:韓國瑜才該寫檢討報告
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今(7)日於高雄市議會進行市政總質詢,批評高雄市政府出現各種打壓基層公務人員、不尊重專業的敗壞風氣,像是把依法執行勤務的救護員調職、要求假日評論市政的國小主任罰寫等,更打算把政治黑手伸入文化界,研擬修法要求文化行政法人董監事與市長同進退。林于凱認為,尊重基層專業,基層才能為市民帶來好的服務,若市長自己帶頭做亂、高層卻一再打擊基層士氣,恐怕市府團隊自己都難以信服。
一位國小人事主任在公民假日論壇活動中,批評「韓國瑜每天都在那邊講幹話」,後來竟遭到教育局秋後算帳,要求罰寫三千字報告,而且局長還放話除了罰寫外,年底再依考績去「處理」。林于凱質疑:「難道是回到戒嚴了嗎?還是在預演九二共識一國兩制之下的言論自由?」教育局長吳榕峯答詢表示,為了讓該主任了解教育局施政,才依據教育的理念,請對方閱讀教育局施政報告後撰寫心得。
林于凱反問,韓國瑜遲到卻反推給日本的外賓、承諾會備詢卻跳票、承諾市長做滿四年卻落跑選總統,出現各種說謊行徑,「依據局長的理念難道是好的榜樣嗎?韓市長該不該對市民寫報告?」吳榕峯僅以「你知道公務員不能隨便批評長官」迴避正面答覆。
林于凱指出,自己是竹科實中校友,吳榕峯曾任竹科實中校長,彼此應該都很清楚校風自由對學習成長的重要,若只有上對下的指示,那是舊時代的官僚思維,現今時代講究的已經透過下對上的反饋來改善服務,然而教育局卻背道而馳,透過罰寫、處理考績等方式威脅意見不同的基層言論,已對公務人員形成寒蟬效應,未來恐怕聽不到真實的基層心聲。林于凱要求教育局應包容多元聲音,吳榕峯則回覆,撰寫心得報告與否尊重當事人意願,不會強制。
對於市府傳出修法,打算要求文化相關行政法人的董監事與市長任期同進退,林于凱質疑這完全違背尊重專業的施政倫理。林于凱指出,行政法人董監事並不是政務官,可能只有領車馬費而沒有報酬,而且行政法人對市政府而言是受監督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是董監事行使職責出問題的時候,才行使監督職權,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沒有必要隨市長任期同進退。
對於救護爭議,林于凱認為再放任沒有限度的指定院所就醫,會讓緊急醫療救護車淪為119大車隊,因此建請修正《高雄市消防救護車收費辦法》,對於「不接受指定」之緊急救護案例正面表列,讓第一線人員有所依據。

專業倫理心得 在 黃鼎元老師-專業倫理-義務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專業倫理心得 在 看板NCTU-Teacher - Fw: [心得] 工程和專業倫理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neoneon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愛宕有機奈米負離子貓")
標題: [心得] 工程和專業倫理
時間: Sun Jul 10 12:09:51 2016
作者: carol26981 (心宿二) 看板: NCTU-Teacher
標題: [心得] 工程和專業倫理
時間: 2013/07/08 Mon 10:59:42
⊕課名⊕
工程和專業倫理
▲教授▲
楊台恩
★修課年度★(請加註開課單位 如:大三通識、XX系選修、XX所)
電機學院優先選課
£教了什麼£(課程大概內容。或是額外學會了什麼東西。)
每次上課都會請不同領域的人來講解他們的倫理問題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上課的時候要抄筆記,每次筆記滿分五分,注意不要只講者投影片的內容
自己最後寫的心得才是重點,寫的好才有高分
▼考試作業▼
最後期末有報告,不過是書面報告,可以選擇上台報告或是不要
上台報告有加分,一班上課就是拿A4紙抄筆記
還有部分成績是要在E3發問和討論
有發問或是回答問題都會有加分
沒有回家作業
¥其他¥(是否注重出席率or嚴禁遲到?需要的基礎?)
好像有兩次可以缺席的 扣搭
¢最後想說的話¢
這堂課在上課的時候不涼
因為開課老師是教徒,所以請來的人"可能"有些是他在教會認識的朋友
有次上課還有公然發送傳教的東西
但不是每個講者都會這樣,如果不喜歡的會就多加考慮吧
&誰適合修這門課&
喜歡寫字抄筆記和寫心得的人
--
※ Origin: 交大次世代(bs2.to)
◆ From: 36-234-242-218.dynamic-ip.hinet.net
推 Haibara:推薦這篇文章 01/07 21:1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neoneon (106.105.175.48), 07/12/2016 03:3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