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影的存在,是因為另一面有耀眼的光芒:淺談出書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篇百分之百坦承的短文,我需要,也必須要讓讀者知道,光明的背後,往往充滿著黑暗;而這些黑暗,常常伴隨著許多不實的風聲,有些風聲,甚至你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原來你曾經做過許多,你自己不曾做過的事情。
許多人都知道我最近出書了,2020/5/13,《找回100 %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上市了。瑪那熊學長在知道我出版這本書,並為我寫推薦序的同時告訴我:「這本很適合一般大眾,作為瞭解依附的入門書」、「常見的(依附書籍)都太專業,比較難啃」、「好書不能被埋沒」;然而,能夠寫出這一本書,花去的可是我無數煎熬、發病的日子,經歷了一段又一段感情的折磨,進過急診室、多次喚氣過度呼吸困難、好幾次站在橋上就想要往下跳,恨不得自己死了算了。
我之所以能夠把焦慮依附跟逃避依附描述的如此細膩,這是來自於我經歷過,我確確實實地經歷過焦慮依附那種深深的痛苦,也感受過和逃避依附交往時的那種無力感。
我將焦慮依附的一章命名為「當被貼上恐怖情人的標籤──焦慮依附」,是的,這個名稱就是這麼的貼切,在我成書的前兩年,身為焦慮症病患的我,以及具有焦慮依附傾向的我,確確實實當過恐怖情人。
我如此書寫,並不是要說,成為一位恐怖情人並沒有錯;但成為一位恐怖情人,必然有他的原因與苦衷。如果可以,誰想讓自己受苦,也讓愛人受苦呢?當我與一位高焦慮、高逃避的情人,進入一段遠距離戀愛的日子裡,經歷過如此高質量的折磨:對方行蹤不定,總是避免與我太親近,不斷激發著我的焦慮感,我奪命連環扣、不停地找尋對方的下落,在呼吸困難時,一口氣吃下一把抗焦慮的藥物,換來的是對方告訴我她愛上別人,跟我說分手;卻又在分手的隔天,又突然苦苦求我複合(嗯,高焦慮又高逃避的矛盾依附確實會如此,太靠近會想逃開,離太遠會想靠近),複合之後,又再次多次行蹤不明,和你聊天先是秒讀秒回,卻又突然消失三小時、下午答應我要一起做伴侶諮商,晚上卻又跟我永遠分手。一週後,母親猝死,打電話來關心我,卻又在講幾句之後不再回覆電話訊息。
我知道,說話的人擁有話語權,但若不能如實陳述,我又何以描述一名焦慮症患者的我,經歷了什麼樣子的困境呢?
她因為懼怕,害怕我真的會自殺,她和諮商師講了這些事情,而諮商師也做了他該做的事情,他和學校通報,因而讓我的實習被取消。沒錯,為了和她過近距離的生活,我選擇去她的大專實習,卻也讓我在去實習前半個月,接到學校解除實習的通知。
在那之後,這件事情傳遍了全台灣的學校,隔年我申請實習,原先被某大專錄取,但這件事情很快地也傳進了那間大專耳中,我的實習再次被取消。
我的母校說,我不會拿捏倫理界線,是阿,在症狀如此嚴重,多次想自殺的我,確實沒辦法在那樣的情況下拿捏好人際界線,我多次和她說要自殺,多次在路上換氣過度,在家中留下紙條告訴母親,我要是沒有回來,就把我的後事如何處理好就好了,我是如此真切地在和自殺拉扯著,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身為一個焦慮依附的人有多痛苦,「當被貼上恐怖情人的標籤」,不假思索地就成為我命名「焦慮依附」的標題。
如果說學校們不願意讓我當實習諮商師,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也知道,因為那件事情之後,再也沒有大專找我去演講過了,但是,對於空穴來風的事情,我實在無法接受。
那天我才知道,我的恩師,林以正老師,在為我的書寫導讀時,曾經被人勸退,理由是「我曾經和個案談戀愛,而且還成為恐怖情人」,聽到這樣的傳聞,我只能感慨人云亦云的恐怖,原來「和原先要去實習的學校的女生談戀愛」加上「不會拿捏倫理界線」的傳聞,居然可以傳成「我和個案交往,並成為恐怖情人」這樣的傳言。
我很心痛,我想那位女生聽到也會很心痛,正因為我們兩個經歷了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兩個才能成長許多,她告訴我,她一定會去買我的書來看,也謝謝我帶給她的成長,對我來說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經歷過她,我不會如此細膩地理解逃避依附,更不會讓我覺察到「找到一個有安全感的人交往,並嘗試讓自己用更有效的溝通模式和對方溝通」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書中的第二章,之所以能夠如此細膩的呈現,正是因為我經歷過她的那段感情。
千夫所指,無疾而死,自從我經歷了實習被取消的風波之後,我再也沒有接過任何學校的演講,我想跟不實的傳言或許也有關吧。
我只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到更多困在依附困境裡,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樣被貼上「恐怖情人」標籤的人;我也懇求學校體系的人們,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有機會帶著這本書,到各地去講述依附與情感教育,你們看見了黑暗的那一面,卻忘記了,越深的影子,代表著它的另一面,有著越刺眼的光芒。
我會努力地活下去,然後找到更多讓不安全依附獲得安全感的方法,讓我自己,以及深陷焦慮與逃避依附所苦的人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歐馬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什麼行業的不同會影響勞動工資? 1. 人們對於該職業的討喜與厭惡程度 2. 學得工作技巧的過程難易與付出程度 3. 工作穩定與否 4. 此職業的執業者是否需要被信賴 5. 職業生涯獲得成功的機率大小 舉例: 1. 公關廣告媒體時尚產業的起薪如此低,而許多人趨之若鶩;礦工海員軍人的起薪則高得多 2...
實習諮商師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諮商到底是一門科學還是藝術?
#什麼是共同創作的過程?
#教學相長,是保持「有機」的秘訣
#心理諮商系列
文/馬度芸
很早以前,當我還是諮商所剛剛入學的學生時,
我跟老師辯論過,
認為諮商當然是一種藝術✨,沒有固定框架及標準可循。
但是學了一年之後,
我的觀念就變了,
有太多理論知識及數據資料告訴我們,
諮商可以是一種被驗證的科學,
所以我們需要虛心學習系統化的知識📚️,
有理論根據的理解並療癒一個人,而非隨心所欲的幫助一個人。
這幾年諮商經驗漸漸豐富後,
我的觀念又轉化為,
諮商該是科學與藝術並重的一種共同創作吧!
理論並非幫我們標籤化某一個人,
而是透過了解歷史及大多數人累積的數據分析,找出種種共通人性,
以至於諮商師可以跨越自身經驗的限制,
去盡可能貼近與同理對方,並尋求療癒的路徑,
所以算是一門科學;
但我始終覺得,諮商無法按照一套標準照本宣科,
每一個小時的諮商,都是一邊理解、一邊修正、一邊發現、一邊溝通的互動過程,
在這過程中諮商師與被諮商者,
是一起實驗與創作,一起經歷覺察與改變。
對我而言,
諮商、演講,或是督導實習諮商師,
都是這樣一個共同創作、教學相長的歷程🎢。
諮商過程保密,所以不好舉例;
我舉兩個最近演講和督導的例子好了。
今年在中教大督導的實習諮商師,
在演講方面很有潛力,也很認真準備,
所以當他跟我討論班級輔導關於「拖延」這個題目時,
他已經先看過一本書並且針對大綱有了雛形;
在督導討論的過程中,
我們針對時間安排以及表單的具體化呈現,更細緻的沙盤推演及盡量優化。
終於,
他帶完第一場班輔,回饋非常好,
他高興,我也高興,
請他一頁頁的分享最終版的演講投影時,
我看到了比我們討論更精采的設計,
除了與有榮焉外,
也開心看到在一次次的相互討論下作品愈來愈趨完美的歷程,
也有些是我沒想過的橋段,
激盪出一種共同創作的快樂!(雖然我只參與了一小小部分啦!)
另外,在另一場針對替代役男的演講中,
談到選擇伴侶的議題,
台下聽講的同學們也讓我學到不同的視角。
在這個議題上我常會引用一個麻省理工大學著名經濟學家Ariely曾經做過的婚姻經濟學實驗,
他動用了100名大學生,男女各半,實驗規則如下:
1、從1~100進行編號,男生單數,女生雙數,將號碼貼於該大學生的背後。
2、他們只能看到別人的編號,不能看到自己的編號,且所有人都不知道最大值為100,最小值為1。
3、每個人都要求找一個異性配對,兩人背後加起來的數字乘以10就是他們的獎金總額,獎金歸大學生所有。
4、配對時間有限。
然後你猜他們會發生什麼事?
當然,很快的就會發現標號為99的男生和標號為100的女生就被大家給選出來了,
他們被一大群人所包圍,
每個人都希望和他們配對,
這就是真實世界裡的男神和女神。
而事實上,實驗結果是每個人都傾向與自己差不多分數的人配對。
若是你參與在遊戲中,又會怎麼做呢?
結果,台下的回饋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有人說,要是我的話,
就先去站在教室中間,環視四周看一下有那些被包圍的人,
客觀評估總體情勢,
再檢視一下自己有無被包圍,惦惦自己該有幾分,
然後出發去找那些可能與自己分數相近的人配對;
也有人說,他若是被人包圍,
大概不會從自己周圍的對象選擇,
他會呼喊另一角也被包圍在中心的人,
尋求配對。
我聽了真覺得匪夷所思,
自己都從未想過有這許多種策略,
還以為大家都會傻傻地去選擇自己身邊較高分數的人呢!
這是另一個教學相長的經驗,
在一次次好像是我傳遞知識的過程中,
我卻被賦能了。
保持這樣的「活性」,是我認為工作中最迷人的地方💕。
實習諮商師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信,來自於對自己的喜歡;對自己的喜歡,來自於真的接受自己的限制,以及活出自己的好。
用更直接的話語來說:因為能夠接受自己的限制,加上能夠活出自己的好,於是可以越來越喜歡自己,而累積了足夠的對自己的喜歡,自信就來了。」
{微調看世界的角度,讓人更想親近你 1}自信怎麼來
在那個還用MSN的年代,一個年輕的朋友在上頭問我:「哈克,是什麼讓一個人可以自信的存在著?」我在心裡自言自語的說著,也回答著她:「嗯,妳比我年輕好多歲,而歲月,可以胡亂走過,也可以一步一步地累積著無價的內在能量。」
來好好的,完整的回答:「自信怎麼來?」
自信,來自於對自己的喜歡;對自己的喜歡,來自於真的接受自己的限制,以及活出自己的好。用更直接的話語來說:因為能夠接受自己的限制,加上能夠活出自己的好,於是可以越來越喜歡自己,而累積了足夠的對自己的喜歡,自信就來了。
從最基本的位置說起:怎麼樣能接受自己的限制呢?
哈克有很多限制,有些人會稱之為缺點,我喜歡稱之為限制。脾氣拗起來的時候,像個五歲的小男生,很難照顧;開會的時候,很難乖乖的坐在座位上,總是會動來動去;還有好多…...有好多的限制,我的限制,跟擁有的好特點,差不多一樣多。
那要怎麼樣接受自己的限制呢?
找到健康的人來當朋友,是重要的第一步。真正健康的朋友,因為他接受自己的限制也喜歡自己的優點,所以,能夠毫無保留地欣賞我的優點,會讚嘆我的好。而見到我的限制的時候,會笑一笑,然後說:「呵呵!哈克就是這個樣子!」
「呵呵,OO就是這個樣子。」這樣的一句帶著微笑的語句,裡頭充滿了對限制的接納。這樣的語句傳達著一種含意,叫作──雖然你……我還是好喜歡你這個人!
還記得念諮商輔導博士班時,實習接個案常常要透過錄影幫助學習。那時,看著錄影帶裡頭正在當實習諮商師的自己,常常身體動來動去。當時的我,挺擔心那樣的自己會影響諮商的深度與成效。
還記得那時候的督導,我敬愛的劉淑慧老師,指著錄影帶裡面的個案說:「你看她,很專注的正在說自己,沒有被你動來動去影響。你本來就是這樣啊!你上我的研究法的課,也是動來動去啊!這就是你啊!」頓時之間,就被接受了,被接納了。
因為被健康的人接納了,我也就能夠開始接納自己,接納了那個需要透過身體移動,來活化內在能量流動的我。
因為被滋養夠了,被喜歡夠了,我就更喜歡自己了。慢慢的,我有時候也扮演著這個健康的朋友的角色,所以我會說:「呵呵,Yumi就是這樣,緊張起來就會一直流汗。」「呵呵,Zoe就是這樣,是我們所有人裡面,臉紅速度最快的一個!」
一個帶著微笑的「就是這樣」、「這就是你啊!」,讓我們不知不覺中,也在心裡頭聽見了這樣的聲音:
「對呀!我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呀!」
這樣的新的聲音,由外面傳了進來,隨著時間,逐漸成為自己的內在聲音。於是,這樣的自己沒有被推開,沒有被自己厭惡,內在就一天一天越來越完整。
於是,下一回,看見了自己的限制,心裡自動化地有了這樣的聲音迴盪著:「對呀!這就是我呀!」這樣的新的自動產生的聲音,自然地取代了原本的自我責怪「我怎麼又這樣了…」
對自己的喜歡與接納,從這個新的自動化(註)的聲音開始,逐漸長大。對自己的接納,長大了一些;自信,也自動地,長大一些。
附註:自動化:指的是不經思索的狀態下,自動自發跑出來的念頭或感覺。從小,我們形成很多自動化的反應,像是面對責罵的時候,身體會自動化的緊縮;像是生氣的時候,大腦會自動地一片空白;像是被責備的時候,會自動化的出現「我怎麼又做錯了」的內在對話。
--<自信怎麼來>節錄自《做自己還是做罐頭》,方智出版
˙ ˙ ˙ ˙ ˙ ˙ ˙ ˙ ˙ ˙ ˙ ˙
六月份,哈克在台北的啟點文化有一場工作坊,主題是「微調看世界的角度,讓人更想親近你」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在行動中,在翻過來看世界的巧妙點子裡,讓自己的存在,日漸成為身邊的人想親近的禮物。
接下來的這幾週,會節選哈克書裡面的文章、工作坊的對話,和大家分享這個主題~也歡迎喜歡的朋友轉貼分享。
實習諮商師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行業的不同會影響勞動工資?
1. 人們對於該職業的討喜與厭惡程度
2. 學得工作技巧的過程難易與付出程度
3. 工作穩定與否
4. 此職業的執業者是否需要被信賴
5. 職業生涯獲得成功的機率大小
舉例:
1. 公關廣告媒體時尚產業的起薪如此低,而許多人趨之若鶩;礦工海員軍人的起薪則高得多
2. 心理諮商師需要通過碩士學歷與實習規定;路邊算命師與塔羅師人人可當
3. 一般公務員的薪水穩定,而在景氣好的時候,私人企業雖沒有鐵飯碗的保障,可是起薪高得多
4. 醫生律師會計師有社會地位,其執業的薪水就不會低於平均
5. 當一名上班族,成功機率大,薪水低;當一名NBA球員,成功機率小,薪水高
「凡身為人,只要身體和心情還不錯,多少會有這種毛病:對成功的或然率,每一個人多少都會高估;對失敗的或然率,大多數人會低估。」
「人類這種忽視危險並且奢望成功的心理,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以選擇職業的青年時期最為活躍。對於不幸的憂慮往往被滿懷幸運的憧憬淹沒。」
先想會怎麼死,再想你要不要這樣活。
在家就來參加讀書會吧!
每週一晚上9:30
#CLUBHOUSE 同步直播中,歡迎舉手參與讀書會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dearmarc1122@gmail.com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妳/你的有用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馬克讀書會 #國富論

實習諮商師 在 Melody的心理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想要成為心理師,要有哪些資格?需要完成哪些關卡?臨床心理師跟諮商心理師又有什麼不同?
讓Melody一一來為您解答!如果有其他問題,也歡迎在留言提出,我們會回覆你!
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Melody的心理學 工作相關影片
製作有效的夢想板 https://youtu.be/FNk7Ve4j-I4
心理系在幹嘛?:深入了解心理系 https://youtu.be/MNyEaGKX9fk
如何找到高薪工作:認知架構 https://youtu.be/aDTbknLCn78
影片內容索引:
0:00 如何成為心理師?
0:23 成為心理師的三大步驟
1:49 心理師的研究所有在職專班嗎?
2:32 全職實習的場域、時數與項目?
4:04 心理師國考考什麼?
5:02 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
7:22 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工作目標差異?
《致富的力量:人氣諮商心理師教你活用大腦賺錢》
一本由超級業務轉職心理諮商師的夢想激勵書
12道技巧+23個練習,包括正念技巧、催眠及完形心理治療、神經語言程式學NLP…….
為你消除金錢焦慮,激發內在動機,創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賺錢系統!
-----------------------------
#心理學 #心理師資格 #心理師考試 #心理師實習 #廖偉玲心理師 #meetype #諮商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如何成為心理師

實習諮商師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小鬼登島 #冥想引導 #一夜好眠
擁有11年豐富失眠經驗的 Christina,透過舒眠引導冥想找到一絲入眠的希望!
在本集中,她結合地球與海洋女神的元素, 透過舒眠引導冥想,加入了大自然的聲音、女神能量召喚、以及冥想練習,帶領在快速節奏下生活的你,放鬆身心、拋掉雜念,進入一個奇幻的能量場,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
本集適合以下族群:
🥱 難以進入睡眠的現代人
🥱 與壓力、焦慮進行鬥爭的甘苦人
🥱 躺在床上但腦裡的小宇宙仍不肯休息的勞碌人
若想知道什麼是女神冥想,請收聽小鬼登島 EP11:愛不能只有你高潮,我好累:12位女性的性福告白
#睡眠引導冥想 真實使用者服用心得
🌙「聽著聽著覺得很舒服,很有安全感,一下子就睡著了,我跟狗都一樣。」平常被狗吵的睡不著的Full Stack工程師、38歲、生理女性
🌙「指南雖然有神奇功效,但是聽多了也不會腦袋壞掉!睡意上來的很快,還帶有一點迷幻。」大麻煩不煩忠實粉絲、32歲、生理男性
🌙「睡著前真的可以看到女神美麗的坐在岸邊,感覺全身都好熱好麻,充滿能量跟震動感!」充滿靈性的諮商師、25歲、生理女性
🌙「這集QC遇到最大的挑戰!聽到一半直接睡著,還不知道自己從哪裡睡著的...」小鬼登島執行製作、29歲、生理男性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更多節目:https://ghostisland.media/
此冥想導引由 Christina 設計 製作 剪接
執行製作 Trevor Liu
監製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MB01RQSXJVJJX9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