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買中國製鏡頭,就能打贏貿易戰嗎 | SOSreader】
工聯會議員 #陸頌雄 突然妄議中美貿易戰,說自己作為攝影愛好者,一直希望用上「優質自主國產品牌」的器材,並且以 #Laowa MTF 7.5mm F2這支鏡頭作為例子,說中國製造也趕上來了,做到連日本原廠都做不到的高質素,「我們中國現在也有爭氣嘅自主品牌」。
鏡頭的確是不錯的
碰巧我對於攝影器材也略有研究。關於這個鏡頭的質素,陸頌雄說得沒有錯。Laowa是一個中國光學品牌,近年出產了不少質素不錯的新鏡。Laowa的專長似乎是做廣角鏡,有幾支設計給不同鏡頭接合的超廣角鏡,而且標榜Zero-distortion,零變形。
廣角鏡設計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控制影像被壓縮之下出現的畸變。例如Laowa另一隻廣角鏡LAOWA 15MM F/2 FE ZERO-D,是給Sony的全片幅無反相機使用,在不少外國評測網站,確實獲得好評,大多數認同這類鏡頭銳利足、變形小。
MTF 7.5mm F2和上面的FE 15mm廣角鏡,市場定位類似,就是專注於異常大光圈的廣角鏡。MTF鏡頭的對像是Panasonic和Olympus的M43/MTF機身,由於這兩家相機使的感光元件較小,所以所謂的7.5mm在實際使用,其實是等於15mm。在一些評測之中,這隻鏡頭也是質素佳,性價比高,「不輸原廠」。
其實Laowa不算特別便宜
但Laowa並不是一間「具完整規模」的光學公司,正如中國也從來沒有完整構成一條產業鏈。我就說鏡頭好了。研究Laowa的產品線,你會發現它主要是做廣角鏡,另外也有個別的超微距鏡頭。即是說,她將資源集中在某些產品,填補市場上的特定位置。而Laowa現在可買到的,都是手動對焦鏡,不設自動對焦,亦沒有長焦、中焦產品,估計是在這些關節,原廠已經落了子,沒有太多可以進入市場的空間。
Laowa在攝影圈子風評的確不錯,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太便宜。Laowa MTF 7.5mm F2賣3500元(官網資料),但其實是因為MTF鏡頭本身就比全片幅鏡便宜,這在「原廠」Panasonic和Olympus的產品定價也是如此。這兩家公司的原廠廣角鏡,是有自動對焦模組的。不過Laowa的殺著是做到F2.0大光圈,而一般的廣角鏡最大也就F4左右。
可見Laowa並不真的是打價格戰的品牌,而是主要打「分眾行銷」(Segment Marketing)。如果說以便宜見稱的中國光學產品,「七工匠」就真的稱得上便宜,產品線也更廣泛,由廣角至人像鏡都有,不過光學質素就比較參差。
問題是整體產業鏈的圖畫
其實在德日廠商之前,Laowa並不失禮,但陸頌雄想說的其實是愛國和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國人自強不息,堅持自主創新,撐起優質國貨!」歷史上每一次中國人要抵制X國貨,其實都沒有成功過。尤其是攝影愛好者對這個產業結構,就更應心知肚明,中國攝影人不可能用市場力量來反美。
首先就是相機和鏡頭的製造商,主要是德國和日本,美國沒有參與很多。美國尚且也沒形成相機工業﹗中國人就算是反日示威,也拿著日本相機出去拍攝「社運現場」,反日尚且如此,何況反美。在相機鏡頭的領域,亦根本沒有反美的位置。
另一方面,中國又怎樣自主創新?就算焦段不齊全,光學水平不足,鏡頭尚且可以忍著用中國貨,那相機本身呢?主流的數碼相機,六七家都是日本企業,萊卡是德國製造,還有最重要的感光元件——早期還有美資的Kodak,現在幾乎壟斷在日本的Sony手上,其他人大廠都是用她的。
另一家能夠自主研發和產生的,是Canon;具生產能力的還有Samsung,在早年其實她有涉足相機業務,但前些年退出市場,但感光元件製造能力還是有的。最近就有市場傳言,講富士的感光元件未來可能轉由Samsung製造。總之,這個產業的機要,若不是靠偷和搶,很難突然趕超,看電腦晶片就知道。但如果你想靠合資或組裝來偷技術,今時今日美國乃至世貿不會放過,而且廠商也可以加緊將廠房搬到泰國、越南、印度……
最後就是鏡頭本身。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沒可能不知道德日鏡頭的厲害之處,建基於長年的歷史和工藝,不是灑錢就可以做到。例如德國的Voigtlander,開業歷史最早可以追到1756年,之後經歷幾次易手。它在19世紀和20世紀所製造的相機和鏡頭,今日仍然是二手市場的奇貨,裝上菲林仍然可以拍出令人驚異的影像。
然後歐洲又有一堆自己的遺產。瑞士有Alpa、Kern、法國有Foca、Angenieux……一堆品牌的鏡頭到了幾十年後,還有人使用、收藏和買賣。德國的萊卡、蔡斯就更不用說了。
蔡斯在德國戰敗時,遭美國和蘇聯軍隊洗劫,前者將機械和專家移至西德,剩下的就落入蘇聯軍隊手中。後來蘇聯靠這些爛飯殘菜,也革新了該國的光學技術,出產了一系列高質山寨貨。蔡斯隨德國分裂亦一分為二,但兩家公司還是領先世界。例如東德蔡斯以「Carl Zeiss Jena」出產的鏡頭,幾十年歷史,裝在現代的相機裡,還是驚人。這樣的鏡頭我也有一些。摸著這些工藝品,你會不禁喚發一陣思古幽情。一分為二之前的蔡斯,水準究竟有多高?
山寨德國起家的日本光學,其實是投入了軍事資源來發展。例如Canon和Nikon光學事業,與日軍的炮艦瞄準儀、望遠鏡、狙擊槍部件等軍事訂單很有關係,之後輾轉為民用,才如此順利。中國欠缺這個機緣和歷史,二十世紀這個黃金時期,中國不是在內戰、搞共產主義,就是在初級的勞工密集階段,沒錯在以前(例如文革時期),中國也做一些機械單反菲林相機,但很難跟高端的光學工藝沾得上邊。進入電子時代之後就更難。
上面說那麼多歐日品牌的光輝史,是想強調品牌在這個升級換代、產品周期悠長的市場之中,品牌聲譽非常左右消費者。如果是手機,不用蘋果,也許有時用下華為,分別不大,反正你一兩年就會換機。但相機和鏡頭卻不是。如果你要投資很多錢,你會選擇歷史悠久的品牌。光說鏡頭,你不會想鏡頭幾年之後就脫鍍膜、離膠、霧化、對焦偏差之類。你不那麼輕易給新品牌機會,新興的後來者Samsung也是這樣心灰意冷離場。而相機行業的公司的聲譽,動輒就要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
市場既然打不開來,就算中國有工業產能、精密技術,生產出來還是要有人買。如果市場已經被分完了,你再投入更多,都不會有甚麼收獲。
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會有一堆器材,好像皇帝翻牌子,夢寐以求的,總是那些萊卡、蔡斯、原福、經典老鏡老機;電子時代,就是那些越見精密的日本機。中國製的,都會翻一翻的,但不會是日常飲食。等於久不久食一餐麥當勞,小食多滋味。
在親中陣營中,我就覺得Leica迷鍾樹根老實得多,雖然我不懂欣賞他拍的相片,但他用花掉的錢來投票,宣揚了人望高處的天性。陸頌雄的防潮櫃裡,有多少中國自主品牌的器材呢?這顆Laowa MTF 7.5mm F2,恐怕是很快被冷落的華妃,臨幸幾次之後,你便知道,還是和妃跟德妃好。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富士人像鏡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問題] 富士鏡頭選擇-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XF56mmF1.2 R 人像鏡皇... - 富士相機Fujifilm Taiwan 的評價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FUJINON XF50mmF1.0 R WR 鏡頭獨一無二的極致散景 的評價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富士人像鏡皇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 ... 的評價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富士人像鏡皇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體育賽事討論 ... 的評價
- 關於富士人像鏡皇 在 Fujifilm 北歐旅遊鏡頭請益? - Mobile01 的評價
富士人像鏡皇 在 XF56mmF1.2 R 人像鏡皇... - 富士相機Fujifilm Taiwan 的推薦與評價
R作為富士相機的當家人像鏡皇當之無愧。 如這張人像照片,栩栩如生的膚色與色彩重現,完美地詮釋了XF56mmF1.2 R的卓越影像品質。 ... <看更多>
富士人像鏡皇 在 FUJINON XF50mmF1.0 R WR 鏡頭獨一無二的極致散景 的推薦與評價

FUJINON XF50mmF1.0 R WR 鏡頭 具有F1.0超大光圈,同時還具有自動對焦性能, ... 富士 16-55mm标准变焦 镜皇 的位置能否被16-80mm打败,实用对比使用心得. ... <看更多>
富士人像鏡皇 在 [問題] 富士鏡頭選擇-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好,
去年11月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富士X-S10。
當時候基於輕便考量鏡頭搭購的是XC1545,到現在用了四個月左右,發現面臨了一些狀況
:
1.不喜歡沒辦法直接設定與觀察焦段的設計
2.不喜歡轉動XC1545環的手感(轉動時的順暢度介於自然又不自然的不舒服)
3.後面三個月都把這個鏡頭當作15mm的定焦鏡拍照。
目前拍照的主題大多是山景、靜物(花草植物、建築等等),比較少拍人(之後想練習),所
以想再購入一個鏡頭。
目前有三顆鏡頭在考慮,第一顆是XF18-55mm,第二顆則是XF23mm F2,第三顆XF 35mm F1
.4,分別考量的點如下:
XF18-55mm
覺得可以買的原因:
1.覺得自己很菜,還是應該用變焦鏡頭再確認自己喜歡的焦段後再購入定焦
2.上山還是有比較多的焦段可以選擇
覺得可以略過的原因:
1.現在也習慣固定用15mm拍照,好像可以直接往定焦邁進
2.相較另兩顆定焦重了一點(但以X-S10握把設計上來說重量可接受。
沒有考慮16-80的原因是覺得相比18-55重,而且看別人的影片好像因為鏡頭本身比較大,
會沒辦法安穩地平放在桌面上,加上後期發現很少拍攝35mm以上的焦段,所以暫時不列進
考量
XF23 F2
根據還在委屈自己轉動那個讓人不舒服的環時,發現常用的焦段落在20mm-27mm之間(沒有
考慮新版的27mm是因為覺得自己比較常跑山上,27應該會不夠廣)
XF35 F1.4
想練習拍人
後面兩顆鏡頭在未來沒意外還是會購入,
1.只是有點疑惑現在的自己不曉得該繼續用變焦,還是可以邁向定焦?
2.也想知道如果23和35的話有購買順序的推薦嗎?
想聽聽前輩們的意見,麻煩了<_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90.2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15783062.A.7E7.html
暫時還沒考慮過這顆是因為想試試其他焦段拍起來會不會更順一點
對我來說有點重,所以當時候才沒選這組(不然以價格來講覺得很划算XD)
好,謝謝你的建議,我會再去租來試試
那我想我大概知道為什麼1545我常用的焦段落在20-27了,謝謝你><
感謝提供消息!!
1855裝在XT30上整體手感握起來對我來說比裝在XS10上還要不舒服很多,XS10的設計讓我
覺得裝上1855還行,目前確實是只考慮300左右以下的重量
哇,等出了以後再來考慮這兩顆
謝謝樓上二位,10-24這顆我會再想想,因為我感覺自己沒有那麼擅長大景的構圖,功力
也還不夠。有跟朋友借過這鏡頭上山,拍出來的照片也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覺得還是更
喜歡15mm這個焦段拍出來的照片(可能因為跟練習程度也有差別)
其實用「嫌」這個字來形容我對於鏡頭的感受有點超過我所描述的「覺得重」。1855只是
相對於我列出的其他鏡頭比較重。
另一方面,我手上拿的是XS10,我也說了1855裝在這台相機上的重量對我來說是可忽略的
,此句指我可以接受1855裝在XS10的整體手感。這邊我原文已經修正說詞。
我提問的重點並不是在討論鏡頭重不重,我也沒有說自己想試18-135或是16-55,因為我
知道這兩顆暫時都不符合我的需求。
可能我的文字表達上沒辦法完全讓你理解我的意思,還是謝謝你給的建議。
稍微去看了16/1.4和16/2.8的比對,覺得兩個鏡頭差異比23/1.4和23/2的還要大蠻多的XD
。
1545不會賣掉,目前想先試試其他的焦段所以還是會先考慮入手23,不過越看16/1.4越心
動啊~~~~~
這也是我沒有考慮的16-80的原因之一,另外加上現在也比較很少用30以後的焦段,所以1
6-80沒有在考慮的名單內。
其實XT30的手感讓我猶豫了一整年還是沒有買XD(虧我也能猶豫這麼久就是)
XC搭上優惠卷什麼的感覺直接買都還不算太貴
推 CGary: XC35.2 現在不是也才5k 嗎?還可以啦 上吧 03/15 19:27
我也支持,上吧!
您的文章看了好幾遍!很受用~
朋友有這顆可以借,就不列入購買清單了。
XF23mm F2,在網路上查資料時有看到這樣簡稱,為了避免混淆,我已修正原文內的寫法
,謝謝指正~
恩恩謝謝你,
目前會優先入手23跟16這兩個焦段的定焦鏡。
恩恩,謝謝你的寶貴意見!
我之後會再多試試~
有哦,結果昨天下午就跑去借了XD
基於自己的偏好,我應該是買了鏡頭就不會二手賣掉的人(怕惹上麻煩QQ,所以自己也不
買二手)
後來1545有出掉嗎XD
脫不脫手端看個人選擇呀,這沒什麼標準答案
※ 編輯: wowoo1994 (49.216.90.231 臺灣), 03/16/2021 21:31: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