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最常回答「我們爬山認識的⋯」
路上遇見的婆婆媽媽們總是看到孩子們後很熱情的聊天⋯會問「怎麼認識的?」
我笑笑的說「ㄅㄟˋ山係賽」/爬山認識~
喜歡假日健行的接著問「台灣哪座山?」
「海外爬山認識的⋯在秘魯」
「哎呀~緣分千里呢!」
這時我笑著沒回答「有緣是確定的,但就孽緣」🤦♀️/閉眼⋯
既然 爬山是相遇契機,表示 夫妻興趣是要共同參與、維持,與其帶孩子去百貨公司踩點、餐廳打卡,我們夫妻倆經常帶出去就是走路~
話鋒一轉,呃⋯
三仙台走鐵腿,我還是 傻眼頭一遭~
畢竟身為台灣人,從小到大旅行台灣,那可能沒來過三仙台,包含 畢業旅行都踩過點,我 本人就來過三次,也不知道為什麼,基本上都只有在橋上拍照留念📷,結束🔚⋯/這就是我印象中的三仙台。
但跟古龍出門,沒有純拍照留念這回事~
人要一步一腳印的走過,所以 我們登上「三仙台燈塔」\是!全家都爬到燈塔了!別懷疑,連2歲的薇樂也上了,全程走完來回2小時(包含停留、拍照、休息、看寄居蟹)⋯/熱到懷疑人生,回去民宿後薇樂直接從八點睡到隔日八點🤣。
雖然孩子們重點都不在風景,只記得他們看過最大隻的寄居蟹就在三仙台🤣~
但 母親 我會記得這三仙台原來是美麗的健走路線!~#台灣就是讓人驚艷
#有人走到三仙台燈塔嗎?請舉手
///////////✂️
🍪很鬧的動態IG:http://goo.gl/VDHHqx
🍅時不時手滑社團:http://goo.gl/H6xf7Q
「寄居蟹怎麼分公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I am TOB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楊鳳Fin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掛號] 海水缸養水期間被丟寄居蟹進去…xd - 看板Aquarium 的評價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寄居蟹缸如何佈置的細節大公開!影片裡的寄居蟹.是我個人 ... 的評價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陸生寄居蟹Land Hermit Crabs 的貼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有人養過寄居蟹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寄居蟹壽命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寄居蟹飼養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寄居蟹飼養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FACEBOOK 的評價
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在中時副刊有跟書同名的《卸殼》,一整版看來其實十分壯觀,這一篇其實是大學時期的舊作,但也算是銘記了某一部份、最重要的時光。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310000860-260115?chdtv
⠀⠀⠀⠀⠀
--
⠀⠀⠀⠀⠀
童年的記憶裡有一片沙灘,貝殼俯拾皆是。
⠀⠀⠀⠀⠀
⠀⠀⠀⠀⠀
每一次的家庭旅遊,我們都必定要到那裡的沙灘上去晃過一圈,逡巡來回只為覓得一片自己未曾見過的貝殼,帶回分袋並標上曾經去過的景點,不知不覺地,已經收藏了整整一箱。幾年過去,家中經濟不如以往,家庭旅遊的次數減少了,終至再也未曾一家人出遊,那箱屬於童年的祕寶仍安安穩穩地擺在書桌下,與異國的紀念品一起收藏著,直到消失在記憶的角落中。
⠀⠀⠀⠀⠀
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夢,箱子裡的貝殼原來全都是活的寄居蟹,牠們在睡夢中被帶走,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睜眼醒來成群地竄逃。
⠀⠀⠀⠀⠀
牠們就這樣背著家到處走著,這樣與家緊緊相依。
⠀⠀⠀⠀⠀
●
⠀⠀⠀⠀⠀
大學學期結束了,整棟宿舍的人來來去去,腳步急促地上下樓梯,在走廊上來回奔跑,隱隱地躁動著遷徙的氣氛。走廊上堆疊著比人還要高的紙箱,室友的爸媽們進出著催促女兒趕快動身,不消一刻鐘的時間,原本嘈雜的房間便歸於靜謐,而我就坐定在這些聲響中,穿上最好的一套衣服,卻沒有離開的打算。
⠀⠀⠀⠀⠀
暑日將至,我沒有回家,說是要留在台北打工不回去了,若是回鄉,工作會難找得多,從期末考就開始不停地投履歷,最後是找到了個文書處理的工作,輕鬆、但乏味。看著朋友同學們一個個回家,各個笑顏逐開,親密的、交惡的,如今都不在這座城市中了。
⠀⠀⠀⠀⠀
不回家的真正原因只同幾個親密友人提過,住了十幾年的房子因為一些法律問題而匆匆賣掉了,十分倉促。在上來台北唸書前其實就已被母親告知可能要搬家,但真正發生時,就連母親都措手不及。
⠀⠀⠀⠀⠀
「再不賣,就要被法拍了。」
⠀⠀⠀⠀⠀
「賣的價錢遠不及當初買的一半,我好難過……。」
⠀⠀⠀⠀⠀
夜裡常常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在電話裡哽咽,連帶著我也失聲問道:「那你要去住哪裡?」
⠀⠀⠀⠀⠀
「旅舍吧,我也不好意思再回去娘家了。」
⠀⠀⠀⠀⠀
我問母親要不要我回去幫忙打包,她說不用了,她不想讓我看到家裡頭散落著打包行李的模樣,像極了逃難,「難看死了,」她說。晚上工作結束她一個人收拾家當,夜深了,以棉被裹身睡在沙發上,四周是以黑色大垃圾袋建築起來的堡壘,垃圾袋裡頭裝的是一整個家的歷史,如今是被匆匆包裹於袋中,等待遷徙進另一個陌生的倉庫裡。
⠀⠀⠀⠀⠀
一個家的崩毀,竟是如此地簡單。
⠀⠀⠀⠀⠀
我想起記憶中的那個家,在小巷轉角,兩個人住略嫌大了點的透天厝,填塞的全是母女倆捨不得丟的家用品,門口越堆越高的紙箱放的是母親工作需要的物品,也是母女兩人用來抵禦外界關懷的殼。房子的產權出了問題時,也都是母親一個人隱忍著,直到她那肉身再也無法承擔,才戲劇性地爆裂而出,家族裡的人訝異無比,但那時,也無法挽回了。
⠀⠀⠀⠀⠀
爆炸發生之時,我選擇逃避,刻意疏漏母親打來的未接來電,讓手機響了整夜,刻意冷漠以待假裝自己不為所動,當母親在電話的另一頭聲淚俱下時,我佯裝鎮定地在人群中談笑。
⠀⠀⠀⠀⠀
也許不願回家,是為了逃避見到母親的倦容吧。
⠀⠀⠀⠀⠀
暑日的台北看來格外陌生,所有可以聯繫的人都走光了,也許他們也在逃難,提著笨重的行李、站在郵局窗口寄送體積龐大的學生包裹、在高鐵的排隊隊伍中搓手等待,想要自渾沌的異地生活逃回熟悉的環境裡;但其實之所以在異地生活,也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決定,想要到大都市來開開眼界。
⠀⠀⠀⠀⠀
而我留下來學習一個人生活,一個給予自己的課題。猶如生活在孤島上,每天固定時間去打工,三餐一個人草草解決,比較多的時刻是待在自己的房間裡讀書寫作,看似愜意,但隱隱仍是有什麼放不下。打電話回去得知母親已經離開了家,住進旅館。
⠀⠀⠀⠀⠀
「很簡陋,但是我總是沒辦法順利地上廁所,你知道我不願意上家以外的廁所。」
⠀⠀⠀⠀⠀
因為旅館本身沒有停車場,所以每天十點下班以後,母親都要在旅舍的周圍繞許多圈,才能覓得一個車位。
⠀⠀⠀⠀⠀
「晚上十一點多,我會跟路邊的一隻小土狗聊天,牠很乖,每天都會等我回來。」她說:「你不跟我說話,我就跟牠說。」
⠀⠀⠀⠀⠀
電話的另一頭,我只能說著「嗯,」再多的話也無法出口。
⠀⠀⠀⠀⠀
夜已深,馱著沉重負荷的母親走在巷道中的模樣,不知為何,想像起來格外熟悉,她是否背負著的就是家呢?躺平在宿舍的床上、躺平在旅館的床上,我們都躺在一張屬於自己、卻又不屬於自己的床。
⠀⠀⠀⠀⠀
一個人靜靜注視著那黑暗,失根的感覺特別強烈。
⠀⠀⠀⠀⠀
●
⠀⠀⠀⠀⠀
現在再去到沙灘上,都不撿貝殼了。
⠀⠀⠀⠀⠀
曾經見過公視拍的一部紀錄片,寄居蟹因為沒有了可以棲身的殼,紛紛選擇棲身於瓶蓋之中。一直覺得寄居蟹是種很可愛的生物,因為長大了而不堪使用的殼會褪去給較小的同伴使用,有種生生不息的旺盛。只是現在牠們只能選擇棲身在不具有任何歷史的居所,一個褪去之後隨即成了廢物的居所,人類看了是驚愕,牠們住起來想必也不會太舒適。
⠀⠀⠀⠀⠀
那不是家。
⠀⠀⠀⠀⠀
家應該是怎樣的形體呢?不是旅舍、也不是宿舍,那都只是一個棲身之所罷了。在宿舍中,一切從簡,因為只是暑假暫住的房間,所以期末時打包的行李到了新的處所,也都沒有打開,只有需要時才會在箱子中翻找。遙想南方的旅舍,不知怎地,我只能想到泛黃的床單、幽暗的走廊、老態龍鍾的領班,每一個房間都蘊含著一個故事,而母親就身居其中。
⠀⠀⠀⠀⠀
那是關於一個女人的尊嚴。
⠀⠀⠀⠀⠀
父母離異時,母親曾帶著年幼的我回娘家住,每天母親從娘家出門上班,久而久之鄰居們竟有了閒話。祖父母是愛面子的人,自然承受不起這樣的壓力,母親又何嘗不是?初出社會的她便用了所有的薪水,苦苦攢下來的,買了間透天厝,在當時不算便宜,而這一住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它不再屬於我們。
⠀⠀⠀⠀⠀
彼時年歲尚輕,可以說是遇人不淑,才得寄人籬下;此時已是徐娘半老的年紀了,想必更是止不住街坊鄰居的嘴碎。
⠀⠀⠀⠀⠀
靜靜地我在台北回想這一切,是最不願意觸碰的部分,就像褪去殼的蟹體一般,白軟的肉身脆弱易感,對於外界的風吹草動感受特別深刻。窗外下起暴雨,便會希望母親不要淋濕了,而這些話,我是從來無法同她說出的。為此我常常怪罪於東方人的含蓄內斂,較西方人的大膽示愛比起來,東方人實在保守得多。
⠀⠀⠀⠀⠀
直到我再度將武裝的殼裝上,才敢搭車回家。甫下客運便到外婆家落腳,卻是按捺不住地往外跑,在黃昏的公車總站,等待那班引領我回家的公車。
⠀⠀⠀⠀⠀
隊伍拉得很長,搭這班公車的人不少,但班次卻不多,常常要把車體空間運用到極致才能塞下所有歸心似箭的人。我躋身在他們之中,體會到的是過往背著書包回家時從未感受過的,我也許是要歸去,歸去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漸漸地有人下車了,新鮮空氣逐漸充盈老舊的冷氣車裡,坐在博愛座上的老人打著盹,我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象,它們將不再屬於我。
⠀⠀⠀⠀⠀
下了車,我像是要闖入什麼軍事重地似地緊張難耐,走入熟悉的小巷,位於街角的那棟透天厝真實地如夢似幻。我想起上大學以來第一次回家,搭了五個小時的夜車,一整夜僅是淺眠,頭昏腦脹地到了家門口,發現母親正敞開門等著我回來,我拎著巷口買的飯糰與她一起吃過早餐,待她出門上班之後,在床上睡得酣熟。
⠀⠀⠀⠀⠀
此時鐵門深鎖,身上還留著鑰匙,但想必是打不開了。屋裡頭透出亮光,我實在希望那是母親忘記關的一盞燈,總是會有那麼一盞燈照亮整個夜晚,直至白日才將其關上。我懸念著幾個書櫃的書如今去了何方,那些童年時期留存的美好又是流落何處,我想將它們統統都帶回北方,不再分開。
⠀⠀⠀⠀⠀
在屋外徘徊已久,也許我只是期望門會再度打開,與母親見到我在門外的驚訝神情,而那是無可能的了。
⠀⠀⠀⠀⠀
再度搭上那班帶我回家的公車,而這次,它將帶我永遠離開。
⠀⠀⠀⠀⠀
●
⠀⠀⠀⠀⠀
寄居在外婆家的日子,母親會暫時跟我一起住,離開暫居的旅舍。
⠀⠀⠀⠀⠀
晚上十一點盼到母親下班回來,紅色行李袋裡是她的換洗衣物。外婆家的人都早睡,十點就準時將鐵門鎖上,不消一刻鐘整幢房子便陷入死寂。我與母親在這幢巨大的房子裡,吃宵夜、看電視,享受僅有可以相聚的時光,因為我知道,明天早上當我醒來,母親就已經出門上班了,而我也不會在此多做停留,頂多是一個周末,周一一到,我回到台北繼續打工。
⠀⠀⠀⠀⠀
兩人之間鮮少有交談的時刻,大多時候都是直盯著電視螢幕,母親也從不過問我在台北的生活,只是偶爾還是會嘮叨幾句,而我也只是虛應故事。像是共有的默契,兩個人都不碰觸到共同的傷口--那些家具都去了哪裡?將來會有地方安置嗎?
⠀⠀⠀⠀⠀
而我們,又要如何過下去呢?
⠀⠀⠀⠀⠀
熄了燈以後,兩個人睡在同一張床上,已經是許久未曾與母親同枕而眠,卻聽見身旁的人來回翻身,怎麼樣也睡不著。
⠀⠀⠀⠀⠀
凝視著眼前的巨大黑暗,似乎要將人窒住了。我抱著的是母親自家裡帶來的抱枕,那是戰亂時刻唯一能夠搶救出來的。
⠀⠀⠀⠀⠀
黑暗中,母親說:「一定要再買一棟屬於我們的房子。」聞此言,淚水不知不覺地沾濕了枕頭,奇異的是我卻也因此安適地睡去。
⠀⠀⠀⠀⠀
與母親同時入夢,靜靜地,我竟感覺到家。
⠀⠀⠀⠀⠀
隔日早晨,見到母親坐在床沿整理行李,正準備去上班。她扛起那個紅色行李袋說:「妳一回去,我就要去住旅舍了。」
⠀⠀⠀⠀⠀
畢竟是沒有留下來的理由。
⠀⠀⠀⠀⠀
我細看母親的臉,以及她肩上斷了一條帶子的行李袋,好不吃力,忽地有些不忍,我還是沒有辦法對她說愛、好愛妳這種字句,只能替她搬其他的家當進車。自玻璃門的反光見到馱著大購物袋的自己,我也同母親一般,變成寄居蟹了啊。
⠀⠀⠀⠀⠀
●
⠀⠀⠀⠀⠀
離去之前,母親扛著一袋我高中時的衣服,還有從小到大收藏的玩偶,問我有什麼需要留下的。我看了看,原以為已經失去的這些又開展在面前,但我依舊是擺擺頭說都不用了、不需要了,然後讓這些東西堆到陰暗的倉庫裡。
⠀⠀⠀⠀⠀
有一隻玩偶是當年高雄尖美百貨虎年的娃娃,不知道為什麼母親把這隻拿了出來,時序也來到虎年,這過了整整十二年,尖美百貨早就不存在了,而家呢,我也遲遲不敢回頭去想。
⠀⠀⠀⠀⠀
我說這些衣服跟玩偶就捐掉吧,也不戀棧,小時候苦苦收藏的泰迪熊過了十幾年依舊十分新穎。母親挑出了幾件休閒服說要留著穿,我不忍看。還有那些書,母親說:「書多得可怕,目前都堆在跟人借的倉庫。」我已經不期待自己有天會買房子,然後把這些書都收回,一本一本地放進書櫃裡收藏。若真有那麼一天,這些書也早已經流離在時間的變動之中,難以尋得。
⠀⠀⠀⠀⠀
要說人生有什麼值得失去,我想可以失去的太多了,而每每失去的都是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東西。
⠀⠀⠀⠀⠀
把這些東西一箱一箱地搬上車,送到暗不見天日的地方,我突然覺得,再失去什麼都無所謂了,反正接下來的人生裡,我也只會再失去更多更重要的東西,而無力阻止。
⠀⠀⠀⠀⠀
●
⠀⠀⠀⠀⠀
回到台北以後,只帶回一些家當,多半是書,還有一些是異國的紀念品,其中有一小袋當初忘了標記日期以及地點的貝殼,安安靜靜地待在袋中。
⠀⠀⠀⠀⠀
小時候的我,總愛撿拾那些在沙灘上安穩躺著的貝殼。
⠀⠀⠀⠀⠀
到附近去買頓晚餐時,走進一條人聲鼎沸的巷子,混雜著脂粉味、油煙味、人的氣味,以及人們吃完麻辣鍋後談天混雜而成的城市的氣味。
⠀⠀⠀⠀⠀
離開這裡,轉進另一條巷子,走回自己的房間。
⠀⠀⠀⠀⠀
接到母親的電話,她說:「舅媽他們在日本買了房子,說不定哪天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房子了。」
⠀⠀⠀⠀⠀
我們都期待著那天的到來。
⠀⠀⠀⠀⠀
我感到空氣裡有什麼隱隱生根,空氣飄散著肉眼不可見的孢子,緩緩地落在乾枯的大地,外頭下起無聲的雨。走到窗旁,我靜靜看著大雨過後蓬勃開展的菌落。生命充滿著平安喜樂,平靜非常。
⠀⠀⠀⠀⠀
轉身望向桌上袋中的貝殼,許多隻寄居蟹已挑好了適合牠們尺寸的殼,身居其中,牠們狼狽的蟹體再也不必在砂地裡磨出傷痕,這些殼,如今都找到了真正從屬的處所。
⠀⠀⠀⠀⠀
我恍然想起母親背上的重荷,以及附在自己身上那些無以名之的傷悲,如今似乎都已卸下,困擾著我們的那些,都已不復存在了。
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楊鳳Fin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如果能做什麼就盡力的做!
Hey!
海龜身處困境的提醒已不是一兩次如此而已,這樣的頻繁,我們真的要打起精神來好好為大海以及大海的生命發聲及努力!
如果能夠擁有一支環保吸管、一副可以用一輩子的環保筷+環保湯匙+環保叉子,不要再跟店家拿袋子,買什麼哩哩摳摳也都不要讓店家再一層紙再套一層塑膠透明袋然後再加上一個紙袋,什麼都不需要自己帶購物袋或小東西用手拿就好!
#其實除了還山也是
#我們不能失去樹
#也不能失去海
#山跟海不是我們的而是與我們共存的
#才剛過平安夜就不平安的傷心現場
一隻母海龜,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出生地產卵,沒想到 #迎接牠的竟是垃圾海灘。就連剛出生的小海龜從沙灘鑽出頭,第一次認識的世界,就是人類的塑膠垃圾。
After going through countless hardships, a female sea turtle returned to nesting land to lay eggs. She would have never expected that what waited on the beach was the large amount of marine debris. What's even more sad is that when the newly hatched baby sea turtles struggled out of the nest and made their way to the water, the first thing in the world they saw was human plastic trash.
生態學者 #劉烘昌老師在澳洲聖誕島進行陸蟹研究時,在Greta Beach意外遇到一隻母海龜上岸產卵,拍下這段令人傷心的畫面,可能因為 #沙灘充斥垃圾,母龜太難挖掘產卵洞穴,從挖洞、產卵、到完成覆土的速度非常緩慢,劉烘昌觀察到牠從夜間11點多上岸,到清晨四點依舊未返回大海。他也記錄到剛出生的小海龜們,不斷在垃圾堆中掙扎,牠們在奮力爬回大海途中,#被廢棄物卡住無法掙脫。
Hung-Chang Liu, the ecologist from Taiwan, accidentally encountered a female sea turtle nesting on the beach and shot this heartbreaking video as he was researching crabs on Christmas Island in Australia. In this video, we can see that the mother sea turtle digged a hole, laid eggs, and covered them with sand in a relatively slow motion, and it’s probably because the beach was full of rubbish. She came ashore to nest from 11 at night and didn't return to the sea at 4 in the morning. And the newborn sea turtles also struggled crawling through the waste, trying so hard to go back to the sea.
劉烘昌博士每年都會到 #聖誕島進行生態調查,2013年開始年年都跟當地居民、國家公園研究人員及保育志工合力清除沙灘垃圾,但海漂垃圾卻是一年比一年多,甚至暴增五倍以上,怎麼也清不完。他對於海洋環境的日益惡化相當無奈,備感憂心。
Dr. Hung-Chang Liu has held regular beach clean-up campaigns with local groups since 2013, but he found that marine debris has increased more than five-fold in the past few years. He's worried so much about the deteriorating marine environment. Marine pollution has no boundaries, and everyone could be the one who makes changes.
位在印度洋的澳洲聖誕島,有63%的面積,已被列入國家公園,原始森林保存良好,陸蟹、鳥類等生態相當豐富,保育措施完善,然而這座生物天堂,仍逃不過海流帶來的廢棄物殘害,海洋污染沒有國界,你我都有可能是影響的那個人。 #分享出去或許就能改變到某個人
#我們可以做什麼
我的非塑人生 https://goo.gl/y7ad1L
淨灘狂想曲 https://goo.gl/mfnRiq
#還有哪些生物受影響
大寶R.I.P https://goo.gl/jUPvN5
塑膠寄居蟹 https://goo.gl/6ECtDJ
#海龜 #海漂垃圾 #減塑 減塑 減塑 #鯨豚
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寄居蟹缸如何佈置的細節大公開!影片裡的寄居蟹.是我個人 ... 的推薦與評價

陸蟹蟹缸如何佈置.大公開.一次告訴你! 這個影片是我個人同一蟹飼育滿八年.都有飼育紀錄紀錄及在社團發表的成果.來跟蟹友們分享陸生 寄居蟹 最基本的 ... ... <看更多>
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陸生寄居蟹Land Hermit Crabs 的貼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灰白寄居蟹公搶母蟹相當有趣,會用敖把對手敖彈開,發出咔一聲。 ... 寄居蟹分為「水生」及「陸生」兩大類,而陸生寄 居蟹的蟹生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鄰近海岸的陸 ... <看更多>
寄居蟹怎麼分公母 在 [掛號] 海水缸養水期間被丟寄居蟹進去…xd - 看板Aquarium 的推薦與評價
先說…這問題很笨,但我是新手中的新手
目前養水約14天了
但發生一件…我很不想發生的事
前天家人從海邊回來,抓了3隻小的寄居蟹
沒問我就直接丟到魚缸裡了
我怎麼吵都不給我拿出來
請問…這樣對養水會有影響嗎?
但…那三隻寄居蟹現在看起來是活得很好啦…xd
我這兩天測NO2也都接近0
另一個小小問題就是…買回來的活石上有小小的海葵
應該是大家說的垃圾海葵
但這兩三天不知為何,海葵開得很大
我想請問…這是他快掛了?還是活得很好呢?
補充:
這幾天養下來,我發現寄居蟹活得很好
且翻砂能力超級強大,或許…他會是海水缸的好朋友
查了一下國外也有滿多海水缸會放寄居蟹
有人建議是一加倫就一隻
台灣好像偏好放蝦
但效果應該差不多(我還沒養過蝦啦)
不過寄居蟹翻砂真的很強大
小缸,我的砂弄亂,一天後,會自動變平…xd
給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21.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quarium/M.1514372747.A.CE1.html
人工,其他不也是野外抓來的嗎?差別只在你自己抓
,還是別人抓?不是嗎?
※ 編輯: vswillie (27.246.226.67), 12/28/2017 09:38: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