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安寧醫療的概念在台灣尚不普及,生與死的課題也沒有在教育裡被廣泛的流傳。往往當一個人面臨人生終點的時候,除了往生者承受的孤獨,家屬所有的心結都可能變成永遠無法化解的枷鎖。
紀錄片《回眸》以佛教的觀點來描述安寧的主題,難能可貴的是《回眸》把佛教的教義藏的相當隱晦,反而用許多簡單的比喻,解釋了生死之間繁複的糾葛,在沒有宗教術語的包裝下,生死的課題變得平易近人。
紀錄片以三個安寧病患的視角出發,並以德嘉法師與宗惇法師兩人的腳步穿針引線,把所有人的生死苦痛縫接起來。雖然彼此都是陌生的個體,但面對的生命考驗都是一樣的,無法挽回的悔恨,放不下的親情,都成為共通的語言。
鏡頭深刻捕捉了往生者臨死前的恐懼、懊悔,情感被深刻而樸實的舒展開來,沒有刻意的情緒醞釀,而是將生離死別化作蜻蜓點水的漣漪,淡淡泛起一絲波動,但依然能看到清澈湖面下的風景,在循序漸進的節奏狀態下,抹去了死亡的壓迫感,呼應了生命的離去應該是很平靜的這件事。
佛法的紀錄片往往容易充塞艱澀的宗教術語,築起了一道門檻,尤其個人傳記式的佛教紀錄片也很難完全卸脫宗教的色彩。但《回眸》直白地描述安寧病患的心境,並直接連結德嘉法師的生命歷程,所有的感動都非常直接,就連照料病患的志工的培訓過程也看不到佛教的義理,一切的主題都建立在同理他人的真諦上。佛教的哲學就像是無色的風,輕揉地穿越每一個靈魂的缺口,填補了一直無法彌補的缺憾,所有的哲理不靠言語敘說,而是依賴穩健的腳步被實踐出來。
死亡的恐懼,大多來自於我們沒有準備好,也沒有人引導我們如何準備。人生大部分的恐懼,往往來自於抵抗無法迴避的命運,若結局必定降臨,所有的掙扎只會讓自己錯失更多生命的經驗。面對生死最重要的準備,就是接納無法改變的不完美,若餘生一直執著於修正過去的疤痕,會為自己與他人帶來無限的痛苦。
死亡的恐懼除了來自於身體的病痛,更來自於無法化解的枷鎖,人生的過去可能會成為人生最後一哩路的障礙,若這一哩路走的不順暢,所有還必須活著的人可能也要背負永遠的遺憾。安寧療程不光只是減輕患者的病痛,也要修復彼此長久無法連接的橋樑,讓往生者的家屬能有勇氣接納未來的旅程。就如電影《天能》所說的,就算未來的結局無法改變,但主角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迎接不可逆的答案。
佛教有一個術語叫「涅槃」,人必須經過好幾世的痛苦輪迴,才能脫離輪迴永遠不受苦。我認為這種痛苦的修行除了來自外在,而是透由認識與理解別人的內心而達成的,你要進入一個人的內心很不容易,理解他人的過程一定充滿痛苦,但當你能真正同理別人的處境,你才能放下他人對於自己造成的痛苦,這才是「涅槃」真正的離苦得樂。安寧的治療方法,就是幫助彼此真正進入涅槃的過程。
《回眸》這兩字取的非常生動,人唯有真正理解過去,才能遙望未知的遠方。
《回眸》是台灣第一部深入淺出談論安寧醫療的紀錄片,以溫柔的姿態扛起沈重的議題,並在不刻意說教的情況下,讓觀眾能不會帶著恐懼接觸死亡的意象,更不用跨越宗教的門檻才能理解生命的真諦,是一部樸實深刻的紀錄片。
宗惇法師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片歷時兩年,記錄三位末期病人的最後一段路,離開人世前如何面對每一刻,以及過程中靈性照顧給他們的勇氣..
#回眸 #末期病人 #勇敢直視生死
👉 加鏡會員看淨新聞 ➜ https://reurl.cc/qmoLK3
宗惇法師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六堂星期三生死映照的課】
療癒×溫暖×會心
閱讀×座談×大師開講×嘉賓與談
自從座談會第一波宣傳出去後,我們收到民眾詢問,因此我們做了一些對象的放寬認定,以及回應大家的問題:
🗣「我曾照顧家人臨終,但已是三年以前了,我可以參加嗎?」
💗 曾照顧至親從臨終到往生的照顧者,皆歡迎您來!
😥「我沒有臨終照顧的經驗,可是家人罹癌,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死亡與失去家人的那天,我可以先來聽聽嗎?」
💗 我們歡迎正在照顧罹病親友,對臨終照顧關係主題有學需求的民眾一起來聆聽~
🗣「我雖然是助人者,但面對家人臨終的經驗覺得好悲傷難過,很想聽聽演講」
💗 若您是助人者同時也是照顧者,我們重視您的學習需求,歡迎您報名
🤔「有點想參加,可是……需要分享自己的經驗嗎?有點害怕會難以控制情緒……」
💗 千萬不要有壓力,我們的座談會以大師與嘉賓分享與對談為主,與會者不需要分享個人經驗,歡迎您安心來聆聽與療癒自己。
📩 報名系統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FgcEF2UBHLnEY00Uwsa3LByHL9EbChP7m8sPeDraJ4U/edit?usp=drivesdk&chromeless=1
#諮商美學大師金樹人教授開講
#與談嘉賓雲集李佩怡教授蔣欣欣教授喻永生教授方俊凱醫生宗惇法師
#生死映照溫暖會心
宗惇法師 在 1234生死智慧心法#宗惇法師#生死奧祕... - 「大悲學苑」如果明天 的推薦與評價
1234生死智慧心法#宗惇法師#生死奧祕面對生死,有四件重要的事,口訣:一心、二不、三要、四道。 臨終照顧實務中,有比平常多的機會讓我們看見「心」 ... ... <看更多>
宗惇法師 在 [課程] 臨終關懷與生命教育- 看板NTUST_STUD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系 所:人文社會學院
教 師:宗惇法師、德嘉法師
必 選 修:選修
學 分:3
心 得:
就如課名一樣,這門課是討論如何照顧臨終病人的課程,
而上課的老師是台大醫院臨終病房的宗惇和德嘉法師,
兩位法師在這相關學門都是十分有名氣的,也寫了相當多的著作,
雖然是法師來上課,但是法師並不會刻意講佛家的東西,
她們也會舉例另外一些宗教在臨終關懷上的作法,
所以就算是信奉基督教的同學,也可以選修。
課程方面:
法師會照著他們貼在課程資訊裡的行程表上課,
一開始會有影片欣賞,之後每周都會討論一個議題,
另外法師也會分組,讓同學互相辯論,所以想選這門課的同學,
可以找認識的人一起修,這樣一開始會比較勇於發言,
而在學期末,法師則會安排大家到安寧病房參觀,
如果情況允許,還會安排安寧病房的病人和大家座談,
這些都是很難得的經驗。
點名加分方面:
法師幾乎每周都會點到名,所以有事要先和法師請假,
而舉手發言會加分,而且會令法師更有印象,學期末的總分會很高
對於喜歡表達意見的同學,這是加分的好方法
考試方面:
期中有一次小考試,形式為【是非題】,內容相當簡單,
大概等於國小的【道德與倫理】的程度。
而學期末有團體報告,內容是抽籤所決定的,
都是和臨終關懷有關的主題,組員們可以分工合作,
報告形式可以是話劇、單純ppt、短片講解。
總結:
相較於其他通識課,這門課是比較需要花時間付出的課程,
但是這門課,是我大學四年來,上過最有意義的課程,
個人是相當推薦這門課,
畢竟面對親人過世,是大家都一定會經歷的事,只是早晚罷了,
而當真正面臨親人即將逝世時,我們又該抱持何種態度來面對,
或許這真的要親身經歷才會懂,
而這門課便是提前教導我們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相信修完這門課的同學,在未來真的面臨問題時,
必定能較一般人更樂觀、勇敢的去面對。
推 薦 度:★ (想輕鬆上課的同學) ★★★★★(想真正學到東西的同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207.2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