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總統文化獎得獎名單出爐!文化耕耘獎|李安 導演 /在地希望獎|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千里步道) /人道奉獻獎|陳榮基 醫師 /青年創意獎|HRC舞蹈工作室創辦人陳柏均(Bboy Bojin 蛟龍 陳柏均) /社會改革獎|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備受醫界推崇的「安寧舵手」陳榮基日前甫上微微笑廣播網「聽醫師講看覓」接受主持人陳永興醫師專訪。陳榮基醫師是台灣神經醫學的大老,曾擔任台大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院長,他是台灣安寧醫療的推動者。尤值一提的是陳榮基也是台灣醫學史學會榮譽理事長。現任醫學史學會理事長、高醫大前校長劉景寬今也PO文恭賀陳榮基教授榮獲總統文化獎。
※微微笑廣播網陳永興「聽醫師講看覓(聽醫生來講)」每集訪談一位台灣醫界人士,議題涵蓋醫學專業旁及各領域,近幾年來全台幾乎所有專業有名、出自醫界背景人士都上節目與談,專業醫療新知,經常民化深入淺出的廣播與談,備受各界推崇讚譽!本周日(9/12)上午11點大來賓為新陳代謝專科名醫盧介祥院長,下載微微笑廣播網app,隨選隨聽,行動廣播帶著走!
※「總統文化獎」自2001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評選出足以代表台灣價值表率之個人或團體。文總指出,今年的得獎者,除了在所屬領域深耕已久,貢獻早已有目共睹,也都積極投入國際交流,創造台灣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具體完美詮釋本屆總統文化獎「閃耀世界,自由之光」※上網民報:中華文化總會「總統文化獎」其他得獎名單與介紹
安寧涵蓋率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台23日施打17.9萬劑,疫苗涵蓋率達40.32%,站上四成大關,劑次人口比43.66%。陳時中宣布,即日起開放醫院加護、安寧、呼吸照護、精神科、兒童等病房區域,及有身障或病況危急者得探病,另自27日零時起,入境旅客一律須搭「防疫車輛」至檢疫處所,不得自行駕車。
安寧涵蓋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投書【看見確診病家的痛苦與悲傷——「安寧緩和」的思考能否早點進入COVID-19醫療流程中?】
台灣對這一波本土疫情死亡比率偏高,一直是各界關注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表示,5月11日到7月4日有675人死亡,逾9成是60歲以上長者,其中9成有潛在疾病,當中約有20%的死亡個案,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雖然COVID-19病人最後會有嚴重肺炎、呼吸衰竭,插管治療會滿辛苦、一線醫療人員也很辛苦,不過,他也認為,這裡面有一定比例,若插管應該是「可以救得回來」。
又急又猛的COVID-19疫情,衝擊了「善終」和「急救」的定義,染疫的急性病人,在搶救與放手之間,比一般慢性疾病的末期病人難以判斷和決定,而台灣在疫情的照護中尚未及早部署到這一塊。
從事居家安寧的家醫科醫師盧敬文看見了疫情下缺角的一塊——悲傷和恐懼,需要有專業團隊介入關懷,「安寧和緩醫療」就是一個現有的強力後盾,應加入防疫的一線醫療團隊中進行共同照護,而非讓專責病房或加護病房的一線醫護承受所有壓力。
安寧團隊可以協助承接家屬和病人的悲傷,討論醫療決定、梳理對於「善終」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許多第一線醫護也很可能身陷心理創傷,安寧團隊能傾聽與撫慰。盧敬文指出,安寧醫療的思考應進入救治確診者的一環、甚至可以從社區就開始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疫情打亂人的生活,但病人、家屬、醫護都可以有安寧團隊作為後盾,知道「你們不孤單」。https://bit.ly/2SQjWeh
#延伸閱讀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qQIH6o
#COVID19 #本土疫情 #善終權 #醫療 #安寧和緩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