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819-社會局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50年台灣就會追上日本,甚至2060年高齡人口率超過40%。
現在台灣的居家和社區型的長照體系「具體想像」是什麼?國內長照制度的討論,多集中在「財源」的獲得,鮮少對服務輸送及跨專業配套的討論。
當一位慢性病患,變成急性病患,再成為長期失能者後,他的人生就在醫療體系和長照體系之間來回移動,直到人生的終點為止 。
「基福會」(Diakonie,德國基督教社福機構聯合會),提供的專業醫護人員,進行居家安寧照顧工作
📌尚有自主料理能力,由基福會提供每日訪視兩次與送餐服務。
📌工作人員穿著全白的醫療服,以及攜帶醫療器材
基福會組織迅速確實的動員能力、系統化紀錄表格、跟家庭醫師與區域醫院三方的無間合作,以及充滿人性的身心協助與家屬教育。
📌 德國最大的社會福利機構之一,服務對象涵蓋老人、小孩、婦女、殘障人士與國際難民。
主要功能是以社會救濟,提供與政府單位同級的專業社會服務,諸如醫療、社福與救援工作,及時與適時補救政府單位觸角未及的社會福利網漏洞。
在老人照顧服務類別裡,提供共住社區、以門診病患為主的活動中心、居家照顧、地區服務、日間托顧、短期照顧、居家照顧、慢性病人諮詢服務與協助、療養中心,以及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團體。
📌 在居家安寧照顧服務中,基福會與家庭醫生、區域醫院、家屬三方進行密切合作,視病人情況提供每日次數不等的訪視、醫療檢查與紀錄、針劑與藥物使用、居家護理協助與諮詢,以及特別看護與家屬的教育訓練、諮商等等服務。另外,還有針對病人狀況,進行餐點設計與送餐服務。
📌 得知報告返家休養時,基福會就即時派遣居家照護人員進行訪視與照料,🎉無縫接軌政府的醫療體系,並且主動跟周邊附近的家庭醫生進行聯繫與合作。居家照護人員每日將詳實的例行檢查、打針與藥劑使用狀況,以及病人的主訴全記錄下來,再加上他們的專業觀察與發現,固定回報給家庭醫生,然後再按照醫生指示,修正照護的細節,或是調整醫藥內容與用量。
📌 當一位病人老人一個人驟然發現癌末,所有子女都不在身旁,基福會從她出院就接手照顧,其效率與機動性著實令我讚嘆。
📌相較台灣申請看護的諸多手續繁複、規則擾民且不合理,
❤️德國的長照服務真正的貫徹了「讓每一個人都能自主且獨立地實現自身的生存權」的宗旨。
📌台灣於2017年由一群對在宅醫療、居家照護工作有熱忱的醫護、社福相關人員,成立了「在宅醫療學會」,機動成為醫療與照顧連結的重要橋梁。
😡台灣的問題:
現階段台灣長照量能不足、分配不均的問題,實可細分為:
1. 財源不足、
2. 人力不足、
3.地理分配不足
4.長照與基層醫療連繫不足,即醫療單位和照顧單位的連繫不足。
❤️ 建構長照體系服務最關鍵的部分~必須思考服務的提供方式。若能先確立服務提供的方式,再思考財源如何配合,才能縮短達到成功的距離。
#我是舒翠玲
#我的用心您看的見
#議會戰將舒翠玲
#市議員舒翠玲
【我是舒翠玲,您的聲音我重視】
📍邀請您加入我的LINE(本人親自使用)
https://line.me/R/ti/p/%40uje9435u
📍加入我的Telegram
https://t.me/ling0933109621
📍還有訂閱我的YT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x8DRRuQJWjNFF7Isw3HwA
#平鎮龍潭大小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09391116492199/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