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島嶼】是三「粒、顆、個」蘋果?語言學家何萬順破解看似廢話的「分類詞」
分類詞是個宛如闌尾般,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嗎?何萬順整合前人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包含我們使用的臺灣華語。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那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詞?
一切語言的秘密,都從質問最平凡無奇、理所當然的細節開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何萬順的出手,直指語言中的「分類詞」(classifier)。什麼是分類詞?用一個小學程度的中英翻譯說明:three是「三」,books是「書」,three books呢?為什麼不是「三書」,而是「三本書」?這憑空冒出的「本」,就是語言學上的分類詞。其他例子還包括五顆蘋果的「顆」、兩張桌子的「張」等等。
分類詞潛藏在我們每天運用自如的語言裡,但我們很少注意到它扮演的角色,甚至未曾意識到它的存在。實際上,在絕大多數的日常言談中,分類詞也的確無關宏旨。何萬順教授啟用語言學的顯微鏡,聚焦再放大,讓分類詞貫串連結了人類心智、數理邏輯、語言生成的機制、以及台灣語言與政治,再到世界語言史等主題,揭示分類詞和語言的奧秘。
量詞是必須,分類詞是廢話
語言學上,分類詞不同於一般較常聽到的量詞。何萬順的研究重點之一,正是想確立一條區辨分類詞和量詞的理論界線,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量詞是必要的,分類詞是廢話。」何萬順笑著說。
分類詞在語意表達上堪稱無用之物,其實說也好、不說也罷。何萬順喜歡拿這個聖經故事為例:「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白話來說,就是「五張餅、兩條魚,餵飽五千個人」,兩個句子只差在分類詞的有無,但意涵一模一樣、不增不減。至於量詞可就有紮紮實實的語意了,譬如:三「雙」筷子、五「包」衛生紙的「雙」和「包」一旦省略,說話者便無法順利表達心中所想的物品數量。
中文使用者不容易區別分類詞和量詞,是因為它們在語法上佔據相同的位置,都在「數詞之後、名詞之前(三__蘋果)」。不僅如此,何萬順更發現它們都能對應到數學的乘法關係,用更簡潔的式子表達:三雙筷子是3 x 2 x 筷子,三本書則是3 x 1 x 書。
兩者的差別在於,分類詞的乘法意涵再怎麼樣都只能是「乘一」,而在數學上「乘一」完全可以省略。分類詞無法描述「一」之外的數量,說了等於沒說,這就是分類詞和量詞的不同之處。何萬順結論道,分類詞的定義,就是它的乘法屬性「必然是乘一」;如果語意不是必然乘一,則屬於量詞。也因此,分類詞後面只能接可數名詞,其他林林總總的情況都算是量詞。
語言歷史中的偶然產物
這麼說來,分類詞不就是宛如闌尾般的存在,一個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何萬順整合多位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其中也包含我們使用的台灣華語(Taiwan Mandarin)。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詞?
詞如其名,傳統的語言學家認為分類詞的功能,在於為名詞分類:指涉圓形的物體才能用「顆」、長條狀物體才能用「條」,這也是分類詞的名稱由來。但在何萬順看來,這個說法未免過於簡化。他認為分類的功能並沒有必要性,應該是分類詞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偶然衍生的副作用。
何萬順指出,分類詞的誕生起初可能只為了講求語言節奏的一致性,用於填補音韻的空缺。譬如說,三籃蘋果、三箱蘋果、三斤蘋果的三和蘋果之間都有一個音節;這時如果又說三蘋果,就會造成不太協調的感覺,而填上一個空詞,便能達到音韻的一致性。這個空詞不能有語意,只能是可省略的乘一,像是「個」或「顆」。
接下來,分類詞系統成形的第二部曲,可以說是微妙有趣的橋段。當人們創造了一個空詞,意義便開始逐漸注入。「語言中只要有聲響,人就很難不給他語意。」何萬順說:「那麼,該為數詞和名詞中間的這聲音賦予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先把後面要講的東西給你提點一下,東西是圓的就說顆、長的就說根、動物就說隻,這就造成一個很好的語意分散效果:透過分類詞彰顯後面這樣東西的某項特徵,先給你一個語意的範圍,也降低你理解的壓力,不必每個詞都聽得清清楚楚,才知道我在講什麼。」
何萬順幽默舉例說:「如果有朋友跟你聊天,說他今天去逛街買了三頂⋯⋯,就算你沒聽到後面是什麼物品,都大概能猜出是帽子,而不是轎子。」這是分類詞和量詞的另一項區辨標準,分類詞能凸顯、提示後頭名詞某項內建的本質特徵(inherent property);量詞卻不必和後面名詞的物件特徵有所關聯。被裝成一「包」的東西,沒有什麼共通的本質特徵,但用「隻」當分類詞的必定是動物。於是,分類詞在偶然間具備了提示、分類的功能,但這並非最初創造它的目的。
語言與數學的相通與應用
「分類詞」和「量詞」的分析,有什麼理論或實用的價值呢?何萬順點出,由於分類詞和量詞都奠基於乘法關係,它們共同呈現了人類心智一個基本的特徵,那就是算術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相輔相成,他說:「這呼應了Chomsky的生成語法理論,即人類的語言中內建mathematical property,有數學的特徵在裡面。」
也因此,這些分析可能對教學應用有所助益。數學畢竟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如果透過乘法的邏輯介紹分類詞,將有助於母語中缺乏分類詞(如英文)的語言學習者,瞭解分類詞的運用方式。
另一方面,何萬順猜想反過來的應用方向或許也可行:「在教導孩童乘法時,先從日常語言中的量詞、分類詞切入,告訴孩童你早就知道乘法是怎麼一回事了,有助於建立學習信心。」這些應用都奠基於相同的理論基礎,算術、語言能力的相互關聯。
分類詞的單一起源?
分類詞乍看無用、瑣碎,卻成了何萬順進一步探索亞太地區語言分佈與傳播史的線索。就像地球科學家透過地層沉積物窺見地球的歷史,何萬順遍尋世界上具有分類詞系統的語言,經過一番分析後,提出了「世界語言中分類詞的單一起源假設」。
何萬順攤開自行製作的分類詞語言世界地圖,發現全球519個分類詞語言大多集中在亞太地區。可是,分類詞在語言功能上實在非屬必要,為什麼還會出現那麼多分類詞語言?於是他有天突發奇想認為:「分類詞會不會原本只在一個地方發生?接下來的擴張就好像一顆石頭擲到水池裡,啵,引起的漣漪。」經過層層嚴謹的證據蒐集、推敲與論證過程,他目前相信歐亞大陸的分類詞起源於北方漢語,而後逐漸往四處蔓延。
台灣華語獨特、豐富的分類詞系統
許多擁有分類詞的語言,不僅把這乍看無用的詞類給留了下來,還變出各種花樣來表達「乘一」,台灣華語便是之一。根據單一起源假設,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應該也是發源於北方漢語,往南一路散播,由漢人移民飄洋過海帶來並日漸生根。但時至今日,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卻在華語語系中一枝獨秀,蘊藏有上百個分類詞,比當今中國北方、南方的華語方言都還要豐富許多(北京土話常用的分類詞不過十來個)。這背後的緣由,就要從台灣獨特的歷史脈絡說起。
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介石力推去日本化及中國化教育,並於六○年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亦在日治時期教育政策的基礎上實施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同一時間,中國深陷在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所帶來的水深火熱和文明浩劫當中。
就在這重視古典文言文學、教育普及的制度背景下,多數台灣民眾學會了華語三千年以來的分類詞系統,並運用在日常的對話和書寫中。這些分類詞也注入台灣文學的發展,讓作家能運用更精緻、細膩的語彙帶出音韻和準確度的美感。歷史際遇的差異,讓台灣華語相較於中國,保存了更為豐富的分類詞。
除了官方因素,台灣民間各族群語言的交織匯流,更進一步豐富了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何萬順談到一次在深圳演講的親身經驗說:「當時一名學生舉手,說他們從不講什麼三顆、三粒蘋果,只講三個蘋果。」現場調查後,何萬順驚訝地發現真是如此,同時使用「個」、「顆」、「粒」似乎是台灣特殊的語言現象。他回頭分析:「台灣人可以說三個蘋果,因為『個』是最普通、一定可說的。說三顆蘋果就稍微文雅一點,我們可以在華文文學裡看到顆,天上一顆星星,就比一個星星更有文學性。」
至於粒呢?何萬順說:「把「粒」的用法擴大到比砂子更大的東西,則是受台語的影響,例如,saⁿ-lia̍p si-kue(三粒西瓜)。台語沒有『顆』,是國民黨帶來了『顆』。而現在台灣華語中『粒』的用法,就是外省第二代和本省第二代一起到學校上課時,互動溝通下共同創造出來的。他們上課學了『顆』,下課學了『粒』。」
換言之,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之所以如此豐富,是同時兼容了一般用法、文言文學教育、以及各族群語言交匯的結果。在「三」和「蘋果」之間,「個」、「顆」、「粒」等分類詞都是可以互換,甚至可以省略的廢話,翻譯成英文也都是three apples;但這些「廢話」卻輝映著台灣政治、族群、語言、與教育政策相互交纏的歷史。
#教育 #語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夏榮慶Jim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筷子有50種用法嗎? 你的朋友或家人認為你是有創意的人嗎? 你可以快速發想許多精彩的點子解決工作上的困難嗎? 如果你在我25歲問我這些問題,答案都是NO 那時候我做雜誌美編封面提案時,都絞盡腦汁到撞牆了,也想不出一個好點子, 我35歲卻在Adobe這個充滿創意、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裡上班,常...
「學習筷用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茜茜 育兒生活好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夏榮慶Jimm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大向藥局- 【麵包超人學習筷組(左) 】M 定價$330 是專為慣用 ...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波力學習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波力學習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學習筷推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及優惠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學習筷推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及優惠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學習筷推薦-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及優惠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學習筷需要嗎的推薦評價,BABYHOME、PTT、親子天下 的評價
- 關於學習筷用法 在 [ 請教] 請問筷子正確的握取及挾取姿勢? ? (順便分享您的筷子 ... 的評價
學習筷用法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Croissant第二試
#甜酸種麵團培養的全野酵酸種可頌.
#licoli酸種液種天然酵母培養知識經驗實作分享
#奶油分層還能怎麼做?
#Wiggle_test名詞解釋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1/2021-croissant-licoli-wiggle-test.html
還是要嘮叨一下. 看文比較有概念. 這樣全文轉發沒有辦法穿插影片及圖片...
自從上一篇文後我就開始收集一些酸種可頌的資料及食譜.
主要是我真的很想擀麵糰分層. 但是我的工具周末才會寄來. 所以事先準備一個麵糰等著也不錯.
還有我也很想試試我最近學到的一些酸種使用方式.
這就要談到我去年加入一個義大利麵包製作社團所學了! 這個社團主要是以一位使用酸種液種( li.co.li.)做Panettone的義大利麵包大師Oscar Pagani 為主要人物來學習的一個社團. 在我之前的想法中大家都在想如何把硬種養得很強壯. 才能做好Panettone....
於是加入了社團後我當然就尋找了關於養護液種的文來學習.
其實都是義大利文😅😅😅 我只知道義大利文的早安跟謝謝而怎麼說而已XD 所以我使用的是線上翻譯. 這更增加我的好奇心. 因為翻譯後發現這位大師對於養護li.co.li.及使用的時間點與我平常知道的很不同!
現在~ 讓我們來一一了解我所讀到的關於液種養護的一些這位大師的想法:
1. 大師的餵養都是以酸種1: 麵粉1 : 水1 來餵養的. 而且他所建議使用的麵粉強度是260W 義大利型號 0 或 00的麵粉. 也就是約11%~ 12%( 沒有以上) 蛋白質的麵粉. 這對很多目前的一些明星酸種部落客很炫麗的縮時攝影是不一樣的做法. 以他的比例及麵粉強度 在4小時內可以翻一倍 1+1
但是使用的時機是這樣! 也就是液種開始崩陷降落之前早很多的時機1 + 1/2
通常你的酸種長大的速度再最後是會比一起始時間跑得快的. 我這個液種到達1+ 1/2 的時間約是略少於3小時 28攝氏度的環境下
2. 我們一般都是拿一根筷子攪拌餵養. 他使用的方式是用攪拌機或手持攪拌機. 當然因為量少. 只要出動一根攪拌棒就可以.... 為什麼呢? 很顯而易見的. 以這種方式攪拌的麵筋可以鍵結到最好. 混合到最好. 而且也能因此打入一些空氣....雖然酵母可以進行無氧及有氧發酵.但有氧發酵可以產生6份的二氧化碳. 無氧發酵則只有兩份2氧化碳. 不用手動攪拌可以把這個沒混好的疑慮排除並且更容易判斷. 我覺得很有用也更方便! 因為這根攪拌棒子很容易就可以洗乾淨. 每次我用筷子黏住的麵糰比這樣的做法還難洗!
3. 他談到關於判別新鮮健康的液種:
健康的液種有非常均質的小氣泡. 看起來是象牙色. 吃起來在舌尖有微微的刺激感. pH 應該是4~4.5 吃起來的後味應該是像吃優格一樣的乳酸. 當你的液種長得太快( 請以4小時1+1為標準) 或太慢都不是好事( 以上述餵養方式來當基準)
上圖為撥開使用一些後. 下圖是還沒動它的表面
4. 關於酸種液種的保存.
他對於酸種的使用法是如此的. 當你以1:1:1 的做法去餵養後. 可以將需要使用的量與需要存放的量在開始發酵時分成兩份. 當到達1+1/2 高度時. 要使用的拿去用. 另一罐要存放的. 則放入冰箱中. 這個用意是為了好判斷. 因為放入冰箱裡的液種會繼續生長到兩倍. 很多人不知道液種放入冰箱的時機. 這就是保持酵母活性的最佳時機. 一周餵養2~3次就已經足夠. 如果你將液種從冰箱取出時沒有看到它有長高到1+1 的外觀. 那就要放室溫等它長到1+1( 這也是對於一般冰箱溫度無法 準確去決定的一個好辦法)
5. 關於醋酸與乳酸的含量不平衡的判斷. 並且談談解救方式
當一個酸種的醋酸含量高時. 它的麵糊顏色會比較暗呈現灰色. 並且長得比之前說的4小時翻倍還快. 味道是非常刺鼻的. 乳酸高則是顏色比上面的照片還要白一點. 味道上會有一點平常麵包完成的味道. 這要怎麼辦? 首先無論如何. 你要先把它餵養到可以翻倍的樣子. 也就是不管你從甚麼環境( 冰箱或室溫)養出來的不健康酸種. 你都要先養到它翻倍( 沒有在預定的時間裡完成是正常的) 然後做水浴! 你可以取一公升的水加上 2~4 克的糖. 將剛剛翻倍的液種放入. 此時它的麵筋還是有用的. 所以會成一點團狀) 非常酸的會先往下沉. 然後會慢慢浮上水面. 浮上水面這時就可以用小漏勺把酸種撈起( 所以記得要用廣口盆) 以酸種1: 麵粉1: 水0.8 的方式去餵養. 如果還是沒有到一般普通的標準. 則再繼續水浴.
一般酸種液種的生長通常都是28度是最好的溫度. 所以怎麼調節水浴與麵糊終溫的能力一定要具備) 也就是說夏天. 或是從冰箱取出. 你要加的水是可以調節麵糊溫度的!
6. 他說. 以它製作大型發酵產品例如Panettone 時. 因為他每天都有使用野酵液種. 所以他並沒有像硬種那樣先餵養三次. 而是直接使用.
以他的液種Panettone食譜來說. 我當然在去年的Panettone 實驗有做過. 以液種完成的第一麵團需要14~16小時. 但是以硬種的則只需要10~12小時( 第一麵團的發酵溫度大約都是25~26度) , 這是用液種混合的第一麵團放入li.co.li的樣子. 養護方式是把我的硬種分一些養成li.co.li多養一遍後就放入這個第一麵團的
你可以看到右邊的是硬種第一麵團. 左邊的是液種第一麵團, 長大的速度真的差很多.
這是成品! 右前是硬種的肉桂葡萄口味. 右後是藍莓巧克力口味. 用的是液種
這個是大型的切面比較. 大致上來說. 這些所謂大發酵麵包產品裡. 如果有泡過水的葡萄乾. 孔洞都會比較狂野一點點. 但以高度來說. 我覺得是差不多的. 孔洞上如果要有很瘋狂的大洞這個我還在研究. 雖然上次在同一個社團有個社員po出了大孔洞的照片被社員們批評得一無是處以至於關閉留言.... 但我還是覺得要有能力做出那樣的孔洞再來討論好或不好才是有資格的. 也就是跟流行也要懂得為什麼~
略金黃的是肉桂葡萄( 硬種完成)略乳白色是藍莓白巧克力(液種完成)
其實這篇文注定是會很長的~ 因為這篇文有兩個很重要的主題!
接下來要談的是我的可頌第二試
這次的食譜是來自於 IG Apiece ( apieceofbread) 他在主頁中所連結的食譜 https://www.dropbox.com/sh/vxco897g9qt9o32/AABJ7JjI6Wd24zqCidWVKQsta?dl=0&preview=grAiNZ+2019+Formulas.pdf
我使用的是那個沒有加蛋. 但是, 是在主麵團中加鮮奶油取代奶油的食譜. 這是我的比例:
甜酸種液種:
52 g 260W 麵粉
52 g 水
16 g licoli ( 酸種液種1:1餵養)
15 g 糖
28攝氏度10 小時餵養後
主麵團
1. 425 g Mehl550, 12%蛋白質
2. 25 g Roggen 997( 裸麥低礦物粉)
3. 8 g Malz ( 裸麥麥芽精粉)
4. 上述的甜酸種麵團全部 135 g
5. 水 136 g
6. 鮮奶油( 32%脂肪含量) 77g
7. 白糖 91 g
8. 鹽 10 g
麵團終溫在那個食譜的建議是28~30 攝氏度. 但我的室溫真的很低. 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到達27.2攝氏度. 我用手揉. 手揉要均勻可以像我們做饅頭的方式. 也就是混完成團後. 休息30分鐘再來. 我大概重複兩次就可以揉成一個非常光滑的麵團.
放29度基發6~7小時. 面團其實並沒有長高. 只有高一點點這是我在食譜中沒看到的指示. 但我還是把它包一包放4度冰箱隔夜10小時冷藏發酵.
以這個食譜來說. 建議使用奶油量是至少要麵團重量的37.5% 奶油. 因為奶油分層要能與麵糰吸收奶油的能力與摺疊的層數相對應. 所以如果你想看正常一點的樣子可以移駕去它的IG 上看.
我的做法是少了食譜建議量的 12.5% 我用25%奶油! 所以是226g 奶油
但為了避免在長時間後發時( 依據食譜的後發時間是28度 16~22小時) 所有的奶油被麵糰吸收了. 所以我使用奶油量的10 % 也就是23 g 左右的中筋麵粉. 先與奶油攪打
再做成長片冷藏. 等待之後的折疊.
這個做法其實就是把一般奶油裡的一些水量先吸收. 一般奶油裡的含油量只有82~83%左右. 跟我們中式分層做法裡的油皮是一樣的做法. 但是麵粉量要少很多.
接下來就是摺疊了!
這個我想就不需要多敘述可以看上一篇: Crossiant2021第一試 #馬鈴薯帶蓋吐司 #蛋糕捲裝飾 #淺談可頌二三事. 整形. 摺疊麵糰的一些法文德文名詞Détrempe 與 Beurrage 多少層? 裁剪麵糰的影響.
但有兩個東西要分享.
第一個是應該很多人都覺得沒有問題但其實問題有點大的第一次摺疊包奶油這件事.
為什麼要這樣中間放置呢?
因為當你擀製的時候兩邊邊角是不會有尖角的. 除非你裁剪後冷凍這個麵片*當然也可以放塑膠袋去達到目的因為塑膠袋很容易有邊角.
所以你可以把奶油放中間層. 這樣把麵團接起來.
然後在折疊的兩邊用刀子割開(不用割到奶油層)釋放摺疊壓擠的力量
然後繼續再往下進行.
我之前提到的工具就是這個.
看圖說故事應該很簡單! 這就是完成我想要的0.4 公分的辦法. 有的人是用木板. 但矽膠真的比較好清洗保存. 並且不怕斷掉....
最後要來談一下所謂的Wiggle test.
Wiggle 是搖晃搖擺的意思. 這個搖擺測試是做可頌時會做的一個入爐指標.
一個麵糰發酵到何時可以入爐是好成品的關鍵. 這是這種麵包的判斷方式. 當然. 如果是像前一篇那樣的可頌. 是很難" 搖擺" 得起來的. 這一篇的勉強可以😅😅😅 請注意右上角的那顆搖動的樣子...
下圖中. 那顆比較小的是冷凍面團. 大一點的是可以入爐的麵糰.... 以膨脹大小及搖擺方式來看這個麵糰入爐的時機是一般判定的方式.
其實我對於這個面團是第一次做. 所以我的入爐時間是後發17小時後. 以我蒐集到的食譜資訊中. 酸種後發要過發不是很容易. 好像還可以再多放一點時間. 不過那時候我們要喝下午茶. 所以我就這麼下去烤了.
長大的高度大小當然與奶油的水氣也有很大關係. 通常都是前五分鐘長得最多. 所以我的烤溫是預熱225 度. 刷蛋黃跟牛奶的混合液後入爐( 17小時後發時並沒有刷) 並且在入爐後五分鐘調降為180度. 再續烤15分鐘就完成了!
以加了麵粉的奶油去分層會有一點點像中式酥皮的分層. 帶點粉的感覺.
橫切面也沒有黏起來的樣子. 分開得很好, 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整個可頌是甜味的. 縱使冷掉後還是沒有酸味. 而且很香. 由於長久的發酵( 老實說~ 這個麵包花了3天完成😝😝😝) . 這個麵包真的很好吃!
我女兒沒有加任何的果醬等就吃得很開心.... (她是螞蟻人. 通常她會先咬一口以後決定要怎麼加果醬)
到目前為止. 我對於酸種液種的一些知識又做了一次更新. 因為這兩次使用液種完成的食物都算是成功的( 雖然沒有非常美. 但純粹是個人練習經驗累積不夠)
所以今天才會花這麼長的時間在這裡紀錄分享. 如果你對液種的餵養照護不是這樣的方式. 或許也可以試試這麼做. 說不定也會適合你. 條條大路通羅馬! 只要有良好的健康的麵包成品. 都是好的方式!
............................................以下是心情分隔線........................
耶誕期間公公的另一個弟弟跟他老婆去了自己的女兒家過耶誕.
其實, 那個女兒已經被檢測出COVID-19陽性. 她有說不要去她家. 但是兩老覺得女兒的病況非常輕微. 所以還是堅持要去....
假期結束後. 叔公進醫院了. 他的太太在家裡也非常地不舒服有可能到最後也得入院... 兩個人的症狀都非常嚴重.... 他的太太一直懊悔自己為什麼堅持要去一起過耶誕. 這兩個八十歲以上老人對於這個傳染病實在太輕忽了!
這也讓我想到很多之前因為戴口罩還有封城的規定讓很多德國人走上街頭遊行. 覺得侵犯人身自由. 他們或許也是認為這是一個被過於誇大的傳染病. 但最近由我的同學發文中知道有個比我年紀小兩歲的她的同學感染去世. 看起來其實是個比我健康陽光的男性! 真的有點怕!
我婆婆本來有個小手術得去醫院做. 現在也變成無限延期... 因為疫情在德國還在蔓延. 醫院必須有很多人力用在這個傳染病上...
這些周遭的"新聞" 對我們來說. 則是一個
啊~就在我們身邊了! 的驚恐
無論如何. 還是要繼續遵守規則家裡蹲....
所以繼續玩麵糰吧!
這一周陸續下了雪. 這樣的白天把已經收起耶誕裝飾的冷清外觀多添了美麗的顏色. 這是我家後院....
知足, 滿足很重要, 也是需要時間培養的....
#德疫誌
學習筷用法 在 茜茜 育兒生活好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任選三件破盤79折🔥
【美國OXO餐具+廚房用品+收納保鮮。Stasher矽膠密封袋 綜合團】
#新品上市 #加碼滿額禮 #全團現貨 #留言禮物
✅優惠團購:https://ababa.tw/Sizef/bf (8/18結團)
✅心得文:請看此貼文&照片 (請務必看完再跟團)
這次集結兩大超人氣品牌,也是茜家長年愛用的OXO和Stasher,品項豐富多樣,但買起來很簡單:『全區單品85折,一次購入超過3件以上,直接79折不囉唆❗️獨家加碼再送滿額禮❗️』
原本是沒有滿額禮的,茜茜特別凹到,這兩大品牌也從未一起開團,下一團要明年了,務必要把握難得機會喔❣️
#此團好物大集合
✔️ OXO寶寶學習餐具、碗盤、餐兜
✔️ OXO副食品盒、湯匙
✔️ OXO廚房料理用品
✔️ OXO保鮮收納盒(POP。不鏽鋼)
✔️ Stasher矽膠密封袋 新款新色上市✨
#好康搶先看
🎀 全團單件85折,任選三件79折(以往多為只有85折!)
🎁 加碼滿額禮:
單筆滿$3000可任選:
❶ OXO保鮮盒(Q品) 隨機
❷ 澳洲Wiltshire Staysharp 削皮刀
⚡️ 全團現貨供應!免等!
/
▋#美國OXO使用分享
想要讓寶寶學習自己吃飯,OXO #幼兒自主餐具 是茜茜必推的,還有 #廚房用品 #收納盒 全系列,跟茜茜團而認識OXO而入手的爸拔媽咪非常多,回購的更是不計其數,除了寶寶學習餐具,OXO的廚房用品、保鮮盒兼具時尚又實用。茜茜將使用心得寫在下面,看完後再決定是否適合媽咪和寶寶唷:
#吃副食品的寶寶怎麼買
4個月大寶寶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
我們家是從10倍粥入門, 吃個2-3天以後,再逐漸加入不同的食物泥。茜茜走的不是傳統的吃泥法,現在的醫生已經都不建議那樣了,而是以當季新鮮食材為準。去市場有看到花椰菜、紅蘿蔔、小松菜、地瓜、青椒...等,看到什麼買什麼,回來就蒸煮打成泥,放入儲存盒冷凍。
冷凍最能保持食物的新鮮和營養,有時候一天吃一餐,有時候一天吃兩餐,不去計算量,不勉強一定要吃光光,而是讓寶寶『盡量在1歲以前 嚐遍山珍海味』。
一邊吃米粥、蔬果泥的同時,看秦秦7-8M吞嚥得不錯,我也開始給軟嫩的魚肉(一點點 不要太大塊),也有給過小小碎塊的雞肉,讓他咀嚼。現在秦秦1Y6M+不挑食,蔬菜海鮮肉水果都吃,也會啃骨頭,很好養,但太鹹太油的不會給他吃。
🔸 OXO吸盤碗
大家都知道茜茜是另一個品吸盤碗的鐵粉,但知道OXO也出了吸盤碗,覺得十分新鮮!
它的吸盤蠻特別的,是在碗底有內外圈,外圈像是偽裝,內圈才真正吸盤,這樣寶寶就不會因為摳一摳拔起來,說真的,因為這樣真的拔不掉。
可惜他的碗緣沒有“倒回設計“,所以在寶寶撈食物的時候,少了這個助力。不過這款太多人關注,我怕太多人問我怎麼沒有入團,所以茜茜還是入團,但老實說心得讓大家可以參考選購。
🔸 OXO副食品分隔
下層分兩格,上層是一格,上層可以當作下層的蓋子,底部還有止滑。還能裝上輔助外圍變成“倒回設計“的碗緣,這個就有點聰明了,一碗3用,讓寶寶順利勺起食物。(輔助外圍是從上層拆開的)
不過碗的容量小,適合吃食物泥階段或是寶寶小鳥胃。
🔸 OXO分隔奶粉罐
一個有3格,每格可裝260ml的奶粉。
最大的優點就是體積小且可以跟其他OXO搭配成套。
🔸 OXO不鏽鋼學習湯叉組
我的最愛!也是每次都狂賣近千組的餐具,先來分享它!它的弧形設計實在太厲害惹~
不論是湯匙、叉子,都是做"#立體弧面設計",手把的粗度尺寸都很適合小孩的手,還在底部做防滑設計,有夠貼心的!!食物更容易命中,湯叉更好握,孩子就會更有信心吃,也會吃得越來越好歐!!
『高級不鏽鋼+矽膠握柄』
✔ 不含雙酚A
✔ 不含磷苯二甲酸酯
✔ 堅持使用高純度之食品級PP原料
✔ 不含PVC
✔可用於洗碗機
建議買1組有隨行盒(外出用)+2組無盒,
最少3組輪替使用,比較不會要用時一直要花時間洗。
🔸 OXO矽膠湯匙
✔️ 吃副食品(食物泥)必備
✔️ 非常好撈食物
✔️ 特別的角度也很好餵食
茜茜會愛用OXO是從屁寶、秦秦小時候就開始了,特別喜歡它的湯匙。
寶寶剛開始再練習吃食物泥時,都是用上下顎去含+咬,所以一定要用軟矽膠頭,這樣他們會比較好咬,也不會受傷。
用過整支很軟的矽膠湯匙,那個不好用,要湯匙本身有挺度,但湯匙脖子處又有彈性(OXO的就有),湯匙頭大小也很重要,太深吃不到食物泥,吃到後來會覺得餵(吃)很慢,太寬大又無法讓寶寶一口吃。
#目前用過數一數二好用就是OXO矽膠湯匙
🔸 OXO好棒棒圍兜
✔️ 嫩嬰大寶都可用
這個兜兜撈得到食物又 #很好收納 ,可以像照片那樣捲一捲,放進用餐小包包裡面帶著走。
🔸 OXO止滑碗組
✔️ PP耐熱120度C
這個碗乍看下平凡,卻很實用。
一組有2入,一個小的150ml,大的250ml,碗底的配色是矽膠止滑材質,放在桌上真的不易滑動和翻倒。
我都放在餐椅的杯盤架上,不小心撞到也不會就掉下去,碗的深度也夠,很好用。還有附上蓋子,可以用來儲存水果、米粥等等。
🔸 OXO分格餐盤
✔️ PP耐熱120度C
此款餐盤為止滑碗組的延伸款。
等寶寶吃副食品到一個階段,我不會再把食物泥混在一起,有的會用泥,有的會開始有點固體或小碎塊狀,讓孩子要進階嚐試並練習咀嚼能力。
也為了觀察孩子喜歡吃什麼,所以用分隔餐盤,把食物分開。
寶寶1Y+時就能當作水果盤,讓寶寶自己拿起來食用的水果,像是草莓、剝好的葡萄、蘋果等等。
🔸 OXO寶寶咬滋味奶嘴
✔️ 嫩嬰專屬
寶寶一開始還不太會吃水果的時候,可以把一片橘子或是草莓等等軟質水果放進去,讓寶寶咬汁,但不會因為咬到果肉而噎到,他們會很開心歐^口^
#已經長很多牙可能會把軟矽膠處咬破
#不建議使用
🔸 副食品儲存盒
✔️ 可儲存嫩嬰的食物泥
✔️ 可儲存大寶的綜合蔬菜
✔️ 讓大寶不知不覺吃掉青菜的密技
★ OXO好滋味快取冰格組(2入)
可耐溫:-20度C~120度C
1塑就是一個長條狀的儲存盒,裡面有8格,
每一格是30ml,適合剛開始吃副食品(食物泥)使用。越吃越多就要用到。
★ OXO好滋味冷凍儲存盒,有兩種尺寸
2oz約56ml
4oz約113ml
可耐溫:-20度C~120度C
茜茜家的是2oz,這個很好用!
完全密封,但又非常好開,只要壓住中間,旁邊輕輕一拉就開了,而且不會只有食物泥才能用,到現在屁寶4Y我還在用。
因為可以儲存副食品的食物泥、水果泥,也可以像茜茜這樣,把新鮮蔬菜切成碎塊,一盒放2-3種蔬菜然後冷凍,每次屁寶要吃粥的時後就加進去吃,營養滿分~又可以偷偷讓他吃掉不少蔬菜。
#比一般副食品盒的CP值高
#因為用比較久
★ OXO好滋味玻璃儲存盒(4oz)
則是玻璃材質,用法類似,就看爸媽喜歡什麼材質囉!我是覺得(可冷凍)就很好用了。
#上面這些副食品儲存盒都很好清洗不吃色
#就算用紅蘿蔔或是火龍果都不會染色
🔸 OXO好滋味研磨碗、器
這個茜茜沒有用過,但因為有幾位媽咪敲碗想買,我就幫大家跟廠商談,放入了。
我都是用食物調理機處理比較快,這個大家就要自己咕勾看看適不適合歐(OXO tot 便座小幫手我也沒有用過,但有媽咪有需求,所以也一起放入)
🔸 OXO廚房用品
廚房用品很多種,茜茜用過一輪以後覺得以下最實用+好用:
✔️ 好好握矽膠長柄杓
全矽膠的湯勺其實會有點軟,它結合硬質外包覆無毒矽膠,耐高溫不怕長久撈湯煮飯溶出塑化劑,而且又能止滑。
✔️ 好好握矽膠料理長筷
✔️ 軟皮蔬果削皮器
✔️ 好清理壓蒜泥器
✔️ 好好握 12 吋矽膠餐夾
✔️ 好好握油切濾網
✔️ 好好開密封保鮮盒
✔️ 不鏽鋼止滑攪拌盆
✔️ 按壓式蔬菜脫水器
✔️ POP 不鏽鋼保鮮收納盒
✔️ POP 大正方、小正方、細長方、長方按壓保鮮
/
▋#美國Stasher矽膠環保密封袋真實分享
問問自己,一生中我們丟掉多少裝食物、裝水果的塑膠袋?幾百個?幾千個?有沒有可能是上萬個呢?除了無法重複利用,需要一直花錢購買,更是對地球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相當大的危害。為了下一代,垃圾能少一個是一個,聰明媽咪省錢又能愛地球。
⭕️100%食品級矽膠(非乳膠、PVC、石化物)
⭕️耐冷熱230度~-40度,可煮沸也可冷藏冷凍
⭕️可煮沸、微波加熱
⭕️可放洗碗機
⭕️創新按壓封條
⭕️可裝食物、食材、醃肉、生活用品、盥洗用品..多功能
(出國行李中的液體都需要密封袋裝,這下子就不用一直買,可以重複利用了)
茜茜家目前主要裝食物的容器有好神罐和Stasher矽膠密封袋。比較軟的食物用好神罐裝;吃不完的米飯、沒用完的食材、醃肉、喝不完的茶包通通都可以用Stasher,總共有5種尺寸適應各種用途,粉彩色系好美好美。
❶ #長型:小尺寸好攜帶,也會把寶寶米餅綜合裝入一起帶出門。
❷ #方型:最常使用尺寸,我都拿來裝水果、肉鬆,這個尺寸可以多買一些。
也可以放隨身物品(盥洗用品隨身瓶),還有屁寶的玩具(拼圖、貼紙)
❸ #大長型:可以放兩大片牛排,可以拿來醃肉、舒肥,或是放比較大把的蔬菜。
❹ #站站袋:裝水果超好用,立體造型不怕會壓到嬌嫩的水果,當然也可以裝比較大的食材喔。
❺ #口袋型:新品✨ 迷你可愛的尺寸,用來裝乾料、茶葉茶包、小零嘴剛剛好。
#是不是想問要怎麼選啊
這個真的要看每個人家裡的使用狀況,我列出我們家給大家參考。
✅ 長型X 2 米餅(放媽媽包)、外出用的藥品
✅ 方型X 5 比較大片的米餅、肉鬆、吃不完的零嘴、用不完的食材
✅ 大長型X 4 人夫謙會保存肉(冷凍)、放青菜等等
✅ 站站袋X 2-3 外出攜帶很方便
✅ 口袋型X 2-4 存放料理乾料或是小零嘴帶著走
/
▋🥣茜家幼兒學習餐具品牌大公開
茜茜幫寶寶們安排的最好用套組是:
【碗】E牌拔不掉吸盤碗、Avanchy不鏽鋼吸盤餐碗餐盤
【水杯】Munchkin 360防漏水杯
【吸管杯】B.box
【兜兜】OXO好棒棒圍兜、The good time矽膠圍兜
【副食品】 OXO矽膠湯匙組、OXO止滑碗組or副食品分隔碗、副食品儲存盒
【初階學習】OXO不鏽鋼學習湯叉組
【通用湯叉】OXO不鏽鋼學習湯叉組、Avanchy湯叉
【廚房食物】好好開密封保鮮盒、按壓保鮮盒、不鏽鋼保鮮收納盒、Stasher矽膠環保密封袋
#此團都是茜茜家時常出現的好物
#如果有任何選購上的問題歡迎Line我詢問😘
/
▌清潔與使用方式 ▌
OXO、Stasher皆需以中性洗潔精清洗,可烘乾或蒸氣消毒,不建議以紫外線消毒。
OXO的餐盤、碗、副食品儲存盒不可以用電鍋加熱,但可以微波,但請勿超過5分鐘;Stasher可以放入滾水中加熱。
#外出餐具清潔請用黃金盾(8/27一 中午12:30開團)
/
📍團購時間:即日起~8/18(二) 23:59止‼️
📍茜團好康:
❶ 全團單件85折,任選三件79折(以往最低多為85折!)
❷ 獨家滿額禮:
單筆滿$3000可任選:
OXO保鮮盒(Q品) 或 澳洲Wiltshire Staysharp 削皮刀
❸ 滿$2000即可享免運!現省100!
學習筷用法 在 夏榮慶Jimm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筷子有50種用法嗎?
你的朋友或家人認為你是有創意的人嗎?
你可以快速發想許多精彩的點子解決工作上的困難嗎?
如果你在我25歲問我這些問題,答案都是NO
那時候我做雜誌美編封面提案時,都絞盡腦汁到撞牆了,也想不出一個好點子,
我35歲卻在Adobe這個充滿創意、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裡上班,常常需要沒辦法裡想辦法,還要是大量的、讓人眼睛一亮的點子,我怎麼辦到的,讓我來告訴你。
這部影片為你介紹詹宏志先生寫的「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包括創意的發生及創意的自我訓練,是詹宏志老師個人經驗為基礎的報告,平日「刻意」創造主意的方法與心得,我在學習如何有創意的路上,這本書對我影響深遠。
#創意人 #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 #如何有創意
🎥「如何有創意」影片系列
1️⃣ 如何有創意- https://youtu.be/s1MwCYP1Sqk
2️⃣ 創意從無到有- https://youtu.be/oMbOqF3vdQY
3️⃣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https://youtu.be/OYGnhIBr6Ig
Music
Bonus Points - Pizza and Video Games: https://goo.gl/Ax72rd
| 訂閱頻道 |
https://goo.gl/NZzSgM 只要有新影片上架,你就會收到通知,立刻可以觀賞內容。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h519/ 我在FB會介紹Adobe軟體使用技巧、設計精采案例
| 好學校 |【Photoshop最重要的基本課】 https://hahow.in/cr/jhsiaps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1MwCYP1Sqk/hqdefault.jpg)
學習筷用法 在 波力學習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edison學習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學習筷用法、波力學習筷、不鏽鋼學習筷就來手搖飲社群資訊站,有最完整edison學習筷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學習筷用法 在 波力學習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edison學習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學習筷用法、波力學習筷、不鏽鋼學習筷就來手搖飲社群資訊站,有最完整edison學習筷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學習筷用法 在 大向藥局- 【麵包超人學習筷組(左) 】M 定價$330 是專為慣用 ... 的推薦與評價
【麵包超人學習筷組(左) 】M 定價$330 是專為慣用左手幼童所設計的學習筷,透過輔助配件,讓幼兒在正確的握法及用法下練習,自然而然熟練動作後,很快就學會筷子拿法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