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年輕的時候,我一直以為自己一定會從老師、組長、主任、校長一路走上去,還去拿了主任資格。
當組長的那段時間我幾乎把工作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早上還沒七點就到學校去看路口導護、常常為了評鑑加班到深夜,連假日都在學校做資料;颱風天風雨無阻的要去學校掃玻璃掃積水、幫學校採購到處比價,就連懷孕大著肚子,我也從來沒有懈怠,戰戰兢兢。我一直以為主任這個位置非我莫屬,我這麼認真、這麼有能力!!
直到幾年前,換了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上司,只要他不開心,常常在會議上毫不留情的直接怒罵組長或主任,尤其是前朝上司留下來的規定,他特別的敏感易怒,提到前任上司,他就會暴跳如雷。對人、事、物的喜好全表現在臉上,只要是不喜歡的主任或組長的公文,他會把書櫃打開,罵句髒話,將公文用力甩進櫃子裡關起來。
他的情緒非常不可捉摸,可以上一秒鐘開心聊天,下一秒不知道哪個點觸怒他,他就發起脾氣來。被他喜歡的主任和組長幾乎是飛上天,在學校走路有風,跟他談笑風生。但是我不討他的喜歡,總是戰戰兢兢,很怕被他點名、怕踩到他的地雷,避他唯恐不及。
那幾年為了想要翻身,不管任何的考評我都很努力地完成,最怕他在送資料出去之前想起來有這份考評,從無例外的,迅速翻閱我的資料後,他總是摔了我的資料說我做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做什麼?讓我當下難堪又傷心,但是只要是我送出去的,傳回來的成績都是特優,得獎後的獎金,卻一毛錢也沒有分到,一句讚美也沒有。
一個情緒不穩,總是負面怒罵的上司,是工作熱忱的殺手。
用盡全力,卻得不到一絲的認同,甚至得不到尊重,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每天上班都覺得好無力,有時被當眾羞辱還得在下班後去海邊看海,大哭一場後才能回家,痛苦極了,好想離開學校,沒有任何動力想去學校上班。我問自己,真的想在這樣的主管底下當主任嗎?
在妹妹出生後到處去復健、就醫,我們的手頭很緊,想要放棄組長的工作,卻又捨不得每個月幾千元的加給,工程師卻告訴我:「你上班開心就好,我寧可你每天早一點回家,開開心心的,少了那幾千元算什麼?」我毅然決然辭掉繁重的行政工作,下班時間全留給妹妹,專注的帶妹妹去復健、把所有心思放在班級,我還去讀了個碩士。沒有了行政工作,一個禮拜只會在教師朝會上看到他一次,其他時間,我都關在教室裡,只看單純的學生,帶著一個中度自閉症的孩子..這才讓我重拾對教育的熱情。
忍耐不會讓任何惡意對待停止!越是對一個人卑躬屈膝、對一個人懼怕,對方就越不會尊重你。
當你無欲無求,會發現自己不需要懼怕任何地位。
慢慢的我發現自己不怕他了,不期待得到他的認同,不期待從組長升為主任、甚至決定這輩子不擔任行政工作、不用擔心他的批判,從專注帶班得到很多的成就感,我終於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後來竟然能很平靜的跟他說話,不再戰戰兢兢,發現我對他的態度變了,他對我的口氣似乎也不像之前那樣嚴厲。
在他退休的時候,我跟幾個一樣厭惡他、曾經被他當眾辱罵的同事說好都不要包紅包給他,但是最後我發現,所有人都包了,只有我沒有包。還有同事說包了紅包是為了要讓他看醫生、吃藥。
我想這就是我不被上司喜歡的地方,沒辦法阿諛奉承,沒辦法違背自己的良心說出巴結的話,沒辦法對著打從心裡厭惡的人微笑....再讓我選一次,即使是知道所有人都厭惡他到極點但是都包了紅包,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是捨不得包給他的錢,而是不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
放下無法隨俗的糾結,我選擇善良,但是不想委曲求全,也不想犧牲自己,一昧討好他人,很難被真心對待。
在人生的關卡上,有一個能夠看見我的喜樂,無條件支持我的人,真的很幸福。
學校組長主管加給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者: 何元亨 (新北市新莊區昌隆國民小學校長)
看著媒體斗大聳動的標題:「行政大逃亡」8月將湧現。怎麼會形容擔任行政職的老師是「大逃亡」?難道有誰曾經擔任行政職而面臨生命威脅嗎?
有人說:「行政大逃亡是台灣中小學教育最大的危機。」有這麼嚴重嗎?大學不也一樣,除了公務員外,有哪個教授願意跳出來主動擔任行政職?連系主任都是菜鳥助理教授擔任,何況是更高階的行政主管。在我看來,台灣中小學教育最大的危機是任何人都可以對中小學教育說三道四:從販夫走卒、學生家長、中小學老師、知名企業家、電視名嘴到大學教授等等,每個人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想升官發財者,莫入教育門!」不是每個人都會在乎行政加給有多少錢的,局外人少在那邊揣測議論。我在師專新生訓練時,就立志要完成校長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總想著,當幾年老師後,接著當組長,考主任考校長。目標確立了,行政路便走得更坦然!在我當老師的年代(那時剛解嚴),組長是小小官,主任是小官,校長是大官,更別說教育局的督學或其他長官了,官威浩大得令人生懼。現在呢?隨著民主成熟,那時所謂的「官們」,早成了人民的公僕。想要嗅聞「官味」、追求「官位」、享受「官威」的人,早就放棄兼任行政職的動力了。
這些年,公文和評鑑減量已漸漸落實,許多原有的視導或評鑑,已合併到4年一次的校務評鑑,甚至連校務評鑑的向度與指標也不斷合併中,大多以平日行政業務的內容為主。教育主管機關「減量」的目的,都是為了減輕行政人員的工作負擔與壓力,可以更落實行政支援教學與學習的目標。教育局發的公文,都會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不知道教育界外人指稱「沒意義的公文」是什麼?更別說什麼堆砌文字且無意義的報告了,難道學校現場承辦的公文和繕寫的計畫,都是沒有意義的嗎?那學校就該關門大吉了!若教育界的外人或不了解教育現場的人士而隨意指指點點,又不需負任何責任,只為了掀起陣陣漣漪,堆砌個人的社會聲望,那不是太輕鬆了嗎?
教育現場中,願意主動擔任行政職的老師的確漸漸式微,原因可以找到千百種,但我認為那只是「人性」!有人說:給行政主管加薪來留人,根本沒有用。以我來說,校長津貼比資深主任約多3,000元,資深的組長跟主任加給是一樣的,比導師約多2,000元。「加薪」是一種實質的鼓勵與肯定,不「加薪」看看,怎知道沒有用?如果只想花一根香蕉的價錢,就只能聘請「猴子」了。君不見,多少大學教授或經理人被國外優渥的薪資挖角了!除了薪資加給誘因不足外,難道,擔任導師或科任老師不會遇到跟擔任行政職相類似的困擾嗎?在各校級職務編配辦法的運作下:導師、科任老師、組長、主任,每個職位總會找到有人做的。一個蘿蔔一個坑,只是到底「坑」和「蘿蔔」的尺寸合不合而已!
在這個年代,即便大多數的老師不願意擔任行政職,但總有老師對學校具深厚情感,對學校未來發展還有憧憬,對個人教育生涯還有期待,對行政服務還有熱情,不在乎行政加給,不在乎寒暑假法定假期減少,不在乎外界的說三道四。願意承擔行政職的老師們,我們應該給予肯定與鼓勵!
兼任行政職的老師,不僅承辦行政業務,也要扮演科任教師的角色。所承辦的每一件公文,辦理每一個活動,繕寫每一個計劃,都是為了讓學校運作得更好,幫助其他老師教得更好,讓每個孩子可以擁有更豐富的學習機會。誰敢說沒有意義呢?
教育不是服務業,無法一味追求顧客高滿意度。教育要提升的是專業形象,安全的學習環境,豐富多元的學習機會。期許有幸擔任校長的夥伴,要成為兼任行政職老師的堅強後盾,綜理校務,綜合承擔一切毀譽!期盼各界,多給中小學教師一些掌聲!
學校組長主管加給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錢 也難救行政逃亡潮
周玉娟/退休校長(台中市)
中小學教師行政逃亡潮,讓校務陷入承接中斷、級務無法規畫窘境,學校運作停擺現象年年上演。教育部雖擬研議提高加給,然而些微薪額差距相較於繁瑣業務量,實難吸引教師願意跳進兼行政職火坑。
一般來說,也非所有行政職缺都找不到人,各校組長缺有共通性地雷區,教學組、生教組、事務組是最難產職務,原由在於「行政負擔重」、「與教學無關聯」兩大因素,讓老師生畏卻步。
教學組號稱首席,從排課找代課、規畫進修活動、才藝競賽,到核算鐘點費等,沒3Q(EQ情緒管理、AQ逆境指數、IQ智能商數)能耐者難以存活。生教組透早透晚看護學童安危,課間午休還得隨時接收管教突發學生事件,跨部會陳報工作也越來越多,要能擺黑臉、扮慈母、能文能武。暱稱財物大總管的事務組,採購、維修、災損等與教學無關勞務工作,早已啃光教學力。
教育部想提出兼行政職誘因,除了評鑑簡化、業務減量和提高加給既有思維,應先著手改善組長工作量不均、職務不專業問題。
透過組織再造改組(設備組與事務組業務重疊高),協助分攤教學一般工作。強化輔導支持系統和教育志工人力,幫助安心教學。將非屬教學行政工作(事務/出納/文書)改由幹事/行政助理/專任人員擔任,以促進教學與行政專業專責。
教育主管機關若能促進行政專業管理、教師專業教學,學校人力資源得以專才專用、合理有效調整,校務和教學自能穩定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