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數。
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出身富裕家庭、台大畢業、留學英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政大教授、國際法學者」。也因為這樣,當2019年6月11日民報刊登曹長青一篇「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打死,也不相信」。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有多好,而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大膽無恥的人!
其實,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造假疑雲,早在2015年選舉時就已被提出來過。只是,當時媒體報導很少,大家也都認為那一定是選舉抹黑。因為,如果是「野雞大學、選議員」,或許有可能;但蔡英文牽涉的是「倫敦政經學院、政大教授,而且是選總統呢」,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烏龍?那是絕絕絕…絕對不可能!
在曹長青質疑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的文章之後,同年六月蔡英文偷偷傳真了一本「博士」論文,在英國LSE婦女圖書館出現。隨後,林環牆教授在2019年8月6日親自去翻閱,並在8月27日發表轟動全台的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學位證書的真偽」。林教授的結論是,蔡英文頂多是「完成論文初稿,但未通過博士口試」的博士候選人而已。
接著,徐永泰博士在「四不一沒有」的嚴格限制下(「四不一沒有」:LSE聲明,這是根據作者的要求,不可以影印內容或用手機拍照其他部分,不可以帶鋼筆、原子筆,不可以帶水進去,也不可以帶手機錄音等,只可以閱讀和用鉛筆抄寫筆記,其他一概禁止。若需中途離開,需先交回論文,回來後再與館員一起拿出論文),於9月13日跟進至英國LSE婦女圖書館閱讀蔡的論文後,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該本論文格式錯誤百出,竟有六頁缺漏,還出現了1990年代才有的電腦排版方式「微軟字間字句自動調整系統」,且該論文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小結論,但卻沒有最後的總結,比較像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學術報告集結而成(這一點,童文薰律師在比對蔡英文國圖版英文論文,跟蔡發表在國內期刊的中文升等著作,發現後者幾乎是前者部分章節的英翻中,得到證實)。至此,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成定局。
雖然大選後,有關蔡英文的論文門報導變少了,但在彭文正、林環牆、賀德芬等人努力追查下,英國資訊委員會(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竟同意倫敦大學不公開蔡的口試委員名單,因為公布了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和痛苦(Disclosing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ause that individual a degree of damage or distress)。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放在LSE婦女圖書館和台灣國圖)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完全不同。逼得總統府發言人特別聲明,履歷表填的論文題目是「博士」論文的Part Two。這又是另一個謊話:沒有人在申請教職時不填博士論文題目,只填第二部的題目。那只證明一點:當時申請政大教職時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
再加上,在蔡號稱取得博士學位(1984年3月)之前一年,蔡英文在1983年6月;1983年12月在「政大法學評論」刊登的文章,都已自己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10月,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也是自稱國際經濟法博士。蔡英文自27歲起即以假博士招搖撞騙,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27歲的你我,誰敢跟蔡英文一樣,沒有博士,卻在投稿的期刊、報紙四處謊稱博士,並在國立大學求職信上公然杜撰博士論文題目嗎?一個27歲,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何會如此膽大包天?為何敢說謊成性?是爸爸有錢?可是有錢人子弟也很多,誰會這樣?還是爸爸有強大的黨國關係?可是有黨國關係的人也不少,誰這麼敢?而且,蔡英文說謊,不是只有27歲時假稱博士那一次而已。
我曾於2019年12月9日在某報發表一篇「小英說謊記」,敘述蔡英文親口說的謊話,摘要如下,
一、紐約辦事處大樓購買、啟用期間(2004/2005),蔡英文是不分區立委。但2019年8月17日,蔡英文在台中開講,「紐約辦事處…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我在做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蔡英文講這段話時,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後來被阿扁打臉後,8月26日才在臉書表示記錯了。
二、2011年出版的《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的口述提到,「初到康乃爾時,記得開學不久,有一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程時,我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妳來自那裡?』『那你們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嗯……』向來對隨堂抽問有問必答的我,剎那間腦袋裡竟然一片空白。…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他很體貼、也很嚴肅地說:『這個問題沒有理所當然的答案。妳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好好觀察、好好想想!』」
2019年9月20日「社群之夜」,蔡英文:「我到康乃爾大學法學院,去的時候,這個系主任就告訴我,就見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我說,『你是台灣來的?』,『那你們以後跟中國怎麼辦呢?』,我想了一想,我說『我們政府說我們要統一啊』,我們這個老師看著我說,『你真的要來唸康乃爾大學的法學院嗎?』……這個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三天後,彭文正博士收到Barceló教授的電子信件!九天後蔡連任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經查證係口誤。
三、2019年9月18日徐永泰博士報告,政經學院的蔡論文有一書面的作者要求,「四不一沒有」的閱讀限制。
隔天記者問,為什麼論文的閱讀要有很多的限制。蔡:「這個我不知道,這個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再問:「他們說是妳訂的」。蔡:「那當然不是我訂的」。問:「他們說是你要求的」。蔡:「不會是吧?」
四、2019年11月28日立法院公聽會,嚴震生教授指出,在國圖的「博士」論文有444個拼字錯誤。隔天蔡為解釋錯字太多,說:「35、36年前的論文了,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的打字機,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但,2011年,蔡在民主沙龍座談時親口說:(我的論文,)「尤其是你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印出來。」
五、2011年民主沙龍,蔡說「你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把論文交出去之後的那一剎那,我就覺得說我不要再考試了。……可是後來我爸爸說,你畢竟是學法律的,應該去考一張執照吧。…我又開始了我的考試生涯,我又去考了紐約的執照,考完以後……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的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那就開始我的教書生涯」。
其實,蔡英文的紐約律師是1987年登錄的,根本不是自稱倫敦政經畢業後(1984)先去考、再回台教書。至於蔡的台灣律師更是在1996年才通過檢覈取得,根本不是考試取得!
再加上蔡英文在《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一書中,說明姊姊蔡英玲陪她去倫敦參加博士口試的照片,後來被網友比對出,背景是波士頓的教堂。以及最新出爐的謊言,日前賀德芬老師公布的,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題目,不一樣。事實上,這題目也跟蔡英文於2011年在各大學(開南大學、交通大學、彰師大、靜宜大學)演講,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又不一樣。更是跟2011年10月出版的「小英便當與洋蔥炒蛋」一書的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elfguard for Domestc Market」)不同!怎麼有人連自己博士論文題目都會連續講錯、寫錯?
一個人可以在公開場合,口沫橫飛,神采飛揚,說謊,而且不止一次,不怕被抓包,也不怕這些場合可是都有錄音錄影。一個人可以在求職履歷表上謊稱博士,一騙近四十年,也不怕東窗事發。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壞:她知道自己在說謊。就是愛說謊,隨口呼攏,說謊可以得到利益;另一種是病了:其實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在精神醫學有一少見的精神病理現象,英文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有人翻成「謊話幻想」),又名pathological lying(可翻成「病態性說謊」)。精神醫學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有限的事實,混合了大量、生動的幻想。聽者的興趣使當事人很高興,於是又更強化了本症狀。這些症狀不僅是事實的扭曲,有時還會偽造一些自相矛盾的過去生活,如聲稱父母已死,博取同情」。另也有這樣的描述;「流利、似是而非的說謊,通常是浮誇、極端事物的不真實敘述。這些敘述隱隱約約被當事人相信是真的」。但本現象不是妄想,因為如果有人找出事實來質疑時,當事人還是會承認錯誤。又,他們說謊,主要不一定為了得到實質利益或逃避責任,而是為了滿足內心某種需求,或許從中可提升自尊與自信。
我曾經一度以為,蔡英文會不會是後者,病了。如果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包容她,並給予治療。但蔡英文,博士未完成,帶著博士班筆記回國,將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進政大教書,繼續把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藉以升等副教授、教授。這位法律學者教授,終其一生,除了將博士班筆記翻成中文外,沒有其他著作發表。所以就說謊的本質,蔡每次說謊都是為了得到利益或逃避責任,而且還運用各種方法去遮掩謊話,如放在LSE的論文不讓人影印、引用,把教職升等資料封存至2049年。由此觀之,蔡英文應該是壞、不是病。
有人一定會說,當總統又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當然沒錯。問題是,我們談論的不是「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而是「讓學術詐欺、說謊成性的人當總統,對我們社會及下一代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原載台灣《風傳媒》網刊 2021年9月21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7891?mode=whol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學位 口試 報告 在 陳季暐 Ji-Wei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體育教會我的事
隨著疫情的升溫,國內彷彿停止轉動,跟隨停課不停學的宗旨,教學的環境也逐漸轉變成線上學習,而今日是我碩士班專題以學位論文主題進行報告,而我也比照正式學位論文線上口試模式進行口頭報告,在家準備三鏡頭穿上西裝,並將我的報告呈現給線上的教授與同學們,或許會讓人認為何必在家還要這麼認真,穿西裝也沒有人看,但這就是體育教會我的態度。
它教會我,在什麼場合,必須有什麼樣的態度,在田徑場要有田徑運動員的態度;在教學上要有教育者的態度;在撰寫期刊上要有學術研究者的態度;當然,在研究所報告之中,即使來到了無人注視,線上對著筆電自言自語的狀況,依舊要保持場合態度,因此,我對於心中的要求,在家也要呈現最好的形式給大家。
你們有自己的態度嗎😎😎😎
#學位論文|#口試 | #專題報告 |#西裝 | #態度
學位 口試 報告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學及學生申辦業務請務必配合防疫措施辦理】(#5月21日更新)
Teaching and students’ application please cope with epidemic procedures (#UpdatedMay21)
.
各位好:
.
因臺北市及新北市已有多起染疫個案,且持續增加中,疫情已是警戒標準的第三階段,除校方已於5月14日發布本校各項防疫措施以茲因應外,有關教學及學生申辦業務相關因應措施,務必配合辦理:
.
(1) #5月17日起至本學期結束(109-2),#本校所有課程 (#含期末考) #全面採用遠距或線上方式辦理。教師可善用學校新一代數位教學平台 NTU COOL,上傳課程影片進行非同步之遠距教學及進行線上測驗。有關期末考評量方式,本校提供在家線上測驗、線上口頭報告及互評或線上實作演練等彈性辦理形式,請參閱附檔( http://curri.aca.ntu.edu.tw/covid/課程評量調整建議.pdf ),並請老師預作準務必遵守防疫規範。
(2) 教務處原先各項需透過授課教師、導師、指導教授、系所及其主管等親簽之文件,包含停修、休學、輔雙等臨櫃業務,改採變通方式辦理。學生得透過e-mail附帶已填妥之相關表單及/或檔案,寄送該表單給老師及承辦單位,以老師及承辦單位同意之e-mail取代簽名後,再由申請學生將e-mail轉寄所屬教務單位承辦同仁。惟仍依各項申請規定之截止時間辦理。
(3)碩博士生學位考試得以視訊方式進行。#遠距口試的委員仍將致送口試費用,#但不得請領車馬費。委員簽名可採電子簽名。
(4)因應疫情,109-2學期繳交論文的截止時間延至8月31日,因隔天就是下一個學期開學日了。口試的時間也彈性處理,只要碩博士班學生能夠在8月31日以前完成繳交論文程序,就能如期畢業,如果無法在8月31日前完成繳交論文的程序,則下一個學期須註冊繳費,而修業期限屆滿者應令退學。
※教務處註冊組承辦人員資訊:
http://www.aca.ntu.edu.tw/reg/sections_detail.asp?id=2
.
下列各院、系學士班學生,請mail給教務處註冊組承辦人:
(1) 文、理、社、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電機資訊、法律、生命科學院。
(2) 醫學院:護理系一年級、除學士後護理學系外其他系一、二年級。
(3) 公共衛生學院一年級。
※教務處課務組承辦人員資訊:
http://www.aca.ntu.edu.tw/curri/cur_staff.asp?id=2
※教務處研究生教務組承辦人員資訊:
http://www.aca.ntu.edu.tw/gra/sections_detail.asp?id=2
下列各院、系 (所) 之碩、博士班研究生,請mail給教務處註冊組承辦人:
文、理、社會、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電機資訊、法律、生命科學院。
※醫學院教務分處承辦人員資訊:
http://www.aca.ntu.edu.tw/macd/sections_detail.asp?id=2
.
下列學生請mail給教務處註冊組承辦人:
(1) 醫學院:學士後護理學系所有學生;護理系學士班二年級以上及其他系三年級以上學生;各系 (所) 研究生。
(2) 公共衛生學院:公衛系學士班二年級以上學生及各系 (所) 研究生。
※教務處數位學習中心承辦人員資訊:
錄製課程相關諮詢 /
02-3366-3367 #566、563、586
NTU COOL數位教學平台 /
02-3366-3367 #598、02- 3366-3366 #25580
數位TA申請 /
02-3366-3367#584
U Meeting、U Webinar /
02-3366-3367#532
若老師在教學數位化上有任何問題,請參考數位學習中心專頁 (https://www.dlc.ntu.edu.tw/superkit/)
由衷感激大家在此時局的諒解、配合!
.
教務處 敬上
.
.
Dear NTU community members,
.
Due to a rapid escalation in the number of COVID-19 case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recently,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s now approaching Alert Level 3 (orange light). In response to this urgency, the University is asking all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units to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 preventive measures:
.
1) Starting May 17th, all classes will be switched to remote-only instruction for the rest of the spring semester. Instructors can upload their lecture videos to NTU COOL. Since the epidemic is escalating, the alternative to on-site final exam for assess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and planned in advance. The University provides mechanisms for conducting online testing, online oral reporting, peer assessment and online drills. 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ed document in preparation for such eventualities. ( http://curri.aca.ntu.edu.tw/covid/課程評量調整建議_eng.pdf )
.
2) To prevent the epidemic, all application forms with review and/or signature from course instructors, mentors, advisors, and/or supervisors of departments/graduate institutes/degree programs (Course Withdrawal, Leave of Absence, Dropping Double Major and/or Minor Study etc. are included) can be replaced with flexibl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Students can mail to the person and/or unit in charge with application form as attachment. If they approve your application, please forward this approved mail to the according unit of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note]. Late submissions will not be accepted.
.
3) Graduate students can take their master’s or Ph.D. thesis/dissertation defense through the video conference. The signature of the committee member can be replaced by an electronic scan. The committee members who use the video method to conduct the master’s or Ph.D. thesis/dissertation defense are allowed to apply for their attendance fee, but not allowed to apply for their travel allowance.
.
4)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deadline of the thesis/dissertation submission for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Academic Year 2020-2021 has been extended to August 31, 2021 because the next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classes for the next semester. The deadline for the thesis/dissertation defense is also flexible. As long as the Master’s and Ph.D. students can complete their thesis/dissertation submission process by August 31, 2021, they will be able to graduate on schedule. If the students are unable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submitting their thesis/dissertation by August 31, 2021, they have to pay the tuition and fees for the next semester, and if their maximum period of study has expired, they shall be ordered to be withdrawn from the university.
.
[NOTE] Students affiliated in the following units shall mail to the Branch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Second Degree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all students), Department of Nursing (sophomores and above), other undergraduate departments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juniors and above) and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sophomores and above); othe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all mail to Undergraduate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the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shall mail to the Branch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graduate students from other colleges shall mail to Graduate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Undergraduate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http://www.aca.ntu.edu.tw/eaca/reg/sections_detail.asp?id=2
Graduate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http://www.aca.ntu.edu.tw/eaca/gra/sections_detail.asp?id=2
Branch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http://www.aca.ntu.edu.tw/eaca/macd/sections_detail.asp?id=2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 & Digital Learning Center:
Digitalizing your courses:
02-3366-3367 #566、583
NTU COOL:
02-3366-3367 #598、580
Application for teaching assistants for digital courses:
02-3366-3367 #584
U Meeting/ U Webinar:
02- 3366-3367 #532
If there is any problem, you can refer to ntu-dlc’s website (https://www.dlc.ntu.edu.tw/superkit/) for help.
.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ongoing commitment to our campus and our mission during this time of challenges and change. We will find a way forward, and a way to be together again as a community in the nearer future.
.
With appreciation,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學位 口試 報告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4lbI1neJ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98RFuIrqE2FebjiClSYqqGCblA)
學位 口試 報告 在 碩論口試要注意什麼?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學長姐好,小弟明天要碩論口試,想請教幾個問題,1. 報告有需要滿一個小時嗎?小弟這幾天自己在房間試講, ... 教授提- 研究所,考試,碩論,口試,台大. ... <看更多>
學位 口試 報告 在 [求助] 夾在男友跟家人之間喬不攏婚事- 看板Boy-Girl 的推薦與評價
還沒訂婚也沒有在半年內會結婚,所以沒發在婚姻版。
我目前適婚年齡讀碩,讀之前男友就想盡快結婚了,我當時的回覆是說結婚跟碩士可以並行。
但讀了碩士我發現真的很忙,指導教授是很認真的老師,每週要求我們報告研究進度,學期前跟末都會團體大報告,而我爸覺得如果今年要結婚勢必會影響到我研究進度,到時候會延畢,男友則是覺得結婚不要搞的太複雜其實不會花太多時間,他會負責花費跟弄,還蠻堅持今年要結婚辦婚宴。
1.我爸覺得先登記,今年先拼論文進度,等我明年口試完再辦婚宴,如果今年結了,我還要去適應公婆家,他比較在意我能不能準時畢業。
2.男友覺得明年會懶得辦加上明年要弄蜜月旅行,而且明年辦跟今年辦的意思一樣,假如口試弄完8月,那也要往前推三個月來處理婚事,到時候更沒時間弄,然後他覺得我就學期間可以偶爾回他家就好,其他時間在我家處理學校的事,因為我家離學校近。
3.我覺得登記就好,不想辦婚宴,主要是花錢又花時間,但我的想法在這件事當中不具參考價值,因為我媽不同意,因此作罷。
4.我媽說嫁女兒一定要辦婚宴,要迎娶也可能不迎娶,說詞反覆,但她覺得碩士期間結婚可行,延畢就延畢,反正有婚宴讓別人知道她嫁女兒就好。
婚後有段時間跟他爸媽住,之後會搬出去,他爸媽人都算不錯,不太會管我們,搬出去也支持,只是我要適應跟他們住,然後離學校距離比較遠,其他應該沒太大問題。
我爸比較偏激,但也是為我好,怕我住公婆家受委屈,然後碩論生不出來壓力會很大,說我這樣搞一定會延畢,不然就說我這麼想嫁出去嗎。總之,各說各話,目前都只是我在中間幫忙問話,兩個男人還沒正面對決,我希望我都能顧及到兩邊的感受,但我已身心俱疲,這幾天討論都以淚洗面收場,我媽還說有什麼好哭的,我是不是有躁鬱症,抗壓性太低,之後工作怎麼生存之類的話,她不懂碩士的壓力還要處理這種對人生沒啥幫助的事。
心累的還有一些情緒的話,比如男友就會說當初我讀碩士前講的沒有信守承諾,為什麼現在要他退讓,一定要我支持他,可是我本身就不想辦婚宴,雖然他說會弄,但有女方的事還是得我處理,然後也要跟難溝通的我爸媽溝通,這些就感覺很花時間跟心力。男友想今年結除了我之前說過還有就是他想早點兩人生活,不然畢業後都快30再結就要準備生小孩,再來是我家比較保守,要有婚姻關係才能同居、兩人單獨過夜、去男方家睡,結了會比較方便一起做事,而辦婚宴可能就他不想偷偷結婚的感覺。
我想問有沒有版友也是碩士期間結婚的?真的會忙不過來嗎?只辦最基本的婚宴。或是有沒有人也是正忙、壓力大的時候結婚,比如趕專案的時候,真的會嘎不過來嗎?
感謝大家抽空看完。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5.2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73942363.A.8D5.html
※ 編輯: h22137378 (49.217.5.236 臺灣), 01/17/2023 16:32: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