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響力閱讀]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正念冥想 #壓力挫折和創傷 #穩定情緒指南
#當生活不如預期時 #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我們要如何面對 #安然度過 #減壓訓練
誰沒有人生停滯不前的時刻,誰沒有失敗挫折覺得自己完蛋的心情
又有誰沒有覺得自己很失敗、沒有一點好事會眷顧到妳的時刻。
但是,大腦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復原力的大腦研究發現,大腦具備驚人的可塑性。
「使用嚴苛的標準批判自己」就是大腦負向習慣之一,當我們保持一段距離,看看這段經驗怎麼幫助自己,並且學習用「寬厚、仁慈」的方式對待自己,就是強化復原力的重要基礎之一。
#所有的病因和挫折感 #都來自不接納自己
當我們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才有機會改變自己!
#與他人連結 #不需要完美形象才可以
健壯復原力的核心,正是「人際連結」孤獨造成的心臟疾病和風險,就跟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一樣強大。
家庭的連結、朋友的連結、社群的連結,當 #有力量的串連網
由你為中心建構起來,就能壯大自己內心的強度!
#善的感染,有助於身心健康,尤其弱化心中的匱乏感。
對我來說,認識凱婷就是善的感染來源之一,當我遇見內心貧脊的時候、和孩子相處感到匱乏之時,心中的匱乏感抑制著內在豐沛的力量,這時候,我們會聊聊天,即便純粹聆聽也很可以,在沒有建議框架的時候,純粹的聆聽,可以啟發進入內在的冥想力量。
書中提及 #平息情緒風暴 之前,必先觀察和感覺。當我們與自己的感受在一起,最先前的行動就是「#停止你手上正在進行的所有事情」透過「STOP」四步驟:
S「停止你手上正在進行的所有事情」
T「緩緩做三個深呼吸」
O「觀察自己和自身處境」
P「讚揚你所能採取的大小行動」
#補充一個,有時候 #靜止,沒有讓事情惡化,就是一種行動!
首先,感謝自己願意停止,感謝選擇減少對自己身心的壓迫、感謝停止惡性解讀別人的自己、感謝自己沒有放棄而且 #依然好想被理解的心!
練習移動念頭到另一個地方,增加和不安共處的力量,就有機會 #透過正念和冥想,做到「#緩緩」。最後,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復原力」?復原力本身就是「一種存於人體內的力量,能讓你安然度過困難和挑戰,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蓋兒.蓋茲勒醫師認為,#每個人天生都有復原力,#只是有時會處於休眠狀態,透過練習就能找出這股力量。
讓我們透過正念來喚醒內在這份力量,擁抱具備復原力的自己!
#聯經 #聯經出版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
「如何 抑制 情緒」的推薦目錄:
如何 抑制 情緒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木的放映室 #合作邀約 #書籍推廣
#木的手拉手合作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作者: 朴又蘭 (韓國精深分析專家)
出版日期:9/27
📍書籍摘要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作者為韓國精神分析專家,豐富的接案經驗引發個案對母女關係的好奇,社會對於母職的責任與意義帶有許多框架,我們腦海中回想起年幼時期與家人的相處,先不論單親或其他多元形態的家庭,在父與母之間,母親在生活大小事上似乎難以離席。也因此,母子/女間存有著緊密的牽絆。作者觀察了多數個案與家庭間的互動,發現為人母者在心情低落時多半的傾訴對象會是女兒(倘若家中有男有女),而看著女兒出嫁時,母親的心情或許欣慰,卻也有部分母親說著在內心深處,存在著深深的嫉妒。
✨拋棄「為母則強」的幻想後的領悟
我們常說「為母則強」,這樣的語言似乎在說著女性育有子女後彷彿脫胎換骨,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面對困境時需要剛強,卻也間接的抑制了表現脆弱的面貌。作者從此破題,探討了女人在成為母親後角色的轉換,身邊頓時多出了需要撫育照顧的嬰兒,母嬰之間的連結有甜蜜,也有更多的是生產過程的疼痛引起的後續創傷、初為人母的焦慮、嬰兒吸吮乳房過程的疼痛、對親餵的堅持,身與心的試煉讓母職更加具象化。然而,在這角色的背後,母親壓抑了什麼,又從行為表現出什麼,作者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詮釋母女、母子之間的關係,對此進行探討。
📍觀後感
1️⃣愛是自私的?!
書中有一段提及「當母親本身的匱乏感越強烈,越會期待從子女身上解決匱乏」,雖然文字很絕對且主觀,然而卻提供我們思考與檢視母親與自己的關係(父親我想也行)。
不禁讓人聯想到空巢期的父母,當子女初次離家就學,父母尤其是母親,會因著家中成員的缺席勾動豐富的情緒,也可能引發深深的匱乏感,倘若此時父母能夠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個人生活,向外結交朋友滿足人際匱乏感,似乎將有助於減緩對子女離家的焦慮。
2️⃣母親是誰
拉岡曾說「孩子最不安的時刻,就是母親站在身後的時刻」,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與母親緊緊相連,皮膚、感官第一個接觸到的都是照顧者,照顧者的聲音引領者我們開始感受世界的變化、照顧者如何回應我們最原始的反應,也在幫助我們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從這麼弱小的嬰兒階段,母親的形象便從母嬰之間的互動中開始傳遞給孩子,我們眼中的媽媽形象,除了想到外表、個性之外,媽媽這個人帶給你內在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什麼呢。在讀了此書之後或許能夠提供給你新的思考方向,進一步擴展對親緣的理解。
📍木的推推理由
1️⃣書中用淺顯易懂的心理動力概念,從案例引導讀者去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母子、母女情緣,作者也分享了身為人母在哺育過程中的啟發與思考,用詞不艱澀且故事性豐富,對於想要了解心理動力如何運用在生命經驗,檢視與母親之間關係的讀者而言會是一本有用的書。
2️⃣在乍看標題時不禁讓木的團隊困惑何以將對象限縮於母與女,瞭解了作者的背景與專精的心理學領域後,能夠理解作者切入的觀點。若你剛好是女性,又對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感到好奇,書中有許多案例分享能引發反思。
💡本次為受出版社邀約而協助分享,僅以閱讀書摘後之心情所想分享給讀者,有機會再分享讀完全書之想法給大家,期盼能與感興趣之讀者互相交流🙋🏻♀️
#親情 #母親 #懷孕 #精神分析 #朴又蘭 #韓國 #情緒 #嬰兒 #母嬰 #空巢期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如何 抑制 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不敢生氣以免造成別人麻煩」、「自己忍一忍就會好了吧」、「只是想被重視但卻不知如何表達」……
社會對於 #負面情緒的表達 總是不太重視,然而人卻不可能永遠保持正面,這樣的錯誤觀念反而導致否定及抑制了個人相當程度的情緒表現,不平衡的情緒逐漸累積壓抑,最終不是爆發成無法收拾的炸彈,就是內化成為身體不適。
無論是正負面的情緒,都需要學習 #認同自己的情緒,#適當的調整、#表達是人們一輩子的修練,本書將帶你正確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認識情緒與大腦間的作用機制,你也能成為自己內在小小心理師。
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bit.ly/2WMqr3r
#初和推薦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
#將更容易找到自我
如何 抑制 情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 抑制 情緒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人 在 賭博、比賽、競技 或 任何勝負得失 的情境 是很難抑制自己的情緒。很容易把最真實的一面表露出來
在工作、活動、任務 等等的情況下 也會顯示出是否一個 守時、有責任心的人 和 與同伴相處的所有行為
至於 在一群新相識和陌生的環境中,人們也會很容易展露出 平常很少出現的另一面
九型人格
何謂九型人格 https://youtu.be/tALRS0R39bg
外表特徵 快速判斷 https://youtu.be/zivNXMlDcaI
問卷測驗 為何不準確 https://youtu.be/zsWjo0TSO30
Ming仔 和你傾政治 https://youtu.be/zRYh-qKgDkk
林鄭 負能量一型人 https://youtu.be/TSNenlipHkI
林兆波 美滿婚姻 生活愉快 https://youtu.be/QWrmh25D8-8
蕭若元 燈神如何煉成 https://youtu.be/hEVjK0f6DD4
車志健 5型進化8型 https://youtu.be/v-W9Twfc_Mw
陳百祥 阿叻 https://youtu.be/vNITrEpEmcI
心理分析
講大話的七大動機 https://youtu.be/beORZtabIEw
無助經驗捆綁成功機會 https://youtu.be/g-ImXz_II-M
快速閱人術 https://youtu.be/XW5TCQWAJdI
心靈雞湯
斷捨離 https://youtu.be/hlUGiHcchqw
報應解讀 https://youtu.be/PCzxUvuSS5k
背叛與出賣 https://youtu.be/LNT4igetvvo
竭盡所能 全力以赴 https://youtu.be/WBHs8XdyZIA
人生最失敗的行為 https://youtu.be/I0zhYivk3gI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九型人格 #心理學 #Enneagram

如何 抑制 情緒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手部穩定+衝動控制+顏色概念遊戲
🎈 適合3歲以上,大人也可以玩唷 🎈
家裡的積木們,孩子玩膩打入冷宮後,其實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呀💕
✨ 還可以拿來當個人、團體桌遊喔~
可訓練:
✅ 手部穩定度
✅ 顏色概念
✅ 空間推理
✅ 衝動控制
✅ 等待輪流
簡單又刺激好玩!
連假殺時間好夥伴~
#歡迎加入恬兒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wkidpro/
#加入恬兒官方line文章不漏看
👉 https://line.me/R/ti/p/%40kidpro

如何 抑制 情緒 在 EC Clean 易潔生活- 抑制憤怒,平衡情緒放寬心胸,不要沒有 ... 的推薦與評價
抑制 憤怒,平衡情緒放寬心胸,不要沒有根據地猜疑控制情緒,學會應變用平常心,面對平凡的生活, 學會享受精彩的生活, 每天都是好日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