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皮膚乾燥屬於「血虛」症狀,陽虛又會如何影響身體?】#精選書摘
體寒怕冷最常見的類型,就是保溫能力不足的陽虛。陽虛會引發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明明覺得冷卻容易出汗,出汗又導致熱能流失,結果就覺得更冷。
這時,體表的寒氣可以使用桂枝加朮附湯來去除。另一方面,如果是因為體寒導致手腳末端冰冷、皮膚乾燥,這就是典型的「血虛」。那麼,要如何才能改善及治療呢?
#中藥材與漢方藥圖鑑事典 #體寒 #手腳冰冷 #皮膚乾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台灣有8成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超過50歲,且女性多於男性,是非常常見的關節疾病, 許多人擔心關節卡卡、紅腫脹痛、甚至嚴重變形,不但影響行動力和活動力,人生也會變得無趣。 退化性關節炎可以恢復嗎? 蔡凱宙醫師說明,人體有損耗也有再生,若再生的能力下降,損耗增加時,就會走向退化。 因此,...
如何改善腳部血液循環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泡腳】
「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中醫保健理論關於一年四季沐足有記載:「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可見腳部的鍛鍊和保養對整體養身是極為重要的。
人的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腳趾更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血液循環容易差,再加上腳的脂肪層薄造成保溫差,所以腳的皮膚溫度低容易受寒。腳部如果受涼,會引起人體許多的不適,像是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包括鼻、咽、氣管等部位,造成抵抗力降低,在體內的致病菌就會在抵抗力低時大量繁殖。除了引發呼吸道疾病外,腳部受涼還可引起腹瀉、腰痛等疾病,因此,足部的保暖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長時間受涼,腳上的神經末梢受涼後,會讓正常運轉的血管組織收縮,時間久了會導致血管舒張的功能失調,易誘發動脈痙攣、關節炎和風濕疾病、呼吸道疾病,對於女性來説還易導致婦科疾病。
這時候腳的保暖就十分重要了。
人體腳部光是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若以雙腳66個穴位計算,則占全身穴位的10%。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尤其雙腳穴位與各臟腑有相對應的反射區,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這裡,因此泡腳時通過經絡傳導,也能有助臟腑的保健與治療效果。
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刺激足部穴位及反射區、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後,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以達到放鬆下肢肌肉、筋骨的作用,更具有增加全身新陳代謝、改善內臟功能及平衡內分泌的效果,緩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經常泡腳,有助於刺激腳部的腎經湧泉穴,與踝關節以下的各穴位,發揮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以及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的作用。、
泡腳也能祛濕進而增加循環、助眠、改善手腳冰冷,還有幫助減肥的效果。尤其是現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濕,通過中藥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
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從醫學理論來講,腳上有人體各臟腑器官的反射區和穴位,以及經絡,很多人都做過足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射區臟腑有問題。所以當我們做完足底按摩後,會感覺渾身輕鬆。同時人體腳上有六條主要的經絡,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因此熱水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如何泡腳才是正確的?
水溫:宜在40~42℃
熱水中加料:一般來說,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水泡腳,取15克左右的生薑煮沸晾涼後即可;桂皮泡腳則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膝關節不好的中老年人,建議在泡腳的同時熱敷膝蓋,可以祛風寒,緩解風濕骨痛。市面上也有一些藥包,都可以考慮。
水量:以蓋到過小腿的2/3為最佳,也只有直達膝部的高水位泡腳,才能充分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才可使泡腳效果更加充分。
經常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桶,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要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溫在40~45℃左右比較適宜,要隨時添加熱水以保持水溫不下降。
按摩:泡腳時建議適度敲擊小腿內側刺激肝脾腎經,或是按摩小腿的穴位,例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或是足三里、三陰交等部位,都有助加強經絡、氣血循環,達到更好的護腎效果。在按摩腳的同時,同時也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一石二鳥。
何時泡腳:建議在晚上臨睡前泡腳效果最好;泡腳後不要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泡腳時間:建議每次浸泡15~25分鐘左右,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體內血液也會更多地流向下肢,會造成心血管超負荷。而且冬季氣候本來就乾燥,皮膚在熱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還會導致皮膚過於乾燥,容易得皮膚瘙癢症,因此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士泡腳,結束以後最好使用一定的潤膚產品,讓皮膚保持一定的水分。
注意事項:
泡腳時有出汗是正常的,這時候千萬不要吹風扇或者開空調,因為泡腳時全身的毛孔都處於打開的狀態,如果這時候吹空調或者電風扇,不僅不能養生,還容易著涼。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
此外,以下5類人泡腳時也需格外謹慎。
1.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當血管突然遭受強烈的冷暖刺激,容易發生破。因此對於有基礎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泡腳時間較長、溫度過高等因素,可能增加心腦血管負擔。此類人泡腳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將導致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
2. 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3. 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 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4. 足癬等皮膚病患者: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症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乾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5. 如果小孩子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泡腳益處多,但任何事都是要注意,不適合的人千萬要小心。泡完後記得迅速擦乾及穿襪子,以免著涼,如果著涼就與泡腳的原意背道而馳了。
如何改善腳部血液循環 在 林耕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冬天注意手腳保暖
變天時不少人都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只要氣溫下降就會凍的手腳不像是自己的一樣。這是因為溫度變低時,血管會收縮使流經手腳的血液變少,而手腳部位又是屬於血液循環的末端,只要血管收縮血液的流動就會緩慢,身體的熱能就會難以傳達。
#手腳冰冷的影響
老一輩的人常說「寒從腳底起」,手腳冰冷會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使人覺得寒冷,同時回流的血液過於冰冷,會使身體體溫降低,免疫力變差,變得容易感冒。另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人還會有四肢靈活度變差的情況,而且感覺也會變得遲鈍,嚴重的會短暫失去知覺。
#林耕仁關心您
#如何避免手腳冰冷
除了氣溫低會讓手腳冰冷外,另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也手腳冰冷的主,很多人會都過吃中藥來調理身體,讓手腳冰冷的情況改善,但其實簡單的方式可以改善這狀況。譬如多散步走路,促進腳步血液流動,泡腳或是用熱毯子、熱水袋熱敷,或是穿上鞋子、襪子保溫,都可以有效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減緩血管收縮並幫助血液循環,尤其是長輩們,更別輕忽血液循環的問題。
如何改善腳部血液循環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根據統計,台灣有8成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超過50歲,且女性多於男性,是非常常見的關節疾病,
許多人擔心關節卡卡、紅腫脹痛、甚至嚴重變形,不但影響行動力和活動力,人生也會變得無趣。
退化性關節炎可以恢復嗎?
蔡凱宙醫師說明,人體有損耗也有再生,若再生的能力下降,損耗增加時,就會走向退化。
因此,我們要將損耗減少,提升再生能力,就是要提高身體的「自癒力」。
骨科醫師蔡凱宙說明,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分為下列兩種:
外因性:抽菸、喝酒、肥胖、受傷等
內因性:遺傳基因、停經後婦女、年長者
蔡凱宙醫師指出,我們都可以透過調整緩解退化性關節炎,「它不是沒有希望的,它是會好的病」,
但重點是要給細胞一個良好的環境,改變飲食習慣及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蔡凱宙醫師指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要從「骨正、筋軟」開始,骨架要弄正、肌力要鍛鍊、韌帶穩定度要重建等等,
此外,我們要把呼吸及血液循環也調整好,才能告別疼痛並使軟骨再生。
膝蓋問題要從腳開始治療
蔡凱宙醫師說明,腳指的是「足踝」,因為此處歪斜的話,膝蓋內側的受力就會增加,「就好像二樓壞掉,地基也要弄好,上面才會好」。
他表示,透過矯正鞋墊、腳部運動等方式,來讓腳部循環變好,藉此也調整膝蓋。
蔡凱宙醫師補充,臨床上也發現病人腳部長黴菌,造成足部水腫得很厲害,此時透過治療腳部的黴菌,膝蓋也跟著好轉。
「所以人體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你不可以只有想要治療膝蓋而不管腳,那這就沒有辦法好。」
膝蓋退化如何預防?
蔡凱宙醫師回應,要從飲食及運動兩方面改善。
飲食:不吃糖
醫師說明,首先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甜食、糖不要吃,就能降低腹部肥胖的機率,膝蓋壓力也會因此減小。
運動:扶桌正踏及推揉膝眼
扶桌正踏
可以幫助膝蓋循環,緩解關節炎,同時鍛鍊肌肉力量。蔡凱宙醫師表示,利用桌子輔助,可讓膝蓋壓力減少,手則要用較大的力氣。
1、手肘微彎扶桌,兩腳合併不要內、外八。
2、踏步時雙腳盡量抬高,大腿與軀幹趨近90度,也就是與地面呈現水平狀態,再放下。一次踏步30至50下,一天最少要能夠踏到300下最佳。
推揉膝眼
膝關節腫痛、活動困難或是腰腿無力時,可以按摩內膝眼穴。蔡凱宙醫師指出,若感覺酸軟,就表示有點阻塞、水腫,愈按摩讓膝蓋放鬆,就愈不容易磨損軟骨。
1、坐在椅上,膝蓋彎曲90度。手握膝蓋,找出膝蓋內側凹陷處的內膝眼穴。
2、將腳伸直、腳跟著地,以拇指按摩內溪眼穴10秒。每回3次,早晚各2回。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1月號《逆轉脂肪肝》,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相關影片】
找回行動力!每天這樣做關節不退化【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6U4J_1NBQl8
每天3招 遠離膝關節炎【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W6AhqItELKQ
消除發炎、防護軟骨 逆轉關節退化的6道防線【陳怡孜醫師/骨力顧健康】
https://youtu.be/4blduzRvHa0
按摩膝蓋疏散累積毒素,暢通關節經絡一身輕
https://youtu.be/9CjcYu5yMQk
【相關文章】
按摩膝蓋疏散累積毒素,暢通關節經絡一身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842
揪出傷害關節5元兇!醫:正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應該要...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352
痛風、關節炎反覆發作!少碰這4種讓你痛到不行的食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018
#蔡凱宙 #退化性關節炎 #骨科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如何改善腳部血液循環 在 健康2.0 - 踮腳深蹲改善腿部血液循環緩解下肢靜脈曲張每天3 ... 的推薦與評價
踮腳深蹲改善腿部血液循環緩解下肢靜脈曲張每天3分鐘足療按摩不怕半夜頻尿、夜尿bit.ly/3wbyVAv 主持人: 鄭凱云來賓: 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 ... <看更多>
如何改善腳部血液循環 在 增強下肢血液循環!專家教你空中健腿3招運動健康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看更多本集精彩內容:https://youtu.be/kTSMw2sah9E有沒有發現最近天氣冷,腳麻的次數也增加了?有些人走一走腳痠,會停下來捶一捶小腿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