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五和菓子臉書抽獎時間 🌸
週五到了,和菓子抽獎時間又到囉❤
這次,和菓子要送親愛的發現故事即將上市的「煮糖-本草糖露」囉!
🎀 贈獎獎品 |「煮糖-本草糖露」搶先體驗迷你瓶
🎀 贈獎名額 |2名
🎀 贈獎辦法 |回答問題拿好禮
🎀 贈獎期間 |截至2021/5/3(週一)台灣時間中午十二點前
🎀 贈獎內容 |https://reurl.cc/xgqaNZ
🎀 贈獎問題 |以標準格式回答問題:「#日本零食和菓子 #發現故事 #煮糖本草糖露 ❤️ 留言告訴和菓子讓你最想念最喜歡的漢藥或本草,和菓子就要送給幸運兒禮物囉!
🌸 和菓子中獎小技巧:
和菓子IG : @jpfoods目前的中獎機率非常高,歡迎大家兩邊都一起參與,增加中獎機會哦!
⋯⋯⋯⋯⋯⋯⋯⋯⋯⋯⋯⋯⋯
「煮糖」嘖嘖群募開始,台灣首款原創本草糖露激發你的味覺新想像
一般大眾對本草糖漿的想像,多停留在漢方枇杷膏或人工味的感冒糖漿,講求的是療效而非風味本身。國外因調酒文化盛行,發展出一些知名糖漿品牌,但多半是提供職人方便調配的單方西式香草或水果類糖露,鮮少有屬於東方的風味。但我們想提供的並不是這類調配用的糖漿,我們希望它本身就是完整的風味旅程,是一支獨立的作品。
「煮糖」共有三種口味:
【炭焙烏龍馬告】帶有龍眼木炭火香氣的烏龍茶韻含熟果香及炭薰香。結合山胡椒的辛香與薑味,帶出清爽的檸檬香氣。
【伯爵當歸花椒】以伯爵茶為基底,與多種紅茶混合出鳶尾花香與佛手柑氣味。融合當歸溫潤的風味,在木質部口感中閃爍花椒獨有的氣息。
【山奈百里香】百里香擁有草本植物略帶柑橘的清香特性,是清爽的水果味基底;搭配沙薑微辛的香馨,調和出渡假風情。
「發現故事」團隊長期在大稻埕耕耘,舉辦推廣漢藥南北貨生活化的「本草派對」,以餐飲、體驗、策展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產業的可能性。團隊累積四年經驗,研發「煮糖」本草糖露系列產品,嘖嘖募資已於4/27上線,希望能將既熟悉又陌生的本草風味帶入日常生活。除了最簡單的加入氣泡水飲用方式外,募資期間發現故事也與一時無酉、慢慢弄乳酪坊等多個飲食設計品牌合作糖露應用新菜單,不僅讓有興趣的朋友有機會搶先品嚐味道,更了解產品應用的可能性。
讓本草成為日常生活風格的提案:
說到迪化街,一般人或許會先想到霞海城隍廟、煙火節、年貨大街,或是文創店、咖啡店廳。但其實相較於台灣許多老街,迪化街有個特色:他是一條「活」的老街。走在亭仔腳(騎樓),就算閉上眼睛,也不會懷疑這是迪化街,因為空氣中飄散著漢藥與南北貨的氣味。正是漢藥店、南北貨商行的存在,保留了傳統的產業、傳統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讓這條街有了靈魂,成為活的老街。從2017年開始,發現故事與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以本草綱目為概念,透過轉化漢藥既有形式,每年設計創新的餐飲及體驗。希望創造特別的本草氛圍,翻轉參與者對於漢藥、南北貨的印象,繼續記得並傳承這些美好的產業文化。
本草也可以日常可得、容易分享、隨時可用?
「本草」在漢藥房,是療癒的素材;在廚房料理,它是記憶中迷人的香料。發現故事想透過轉化「本草」的形式,從生活的茶飲、調味、調酒切入,帶大家進入熟悉而陌生的感官世界,建立屬於東方的全新味覺體驗。團隊在大稻埕與迪化商圈合作舉辦四年的本草派對,希望創造關於本草更多的想像,卻也察覺到大家願意每年來派對感受創意,卻鮮少有買材料回家動手做的念頭。從概念到日常、從派對上到每一天,似乎還少了一個環節。發現故事希望把這個環節補上,讓本草不只是派對上的創意配方,也是日常生活的風格提案。便與專注於風味,擁有多年調飲經驗的職人團隊「&J」合作開發出「煮糖」本草糖露系列產品。
六大餐飲品牌合作期間限定新菜單搶先體驗:
「煮糖」系列可以搭配氣泡水、牛奶、茶飲,冷熱皆宜。在群募期間,發現故事也與知名餐飲品牌合作,包括第一波合作品牌包含亞洲第一間無酒精酒吧「一時無酉」,將經典調酒Gin & Tonic、Sangria Red等的無酒精版與糖露結合成新風味。台灣第一家義式手工乳酪坊「慢慢弄乳酪坊」則選用奶酪以及店內的特色產品「乳花」來搭配。以台灣茶巧克力獲得巧克力屆奧斯卡的「COFE」不只擅長巧克力,在調飲上也別出心裁,以伯爵當歸花椒口味糖露調出期間限定美味有賞心悅目的飲料「追尋著野薔薇 」。來自丹麥的精釀啤酒品牌「米凱勒啤酒吧」則精選兩款店內啤酒與糖露搭配成期間限定的本草風味啤酒。以傳統食材研發人氣商品月見酥心糖的「津美妙」這回提前為即將到來的夏季開發了三種本草糖露風味涼粉,是兼具經典和創新的甜品。以經典調酒結合台灣四季素材的創意酒吧「DUO Taipei」沒有酒單,隨著每晚Bartender的創意,將為客人獻上最特別的本草調酒。這些期間限定的合作品項包含甜品、調酒、無酒精特調等,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搶先品嚐糖露風味,也可以感受產品應用的可能性,對未來在家應用更有想像。
「煮糖-本草糖露」即日起於嘖嘖平台開始募資,早鳥優惠最低64折:https://reurl.cc/xgqaNZ
⋯⋯⋯⋯⋯⋯⋯⋯⋯⋯⋯⋯⋯
立刻把發現故事即將上市的「煮糖-本草糖露」搶先體驗迷你瓶幸運帶回家❤
🌸 獲獎名單將在週三台灣時間中午十二點留言截止後公佈,獲獎者請於指定時間內以指定方式聯繫,逾期未收到中獎人完整收件資料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抑不得補贈且不另行通知。
馬上呼朋引伴加入《和菓子の日本零食與可愛小物》社團與IG:jpfoods與LINE@flh3212d接收更多美食與贈獎活動訊息,祝福親愛的一定要幸運中獎!
和菓子聯合主辦的贈獎說明、活動時間與注意事項:
https://sweet-cute.com/gossip/8249
奧斯卡 第 五 魂 環 搭配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 Us :最可怕的是沒人能逃離自己
導演 Jordan Peele 繼《逃出絕命鎮》的第二部長片《我們》,再次挑戰多層次的恐怖類型電影,也輕鬆證明他對電影藝術的獨具匠心和精細掌握完全經得起考驗。出人意料的好笑,但同時也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並逐漸揭露最終耐人尋味的高潮轉折,讓觀眾大呼過癮(放映過程中,還真的有觀眾忍不住拍手叫好)、意猶未盡。喬丹皮爾正式獲封為新一代恐怖大師。明年奧斯卡有望入圍最佳女主角、配樂、音效;若票房表現亮眼、口碑熱度延燒至年底,最佳影片、導演、劇本和剪輯也不無機會。
故事從 1986 年的序章說起,聖克魯茲的海灘樂園光影燦爛卻暗藏兇險,一名小女孩在踏入標榜著「尋找自我」的魔鏡屋後卻見證了令其創傷一輩子的恐怖事件。時間軸迅速切回現在,小女孩長大成為人母,一家四口前往海邊的度假小屋,卻意外又捲入了過去的陰影。一天夜裡,四名身穿血色連身衣、手握大柄金剪刀的身影在房前駐足不動,最可怕的是,他們的面容跟主角一家人如出一轍。分身追殺本尊的恐怖奪命劇正式開演,他們從何而來、他們的目的為何?
全片最大亮點絕對是演員們的精湛演出。由於劇情設定,每位演員幾乎都有機會一人詮釋兩角,透過肢體、表情、聲音,塑造出對立的極端造型,更加添了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詭譎張力。一干演員都有亮麗表現,《使女的故事》Elizabeth Moss 所飾演的厭世妻子,以及其分身所展現的癲狂與邪惡,即便戲份不多,但可感覺演員玩得很盡興。《黑豹》猩猩酋長 Winston Duke 則是最大驚喜。他在片中一掃之前的嚴肅形象,反而駕輕就熟地為本片注入喜劇靈魂,飾演有點傻氣老實的爸爸,笑點節奏掌握十分精準,大銀幕上也難得見到刻畫如此完整的黑人男性角色。兩位小孩演員也都恰如其分地扮演起他們該有的純真/邪氣面向。
但全場 MVP 則是飾演女主角的《黑豹》公主 Lupita Nyong’o。如果去年《宿怨》的 Toni Collette 值得入圍奧斯卡影后,那 Lupita 完全值得直接拿獎,就是這麼厲害。毋庸置疑的是,這是她繼 2013 年以《自由之心》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以來,最好的角色。她飾演一個心靈飽受創傷、內心滿腹疑惑卻得先極力捍衛子女的崩潰母親,鏡頭切換後,望向自己的卻是一個反差大到可怕的自己。她的肢體僵直、雙眼空洞、說出來的話彷彿她肺部塌陷、喉嚨被掐住後硬擠出的破裂嗓音,十分駭人。據演員表示,她是想要重現一種在經歷極大創傷壓力下,某些患者會不由自主發不出聲音的「痙攣性發聲障礙」(Spasmodic Dysphonia)現象,現在想起還是不寒而慄。
視覺上,導演在畫面中塞滿了向80年代和恐怖類型經典的致敬彩蛋,像是《十三號星期五》(1980)的傑森面具,以及 1986 年出版的史蒂芬金經典小說《牠》中的紅色氣球(片中以紅蘋果的樣貌出現)。片中雙胞胎角色或許也可以視為是對《鬼店》(1980)的致敬。《異裂》攝影師 Mike Gioulakis 在本片中的鏡頭移動十分沈穩,構圖跟鏡位也別具巧思,在風光明媚的海灘場景,或是暗夜籠罩的宅邸內,都塑造出危機四伏的驚悚期待。在幾幕昏暗的畫面中,敬請留心角落有沒有藏了一些在動的東西(此手法讓人想起《宿怨》)。
聽覺上,聲音設計精巧、包含剪刀、玻璃、爬行的音效。而《逃出絕命鎮》的新銳非裔美籍配樂家 Michael Abels 則為本部片編寫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詭譎音樂。開場的童聲合唱,以非人類語言齊聲吟唱出彷彿戰歌宣言的強烈情感。配樂豐富地運用了人聲、打擊樂、小提琴的各種擦弦和撥弦,渲染力十足。音樂主題採兩對小六度下行音階的撥弦,讓人聯想到經典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的五度下行,以及《大白鯊》(1975)的小二度來回輪音。接近尾聲的一曲 “Pas de deux” (芭蕾雙人舞)作為基底搭配畫面的交替剪輯蒙太奇,成功將本片推進最高潮,整個段落是精彩無比的電影藝術展現。
劇本總體來說堆砌得非常成功,各種埋梗預示(foreshadowing)和首尾呼應都細膩到位,角色在前半段的輕鬆對白也都有戲劇性的鋪陳功用。整部片的喜劇元素比預期還多,也可看出身為【黑人二人組】導演的本性發揮,在他手中的笑點和演員吐嘈,格外令人放心,也顯示他在掌握恐怖與喜劇之間的切換更加充滿自信。這些讓人捧腹的時刻,往往會瞬間切換到嚇人的情節,情緒上的落差也就更為明顯;因此《我們》既是一部好笑至極的喜劇,也同時是一部讓人嚇到全程緊繃在座位上的恐怖片。儘管不乏突發驚嚇(jump-scare)等傳統恐怖片手法,但不管是本片質地豐富的視覺畫面或是幽幽潛伏的從容鏡頭,都更貼近近幾年備受讚賞的《血色入侵》、《靈病》,與《鬼敲門》,沒有太多裝神弄鬼或廉價血腥。
這是一部可以獨立視為驚悚恐怖片的作品,但 Jordan Peele 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層層堆疊到後面,才發現隱喻越來越深、可以探討的主題一個接一個、劇情轉折揭曉後又讓人懷疑前面是不是有漏看什麼關鍵,令人忍不住想直接二刷。導演說,這並不是一部政治電影,對照他之前說《逃出絕命鎮》是一部紀錄片,確實可以感覺到本部片並沒有那麼多影射政治和種族議題的企圖,也因此就少了一點工整性和分析後讓人拍案叫絕的驚嘆。片中有許多符號和故事線,似乎到最後沒有收齊(像是聖經章節、手套與剪刀、面具等),但我認為這並不一定是缺點,反而使整個世界觀更為有機靈動,也讓影迷有來回辯駁的機會,而非像《逃》一樣過於工整就少了想像空間。
片中以本體/分身為主要符號,或可討論自我與本我的一體兩面,以及自我認同的失喪。故事背景設定在 1986 年「手牽手護美國」的公益行動,當年此行動號召大家從美國西岸排成人龍連到東岸,以幫助窮人脫離貧困為口號,最後卻沒募得多少錢。似乎導演也有意諷刺一種集體性的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正義和美國夢的安逸假象。片中一名角色顫聲問道:「你們到底是誰?」邪惡分身(編劇)調皮地答道:「我們是美國人。」至此,原文片名 ”Us” 也就可拆解為美國(U.S.)的一種群體意識。
片中另一處角色提議舉家逃離至墨西哥,另一名角色卻答道:「別開玩笑了,這裡已經是最安全的地方了」。然而,下一幕壞人馬上就入侵了。或許,本片當中的主角象徵著理想(卻空洞)的烏托邦,對於外來者(outsider)、他者(the other)、入侵者(invader)抱持著最深切而難以言喻的恐慌。這樣的本位主義思想,映襯了近期的《驚奇隊長》情節,也同樣拋出了震撼彈——或許我們自己就是那我們所最畏懼、最抗拒的那個外來者。或許這樣的恐懼,就是源自於「我們是誰」、「我們可以是誰」都不確定了。然而他們、我們本無異,就如同《滅絕》所說的,「毀滅就是重生」。或許在潛入兔子坑道再度破土重生後,我們,就都是我們了。
-
#太喜歡直接預約年度十大
環球影片粉絲專頁發行,3/22上映
奧斯卡 第 五 魂 環 搭配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試片無雷短評
《水行俠》Aquaman
當大海有了人性,大概就是這樣了!
.
就整體DC電影世界、甚至是整個漫改電影世界而言,《水行俠》可說是一部讓人驚艷的作品。它讓我們見識到有別於過去英雄故事的視覺感官刺激,勾勒了一個我們對於海洋的想像世界,彷彿看到了現代的古希臘神話故事,英雄如何闖關、發跡、成為名副其實的英雄人物,並在王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的震撼史詩。
.
就一個英雄獨立電影而言,它依舊肩負起「英雄起源」以及「解決危機」兩大任務,並與《正義聯盟》前著重於建構DC英雄與人類世界互相影響的宇宙觀做出突破,鋪陳了更寬廣的視野,開啟了接下來更光明且更跳脫現實世界的影像空間。
.
#溫子仁集過去導演成就於一身
《水行俠》展現了溫子仁過去導演作品的元素,包括《玩命關頭7》的動作運鏡、厚實具份量的打鬥場面;《奪魂鋸》營造角色困境的壓迫感;《厲陰宅》或《陰兒房》對於神秘生物或事件的恐怖氣氛。豐富多元的畫面設計,搭配相當用心的轉場,橋段間的連結也相當流暢且有趣,展現了溫子仁對於影像的敏銳度,以及在細節上的用心。
.
我認為溫子仁的統合能力是本片成功的關鍵,集結過去合作多次的剪輯師-寇克莫瑞(《厲陰宅》、《玩命關頭7》、《蟻人》)、攝影師-唐柏吉斯(參與《浩劫重生》、《奇蹟男孩》等電影攝影,因《阿甘正傳》獲奧斯卡提名、與溫子仁合作《厲陰宅》),以及DC世界中參與過《神力女超人》電影製作的配樂家-魯柏特葛里森威廉斯。集合包括光魔工業、Scanline VFX、Rodeo FX等頂尖視效團隊,其電影技術在同一平台上大展身手,《水行俠》在電影幕後製作、整體協調性上表現相當穩健。
.
《水行俠》創建了一個海洋世界的舞臺,不論是演員演出的動作,展現水中物理變化、水阻的肢體表現,甚至是對話上的音效合成上都相當用心。各項細節考量上也都展現了溫子仁天馬行空又不失質感的導戲風格,在整體電影的掌握上,懂得拿捏藝術與商業娛樂間的平衡,將整部片在呈現上始終控制在觀影舒適的界線之內。
.
#水中的太空歌劇類型電影
我想,要把《水行俠》視為一部類似《星際大戰》這種太空歌劇的類型一點也不為過。它有著自稱一格的世界觀,超乎常理有著自己一套邏輯的自然或物理定律,並加入了家族紛爭、王權爭奪等一般古典戲劇時常觸及的元素。
.
而故事從一位燈塔看守者,與亞特蘭提斯女王的人類、非人類兩者連結,作為開頭。也似乎將劇本圍繞在當今希望異中求同、試圖以族群和解,化解衝突的主流意識。王位紛爭因血緣正統地位而產生衝突,同時也以混血或外來者身份而反應了現實世界的政治局勢。
.
片中的「海洋領主」歐姆,不斷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似乎也象徵著保守勢力對抗所謂外來者「水行俠」的政治鬥爭。海洋四國間因海洋領主所發動的戰爭,打著統一的大旗,試圖聯合勢力對抗地表等作為,是否也和現今的國際關係十分類似呢?
.
或許《水行俠》無意間暗諷了當今的世界局勢,也或許這樣的故事就是人在握有權力下,自然造就的野心、順理成章的人性。《水行俠》其實多少反應了現實生活,人們在衝突發生之下可能會面臨的現象,考驗著人性往極端的行為發展,還是往和解共存的方向前進。電影透過架空的世界,史詩劇本的架構,訴說了一個可能多少貼近你我的神話故事。
.
#人類總有一天勢必需要面對海洋的反撲
我想,若是海洋有了人性,第一件學會的事情就是報復人類。
.
《水行俠》的故事發想,不只是因為我們對海洋世界探索的知識有限,一個目前尚未完全探究的未知領域,而如同白紙般讓電影創作者能夠肆意揮灑:反而是一種將「海洋」視為一個有機體的具象化表現:它若有生命,肯定就像劇中海洋國度對地表的人類行為感到憤怒;它若能思考,也必定想要找機會反擊。
.
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勢必有一天將面對環境的反撲,就一個環境學者的角度來看,《水行俠》的整體故事出發點,歐姆所發動對地面戰爭的動機,以及「水行俠」試圖在衝突兩者間扮演平衡者的角色設定而言,我相當喜愛。
.
可惜的是,電影整體而言仍然聚焦在「水行俠」如何找到傳說中的黃金三叉戟,過程中彷彿過去古希臘神話般,在一關接著一關的跑大地遊戲中進行。對於環境議題,或將自然視為有機體的蓋亞理論點到為止。也許這是溫子仁在執行編劇時的取捨,而專心將故事說得流暢,避免讓這種故事淪為流水帳的死胡同。
.
而當中的「黑蝠鱝」一角,我個人認為相當有趣:因為電影將他從漫畫原本一個命運多舛的討海人改編為海盜角色,並以高科技犯罪的設定而言,簡化了反派角色的起源交代。在黑蝠鱝與水行俠對抗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不一樣的觀點衝突,是在整部電影有別於王位爭奪戰中,描述仇恨、人類與海洋族群的關係。對於後續埋下的伏筆,我個人也相當期待後續這個角色在DC電影世界中如何發展,並與《正義聯盟》最後鋪陳的反派團體有什麼樣的連結。
.
整體來說,《水行俠》的故事架構可說是相當工整,去除了過去野心龐大的DC敘事方式,《水行俠》單一說好亞瑟庫瑞的劇情,交代了他與亞特蘭提斯王國的血緣關係,我認為已經給予觀眾非常飽滿,而且誠意十足的143分鐘。
.
劇情緊湊而且讓人目不轉睛的華麗特效,相信足以為這個2018年年底的電影市場造成一股話題。「水行俠」作為一個半人類、半亞特蘭提斯的混血身份,連結了海陸兩者的特性,讓整部電影藉此著力點發揮深化。我認為本片從環保或是種族議題的角度出發,最後收斂在歐姆與亞瑟兩者間爭奪王位的戰鬥中,穩健的步調帶出了DC電影世界中的海洋故事發展,為接下來的DC電影世界的發展鋪了不錯的路基。
.
我也期待接下來由溫子仁所帶領的導演團隊,柴克史奈德轉任幕後監製的身份後,能夠跳脫原本DC正義聯盟成員的框架,看到更多讓人超乎想像的故事舞臺,為漫改電影注入不一樣的活水。
.
.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水行俠》我給 ★★★☆ 3.5顆星
爽快!震撼!有創意!讓人看到了一個簡單乾淨的英雄起源故事,以及一段水行俠闖關的古希臘神話式的英雄旅程。
台灣上映日期:2018.12.12
.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iqTO1D7-T5c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0147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c107eb0fd897800013bd33a
.
.
.
#水行俠
#aquaman
#華納 #DC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