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夥伴們~!!!
我承認第一眼看到這面牆,一度以為來到蘇格蘭,與高地紅鹿在山林間邂逅,當然也不介意順便喝口威士忌;但身旁的植被,卻當頭棒喝地把我給敲醒,這描繪的分明是台灣山林面貌,然而這頭水鹿,早已躍出牆面,直挺挺地傲然卓立眼前。蘭陽原創館的一面牆,還真讓我在大太陽底下駐足欣賞了一刻鐘的時間。
冷氣房向來是夏日裡的一帖良方,但吸引我進入日式老房舍的,卻是一陣微風徐徐,當中夾雜著剛起鍋的飯香味。說到澱粉對口口聲聲想要瘦身的我來說,可能算得上是大忌,但腦袋瓜子裡浮現出一段話,《孫子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就這麼輕易沒半點掙扎的被糯米飯香給征服了。儘管口中哼起歌手那英的成名曲 征服,腦袋裡也閃過了我的哥兒們工頭堅,20年前瀟灑入鏡的MV畫面,手指頭卻不爭氣地、不自覺地指向雞絲口味的飯糰。
咀嚼是用餐過程中唯一費力,卻也是感官最聚精會神的一刻。環保意識抬頭,這飯糰捨棄了傳統的塑料袋,改以紙張包覆。握在手中,透過兩層紙的厚度,反能輕易感受到一絲被呵護著的溫度。咬下第一口,糯米在口感上顯得不單純,在特有的黏稠中,卻不時帶有細微的綿滑感,定睛一看,內心言道「是小米,它加了小米。」為意料之外的新奇口感,找到了答案,這飯糰店的阿美族老闆,在飯糰的製作上,果然別出心裁。飯糰以雞絲、小黃瓜兩項食材搭配,不膩、爽口、齒頰留香,讓人不假思索,果斷、火速地解決。
鋸成多根不等長的木條,再依序排列,當下成了再簡單不過的樂器,我喜歡木製品的敲打聲,聲音乾脆,絲毫不拖泥帶水,但親身上陣演奏一回,卻又破壞了自己原以為對音樂能從容駕馭的想像。眼前琳琅滿目且具實用性,及擁有精緻雕工的系列木製品,又將我從挫折的情緒中抽離。
說到實用性,拐個彎進入了一處織物間,對於線與色澤的排列組合,絕對能玩出一波視覺上的高潮。織物上的山形與菱形圖案,彷彿述說著泰雅族人的日常,而這些完成品及半成品的日常用具,也真實反映出族人的生活樣貌,這個空間透露出許多在山裡生活的那些年,曾經存在的故事。
延續著對泰雅族人傳統工藝的讚嘆,這回卻又對著隔壁間,同樣是在織品工藝上表現可圈可點的服裝店嘖嘖稱奇。店裡這位太魯閣族的大姐,早些年因緣際會下,在日本習得一身織品相關的好本領,透過創新與嘗試,編織出自己的傳奇性。有別於印象中傳統服飾的簡單俐落線條,大姐不僅利用線材的特性,在布料上拼裝出千變萬化的可能性,也讓每一件作品的線條,依照人體身形,做了最恰當、最合宜的處理方式。聊服裝、聊線材、聊創意,在相談甚歡的午後,再喝杯專業茶道老師所沏的茶,這充滿知性的氛圍在感受上舒服極了。
整塊牛胸部位,採獨家秘製香料醃製,以台灣龍眼木低溫煙燻,歷經16小時110度慢烤,醞釀出多汁、軟嫩的口感。焦糖化的外層,具酥脆感,並帶有淡淡的炭香味,厚實的份量,油花分布的恰到好處,儼然是牛排等級;再搭配著煙燻手撕豬肉,肉質鮮嫩,入口隨即鬆散化開。兩樣皆能獨當一面的主要食材,這回卻稱兄道弟,成就出一道具美式硬漢風格,又結合原民精神的獨特料理。
多元豐富的體驗,充滿讚不絕口的驚奇,職人們的堅持,造就感官上的多重饗宴,也為蘭陽原創館注入極具魅力的生命力。
蘭陽原創館
#宜蘭景點 #宜蘭景點推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太 魯 閣 族 菱形」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謝皓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原來花蓮這樣玩在用Facebook。想和 ... 的評價
- 關於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太魯閣族織布技藝傳承第四代 - YouTube 的評價
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橡實森林下的粉嫩稀客:台灣奴草 》
「把握每一個珍貴的相遇,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緣份在何方。」
往太魯那斯駐在所的最後山坡鋪滿了青剛櫟落葉,比預期還要短些,但通過了梯田駁坎後,坡度猛然上升,我們幾個就像柯基一樣奮力的貼著地面行走,舉步維艱。
「不要動!!」瞥見前方隊友抬起的腳跟處,閃著不尋常的粉色光澤,我馬上大喊著,回應我的是五對疑惑的眼神與嗄然而止的落葉沙沙聲。
「是奴草啊!!」仔細端詳了一下隊友腳邊的小東西,赫然發現是難得一見的寄生植物,我開心地大叫著,馬上從柯基變成蜥蜴,趴在地上忘我的拍了起來。
這是我第二次在野外遇見它,上一次是在太魯閣跟著自然保育社出遊時,由植物達人率先指出;這回事隔多年,竟在此布農故土相遇,實在是驚喜。
---
這是「台灣奴草(Mitrastemon yamamotoi var. yamamotoi)」,是一種奴草家族的全寄生性植物,台灣一共有兩種,另一種叫「菱形奴草」,都是特有種。
顧名思義,奴草並沒有葉子,更沒有葉綠素,全靠從寄生的殼斗科植物吸取養份而活。平常都躲在地底,只有要開花的時候,才會冒出地面,因此是都難得一見的植物。
奴草開花很特別,有四個階段:先是「鱗葉期」,它們會在此時長出魚鱗狀的肉質構造冒出土壤;接著是「雄蕊期」,鱗葉會稍微打開露出雄蕊,像即將綻放的花苞,但其實已經開始散播花粉,扛起雄花的角色;在雄蕊的任務結束後,整個花筒會脫落,便進入「雌蕊期」,這時鱗葉會完全打開露出下面的雌蕊,就像這張照片一樣,奴草就換當雌花接受別人的花粉;最後雌蕊凋謝,進入結果期,開始孕育果實囉!
......
我已經絞盡腦汁不要把它形容的很姆湯了,這不是新阿姆斯特朗旋風噴射阿姆斯特朗砲啊啊啊(抱頭)
其實Google就會發現,台灣奴草和菱形奴草長得不只87%像,但只要記得開花時間就不可能認錯:台灣奴草分佈全台中海拔殼斗森林,2-3月開花;而菱形奴草只生長在蓮華池和東眼山,是10月左右開花,完全錯開喔~
我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花是臭臭的大王花,有趣的是,以前的分類學把奴草和大王花都歸在「大花草科」下,所以它們曾經可以號稱台灣的臭臭花(但只有5、6公分大而且沒味道);但新的分類把它們歸到杜鵑花目的奴草科去了,親緣反而跟水晶蘭比較近喔!
總之,每年初春,當你走在殼斗大樹繁茂的森林中,享受落葉的柔軟和音響時,別忘了留意腳下,好好欣賞這些季節限定的稀客,可別一腳把這群難得一見的小特有種踩扁了呀!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山神的禮物,台灣奴草
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謝皓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祖靈的眼睛在看顧
………………………………
專輯發行一段時間了,
大家有去買嗎?
如果沒有購買實體專輯線上也可以聽得到喔!
專輯裡面有一首歌,
叫做「祖靈的眼睛」,
祖靈的眼睛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有個美麗的傳說,
我的衣服上面都有菱形的圖騰,
遠看也許不太明顯,
但都是織布老師將菱形組合成,
菱形代表的是「眼睛」,
也象徵著太魯閣族的祖靈,
會一直看顧我們。
大家找到眼睛了嗎?😂😂😂
………………………
🎶獵首笛實體專輯正式發行!
購買地點:
風潮音樂專櫃直營點
→http://store.windmusic.com.tw/zh/store
各縣市專櫃直營點
→http://store.windmusic.com.tw/zh/taiwan-reseller
………………………
✔️線上收聽音樂
🎵 friDay音樂、myMusic、MOOV、Spottfy、KOBOX、iTunes、Amazon Music、虾米音乐、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
🔍搜尋「謝皓成」
………………………………
🔺11.29《曦月》MV正式上線
🔺 FB:
https://www.facebook.com/LabagaTaru/videos/575536126207230?sfns=0
🔺觀賞YouTube高清版(訂閱追蹤):
https://youtu.be/VuqB3efvMBU
👉👉👉同步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labagataru/
………………………………
#我是太魯閣族孩子
#我叫LabagaTaru
#獵首笛
#謝皓成 #多伊斯錄音室DoiseStudio
#太魯閣族 #傌儷芭里文化藝術團
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太魯閣族織布技藝傳承第四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63歲的胡秀蘭,是花蓮秀林鄉的 太魯閣族 ,擁有織布好手藝,不僅做藝術品,就連嫁妝都自己做。她把這項技藝傳給兒子,還舉辦好幾場體驗活動, ... ... <看更多>
太 魯 閣 族 菱形 在 原來花蓮這樣玩在用Facebook。想和 ... 的推薦與評價
... 太魯閣族五大圖騰】 美織織品工坊宋美枝老師說: ... 菱形圖騰還有很多涵義喔! #傳統織箱織布真是太厲害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