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窮理查年鑑》x2本
✍️如果說《#窮理查年鑑》用將近500句的格言闡述了富蘭克林勤奮和節儉的精神,那麼〈#財富之路〉就是這本著作的濃縮版「滴雞精」。我將這篇文章重新排版,加上貼切的副標題,變成在螢幕上容易閱讀的版型。
👉全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or-richards-almanack/
【為什麼想讀《窮理查年鑑》?】
我對《窮理查年鑑》這本書產生興趣的原因,是因為去年讀到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的暢銷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非常棒的一本書),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巴菲特評論這位跟他合作超過50年的老朋友:
「從一七三三年到一七五八年,班傑明.富蘭克林藉由《窮理查年鑑》傳播了許多有用而永恆的建議,他讚揚的美德包括節儉、負責、勤奮和簡樸。在隨後的兩個世紀裡,人們總是把班傑明的這些美德思想當成終極真理。然後查理.蒙格站出來了。
查理原本只是班傑明的信徒,但很快開闢了新境界。班傑明『建議』做的,到查理這兒變成『必須』做的;如果班傑明『建議』節省『幾分錢』,查理會『要求』節省『幾塊錢』;如果班傑明說要『及時』,查理會說要『提前』;和蒙格苛刻的要求相比,依照班傑明的建議來過日子顯然太容易了。」
查理蒙格視富蘭克林為自己的英雄,甚至模仿《窮理查年鑑》的英文書名「Poor Richard’s Almanack」,將自己的書取名為「Poor Charlie’s Almanack」。因此,我就對這本「被模仿」的對象產生了濃濃的興趣,直到現在…
【《窮理查年鑑》是本怎樣的書?】
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以「窮理查」為筆名,推出自己編寫的年曆,在篇幅之間印上幽默且激勵人心的智慧格言和插圖,成了人手一本暢銷25年的熱賣著作。柿子文化推出的這本《窮理查年鑑(最完整收錄版)》更集結了所有的格言和插圖。
《窮理查年鑑》富蘭克林經典講稿〈財富之路〉全文分享與心得
此外,書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莫過於收錄在1758年的一篇經典文章〈財富之路〉。富蘭克林巧妙地將25年來的格言融合成一篇生動風趣的演講,這篇文章甚至被公認為投資致富的經典,在歐美廣為流傳而且歷久不衰。
如果說《窮理查年鑑》用將近500句的格言闡述了富蘭克林勤奮和節儉的精神,那麼〈財富之路〉就是這本著作的濃縮版「滴雞精」。以下我將這篇文章重新排版,加上貼切的副標題,變成在螢幕上容易閱讀的版型(特別感謝柿子文化授權轉載)。
在〈財富之路〉一文內,富蘭克林清楚簡單地說明,勤奮、小心、儉樸、穩健是致富的核心態度。— 企業家李嘉誠
【〈財富之路〉全文|班傑明.富蘭克林|1757年】
可敬的讀者:我聽說,對於一名作家來說,沒有什麼樂趣能比發現自己的作品受到其他飽學之士所引用來得更大了。我很難得享受到這等樂趣,因為(容我大言不慚)儘管我是這四分之一世紀中最傑出的年曆作家,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其他的同行作家卻都很吝於來掌聲,所以幾乎沒有其他作家注意到我,使我的作品並未帶給我實質收益,而乏人讚賞卻經常消磨我的志氣。
所以我歸納出,人們才是我能力的最佳裁判,因為他們會買我的著作;而且,在我徬徨無依,還未廣為人知的時候,就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講:「就像窮理查說的一樣……」這給我極大的安慰,因為這不只證明我的說法被重視,還證明了對我身為作者的看重。為了激勵我自己記得重複那些睿智的話語,我偶爾也非常慎重地引用我自己的語句。
所以您能看出,我對於要向您說的這件事會有多感激。我最近去了聚集著一大群人的貨物拍賣場,由於拍賣的時刻還沒到,人們正討論著時局有多差,其中有一個人叫住了一位乾淨體面的白髮老頭,「唉呦,亞伯拉罕老爹,您覺得眼下這時局怎麼樣?抽這麼高的稅,是不是要把整個國家都給毀了?咱們又怎麼繳得起這稅金?您說說咱們該怎麼辦吧?」
亞伯拉罕老爹站了起來,回答道:「若你們要聽俺的勸,俺就簡單講講,因為就像窮理查說的一樣,對聰明的人只要講半句話就夠了,話再多也裝不滿籮筐。」
其他人圍了過來,拱著他,要他暢所欲言,他接著說:
【勤奮不怠惰】
「各位親朋好友,這稅的確抽得很重,要是政府公佈的那些是咱們唯一要付的錢,咱們可以很容易就付清了;但咱們還有許多東西得償清,而且咱們之中有些人還更重要得多。咱們要為自己的懶散付出兩倍,為自己的驕傲付出三倍,為自己的愚蠢付出四倍,而這些稅並不是牧師說赦免就能輕易解除的。不過,咱們可以聽聽好建議,可能對咱們有好處;就像窮理查在他一七三六年的年曆裡頭說的,『天助自助者。』
政府要是強徵人民花十分之一的時間為政府做事,咱們都會覺得真是太苛刻了,但是懶散卻會占了咱們更多的時間,要是算算花在徹底怠惰,啥都不做的時間,還有花在無謂的事情或消遣上頭的時間,東扣西減,就沒剩多少了。怠惰會使人生病,所以絕對會讓人短命。就像窮理查說的,『懶惰就像鐵鏽,比勞動耗損得更多:鑰匙若常用,光亮不生鏽。』
窮理查也說:『你若愛惜性命,不要浪費光陰;點滴的光陰,累積成生命。』咱們花在睡覺的時間比咱們需要的多太多啦!都忘了窮理查說過『睡著的狐狸抓不著雞』,又說『墳裡頭有得你睡』。
要是光陰是最寶貴的東西,那麼浪費光陰,就像窮理查說的一樣,『是最奢侈的揮霍』,因為他在別處說過,『時光一去不復回』;還說『時間夠多,就證明真的夠小』。
咱們該起而行,有目的而行;勤奮才能減少糾結,就像窮理查所說的,『怠惰讓事情困難,勤奮使事情簡單;人若起得晚,整天都匆忙,盡量別把工作留到晚上。』懶散走得有夠慢,貧困隨即就追上,就像俺在窮理查年曆中讀到的一樣,他還這樣說,『管好你的生意,別讓生意駕馭你』、『早睡又早起,讓你聰明、健康又富裕』。
所以何必要期盼時局變好?如果俺努力些,就能讓時局變好了,就像窮理查說的,『勤奮不必靠希望,靠希望過活,餓死在街頭。』『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雙手啊,爭個氣,因為我沒有土地。』不過要是俺有土地,就得被課重稅了。還有啊,窮理查也同樣說了,『有一技在身,就有地位身分,有一份事業,就有收入和尊嚴。』
但是這一技之長,一定得要發揮,這份事業一定要發展,不然既沒有地位,也沒有收入讓咱們繳得起稅。如果咱們夠勤奮,就絕不會捱餓;因為就像窮理查說的,『勤奮人家的廳堂,飢餓只能偷觀望,不敢進門來閒晃。』收稅員和警察也不會進門來,因為窮理查說:『勤奮能償債,絕望只會債滾債。』
【善用每一分時間】
儘管你沒有發現寶藏,也沒有親戚留給你龐大遺產,但就像窮理查說的,『勤勉是幸運之母。』『努力勤勉,上帝就賜你一切恩典』窮理查也說:『趁著懶人還夢酣,下田努力忙深耕,就有豐富的收成,夠你銷售與貯存。』把握今天好好做,因為不知道明天又有什麼礙著你的事頭,這也就是為什麼窮理查說『一個今天值得兩個明天』,又說『什麼事情明天該做,今日就先做』。
你要是個僕人,被主人發現你在偷懶,難道不會感到丟臉嗎?所以你就該是你自己的主人,因為窮理查說:『發現自己在偷懶,你得自慚。』既然為自己、為家人、為國家、為國王有那麼多事情得做,最好天才剛亮就開始動手;別讓太陽低頭說,這裡躺個懶惰蟲。親手拿起工具做事,別忘了窮理查說過,『貓兒穿襪套,老鼠捉不到。』
要做的事可能真的太多,你也可能手無縛雞之力,但是持續努力終究能有好成績,因為滴水能穿石,『勤勉有耐心,老鼠咬斷粗鋼筋。』就像窮理查在咱忘了是哪一年的年曆裡頭說的,『只要工夫深,小刀銼斷老樹根。』
俺好像聽到你們有人說,人難道就不能享受享受?俺告訴你,老弟,窮理查說了,『想要有閒暇享受,時間就得好好利用。』他還說,『連一分鐘都沒把握,千萬別放過一個鐘頭。』
休閒享受,就是利用時間做點有用的事;這是勤快人物的享受,懶漢還沒這福分呢!所以窮理查說了,『閒暇生活和懶散生活是兩回事。』難道你能想像懶惰居然能比勤勞給你帶來更多舒服的享受?不會的,因為就像窮理查說的,『勞累來自安逸,麻煩源於懶散。』
四體若不勤,只能靠他們的小聰明,但是他們可沒真材實料來經營。不過,勤奮倒是能帶來享受、財富和尊敬;遠離享樂,它們就會追著你。『好的紡紗工,輪班時間長』、『我今有牛又有羊,大伙兒都說我此後運道旺』,窮理查說的這些真是對極了!
【審慎的態度】
但是講勤奮以外,同樣還得堅持、努力、細心,好好用咱的眼睛看管咱家自個兒的事情,不要太相信其他人;因為窮理查這樣說過:
從來不曾親眼目睹,經常移植的樹木,或是經常搬遷的家族,能繁衍得像定居者一樣富庶。
同樣,『搬家三次,糟得像是失火一次。』還有,『管好你生意,你的生意就能養活你。』還有,『想把事情完成就動手,不想完成就送走。』再來,『莊稼人想豐收,自己就得拉犁走。』
還有,『大師的眼睛,比他雙手更辛勤』;『欠缺關懷的危害大過無知造成的傷害』;此外,『不去監督手下勞工,就是拿你的錢包給他們打秋風』。太過信賴其他人的細心,反而害了許多人,因為就像在年曆裡頭說的,『人在世間要能免除俗事雜項,不是靠信心,而是靠著沒信心』。
但是個人自己的細心倒是有利可圖,因為窮迪克這樣說:『勤學的人有學問,仔細的人有財富,英勇的人有力量,有德的人上天堂。』又說,『你要想有像你一樣的好奴僕,那就為你自己服務。』
此外,他也建議,即使是對再小的事情也得謹慎小心,因為有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加上『少了釘子,馬蹄鐵就掉了;少了馬蹄鐵,馬兒就輸了;少了馬兒,騎士就迷路了』,要是被敵人打倒,給敵人殺了,都得算在沒注意到馬蹄鐵上那根釘子頭上。
【簡樸和節儉】
老弟們哪,對於勤勉和注意自己的事的建議就有這麼多,但還得要再加上節儉這一條,才能讓勤勉更保證成功。要是一個人不知道怎麼保存他的所得,就是拉著自己的人生去推石磨,最後死得連頭羊都不值,就像窮理查說的,『廚房太大間,意志最不堅。』而且--
入不敷出好常見,因為女人寧可泡茶閒聊天,不願動動針黹好賺錢,男人為了酒中仙,不願披荊斬棘去墾田。
你要想有錢,他在另一本年曆裡頭說啦:『多想著省錢,別顧著賺錢:印度也沒讓西班牙致富,因為她的收入還不夠她的支出。』所以趕緊遠離你那些花大錢的蠢事,就不會有這麼多閒工夫抱怨時局不好啦、稅賦重啦、一家老小嗷嗷待哺啦!因為就像窮迪克說的:
美色與美酒,賭博與詐欺,會讓財富貶低,慾望無底。
而且啊,『一個惡習不除掉,馬上兩個來報到。』你也許會想,偶爾來點茶、喝杯酒、吃點昂貴的,穿點漂亮的,三不五時找點樂子,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記著窮理查說的話--『積少成多』啊!而且還要『留心小開銷,再大的船也可能因為小小的裂縫就沉掉』;又說,『挑剔的人愛什麼,問問乞丐最知道。』還有,『傻子做菜忙,卻讓智者吃得香。』
你們大伙兒都到了這個服裝飾品的拍賣場來。你可以說那些是好東西,但是你要是不小心,很可能對你來說就會是壞東西了。你們會想要這東西賣得便宜,甚至比成本還低,但你要是沒有穿上這些東西的機會,它們就都賣得太貴。記得窮理查的話,『買了你不需要的東西,持續賣掉你的生活所需。』還有,『重要時刻,要能自我克制。』
他意思是說,這樁便宜可能只是外表看起來便宜,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否則成交之後,就只能讓你勒緊褲帶,對你無益有害。因為在另外一個地方他提到了,『許多人因為買了便宜的好東西而從此受害無比。』
【避免奢侈消費】
窮理查又指出,花錢買了令人後悔的東西,真是傻兮兮,但是這種蠢事在拍賣場裡天天上演,因為人們都沒注意到年曆裡的提醒。就像窮理查說的,智者從他人受的傷害中學習,傻子卻很少從自己受的傷害中得到教訓。但是呢,『能從別人的危險中學到得到警告,真是有福報。』
很多人哪,為了想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只能活活餓死,還讓一家大小吃不飽;就像窮理查說的,『絲織品和緞子、紅布和天絲絨,都能滅廚房爐火。』這些不是生活必需品,也很少能叫它們便利品,但是光只是因為它們看起來漂亮,就不知道讓多少人想要擁有這些東西。
人工所造成的需求,比天生的還要更多,就像窮理查說的,『一個窮字百樣缺。』為了這些,還有其他的奢侈品,上流名門也會變得窮困,被迫要向他們從前瞧不起,但卻勤奮節儉、努力掙錢的人來借錢。這種情況根本就像窮理查說的一樣,『農夫站得直挺挺,高過貴族屈膝伏地。』
或許他們有著祖傳的一塊小土地,或者根本不知道來自哪裡;但他們想著太陽永遠不下山,白日不會變黑暗,所以那麼一點小小花費,根本不值得在意(就像窮理查說的,小孩子和傻子會以為二十先令和二十年,沒有花完的一天)。但是一直從餐盤裡頭拿取,又不放進去,很快就見底;所以就像窮迪克說的,『當水井乾涸,我們才知水的價值究竟有幾何。』
可是他們要是接受他的建議,老早就曉得這件事了;想要知道錢的價值,去借點錢試試,因為去借錢就是去傷心,而確實要是有人借錢給這種人,當他去找他們的時候就是去收錢。窮迪克老爹建議說:
愛慕虛榮的確是種空虛的詛咒;你要是迷戀任何風潮,最好先看看你的荷包。
而且,驕傲和欠缺同樣是乞丐,但是要錢要得更厲害。你要是買了一件好東西,就得再多買十件,才能讓你有整套的外貌;但是窮迪克說了,『克制最初的慾望還不算難,滿足隨之而來的其他慾望才難辦。』所以窮人想要學有錢人,真是蠢事一樁,好比是青蛙吸口氣,就以為自己跟牛一樣肥了。
豪門儘管去遨遊;小舟得要緊貼岸邊泅。
【小心處理債務】
不過,犯蠢事很快就會得到教訓;因為就像窮理查說的,『驕傲要果腹,吃的就是輕蔑與虛榮。』在其他地方又說,『驕傲與富裕一起吃早餐,和貧困一同吃午飯,最後只剩聲名狼藉陪著吃晚餐。』
畢竟,冒著這麼大風險忍受這麼多折磨,外表的驕傲到底有啥用?不能促進健康或減輕痛苦,又不會讓人增加美德,反而製造嫉妒,帶來不幸。就像窮理查說的:
蝴蝶是什麼?頂多是隻毛蟲打扮過。裝扮俗麗的公子哥兒,與他的畫像正符合。
真的是瘋了,才會為了這些奢侈品躲債!我們在這個拍賣場裡,有六個月的保固期,這可能吸引了我們之中某些人的注意,因為我們沒法兒拽著錢不用,想要馬上就花光。但是啊,想想看你躲債時做了什麼--你是讓其他人的權力壓過了你的自由。
如果你不按時付錢,就會愧對你的債主;你對他講話的時候就會感到害怕;你會編一些可憐兮兮的爛理由,最後丟掉你的誠信,沉淪到無恥謊話說不停--因為就像窮理查說的,『撒謊堪稱第二壞,最糟糕的是躲債。』還有,『債務的身上,背負著「撒謊」』。可是生而自由的英國人,不應在見到人或和人說話時感到害羞或害怕。
窮困往往會剝奪人的精神和美德:窮理查說得好,空布袋很難站得起來。你對下令禁止你打扮得像個紳士或淑女,不然就囚禁起來或是做奴隸的國王或政府會有什麼感想?你難道不會說你生而自由,有權照你高興打扮,這道法令侵害了你的權利,這樣的政府是個暴虐的政體?
但是你要是為了這些衣服躲債,你就是讓自己成為那樣的暴君!要是你還不起錢,你的債主可以隨他高興,剝奪你的自由,使你終生受限,不然就是把你賣了當奴隸!你要是標到了商品,你或許對這筆錢沒有多想;但是窮理查告訴我們,債主的記憶力比債務人高明;在別的地方又說,『債主是迷信的一群人,凡是都要挑日子看時辰。』還債的日子在你注意之前就已經逼近了,在你能夠還債之前,債主就來提醒了。
【儲蓄的重要】
你要是記著你的債務,那期限雖然乍看起來是很長,可是一開始減少,卻是短得不得了。到時候看來時間不只在肩膀上有翅膀,腳跟也加了一雙。窮理查說過,『想要縮短四旬齋,復活節時催還債(在四旬齋期間借錢準備復活節,復活節一到就會被催還款)。』
而既然向人借錢是當出借人的奴隸,債務人是債權人的奴隸--就跟窮理查他說的一樣,快避開枷鎖,維護你的自由;才能維持你的獨立:勤奮、節儉、有自由。你們現在也許會覺得自己處在富裕的環境,所以可以稍微浪費一點沒關係;但是就像窮理查說的:
為了年歲和必需品,盡量儲蓄沒關係;朝陽再亮遲早也落西。
收入可能短暫又不穩定,但是只要你還活著,支出就很固定了;就像窮理查說的,『比起不讓一支煙囪熄了火,蓋兩支煙囪要容易得多。』所以寧可沒吃晚飯就上床,也不要為了躲債滾下床。就像窮理查說的:
盡量拿,拿了就緊握;這可是將鉛變黃金的那種石頭。
你有了賢者之石,就不要再抱怨時局不好,還是什麼稅賦太高。老弟們啊,這就是理性與智慧的教訓哪,但是你也不要太依賴自己的努力、節儉跟明智,因為儘管這些是好東西,但是沒有上天的保佑,這些都會枯萎;所以要謙卑地祈求老天保佑,不要刻薄地對待沒有這福氣的人,反而要安慰、幫助他們。要記得約伯也曾經受苦,之後才又興旺富足。
現在來做個總結吧,『經驗是間好學校,但是傻瓜不會再上其他的學校』,而且很少在學校;因為我們真的就像窮理查說的那樣,『只能夠提供建議,卻不能給人品行。』不過呢,記住一點,窮理查說過,『聽不進建議,沒人能幫你。』況且如果你不聽理性的忠告,她就踹你膝蓋骨。」
【我讀完〈財富之路〉的心得】
這篇文章讓我重讀了好幾回,看富蘭克林如何將他過去25年寫過的智慧格言,完整地濃縮在這篇講稿裡面。當我把整篇文章拆解成小段落之後,再重新檢視一次,發現致富之路其實歸根究柢就是這四個字「開源節流」。
「開源」首重勤奮不怠惰,最好的方式是專注在自己的職場專業,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讓正職收入成長是首要考量。其次是善用時間,在正職之外保持學習新技能、接觸新領域的學習心態。最後是審慎的態度,面對未知且高風險的投資誘惑,要懂得睜大眼睛辨認,謹慎為上。
「節流」首重簡樸和節儉,留意自己不必要的開銷,再大的船也會因為小裂縫而沉掉。其次是避免消費奢侈品,認清楚驕傲的虛榮,許多迷戀奢侈品的人,體現的正是心態上的窮困。然後要小心處理債務,要謹記每一分額外的債務,都是拿自己未來的自由來抵押。最後是謹記儲蓄的重要,要懂得你儲蓄的不只是金錢,也是在儲蓄自己未來的自由。
整篇文中最讓我驚喜的,莫過於末段的這段話:「但是你也不要太依賴自己的努力、節儉跟明智,因為儘管這些是好東西,但是沒有上天的保佑,這些都會枯萎;所以要謙卑地祈求老天保佑,不要刻薄地對待沒有這福氣的人,反而要安慰、幫助他們。」
除了累積財富之外,富蘭克林可沒忘了提醒我們心靈的富足。這些道理簡單而雋永,格言幽默又富饒智慧,這就是〈財富之路〉這篇文章之所以能歷久不衰的原因吧!
【後記:格言本身的意義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窮理查年鑑(最完整收錄版)》這本中譯版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書中數百句的格言都有完整的中英對照。加上我本身很喜歡看金句名言的原文,透過原文去思考會有不同的意境,而且還能學習新的單字。
用這句格言舉例:「勤奮、有能又節儉,大富大貴在眼前。」原文是「Industry, perseverance, and frugality make fortune yield.」讓我學到了原來 industry 是勤奮的名詞,industrious 是勤奮的形容詞。最慚愧的是,讀了這麼多年的英文,我才第一次學到 frugality 是節儉的意思…(可見這項美德……)。
此外,這些格言是1757年代的英文用語,閱讀的時候你還可以體會到與現代英文的細微差異。相信對英文抱有興趣的讀者,可能會跟我一樣從中得到許多樂趣。容許我用查理.蒙格的話來替這篇文章做結:「富蘭克林的格言比商學院學到的東西有益得多。」
【抽獎辦法】感謝 柿子文化出版
1、抽出「2本」《窮理查年鑑》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最喜歡誰講過的格言?是什麼?例如:「我喜歡甘地說過的:找到自我的最好方法,是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放下自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7/07(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7/09(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米其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S.作為一個優質的觀眾!以下幾點煩請配合:直播中不回應課金多少,不回應試圖引戰、挑釁、實況主比較的提問。...
天堂騎士精神點多少 在 電影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上年我的十大
2016年觀影約250次,首次觀看的共有98套新片,126套舊片,其餘為重看。
首先談談新片。有好幾套頗多好評的電影未有機會觀看,如一念無明、Elle、路邊野餐、亂世備忘等,故未有納入考慮之列。另外,有幾套同樣是坊間評價很高的作品,如比海還深、The Lobster、哭聲等,我有看但說不上喜歡(有些我倒認為是頗差的),故亦未有出現在以下名單-2016最喜愛的十套新片 Ten Favorite Films in 2016:
1. La La Land 《星聲夢裡人》 (2016, dir: Damien Chazelle)
電影未正式上畫,稍後才詳談。但總括而言,電影由場面調度、拍攝、音樂、美術、演出等等所有都配合得近乎完美。電影的魅力盡在此展現出來。
2. Carol 《卡露的情人》(2015, dir: Todd Haynes)
動人的故事,兩位女主角的演繹非常出色。更厲害的是Todd Haynes很多細膩的描寫,如那場兩位女主角再次在餐廳遇上的戲,Cate Blanchett 的手就拍得很有味道(網上有人這場戲跟經典The Brief Encounter 中兩主角即將要離別的戲並讀,也是很有趣)。
= Spotlight 《焦點追擊》(2015, dir: Tom McCarthy)
這是過去一年看過最具正義感的電影。雖然電影似乎沒有風格化的處理,也沒有特別高的娛樂性,但一直吸引著眼球的、牽動觀眾的,是那個優秀的團體演出、是那份從電影中滲出來的人道精神、是記者們抱有敬業樂業的堅毅態度。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實至名歸。
4. Café Society 《情迷聲色時光》(2016, dir: Woody Allen)
情迷聲色時光肯定是活地亞倫另一套佳作。他的創作力實在驚人,每年總給影迷一次難忘的旅程。他的casting 永遠都是很準確的,不論是跟他年少時有幾分相像的Jesse Eisenberg,或是全片不停散發著魅力的Kristen Stewart 都彷似跟角色融為一體,很容易就被他們拉了入戲。
5. Knight of Cups 《聖杯騎士》(2015, dir: Terrence Malick)
Malick 的電影是詩,而觀看他的電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體驗。不論看多少遍,每次看總會引發觀眾不停地思考。
這套戲好像比上一齣To the Wonder 有更多的留白,故事線更不明顯。整套電影都是關於Christian Bale 飾演的荷里活編劇Rick,與不同的角色相遇、相處(女角為主,但亦有主角的弟弟和父親),發展出甚麼關係,得出怎樣的結果。看電影時要不斷靠僅僅的劇情及大量內心的V.O. 去猜想整個故事。在故事層面上,電影(相對前作)是清楚易懂的。人物之間的關係並不太複雜,而且基本上都是二人關係(二人當中其中一人是Rick)。大部分跟Rick 發生關係的角色都是獨佔一段戲,有點像一個個獨立單元,留心看的應能大概理解整個故事脈絡。
然而若果想更深入地解讀故事,一如以往,會遇到一定困難。今次電影繼續探討宗教,首先又會有很多和聖經和基督宗教相關的Symbol。引經據典是Malick 電影的Signature,除了聖經外,電影一開始就有V.O. Quote 了寓言詩The Pilgrim's Progress 的一段;又有不少和塔羅牌有關的reference,例如每個「單元」都是以不同的塔羅牌命名(電影名稱也是啦),電影當中也有段Rick 以塔羅牌占卜的戲;音樂也是跟電影緊緊扣連,我不懂,上映後再向朋友請教。再加上千千萬萬句意味深長的V.O.、每個演員每個動作猶像優雅的舞步、配合貫徹全片的無休止的鏡頭運動、和Lubezki 對城市(Los Angeles, Las Vegas)對大自然對人物極其厲害的捕捉,使得電影非常豐富,也多了很多切入點去想這部電影。
6. Three 《三人行》(2016, dir: 杜琪峯)
之前有寫過: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223
7. Nagasaki: Memories of My Son 《給兒子的安魂曲》(2015, dir: 山田洋次)
之前有寫過: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557
8. Trivisa 《樹大招風》(2016, dir: 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
這樣高質素的香港電影,竟是出自三位新導演之手,絕對是驚喜萬分。當然,最厲害的是David Richardson 的剪接,把三段戲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尾段出現的回歸典禮畫面(據說也是David Richardson 的意思?)也是神來之筆,給人無限遐想。
9. Sully 《薩利機長:迫降奇蹟》(2016: dir: Clint Eastwood)
之前有寫過: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400
10.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 dir: Ang Lee)
早前看了兩次,其中一次是在上海看120fps,之後略略寫了兩句:
1. 我之前在香港看了preview, 又一城,60fps。今日再看120fps, 感覺上分別不大。
2. 因為套戲內容其實好豐富,第一次看的時候錯過了某些細節/劇情。第二次睇,我對電影中軍人命運的描寫特別深刻。因為已經知道整個故事,今次睇更加體會到Lynn 的掙扎,同埋佢作出決定嘅理由。好多戰爭片都係扮以軍人角度出發,但係拿捏唔到真係一個軍人嘅感受,最後淪為一部大美國主義嘅(反戰)電影。但這套戲是真真正正以軍人嘅角度出發,不是以照顧觀眾為先。戲入面嘅軍人唔係經由觀眾所想像、好理想化嘅形象去塑造(e.g. Tom Hanks in Saving Private Ryan),反而係呈現現實軍人嘅狀態,令觀眾接受現實同理想(or幻想)嘅分別。
3. 一直都有同朋友討論高fps嘅必要性(尤其係一套80%都係文戲嘅電影)。李安說這是要呈現軍人嘅高警覺性和敏感度。佢地嘅情緒起伏不定,容易被煸動(不論係其他人有意無意嘅言談、定係場館內發生的一切,e.g. 煙火)。睇過兩次後,我認同高fps能夠讓觀眾較易理解軍人嘅處境。一如上次李安在Life of Pi 裏的3D運用,我認為他又一次很聰明地懂得以新科技幫助他說故事。這是很少導演能夠做到的。
Other 2016 recommendations (in alphabetical order):
• 45 Years《緣來他不夠愛我》 (2015, dir: Andrew Haigh) Review Link
• Anomalisa《不正常麗莎》 (2015, dir: Duke Johnson, Charlie Kaufman)
• The Big Short《沽注一擲》 (2015, dir: Adam McKay)
• Dheepan《流離者之歌》 (2015, dir: Jacques Audiard)
• Eye in the Sky《天眼狙擊》 (2015, dir: Gavin Hood)
• Genius《筆羈天才》 (2016, dir: Michael Grandage) Review Link
• Happiness《幸運是我》 (2016, dir: 羅耀輝)
• Land of Mine《十個拆彈的少年》 (2015, dir: Martin Zandvliet)
• The Long Excuse《漫長的藉口》 (2015, dir: 西川美和)
• Meru《登上須彌山》 (2015, dir: Jimmy Chin,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 Mustang《青春禁不住》 (2015, dir: Deniz Gamze Ergüven)Review Link
• My City《西西・我城》 (2015, dir: 陳果)
• A Perfect Day《十萬水急》 (2015, dir: Fernando León de Aranoa) Review Link
• Trumbo《荷里活黑名單》 (2015, dir: Jay Roach) Review Link
• Son of Saul《天堂無門》 (2015, dir: Nemes László)
• What a Wonderful Family!《嫲煩家族》 (2016, dir: 山田洋次)
• Zootopia《優獸大都會》 (2016, dir: Byron Howard, Rich Moore)
稍後再談舊片。
天堂騎士精神點多少 在 馬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 這是1月23日 我在公館誠品的講座內容 其實那天吃螺絲情況頗多(本人的人生大進擊日啊)主要是想講給跟我一樣 長大仍覺得自己是卡謬筆下的異鄉人聽 要感謝網友Lala 幫我整理出逐字稿 (因為我自己平常就有擔任採訪工作 知道要打一萬字以上的逐字稿有多累 肩膀大概會痛兩天 真的很感謝她!!)希望我下次能講得更好 如果對那天講的內容有興趣的話 可以抽空看一下!!感謝大家!!
【馬欣 2015.1.23《反派的力量》新書分享會於誠品台大】
錄音稿我有微修,大概快一萬字 XD 懶得看的也可以下載錄音檔:http://ppt.cc/Biuy
-----正文開始-----
剛看完諾蘭的黑暗騎士的時候,其實我只覺得諾蘭對人性的切入面讓我覺得很驚喜,可是真正讓我後來再繼續發酵的是小丑,這個人給我一記回馬槍的感覺,因為他代表一個群相,我覺得他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他是一群人,一群被我們以「進步」的名義被甩尾的人。
.
剛剛有一個台詞是傑克尼克遜講的,他說,我們現在活的是什麼樣的世界,企圖要解構我們現在活的是什麼樣的世界,這幾年我的感觸是,我們在一個過熱的火車頭前面,一直打著進步的旗號,好像有點像《群》那本小說(由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所著,於2004年出版的科幻驚悚小說)裡面講的,我們一直在甩尾後面小數據的人,小數點的人幾乎都被我們甩掉,為了要進步,要維持那個速度,會繼續以進步的名義甩掉更多後面跟不上、假設跟不上的人,那群人之後就會變成小丑的群相,那會讓我感到非常難過、非常想寫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心疼,在一個地緣化概念裡面,將來被甩尾掉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可以看得出來,就是從《21世紀資本論》或是各種報導裡面,可以感覺得出來,未來世紀的火車頭會繼續像發燒一樣地往前狂奔,那後面小數點的人會繼續不停地被甩尾掉。現在是目前大家認為的一個中心點,如果不在這個時機點寫小丑或《反派的力量》的話,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從我們的世界裡面找到一些自己可能可以定焦的地方。
.
我想這邊有很多影迷啊,我覺得這幾年整個世界跟電影一樣,比方說,成功、幸福或快樂,或者是任何我們在追求的人生大目標,其實都已經被商業跟資本主義定義成一個慾望的清單,那成功好像只有一種模式,幸福好像是可以獲利的一種遠在天邊的東西,它似乎在商業操控下失去了它原有的定義。
.
因為我是一個五年級生,一個大概五年級末段的人,我算是《猜火車》那個電影世代長大的,那個時候最經典的台詞就是,我有了電視、收音機、洗衣機,然後這個題目一直接續下去的話,這世界一直餵養我們各種慾望清單,然後告訴我們這是人生要追求的,往往我們就進入一個super market的狀況,變成不停地從super market中找到我們人生中的定位,比方說我們買海苔醬,但因為旁邊櫥櫃裡放的是魚子醬,然後不停地覺得自己的定位或價值感不夠,可是這些東西我覺得都是商業的幻影術,自我定義的焦慮感會造成「虛無時代」的開始,我會想寫是因為以一個從小看《麥田捕手》和卡繆《異鄉人》長大的五年級生,跟我的人生經驗把它傳遞下去,就是說如果你們身為一個異鄉人,或是在這個社會裡面對主流價值不是那麼認同的時候,你們還有人可以陪伴。
.
我覺得《反派的力量》就是在反思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自己是不是有像之前詹宏志講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定義出來在人生中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哈…講的好得好像很嚴肅…
.
應該這樣講吧…不曉得大家對我的童年有沒有興趣?我大概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其實沒有在跟同學溝通的,可是我通常會慢慢地觀察很多事情,小時候我媽媽對我的要求還蠻高的,把我送到一個蠻知名的貴族學校,自己一直很拚命把我送到那個地方,那時候我並不知道說為什麼我會在那裡?變得把我放在一個小的社會裡面,因為我沒有跟老師溝通,所以常常變成老師處罰的對象,或者叫我去後面罰站,都是我,他會覺得這孩子有問題,要一直問她問題,然後我又沒辦法回答,因為我根本就沒有在聽課,然後就被驅之別院,然後就被罰站,所以我幼稚園三年幾乎都在罰站。
.
可是那裡面我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樂趣就是,觀察校園的生態,其實那時候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在觀察,那個花草樹木旁的一群螞蟻,牠們的行走速度或是一些群聚的過程,好有趣喔!還有遠遠看到外面走路的人,其實沒有太大的不一樣,和螞蟻的處境其實也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那個時候學校的社會結構已經出來了,當有黑頭車或名牌車出現的時候,老師都會露出一種很複雜的表情,又很高興,又很探頭探腦,又很猶豫,又有一種討厭的感覺,就是他可能以後沒有辦法控制這些學生或是怎樣。那時候很小,可能自己也沒有覺得說,為什麼大人會有這麼多複雜的表情,他好像一個壓縮檔,他又沒有辦法解壓縮的感覺,那時候就覺得老師這個大人的結構好複雜,開始判斷同學可能會依附老師的意見啦,或有一些衝突的關係。忽然間,怎麼在上學以外的時間變成一個很豐富的地方。
.
可是來到了小學一、二年級吧,可能因為自己都不講話,所以發生一些被霸凌的情況,那時候變成必需找一個社會化的方式,我必需開出一個社會化的頻道,要有一個比較社會化的表情,要不然我以前都自己發呆的樣子。我媽去,老師都會說妳的孩子好像自閉症,自閉症在那個時代是很丟臉的事情,所以我媽根本沒有把我送去做檢查,就讓我這樣自顧自地生長著。
.
一、二年級的時候,有同學不知道為什麼被摔下交通車,後面的人都說是我做的,我根本沒有做任何事情,前面的男生就摔倒了,因為我平常都不講話,一旦我說不是我做的,沒有人會相信我。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情況很有趣,老師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但他必需要去買單多數人的意見。因為我有一個頻道是自我獨處的頻道,所以這好像是一個值得觀察的情況,雖然那時候好像很慘這樣。
.
後來,很有趣的是,因為我外公是很喜歡讀書的人,他牆壁上都是書櫃,我記得我拿起來的是《蒼蠅王》,在我小學一、二年級看完的時候,突然覺得一切都豁然開朗這樣(笑),原來社會入門課程是這樣,我必需進入一個班級,像大家一樣,誰是意見領袖啦,可能要是旁邊身上要有怪獸的那個人啦,要會發佈像廣播情報這樣的人啦,然後有些會是比較聽從別人意見的人……,分析完我就開始進入那個體系裡面,就開始比較熟這樣子,這方式讓我覺得我自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處。
.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目的對不對?我為了要獨處,所以我要合群。還好我長這個樣子,所以人家會覺得我很無害,有點卡通這樣,我就巧妙地混進那個環境,考試只要考到十幾或二十幾,老師或同學就不會注意到你,這是最安全的名次,也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
為什麼我要保持自己的獨處?
.
有次老師要我們寫一個自由發揮的作文,什麼題目都可以,突然之間,我從幼齡到小學二年級之間腦袋儲藏的資料跟data都被釋放出來,像抽屜一樣分門別類,突然我可以打開任何一個抽屜。我記得那時候我寫的是一個老木橋跟河流的對話,它們怎麼相處、怎麼互相依存的,很奇怪吧?你在寫文章的時候,有點像披上一個隱形斗篷,有點像蘇格拉底以前有說自己是神賜給雅典的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牛虻」。
(蘇格拉底說因為城邦就像一隻身體龐大的動物,充滿惰性且總是睡眼惺忪,要使這頭巨獸在該動的時候動起來,就需要有一隻專事叮咬的牛虻來喚醒它。蘇格拉底用提問的方式挑戰人們的成見,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沒有知識,有的只是盲目無根據的偶得信念。他只提問,讓對方回答,順著對方的思路繼續提問,直到對方陷入自相矛盾自己發現自己的無知為止。)
.
我覺得寫作跟發表言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在於,我可以在市集裡面做一隻吸血蟲,我可以看所有事情的動態,寫作對我來講也是這樣,類似一種生活狀態,它是一個我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可以披上那個隱形斗篷出入在各個場合,我有一個頻道是我可以自己獨立思考;但是另一方面,我要保持我的合群狀態。那時候當然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我當然希望可以健康地過學生生活,可是我後來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必然跟自己直覺性的選擇,我無時無刻不在獨處的狀態。
.
法蘭岑跟我一樣在一月份有出書,他是我非常景仰的一個作家,他這本書標題叫《如何獨處》,其實不是這樣(笑),他裡面有寫說,基本上會閱讀的人,第一種是爸媽是白領階級,希望他的小孩子能學問淵博這樣,會幫你開書單;第二種就是社交障礙者,法蘭岑說他是第二個,我也是第二個,必需要找一個逃生出口,天上那麼多東西,地上那麼多人,我必需要挖一個地道,到地道裡面去閱讀跟聽音樂。
.
我就跟出版社瓊如說,其實我很像土撥鼠…我這段應該是要分享閱讀跟寫作的美好,希望大家能領略…(笑)我像一個土撥鼠在地裡面寫作和閱讀,到了春天的時候我就爬出來很忙碌地蒐集資料跟屯積糧食,到了什麼時候,我就把資料跟糧食抱回我的地洞裡面,然後就過著我的雙重生活。
.
我先分享這個是因為我覺得「獨處」這個東西,對現代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曉得有沒有看到我寫的《鬼店》,傑克‧托倫斯的後半輩子,其實傑克‧托倫斯最大的悲劇是缺少母親的關注,如果以臉書的狀態來形容就是「不再追蹤他了」,他在臉書上沒有任何朋友,他這輩子都活在監視與被監視中,跟我們的社群網站觀念很像,那你也知道,我們社群網站的世界已經比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還要大了,它好像是一個無遠弗屆、可以一直供你奔跑的桃花源,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冷酷的挑戰,你必需把自己舞台化,不可能沒有發現這個事情,無時無刻不能獨處的狀態沒有什麼不好,就像鬼店,我隨時都可以打開ballroom,前面都是人,都可以開party,可是當你進入這樣一個假設,把自己進入一個網路,變成一個舞台化的情況的話,你很容易就變成鬼店的狀態。
.
其實傑克‧托倫斯的問題是,他沒有辦法建立獨處的習慣,他非常非常渴望獨處。我不曉得在場的人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因為它是很久遠的電影,它就是小時候被家暴的孩子,爸爸把他重摔在地上也不能哭的那種,媽媽被家暴了也不敢提告,這樣的小孩會一直想要躲起來,或找一個讓我靜一靜的場合,在精神上面沒辦法建立獨處的習慣。其實他反應了現代的文明病,我們現在真的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在「獨處」的精神狀態中?我們有沒有一個精神上的獨處?或者是在人群擁擠的狀況下,我們是不是有辦法確立自己的獨處?為什麼獨處很重要?這好像在幫法蘭岑打書…(笑)
.
因為我們現在的價值操控,就像我剛剛講的,所有的幸福快樂通通都被商業價值綁架了,如何逃出火車頭過熱的列車,自己清楚地走向月台,看清楚路線圖?當我們一群人都在一台貨運列車裡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行進的方向,以及未來會到達的地方,只是覺得往人很多的地方去就對了,可是今天如果你不下這個月台,你找不到那個路徑圖,你也跳不出來自己到底在哪裡,這是我為什麼會寫反派的原因,是因為要以反派的立場思考,因為現在分辨善惡都是以多數決或模仿好人的方式,學校教我們的都是「好人事實上是什麼樣子」。
.
只要對善不加以思索,對惡就會更不加以思索,我們一直模仿好人,就會像漢娜鄂蘭講的「邪惡的平庸」是一樣的,為什麼「邪惡的平庸」是很嚴重的問題?並不是說它有沒有為害到別人,你不思考將會成為你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反叛,如果你不思考,一直模仿,大概到三十幾歲會開始有「受害者情節」,你會不停地覺得說自己被辜負了,可能會覺得身上有不公平的事,或加害者情節出現。
.
人類是很平視角的動物,我們沒辦法看出今天做了很像天使的事情,但我們可能同時傷害了別人。我們同時可能會是別人的天使,跟另一個人的惡魔。因為我們立場的關係,以致我們沒辦法去思考善惡這件事,如果不思考,你的思考就會進入一個密室。
.
村上春樹一個雜文集,他在研究「奥姆真理教」,裡面有那麼多高級知識份子,進入奥姆真理教都很忠貞、不肯走,他有做一些調查,發現那群人平常都沒有閱讀小說的習慣,連電影都沒有在看,他們的思考變成是閉鎖式的思考,沒有辦法看到小說或電影裡呈現的故事的迷宮,你就沒有辦法開鎖,以為自己一直困在頂樓或某個房間,所以那時候,有個教徒帶了一本他的小說進去,那段其實是講說文學對於人的重要性。
.
我講一個比喻好了,它沒有收錄的《紙牌屋》,我在寫《紙牌屋》的時候,我想到的是《糖果屋》那個童話故事,商業大神有點像在路上撒著餅乾屑,在我們幼年撒這些餅乾屑,長大之後就可以循著這些餅乾屑找到我們的幸福或成功,於是我們就循著餅乾屑到達一個糖果屋,糖果屋變成一所超市,裡面什麼都有,可是我永遠都集點不到,變成整個世界是一個糖果屋,我們再也離不開那裡,離不開慾望的天堂。我想寫紙牌屋的原因是,裡面所有的反派都呼應了糖果屋的問題。
.
比方說《天才雷普利》也是,我們或許不是活在一個最虛榮的世界,不過我們活在一個最虛構的世界。如果世界就這麼多謊言的話,我們怎麼活得更真實一點?還是我們要用更多的語言藏在裡面,那種活在虛構世界裡餵養人民的,是一種恐懼,我怕我不夠好,我不夠像某種人、我不夠成功或不夠怎樣,變成每種東西都標籤化,我們必需活在各種謊言裡面,覺得很冷,怎麼樣可以活得真實一點?
.
其實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世界,主要都被虛構化了,如何真實一點,還是要靠獨處這件事,我覺得獨處,還有音樂、書籍、文化,它會變成我們的逃生口,會變成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的路徑,我們怎樣跟著音樂、文學的路徑逃到另一個地方或精神方面去?那不是一個烏托邦,而是我們可以活得更好一點,不會被價值觀綁架,它才會達到一個比較自由的樣子。
.
現在幾點了?(大家笑)
.
昨天在做OKAPI訪問的時候,訪問者問我說,為什麼我覺得你好像都寫給8、9年級的人看的,我說對,因為身為五年級的人,我覺得有點虧欠,因為我們這個年代還來不及為你們鋪什麼路,我覺得8、9年級的人很辛苦,看到前面的人路已經走到盡頭,必需要轉彎了,可是前面卻沒有任何示範,其實我們在五年級後段已經預見到這樣的結局,我們那時候在五年級後段班和六年級就有人幫我們寫了一篇文章叫「失落的一代」,我們在一個經濟發燒的時候長大,我們擁有各種資源,長大以後發現所有價值都被空泛化,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所謂成功的價值都被架空了,就像國王的新衣,所有人都只能在流水線上做出國王的新衣,做出美夢的鋪設,可是那個美夢越來越淺,你睡得越來越不酣,那時候我們就已經感覺到了,真的跟著資本大神做出一個美夢,每個人都可以共同做的夢,四年級的時候還可以,可是長大之後,資本大神的美夢已經跟我們無關了。
.
我們五年級那時候就已經知道大觀園可能被拆毀,紅樓夢的賈府就要被拉下來,因為全球化的時代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時代,沒有平庸的年代,將來機器人可能會取代,或貧窮兩極化是一定的事情,那感覺就像大觀園的氣數將盡,前人的成功模式已經不穩了,公式也不靈了,我們那時候也知道,可是我們還是套著四年級和五年級前段班的公式在走,就變成留下給你們的這個攤子,這攤子不能說爛,因為表面上還是一個資源旺盛的地方,你們已經沒有一個成功的公式可以套了,必需另外走一條路,或是在精神上尋求解脫。
.
我為什麼要在40幾歲的時候寫這本書?我本來做編輯,我沒有想過有一天要走到人前去,我是一個守備位置的人,我不是打擊手,我跟採訪者說,我對7、8、9的人有虧欠,我必需要從我的人生經驗裡告訴他們,如果前面沒有人紮營的話,你們可能要往另一個方向走了,因為社會並沒有給你們那麼多的機會,我不是說你們可能不富裕或吃不飽,而是,你們如果一直循著前人模式的話,可能會沒有辦法建立起自己人生的價值,我寫這本書不是在鼓勵壞人,我是在一個反思,我們自己的幸福、成功、快樂,是我們自己要去定義的,不能像四年級以上的人可以靠社會的定義來定義,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分水嶺,如果你還要跟著前面的人走的話,就會像滾輪上的白老鼠,哪裡都去不了。成功的模式已經被改寫了,但它還是主宰在少數人的手上,你自己的定位會慢慢隨著滾輪失去,變成只是運作,無法成就自己的價值與靈魂。你就像在一個太空梭裡面,可是波士頓的基地卻沒有任何回應,久了會覺得自我存在感焦慮或虛無。
.
我在很多年青人身上都會感覺到他們自我存在感虛無,或不知道如何定義自己的座標,這部分其實那時候我們自己也有,我發現我們全部人都是用一種被恐嚇的方式被告訴該怎麼做,生存考驗是很嚴苛的,你必需建立自己的宇宙圖,不是說我憑著一點線索就可以活得更好,而是你比需要非常地用功,必需不停地閱讀、找尋關於你自己的線索,我們通常都向外求,把那些東西都貼在自己身上,貼得像耶誕樹一樣,可是那些東西都不是我們,等過了中年,無法再過耶誕樹那種功能的時候,再回頭已經是不堪負荷,你必需要從裡面開始壯大自己。
.
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要不停地找尋自己的線索,而不是跟著資本主義大神去揀他的餅乾屑,然後到了一個糖果屋。
.
我覺得這裡面的反派讓我很心疼的原因是因為,其實他們都很想被社會接納,他們很想社會化,可是他們落空了,他們就只是不符合這個社會的需要,或進入社會化的過程仍然覺得格格不入。就像《鬥陣俱樂部》,他已經進到社會化的敘事者,可是他還是沒有辦法感受到自己在那裡,所以後來他必需藉由所有的型錄,買齊所有北歐家具,把自己的生活妝點得非常像社會化的人,可是他沒有辦法在自己的樣品屋裡面睡覺。
.
在社會化的過程,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被融入社會、可以在社會裡自在進入,如果是這樣子,你就必需找尋自己的線索,而不能跟著多數人走就好。
.
我這本書裡面還有寫一些女生的反派,這是我很想講的,女生更微妙,大家都很流行說「出櫃」,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櫃子啦,就像榮格說的第二人格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櫃子,沒有社會化的部分就要藏在那個櫃子裡面,可是女生還有一個大衣櫃,我們從小,大概國中吧,就開始感覺到羚羊在呵氣、開始要遷徙,青春期要來了,妳就開始發現整個社會都在跟妳下訂單,會有各種琳瑯滿目的心理測驗,妳要成為林志玲呢?還是蔡依林呢?還是郭雪芙呢?你就變成不斷地在對號入座,我們是個被下訂單的性別,因為那時候年紀太小,茫茫然一直在對焦這些訂單,如果不吻合這些訂單,我們就可能被退貨,我們是這種被強烈暗示要角色扮演的性別,我們就變成似假成真。
.
對女生來講,我覺得女生常用自己的身體來明志,會把自己的身體廢墟化,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循著訂單這樣走了,可是還是沒辦法到達美麗的人生,她就把身體廢墟化,對幸福好像有強迫症,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個樣品屋,女生被商業化的樣子是更明顯的,醫美那麼多、打扮的方式那麼多,你根本就沒有不美的權利,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被暗示「妳沒有不美的權利!」
.
可是「不美」是什麼?美麗早就被定好是那四、五種標籤,它的類別是非常清楚的,妳在自己的衣櫥裡是角色扮演,以為在角色扮演中就可以獲得成功或幸福,其實這是一個把自己虛構化的過程。
.
所以女生像《渴望》的藤島加奈子和《魔女嘉莉》,嘉莉媽媽是虔敬的清教徒,想燒掉整個大衣櫃,兩性有「社會化的兩性」跟原始創造的兩性,她等於是抽離到社會化的女性,徹底斬妖除魔,她把社會化女性的特質完全拿掉,因為她覺得是墮落的象徵,其實社會化女性的問題就只是「思想的操控」,她媽媽也是進入角色扮演,為了逃脫社會火眼金睛的掌控,就將身體廢墟化,女兒也因為沒有經過社會化女生的扮裝過程而被霸凌。這個情況在女生身上非常嚴重,當你沒有扮演好你的角色扮演時,你就要有非常強大的心智去面對這一切。
.
.
(*發問1,談社會化的兩性,舉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著《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談社會化兩性。)
.
基本上我覺得自己過得很開心,當我沒有活在別人價值裡的時候,就像我剛剛講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重要性,我大概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定下志向我要以寫作維生,我自身實驗到現在這個歲數,證實是可以行得通的,我們可以不用完全角色扮演地混入這個社會。
.
你難保不會成為別人的影子嗎?變成影子的時候要怎麼自救呢?反派是人生中的另一種選擇,不是學他們作奸犯科,如果我們不符合社會化的訂單,如果我們無法如期出貨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過得更好?精神保壘要做得很堅固。
.
如果你是超商的海苔,你永遠都在夢想魚子醬的生活,因為就是比鄰嘛,那樣的社會最殘酷的就是魚子醬跟海苔就放在兩條巷子的旁邊,讓你覺得貧窮跟階級就是這麼近,非常地近啊!你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得到魚子醬每天的生活,你身為一個海苔,你完全忘記身為海苔的價值存在,現在很多都是這樣子,問為什麼是海苔,但這根本就是假議題,因為你根本就是海苔~(眾笑)都困在一個很基本的問題裡。
.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戳破很多假議題,社會定義的兩性是不是真正的兩性?社會定義的兩性是不是一個海市蜃樓的假議題?是不是也被催眠了?我們完全沒有辦法戳破那些標籤了,其實大家也不要夢想去戳破,但也不要夢想去戳破睡美人啦、白雪公主啦,或者一定要成功的辣妹什麼的,那些標籤都已經跟我無關了,因為這些標籤對成功已經沒有想像力了,因為商業的操控下,我們對成功、對幸福都毫無想像力。
.
其實幸福這件事是非常主觀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我們對幸福一定要被主觀價值洗腦?比如說要在幾歲生小孩啦、婚姻要是什麼樣子、沒有辦法結婚我就栽細啊……我覺得那些東西其實都是我們被所有假議題所操控,跟我們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林志玲跟我們沒有關係、蔡依林專輯賣多少跟我們沒有關係,哪個音樂進入排行榜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這個人的幸福才跟我們有關係。
沒有想像力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當你沒有想像力,你對幸福這件事毫無輪廓可言,就變成下個月我是不是要再買個什麼、我明年是不是要去歐洲啊,大家就像趕集一樣,像跳舞過熱症,彼此累積幸福集點,像在超商累積了幾百個集點,最後匆匆忙忙地去換貨,但還是換不到這樣。
.
你到底在集點什麼?你到底在集點是自己的幸福,還是別人的人生,還是你在模仿別人的人生?這個東西其實很弔詭,這裡面26個反派,所有人都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咦?你到底在集點誰的人生?
.
像雷普利在集點狄基的人生,你把自己塵埃化了,換成另外一個混到這個世界上來,他才覺得他有一點落地的重量,原來他覺得自己像塵埃一樣,連飄到地上的資格都沒有,他是一個被經濟地位消除掉的人。他是在做服務業,工作都是為了讓顧客舒服而做,所以他是以一個消失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比如說按摩師、waiter,每一個都是以消失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他只有看到別人的人生,所以他就集點最棒的人生去模仿,但其實大家都是雷普利啊,很多人都會犯雷普利的問題──為什麼他可以?他這個方式我是不是可行?
.
可是這些都是假議題,我們怎麼會像他?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他,我們連自己都不了解,我們怎麼可能會了解那個人,你不了解的人,那你怎麼可能會像他呢?那這不是一個假線索嗎?那你不就白走一趟了嗎?
.
這是很吊詭的事情,他只是要竊取他的生活位置,到後來他已經催眠自己到不想被看見了,他就活在類似狄基的人生,雷普利的東西全部一筆勾消,他就已經樂於被消失,等於以消失的姿態活在這世上是最好的,是自我的人格屠殺。這是有可能的事情喔,當你無法獲得某個位置、無法獲得什麼,你可能為了存活或看起來像某個人,而不斷用自我消去法,讓自己像某個人或某個階級。
.
大家可以用人體實驗的角度來看他們,如果你今天處在他們的遭遇下,你會不會做同樣的選擇?你會不會有更好的選擇?或在他的人生價值裡,你是不是可以創造出一個不讓社會捆綁的價值,自己創造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除了這樣的方式,其實別無選擇。
.
.
(*問題2,覺得教父麥可‧克里昂有強烈的特質,一般看到人變壞是因為權力、財富或美色等世俗誘惑,但麥可變壞是因為親情,有人要暗殺他爸爸,從遇到家裡的巨變,親情讓他變成黑社會,麥可曾說「我認為我自己是個罪犯是件非常可恥的事情。」如果一般人遇到相同情況,每個人的選擇會跟他一樣嗎?)
.
他一開始其實是為了保護家庭,可是做到後來無法踩煞車的時候,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他有點類似《終極追殺令》裡的史丹對抗殺手里昂,他們都有點人格性的潔癖,只要有一點髒就要擦拭。你有看過麥可‧克里昂的前半生嗎?他其實是根本不想沾邊的,他以一種精神的潔癖在對抗他們家族的惡勢力,所以當他怎麼擦都擦不乾淨,像黑螞蟻一直湧出來的時候,就會想全部把它弄掉,變成黑的好了,道德強迫症已經到了他精神上無法負荷的程度,就索性整個崩塌了。人性就是有所謂墜落的快感,一直想要抓住道德的指標,那個最遠的山崖上的白雪,但一直勾不著,也一直無法清潔化。
.
其實他一直想要清潔化他家族裡的冤孽,他想要劃清界限,後來又跑到西西里島結婚,做了很多宣誓性的動作,都是要黑暗不要淹過來,但當不停有黑螞蟻湧出來的時候,墮落的時候,就會掉到無底的深淵,因為之前撐得太辛苦了,等於墜落是一種快感,他被精神性的潔癖給打倒了。其實這兩個人的人格都是「除惡務盡」的角色,他會這麼地疲倦,髮額永遠是濕的,他周圍毒梟跟除不盡的毒品,精神上的潔癖及強迫症已經先將他打倒了,要不然他可以終結克里昂家族,可以讓家族就這樣結束了,他可以放手,可是他的精神性潔癖,如果有一點不乾淨,就寧可全部都髒掉,那是非常赤子情懷、非常愛家庭,跟非常想要過度理想化的世界,但世界不可能有麥可‧克里昂這個人,他誕生在本來就不屬於他的世界,因為他想像的不是這個世界的樣貌。
.
.
------
【馬欣臉書的補述】:
昨天因為太緊張 演說有跳針的情況 謝謝大家的包容與體諒 今天起床 想到一些沒有跟大家分享的事情 昨天其實很想跟大家分享寫作與思考的重要性 自己雖然不是什麼達人 但面對現在3c產品出現後 很多東西都在攔截我們的思考與心流的普世情況 如果要從這些天羅地網的雜訊中脫逃 寫作會是個好方法 如果有興趣寫文章的人 或許可以從一個有趣的步驟做起 就是讀書之外 也可以讀人
.
然後從人表情的陳年壓縮檔中 細細觀察他眼角走漏的訊息 或嘴上未說的弦外之音 從動作 背影中觀察 大量存檔 先不要下結論 但當你開始落筆中 他們的身影 與心事就會大量湧現在你的記憶庫中 讓你變得想書寫 如果很想書寫的人 或許可以從這有趣的步驟開始 生活也會變得鮮活許多 起碼比一直在意自己人生的獨腳戲要有趣很多 (僅供參考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836035023105391&id=73705184967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