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51個修復地球的方式
雖然我不屬於任何一個環保團體,但我一直用我的方式來關心環保議題,實踐並分享我的節能減碳生活,每年422世界地球日的這一天,我的心情都很複雜,尤其是看到很多手握決定權的大人物,不免俗的都會站出來呼籲一下,說著減碳的承諾,但一年一年的過去了,怎麼地球環境卻是越來越糟呢?有很多擺在眼前的事可以做,像是大樓頂樓全面加裝台陽能板及太陽能熱水器、綠屋頂,水撲滿,加蓋海水淡化廠,公園綠地底下成為滯洪池,禁止抽地下水,將綠能節能全面列為建築建材標準,廢水回收再利用,將"永續"列入法規,能源調價,這些講了這麼多年,何時才能落實呢?真正的文明是用友善環境的方式來發展起來的,這裡分享今年,也就是第51界世界地球日的,51個修復地球的方法,大家繼續努力吧!
大樓 頂樓 太陽能 板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太陽能發電名列北台灣所有大學第一 聖約翰科大年發電110萬度綠電!(07/08/2020 蘋果日報)
位處北海岸的聖約翰科技大學,擁有充沛的陽光和風力。
炎熱夏季到來加上連日高溫,導致近日全台用電量攀升,頻頻創下用電尖峰紀錄,也讓電廠營運瀕臨壓力。政府持續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也輔導民間共同開發,其中又以太陽能光電推廣支持率最高。新北市聖約翰科技大學,從2018年起開始推動太陽光電發電,在校舍屋頂普設太陽能板,至今年總設置容量將達近1200千瓦,粗估每年最少可發電約110萬度,成為北台灣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最大的學校。
校長艾和昌說,聖約翰科技大學是從2018年開始規劃太陽光發電系統,經歷了多次流標的困境,最後終於由廠商出資順利設置完成,設置容量達到380千瓦,廠商還回饋售電收入8%,校方可以收取每年18萬的收益。建置後校方發覺景觀型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對於位處北海岸藍天碧海環境的聖約翰科技大學更有畫龍點睛作用。
有了第一期的經驗,校方於是將校區內幾乎所有未遮蔭的屋頂,都用來規劃第二期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置容量為830千瓦,目前都還在做最後的裝設,預計今年7月中會全部完成。所有系統設置完成後,聖約翰科技大學共有13棟建築物將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發電量將達到1200千瓦,成為北台灣大學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第一名。
艾和昌說,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置,1千瓦投入經費約5萬元,以1000千瓦的發電設置量來計算,約需5千萬元的經費,但是每年回收的售電收入,可以達到600萬元至700萬元,只要不到10年就可以把初期投入的成本回收,而與政府簽約的售電合約是20年,20年之後就不再賣電,因此在10年回收後,接下來的10年基本上都是淨收入。
而在20年之後,這些太陽光電發電系統都還有8成以上的發電能力,可以直接用在校園電力網路上,能為校方省下大筆電費,除了投資效益、環境保護效益外,還可以為地球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聖約翰科技大學表示,自2018年開始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以來,陸續在百齡堂、埔園餐廳、圖資大樓、機械大樓、機械工廠、商管大樓、電資大樓、電子大樓、老服系館、實習旅館、百齡堂、埔園及5棟學生宿舍等建築物屋頂上建置太陽能發電板,並在校舍頂樓設置空中花園,將張伯淞、張伯淯兄弟的無毒魚菜共生系統與太陽能做結合,發展有機綠能生態農場。
校長艾和昌說,魚菜共生系統靠著魚的排泄物,融入水中形成菜的養分來源,這之中的循環需要用到電,屋頂上的太陽光發電系統就扮演驅動這個循環的動力來源。
艾和昌表示,校方還設置太陽光電模組產置中心,可以生產屋頂上所使用的太陽光電發電模組。有機械系、電機系、電子系、資工系,甚至於資訊類的商學系學生,都可以從中了解到太陽光發電在技術上的應用,以及收益層面上的精算,而這些學生在出了社會之後,也可以投入國內正在發展的綠能發電。校方將持續推展太陽光電發電裝置,除可為電力吃緊盡一分力之外,還可藉此培養太陽能光電人才,希望能將聖約翰打造成世界綠能大學。(突發中心黃子騰/新北報導)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708/OTRHXH6YJB6HWLT6MJDT2CI36A/
♡
大樓 頂樓 太陽能 板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在議會審查區公所109年度預算,平鎮區公所在明(109)年度預算中,稅捐及規費科目經費方面,編列了145萬元平鎮區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房屋稅及地價稅;在房屋建築養護費科目經費方面,也編列了3萬4655元平鎮區第一公有市場設施維護及修繕費,而根據市府預算書指出,這是因為在平鎮第一市場頂樓屋頂,有辦理桃園市公有房舍屋頂及公用設施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標租經營的年收入獎勵金。
第一市場營運廠商目前與公所打官司訴訟到二審終結、準備上訴到三審,市場內營業場所為二樓的連鎖餐飲集團的鐵板燒餐廳、三樓有一間地方電視台以及一樓有一、兩間小吃店外,整棟偌大的建築,就形同「半個蚊子館」一樣,編了建築管理維護費,如果三審官司定讞後隨時可收回,要再重新整修整棟建築物,質疑這樣的經費不足以修繕營運,恐怕連修大門或電梯的錢都不足支應。
敬平認為,如果經費是用作獎勵金,那更是不可取!一棟連對外招標後都會出問題,因合約履行爆發爭議的公有市場大樓現狀淪為「半個廢墟」,市府公務人員還敢編列獎金自肥圖利,這簡直是丟人!
市府近期將進行有關平鎮第一市場的訴訟爭議進行專案報告說明,敬平也呼籲市府在此正在官司訴訟的過程中,亦應兼顧目前向市場租用的業者的合法權益,勿侵害訴外人的法律權益。同時,希望政府好好思考規劃,未來對於該市場用地,要在如何符合法定名目的原則下,盱衡地方實際需求,整體統一交由市府統籌運用,逐層規劃空間利用,活化整棟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