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筆記2|Youtuber很好賺內!】
大部分的人應該不太清楚經營單車頻道需要負擔多少成本吧?它絕對不是騎車時順手拍一拍素材,回家後丟到電腦裡頭就能自動生成影片了,事情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創作者必須面對的是各種無形的支出。就產值而言,基本上業配的行情主要是以創作者的訂閱數做為參考點,假設你的訂閱數是一萬人,單支影片的業配價碼約落在8000-12000元之間。當然,超過5萬或更高的訂閱數的話,計算的方式又不太一樣了。
但你可能會覺得一隻影片報價幾萬元,真的有它的價值嗎?不過就是順手拍拍影片,幾乎零成本的付出,這樣的價碼是否不太合理?說實在的,YouTuber業配影片價碼對於創立影像工作室接案的人來說,幾乎可以說是賤價出售了。然而,創作者如果不靠業配是絕對無法養活自己的,這也是你看到許多訂閱數不高的創作者卻有許多業配影片的原因。然而,經營單車頻道所需要投入的心(ㄗ)血(ㄐㄧㄣ)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部分也可以提供給想要經營單車頻道的創作者做為參考。
#騎乘裝備
首先,最起碼你得要有台單車。這台單車雖然不必升級到頂規,但至少要能陪你上山下海,在騎乘的時候不至於拖你後腿,也不會讓你面對大山就死去活來。但買得太便宜又怕想升級時不好脫手,買得太貴勢必又得壓縮到其他項目的扣打。挑選一台合適的座騎,其實也是有心想踏入單車界的人們遇到的第一個門檻。即便你想拍攝Ubike輕旅行系列的影片,長期累積下來的租用費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
此外,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有設計感的車衣讓你看起來具有專業感,沒設計感的車衣讓你看起來像個門外漢。在鏡頭前必須要塑造出個人形象,寬鬆的車衣、車褲無法幫你建立起好的第一印象。雖然騎車沒必要成為裝備競賽,但當你想要在鏡頭前博得觀眾好感時,這些都成為必要之惡。
#攝影器材
一般來說,手機的畫素不差,使用手機作為拍攝的大有人在。但為了拍攝的安全考量,建議還是使用運動型攝影機比較安全,無論是Gopro或是insta360等運動型攝影機,價位大約落在$12000-15000之間。此外,你還得添購備用電池、支架、記憶卡等配件。
#剪輯設備
目前有許多免費的剪輯軟題,但由於模板化的限制,所製作出來的影片能調整的幅度不大。因此,使用專業的剪輯軟體勢必是創作者最終會走向的道路。正版的Final Cut Pro X或Davinci Resolve(Dongle版)價格約落在8000-10000之間,更不用說邪惡的Adobe已將旗下的軟體改為年費,每年必須固定Adobe納貢以示忠誠(單買剪輯軟體Premiere的價格是$672/月)。
由於目前觀眾對於影像質地的要求,畫素最少要達到FHD以上,如果你對影像品質比較要求的話,也許會需要拍攝2K、4K畫質的素材,畫質越高的素材會需要更高規格的電腦才能運行流暢。如果想要剪輯流暢的話,還需要讀寫速度較快的SSD硬碟,以及需要存放大量素材的HDD傳統硬碟。此外,如果你要剪輯影片更有效率且降低對眼睛的傷害的話,那就得額外添購大螢幕,以雙螢幕的配置來進行剪輯。
#音樂軟體/字體授權
如果你聽膩了YouTube免費的音樂庫,也不想為了版權而困擾的話,購買音樂庫絕對是必要的選擇。以我使用的Artlist音樂庫為例,一年的會員費是299美金(約8000元左右)。字體也是常常被人忽略的開銷,如果你不是使用開源字體的話,基本上都必須支付授權費。例如我最近開始使用的「粒線體」,一套字體才不到2000元,價格還算是佛心的了。許多字體授權的費用並非是單打獨鬥的YouTuber能夠負荷的。
#學習
如果你對於影像拍攝及剪輯毫無基礎,除了可以跟谷歌老師學習外,或許你也會想要購買線上或是實體課程。請記得,攝影或剪輯的實體課程真的是TM的貴,但這些專業知識絕對有它的價值所在,可是這樣的價碼也會讓初學者望之卻步。
#時間成本
雖然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最常被忽略的就是時間成本。以我自己為例,剪一支剪10分鐘的影片的時間約落在4-6小時之間,再加上你出車的時間,至少也得耗費12小時才能生出一支影片。此外,如果你是做景點介紹、交通轉乘等知識型的影片,資訊的搜索與整理也是要花掉不少時間,例如你想要做台鐵轉乘的影片好了,勢必要上網查詢所有相關的規定,必要時甚至要直接詢問站務人員,以防止散佈不實的訊息。也許剪出來的成品只有五分鐘,但可能先前的資訊查詢與確認就花費了將近五個小時。
此外,口條也是需要時間去訓練的,沒有人天生就是個說故事的能手,想要在鏡頭前面表現得自然,背後得要下不少功夫去練習。
#體力
這一點也時常被忽略,如果你體弱多病,騎一天車需要休息十天,出片量自然就會少。在影片當中時常看見你氣喘如牛,連一句話都說不清楚是無法持續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的。為了能夠爬上大山、征服陡坡,你勢必得增加訓練量,這也是需要時間去投入的。
#其他
想要蹭話題來增加流量,參與經典賽事絕對是最快的方法之一,但賽事報名費、保母車、住宿費等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當然,以上我只是簡單的例舉,實際上的花費因人而異。簡單來說,沒有錢有沒有錢的做法,但千萬不要忘記,當你逐漸做出成績,讓自己晉升到另一個檔次,並且開始要和其他YouTuber競爭時,你會開始檢視自己的作品質量,並試圖跟上其他人的腳步。當大家都在追求4K高畫質的影像時,你只拍攝HD的畫質只會讓觀眾覺得你是個新手。
Joeman認為YouTube是一個已經走向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當頂尖的YouTuber都在玩資本主義的遊戲時,你又如何能夠置身事外呢?再者,當代觀眾的胃口已被慣壞了,過去素人感十足的粗糙影片,已無法獲得觀眾的喜愛和支持,除非你具有非主流的獨特魅力,否則只會埋沒在廣大的創作者群裡頭。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不爽就不要做啊!」但我想大部分的創作者都是在工作之餘,抽空拍攝及剪輯影片以娛樂大家。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備,或許能讓這個小小的天地能夠有著豐富和絢爛的美麗光景。
「大山設計費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大山建築&大山空間設計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請教~買地自建的建議,建築師的推薦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建築師設計費一坪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建築師設計費一坪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建築師設計費一坪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大山設計費用 在 大山團隊成員| 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 大山空間設計 ... - Pinterest 的評價
大山設計費用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47╱編輯推薦
天地無窮大,登高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醫學與登山•寫給現在與下一個世代的登山者
||網路時代~野外救援四面向 ||
筆者在中學時就對登山探險產生興趣,也曾經和家人一起爬過皇帝殿、七星山和觀音山硬漢嶺等步道,在那個懵懂的時代,有聽過山名,知道登山口在哪兒的也就這幾條路線。考上大學之後,幾乎是在新生訓練一眼看到登山社攤位就入社,此生和山結下不解的緣份……
登山風格在轉變
網際網路尚未普及之前,登山知識是封閉的。登山記錄、等高線地圖都很不容易取得;好像想學習武藝必須加入武林幫派一樣,想爬山,加入登山社團幾乎是唯一的方式。
彼時的登山社團,對於社員的教育傳承和活動的管理大多有相當嚴謹的制度。以台大登山社為例,入社之後有初級、中級山嚮導訓練、雪訓、初級、中級岩訓等多種課程。嚮導員需要考試,領隊由現任領隊選舉產生。設有山難防治小組,審查隊伍行程及隊員資格。登山的初始一定是團隊活動,除了合格的領隊嚮導,隊伍的成員也都要做任務編組,大廚負責擬菜單、採購和野外烹飪,裝備官負責擬定、借用檢查團體裝備及最後的清潔歸還,醫官當然是要負責準備藥物與醫材,並且在山上執行各種內外科醫療狀況的處理。因為唸醫學系,約大三或大四起,除非有學長同隊,我一定是責無旁貸的醫官;等到變成高齡學長,也就名正言順地當起了各種訓練課程的登山醫學課程講師。
許多人都以為具有醫師身分的山友應該就會熟悉登山醫學,其實不然。筆者就有很多朋友同時身為專業醫師與登山高手,但他們不見得喜歡在登山活動中扮演醫師角色(更不要提非醫療背景的登山者了)。文化背景和制度潛移默化地型塑了那個時代登山者的風格,就像筆者,其實是因為長期擔任隊醫和為《台灣山岳》雜誌寫稿的驅力,而一直在這條路上。
把鏡頭拉回現在,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許多老字號的登山團體還在,但是教育和管理的功能已經弱化,變成以社交聯誼為主,成員也高齡化;更多年輕的登山者,他們不屬於任何登山社團。因為資訊取得容易,很多人以獨登、網路自組隊或參加商業登山團的方式爬山。這種迥異於過去的潮流中如何型塑一個健全的登山者(第146期的主題),是登山界領導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野外救援活動的限制
現代醫學的進展速度比起網路世界不遑多讓,醫學知識也因為網路的普及而無遠弗屆。即使99%的進步都是在醫院中才能執行的醫療項目,屬於國民基本識能的基本救命術(BLS)也有了重大的進展:藉由CPR程序的簡化,以及體外自動去顫器(AED)的普及,已經有許多由非醫療專業人員進行急救成功的案例。然而在登山醫學這塊孤立的領域,外部資源進入的困難仍然嚴重限制人們在野地中執行救援。
我們以高山活動中,假設有一隊員發生嚴重頭痛、意識變化及走不動(疑似高海拔腦水腫HACE)為例,分別從知識、技能、設備、法規等四個面向來說明野外救援活動的限制,並嘗試提出解決之道。
1.知識:知識藉由網路容易取得,但取得並不等於理解與運用。如果曾經上過實體課程而有若干程度的了解,只是不記得細節(非醫療背景的人很難記住如診斷標準,醫學名詞的定義,預防和治療藥物的劑量和給法等),那麼谷歌大神、預存在手機的電子書、或是筆者正好在線上,都可以提供立即的參照。但是完全不曾學習(或是學到錯誤的知識)的人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腦水腫的早期症狀,也不知道它的嚴重性,即使下載了資料,也來不及理解及運用(也沒有設備)。
網路的知識缺乏審查機制,很難確保正確性或者是最新的知識,筆者曾經有多年前的關於傷口處置的舊作(內容已必須更新)被轉貼到其他網頁,直到有其他醫師指正才發現。尤有甚者,很多農場文或新聞媒體的報導,作者是靠點閱率來賺錢的。嚴謹正確的衛教文章很難吸引人,所以幾乎都是用誇大或甚至悖離事實的內容來搏取視線。比如說我們常看到高海拔不適用威而鋼(sildenafil)來救命的報導,事實上威而鋼只有對高海拔肺水腫HAPE的預防有用(而且有別的較便宜用藥如Nifedipine),本例的海拔腦水腫HACE不管是預防或治療,威而鋼都沒有效。可能是新聞記者只聽過威而鋼,或是認為這個藥名可以吸引讀者。反而是正確、有效又便宜的丹木斯(acetazolamide),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才有比較多的山友知道,但是知名度仍遠不及前者。
2.技術:知識除非化為行動,否則沒有任何用處。CPR的壓胸、AED使用、止血包紮、頸椎固定,本高海拔腦水腫可能會用到加壓袋如PAC,用面罩給氧等;YouTube上也可以找到教學片。但是沒有實際操作過的人,不只無法正確執行,可能大多數是呆若木雞或不知所措。要求獨登者或自組隊成員參加實做訓練課程是緣木求魚。目前只有登山團體的嚮導依法規規定需急救員資格,其他如PAC和氧氣使用等並未要求。雖然定期複訓是維持記憶與更新知識所必要,但是昂貴的訓練費用與時間消耗也對嚮導們造成莫大負擔。
3.設備:急救時所需要的一切,小到內外用藥物、包紮用的紗布、繃帶、透氣膠;大到頸圈、副木、擔架、氧氣和加壓袋等,除現在某些山屋有PAC,另排雲山莊醫療站有備AED和氧氣製造機等;如果你沒有帶上山,那知識和技術都變成紙上談兵,只能等山下的救援上來(除了直升機都要很久,我們的腦水腫患者可能等不到24小時就會死亡)。藥物和設備其實是登山醫學的最大罩門。在醫療院所的醫師只要有知識和技術就好了,設備醫院都有,即便有欠缺,轉院也是輕而易舉。把藥物設備帶上山要考量的除了重量、體積,還有藥物的效期及保存、購置的費用,持有及使用的適法性等一大堆問題。能發揮功能的醫藥箱,一言以蔽之就是又重又貴,很難保養,但是用到的可能性極低。筆者在台大山社時曾在社團建立一個公藥庫,出隊時領隊或醫官依活動型態及人數領用藥物醫材,如有使用就加以記錄,在歸還時繳費購買補回,保管人則定期檢視,替換過期或損壞的藥物醫材;在講究輕量化、個人化登山的時代,我想醫藥箱應該是優先被斷捨離的包袱。因為身負急救員重任,專業嚮導們會帶簡易的醫藥包上山。但應該怎麼帶能夠最輕、最便宜且發揮相對最大的效用,會因為活動型態和隊伍大小而有差別,必須個別化設計。因應「偶爾爬山」族群的需求,近年也出現不少登山露營裝備出租公司,帳篷、睡袋、睡墊等許多登山裝備都可以租賃的方式取得,那麼可否也可以相同的方式為之,由裝備出租公司來擔任公藥庫管理者的角色呢?筆者認為以目前的法規,只有傷口處理、包紮等外用醫材等,大致上是沒有問題的,其他所有的口服藥和注射藥(腦水腫的病人,可能要注射或口服高劑量類固醇)在目前非醫療專業人員或機構依法都不能購置及持有。希望這樣的情形將來有改善的一天。
4.法規:醫事及藥事法規就如同其他法規一樣,目的在阻卻相關的不法行為;但是僵化的規定及一些負面的判例,也常常使人們對在野外救護的助人善行遲疑。這個現象由於緊急醫療救護法的立法和歷次修定,把「野外地區傷病之現場緊急救護及醫療處理」納入而獲得部分解決。第14-2條規定「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準此,我們的個案疑似罹患高海拔腦水腫,是符合「生命之急迫危險」,可能在短期間內死亡的急症。使用加壓袋、氧氣或甚至藥物施予急救,應該任何人都可以執行。但是預防性投藥(如口服丹木斯預防急性高山症AMS)就不屬於急救措施,非醫療人員必須要在山下先請醫師個人處方,再帶去山上使用。而攜帶型加壓袋PAC目前被衛福部歸類為醫療器材,台灣現有的PAC都是相關單位專案引進的。非救護人員可以使用(在上述的急救行為)卻不能購置。諸此種種問題,期待將來能逐步改善。
紙短情長,為《台灣山岳》雜誌寫了十七年多的登山醫學專欄,也算對厚愛我一生的美麗山林小小的回報。在此和關注這個專欄的山友道別,不管是在山徑上或是在之後網頁形式的山岳雜誌上,我們後會有期。
文、圖/賴育民
#十七年
#台灣山岳26年
大山設計費用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場額滿 #加開高雄場來喔 走過奇萊南峰南華山了嗎?那就要走一趟能高安東軍了吧!走過嘉明湖了嗎?那就要規劃南二段的行程了吧!走過雪山了嗎?那就要安排一段聖稜線的挑戰了吧!怎麼做好長天數的準備,漫遊於瑰麗森林將不再是夢想!
這是秋豪教練特別規劃的進階課程,針對 #超過五天及超過十天的準備技巧,將個人豐富的經驗無私分享給大家。適合計畫挑戰長天數縱走行程以及老手的朋友們。相信愛山的你,有朝一日都會想親眼走到這塊美麗的大地!
【百岳講座】
📌 魔術森林養成術-長天數登山規劃與準備(台北場)
日期:2018年12月23日(日)14:00-16:00
地點:台北露營館(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125號1樓)
報名傳送門👉https://goo.gl/azyT7c
📌 魔術森林養成術-長天數登山規劃與準備(高雄場)
日期:2019 年 1 月 11 日(五)19:00-21:00
地點:高雄門市(高雄市前鎮區民權二路456號)
報名傳送門👉http://bit.ly/2Eg7pHl
費用:新台幣 $250 元/每人
人數:限額 30 人
講師:黃秋豪
【課程內容】
1. 長天數登山食衣住行的奧妙。
2. 糧單規劃設計一門學問。
3. 超過五天及超過十天以上的準備技巧。
4. 探勘行程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5. 體能訓練該如何準備。
6. 登山計畫書有如個人藝術作品。
【講師介紹】
黃秋豪
東華山社嚮導群
崩岩館登山團隊主教練(登山、縱走、探勘與雪地訓練)
宜蘭清水小校(中學)登山主教練
東華山社OB嚮導群
【相關資歷】
2010-2016 雪山、南湖大山雪地訓練主教練
2012 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自主遠征
2012 入選2013-2014歐都納八千米遠征正選隊員
2013 自主攀登中亞七千米列寧峰
2013 自主攀登四川雪隆包五千米、西藏寧金抗沙七千米山峰
2014 四川田海子移地訓練、海螺溝未登峰登頂
2014 四川雙橋溝冰攀訓練
2015 獨攀中亞七千米列寧峰、不經高度適應只花三天上到最後營地6100,未有高山反應紀錄
2017 日本赤岳雪訓帶隊
2018 日本東北月山雪訓主教練
2018 自主攀登登頂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
2018 自主攀登中亞七千米列寧峰
報名頁面 👉 https://goo.gl/azyT7c
照片提供:秋豪
大山設計費用 在 請教~買地自建的建議,建築師的推薦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2,臨路6米巷弄,施工的挖土機是否能進入,需要有額外的費用負擔嗎,有朋友告知如果臨 ... 陳桑民宿地點:台南市設計單位:大山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看更多>
大山設計費用 在 大山團隊成員| 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 大山空間設計 ...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un 23, 2020 - 大山以團隊合作的模式,為客戶提供整合性的建築景觀室內設計/ 建築工程舊屋改建等專業服務。 ... 房屋狀況:中古屋/ 10年空間坪數:12 坪裝潢費用. ... <看更多>
大山設計費用 在 大山建築&大山空間設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山 開發建築師事務所/ 大山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大山開發營造有限公司@台北、台南、高雄台南巿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80巷55弄29號, Tainan, Taiwan 7016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