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不是怕你死,我是怕你痛。」——《范保德》
首先謝謝來自各地的關心、打氣及愛,我都有收到,別擔心。很遺憾讓大家透過此種情況認識我,沒有第一時間回應,一來是我還無法消化整件像暴風雨般的過程,二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回覆每一句問候,因為似乎我不需要和任何人交代我的心情,我們亦只想以最平靜和最不打擾的方式來送爸爸離開。
寫下這些並不是要和誰來說話,我僅僅是要做一個告別而已。一個告別的開場。
台北到高雄的距離原來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遠征,在搭車去見你的路途,明明僅是以小時計算的,卻覺得時間像壞掉的鐘,怎麼樣都動彈不得。抵達前下起驟雨,我愣愣望著車窗外的柏油路,你知道嗎,下雨的晚上其實真的很漂亮,霓虹色的光會融化在路面上,和寶石一樣閃閃發亮的。
你的手比我想像中還要冰,還要蒼白無力,我輕輕靠在你耳邊對你說了些結構不完整的話,但都是我用盡全力不要哭才能說的完整的。對不起喔,你這一生都這麼孤單了,臨別以前還讓你隻身坐在沙發上,我應該要更常打電話給你的,好想再抱抱你,聽你叫我妹妹。你記得嗎,昔日幾次夢見你用好幾種不同的方式離開我,我沒有一次不是哭著醒來,但無論如何,焦慮紊亂的我仍會撥一通電話給你,確認你是不是還健康平安,你會告訴我「爸爸沒事」,媽媽每次都說是我在幫你擋煞,你肯定會長命百歲,但這次你怎麼沒說就我行我素地跑掉了,可不可以再告訴我你沒事了,用爽朗的笑聲笑看這個荒謬的世界。
你知道嗎,當日午後我在半夢半醒間聽到了一個旋律,接著越來越大聲,到了覺得刺耳的程度,我當下嘴巴張開想大叫,可怎麼樣都叫不出來。使力驚醒,嗚了一聲,接著我再也止不住眼淚。是天使提前告訴我他們要來把你接走了嗎?我們不是說好等你工作回來,等疫情過去,我們再開車出去幫你拍照,紀錄我眼裡中的你嗎?當你在我的鏡頭下,你才是爸爸呀,那個只有我看到的爸爸。只能由我拍出的爸爸。這次真的是最後一次幫你拍照了,紀錄你安然入睡的模樣,一樣很帥喔,你這個愛漂亮的臭傢伙。
我還有好多好多好多,那些來不及的,那些別無他法的,都要先偷偷藏起來了,我會當作你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拍戲,日子必定很難熬,但你都這麼瀟灑了,我有什麼好捨不得的,對吧。謝謝你和我分享你最喜歡的東西,好慶幸能夠有理解你的機會,我不介意了,會好好收著你送我的禮物——龍劭華的女兒。
曾經有人問我會不會害怕活在別人的影子下生存,我想了想,不會。因為我就是我的光,你也是我的光,像寶石一樣閃閃發亮的。
我會很想你的。你就放心地往前走吧。我愛你。
夢見爸爸對我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越生死,讓愛延續
--相信愛一直都在。--
經典暢銷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寫過:「人生的意義在於溝通,在於尋找相互之間的關係,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回顧我的成長歷程,我幸運在愛裡成長,也學會盡力去愛,即使我愛的人終究會離開。
很多人以為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實「死亡」一直是我的死穴,我憂見「生離」,更深怕「死別」。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死亡經驗,是我深愛的外婆在我讀大學時過世,那讓我深刻體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原來不是所有事都可以靠努力克服。一般人也許難以想像,這看似簡單平常的道理,對向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我有巨大的衝擊。
上大學後,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把學分修完提早畢業,我和弟弟寒暑假都留在美國修課,鮮少出遊度假或回臺灣探親。唯一例外是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外婆中風住院的消息傳來,我立刻放棄暑期課,選擇飛回臺灣,自願在醫院當外婆的看護,誓言要「救回」外婆。我知道雇用一名專業看護就能減輕照護的辛苦,但當時的我自認對外婆的愛和照顧無人可取代,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照顧她,而且愛一定能戰勝病魔!
我搬進醫院兩個半月,成為外婆的全天候看護,不但配合醫生指示,更努力研究相關的醫學知識,了解中風的成因及復健的技巧,一度還讓醫院裡的護理人員以為我是醫學院的學生,外婆也確實在我的細心照顧下,病情大幅好轉並逐漸穩定。
短短兩個多月,外婆奇蹟似地從不能說話到能簡單對話、從不能走路到可以緩慢自主行動,比醫生預期的康復速度理想許多。暑假結束、學校開學前,我把照護外婆的原則和做法有條理地交接給看護,然後帶著滿滿的自信和喜悅返回美國。當時我告訴自己,全力付出就會有所回報,人定勝天,外婆當然會完全康復,長命百歲!
不料事與願違,幾個月後,意外傳來外婆過世的噩耗。我感到震驚並且深受打擊,原來,這世上有再怎麼努力仍無法如願的現實!
外婆告別式那天,在禮儀師下令蓋棺的強大撞擊聲中,我失去摯愛的外婆,也深切領悟命運的嚴酷。老天爺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生與死」無論再怎麼掙扎,都無法逆轉。此後,我開始害怕面對「死別」,徹底明白人類的渺小,不再無所畏懼。
外婆的離去我無力回天,爾後,又經歷了母親的久病,讓我長期生活在隨時會失去摯愛的恐懼裡。因為害怕失去,讓我更堅定和家人的相守,在母親第一次罹癌後,我就下定決心,當父母健在時,無論待遇和職位多優渥,絕不考慮國外的工作,好讓自己能守護珍愛的家人。
母親生病十六年,歷經五次不同癌症與各種治療,我和弟妹齊心協力一起照料,每回母親病發住院,我們兄弟姊妹便各司其職與分工合作。我打聽並安排最理想的醫院和醫生;博學的弟弟負責研究病情、治療選項與副作用的分析,以利我們和醫生有效討論,為母親做最好的判斷;貼心的妹妹不僅在家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也分擔陪伴母親的工作。
然而,生死有命,家人間再怎麼相愛相依,該面對的終究逃不掉。四年多前的一個早晨,我在公司接到母親再次發病的電話,我推斷應是中風或癌細胞轉移的情況,依循過去的經驗,我立刻通知醫院,同時啟動家庭照護機制,聯絡弟弟妹妹分頭準備,但這次跟過去不同的是母親的反應。一向溫柔聽話、不想麻煩家人的母親,這次卻意志堅定地要求大家先不要去醫院,而是希望所有人盡快回家集合。
家人都到家後,母親平靜溫暖地和我們一一道別,她緩緩地說:「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很抱歉,我病了這麼多年,讓你們這麼辛苦,現在我準備好要離開了。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三個孩子的孝心和能力讓我欣慰和驕傲,我知道即便我不在了,你們還是會好好照顧爸爸,也能好好地生活。」
母親接著緊握著我的手說:「心慧,不要害怕也不要責怪自己,這些年,妳已經為媽媽做得夠多也做得夠好了,媽媽謝謝妳!」母親知道,我對家人死亡的恐懼和好強性格,一定很難接受她最終離開的現實,為了讓我能堅強活下去,這個交代和肯定,是她送給我最後的恩惠。個性柔弱的母親,對家人的告別異常勇敢,一滴眼淚都沒掉。我摯愛的母親,她是真的放下了。
母親終究走到了人生盡頭,再次面對「死亡」這個考驗,我瀕臨崩潰邊緣,無法接受母親離開,遺憾母女緣分只有短短四十幾年,也不斷反省,為什麼沒有能力再次救回母親?在那段渾渾噩噩的日子裡,有天夜裡,夢見母親對我微笑並擁我入懷,沒有對話的夢境,但我真實感受到母親的愛和訊息,她提醒我要堅強。夢醒後,我將留了三十多年的長髮剪掉,用短髮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母親的樣貌、恩情和無條件的愛,我領悟到,愛其實一直都在,分離只是讓我學習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愛的考驗。
我決定跨越生離死別的痛楚,
讓愛延續,勇敢鍛鍊求生的韌性。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在昨天的贈書直播有提到過,作者是很有感情,而且算感情強烈的人。在這篇摘文,我們可以同時看見作者的決斷力,還有她的感性。
我很感謝作者願意分享這麼私人的情感,因為我認識的不少人做不到,他們連面對都有困難,所以根本就避而不談。閱讀能幫的忙,是我們能藉著其他人的人生,替代性地部分整理我們的內在。
祝願您,能好好面對悲傷,因為那後面有愛!
夢見爸爸對我笑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周邀請到孩子們的「阿達叔叔」#劉清彥,是資深童書作家、電視兒童閱讀節目「#烤箱讀書會」主持人,陪孩子們說了三十多年故事 👧🧒📕👦 出版《亞斯的國王新衣》、《小喜鵲和岩石山》等多部著作,持續以故事陪伴著孩子們長大!
本期 #書人生,劉清彥分享在逃離童年那座暴怒的火山時,攤開書籍便能擁有一方安靜閱讀的小天地。也是從那個時候,他立志朝「溫柔陪伴小孩、為他們說故事」的大人邁進——
.
(引文)林良先生的《懷念:一隻狗的回憶錄》(新版書名為《我是一隻狐狸狗》),是我當時最常把握在手中的書。分成上下兩冊的細長開本,深棕色封面畫了一隻笑臉盈盈的白色狐狸狗的小書,是我當時最深的眷戀。
然而我所眷戀的,並不是那隻乖巧又心思敏銳的狐狸狗,而是書中描繪的家庭,尤其是那個從不動怒,總是溫柔陪伴小孩,為他們說故事,耐心傾聽他們說話,並且在意他們情緒和感受的「爸爸」。我總是忍不住邊讀邊想像自己生活在那個家庭的情景,想像自己在那樣的溫暖和呵護中成長,會變成什麼模樣?儘管當時還不足10歲,卻已經在心裡立下志願,將來長大,一定要成為像那樣溫柔對待小孩的大人。
劉清彥 - 阿達叔叔|烤箱讀書會/神奇故事屋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