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人士email #dear真的不能用嗎
上過我兩堂課以上的學生都知道,我喜歡用真實的語料來上課、以及我希望鼓勵大家用多層次、多面向的角度思考英文學習。
很多英文老師(包含外師)在教 email 寫作時最喜歡說「不要再用 Dear」了來嚇大家。真的有這一回事嗎?是不要再用了 (don't use),還是要 #視情形用 以及 #適量使用呢?很多事情不是黑與白的(這一點我很多學生比很多英文老師厲害了)。
Amazon 的 email 應該算可參考吧?是怎麼開頭的呢?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ttps://reurl.cc/ObDyXR 歷史哥小額贊助網址,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贊助方式: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 ◎立刻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多面向 英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Zoom公開課 #一緊張口說就炸掉
🔥【 你/妳想要把英文口說練好嗎?】
講到學習英文,「英文口說」很多人最想要進步的。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有人開始練「發音」、有人開始「找老外一對一練習」、有人從「口譯、翻譯學習」學習下手、也有一群人從沒有系統的「背句子」下手。
但,
✔︎ 若我們太「#一元化」的看口說學習,一下就會遇到瓶頸。
✔︎ 若我們用太「#感性溫情」的方式看口說學習 (e.g. 有自信開口就會進步),更走一步就直接自打巴掌。因為這樣的自信,一下就會被卡詞、語塞、內容被誤解而弄的消失殆盡。
對於大多的台灣人來說,學習口說應該以多面向、很務實的角度出發。具體而言,可以從「語調、語塊、和反覆的任務練習 (task repetition)」再加上一點點的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去輔助。
1️⃣ #發音
發音應該學,尤其是當發音錯誤產生「誤會」時。但不需要追求完美,因為這是在即時口說 (spontaneous speech) 時,大多人都會被「打回原形」的一塊。反正是在「語調、斷句、和重音強調」的學習上,我們可以加強學習。我常說 Don’t sound like your dog just died yesterday when you’re talking about your hobbies.
2️⃣ #語塊、#慣用句型
語塊、慣用句型應該要學,但不是亂槍打鳥,應該放在 3 個面向:
(1) 針對工作、生活上的高頻互動情境
(2) 英美人士講話時「重度倚賴」、「頻繁使用」的句型結構和語塊
(3) 容易和中文產生衝突導致造成中式英文的語塊
以 (3) 面向來說,你會發現英語母語人士在給建議時,很常直接用的是
Have you thought about…?
If I were you, I would…
你不再需要用中文思考,傻傻翻出 I suggest you to… 這樣的錯誤英文。但若只針對語調、語塊練習,也還不夠。
我在 9/2 (四) 晚上將用 ZOOM 帶來一場「#全方位英文口說 公開課」,會告訴妳 #英語口說要練好的要件之外,以及會介紹我的全方位英文口說課正式課程將會如何進行。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想把英文口說練好,不要錯過喔!
時間:9/2 (四) 7:30 - 8:30 pm
地點:ZOOM (連結將在當天公開課前寄出到您的 email喔)
一秒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6231258058358163860
多面向 英文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一些關於七夕的文章, 才發現週六就是七夕了!過去幾次情人節, 換日線 Crossing 還有我都會再次分享我之前寫關於親愛的老婆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的文章。
今年剛好老婆的新書上市, 我的推薦序其實就是之前那篇文章改寫而成, 應景再次分享一下。 大家有機會可以買書支持一下, 或是去圖書館借書來閱讀。
-----------------------------------------------------------------
巴菲特說過,「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和誰結婚, 找到適合的人結婚,將會讓你的生活更美好,會改變你的願望和各種事情,甚至可以決定你的成功或失敗。」
在我的部落格幾篇文章中, 曾提到我親愛的老婆, 限於篇幅及前後文, 並沒有好好介紹她, 反而好像只是阻止我轉系或是和我吵架等負面的形象。
我們是在大學一年級時認識的, 大二時因為社團的一個活動,我被她的氣質深深吸引。我和她是天上地下的差別,我是一個從小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從國中開始補習,高中最後甚至全科補習,填鴨式地考上台大,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傻傻地填志願,從電機、物理、資工逐一填下來。
與我不同地,她英文超好, 高中英文免修, 課業上完全沒有補習。除了中文英文,還會西班牙文、日文,台語也很溜。如果說我的成績是死記拚出來的,那她就是另一個極端,靠天份、聰明、創意征服課業。
大學時期,我在化學系苦苦掙扎低空飛過,她則是輕鬆愜意地通過土木系的各種課業及考試;我在台灣的研究所申請都沒有上,只能先當兵,後來準備出國申請,期間她又讀了一個台大土木碩士。
好不容易我有美國的學校念了,也幸運拿到獎學金可以付擔學費。她則是晚我一年申請到我鄰近州的學校。
當我碩士畢業後,投了 800 多份履歷,都沒有找到一個正職工作,只能先做無薪實習,她沒有埋怨,除了幫我練習面試,也持續鼓勵著我,甚至願意和我結婚。她很勇敢,那時候的我沒有工作、沒有錢(最窮的時候銀行裡剩不到1000美金),只有很多的不確定。結婚後應該撐起一個家的我,並沒有真的有貢獻,只能勉強靠她的微薄獎學金一起拮据生活。
我的求婚戒指很普通, 連用台灣的標準都比不上。在我們要去登記時用的結婚戒指,還是在 Amazon買的雜牌戒子,我的 30 美金,她的 60 美金,兩個人的戒子款式還不一樣。我們一直說存了一點錢之後去買個對戒,但真的要買的時候,她又覺得不需要多花不必要的錢,可以把錢省下來。
好不容易後來找到第一個軟體工程的實習機會,後來有機會轉正職的時候,剛好另外一個機會農業圖書館也來敲門,那時候其實農業圖書館的薪水大概比新創公司高 35 %, 但她並沒有要我一定選錢多的,而是讓我自己決定想要做什麼。當然,後來我選擇軟體工程之路。
在 2014 年底,我想來矽谷挑戰自我,說服了她一起辭掉工作,在矽谷重新開始。 雖然一開始有遲疑,但是最後她還是願意和我一起冒險,放棄她那時候在馬里蘭大學教書的工作、放棄在馬里蘭的朋友圈,和我一起追夢。
我們在 2015 年顛沛流離, 為了省錢一年內搬了八次家。曾經一度我在舊金山上課,她在距離八十公里遠的南灣上班,只能做假日夫妻。幾個月後好不容易我找到工作了,慢慢在矽谷站穩了腳步,我開始分享我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的歷程。
因為時代背景,宅宅的我在矽谷算是有發揮的舞台,但很多時候,我也是靠親愛的老婆幫忙,磨練我的口說, 用她的智慧幫我琢磨人生決定。老婆和我價值觀蠻像的,我們沒有很高的物質慾,車子都是有年紀的舊車,衣服及生活上的開銷都很節省。她手機用了將近四年,我之前買了新手機當禮物還被她要求拿去退貨。
我很幸運地在大學時遇到了她,一路上我們經歷遠距離以及低潮時刻,但是她並沒有埋怨,不論在什麼時刻,她始終相信著我,給我支持。我知道,我現在看似成功的一面,如果沒有她,將什麼也不是,我打從心底感謝她,I owe her everything for that !(我為此欠她一切)
她有著土木工程及寫作的雙碩士,在最近兩年,她也和我一樣,半路出家變成矽谷的軟體工程師,不一樣的是,她並沒有再念一個碩士、或是上語言程式語言密集班,她用比我更有效率及省錢的方式,完成轉職的目標,她將她的心路歷程分享在她的部落格上,並分享許多女性職場、媽媽職場上的感觸。她的創意及文筆也是我遠遠不及的,常有許多人知道我的部落格後,下一句不是說我,而常常是:「你老婆是『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吧! 我很喜歡她的部落格,讀起來很溫暖!」
謝謝你一路看到這有點閃光的文章, 以上提到和我親愛的老婆的過往種種, 希望可以帶給你更多面向了解她及她的價值觀。這本書集結了她的生命故事、每次重大的人生轉變、還有她希望用文字陪伴世上所有和她一樣努力、勇敢,卻又孤獨、自我懷疑的人們,希望你們藉由她的書,得到支持你自己的勇氣及追求理想的希望。
最後,希望你也找到或是即將找到你人生的伴侶,一起有著美好的生活。
實體書博客來連結: https://bit.ly/31KVITB
海外的朋友,電子書也可以在 Amazon (https://amzn.to/3yL6Leo)或各大平台看到了!
------------------------------------------------------------
歡迎分享你的七夕、或是閱讀後的心得體悟!
多面向 英文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https://reurl.cc/ObDyXR
歷史哥小額贊助網址,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贊助方式: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
◎立刻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https://reurl.cc/alYZ59 副頻道【歷史哥生活】歡迎訂閱!
◎「訂閱」【高雄歷史哥】按下「小鈴鐺」#收到最新訊息
https://www.youtube.com/c/高雄歷史哥
◎歷史哥專屬FB【澄清唬】 https://www.facebook.com/UseUrBrainPlz/
▼固定直播。每晚十點【歷史哥閒談系列】#開放CALL IN互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Ct1j_3kaOZXXWXgf6sYpb8Ytc_SpAj8
▼播放清單▼
【歷史哥訪談系列】 #訪談名人 #政治人物 #特定人物 #直播主聯播互訪。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Ct1j_3kaOZ28o8exu6-yWC56DWdUJPh
【歷史哥出任務/快閃直播】#街訪 #外地現場等 #其他手機直播等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Ct1j_3kaObwiAi1XkXZJcW2FZffGD4j
【歷史哥精彩短篇】 #快速學習新知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Ct1j_3kaOYGWe3WZpdqIcI3miE88eKw
▼其他平台資訊▼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歷史哥澄清唬
#高雄歷史哥
#澄清唬
#歷史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KbkebOMqY4/hqdefault.jpg)
多面向 英文 在 江啟臣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月七日,給國民黨的人才一個機會!
民主政治對一個政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候選人」跟「政策論述」。過去幾年,國民黨在這個部分確實表現的不夠出色,也讓國民黨離社會越來越遠!
其實,政黨的「人才培育」跟「政策研發」就跟企業的HR和RD一樣,要有系統、有效率改變國民黨的體質,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轉變。
國民黨的再造,必須建立健康的人才循環系統,並且向社會尋覓人才,接觸、關注、吸引更多的社會優秀人才,補足國民黨在各個領域的缺口。
在智庫的改造上,我們要讓智庫兼具社會對話、政策研發及人才培育等多面向功能,讓智庫注入活水,讓政策接地氣,培養更多年輕一輩的領域專家。
國民黨的Redesign刻不容緩,我是江啟臣,我有改造國民黨的決心與態度,更有改變國民黨的方法,三月七日,讓我們一起攜手改變,你會看見更好的國民黨!
三月七日,懇請支持一號江啟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1wNZuRGbBU/hqdefault.jpg)
多面向 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 史琬晴(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
劉錦宜(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OxBC8yGFw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