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海水淡化廠及中水回收系統
澎湖久旱不雨,水情吃緊,水利署日前已實施第一階段限水。今年澎湖觀光人數大幅下滑,又逢缺水,觀光業雪上加霜。未來,澎湖必須開發穩定水源,才有發展前景。
解決澎湖用水,應從以下面向著手:
1、增設海水淡化廠
澎湖夏季每日用水量約25,000噸,為因應當前缺水,烏崁2座海水淡化廠原日產水量13,000噸,現已滿載運轉提高至19,100噸,剩餘5, 900噸用水缺口由深水井、水庫支援。
考量氣候變遷,降雨愈加不穩,且超抽地下水會導致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質鹽化,以及未來觀光成長等因素,澎湖應增設海水淡化廠,提供充足水源。
2、設置中水(再生水)回收系統
新加坡是缺水島國,但近年新加坡利用RO逆滲透、紫外線消毒等技術處理家庭、工業廢水,產出達飲用水標準的水質,目前已可供應全國30%用水,並預計2060年前提高至55%。
據瞭解,國內汙水處理業者已有媲美新加坡中水回收的技術。因此,澎湖未來應透過設置汙水下水道、汙水處理廠收集廢水,將回收水處理成飲用水,創造水源。
3、汰換老舊管線,降低漏水率
澎湖是自來水管線逾齡最嚴重的縣市之一,漏水率約12.28%。由於澎湖5成以上用水來自海水淡化,造水成本每度約60元,水費1度只約10元,等於每度用水政府須補貼50元,用水成本遠高於其他縣市。因此,澎湖應優先、儘快汰換老舊管線,減少漏水,提高用水效率。
Search